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师用书上学期

合集下载

化学:高中人教版全套教师用书WORD版必修1

化学:高中人教版全套教师用书WORD版必修1

说明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学科本身的规律,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师用书必修1WORD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师用书必修1WORD版

说明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学科本身的规律,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 无机非金属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 无机非金属

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 八 氨的性质与应用1.氮的固定 (1)定义: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方法:①雷电固氮: N 2+O 2=====放电2NO②人工固氮: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③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 2形成含氮化合物。

2.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及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NH 3+H 2ONH 3·H 2O (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

化学方程式:HCl +NH 3===NH 4Cl 。

(3)氨气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显碱性。

(3)用途 ①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2 铵盐的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NH 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 4Cl=====△NH 3↑+HCl ↑;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 4HCO 3=====△NH 3↑+H 2O +CO 2↑。

(2)铵盐与碱反应NaOH 与NH 4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NH 4NO 3=====△NaNO 3+H 2O +NH 3↑。

3.NH +4的检验向含NH +4的浓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 +4+OH -===NH 3↑+H 2O 。

若为含NH +4的稀溶液,除滴加NaOH 溶液外,还需要加热,否则不能产生NH 3。

1.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氨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NO 2B .氨水呈碱性C .氨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D .在反应NH 3+H +===NH +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2.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A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C .加入NaOH 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D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1 【解析】 A 项,NH 3催化氧化生成NO ;C 项,氨与H 2SO 4等难挥发性酸相遇不产生白雾;D 项,N 无变价,氨不被氧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doc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doc版)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目录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本章说明 (2)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7)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3)本章说明 (13)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4)第二节离子反应 (17)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8)教学资源 (19)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3)本章说明 (23)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24)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8)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31)教学资源 (32)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0)本章说明 (40)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42)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43)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45)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48)教学资源 (51)科学家谈化学 (59)展望化学之未来:挑战和机遇(唐有琪) (59)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白春礼) (64)中学理科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 (71)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宋心琦) (76)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2019版新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2019版新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物质转化的类型 物质转化的条件
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溶 液 浊 液 胶 体
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性质 加 热 通 电 光 照
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也是普通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 基础。必修课程既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衔接及全面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任 务,也为高中生个性化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专题由3个单元组成,分别是“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物质的化学计量”和“物质的分散系”。 着重介绍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避免知 识点的简单堆砌,应让学生体会到“分类”是研究和学习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物质的 量”是化学学科展开定量研究的独特方法,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桥梁,是化学学科开展定量研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 47
育 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48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67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 79
教 液、胶体、浊液的科学性。 专题1为高一新生打开了高中化学学习的大门。纵览本专题的内容安排,从物质的分类、物 质的转化到化学反应的分类,从定性研究转到定量研究,从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引出胶体、电 解质和非电解质等。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出新的知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 的规律。另一方面,本专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又为整个必修化学乃至高中化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专题2中学生将从“物质的量浓度”的新角度来研究溶液的组成,在专题3中学生将从 “氧化还原反应”的新角度认识氯气的性质,并在积累更多化学反应后进一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 的本质、离子反应以及强弱电解质。这些后继知识对于本专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也起到巩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含答案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意识。

1.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写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uO=====△Cu +H 2O ;(1)氧化铜失去氧变成了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该物质在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

(2)氢气得到氧变成了水,发生了氧化反应;该物质在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升高。

(3)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下: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写出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 ,反应过程中:①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Na +,其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发生了氧化反应,被氧化。

②氯原子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Cl -,其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

③在这个反应中,氯原子和钠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分别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使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反应过程中对应关系如下:(2)从电子偏移角度分析写出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反应过程中:①氢原子和氯原子均不易失去电子,都可获得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二者只能形成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②共用电子对偏向于吸引力稍强的氯原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被还原,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

③共用电子对偏离于吸引力稍弱的氢原子,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

④该反应生成的HCl 分子因共用电子对的偏移,而使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化学反应的分类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2)Fe →FeSO 4的过程是被氧化的过程(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而无化合价的降低( )(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得电子的物质在反应中被氧化( )[答案] (1)× (2)√ (3)× (4)√ (5)×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l 2+H 2O HCl +HClOB .3CO +Fe 2O 3=====△2Fe +3CO 2C .CaCO 3+SiO 2=====高温CaSiO 3+CO 2↑D .3CuS +8HNO 3===3Cu(NO 3)2+2NO ↑+3S ↓+4H 2O[解析] 只有C 项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升降,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课时3 铁的重要化合物

2020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 课时3 铁的重要化合物

高考化学 课时3 铁的重要化合物1.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原理及化学性质;了解Cu 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重点)3.掌握Fe 2+、Fe 3+的相互转化以及Fe 2+、Fe 3+的检验方法。

(重难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铁的氧化物 1.铁的存在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居于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铁元素主要以+2和+3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铁的氧化物组成与物理性质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FeO Fe 2O 3 Fe 3O 4 俗名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Fe 的 化合价 +2 +3 +2、+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溶解性都不溶于水3.铁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1)FeO 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成Fe 3O 4。

(2)FeO 和Fe 2O 3属于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O +2H +===Fe 2++H 2O ,Fe 2O 3+6H +===2Fe 3++3H 2O 。

(3)Fe 2O 3与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2Fe +3CO 2,此反应为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4)四氧化三铁(Fe 3O 4)的化学式可写成FeO·Fe 2O 3,Fe 3O 4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

教材整理2 铁的氢氧化物 Fe(OH)2与Fe(OH)3的比较与转化 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Fe(OH)2+2H +===Fe 2++2H 2OFe(OH)3+3H +===Fe 3++3H 2O稳定性不稳定,分解产物很复杂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Fe(OH)3=====△Fe 2O 3+3H 2O 制法可溶性亚铁盐与碱反应:FeSO 4+2NaOH=== Fe(OH)2↓+Na 2SO 4可溶性铁盐与碱反应:FeCl 3+3NaOH===Fe(OH)3↓+3NaCl转 化方程式 4Fe(OH)2+O 2+2H 2O===4Fe(OH)3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探究·升华][思考探究]Fe(OH)2和Fe(OH)3的制备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FeCl 3和新制FeSO 4溶液,然后滴入NaOH 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章末整合提升1 物质及其变化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1章末整合提升1 物质及其变化 含答案

章末整合提升一、物质的分类二、物质变化的分类突破点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典例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思路启迪](1)切入点: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经验规则: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要注意这里的酸、碱、盐都是指纯净物,而不是指其水溶液。

如可以说“H2SO4”是电解质,但不能说“稀硫酸”是电解质。

(2)关键点:①物质范畴:化合物。

②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③导电本质:自身发生电离。

[解析]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

BaSO4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答案](1)稀硫酸、空气(2)硫酸钡(3)氨气、二氧化碳(4)铜、金属汞、稀硫酸(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电解质概念中的“或”,指两种情况满足一种即可;非电解质中的“无论”和“都”,指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3)从物质类别上把握概念更清晰明了。

如:酸、碱、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以及H2O为电解质。

酒精、蔗糖和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5)NH3、SO2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所以NH3、SO2都是非电解质。

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1-2第二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1-2第二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第二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原理及化学性质。

3.掌握Fe2+、Fe‘+间的相互转化以及Fe3+、Fe2+的检验方法。

菖课前自主预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知识梳理1.铁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氧化物FeO Fe2O3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具有磁性)铁的价态+2+3+2、+3溶解性不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为珏血。

②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生成Fe2+^1Fe3+O③写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氧化亚铁:FeO+2H=Fe2++H2O ob.氧化铁:Fe2O3+6H=2Fe3++3H2O o(3)主要用途氧化铁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2.铁的氢氧化物(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2)化学性质Fe(()H)2Fe(OH)3操作J NaOHqt 溶液|FeSO,溶液卡NaOH 溶液T FeCl,溶液71553现象产生亘鱼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产生红褐色沉淀有关反Fe 2+ +2(旧一一Fe(OH)2 I ,Fe3++3OH- =_Fe(OH)3应(离子方程式)4Fe(OH)2+O2+2H2。

——4Fe(OH)3±Fe(OH)2Fe(OH)3稳定性不稳定,易被氧 化,受热易分解,但 产物复杂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Fe(OH)3 — Fe 2O 3+ 3田。

3.铁盐和亚铁盐与盐酸反 应(离子方程式)Fe ( OH )2 + 2H+Fe(OH)3 + 3H + ——^=Fe 2++2H 2O Fe 3++3H 2O 常见的铁盐有Fe2(SOQ3、FeCF 等,常见的亚铁盐有FeSO 4>FeCl 2(l)Fe 3+的检验①向FeCG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现象:溶液显血红色;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KSCN===Fe(SCN)3+3KCL ②向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现象:无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1章 第2节 课时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1章 第2节 课时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课时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

(重点)3.知道容量瓶的特点、用途及注意事项。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物质的量浓度1.将20 g NaOH溶于水中形成1 L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0.5_mol/L。

2.配制200 mL 0.5 mol/L的Na2CO3溶液,需Na2CO3的质量为13.25_g。

教材整理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1.主要仪器(1)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 mL 容量瓶。

(2)容量瓶:⎩⎨⎧ ①结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容器,带磨口玻璃塞;②标志:温度、容积和刻度线;③规格:100 mL 、250 mL 、500 mL 、1 000 mL 等;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实验步骤[探究·升华][思考探究]探究1 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1)98 g H 2SO 4溶于1 L 水中配成溶液即得到1 mol·L -1的H 2SO 4溶液,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提示】 不正确。

单位体积溶液强调的是溶液的体积。

将98 g H 2SO 4(即1 mol)溶于1 L 水后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 L ,故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1。

(2)从500 mL 2 mol·L -1的NaCl 溶液中,取出100 mL ,则这10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含有的NaCl 为多少摩?【提示】 2 mol·L -1,0.2 mol 。

(3)500 mL 1 mol·L -1的NaOH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提示】 0.5 mol,20 g 。

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

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

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一、教材简介本教材为化学必修第一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周期表、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等。

本教材强调实验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3. 掌握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4.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5.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内容解析本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若干课题。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1. 第一单元:物质结构基础。

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基本概念。

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原理。

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反应等基本原理。

3. 第三单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主要介绍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钠、铝、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

4. 第四单元:有机化合物。

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如烃、醇、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5. 第五单元:化学实验基础。

主要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安全等。

6. 第六单元:化学计算基础。

主要介绍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如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的计算方法。

7. 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

主要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

四、实验指导本教材包含多个实验,每个实验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1. 钠与水的反应: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通过制备硫酸铜晶体,了解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乙烯的制备:通过制备乙烯,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安全。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 教师用书: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 教师用书: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LK化学必修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课标解读1.能列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3.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个人的关系。

4.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地位本课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驱动性问题进行讨论,在整理对化学科学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化学科学。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见教材插图1-1-1)思考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现象: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结论溶洞的形成原因:碳酸钙溶于碳酸。

情景二化学家在制备新物质(见教材插图1-1-2)。

建议教师多搜集一些图片:如热气球和飞艇升天、行走中的列车、轮船、生活中用的铁锅、铁钉,桥梁和机械设备等。

思考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它们从哪里来,如何得到他们?总结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丰富多彩。

思考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述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什么认识?你能否用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P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阅读教材P3-4填空[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阅读P5-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并完成[思考交流]3。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遵守实验室规则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化学实验安全措施(1)特殊化学试剂的存放方法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用棕色瓶盛放,并存放在冷暗处。

③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应密封保存,并置于冷暗处,远离电源和火源。

④剧毒化学试剂要单独专柜保存。

(2)填写下列标志所对应危险化学品的类别标志类别爆炸品易燃品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3)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酒精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土盖灭烫伤或烧伤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浓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4)“三废”的处理方法废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进行回收处理。

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内。

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特别提醒]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H2SO4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过滤和蒸发1.过滤(1)适用范围: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特别提醒]过滤操作口诀: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2.蒸发(1)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是放在三层漏纸一边还是放在一层滤纸一边? 提示:放在三层滤纸一边,否则会使滤纸破损而造成过滤失败。

2.过滤和蒸发操作时均使用到玻璃棒,二者的作用相同吗?提示:不相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3.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将蒸发皿中液体直接加热蒸干? 提示: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 散 系 : 将 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 物 质 以 粒 子 形 式 分 散 到 __另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__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__分__散__成__粒__子___的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质______,另一 种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剂______。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 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2)Fe(OH)3 胶体的制备
△ 制备原理:___F_e_C__l3_+__3_H_2_O_=__=_=_=_=_F_e_(O__H_)_3_(胶__体__)_+__3_H_C__l ____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 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___饱__和___F_e_C_l_3 溶__液_____,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红__褐__色___________,停止加热。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重点)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 进行计算。

(难点)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应用。

物 质 的 量 与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

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材整理2 阿伏加德罗常数
1.把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_mol -1表示。

2.N A 指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一定要指明何种粒子,如1 mo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而原子数目为3N A 。

3.涉及稀有气体时注意He 、Ne 、Ar 等为单原子分子。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 )之间的关系为n =N N A 。

如0.5 mol。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含答案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学习目标:1.能记住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以及金属钠的用途。

2.知道金属钠与氧气、水等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很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钠的物理性质钠的物理性质既有金属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一般性:银白色金属,热和电的良导体。

特殊性: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3.钠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4Na +O 2===2Na 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O 2=====点燃Na 2O 2;(3)钠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自然界中钠存在游离态()(2)钠的熔点低()(3)钠与O2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4)钠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答案](1)×(2)√(3)√(4)√2.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A.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解析]钠燃烧时,先受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然后燃烧,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

[答案] C知识点一 钠1.钠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探究(2)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的主要变化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 2CO 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有: 银白色金属钠(Na )――→O 2①表面变暗(生成Na 2O )――→H 2O ②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OH )――→H 2O ③表面变成溶液(NaOH 潮解)――→CO 2④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 2CO 3·10H 2O )――→风化⑤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 2CO 3)发生的主要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①4Na+O2===2Na2O;②Na2O+H2O===2NaOH;④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⑤Na2CO3·10H2O===Na2CO3+10H2O。

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4-1-3第三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

2019—2020学年新教材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4-1-3第三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三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2.了解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3。

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碱金属元素(1)结构特点①完成表格②得出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不同点是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的性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a.与O2反应b.钾、钠与水的反应2.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特点卤族元素包括:F、Cl、Br、I(写元素符号)。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原子结构特点如下: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②递变性:F→I,核电荷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H2的反应结论:从F2到I2,与H2反应剧烈程度:逐渐减弱;从F2到I2,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3)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2O2( )(4)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卤族单质熔、沸点降低( )(5)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卤族单质氧化性增强( )[答案] (1)×(2)√(3)×(4)×(5)×2.关于卤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卤族元素的微粒都易得电子B.和F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C.化合物中卤族元素都显负价D.卤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解析] 卤族元素的阴离子如Cl-等不能得电子,A选项错误;卤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B选项正确;NaClO中Cl为+1价,C选项错误;从F→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选项错误.[答案] B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解析]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故A、D正确,还原性K〉Na>Li,但因为K与NaCl溶液中的水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金属钠,B错误;碱金属的熔沸点从Li→Cs逐渐降低,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7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 (17)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8)
第二节离子反应 (21)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
物 (3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33)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38)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4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
物 (5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5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61)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65)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68)
科学家谈化学 (85)
唐有祺:展望化学之未来:挑战和机遇 (85)
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