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综述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现有部分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从养老方式与养老意愿、养老内容等角度来分析獨生子女养老问题,浅析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最后希望通过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观点,为缓解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养老压力提供思路。
一、现有研究的基本情况近些年来,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大多育龄夫妇受政策的影响只生育一个小孩,独生子女家庭在中国的数量迅速增加(宋健,2005)。
[1]通过查阅、研究相关文献(王广州,2022)[2],推算出2022年至2022年0~18岁独生子女总量增长态势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大体上在1.1亿到1.2亿之间。
第一代独生子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2022年左右基本进入了结婚生育年龄,他们的父母逐渐进入老年人行列(2022年—2030年),养老问题也悄然出现。
接下来本文从养老意愿与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以及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等角度,分析已有研究对养老问题的见解与看法,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二、现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结论(一)养老方式、养老意愿的研究提到养老,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养”的问题,现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现在独生子女构成的“四二一家庭”的不断增多,只依赖传统家庭养老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面临很大困难。
独生子女的父母需要有效地选择养老方式,并且受到个人收入、健康状况、孩子结婚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王树新等发现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父母仍然首选居家养老,而独生子女对家庭养老的支持正在减少,就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政府建立辅助制度以及加强独生子女父母自身养老意识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4]以上文献研究说明,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基于家庭的养老模式。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摘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压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大。
为了找到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能被有效解决的合理措施,本文针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在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老人寿命的延长、独生子女工作方式和节奏的变化对此将从政府、社区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独生子女;养老;城市一、引言1982年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随着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也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据相关统计,至2020年,国内老龄比例会升到17.17%[],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青壮年人口占人口比例也比较少,而独生子女父母在老龄化人口中的比例占绝大多数,由此可以得知,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压力会在今后会更为突出,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探究,将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以及养老观念方面阐述养老现状,针对造成养老问题的原因将从政府、社区以及个人观念的转变提出合理的对策。
二、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赡养父母面临的现状及困境为了找到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困难,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城市养老的现状:(一)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特殊性,这决定了独生子女在给父母养老时必然面临着照顾不全面的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独生子女处于中青年阶段,对事业的忙碌、工作方式的改变让大多数离开父母到外地工作,工作节奏的加快也让大部分人工作养家糊口的压力不断增加。
大部分多数独生子女会忽视对父母生活的照料以及对父母的陪伴和精神慰藉。
父母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生病无人照料、内心孤独寂寞的问题,使得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难度加大。
(二)经济支持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房贷、车贷、子女教育支出逐渐成为压在中青年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资水平仅在工薪阶层的大部分独生子女无法给予更多的钱给父母养老,在社会中更多的情况是父母反而要给予子女以经济方面的支持。
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从总体上看,国内研究视域宽泛,或从宏观的制度、政策、文化变迁视角研究养老问题,或从微观的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居住方式等方面探讨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部分研究采用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比较的方法,相关研究多围绕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方式展开。
(二)初步设想及创新点
由于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跨入老年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对部分独生子女父母以及成年独生子女的调查了解各自养老压力、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一些看法,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以及社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9] 查睿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4卷第3期.2011(9)
[10] 原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第28卷第5期.2004(9)
[11] 米峙.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第5期.2010
[6] 李微.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第26卷第1期.2011.2
[7] 张海燕,孙媛媛.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1年12月第9卷第6期
[8] 丁杰,郑晓瑛.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及其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第16卷第5期.2010
XXX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研究
第32卷第4期2008年7月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 esearchV ol132,N o14July200879人口与社会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研究3王树新 张 戈(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1 研究背景及意义由于我国城市第一代(第一批)独生子女①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其父母现正在陆续步入或已经进入老年。
截至到2006年,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在22~41岁左右,正是离家求学,就业、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
从我们这次在北京、淄博、吉林3个城市独生子女调查数据计算,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岁,男性为27岁。
那么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在53~67岁之间。
如果按2006年北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78136岁,女81182岁)(北京市老工委,2007)推算,父亲要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1~25年时间,母亲要15~29年,这一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和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
在我国,目前子女仍是老年父母养老的主要资源之一,独生子女能否成为父母年老时的依靠,如今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独生子女父母必然会对养老预期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心。
如何养老也必将成为社会和政府及独生子女父母高度关注的问题。
当家庭养老的子女照料、赡养资源减少时,尤其是这种削弱很大程度上并非出自于个人的自发生育意愿和行为而致,而是来自政府的号召与人们出自于对政府信任的积极响应,就需要考虑“能否”以及“怎样”来弥补这些家庭因执行国家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子女照料、赡养资源减少而产生的养老忧患问题。
了解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预期的担心度(以下简称为养老担心度)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消除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的养老后顾之忧,关系到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稳定低生育率的大问题,同时也是能否兑现对为控制人口增长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的承诺,取信于民的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作者:于利花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0期摘要:目前我國养老方式以家庭式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突出,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第一代独生子女不仅有“养不起小孩”的忧虑,还要直面“养不起父母”的危机,家庭式养老向社会化养老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家庭式养老;矛盾;转型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的缓解了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其中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和小型化,使大多数家庭面临着沉重的养老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最为显著,“妥善解决这一群体“老有所依”的需求,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关乎国家对人民的承诺。
”一、独生子女面临的家庭养老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直接表明了家庭养老的本质。
但现实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都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肩膀上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不能时常陪伴父母,经济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并不能很好的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面临三大养老问题,1.经济负担过重。
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少部分家庭父母的养老金退休金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但大多数仍需要子女支持,甚至没有养老金,完全依靠子女,这就加大了子女负担,而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的子女又面临着“子女教育”和“父母养老”的双重压力,造成独生子女对其父母养老的无力。
2.生活照料不足。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可能会有一些疾病,多子女的家庭可以轮流照顾,对家庭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
而独生子女则要依靠个人来照顾父母,即使聘请专门人员照料,也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并且要兼顾工作及子女,压力过大,时间精力不足,无法尽心赡养父母。
独生子女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独生子女养老情况调查报告独生子女养老情况调查报告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情况调查报告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迈入老年。
能否妥善解决这些父母的养老问题,对今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也关系到中国能否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境中国当前养老形式主要是家庭和社会养老,面对“银发浪潮”,这两种模式都露出了不足:家庭模式转变,家庭养老存在困难。
大量的“421”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出现,使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减退。
“421”家庭具有小型化、核心化的特点,在这种“三明治”式的家庭关系中,作为核心的夫妻2人,不但要满足家庭成员的基础物资生活需要,还要为年迈的4位老人提供医疗保障,为年幼的子女提供教育机会,这无疑是很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家庭养老,除了经济上的负担,老人的精神需求也难以满足。
在有些家庭中,即使老人有自己的收入或医疗保障,但子女在精力上也难以应付,致使父母出于“空巢”状态。
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养老模式存在缺陷。
中国社会养老模式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短缺。
社会养老服务站的建立需要建设场地、提供设施以及支付相应的人员工资等经费,以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经费往往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社会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美满幸福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前中国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在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处于起步阶段,在社会养老模式下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主体的新型养老模式针对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不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主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即在政府的引导下,让家庭与社区相互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承担越来越重的养老压力。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法规政策建设,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的养老金和养老保险两个方面,当前中国老人退休时领到的养老金仅有社会平均收入的30%-40%,当老年人体弱多病时,这些养老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独一代”的父母养老难题
“独一代”的父母养老难题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中国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终结。
但对已步入中年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而言,相比生育政策的调整,摆在他们面前更为焦虑的问题则是父辈如何养老。
面对步入老年甚至生病无法自理的父母,究竟是苦撑亲自照料,还是送入养老院,已让越来越多的“独一代”为之纠结。
讲述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们在童年感受到了父母给予的单独宠爱,可现在步入中年,也开始感受到作为独子所要承担的压力。
”这是河北石家庄36岁的张洪伍所遇到的“中年危机”。
他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甚至在结婚之后,我们都一直生活在父母周围,享受着老人的照顾,感觉生活中并没有什么重担是需要我们去承担的。
”直到今年国庆节后岳父生病住院,一下子打乱了他们几个家庭的生活节奏。
“刚开始家里的人手还能倒开,白天有岳母陪着,晚上我和爱人到医院轮流伺候,孩子由我父母照管。
”张洪伍说,可没过两天,他接到单位通知需要出差去外地,这一下子就显得人手不够用了,最后只好让自己父亲晚上去陪床,母亲在家照顾孩子。
“现在只是一个老人生病住院,万一要是两个老人同时住院怎么办?或者是我和爱人都要出差呢?”张洪伍说,在这之前他和爱人都没有考虑过父母老了会怎么样。
“这件事发生后我们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到了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可我们好像还没有准备好。
”张洪伍的担忧,在40岁的李晓辉身上却已成现实。
两个月前,李晓辉的父亲因高血压住进了医院。
由于要照顾父亲,他不得不向单位请假。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住院一周后,李晓辉的岳父也住进了另一家医院,患的是肺癌。
为了照顾两位老人,他和爱人不得不两头不停地跑。
在忙碌了半个月后,李晓辉实在跑不动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请来护工帮助。
好在父亲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顺利出院。
如今照顾身患肺癌晚期的岳父,成了李晓辉最大的事。
“对于老人,不是不孝顺,只是孝顺不过来!”他无奈地说,“压力实在太大了,真的,大得让你无法想象。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1、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意愿研究对养老意愿的释义,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养老意愿是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自主安排倾向,亦是老年人对养老需求最直观、最现实的反映[8]。
在我国,众多独生子女父母依旧持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父母逐渐接受其他的养老方式但传承干年的观念在短时间是无法被彻底改变的。
刘亚等[8]从养老依赖对象、养老经济来源等对农村独孩父母进行探析,发现影响其养老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养老保障水平低,无法为独孩家庭提供更加优化的养老服务”的客观因素及"独孩父母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养老意愿有显着影响”的主观因素。
据唐利平等[9]从养老经济打算、养老居住打算和养老担心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具有经济效用,还具有信心效用。
王翠绒[10]提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经济风险、空巢风险和失独风险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养老意愿。
纪竞毒[11]分析了经济自评状况、主观老化态度等社会经济和主观态度因素显着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意愿。
2、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模式研究独生子女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化、失能化等问题相继出现,因此在谈论到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时,必然会伴随着"在哪儿养老?和谁居住?”的问题。
风笑天[12]经过若干次全国范围内的实地抽样调查发现,子女的婚姻状况、工作地点等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社会中传承数百年,尽管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王树新等[13]基于在北京、吉林、山东对888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数据显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首选养老方式仍是居家养老。
李放等[14]发现,选择自我养老与家庭养老等养老模式的因素主要与独生子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及是否参保有关。
3、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研究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顺利摆脱了"人口危机”,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和谐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社会研究方法文献研究过程范文
有关“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_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用”的研究过程分析一、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探讨农村养老保险的实际效用问题●研究问题重点考察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同时代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意愿上的差异,分析影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因素,并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观念转变两个方面探讨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应对养老的问题●研究背景1.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未完全建立,传统家庭养老机制基础受到冲击,进入老龄阶段的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面临养老困境2.以往研究中只是集中探讨了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群体的养老担心度、养老焦虑、养老压力等问题,未涉及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困境3.之前提出的为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制度效用和保险效用问题,并且也不了解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养老问题的看法和疑惑,对于养老保险是否能影响或转变养老观念,是否能增强养老信心,减少养老焦虑等问题的探讨,现有研究是匮乏的二、研究设计阶段●确定研究法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式●抽样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立意多段配额抽样,根据配额抽样框进行抽样●调查地点苏南、苏北、川东、川西4各地区进行,每个地区各抽取1个县。
确定调查的县以后,选取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镇各1个。
确定调查的乡镇之后,选取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村和经济条件差一点的村各1个。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同时代的非独生子女父母,具体操作界定为“有当地农村户口,出生在1955-1965年的已婚已育者”。
每村调查50户,其中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各25名。
调查对象尽量保证男女比例各占50%,且保证独生女父母数量不少于独生子和独生女父母总数量的1/3●分析单元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作为分析单位,非独生子女父母作为比较对象,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作为资料收集的对象●资料收集方法入户结构式访谈,依据标准化问卷提问,并记录调查对象的回答三、资料收集阶段赶赴四个地区进行抽样走访,入户访谈调查对象四、资料分析阶段●以定量研究为主要分析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录入,资料审核,资料转换,数据录入,数据清理统计分析(SPSS)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分析数据1.分析“两类父母养老经济来源的打算”表可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养老的经济依赖期望比非独生子女父母要低2.分析“控制养老保险因素两类父母的养老经济打算”表可知,无论独生子女父母还是非独生子女父母,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养老经济上主要靠自己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3.分析“两类父母养老居住打算”表可知,两类父母在养老居住打算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大约一半的父母都希望年老后与子女居住4.分析“控制养老保险因素两类父母的养老居住打算”表可知,养老保险因素对两类父母没有显著影响5.分析“两类父母年老后是否考虑去养老院养老?”表可知,两类父母对养老机构的养老接受度相对偏低6.分析“两类父母对养老的担心度”表可知,两类父母在养老担心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并没有比非独生子女父母表现出更强的担心7.分析“控制养老保险因素两类父母的养老担心度”表可知,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对养老担心度的差异不显著,而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中,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担心的比例比独生子女父母要高五、得出结果阶段1.比较两类群体时,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上和同时代的非独生子女父母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经济自立性更强。
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问题
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问题提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石家庄独生子女父母作为被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养老需求和意愿进行调查,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需求和意愿如何影响他们的养老选择。
关键词: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中图分类号:F063.4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意义中国政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目前,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问题已初现端倪。
随着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形成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进入老年阶段,这类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预计在未来20~30年内,我国城市大批独生子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届时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
因此,认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特殊性与解决的必要性,将有助于稳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二、石家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调查(一)数据来源。
本调查选取的是石家庄市的独生子女父母作为被调查对象。
截至2009年为时间点,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在24~29岁。
按八十年代较高的城市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平均初婚年龄25岁)计算,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在2009年的平均年龄在49~57岁的范围内。
这类人群被确定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来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和需求,此后针对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提出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9份,有效回收率为93%。
(二)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和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通过对本次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从模型中可以得到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和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研究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研究作者:付强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7期摘要: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的养老保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需求。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由此形成。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因此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研究分析前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加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导致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而独生子女家庭如何养老成为现代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急需要对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活。
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多数是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这些独生子女一般未婚,父母的年龄也比较年轻,同时独生子女父母的父母也依然在世,这就为以后独生子女的养老加重了负担。
一般来说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因为家中只有个孩子,所以家里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一个人,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心,因此家庭里所有的支出更偏向于为了孩子,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发展环境,经济负担往往更加沉重,导致父母没有很多的储蓄资金,更加不利于自身的养老保障。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并不乐观。
二、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也渐渐为人父,为人母。
他们的父母也在逐渐老去,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却存在一些问题,使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陷入困境。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的养老保障金一般由老人的退休金以及养老保险构成,由于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在大部分已经结婚生子,他们要满足自身和孩子的生活需求,所以很少能够在金钱是对父母提供帮助。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其社会支持研究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其社会支持研究作者:徐祯蔚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21期摘要:以鄂西南地区为对象,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社会支持现状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接受家庭养老,但很大程度上是被迫选择;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较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较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
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养老问题,建议政府应制定并推广普惠政策,加强养老管理;养老机构要优化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子女应强化赡养父母的意识,给予父母更多的情感慰藉;父母则要转变养老观念,逐步适应社会化养老。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D669.6;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1-0141-03我国于1971年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至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有44年的历史,这期间大多育龄夫妇受政策的影响只生育一个小孩,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迅速增加[1]。
一方面,第一代独生子女(主要是指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现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人口)已到不惑之年,其父母大多已经退休,因此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在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分身乏术的问题。
同时,随着全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国家面临的养老压力巨大,其中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在这一背景下,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不仅成为子女个人的家庭问题,更是国家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鄂西南地区的独特性使该地区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更为特殊,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居民以土家族、苗族为主。
该地区的城市均属于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同时,该地区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颁布了相关条例,有着明确的奖励及处罚细则。
我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
父母处于年轻 、身体健康的时候 ,还可 以相互照顾,但是一旦进入高龄阶 段 ,老年 ^ 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出现生活不能 自理等情况 ,所以就需 要子女在身边进行生活照料。而且就算是在同—个城市,大多数独生子女在 婚后也会与父母分开而居,对父母 的生活照料也不全面。 ( 三)精神慰藉 方面 在 老 龄 化社 会 中 ,多数 老 年 人 生 理 、心 理 和社 会 功 能 的 变 化 往 往 很 大 ,而这些最容易被忽视 ,特别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 中 ,老年人独居 的情 况更 为普遍 。在独生 子女 成年后 因工 作 、婚姻 等原 因与 父母 分开 后 ,见 面 的 机会 大 大减 少 ,不 利 于彼 此 间情 感 的沟 通 和 交 流 ,无 法 对 父 母 的精神 生活进行 抚慰 和照顾 ,他们 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隐患。 三 、城 市 独 生 子 女 父 母 养 老存 在 问题 的 原 因 ( 一 ) 人 口老 龄 化 导 致 养 老 问题 愈 发 严 峻 根据 中国统 计年鉴 的数据显现 ,截至 2 0 1 3 、 年 ,我 国 6 5岁及 以上的 人 口达到 1 3 1 6 1万人 ,占总人 口数 的 9 .7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人民生活水平 和医疗水平 的巨大改善 ,生育率持续保持 低水平 ,老 龄化进程正在加 快。老龄人 口不 断增 多,而生育率 的不断下 降使 家庭青 壮年的人 口数逐渐减少 ,抚养 比不断升高 。我 国一直是总人 口最多 的国 家 之 一 ,人 口老 龄 化 和人 口总量 过 多 带 来 了双 重 压 力 ,这 两 方 面 的 压 力 交织在一起 ,给我国经 济 、社会发展带来 了严峻的挑战 。 ( 二 ) 城 市 空 巢 家庭 的逐 渐 增 多使 养 老 问题 加 重 “ 空巢家庭 ” 的出现是社会发展 的趋 势 、社会进 步的体现 以及人们 价值观改变的结果。在发达国家 , 空巢家庭早 已十分普遍 ,老年人与子女 同住的比重只 占1 0 — 3 O %。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面
第一代独生子女养老压力研究
第一代独生子女养老压力研究摘要: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这使得大批独生子女产生,并随之出现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的家庭结构类型。
如今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期,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经济、心理、体力都面临更重的赡养老人压力,继而影响二胎、三胎政策的顺利进行。
因此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对促进独生子女家庭的稳定和谐、我国生育政策的顺利进行等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字:第一代独生子女;养老压力;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我国1971年起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晚、稀、少”为基本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于1980年正式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此政策下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迅速增加。
研究表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期,全国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约占60%①,且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
中国城乡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此种养老方式下独生子女将成为父母养老责任的唯一承担者,社会化养老体系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福利制度的不完备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学术界就独生子女养老、育儿压力问题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独生子女在较多情况下可以满足父母与孩子的精神及物质需求,养老与育儿负担相对较轻②;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经济收益能力减弱,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其父母所能从唯一的孩子身上获得的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物质支持等都十分有限,养老风险也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增大③。
针对此风险问题,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的有机结合兼具家庭养老的归属感与社区养老的专业化,也有助于减轻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
④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低生育率时期少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是少子女家庭养老的典型代表。
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养老压力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第一代独生子女给予父母的家庭养老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致力于减轻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促进生育政策的顺利进行与社会的良性运作。
第一批独生子女,正陷入父母养老困局
第一批独生子女,正陷入父母养老困局作者:崔斯也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1年第08期1999年起,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伴随着人口老去的,是前所未有的独生子女时代。
大量80后、90后和父母身处异地,一边是工作中面临的激烈竞争,另一边则是随时可能袭来的各种父母养老困境——比如“父母突然病倒,我该不该放弃工作回老家”这类选择题。
与多子女家庭不同,独生子女享受着父母给予的全方位的爱,但当父母老去,也带来了资产、时间、情感等交织的问题。
当这些问题近在眼前或已经发生,迷茫无助成为他们的常态。
疾病站在医院走廊,得知妈妈确诊癌症的那一刻,小郤觉得天塌下来了。
小郤今年26岁,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上大学起就在苏州生活。
由于工作原因,她已经很久没在节假日回过老家扬州。
今年清明节是外公去世一周年,她决定回家一趟。
到了家,她才发现妈妈正在住院。
父母没料到她会在清明节回来,一下子有点慌。
爸爸告诉她,妈妈虽然需要开刀,但只是小毛病,手術时间安排在清明节之后,让她不要担心,假期结束就回苏州。
但小郤不放心,坚持要陪妈妈做手术。
回苏州简单处理了一些工作后,她火速返回老家。
此时妈妈已经被推进了手术室。
小郤起初觉得妈妈的情况没那么严重,直到姑姑、舅舅甚至爷爷、奶奶都赶到医院,爸爸面无表情地坐在旁边,手术持续了快5个小时,她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她把姑姑拉到走廊,问妈妈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才得知妈妈确诊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子宫后要做病理切片,判断是否为晚期。
小郤说,她“一下子不行了”。
手术结束当天夜里,妈妈在病床上挂着点滴,小郤的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流,她不知道该跟谁诉说心里的感觉,就在手机上写下来,一边写一边哭。
第二天一看,很多字都打错了。
爸爸平时是很洒脱的人,这一次却整个人紧绷起来,总是一言不发地坐着。
她觉得爸爸应该比自己更难受,因此在家尽力隐藏自己的难过,安慰家里的长辈们。
妈妈生病的情况,除了跟领导请假时简单说了几句,她没有再告诉任何人。
独生子女一代对老年人养老服务各个层面上的解决措施
独生子女一代对老年人养老服务各个层面上的解决措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为主体的今天,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更是凸显出来。
本文将就独生子女一代对老年人养老服务各个层面上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府层面帮助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政府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等。
其次,政府应当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人养老服务中来。
二、社会层面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渠道除了政府的帮助,独生子女一代还可以通过社会渠道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
他们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比如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等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另外,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关公益活动中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三、家庭层面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家庭是老年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独生子女一代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多花时间陪伴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通过经常的电话、视频通话、探望等方式,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爱,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状态。
四、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和能力独生子女一代还应当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提高自我养老意识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养老知识教育,让老年人了解如何科学养生,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另外,还可以教导他们学会使用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和工具,提高自理能力,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
总之,独生子女一代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解决措施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工作。
政府、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多地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为他们晚年生活营造一个舒适、安宁的环境。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2011年第5期(总第188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 No.5,2011(Tot.No.188)社会保障研究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徐俊1,2风笑天2(1.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
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
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C91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1)05-0055-08收稿日期:2011-04-14;修订日期:2011-07-23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社会保障问题抽样调查研究”(10CSH051);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06JZD0027)。
作者简介:徐俊(1973-),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学、农村社会保障。
A Research on the Endowment Problem for Parents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ne-child in ChinaXU Jun 1,2,FENG Xiao-tian 2(1.School of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China ;2.School of Soci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produc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one-child families in the past 30years in China.Huge parents of one-child will gradually stride in the aged ranks.Dilemma and riskof endowment are approaching the first generation one-child and their parents and families ,whichwill make China usher one-child endowment era ,and then ,one-child empty nest families will facemore and more problems ,especially for those one-child missing families.Based on the existingresearch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per makes comments and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edproblems.Keywords:the first generation one-child family;parents'endowment;review一、前言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徐俊;风笑天
【期刊名称】《人口与经济》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
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
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总页数】8页(P55-62)
【作者】徐俊;风笑天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11
【相关文献】
1.近年来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回顾与反思 [J], 熊亮;韩冰
2.我国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J], 刘晓静;
3.青岛市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J], 任银睦;冷静;柳宾;丁金胜
4.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老龄化养老问题研究 [J], 李淑云;张伟新;宋久存
5.我国城市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J], 蔡葳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徐俊风笑天【摘要】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
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
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研究述评一、前言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已经突破1亿,农村独生子女数量也已超过3000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龄行列,正如当初一些人口学家所提醒社会的那样,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
不仅如此,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政策乃至经济、社会政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另外,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已经或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另一种是指独生子女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本文探讨的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
客观地说,多子女家庭养老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概莫能外,另外,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还有其特殊的一面。
独生子女家庭是空巢家庭的高发群体[1],这些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难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死亡和伤残家庭。
独生子女家庭作为一种简化至极的家庭结构,这种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意味着其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家庭[2],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的生存风险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风险两个方面。
在我国进入老龄化并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及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风险无疑是独生子女家庭最为突出的一种风险[3]。
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大多数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养老方式,而传统家庭养老风险防范机制的社会、经济、人口和道德基础正在瓦解,独生子女家庭已不具有传统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4]。
独生子女的唯一性意味着独生子女一旦离开父母,就会给其父母的晚年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相对于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少子女带来的人力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的短缺,会直接影响其父母晚年的生活质量,必将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本文将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概念、论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以便为后续研究者参与相关问题的对话、交流和讨论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现有研究集中论述的问题及其结论纵观国内外文献,由于国外没有类似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除针对独生子女本身的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外,国外缺乏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探讨。
国内集中探讨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进入新世纪,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相关研究持续升温并成为舆论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现有的统计和测算数据表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地区总量可观但较为分散,且呈现地区差异,所以相关研究多围绕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展开。
从研究关注的论题分析,有近一半的文献涉及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问题,其中相当部分属于地方经验总结,其余则具体探讨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目前,研究的具体内容涉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居住方式、养老方式、养老内容、养老意愿、养老观念、养老压力和困境、空巢和残缺家庭的养老风险、计生家庭养老保障等方面。
大多数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较少而且多以个别城市为例证,大规模、大范围的定量研究仅有少数几例。
(一)有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方式研究1.居住方式、养老方式研究养老首先会涉及“在哪养老”,即住在哪里或和谁居住的问题。
独生子女父母和其子女共居还是分住会直接影响到父母晚年的衣食起居及其生活质量,因此,考察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居住方式十分必要。
风笑天通过若干次全国范围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目前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他们的家庭结构、居住方式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相比差异明显,子女的婚姻状况是影响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
独生子女婚后单独居住的比例高达2/3,成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婚住方式的主流。
与此对应的,已婚独生子女的父母单独居住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已婚独生子女的身份、性别及其婚配对象的身份(即是否独生子女)对其父母的居住方式都有显著的影响。
3/4的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都将生病照料和日常生活照料看做老年生活中的最大担忧。
但独生子女父母对生病照料的担心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也更多地表现出对子女赡养自己所面临的客观困难的理解。
上述这些差异不仅意味着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长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而且直接影响到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式的选择和家庭养老的支持力,特别是在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客观上要求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观念上变“依赖养老”为“独立养老”[5~8]。
基于江苏、四川两省四县的入户调查数据,研究者对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居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独生子女身份、性别与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的居住方式并不相关,而真正有影响的因素依然是青年的婚姻状况。
与城市已婚独生子女2/3左右独立居住不同的是,农村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比例都在八成左右,特别是已婚独生女与父母同住的比例明显高于同龄非独子女中的长女[9]。
家庭养老方式在中国社会传承数千年,但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嬗变,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巨大风险。
独生子女父母要有效选择养老方式,将不得不受制于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子女婚后居住方式、子女实际提供的生活照料、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10]。
尹志刚依据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首批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不同家庭结构和假设的9种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状况,依据老年人不同自理能力,提出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模型的建构思考,探索规避老龄社会养老风险的制度架构[11]。
王树新等人研究发现,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首选养老方式仍是居家养老,然而独生子女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却在降低,特别是在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独生子女父母个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健康状况及家庭养老资源对养老担心程度产生一定影响,并就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政府建立辅助制度以及加强独生子女父母自身养老意识等方面给出了建议[12]。
已有的研究一再表明,独生子女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在不断降低。
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仅靠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已难以保证独生子女父母老年的生活质量,必须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生育政策是对人们养老资源的一种制度性剥夺,30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赢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为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提供制度性经济、服务保障支持。
2.养老内容、养老意愿研究养老内容是触及养老最实质、最核心的部分,它是关于“养什么”的问题,并具体影响到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
通常情况下,养老包含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也是对“老有所养”的完整把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以及分配和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城乡家庭养老的经济保障压力将逐渐减缓,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困难将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精神赡养、日常照料和健康维护等方面的非经济养老问题。
穆光宗是较早提出“精神赡养”概念并提醒人们关注此事的学者。
他认为,精神赡养既满足了年轻人的道德需求同时又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他主张应从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三个维度来全面把握“精神赡养”的内涵,即必须同时满足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期待需求和亲情需求。
穆光宗同时借用“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将“积极的精神赡养”理解为晚辈精神上的自足和祖辈精神上的自强[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大量独生子女“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凸显了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相对多子女家庭而言,独生子女父母的精神赡养问题更加突出,而其子女所能投入在精神赡养方面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资源却较为匮乏,这种矛盾决定了独生子女父母必将面临精神赡养的巨大挑战。
虽然研究者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但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其可行性令人怀疑[14]。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尚处于中年晚期,大多数人介于50~60岁之间,属于“准老人”群体。
假以时日,随着他们陆续进入老龄行列甚至高龄行列,独生子女家庭因人力资源和相关资源短缺而暴露出的问题将尽显无疑,到时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生病照料会成为困扰这些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大问题,所以政府和社会必须未雨绸缪,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意愿涉及赡养者和被赡养者双方,现有的研究更多侧重于被赡养者的养老意愿分析,而较少关注赡养者的养老意愿。
在一般性老年养老意愿的研究中,可以按研究地域、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对其进行相应的归类[15]。
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不仅现实生活中居家养老或家庭养老仍是城乡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而且在养老意愿调查中,选择居家养老或靠子女养老的比例也远大于选择机构养老,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作为未来的选择。
(二)有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境和风险研究1.养老困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独生子女家庭最为典型的结构被称为“四二一”家庭。
关于“四二一”家庭规模,我们可以参考郭志刚等人利用1990年“四普”数据的推算。
据他推算,从2011~2060年50年期间,城乡三种类型婚姻(即“双独”、“单独”和“双非”婚姻)的期望概率,其中“双独”婚姻基本上处于10%~35%之间,2030年最高概率约为34%,而“单独”婚姻则基本上处于40%~50%之间[16]。
这种基本而客观的婚配结构,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必将出现数以亿计的“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
上海作为我国人口高度集中、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严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较大的城市,引起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王庆荣基于上海闵行区独生子女父母的调查,指出大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在经济来源、社会保障、健康状况、对子女帮助和照料的期待以及亲子互动等方面的特征,提出诸多应对措施[17]。
缪宇音等人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对独生子女父母的现状、需求及养老意愿、养老预期进行分析,提出若干积极应对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的对策建议[18]。
目前“四二一”家庭在城市中所占比例不大,在农村所占比例很小,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况且也有学者对“四二一”庭养老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以往的许多研究过分地夸大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供养的严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是可以胜任老年人照顾的[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