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汪聚红

[内容提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之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拍案叫绝。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多为些事写景,抒情言志的篇目,注重了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语言清新近隽永,凝练明净,细腻秀丽。朱自清中期的散文创作,用笔朴实,更显口语化,字里行间渗透着真诚清秀之风,彻底汰除了早期散文的做作之弊,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到了后期,朱自清虽然散文创作的数量锐减,但其思想性却得以升华。他此时的散文创作,所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采烨烨,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们民主战士在黑暗中奋力呐喊。

[关键词]朱自清;清秀;朴实;艺术物色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的朱自清。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的散文创作长盛不衰。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敢于同古代散文“文以载道”发起挑战,无论写景、叙事,朱自清都饱含着浓郁的感情。景中有情,景为情设,情从景出,以事写情,情事溶合,以情动人,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杨振声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的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朱自清早、中、晚期散文创作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早其:诗情画意的清新隽永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睦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他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了。其实朱自清在文坛开始是以新诗创作赢得声誉的,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写下了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1923年以后,他转向以撰写散文为主,当然诗的清新、含蓄,直接影响了他的早期散文创作风格。细细品味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歌声》,对比《毁灭》。他的新诗完全用白话调的自然不少,诗行多长短不齐,有时长到二十几个字,又多不押韵,这就很近乎散文了。“自然的音节”近于散文而没有标准,除了比散文句短些、紧凑些,新诗的初期重在旧形式的破坏,那些白话调都有趋向于散文化。朱自清原是一个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集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他的早期散文作品,正是受其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颇有些“诗人的散文”味,这也丰富并扩展了散文表现生活实感和内心世界的能力,早期的诗歌创作对其后来的抒情散文和散文创作颇有影响。

朱自清的写作重心数度转移,由诗而散文而杂文,在他众多作品中,散文成就最为突出,他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功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如朱自清在《说逼真与如画》中说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地真的。叶绍钧在,《佩弦先生》中也称朱自清早期散文真挚深厚、清幽,被视为“文体的完美”。细读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作品,就让人真切体会到作者清幽、细密的艺术风格,其散文的诗情画意很浓,是抒情与纪实交融的结晶。即在真实描绘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构成心特交映的美丽图画。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抒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做骨子,加以观察的细致准确,描写精工传神,想象的五彩缤纷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好的散文本身就是一首:“诗”,抒情散文尤其如此。所谓“诗”,在散文中当指

真挚浓郁的情感及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所谓“画”在散文中即指作家精心结构、精心设色、精心描绘出来的生动景观。“诗”与“画”的和谐统一,集中表现在缘情作文,“文中有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无论写景叙事议论,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否则技巧再高明,语言再漂亮,也不过是蜡制美人。朱自清主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是求诚求真的。不造作、不掩饰,真正做到了情从肺腑出。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浏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由歌妓卖唱引起的张惶、矛盾、怅惆、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森林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那烟一般轻、梦一般美的荷塘月色,则浸透着作家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疏朗的荷花,清幽的香气与淡淡的月色,同作家意欲摆脱人世烦恼而偷得片刻逍遥的情怀融洽无间。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白话美文的动人力量之所在。

在《荷塘月色》中,描写作者在一个夏夜独自到荷塘赏月的情景,透过人化、情感化的景物,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及自然美的向往,又寄托着在黑暗现实中寻求暂时的超脱、安宁而终不可得的苦闷情怀。幽静的小路、风致的荷叶、洁白的荷花、飘香的荷塘、脉脉的流水,不能朗照的月光与作者内心的愁绪,相交织组成一曲和谐的旋律。有仅显示了艺术构思的缜密精巧,而且表现出写景抒情的工妙技巧。结构凝练,意境幽美,语言清丽,文采斐然,唤起读者无限联想。以清幽、淡雅的画幅衬出“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好情操,更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踪,先写出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船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

杨花,如此描绘静观景物,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采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段,将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以及柔嫩、纯洁诸种形态,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使人感到蛇有醉人的绿、迷人的美。作者将倾慕、欢欣、眷恋之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中,以声情并茂、赏心悦目之景,表现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心头无限向往之情。文笔从容有致,情调逸雅婉曲,颇显清秀之美。

《春》以极其自然活泼的笔调,运用生动的拟人和新鲜的比喻,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春色。作者观察细致,体味独到,融情入景,着笔工妙,以完整的构思与优美的意境,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气韵生动,惟妙惟肖,堪称盼春、绘春、颂春的绝唱。

从上述朱自清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创作风格中的“清幽、缜密”,尤其体现出他早期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中,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白话美文以传统的散文艺术做根基,注入自家鲜活的情感流泉,也容绡“外国的影响”,实在是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一枝厅葩。

二、中期:以朴实的笔抒写心声

1927年北伐战争的失败使朱自清陷入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当他走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象牙之塔“时,散文风格也有怕转变。于是,他的散文最以绵密、醇厚的情致感人,并注得缜密、自然的构思,文字由优美、典雅转向质朴、清峻,而富于口语味。

朱自清中期的散文创作,一改往日的借景抒情,走上了追忆之路。时局的变迁淡公了他的革命意识,减退了当年的热情,给予他的是痛苦,加上家境衰败,娇妻的亡故和多予的拖累,这一切给予他太多的磨难和艰辛,因而追忆成为他解脱痛苦和烦恼的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