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发展史、常识篇

指纹发展史、常识篇
指纹发展史、常识篇

第一篇常识篇

第一章指纹技术的发展史

指纹技术起源于中国,据考古实物和史料记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指纹学却兴起于欧洲。指纹固有的唯一性、稳定性等特性,使之已在法律诉讼、人口管理和安全防范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并被司法界公认为物证之首。在百年指纹管理史上,经历了指纹手工管理、半自动管理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三个由低至高的发展阶段,每一次变革,都促使指纹破案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第一节世界最早指纹应用记载

我国最早的有记载的使用指纹法辨别人的为唐代学者贾公彦。1927年德国罗伯特〃海因德尔就在其《指纹鉴定》一书中说中国唐代的贾公彦是世界上提出用指纹识别人的第一个学者。古代最早指纹作为陶器的一种装饰纹,后发现指纹各不相同,遂引入契约的签订当中,产生“以质剂而止讼”的方法,我国古代军队有《箕斗册》,即登记士兵指纹以便检查,表明当时己能对指纹按形态、结构进行正确分类,并将这种分类特征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我国用指纹破案的记录可追溯二千多年前的秦代, 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竹简《封诊式.穴盗》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即对现场勘查中的手印的描述。随着对指纹认识的不断成熟,指纹广泛应用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契约、户籍、

诉讼等中,指纹术也被南宋“法医学之父”宋慈收录到其所著的《洗冤集录》中。随着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我国古代各朝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逐渐扩大,伴随着商业和法律制度的交流,指纹术相继传入到日本、印度以及阿拉伯等国家,并被多个国家在商业契约中广泛应用,为后来西方国家的指纹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节指纹学的形成

自17世纪开始,西方一些医生和人类学者就对指纹进行了长期的潜心探索。1684年英国生理学家内赫米亚.格鲁在英国《哲学公报》上精确地描述了指纹的汗孔、皮肤脊线及排列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描写了微观指纹的人。1787年,捷克教授杰克布雷斯亚.普鲁赛亚将指纹分为九类,为以后的指纹分类打下了坚实基础。1858年,英国人威廉.詹姆斯.赫舍尔在印度孟加拉采用中国商人在契约上按大拇指印的方法,与土著人签订协议采用按手印方法,之后他又要求犯人们在入狱之前留下手印作为印记确认身份,1877年他写出了《手之纹线》,详细记述了他确认指纹是不会重复的实验效果。英国亨利.富尔兹医生在日本期间,发现大量日本人以指纹作为凭证,于1880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有关指纹的研究,把指纹术从经验的基础上转移到以实验技术解剖学、胚胎学等为基础的科学轨道上,但当时法国警官阿方斯.伯帝朗创立的人体测量法较为盛行,因此富尔

兹的指纹识别未能推广,但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富尔兹是西方近代指纹学的创导者之一。指纹学形成后,世界各地警方逐渐开始将指纹技术应用到案件侦破工作。

第三节指纹手工管理系统

指纹手工管理系统是利用统一的标准,人工对指纹形态进行分类标示,并描述出细节点等重要特征,将十指指纹或现场指纹进行相互比较,进而实现证实为同一指纹的目的。手工管理系统是指纹技术发展史上的关键环节,意味着指纹鉴定技术正式成为支撑破案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为以后的半自动管理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888年,阿根廷警官胡安?武塞蒂赫发表了《比较指纹学》,论述了指纹鉴定法的实用价值,1892年利用指纹比对成功地破获了世界第一起案件:一个名为弗朗西斯卡?罗哈斯的女人残忍地将两个儿子割喉杀害,同时造成自己受伤的假象,并诬陷给自己的邻居,最终通过现场找到的她的指印,揭示了真相。1892年,英国学者法朗西斯.高尔顿在《指纹学》中提出了“指纹稳定性和特定性、纹理分类和记录方法和指纹鉴定技术”三个影响重大的科学论点,即指纹终生不变、指纹可分类和指纹可识别。英国警官爱德华.理查德.亨利在深入学习高尔顿的指纹学成果后,历经七年的试验,于1900年发表了《指印的分类与功用》一文,使得指纹分类存

储方法得到圆满解决,因其在高尔顿分类基础上制定,因此世人称为“高尔顿.亨利指纹鉴定系统”,该系统将指纹分为乎拱型、凸拱型、挠骨环状型、尸骨环状型、螺纹型五种类型。1901年,英国正式废除伯蒂朗人体测量法,全面采用指纹鉴定法,并在警察机构成立专门的指纹部门,应用1年时间内就查处前科罪犯1772人。从此以后,指纹手工管理系统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1939年开始,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改制之后的第一任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扩充、合并鉴识部的指纹档案,建成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手工管理指纹库。

第四节指纹半自动管理系统

指纹半自动管理系统是借鉴先进技术,将指纹输入到计算机中,人工使用分析仪对指纹进行分类编码后存储,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快速计算的优势,实现高效的指纹比对和鉴定,较手工管理相比,具有效率高、存储量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科学领域中的逐渐应用,德国、日本、南斯拉夫等国家开始利用计算机介入指纹管理和比对,利用摄像机将指纹图像输入到计算机系统,采用人工编码方式进行分类,人工确定指纹中心、细节点的位置和方向,实现了的指纹半自动管理模式。半自动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而稳定的优势,有效地提高

了指纹查档速度和精度,是指纹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实用,但随着指纹数量的日趋增多,工作效率降低,出现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的瓶颈。

第五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以指纹自动处理为核心的指纹处理、管理、识别的计算机系统,依托先进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实现指纹的自动分类、定位、特征提取和比对等,以其存储量大、比对速度快、效率高等优越性,促进现代指纹技术质的飞跃,从70年代广泛应用至今。

196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提出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设想,在参考人工指纹管理基础上,综合计算机和模式识别技术,对指纹进行图像采集、特征匹配和自动筛选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于70年代率先研制成功,美、英、法等国家则直接由手工向自动识别方向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商业化系统,比较著名的如FBI系统、Morpho系统等。80年代,德、日等国家认识到半自动指纹管理系统的人工编码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无法应付日趋庞大的指纹数据,因此也开始发展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自80年代末期,西方各国逐渐淘汰了自动化水平较低的半自动管理系统,开始使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从此开创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辉煌发展。

第六节我国指纹技术发展历程

在我国,由于封建社会的体制等原因,科学技术未能得

到应有的社会地位,指纹术也未得到科学性的发展。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西方各国纷纷到中国强占租界,并在租界内推行各自的指纹管理方法,如英国在香港和上海租界推行亨利式指纹管理制度、德国在青岛推行汉堡式指纹管理制度、法国在上海租界推行爱蒙培尔指纹制度等,或多或少推动了指纹术在我国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初期,各地警察局纷纷采用国外的指纹管理制度,在应用中遇到许多障碍。1930年,刘紫菀设计出中华式指纹分类法,但因无法摆脱列强控制,终归无法付诸实施。1942年,国民党警察总署做出了统一全国指纹制度的决议,1948年决定十指指纹分析法采用亨利制度,单指纹采用伯特利制度,但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此决议未能实行。同年,我党在东北解放区接收日本人建立的指纹档案后,在哈尔滨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规范的指纹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花费数年时间不断摸索完善了指纹管理、人才培养的制度,最终于1956年确定我国建立统一十指指纹分析和管理方法,从而实现了规范的、统一的、科学的中华民族的十指指纹分析法和系统管理机构,单指纹管理方法也在各地市纷纷应用。

80年代初期,我国受资金、技术等因素所限,未能直接购买西方国家先进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开始了指纹半自动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全国先后推出十余种指纹半自动管理系统,覆盖了全国近半数地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积

累了许多指纹管理经验和指纹搜集、管理机制。清华、北大以及公安科研部门也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研究和探索。随着指纹数量的俱增,半自动系统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指纹编码速度、比对的准确性和效率远不能满足工作之需。90年代初期,各地市纷纷停止了指纹半自动系统的应用。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理论和刑事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成功研发了多套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比较出名的有北京大学的Delta-S系统、清华大学的CAF-Is系统等,国外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价格也大幅下降,1997年全国各地市开始大范围应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美国COGENT、日本NEC、法国Morpho、中国北大、中国金指和中国清华系统等。

目前,全国各地市采集、存储十指指纹约近亿份,现场指纹近千万枚,年破案在20万起以上,效果显著。随着全民指纹捺印时代已经来临,必将给指纹管理和破案工作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基于matlab指纹识别论文详解

《MATLAB语言》课程论文 Matlab指纹识别系统 姓名:江帅璋 学号:12013241957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2班 指导老师:朱瑜红 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

完成日期:2014.11.11 Matlab指纹识别系统 (姓名江帅璋2013级2班)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建立指纹识别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以数字图像处理为基础,研究指纹识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分析基于神经网络指纹识别算法、滤波特征和不变矩指纹识别算法和指纹匹配算法,将matlab作为仿真工具,针对已有的三种指纹识别算法进行编程识别;并通过实验论证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关键字:指纹识别;算法;matlab仿真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1.1 引言 (4) 1.2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5) 1.3 指纹识别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1.4 本论文结构 (8) 第二章指纹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9) 2.1指纹识别的基本原理 (9) 2.2指纹识别系统工作流程 (9) 2.3指纹识别技术的方法 (10) 2.3.1神经网络指纹识别算法 (10) 2.3.2 滤波特征和不变矩指纹识别算法 (11) 2.3.3指纹匹配算法 (13) 第三章matlab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16) 3.1 算法matlab仿真结果 (16) 3.2 结果分析 (17)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点读笔的发展史

点读笔的发展史 点读笔是采用国际最新光学图像识别技术的高科技产品,是继学习机、点读机之后的新一代教育学习工具。它采用国际先进的OID隐形码技术,突破了同类产品的传统技术障碍,竖起了教育电子行业新的里程碑。它同时实现点读、翻译、复读、游戏等诸多功能。点读笔将电子新科技与图书紧密结合在一起,研发出有声图书系列。利用数码发声技术对传统图书的一次整合,在图书中加入了声音。它是对传统图书的彻底颠覆,极大提高了图书阅读的趣味性及丰富性。 早在2006年8月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本《汉语900句》,一时成为海外出版商关注的焦点。当时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轰动效应,完全是因为这本教材配套了一支“会说话的笔”——点读笔。当时《汉语900句》的点读书是用了一周时间赶工制作出来的,而现在十几种语言的《汉语900句》全都配上了点读笔;不仅如此,在这几年时间里,点读书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社内形成近20人专门从事点读书印刷的质量管理,有将近200本书的出版规模,在2009年还将有五六十个新品种推出。 点读笔其实早在2004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引起出版业的关注却是近几年的事。对外汉语教材领域是最早出版点读书的,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社长戚德祥介绍,2005年该社曾经推出过两本配点读笔的教材《一字千金》和《一语千金》,这两种产品连同外研社的《汉语900句》都是国家汉办的重点项目。此外,大部分涉足出版点读书的出版单位基本上都是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发力,如对外汉语教材领域的外文出版社,儿童教育领域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还有以经营图书或者科技产品为特点的公司如北京少年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洪恩科技教育有限公司,深圳市乐琦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点读书市场究竟有多大?对此业界的看法莫衷一是,但儿童读物点读书的出版明显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点读书在推向 市场之后反响很好,每个品种起印数在一万册以上,有的产品达到两三万册。更重要的是,点读书是在原有图书基础上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不会冲击原有图书的销售,有的读者购买了普通版本,当得知又出版点读书后,还会再买一本点读版图书。据杨小虎估计,外语教育点读书的出版,从远期目标来说,可以为该社外语板块增加5%的收益。相比之下,因为儿童图书出版门槛低,产品需求量大,儿童读物点读书出版的前景应该更加广阔。目前比较流行的点读笔品牌有“洪恩朗读者”、“幼教宝”、“北大小状元”、“乐琦宝宝早教笔”等等十数种,所涉及的图书产品则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和儿童教育这两个领域。出版社一般只负责点读书

智能指纹锁价格多少,一般指纹锁都是多少钱

指纹锁的受众范围主要分为家庭消费者和公寓租赁企业两个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家居用品的要求随之提高,导致家用指纹锁市场需求的增大。指纹锁价格是多少?家用指纹锁一般多少钱?这些都是最近用户喜欢问的问题,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目前线下的指纹锁均价在2500元左右,价格根据三个层次来划分:低端、中端、高端。 低端 低端指纹锁价格一般是在1500以内,以小厂、无品牌的为主,在工程领域基本上都是以这类低端指纹锁为主,但也会有个别的会采用中端或高端指纹锁。

低端指纹锁的特点主要以“简约风、不联网”为主,材质有铁、铝、不锈钢、锌合金几中,不会出现铜的,款式就是直板或者滑盖,没有推拉款和全自动智能锁,指纹锁表面的工艺处理和细节处理直接用肉眼就可以进行辨别,在产品的质量上,与中端和高端的指纹锁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配件和结构上,低端指纹锁的机械锁体以铁质为主,很少会使用到不锈钢材质的,锁芯匹配的基本都是C级锁芯,但是电机、PCBA 板子这些电子原件都是一般般的,使用寿命不长,开锁方式和中高端的差差异不大,基本都是手提开门,有的还具备防猫眼开启,因此区分时,不用太在意把手和防猫眼开启。 指纹头以光学指纹锁为主,有的会使用低端的半导体指纹头,因此,尽量不要以指纹头来区分价格,因为半导体指纹锁也是有低端的,同理,光学指纹头也有价格高的。 中端

中端指纹锁一般要1500-2500左右,这个价位的指纹锁是C端市场销量最大的一块,许多优秀指纹锁品牌的主力产品都集中在这个价位。 中端指纹锁的特点主要特点是样式比较多,从简约风到欧洲网,从半自动到全自动,基本上所有的指纹锁外观样式都可以在这个价位里找到,这个是指纹锁市场的必争之地,指纹锁表面的工艺处理和细节处理都有了质的提升。 在配件与结构上,中端指纹锁材料以锌合金为主,不锈钢和铝合金紧跟随后,也有材质是铜的,但是量少,这个价位的指纹锁开始比较注重性价比,不排斥使用高端的配件了,进口FPC半导体指纹头、进口电机、进口CPU处理器都是比较常用的电子原件。

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Tonyon指纹锁营销方案

T o n y o n指纹锁营销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Tonyon指纹锁营销方案定稿 一、营销目标 一个始诞生于1987年温州的锁具品牌,在技术层面上,产品早已通过欧洲ART测试认证,符合美国ASTMF883 、日本JISD9456等多项国际标准要求,那么如何通过定位、渠道的调整,成功地开发无锡的市场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交通锁具、门锁、建筑五金的研发生产,产品多达 50 多个系列近2000 个品种,年产量 8000 万把。 技能创新日益精进,智能锁的功用品种也是层出不穷,很多产品集上面多种功用于一身,可遥控开启、可密码开启、可刷卡开启、可指纹开启,主动反锁和侵略警报也是必备人性化功用,从安全性上来说愈加可靠。tonyon尽管具有着同行无法超越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上市的同类品牌,同样存在极大的市场障碍。tonyon指纹锁如何寻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开发无锡市的市场,并获取成功――这是tonyon指纹锁上市所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华浩代理tonyon智能锁后,在无锡上市策略所思考的问题。 二、当前智能锁的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的状况分析

我国智能锁的起步与发展 智能锁产业首先由欧美国家发起,随后在日韩普及,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然而,中国第一把民用智能锁直到2001年才诞生,整个智能锁行业落后了国外市场整整二十年左右。同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水平非常有限。在本世纪初,我国人均月收入仅几百元,动辄数千元的智能门锁,普通人很难消费得起,只能暂时沦为土豪新贵们的专属之物。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年的吴下阿蒙已经脱胎换骨。2008年,我国GDP总量为万亿元,10年后的2017年,我国GDP总量已经高达万亿元,GDP增幅达到了惊人的%!人均GDP也达到了万元,增长了%!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能力远超从前。 而我国智能锁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产品成本开始逐渐下降,智能锁功能不断增多,价格不升反降,成为了几乎人人都买得起的消费品。智能锁的市场井喷已经达到临界点,即将全面爆发。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

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2011年第10卷第19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9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 □徐敏丽 杨 帆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需求, 据此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敏丽(1973 ),女,山西永济人, 江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博士杨帆(1989 ),女,安徽天长人, 江南大学国贸专业硕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本专科学生的必修专业基 础课,而且在经济类研究生入学中,很多学校将它列为学生报考的可选择的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生入学初试、复试几乎都要涉及的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内容复杂,流派众多,分析抽象,模型较多的课程。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如何精准地把握内容,掌控取舍,讲究艺术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变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需求的调研2010年,我校西方经济学课题组对经管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2份。各类数据统计结果表明:64%的学生希望能将西方经济学开设为微观、宏观,并设立初级和中级供同学们选择。多数本科生认为西方经济学课收获较多的是得到了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则显得较为薄弱。8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基本理论与知识,而仅有36%的学生认为能够做到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及经济政策。因此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内容,70%的学生希望以实用为主,能更多理 解与掌握我国经济政策与运行情况。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80%的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安排课时紧张,相对教学较多的教学内容,以至于教学的内容被压缩,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独创性的建议, 51%的学生针对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很高而学校提供的平台较少这一现象提出希望在课程与教材建设中能给自己一定的发挥空 间。对于多媒体教学,73%的学生认为较好,但依然有52%的学生认为现代化的教学信息量多,记忆不深刻,师生互动 性差,容易疲劳。对于目前经济学考核方式,73%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平时成绩的权重,增加平时的考核,对于期末考 试的成绩权重应该弱化。还有70%的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应选取案例分析、师生角色互换、课堂讨论、教学讲授等方法。 针对以上的调研,学校已经逐步实施课程改革。到2012 年我校财经类本科生开设的《西方经济学》将改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课程,课时各为40课时。西方经济学面 临的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打架的情况将得到缓解,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依然存在。我校财经类大多学生在高中属文科类,许多学生提起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就发怵,如果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知识融合起来那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经济学是一门大量使用数学、计量、统计工具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因此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听觉模态。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意愿,同时还应该具有口头转述与概括能力。口语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频或是没有字幕的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刚刚所听到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这也是通过听觉模态把听说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良好途径。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在口语课堂上的应用,对于增添课堂乐趣,提高课堂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使得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为多模态教学引入课堂提供了技术条件。多模态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途径。但目前多模态理论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 多模态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理论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实践性将更强,这对于外语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72.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 演示竞赛的语篇分 析[ J ].外语电化教学,2006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94.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 J ].外语电化教学,2010· 761·

中国文字发展史

研究单位:高二七班 研究人员:石小东孟慧许文玲史佳新徐泽军张麟主要内容:(1)中国文字的创立 (2)中国文字的发展 (3)中国文字的特点 (4)中国文字之汉字的演变 (5)中国文字的历史意义及其价值

一|、中国文字的创立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二、中国文字的发展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该论文就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 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1.1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这种方法称为筹算。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其中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1.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于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比例知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减补充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编排方法是:先举出例子,然后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和研究,最后给出“术”。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笔的演变过程

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留下自己的印记。一些洞穴中有关人和动物的图画至少有2.5万年的历史。然而人类用笔记载历史的时间却短得多。两千多年来制笔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 公远前1200年: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制成黑水。“笔”是细芦苇。600年后,埃及人发明了纸草纸。 公元400年:许多文明社会都发明了更加稳定的墨水。它是用铁盐、橡树树瘿和阿拉伯树胶混合而成。这一基本配方使用了几个世纪。 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羽毛笔(鹅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羽毛笔在后来的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 1548年:西班牙书法家胡安·德·伊西亚尔在他的书法手册中最早提及青铜笔。 1700年:尼古拉斯·比翁(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乐器制作大师)最早为自来水笔留下画图。他有5枝笔流传下来。 1803年:英国工程师布赖恩·唐金获得第一个钢制笔尖的专利权。 1809年:佩雷格林·威廉森在美国第一次获得制笔方面的专利权,这是一种笔管中有墨水的自来水笔。不过他的设计有许多缺陷。 1830年:英国的钢铁工人威廉·约瑟夫·吉洛特、威廉·米切尔和詹姆斯·斯蒂芬佩里发明了大量生产钢笔尖的方法。由于随后20年钢质量的提高,使用羽毛笔的人越来越少。 1884年:纽约的保险推销员刘易斯·埃德森·沃特曼在因为钢笔坏了而失去一位重要客户之后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自来水笔。 188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韦茅斯的约翰·劳德获得第一枝圆珠笔的专利权,但直到专利权期满,它也没被批量生产过。 20世纪头十年:4家自来水笔厂家主宰着市场,它们是派克、犀飞利、威尔一永锋和活特曼。

基于MATLAB的指纹识别系统(开题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2006级1班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指纹图像预处理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共XX周) 学生姓名:XX学号:XX 指导教师:XX 报告日期: XX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3-1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1、指纹识别及其优点。人手的指纹即为手指皮肤上的花纹,它是人的一种生物特征。该特征具有独特的性质,其花纹的细节由细微纹点和纹脊的起点、终点、分叉、结合等组成。正是这些无穷无尽的细节特征组合构成了指纹 的唯一性。事实上,甚至包括双胞胎,世界上两个指纹相同的几率<1/ 9 10,几乎为零,这就构成了指纹的第一大特 点。指纹特征的另外几大特点是:不变性——即指纹的图案永远不会改变;与主体永不分离性——即指纹不存在丢失、遗忘、被窃取的可能;指纹的使用比起其它证卡来说更快捷、安全、准确、无干扰,可实现快速登录注册,系统兼容性好,也就是说可以独立或者通过联网构成系统且很容易并入各类证卡和定义识别系统中。因此,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除化学家和矿工外均能鉴定)。 2、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现状。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集计算机、网络、光电技术、图像处理、智能卡、数据库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高技术。目前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采用先进的光电识别办法采集一个指纹信息,并把它变成可以和已由计算机处理过的暗码相比对的代码。这些代码都经过加密处理,然后经独特的相关算法进行识别判断,在算法上有的采用是一个指纹的全部图案,而有的是指纹的特殊细节。 目前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已具有如下特点:(1)可靠性:采用独特的容错技术,既使指纹有破坏,即指纹不全或指纹随时间有自然的变化时也不影响正确识别。(2)快捷性:大多数系统鉴别时间仅需1~3s,登录注册一个新客户只需1m in的时间。(3)灵活性:一个指纹信息的代码可以压缩到几十个字节到几百个字节,因此可以存放在一个磁条上或者一张两维条码卡上或者IC卡上,甚至几个指纹代码可以存在一张智能卡上。当然,成千上万的代码可以存放在局域或网络化数据库中,这样,代码可以沿网络迅速传输,因而可以灵活的构成各类系统,即可以独立使用或集成到一个大范围的出入口控制或者安全处理系统如证卡存档识别系统中。(4)可接受性:一个因素是目前的系统具有高性能;另一个因素是目前的系统设计已考虑到人类工程学设计,因而易被用户接受。(5)安全性:所有个人代码都经过了特殊加密,通过所存储的代码不可能复原原指纹,彻底避免了指纹的冒用,因此既使证卡丢失,也不存在安全问题。(6)方便性:目前出现的各类指纹识别系统一般外观设计精巧、结实,采用了精密独特的光电系统,具有LD或全程液晶提示,备有多种安装模式。(7)兼容性:可以与现有的各类系统兼容,可实现全自动化的识别。(8)实时性:可实现完整的跟踪、实时报警功能。正是由于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具有如上特点的指纹识别技术,因此以此为基础的个人识别技术,即证卡、代码、指纹的综合动态模式组合,将可以对不同的应用场所提供不同的安全等级。 3、市场前景。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指纹识别最早是在罪犯鉴别中应用,它对于提高侦破手段、震慑罪犯、打击刑事犯罪成为强有力的武器并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目前的了解,A F IS的其它适用场所为:政府各类机要部门(例如档案馆(室)、机要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生产重地、机场、军事要地(例如基地、仓库)、重要军事装备或关键设备的启动控制、银行金库、金融系统、代保管库、博物馆、珍宝馆、高级住宅、高级宾馆等重要门禁或入口控制、汽车门锁等。除此之外,另一大潜在应用前景是:自动取款机(A TM)、信用卡、驾驶执照、身份证、医疗健康卡、移民登记、计算机系统安全、机械登记等方面。1、指纹锁,指纹锁可以装在门里、车内、保险箱柜的内部,外面无锁眼,从而避免了撬锁,可广泛用于金库、保安、银行、出纳、自动门、百叶门、保险柜、电控装置等门禁系统中。2,指纹卡,国际上偷盗使用卡和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仅1995年英国因此损失8千万英镑,法国损失3100万英镑,目前我国信用卡用户已达2~3千万,利用信用卡犯罪我国也在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政府打算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400多个城市的3亿人中推广信用卡,预计发行量将达到2亿张。目前我国IC卡年产量已达6千万张,生产能力已达1亿张,全世界到2000年IC卡的总需求超过38亿张,我国需求量为年均2千万张。目前,国内各种磁卡、IC卡系统已十分普遍。例如:大庆市1996年已拥有医疗保险IC卡80万张,全国联网的200电话磁卡已有上百万用户。由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诸多优点,可以预料,一方面指纹卡将会在一切需要验证身份的场所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推动,指纹识别技术也会不断提高,在其识别可靠性、速度、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朝实用化迈进。我们期待着指纹识别这一高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应有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数学发展简史起源

中国数学发展简史—起源 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你都不难发现,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 (1)中国数学的起源(上古~西汉末期)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约公元约前580~约前500年)有这样一句名言:“凡物皆数”。的确,一个没有数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 今天,我们会不屑一顾从1数到10这样的小事,然而上万年以前,我们祖先为了这事可煞费苦心了。在7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甚至连2以上的数字还数不上来,如果要问他们所捕的4只野兽是多少,他们会回答:“很多只”。如果当时要有人能数到10,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杰出的天才了。后来人们慢慢地会把数字和双手联系在一起了。每只手各拿一件东西,就是2。数到3时又被难住了,于是把第3件东西放在脚边,“难题”才得到解决。 就这样,在逐步摸索中,祖先从混混沌沌的世界中走出来了。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 1~30的数字,到了2019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000以上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在金文周《※鼎》中有这样一段话:“东宫迺曰:偿※禾十秭,遗十秭为廾秭,来岁弗偿,则付秭。”这段话包含着一个利滚利的问题。说的是,如果借了10捆粟子,晚点还,就从借时的10

捆变成20捆。如果隔年才还,就得从借时的10捆涨到40捆。用数学式子表达即: 10+10=20 20×2=40 除了在记数和算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外,祖先还开始把一些数字知识记载在书上。春秋时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修改过的古典书籍之一《周易》中,就出现了八卦。这神奇的八卦至今在中国和外国仍然是人们努力研究和对象,它在数学、天文、物理等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低估和作用。 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们的数学知识已远远超出了会数1~3000的水平。这一阶段他们在算术、几何,甚至在现代应用数学的领域,都开始了耕耘播种。算术领域,四则运算在这一时期内得到了确立,乘法中诀已经在《管子》、《荀子》、《周逸书》等著作中零散出现,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惊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对策论是现代应用数学领域的问题。它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有利害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的活动中,是否存自己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找出这些策略等问题。这一数学分支是在本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或以后,才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可是早在2019多年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公元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它用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所组成。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和提高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采用尹伯成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优秀经济学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越来越重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使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指纹锁安装攻略

指纹锁的安装过程基本分为测量,打孔,安装,调试,验收几个步骤。指纹锁锁体规格24*240mm、30*240mm、30*388mm、40*388mm,不同锁体请注意区分: ?辅助服务: 开箱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大部分智能锁厂家都会提供预约安装二维码或者电话,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会非常实用,很多指纹锁的安装服务二维码直接印在把手旁边的位置,非常醒目直观。 ?配件说明: 不得不说,作为非工程人员,安装中经常会分不清楚M4、M5、M6这些螺丝型号; 一张带图示、名称、数量的产品清单,对自行安装的用户搞清楚配件、减少返工是

非常有帮助的。相较而言,指纹锁的安装说明要详尽些,配件清单、注意事项和步骤都非常明确。 ?把手换向: 针对把手式智能锁而言:安装过程中很可能需要根据安装环境调整把手的朝向,能否快速方便地转换把手方向对智能锁安装显得尤为重要:在安装过程中我们发现萤石的把手换向机制比较优秀:只需将一个换向拨块下推即可旋转把手180°实现换向; 这相比于“需要拆装把手固定螺丝”的设计,无疑便捷许多。 使用的主观感受主要决定因素有:锁芯是否全自动、面板反应速度、解锁姿势。 除此之外,一些非理想情况下的解锁表现也会影响智能锁的使用体验。 ?锁芯 目前我国关于插芯锁的国家标准有三种:A、B、C级,C级最好。门锁强度分为A、B两级,B级强度最高。这方面应传统厂商的锁芯具有一定优势:C级锁芯,防锡纸晃匙盗开锁,并且锁舌的厚度和大小明显要高于常规智能锁。 此类锁芯的纯技术开锁时间超过270分钟,是市面上最高标准;即使技术性开锁也需要结合暴力才能拆除,所以不存在被轻易撬开的可能。 锁芯除了关乎安全性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使用的便利程度;有的指纹锁采用了全自动锁芯,锁体复位后自动上锁,省去了把手式智能锁需要上提反锁的动作;而且锁芯可以通过锁体门内侧面板上的开关来控制,做到:单击上锁、双击解锁、长按电子反锁。并且为防止门内侧把手被孩子或宠物误触,有些锁还做出了一个物理防误触开关(猫眼防盗开关),只要拨至锁死一侧,即可锁定内把手。 ?非理想情况开锁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学习方法西方经济学复习策略: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另外,答题时能用得上图形就尽量用上。;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 (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