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生存微环境的改变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终造成PD 特有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较多,但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少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治疗P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多巴胺释放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免疫与炎症反应及改变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防治PD的研究进展,以为PD的新药及方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帕金森病;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62- 04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 by TCM Active Components and PrescriptionFENG Shirui1,ZHANG Qingpi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Abstract: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stratu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ewy bodie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otor dysfunction peculiar to PD.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but each kind of medicine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 larg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 prescriptions in the paper,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inhibi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prescriptions glue can neurons apoptosis,mitochondrial function,increase dopamine release or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inhibition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earch a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prescription of PD,P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drug and prescrip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a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rkinson's disease;target;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育过 程及 帕金 森 病发 病机 制 中可 能存 在 中脑 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的 表 达减 少 。 A酸 ( R A) A H D 2表 达于 增殖 的中 脑 在 的信号通路 及机制 。
中 的 作 用 1 . 1 P i t x 3在 中 脑 多 巴 胺 能 神 经 元 上
能 神 经元 早 期 一 多 巴胺 能 神 经元 成熟 元 的缺陷 ,而 此处 是黑 质 神经 元 的前 家族 成员 .也 是多 巴胺 能神 经元 发 育
期 。 已知 多巴胺 能神 经 元 的发育 是 一 体细胞 。 出生后 , a k小 鼠黑质 T H明显 的关键 因子 。 L m x l b在 E 7 . 5表达 . 早 于 个 有多 种转 录 因子 和生 长 因子参 与 而 减少 ,其 他 的 中脑 多 巴胺 能神 经元 标 N u r r l( E1 0 . 5 ) 和 P i t x 一 3( E 1 1 . 5 ) , 其 表 受 到严格控 制 的过 程 。 其中, P i t x 3特异 记物 也 明显改 变 ,但腹 侧 被盖 区却 被 达 不依赖 于 N u r r l 。L m x l b对 T H 的表 表达 于大脑 D A能神经 元 。 对 中脑多 巴 保 留 ,中脑多 巴胺 能神 经元 的迁移 也 达并 不 是必 需 的 . 但 P i t x 3的表 达需 要 胺 能神 经元 的分 化与 成熟 起 着关 键性 发生改 变。 最终, a k小 鼠表 现为 中脑 多 L m x l b 。 L m x l b可能处 于 P i t x 3的上游 而 作用 ,被 认 为是 中脑 多 巴胺 能神 经元 巴胺 能神经 元 进行 性 的减 少 。这可 能 调 控 其 表 达 。研 究 E 9 1 发现 , 一个 新 的 特异 性 发育 所必 需 的转 录因 子 。本文 是 P i t x 3直接导致 的发 育缺陷 [ 2 - 3 ] 。 就近年来有关 P i t x 3对 中 脑 多 巴胺 能 Wn t 1 . L m x l a自动 调节 环参与 了胚胎 干

神经内科简答题考试题及答案

神经内科简答题考试题及答案

神经内科简答题考试题及答案1.题目:解释什么是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一门医学专科,研究和诊治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内科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病理学等领域,通过使用各种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如神经电生理、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来诊断和治疗与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功能有关的各种病理情况。

2.题目:列举三种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

下面是三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导致脑部区域供血不足。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和偏头痛等。

-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这种疾病可能由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短暂的意识丧失、抽搐和不自主的动作。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引起。

这导致了运动障碍,如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不协调等。

3.题目:简述中风的分类。

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破裂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根据中风的病因和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最常见的中风类型,约占中风病例的80%。

这种中风发生在脑血管阻塞(最常见是血栓形成)导致血液供应中断的情况下。

常见的类型包括大脑动脉阻塞和小脑动脉阻塞。

- 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是中风的另一种类型,占中风病例的20%。

这种中风发生在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的情况下。

常见的类型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4.题目:解释神经内科医生应如何诊断和治疗癫痫。

神经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癫痫时,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 详细病史收集: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癫痫发作的详细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可能的诱因等。

- 神经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包括神经反射、肌张力和平衡等。

- 辅助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脑电图(EEG)检查来观察大脑电活动是否异常。

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王明国;李智高;杨智勇;王波;段奎甲;张海龙;宋晓斌;邓兴力【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03【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作用效果。

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并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 FP)修饰。

分离大鼠胚胎多巴胺神经元,并用CM-DiI染料标记。

构建经典的6-羟多巴胺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将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阿朴吗啡(APO)腹腔注射诱导其偏侧旋转,评估细胞移植后运动障碍改善情况。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定植存活、迁移及分化。

结果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障碍,以多巴胺神经元联合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移植组)治疗最为显著,有更多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

绝大多数移植细胞停留在移植部位,仅极少数向周围脑区迁移。

结论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显著改善其运动障碍,其具体相关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dopaminergic (DA) neurons in combination with ventral mesencephalic neural stem cells (mNSC)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Methods The rat embryonic mNSCs were isolated in vitro,and modified with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The rat embryonic DA neurons were isolated, and labeled with CM-DiI. The classical 6-hydrodopamine damage models of PD rats were established. Then the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striatum of PD rats bystereotactic injection. The lateral rotations were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pomorphine (APO),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movement disorders were evaluated. The survival,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nsplanted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movement disorder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by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D rat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otransplantation of DA neurons and mNSCs ( cotransplantation group ) was the most striking . With cotransplantation, more mNSCs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DA neurons. Most transplanted cells stayed in the transplant areas, while a very few cells migrated 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Conclusions The 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DA neurons in combination with mNSCs can considerably improve the movement disorders of PD rat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总页数】4页(P127-130)【作者】王明国;李智高;杨智勇;王波;段奎甲;张海龙;宋晓斌;邓兴力【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742【相关文献】1.神经干细胞和多巴胺神经元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运动障碍的影响 [J], 李智高;徐蛟天;陈孝祥;林海;宋晓斌;杨智勇;邓兴力2.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比较 [J], 柯春龙;陈白莉;金华伟;郭少雷3.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J], 乔奕胜;陈孝祥;徐蛟天;王威;张超;宋晓斌;杨智勇;邓兴力4.IL-1α及与IL-11、LIF和GDNF联合诱导胚鼠皮质、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比较 [J], 田美玲;金国华;谭雪锋;朱惠霞;秦建兵;黄镇5.中脑神经元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J], 徐进;戴冀斌;田毅洁;王晓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作用

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作用

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作用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而引起。

这种损失导致了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颤抖等症状。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因此,了解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作用对于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1.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多巴胺的缺乏是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通过传递信号来控制肌肉活动。

然而,在帕金森病中,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导致多巴胺的生成减少,从而影响患者的肌肉运动能力。

因此,补充多巴胺可以帮助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

2. 羟色胺羟色胺是另一种与帕金森病相关的神经递质。

它在调节情绪和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伴随着抑郁和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羟色胺的不足与这些心理问题有关。

因此,通过增加羟色胺的水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其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3.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另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的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乙酰胆碱在调节肌肉运动和认知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帕金森病中,乙酰胆碱的水平通常降低。

这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肌肉活动的受损。

因此,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4. 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是帕金森病康复中另外两个重要的神经递质。

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而γ-氨基丁酸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在帕金森病中,谷氨酸的水平通常增加,而γ-氨基丁酸的水平则降低。

这导致患者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抑制性下降,进一步恶化了病情。

因此,通过调节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平衡,可以帮助控制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总结: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康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羟色胺、乙酰胆碱、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在调节帕金森病症状、控制运动功能以及改善认知和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脑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可能与可行?

中脑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可能与可行?

定 的微 环境 中可 以分化成相 应表 型 的神 经元 细胞 来代
替受损或死亡的神 经元 ;另一方面,其携带的外源基 因
可 以调 控 神 经 元 的表 达 , 分 泌 相 应 的 因 子 而对 周 围 的
细胞起到 营养和保护 的作用 ,以达到 治疗 的 目的。Km i 等l 研 究发 现 ,体 外转染Nur 因的胚胎 干细胞 分化 1 r基 l
殖期 时若给 予较 高浓度血清 的培养基 ,易导致 干细胞 的
自发分化 ,即使有克隆球形成 ,也很 快分化 为神 经元 和神经胶质 ,干细胞 收获量 过低 。无血 清培 养基中含有 多种成分 ,可共 同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增殖。D M含有 ME
可以在移植 部位观 察到5 2 氧尿 苷及 酪氨酸羟化酶 溴一 脱
种 密度越 高,增殖速度越快 ,这提 示细胞 生长有 一定的
密度依赖性 , 其机制可能在于脑 内神经干细胞数 量有
L d a 等 报 道 了约有3 0 怕金森 病 患者 在 , i bl n l 5例 临 床 实验性治疗 中接 受 了人胚 中脑组 织移植 ,结果观察到
了移植 的神经元能在受体 大脑 内存 活并形成 功能联 系,
细胞 更 易分化 为酪氨 酸羟化 酶免疫 阳性 的多 巴胺 能神 丁继 固等【. 2 从小 鼠胚 胎的中脑腹侧组织分 6

离细胞( 中脑 导水管的下方) ,研 究证 实这一部位来源 的
结果显示 ,将特定外源基 因导入 干细胞基 因组 中,干细
胞 更好地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 。一方面,干细胞在特
鼠神 经干 细胞培 养一般 均采用无血清培养基 , 清 血
培 养 多在使神 经干细胞 向下一级 细胞分化 时使用[] 2o增 8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及c—Jun蛋白表达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及c—Jun蛋白表达
P D r a t mo d e 1 .We o b s e r v e d t h e a b n o r m a l r o t a t i o n s i n d u c e d b y A p o m o r p h i n e( A P O)i n j e c t i o n s o n 1 d , 7 d , 1 4 d a n d
Oc t .2 O0 7
帕 金 森病 大 鼠模 型 中脑 腹侧 被 盖 区 多 巴胺 能神 经 元 改变 及 c — J u n蛋 白表 达
陈晓宇 沈韶辉 齐威琴 陈晓蓉 韩 卉
( 安徽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 解 剖学教研室 ,合肥 2 3 0 0 3 2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帕金森病 ( P a r k i n s o n d i s e a s e ,P D)大 鼠模型 中脑腹侧 被盖区 ( v e n t r a l t e g m e n t a l a r e a ,V r r A) 多 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及其 c - J u n蛋 白表达情况 ,探讨其 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 6 - 羟基多巴胺 ( 6 - h y d r o x y d o p a mi n e ,6 - O H D A) 单侧一点注射大 鼠黑质致密区 ( s u b s t a n t i a n i g r a c o m p a c t a , S N c ) ,特异性毁损 D A能神经元 ;术后 l d 、7 d 、1 4 d 、2 1 d腹腔注 射阿朴吗啡 ( a p o m o r p h i n e , A P O)诱 发行 为学 观察 、电镜 、尼氏染 色观察 中脑 V r r A神经元 的改变 ,免疫 组织化学 AB C观察 其 D A能神经元 酪氨酸羟化 酶 ( t y r o s i n e h y d r o x y l se a ,T H)及 c - J u n的改变并进行 图像分 析 , We s t e r n b l o t观察 c . J u n蛋 白表 达 。结果 A P O诱发 P D大 鼠模型 异 常旋转行 为 ,尼 氏染 色及 电镜见 P D大 鼠 中脑 V r r A有 神经 细 胞肿 胀 、坏 死等 变化 , V r r A T H阳性 ( T H )神经元 数量减少 ,形态学改变 。A P O诱 导的旋转实验 ≥7转/ a r i n ,V r r A毁损侧 c - J u n 表达 。结论 中 脑V r r A D A能神经参与 P D模 型大 鼠的改变 ;A P O能诱导 6 - O H D A P D模 型大 鼠的旋转行为 ,其强弱 可能与 T H 神经元数量 直接 相关 ; c - J u n表达与 D A能神经元 毁损程度 有一 定的关 系。 [ 关键词 】 帕金森病 ; 大鼠 ; 中脑腹侧被盖 区; 酪氨酸羟化酶 ; c . J u n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9 .1 6 [ 文献标识码] A

帕金森发病原理

帕金森发病原理

帕金森发病原理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理主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帕金森病与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的生成和运输有关。

正常情况下,脑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持续产生多巴胺并将其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中,以协调肌肉运动。

然而,在帕金森病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异常死亡或细胞功能异常引起的。

其次,帕金森病与蛋白质聚集有关。

在帕金森病中,脑内的蛋白质α-突触核蛋白和神经纤维原纤蛋白会异常聚集形成脑内
的小体(Lewy小体)。

这些异常蛋白通过干扰神经元的正常
功能,进一步加剧疾病的发展。

此外,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对其发病有一定影响。

一些基因变异与帕金森病的易感性相关,如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2、PARK7和LRRK2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导致
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受损和神经炎症等病理过程的发生。

最后,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和有机溶剂)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的发病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多巴胺产生和运输的异常、蛋白质聚集、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
素。

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病因机制,并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方向。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引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通过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减少来表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帕金森病患者数量正逐年增加。

目前,科学家们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病理机制1. 神经元损失帕金森病的主要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

从分子层面上看,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了Lewy小体,在这些细胞内聚集了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导致神经元发育受阻、运动功能受损。

此外,该过程还伴随有线粒体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参与。

2. 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损伤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而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细胞中氧化损伤分子的积累。

通过调节自由基代谢通路以及提高抗氧化能力可以减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3. 炎症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释放促炎因子、活化巨噬细胞等方式,引发了免疫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神经元丧失。

因此,控制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新策略。

二、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多巴胺激动剂、多巴胺前体及其衍生物、COMT抑制剂等药物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和其他相关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增加多巴胺在脑内的浓度,改善其缺失引起的运动障碍等症状。

2. 深部脑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深部脑刺激是一种通过置入电极并向特定位点传递电流来调节异常神经活动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DBS是一项创伤性手术,但其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基因治疗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个新方向。

通过将有益基因导入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可以恢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或增强抵御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的能力。

帕金森患者的“多巴”使用指南

帕金森患者的“多巴”使用指南

帕金森患者的“多巴”使用指南帕金森患者的“多巴”使用指南本文档旨在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关于“多巴”(多巴胺药物)的详细使用指南。

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本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使用。

一、多巴简介多巴(Levodopa)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属于多巴胺前体药物。

它通过与脑内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多巴在体内会被转化为多巴胺,因此常与多巴脑威(多巴脑丁胺)联合使用。

二、多巴的适应症多巴主要适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其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

但应注意,多巴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对一些特殊人群的使用需要谨慎。

三、多巴的用法和剂量1、剂型:多巴常见的剂型有口服片剂和口服溶液剂。

剂型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2、初始剂量: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患者初始剂量为每日总剂量200-300mg,分2-3次口服,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调整。

3、调整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多巴的剂量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剂量的调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多巴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在使用多巴时,患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剂量或转换药物。

2、其他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与饮食一起使用多巴、服药时间间隔的调整、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请在使用前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如下附件供参考.1)多巴药物说明书;2)帕金森病患者用药记录表。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多巴:Levodopa,是一种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清单的基本药物。

2、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为主要特征。

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标题: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当前,中药复方制剂作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选择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构建以及中药复方制剂的给药,探讨了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2.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2.1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2.2 炎症反应的作用2.3 氧化应激的作用3. 中药复方制剂的选择及制备3.1 中药复方制剂的定义3.2 中药复方制剂的选择3.3 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4. 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效果4.1 行为学测试结果分析4.2 病理学结果分析5. 中药复方制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机制5.1 抗炎作用机制5.2 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5.3 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机制6. 复方制剂中关键成分的作用机制6.1 中药成分A的作用机制6.2 中药成分B的作用机制6.3 中药成分C的作用机制7. 研究结果的探讨7.1 制剂配方的优化7.2 剂量效应的研究7.3 研究结果的临床应用前景8. 结论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药复方制剂、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严重损伤。

目前,尽管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如多巴胺药物和深部脑刺激术等,但长期使用多巴胺药物易出现副作用,且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

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迫切需求。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中药复方制剂作为帕金森病治疗的潜在选择提供支持。

2.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2.1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是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

中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

中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

中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脑卒中、抑郁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其作用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药中的许多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例如,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丹参中的丹参酮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炎症。

二、调节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失衡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和代谢来发挥治疗作用。

比如,酸枣仁中的酸枣仁皂苷可以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改善睡眠和焦虑症状;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够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改善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功能整体。

中药可以通过改善神经血管单元的功能,促进脑血流供应,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为神经细胞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例如,黄芪中的黄芪多糖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增加血管生成,改善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麝香中的麝香酮可以保护血脑屏障,减少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

四、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通过调节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例如,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可以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能够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2730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第7卷第『9婀2003-08?15出版Chinese.1ournaloyClinicalRehabilitation,hugust152003’CoL7No.19 CorrelationbetweengenesofdopaminesystemandParkinson’disease孔岳南Yue-NonKong,谢惠君Hui-.1unXie?综述?孔岳南,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崔无锡市214002谢惠君,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上海市200433作者简介:孔岳南,女,1953年生,江苏省江阴市人,汉族,1977年皖南医学院医疗系学士毕业,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研究,发表论文l2篇.Telephone:+86.5l0.8842032E.mail”wxzh@孔岳南.谢惠君.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91:2730—1KongYN,XieILlCorrelationbelweengenesofdopaminesyslemandParkinsonsdisease.Zhongguo/./nehuangg加rJC//nRehabil)2003:7【19):2730—1中圈分类号:117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926(2003)19—2730—02收稿日期:2003一o4—22(04/SN)摘要:多巴胺代谢系统的一系列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对于阐明帕金森病(P~kin8011’8di8ease.PD)的病因与该病的治疗有重大作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rdf)G/A多态已作为一种生物学标记广泛应用于PD的易惠性研究.单胺氧化酶A基因厦多巴胺转运体基因与PD的相关性各国结果也不一致,可能与存在地域或种族差异有关.单胺氧化醇B基因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PD的潜在因素之一.多巴胺13羟化酶基因A2/A2多态与PD显着相关.多巴胺受体2基因的内含予2中(TG)n二核苷酸重复多态的等位基因3已经被国外证实与PD的发病风险有关.主恿词:帕金森病/病因学;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基因0引言目前遗传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由s.ease,PD)遗传的家系中新基因的筛选以及散发患者中易感基因的探索.PD的病因至今未明,但是对于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缺失,引起脑内多巴胺含量减少.故多巴胺代谢系统的一系列酶蛋白的基因也成为PD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散发PD患者中相关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遗传易感基因的探索,即该种基因的缺陷和突变造成携带者对外界毒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在诱发条件下易患PD.目前,人们对多巴胺代谢系统基因(包括儿茶酚胺氧位转移酶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单胺氧化酶基因等)极为重视.多巴胺代谢系统基因的研究为探讨PD自理过程提供生物学指标,并可应用于疾病的预测和预防,对高危人群提供可提供可靠的遗传水平上的预防措施I...1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的代谢途径多巴胺的合成过程需要两种酶的参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自血流摄入L一酪氨酸,经细胞内酪氨酸羟化酶(‘rI-I)的作用转化为左旋多巴,再经多巴胺脱羧酶(AADC)的作用转化为多巴胺.多巴胺合成后贮存于囊泡内,以胞裂外排方式释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多巴胺受体(DR)结合I81,发挥其生理功能.突触间隙中的DA主要通过神经元再摄取方式失去生物活性,但最终失活仍取决于两种酶的活性,即单胺氧化酶(MAO)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I~T).在神经元内的多巴胺主要由MAO转化为3,4一二羟基苯乙酸(DOPAC),再由神经元外的COMT转化为高香草酸(HV A);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多巴胺首先由COMT转化为3一氧甲基酪氨酸(3-MT),再由MAO转化为高香草酸祥见图1.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到多巴胺转运体(DA T)和囊泡转运体(VMAT2)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DAT的主要功能就是再摄取释放到突触间隙的DA和DA类似物,而YMAT2的作用是将位于胞质的各种毒性物质,包括DA的代谢产物和MPP+,转入囊泡中减少其毒性.DA T和VMAT2两者相互配合调节胞质和囊泡中毒性物质.COMT一3ONDL一酪氨酸一一一L—DA一一一一一11{AADCDBHr一一一一NEDA一一一一一HV ACOMT/MAO—B图1多巴胺的正常代谢途径2多巴胺系统基因和PD的相关性研究意义现行的观点普遍认为,PD的发病受到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当遗传缺陷与环境毒素共存时可使PD的发病风险增加.但暴露于相同的环境因素中的人并不都出现PD症状,提示个体的遗传素质也决定了PD的发生.目前,对P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巴胺受体系统基因.多巴胺代谢系统相关蛋白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对由DA降低引起的PD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很有必要对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的多态及突变和PD的相关性做进一步的研究.3多巴胺系统代谢的酶蛋白的基因与PD的相关性3.1儿茶酚胺氧住转移酶基因I1人类COM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22ql1.1~T基因的第1947核苷酸存在G/A多态,造成氨基酸Val158Met突变.该多态可以改变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其中VaI(COMT-H)活性可比Met(COMT.L)高三四倍.至今,COMT基因G/A多态已作为一种生物学标记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病因学及疾病易患性的研究.通过比较其他人种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G/A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发现中国人群与欧洲,高加索和北美人群间存在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O1).而广州汉人和日本人群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在欧洲,高加索及北美白人中,COMTG/A多态分布无异(P>0.05),两种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基本相等,分别为50%左右,基因型也以G/A为主;而在中国,日本的亚洲人群中,G等位基因则占了主要地位(70%左右),基因型则以G/G型为主,约50%左右.低活性的COMT.A等位基因可能增强了PD的易患性.多巴胺是由单胺氧化酶B和COMT共同代谢的.如果COMT的活性低,则多巴胺的代谢主要由MAOB担任,而多巴胺由MAOB降解后则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增强了氧化应激反应,损伤黑质纹状体系统.而有作者则在另一日本人群中发现,G/G型在PD中显着增加,G/A型则显着减少.并提出观点,认为高活性的COMT.G方构成PD的易患因素,且G/A杂合型对于PD具有保护作用.高活性的COMT从理论上讲可使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降解加速,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回收减少,从而使多巴胺的更新率加快,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邵明等”“于中国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的资料亦显示纯合基因型(G/G或A/A)与PD的遗传易患性有关,A/G型则是保护性因素.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jPD患者与正常人间没有COMTG/A多态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按年龄分层后,也没发现该多态在患者和对照之间的任何差异.于其他人种和人群中的类似研究也未获得该多态与PD间的明显ISSN1671—5926CN21—1470/Rwzglckfcom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相关.因此有关COMT基因在PD发病风险及疾病易患性中的作用尚未形成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重复论证.3.2单胺氧化酶基因…MAO—A基因:MAO.A基因位于x染色体pl1.3—11.4区,有人认为多态T等位基因与PD的发病呈显着正相关,但其他作者却未能重复这一结果.在中国上海人群中的研究并不支持该多态在PD发病风险中的作用,这与国外部分作者的结果是相一致的.按性别分层后,也不出现MAO.A基因EcoRV多态与PD的任何关联.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上海地区汉人群中EcoRV多态性位点的分布与北美高加索人群存在显着差异:在中国人群中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于北美人群,而c等位基因则相反,这提示MAOA该位点多态分布存在地域或是种族性差异.由此,人群或地域上MAO—A基因ECORV多态的分布差异很可能是造成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MAO.B基因:P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MAO—B水平增高,这可加速多巴胺的分解并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另外,由于年龄增长的过程中脑组织内的MAO—B比例也会逐步升高,而衰老又是PD的另一致病因子,因而MAO.B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PD的潜在因素之一.MAO—B基因位于x染色体.关于MAO—B基因与PD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位点:第13内含子的G/A多态位点和第2内含子中的(GT)n微卫星多态位点.13内含子的G/A多态的两种等位基因均被报道与PD的发病风险相关.Tivol等”l在美国白人中的研究,A等位基因可使PD发病风险升高约2 倍,而有人于美国,中国台湾的研究中发现,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与PD显着关联ll41.但来自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的研究均不支持MAO—B基因A/G多态在PD易患性中的作用.关于第2内含子中的(GT)n微卫星多态位点,有人曾在澳大利亚人群中发现,(GT)n微卫星多态位点大片段等位基因(大于等于186bp)与PD易患性相关.但在美国高加索人群和中国香港人群中的研究表明,该多态位点与PD无关.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研究表明,MAOB基因(GT)n多态位点的大于等于186bp和小于等于170bp的等位基因与PD易患性明显有关.提示MAO—B基因(GT)n微卫星较少重复和较高重复多态可能是PD的风险因子.不同的研究结果提示MAO—B基因在PD发病易患性中的作用存在人种和种群差异1.3.3多巴胺13羟化酶基因”‘“多巴聩13羟化酶(DBH)是多巴胺系统的另一种代谢酶,催化多巴胺氧化脱羧生成去甲肾上腺素(NE),是NE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已有研究显示,PD患者的脑脊液中DBH活性明显降低,提示DBH可能也参与了PD 神经病理过程.DBH基因位于9q34,目前DBH基因已经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均被证明与血浆中的DBH的活性显着相关.此外,还有第5内含子中的A1/A2多态和内含子1中的T—C突变,后者产生了一个提前终止密码,已被证明和去甲肾上腺素缺乏症有关.在上海人群中的多态性分析表明,DBH基因A2/A2多态与PD显着相关.3.4多巴胺受体基因”.目前用于研究与PD相关性的DR主要有DRD2,DRD3和DRD5.DRD2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23区域,其中存在多种多态.其内含子2中的(TG)n二核苷酸重复多态的等位基因3已在欧洲人群中被证实与PD的发病风险增高有关.但来自西班牙的研究却不支持这一结果.DRD2基因的另一种TaqI多态也不出现与PD的关联.DRD3主要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控制人的行为和情绪.但遗传关联研究未能显示DRD3基因第1外显子的Bali多态在PD的遗传易患性的作用.来自广州的研究显示,DRD5基因T798C多态与PD的易患性无关.27313.5多巴胺转运体基因I一17,t91人类DA T基因位于染色体5pl5.3,一些作者对高加索人的研究发现,DA T基因3’一VNTR多态ll一拷贝等位基因与PD的易患性有关.中国广州的研究重复这一结果,其中DAT基因ll/l0基因型及ll一重复片段等位基因可使PD的患病危险度提高3.62倍和4.08倍.推断DAT基因l1一重复等位基因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增强,进而转运更多的MPP+一样神经毒素进入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与DA T的活性降低有关,这可能增加细胞外多巴胺的含量,增强对神经元的氧化损伤,同时也可能影响MPP+样内源性的神经毒素从胞质的清除,导致神经元的变形死亡.但部分研究结果不支持DA T基因3’一VNTR多态与PD的关联,其原因可能在于人种和种群差异.4小结由于多巴胺代谢失衡和PD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该系统一直是人们研究这一疾病的焦点.目前在临床上,采用左旋多巴的多巴胺替代疗法仍然是PD的主要治疗手段,所以研究参与这一代谢系统的一系列蛋白和蛋白相互作用以及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对阐明PD的病因和应用于PD的临床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多巴胺系统的各基因中,几乎每一种基因的多态及突变都曾被报道和PD的易患性有关,特别是一些能够影响到酶表达量或者活性的位点,但是国内外各地的报道又不尽一致,这可能基于种群的差异,也不能排除由于样本量小引起的假阳性结果.PD是一种有着复杂病因的疾病,至今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其病因,单一的研究某一种基因已经成为过去,通过多种相邻位点的基因或作用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的联合分析,并合并环境因素的影响,将为揭示PD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寻找新的启示.5参考文献【1】WszolekZK,MarkopoulouK.Moleculargeneticsoffamilialparkinson- ism.ParkinsonismRelatedDisorders1999;5:145—55【2】RiessO,JakesR,KrugerR.GeneticdissectionoffamilialParkinson’sdis- ease.MolMedToday1998;4(10):438—44【3】MizunoY,HattoriN,MoilH.GeneticsofParkinson’sdisease.BiomedPharma- cother1999;53(3):109一l6[41DeSilvaHR,KhanNL,WoodNW.Thegenetic sofParkinson’sdisease.Curt DpinGenetDev2000;10(3):292—8【5】NagatsuT,lehinoseH.Molecularbiologyofeatecholaminerelatedenzymesin relationtoParkinson’sdisease.CellMolNeurol1999;19(1):57—66【6】KimA,RachaelL.Thedopaminereceptors.HumanPress.Totowa,NewJersey USAl997:457—510【7】SuzukiM,HurdYL,SokoloffD,XehwartJC.SedvallG.D3dopaminereceptor mRNAiswidelyexpressedinthehumanbrain.BrainRes1998;779(1—2):58—74【8】MatsumotoM,hidakaK,TadaS,eta1.LowlevelsofmRNAfordopamineD4 receptorinhumancerebralcortexandstriatum.JNeurochem1996;66(3):9l5—9【lO]VineenzoB,GiuseppeM.New,selectiveCatechol-O-Methyhransferaseinhibitors astherapeuticagentsinParkinson’sdisease.PharmacolTher1999;81:1—36【11】邵明,刘焯霖,陶恩祥,等.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关系的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1);17—9【12】TirolEA,ShalishC,SchulbaekDE,HsuYPBreakefieldtomutationalanalysis ofthehumanMAOAgene.AmJMedGenet1996;67:92—7¨31Me1lickGD,BuchananDD,MeCann,etat.Variationsinthemonoamineox-idaseB(MAOB)geneaassociatedwithParkinson’sdiseaseMot,Disordl999;14:219—24【141谢惠君,汪晓华,郝怡鑫,汤国梅.单胺氧化酶一A基因ECORV多态与帕金森病【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19(4):299—331【151郝怡鑫,谢惠君,郑惠民,等.多巴胺B羟化酶基因内含子5区A1/A2多态与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5):271,312【161赵晓萍.谢惠君,汤国梅,等.上海地区帕金森病基因与4种多巴递质代谢相关基因【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26—7【17】KimCH,ZabetianCP,CubellsJF,eta1.Mutationsinthedopaminebe-ta-hydroxylasegeneareassociatedwithhumannorepinephfinedeficiencyAmJ MedGenet2002;108(2):140—7【18】cubellsJF,KranzlerHR,McCance-KatzE,etaLAhaplotypeattIteDBH1o—CUS,associatedwithlowplasmadopaminebeta-hydroxylaseactivity,alsoassoci- ateswithcocaine-inducedparanoia.MolPsychiatry2000;5(1):56—63【l9】PastorP,MunAE,ObachV,eta1.DopaminereceptorD2introniepolymorphism 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NeurosciLett1999;273:151—4[20】HeinzA,GoldmanD,Jones,DW,eta1.Genotypeinfluencesinvivodopamine transporteravailabilityinhumanstrlatum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0;22 (2):133—9。

帕金森疾病原理

帕金森疾病原理

帕金森疾病原理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

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1. 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多巴胺递质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2. 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增加,导致神经元死亡。

3. 炎症反应: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炎症反应,这可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造成损害。

4. 细胞凋亡: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经历程序性细胞死亡,导致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5. 遗传因素: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家族遗传背景,提示该病可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

6.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如农药、工业化学品和某些药物,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总之,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是最核心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仍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其发病机制。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脑部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引起。

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机制和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可以直接刺激大脑中多巴胺受体的药物。

它们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结合,模拟多巴胺神经元释放的效应,从而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

这对于帕金森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

1. 提高运动功能: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僵硬和无法自如地控制肢体的症状。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增加多巴胺水平,改善运动功能,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

2. 延缓疾病进展:除了缓解症状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能够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由于该类药物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不是像其他药物一样去补充或替代多巴胺神经元,因此能够更好地保护现有的多巴胺神经元。

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优势在治疗帕金森病时,与传统药物相比,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带来许多优势。

1. 减少周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传统的帕金森常用药物如左旋多巴和卡马西平等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由于直接作用于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了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因此可以避免或减轻这些不良反应。

2. 较长的药效持续时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这样一来,患者可以减少用药频率,方便了日常生活并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3. 减少运动并发症风险: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传统药物往往需要逐渐增加剂量以维持其疗效。

然而,增加剂量可能会增加运动并发症(如震颤、肌肉扭曲等)的风险。

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使用过程中相对稳定,较少引起运动并发症。

三、适用人群和不良反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主要适用于年轻或初期帕金森病患者以及那些遭受传统治疗不良反应的患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该类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都有所不同。

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与帕金森病
刘敏;邢昂
【期刊名称】《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1
【摘要】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主要来源。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脑多巴胺系统的组成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总页数】2页(P93-94)
【关键词】多巴胺;神经元;帕金森病;综述
【作者】刘敏;邢昂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保健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2
【相关文献】
1.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的影响 [J], 肖勤;翁中芳;张璟;陈生弟
2.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比较 [J], 柯春龙;陈白莉;金华伟;郭少雷
3.抗帕宁汤剂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 [J], 刘立峰;赵佳琪
4.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11)C-CFT microPET/C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J], 黄世明;岳建兰;尹亮;孙永锋;林志春;张锦明
5.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11C-CFT micro-PET/C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的相关性研究 [J], 黄世明;岳建兰;尹亮;孙永锋;林志春;张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在当今医学领域,细胞工程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在再生医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再生医学旨在修复、替代或再生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为众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细胞工程技术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细胞工程技术涵盖了多种方法和策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融合以及干细胞技术等。

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通过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可以大量扩增细胞数量,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例如,在皮肤组织工程中,通过培养皮肤细胞,可以构建出人工皮肤,用于治疗烧伤和慢性皮肤溃疡等疾病。

细胞分化诱导则是让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朝着特定的方向分化,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类型。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化学物质、生长因子和基因调控等手段,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胰岛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

这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提供了可能。

以心肌梗死为例,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并将其移植到受损的心脏部位,有望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恢复心脏功能。

细胞融合技术是将不同来源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杂种细胞。

这种技术在癌症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将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融合,可以制备出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而干细胞技术无疑是细胞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分化为机体的各种细胞类型,但由于其来源和伦理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成体干细胞则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等。

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的细胞,用于修复和再生受损的组织。

在再生医学中,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广泛。

例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多巴胺能神经损伤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多巴胺能神经损伤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多巴胺能神经损伤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多巴胺能神经损伤与帕金森病发病关系密切,但为何此现象只发生在黑质中,可能与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基因表达差异有关,也与黑质中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损坏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关,以及与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膜钾离子通道改变导致细胞损伤有关。

总之,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

标签:黑质;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损伤随着人口老龄化,神经退行性疾病愈来愈多,帕金森病是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其中之一,好发于65岁以上的人群。

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在人类和动物的运动能力、情绪调节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异常与多种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了解mDA神经元的发育过程将有助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迄今为止有关这类神经元发育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

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分布广泛,故其损伤不仅表现为神经元类型的临床表现,也表现出区域性的临床表现。

但在发病的过程中,主要是中脑黑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严重受损,其他部位受损不明显。

故此,帕金森病出现特有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损伤[1]。

Greenamyre等[2]认为,神经元的损伤与细胞中的多巴胺本身有关,因为多巴胺或其代谢产物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从而使神经元受伤。

但是,帕金森患者的多巴胺能神经的这种细胞应激反应只产生在黑质,出现多巴胺能细胞的缺失,其他部位的细胞无此现象,此现象说明黑质与其他部位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在差异[3],现综述如下。

1基因的差异表达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基因差异表达导致了细胞对帕金森病致病因子的易感性,或者增强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中脑腹侧区中的基因异常表达也可能是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两者位置相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何在帕金森病中只表现在黑质,可能是基因的选择性损伤。

1.1α-突触核蛋白和Parkin基因的作用α-突触核蛋白基因位于4q21~q23,全长117 Kb,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一些酶进行生理调节,它是作用于细胞内的多巴胺存储来调理多巴胺代谢[4],基因的异常可使α-突触核蛋白发生病理性积聚,形成Leny小体,导致神经元变性,而该蛋白尤其在黑质中特异表达,增加了帕金森病的好发性[5]。

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多巴胺的损失与运动控制

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多巴胺的损失与运动控制

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多巴胺的损失与运动控制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传递和调节神经信息的生物化学物质。

它们在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导致运动控制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多巴胺的损失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运动控制的影响。

一、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重要角色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运动、学习、情绪调节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主要在脑部的黑质和腹侧被产生,并通过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多巴胺的正常水平对于正常的运动控制至关重要。

二、帕金森病中的多巴胺损失帕金森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和丧失。

这导致了脑中多巴胺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了相关神经回路的功能。

多巴胺的损失可以导致运动控制紊乱、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的出现。

三、多巴胺水平与运动控制的关系多巴胺在运动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与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之间的平衡关系,影响了基底节和皮质-基底节通路的功能。

这些通路参与了运动的规划、执行和控制。

多巴胺的损失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氨基戊酸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相对增加,进而影响运动的正常控制。

四、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多巴胺补充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补充多巴胺来缓解症状。

多巴胺可以通过基础背核内的多巴胺受体来发挥作用,恢复多巴胺水平的平衡,改善运动控制的问题。

然而,多巴胺治疗并不能逆转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它只能起到暂时的症状缓解作用。

五、其他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除了多巴胺,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也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与多巴胺之间的平衡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运动控制的异常。

六、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对于神经递质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多巴胺受体、神经递质合成和分泌等方面的变化,试图找到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途径。

例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帕金森是一种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中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渐增高。主要病理改变是路易小体的出现 及黑质的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退行变性,表现为黑色素神经元减 少和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增生,基底节其他核团则相对保持完好。随着社会 的老龄化,PD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PD的防治已 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项hase
一氧化氮合酶
PD
Par“nson,s disease
帕金森氏病
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活性氧自由基
Rotenone
鱼藤酮
TH
tyroxine hydroxylase
酪氨酸羟化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生存微环境的改变 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关键词:帕金森;星形胶质细胞;鱼藤酮;还原型谷胱甘肽;复合物1
氧自由基;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原代培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The roles of the mesencephalic micro—environmental alteration in Parkiflson’s disease
Abstract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disorder with a prevalence of 1%-2%in people over age of 50。P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e neurons and the neurological hallmark ofPD is the presence ofLewy bodies.Now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medicine,
本研究通过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施加线粒体复合物I抑制剂——
鱼藤酮,以及通过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活性及GSH的水平变化, 来观察细胞是否出现氧化磷酸化障碍使糖酵解增强、氧自由基生成增多、GSH 下降。用Western blotting来观察有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胶质源性神经 生长因子(GDNF)的表达是否有所改变。
glutamate
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 白
谷氨酸
GSH
reduced glutathione
谷胱甘肽
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乳酸脱氢酶
MPTP
NOS
N—methyl。4.phenyl.1,2,3,6一tetrahydro-pyridine N-甲基一4一苯基一1,2, 3,6-四氢吡啶
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短期(11小时)暴露于小剂量(20、30、40nM) 鱼藤酮,20nM组和30nM组LDH活性同对照组相比增高,40nM组同对照 组相比无差别。40 nM组的GSH水平和GDNF的表达均下降,其余两组同 对照组相比无差别。
上述结果说明在鱼藤酮作用下构成中脑微环境的星形胶质细胞受到损 伤,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使GSH水平下降。GSH是脑中重要的自由基清除
目前的治疗和研究均是围绕帮助和挽救多巴胺能神经元本身而展开的, 但治疗PD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和不足。星形胶质细胞(AST)是中枢神经系 统内数目最多的一类细胞,为神经元提供结构及营养支持,构成了神经元生 存的微环境。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PD的发病过程中,以星形胶 质细胞为代表的神经胶质细胞起到了促进、加剧神经元退行性变的作用。
people’S lives have been expanded and our society has more and more old folks.
P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th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Thus,how to prevent or Ireat it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morden medicine.
Now the studies on PD’S therapies are all about how to help or save
dopaminergic neurons,which all have more or less difficulty and shortcoming in themselves.More than 50%cells in CNS are Astrocytes.Astrocytes provide memblic and订opIlic support for neurons.More recently,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astrocytes would promote the degeneration of nigroslriatal dopaminergic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剂,大部分的GSH均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内GSH量很 少。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神经胶质细胞为其提供GSH来对抗氧化应激等 危害。当这两种细胞均受到损伤时,神经胶质细胞自身产生的氧自由基增加 且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的GSH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抗氧自由基能力下 降,且受到自身和胶质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的叠加作用,更易受损。星形胶 质细胞分泌GDNF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提供营养作用,维持其生存,并抑制凋 亡。在鱼藤酮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DNF减少也可能是多巴胺能神经 元受损的另一原因。这些均提示我们星形胶质细胞在PD的发病机剽中有一 定的作用,为帕金森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英文缩略语索弓
AST
星形胶质细胞
Complex I
DA
dopamine
线粒体复合物I 又称为NADH一泛醌氧
化还原酶
多巴胺
GDNF GFAP
Glu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