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知识点、易错点、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知识点、易错点、易错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e70b633998fcc22bdd10d2e.png)
;4知识点易错点汇总★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图形: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它可以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二、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或轴)转动一定的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钟表中指针运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了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和对应的角度相等。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4、旋转90°的方法(1)找出原图行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2)借助三角板或量角器作原图行关键点或线段与旋转中心所在线段的垂线(3)在所垂线上量出或数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即找到原图关键点的对应点);(4)顺次连接所找到的对应点,即可得到原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5、时钟上包含12大格,60小格,时钟上相邻两数字间即为一大格,一大格为30°;每一大格又平均分为了五个小格,一小格为6°三、平移1、定义:指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找出各个点的对应点。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
◆习题:1、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7单元各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7单元各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5bab8033186bceb18e8bb51.png)
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含义:因数倍数找因数的方法表示因数A.列乘法算式B.列除法算式A.列举法B.集合法找倍数的方法表示倍数因数的特征倍数的特征如果a÷b=c(a,b,c是非0自然数),那么a是b,c的倍数,b,c是a的因数。
A.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B.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A.列乘法算式B.列除法算式A.列举法B.集合法A.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B.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2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A.末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B.奇数与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包括0)奇数不是2的倍数末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质数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A.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其他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B.最小的质数是2C.100以内的质数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奇偶性探究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棱长之和A.长方体:4x(长+宽+高)B.正方体:12x棱长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1)长方体(2)正方体(长x宽+长x高+宽x高)x26x棱长x棱长2x(ab+ah+bh)(1)体积含义: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2)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体积计算公式A.长方体B.正方体长x宽x高棱长x棱长x棱长abh4.容积和容积单位5.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2)容积单位:升L,毫升ml(3)进率:1L=1000ml1L=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底面积x高底面积x高(1)等积变形法(2)排水法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变成规则的计算排水的体积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平方数的总结人教版小数五下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单位“1”的意义(2)分数的意义一些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A.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1—4章知识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1—4章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1bd052f647d27284b735138.png)
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m3,dm3,cm3。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m3=1000dm31dm3=1000cm3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1.2旋转
1.旋转的意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的方向: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上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3.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1的分数单位是.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 =(b≠0)。当分母为0时,分数无意义。
4.2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像1,1,…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和带分数都一定大于真分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S=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S=a3。(其中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
5.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6.容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宽、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配练习完整版)[1]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配练习完整版)[1]1](https://img.taocdn.com/s3/m/4fd5c0207cd184254b3535f5.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1】要素 立体图形棱面 顶点数量 特征 数量 特征数量 特征长方体12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6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8同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特殊长方体 12 垂直于正方形面的棱长度相等 6 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8正方体 12 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6 所有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8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各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1)判断并改正: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正方体的相邻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 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 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
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69de6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2.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与代数1. 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哦。
比如说6÷2 = 3,我们就说6是2和3的倍数,2和3是6的因数。
这里面有个小秘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而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呢。
2、3、5的倍数特征也很有趣。
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3的倍数特征是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
像123,1+2+3 = 6,6是3的倍数,所以123就是3的倍数啦。
质数和合数也很有讲究。
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像2、3、5、7等。
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4、6、8、9等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就像个特殊的小调皮。
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可不能小瞧。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
比如把一个蛋糕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4。
分数的基本性质超有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像魔法一样,可以把分数变得我们想要的样子,方便计算呢。
约分和通分是分数运算里的小技巧。
约分就是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通分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通常是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图形与几何1.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要记牢。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长度都相等。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可不能搞错。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 长×宽×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c407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3.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总结一、综述亲爱的小朋友们,五年级的数学之旅又启程啦!我们已经走过了第二单元的学习之路,收获了满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两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吧,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世界。
首先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图形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还学习了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图形问题,还锻炼了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紧接着第二单元,我们进入了数的世界。
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这些知识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还在日常生活有很多实际应用,比如分享、分组等问题。
这两个单元的知识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是数学王国中的重要基石。
只有打好基础,我们才能在这个神奇的数学世界里走得更远。
让我们一起加油,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吧!1. 概括本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学习目的新学期伊始,五年级的数学课程已经悄然展开。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重要阶段,这两单元的数学课程显得尤为关键。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思维的锻炼场,智慧的磨刀石。
五年级的数学课程,更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关键时期。
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要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重点知识,为了更好地掌握它们,我们首先要了解本学期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学习目的。
首先五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
五年级的数学课程涵盖了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百分数等关键数学概念,通过这两单元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规划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我们的学习目的,不仅是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的数学课程注重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47909a852458fb760b5662.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
【×】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习:【1】8×5=4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2】因为36÷9=4,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在18÷6=3中,18是6的【】,3和6是【】的【】。
【4】在14÷7=2中,【】能被【】整除,【】能整除【】,【】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5】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数,B是A的【】数。
【6】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是A的。
【7】判断并改正: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因为15÷5=3,所以15和5是3的因数,5和3是15的倍数。
【】5是因数,15是倍数。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8】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B、因数C、自然数【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
是错误的说法。
练习:【1】有5÷2=2.5可知【】A、5能被2除尽B、2能被5整除C、5能被2整除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2】36÷5=7……1可知【】A、5和7是36的因数B、5能整除36C、36能被5除尽D、36是5的倍数【3】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A、2×0.25=0.5B、2×25=50C、2×0=0【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36的因数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d6fd74866fb84ae55c8d03.png)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计算方法
①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
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 L = 1 dm
31 mL = 1 cm31 L=1000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
小单位大单位
÷进率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除法与倍数 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除法与倍数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3be3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e.png)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
与倍数知识点整理
一、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将一个数分成等份。
- 除数、被除数和商是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 除法的性质包括:
- 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本身。
- 零除以任何非零数都等于0。
二、整数的除法
- 整数的除法可以分为整除和不整除两种情况。
- 整除是指被除数可以被除数整除,商是一个整数。
- 不整除是指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商是一个带余数的分数。
三、余数和余数的性质
- 余数是指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后剩下的数。
- 余数的性质包括:
- 余数小于除数。
- 除数不为0时,余数的符号与被除数相同。
四、倍数和倍数的判断
- 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即能够成为另一个数的整数倍。
-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可以通过除法或者观察其末位数字是否符合规律来判断。
五、常见除法运算的方法
- 常见的除法运算方法包括:
- 竖式除法:逐位相除,依次得到商和余数。
- 取商法:将被除数除以除数的商结果取整。
- 简便计算法:通过观察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特征,快速推算出商的近似结果。
以上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与倍数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a8398c0740be1e640e9a32.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4538d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7.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如果a×b=c(a、b、c都不为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1、2、3…..能整除时,所得的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1、2、3…..相乘,所得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特征: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因数的特征: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注:一个数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2、3、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数都是2、5的倍数.。
同时是2、3、5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的数,(2)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或个位上是、2、4、6、8的数),最小的偶数是。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或个位上是1、3、5、7、9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注: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数的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质数和合数按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除外)可分为:质数、1、合数三类质数:一个数,假如只要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如许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1cfcee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从任意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可能看到的形状不同。
3.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从物体的右面观察和从左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3.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与最小倍数都是这个数本身。
4.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5.2、3、5的倍数特征:1) 个位上是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或5.6.自然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两类。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2是最小的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是最小的奇数。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x奇数=奇数奇数x偶数=偶数偶数x偶数=偶数7.按因数的个数对自然数分类,可以分为质数、合数、1三类。
1) 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2)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和3.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5) 关系:质数x质数=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至少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2个面是正方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c7a8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9.png)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4/5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1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
带分数>1.4、真分数<1≤假分数真分数<1<带分数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如:(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
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0.3=3/10 0.03=3/100 0.003=3/1000(2)分数化为小数: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如:3/4=3÷4=0.75(3)带分数化为小数: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1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配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配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7932d4833687e21af45a9e9.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第五单元自我检测一、想一想,选一选。
(每空1分,共8分)1、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W ②A ③E ④S2、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图()是由轴对称变化得到的,图()是由平移得到的,图()是由旋转得到的。
①②③二、看图填一填。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d1722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4.png)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1.对称轴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找到对应点的连线,如果连线的中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是其图形的对称轴.3.掌握一般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和位置对于快速判断至关重要.知识点二: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1.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方向、角度不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2.旋转:(1)三维旋转: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二维旋转: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知识点三: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1.一个长方形(或正方体)沿一条边旋转就会成为一个圆柱.2.一个已知半圆,以直径为轴翻转后的图形与已知半圆能变成一个圆.3.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就会变成一个圆锥.考点一: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典例分析例1.(2020秋•罗湖区期中)这些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确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及位置.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有2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有5条,第四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条、2条、5条、1条.【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的灵活应用.真题分析1.(2019春•新华区期末)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解:据分析可得:故答案为:无数、0、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定义及对称轴的条数,熟记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即可解答.2.(2018秋•武侯区月考)写出下面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故答案为:1,2,1.【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3.(2015秋•连州市期中)你能找到几条对称轴?画一画,并填写在()里出【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可知,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由此可以确定上图中对称轴的条数.解:【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和对称轴的条数.考点二: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典例分析例2.(2015春•兴国县校级月考)悉心连一连.【分析】我们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于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对边相等,长方形或正方形以它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上、下两个面就是以半径相等的两个圆面,与轴平行的一边形成一个曲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就成为一个圆柱;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一面就是一个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半径的一个圆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形成一个曲斜面,由于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点在轴上,旋转后还是一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形成一个圆锥;一个半圆,如果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后会得到一个圆.解:连线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应用.真题分析1.(2014春•海原县月考)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在位置.(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度数后,某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B;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C;图形B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可得到图形D;图形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D.解:如图,(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是图形D.(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点评】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整个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2.(2014•海安县模拟)小红用彩纸和小棒做了一面长方形的彩旗(如图).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彩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你知道旋转后红色和黄色部分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分析】黄色直角三角形围绕直角边旋转后的形状是一个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圆锥体;红色直角三角形不是围绕直角边旋转的,所以不能形成圆锥体.长方形彩旗旋转后的形状是圆柱体.红色部分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解:黄色部分体积:3.14×42×3×=3.14×16=50.24(平方厘米)红色部分体积:3.14×42×3﹣3.14×42×3×=3.14×42×3×(1﹣)=3.14×32=100.48(平方厘米)答:旋转后黄色和红色部分的体积分别50.24立方厘米和100.48立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关键明白,一个直角三角形只有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才能得到一个以旋转边为高,另一直角边为底面半径的圆锥,图中只有黄色直角三形才能形成圆锥,而红色三角形则不能,它与黄色三角形组合起来是一个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只有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才能求出红色三角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3.(2014春•博野县校级月考)想一想,连一连.【分析】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直角三角绕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半圆绕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球体;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台;结合图形要看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图形中旋转体,也就是把一个图形绕一条直线旋转得到的图形,要掌握基本的图形特征,才能正确判定.考点三: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典例分析例3.(2013春•青铜峡市期中)你知道下面的花边是怎么得到的吗?自己试着设计一组吧!【分析】观图可知:花边是三角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先在图中画一个小旗,然后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将图中的小旗绕点O顺(或逆)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边都绕点O旋转90°,再旋转90°,再旋转90°,然后再平移即可得到如图美丽的图案.解:由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是根据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大小、形状不变、位置变化这一特征设计的.真题分析1.(2013春•西安期中)你能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试一试吧.【分析】(1)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即可;(2)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即可;(3)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条边中点为圆心,以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即可;(4)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为圆心,以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最后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圆心,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出正方形的外接圆,再去掉正方形的四条边即可.解:根据分析,可得(1);(2);(3);(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组图能力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每个图形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2013春•城厢区期末)下面图形是由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在括号里画“○”.【分析】根据平移的意义“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来解决问题.解:如图,(1)旋转,(2)平移,(3)首先平移,然后逆时针旋转90°.故答案为:o,﹣,﹣o.【点评】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2013春•湖北期末)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分析】把原图绕点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180°、270°即可成为一朵小花.解:利用旋转画一朵花如下:【点评】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把原图绕O点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线段)均绕点O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一朵美丽小花.。
2023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3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ad9d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c.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观测物体1、由几种大小相似旳小正方体摆成旳立体图形,从同一种方向观测,看到旳图形也许是相似旳,也也许是不一样旳。
根据一种方向看到旳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从同一种方向观测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几何视图一般是根据三个方向观测到旳形状进行绘制。
3、根据两个方向观测到旳形状能确定所用小正方体旳个数。
根据三个方向观测到旳形状摆小正方体成果只有一种。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旳倍数,除数是被除数旳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旳,不能单独存在。
)2、注意:为了以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旳数指旳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3、找因数旳措施:①乘法②除法;找倍数旳措施:逐次乘自然数。
4、①一种数旳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自身。
一种数旳最小倍数是它自身,没有最大旳倍数。
②一种数旳因数旳个数是有限旳,一种数旳倍数旳个数是无限旳。
一种数旳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旳都是它自身。
③1是所有非0自然数旳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旳最小因数。
④一种数旳因数至少有1个,这个数是1。
⑤一种数旳因数都不不小于等于他自身,一种数旳倍数都不小于等于他自身。
5、因数<或=它自身、倍数>或 = 它自身、最大旳因数=最小旳倍数=它自身。
一种数旳倍数一定比它旳因数大这种说法是错误旳。
一种数越大它旳因数个数就越多,一种数越小它旳因数个数就越少。
这种说法是错误旳。
6、2旳倍数特性:个位上是0、2、4、6、8旳数都是2旳倍数。
自然数中,是2旳倍数旳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旳倍数旳数叫奇数。
7、5旳倍数特性:个位上是0或5旳数,都是5旳倍数。
8、3旳倍数旳特性:一种数各位上旳数旳和是3旳倍数,这个数就是3旳倍数。
个位上是3、6、9点数都是3旳倍数是错误旳说法。
9、2和5旳倍数特性:个位上是0旳数,既是2旳倍数,也是5旳倍数。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9521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a.png)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8篇)还在苦恼没有小学五年级的知识点总结吗?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2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注明:求三角形的底或高和梯形的上下底或高时,可根据公式列方程求解。
这样容易列出方程,也好理解。
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2倍。
7、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c980a3102de2bd97058849.png)
因数和倍数1、整除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1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90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质数:合数:至少有1:只有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55f3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6.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a÷b÷c=a÷(b×c)a÷(b×c) =a÷b÷c第二单元位置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几何视图一般是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绘制。
3、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能确定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3、找因数的方法:①乘法②除法;找倍数的方法:逐次乘自然数。
4、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②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是相等的都是它本身。
③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至少有1个,这个数是1。
⑤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
5、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多,一个数越小它的因数个数就越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7、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8、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个位上是3、6、9点数都是3的倍数是错误的说法。
9、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就是10的倍数)。
10、2和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就是6的倍数)。
11、3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就是15的倍数)。
12、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
(就是30的倍数)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4的倍数特征:一个数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如果两个数都是同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或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13、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成奇数和偶数。
所以我们说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如果用n 表示自然数,那么2n表示偶数, 2n+1表示奇数。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相邻两个奇数相差2;相邻两个偶数相差2。
14、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任意一个整数乘以2都变成偶数。
15、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质数×质数=合数16、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称为偶质数;也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
1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18、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19、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可分为1、质数和合数。
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1三类。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长方体有6个面。
有12条棱,相对(也可以说是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顶点。
长方体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等,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宽×4+高×4 =(长+宽+高)×4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长-宽5、(1)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有8个顶点。
6、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7、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如果用长60cm铁丝做成长方体或正方体,60cm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8、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①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上、下面每个面的面积=长×宽;前、后面每个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每个面的面积=宽×高;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ah+bh)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S=2ab+2ah+2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S=2(ah+bh)+ab 或 S=2(ab+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3、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 S= 6a24、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粉刷教室只有5个面。
5、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
(表面积相应增加)两物体拼成一个物体时,减少两个面。
(表面积相应减少)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这两个截面和它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①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如手指头的大小。
② 棱长是1 d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 3。
如黑板擦和粉笔盒的大小。
③ 棱长是1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 3。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 3 =1000 dm 3?? 1 dm 3=1000 cm 33、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4、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 3 (a ·a ·a 也可以写作“a3”,读作“a 的立方”,表示3个a 相乘)5、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也叫占地面积)。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用字母表示: V=S 底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的棱长)分别扩大a 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a 2,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就是扩大a 3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例如: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3×3=9倍,体积扩大3×3×3=27倍)8、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0cm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公顷,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1km2=100公顷=1000000m2 1公顷=10000 m21m2=100dm2 1dm2=100cm2 1m2=10000cm2体积单位: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1m3=1000dm3 1dm3=1000cm3 1m3=1000000 cm3容积单位:升(L ),毫升(ml )1L=1000ml 1L=1 dm3 1mL=1cm3×进率÷进率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1t=1000kg 1kg=1000g长度、面积、体积不可以相互比较,所以不可能相等。
9、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正方体体积大于长方体体积。
10、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11、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