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全解

合集下载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

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分析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中新合作的新模式。

苏州工业园在11年的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一、苏州工业园现状苏州工业园地处苏州城金鸡湖畔,行政面积288平方公里,辖下三个镇,户籍人口25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11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年均40%左右的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2万个。

2004年,园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

截至2004年,吸引了52家世界500强70多个项目,其中上10亿美元项目就有5个。

全区整体绿化率超过45%,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

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它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苏州工业园模式的成功经验分析(一) 准确规划做得好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

1、苏州工业园在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运用了“国际规划”的理念,有整体意识,通过一横两纵的生态廊道,构筑了与市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富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生态网架。

2、规划已开始就是高标准,投入了上千万,正是高投入和一流的规划师保证了规划精细,规划代替了85%的工作量。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8
工业园区域拓展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 1995 (500公顷)
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一流的基 础设施,完善的辅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 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9
工业园区域拓展
国际高技园区, 班加罗尔, 印度 2000 (27公顷)
班加罗尔国际技术园区是印度高新科技 园区的典范。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工作,生活和娱乐配套设施,使园区备 受投资商的欢迎
3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70%投入能取得经济成果的研发活动,比上个五年的 65%拨款要高。设立“企业结盟基金”(IAF)帮助 由本地公共研究机构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的合作项目。如罗氏药剂 与本地研发机构设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 19%为未来创新活动开创知识资本。提供有競争性资 金给研究机构,以刺激创新和最佳点子以及鼓励研发 组织进行更多合作。并在产业未形成前进行投资,为 未来创新项目的基础研究提供知识资本。
高素质人力 资源
高技能劳动员工 低缺勤率
战略合作伙伴
• 服务型安商亲商环境 • 能快速地启动项目
- 一站式的准证批示 - 税务优惠政策 - 提供出租熟地,标准厂房,宿舍住

13
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经验
❖ 明确指导性招商的理念
( ) 以市场导向与战略导向型搜索客户,多种销售手法引进外资
❖ 清晰招商策略
提供临港工业区(约78平方 公里)产业定位、概念性总体规 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及启动区控制 性规划的规划咨询服务。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下
新加坡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大士生物医药产业园
规划面积:3.7km2 ,第一家企业进驻园区:1998年 开发模式:产业集群组团的发展模式 招商方向:著名大型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及各类生物医药公司 已进驻企业数量:11个,批租土地面积介于:4-20公顷 2001年进驻的GSK迄今已投资逾15亿新元在新加坡工厂

苏州工业园区PPT课件

苏州工业园区PPT课件

组织保障
第一层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苏州 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由两国副总理担任理事会共同主席
第二层面是中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市长和新加坡裕廊 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持,苏州市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及新加坡有 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组成
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和苏 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白地: 对这一地块还没有清晰认识,
功能不确定 弹性绿地:
弹性绿地两边是不同的性质 用地,随着建设的推进可以慢慢 压缩,最终成为一个小型绿化带。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总计
面积 (ha)
比例
面积 (ha)
比例
面积 (ha)
比例
面积 (ha)
比例
324 27.9% 449.2 18.7% 751 27.0% 1524.2 24.0%
➢由于外资导向型带来的产业结构比例的失衡和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进出口下滑,优二进三, 深化中新合作的转型发展,成为园区今后发展的重点。
11
第11页/共31页
配套发展
97年
苏州园区配套发展先于产业和住宅发展,邻里中心 首先担负园区配套功能的职责;园区CBD的规划建 设使得园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98年 99年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Cbd商业办公功 能的完善,李公 堤 商业街,圆通 时代广场、东方 之门的修建等
➢邻里中心首先担负园区配套功能 的职责;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第一个 邻里中心新城大厦98年建成,
➢CBD的规划建设,园区的配套更 加完善;《苏州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市域c bd在园区的概 念,园区的发展上升到城市的高度; 与此同时,邻里中心的发展更加成 熟,大型商场开始进驻园区,特色 商业街开始形成。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总结1994年5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在苏州古城东部开始付诸实施——这就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

时至今日,园区以占苏州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创造了占全市15%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吸引了25%左右的外资,实现了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其中,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连续多年均位居苏州全市第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06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报告》,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名列全国第二。

中新两国领导人和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是园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科技工业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园区结合国情借鉴运用新加坡成功经验,则是促进园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有力助推器。

一、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理论依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武汉、上海时的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是小平同志关于“借鉴”问题的主要论述,这些论述代表了当时对“借鉴”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境界,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源动力的理论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发展源动力理论始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相关学说,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第一动力观,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矛盾动力观和改革直接动力观。

毫无疑问,园区正是在第一源动力、根本源动力、内在源动力和直接源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并获得快速发展的。

值得指出的是,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成效看,它与上述各种类型的源动力都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通过“借鉴”尤其是成功的借鉴,将可更迅速地产生先进生产力,更科学地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更有效地促进改革进程、加大改革力度,甚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催生某种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更快捷地建立起“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并由此在迅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引发经济水平、社会活动、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等诸方面更为深刻的变化。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4.弹性规划——预留用地
为了准备未来的发 展潜力,计划扩大 预留土地面积。例 如,不包括第二区 和第三区的15公顷 保留土地,每个街 区单位预留另外0.5 公顷土地。
指导意义: 合理划定弹性更新区域 前瞻性的预留规划衔接 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SIP的新城规划和工业规划都参考了新加坡 经验。除了建立一个合格的工业用地之外,乡 镇规划的应用旨在为生活在乡镇的工人创造一 个愉快的家园。
地块尺度:3>2>1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指导意义:交通结构分级设置;不同功能沿 不同等级的道路布置;道路交叉口设置商业 核心;道路沿线建设绿化带,保障公共绿地 可达性。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结构
计划密度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组织
指导意义: 组织单向交通 沿次干道布置服务入口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1.现代商业中心,平衡的职住和工业用地 2.高科技园区,优良滨湖居住环境 3.自给自足新城镇,轻工业用地

【高考真题】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地理试卷

【高考真题】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地理试卷

【高考真题】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地理试卷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图1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

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①人口集聚②服务业集聚③人才集聚④技术集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A.节约土地资源B.增加绿地面积C.组织内外交通D.完善市政设施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①轴向发展②职住平衡③均衡发展④地租递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④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

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A.提高土壤肥力B.降低地下水位C.提高土壤温度D.控制土壤侵蚀5.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A.营造景观B.积蓄水量C.沉淀泥沙D.提高水温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

它们靠暖季在冰面上滚动方能维持生存,被形象地称为“冰川老鼠”。

下图是冰面上的苔藓球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最能增加该地冰面矿物质的是()A.冰蚀洼地冻融B.冰川两侧河流沉积C.大气粉尘沉降D.冰面砾石物理风化7.“冰川老鼠”在暖季滚动使其()A.排出水分B.获得养分C.躲避阳光D.保持热量8.暖季“冰川老鼠”内部比周边大气()A.平均温度高B.氧气含量高C.水汽含量低D.气压波动大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Suzhou Industrial Park,Suzhou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城,它位于苏州古城东侧,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园区自1994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经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由于这是中新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发,加上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迅猛而且始终保持很高的质量,因此倍受各方关注。

除了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外,苏州工业园区本身的建设在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塑造了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成为中国新城和开发区的一个典范性工程。

在10年间,园区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城市,整个发展过程有条不紊,在规划和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从1993年开始,它的总体规划在第二年通过实施,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5年完成了各分区结构规划。

这些规划是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和若干国际设计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虽然当时开发的计划只有8平方公里,但园区一次性完成了7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详细规划,包括规划管理条款等“软件”,并在启动建设之前,通过了国家认证。

作为一个新城有一个完整的规划,硬件和软件均成为法律效力的条文之后再启动建设,这种系统的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与之开展城市设计在中国众多的开发区中是比较少见的。

总体规划概念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在开发工业园区的经验,它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在较为超前的标准上,城市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尤其受到重视。

在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期拆迁了原有的设施,甚至对河道也作了重新的整理。

园区的规划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清晰和完整的城市结构。

虽然名为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实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

在这个新城的规划中,工业、住宅、商业的分区相当明确。

工业区在外围,通过城市对外干道疏散,并不影响生活区。

商业区在住宅之中,呈点状布局。

最方便地辐射服务居民。

城市整体呈带形发展,这不但使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保持较短的距离,而且能协同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分区开发。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区国园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是业洲最早成立的业业之一。

二业后~新加坡是一缺乏业源、工业基业区区个落后、失业率高的业丸之地。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极区国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园区力。

其业业模式一直是业洲其他业展中家借业和模的业象。

一、荒业之地到工业中心国仿从裕廊位于新加坡业西南部的海业地业~距市业区10多公里~面业业60平方公里。

此地原本区业荒业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业和丘陵~但是具有建业业代化工业的良好自然地理件。

区条1961年政府业在裕廊定划划6480公业土地业展工业~业出园区并1业新元业行基业建业。

1968年园区内的房~港口、业业、业路、公路、业力、供水等各业基业业施建业基本完成~同年厂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业管理局(JTC)~业业业业业业管理裕廊工业和全其各工业。

区国它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业已建立了内30多工业~共占地个园区8025公业~已业业5069公业~包含了7000多家跨公司和本地的高技业制造业公司~业国GDP的直接业率业献25%~雇佣国了全1/3以上的业业力。

其中裕廊业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业些工业的主要业业园区者。

二、循序业业的三大业段裕廊工业的业展建业前后分业三业段,园区个1、业业密集型业业主业业段(1961-1979年),此业段的入企业以业业密集型业业业主~主要是业了区解新加坡就业业业~改业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业业业一业段的业展~新加坡的业业业业生了巨大的业业决构~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1994年5月12日,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 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
2002年7月,将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3个居委会划归平江区,东环路以西2个居委会划归沧浪区, 2003年,将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现有幼儿园81所、小学15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普通高中3所、 完全中学1所、十五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2所,另有开放大学(老年大学)1 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市属驻区中学1所,全区基础教育段现有在职教师1万余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万人 。 独墅湖高教区建筑实景
2021年2月22日,《娄葑、斜塘、唯亭、胜浦街道行政区划变更方案(草案)》公示 ;12月10日,苏州工 业园区街道领导干部大会召开,根据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苏州工业园区调整娄葑、斜塘、唯亭、胜浦4个街道区 域范围,增设金鸡湖街道,撤销4个社工委 。
截至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下辖5个街道: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金鸡湖街道,150个 居委会 。
经济
第二产业
综述
第三产业
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6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3%;进出口总额7151.25 亿元,占苏州市总额的27.8%。其中,出口总额3479.75亿元,进口总额3671.5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 约5012亿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约70%;实际利用外资20.89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超380亿美元。新增外 资项目298个,引进外资项目数累计超过5100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数达138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97.85亿元,同比下降0.4%,总量占苏州市社零总额12.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85亿元;固定 资产投资521.6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工业投资额213.28亿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同比增长3.4%,收入约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倍 。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

苏州工业园区编辑词条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苏州工业园区(Suzhou Industrial Park,简称SIP),全称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China-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是苏州市所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级行政管理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区东部,东接昆山市,南连吴中区,西靠姑苏区,北隔阳澄湖与常熟相望。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苏州工业园区也是苏州经济的增长极,是苏州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以及未来的城市中心,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中新双方建立了由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

快速导航城市街景词条图册中文名称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类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地区胜浦、唯亭等四个街道邮政区码215000面积288平方公里方言吴语太湖方言著名景点金鸡湖、阳澄湖等外文名称Suzhou Industrial Park所属地区江苏苏州电话区号0512(国际:+86 512)地理位置苏州市区东部人口72.3万(2010年数据)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展开内容目录1区划变革2行政区划3发展成就发展概况主要成就4未来展望园区发展四条主线五个注重5教育概况6文化概况7旅游产业8新兴产业9地理交通10城市街景11词条图册1 区划变革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4)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同年,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产业发展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重 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仓储 贸易 维修
物流
出口加工 修造船
制造 加工业
石化重工 产业
油品、燃料制剂 生产石化专业区
世界第三大炼油 中心
全球十大乙烯生 产中心之一
科技工业和商务园区: 电子、生命科学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 国际商务园区 Changi商务区(软
件、研发等知识密 集型企业) One-north园区 (创新基地) Start-up中心(服 务于新生企业)
高科技人才 白领 高级管理人员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 中后期复合型工业区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成 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 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套完整的综合工业 区
政府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兴建一批标准厂房
初具规模 1968-1990
产业转型 1990-1997
管理转型 1997-2001
创新发展机制 2001-至今
石化区拉动 区域发展
工业和高新区 发展推动区域
城市化
区域配套完善 宜居城市形成
区域城市化 发展成熟
1968.6设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园区的开发管理 国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许多知名厂商选择这里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
一般综合工业区: 化学化工园区 电子晶片和显示器
制造园区 食品工业园区和物
流服务园区 三星电子和德国世
创电子晶片生产厂
企业管理层 工业蓝领 产业技术工人
人才公寓: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 高级人才,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 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1200间宿 舍;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优势特殊政策拥有较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同时享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试点全国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拥有充分授权的外事管理权拥有预筹积累个人账户为主的公积金制度物流交通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各类国道外,随着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规划建设,苏州将通过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轻轨一号线等与上海、杭州、无锡、南京等2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密切联系。

拥有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设有独立的海关。

区内建有虚拟空港,采用上海—园区货物空陆联程中转快速通关模式,空运货物通关时间最短可缩至5小时。

国务院已批准园区整合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个区域,形成具备“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新型保税监管区域,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大物流、大通关”的需求。

基础设施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内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已基本完成,目前建成区内全面达到“九通一平”标准。

供电:电源来自三个方向,双回路供电,电力充足,稳定可靠,拥有华能电厂和蓝天热电厂专门配套供电,总规划发电量360万千瓦。

自来水:水源取自太湖湖心,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并达到饮用水国际先进水平,日供水设计能力为110万吨。

供气:已全面使用天然气,热值在8000大卡以上,并建有特种气体专供渠道,可提供不同纯度等级的工业气体。

供热: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目前每小时可供蒸汽量为290吨。

排污及危险废物处理: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处理量平均每日达20万吨,区内100%进行污水收集,污水处理100%达标排放,设计规模达日处理90万吨;园区建有多家专营的固废处理企业,拥有先进的处理设备和能力,目前固废处理和填埋率达100%。

电信服务:可提供国际直拨长途电话、全球互联漫游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国内主要城市电视和电话会议、传真通信、ISDN、LAN、ADSL等公用数据网络通信业务以及DDN数字数据电路等业务。

开放的_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_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开放的_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_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作者时匡为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高级建筑师、特评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苏, 215006)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时 匡张 应 鹏提要 工业园区的规划充分借鉴了新加坡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保持并强化了古城区以及沪宁城市带良好的形态关系,在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功能的分布与交织、住区的组织与引导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力图使其具有开放的城市结构,为城市和地域的持续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开放结构 持续与发展 城市发展轴 有盖走廊 生态住区 邻里中心ABSTRACT T he planning o f SIP has w ell draw n o n the successful ex perience o n urban pla nning of Singa-por e .It r etains and st reng thens go od st ructure betw een the SIP and o ld distr ict along w ith it betw een t he SIP and the Hu -N ing Cit y Belt .It has m ade a a ct ive and effectiv e study on the land dev elo 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dist ri-but ion and inter w eaving o f functions,t he for m and inter wea ving of residential distr icts,etc,hasing the o pening city structur e.It pr ov ides the t heo ret ical basis fo r the continuity and dev elo pment o f cities and reg io ns.KEY WORDS Opening str uctur e, Co ntinuity and development, T he ax is of city dev elo pment , Cov ered W alkw ay , Ecoty pe r esident ial area , N eighbo ur hoo d center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新加坡的城市环境也是有口皆碑——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和新家坡较为重点合作的项目,也是国内较早由政府主导系统化规划社区商业的城市,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面积为278平方公里,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功能用地布局,即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1](1)内外资双轮驱动。

建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注册内资达到863亿元,内外资基本相当。

(2)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巨大,投资项目地区来源以欧美为主。

在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平均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制造业企业已达3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6家在园区投资了90多个制造业项目。

园区投资额上亿美元的项目有6O个,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所占比重达到83%;并且园区已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OO家,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园区IT产值占全国的3%,IC产值占全国的1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占苏州的55%,软件外包销售收入占苏州的9O%,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占苏州的33。

(4)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苏州工业园区每万元GDP耗水5.8吨,耗能0.43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100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园区处处绿树成荫,优美舒适,没有尘土飞扬和机器轰鸣,一切都井然有序,称之为“花园工厂”一点都不为过。

[编辑]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1]苏州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它有着较为独特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有着秉持“亲商”理念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政府机构,还有从新加坡借鉴、创新的开发管理经验。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介绍PPT课件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介绍PPT课件
公路的设计也将照顾到能配合城市环境的自行车。在远期, 自行车道的一部分在有必要时可成为另一条汽车道,以应付可能 增加的汽车交通流量。
道路系统的适当设计,配合良好的交通管理,可使交通更为 畅通,以充分利用公路基础设施。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 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 的形象。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 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园区早在规划时就预先排除了导致交通拥堵的种种因素。首 期开发区采取了轴向布局形式, 中间是生活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居其核心, 两边为工业用地。这种功能布局缩短了人们居住与就 业、购物、消闲娱乐等生活需要的空间距离, 大大缓解城市交通 的拥挤。
另外, 工业用地运输量大, 重型车辆多, 它们被布置在园区 的南北两边, 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线, 可以使不同 用途的交通需要自然分开, 有效地避免重型与轻型交通夹杂混乱 的局面。
创造一个健康、充 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市环境。
●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 业、康乐和文化发展。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
●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 ,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 问题。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心系苏州工业园区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心系苏州工业园区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心系苏州工业园区
李巨川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1997(000)015
【摘要】他最早正式提出开发建设苏州业园区的建议 1993年4月20日傍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以李鹏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和以吴作栋总理为首的新加坡代表团举行会谈。

新加坡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

1990年10月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尽管这次吴作栋总理首次访华,但双方会谈的气氛热烈而又亲切。

这场高峰会谈,很快就聚焦到了一个加强双边经济合作的具体问题上:在苏州建一个工业园区。

吴作栋正式提出建议说:开放的中国给新加坡商家带来了很多投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李巨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7
【相关文献】
1.吴作栋:最有竞争力的人才——全面拆解新加坡总理的新经济对策 [J], 王霄鹏
2.吴作栋--新加坡的"教育总理" [J], 高洪山
3.朱小丹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 [J], ;
4.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陕西 [J], 杨玉民;韩晓安
5.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接班人——吴作栋 [J], 陈翠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模本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模本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模本
王颖娜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由“借鉴新加坡经验,学习新加坡软件”的理念而产生的。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王颖娜
【作者单位】《华人世界》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7.53
【相关文献】
1.南京新加坡合建生态科技园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黄根成梁保华罗志军出席奠基仪式
2.学习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溯笔
3.学习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溯笔
4.从借鉴建造城市到学习塑造品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培训迄今举办200期
5.借鉴新加坡经验扎实推进“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新加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广西商务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正是这些外围的居住用地不仅仅只为园区内部服务, 更是为整个苏州东南区域服务,使得园区与中心区真正的 做到了无缝连接。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居住片区与主城衔接
首期建设的邻里单元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创造一个健康、充 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市环境。
●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 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 的形象。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 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一、二、三期依序向东延伸,中部是环境优美、面积 为600ha的金鸡湖。东西纵向式延伸加强了原有城市形态 的轴向趋势,又由于该轴的发展方向和沪宁城市带的城市 发展轴完全重叠,和沪宁城市带有着最大的“接触面”(由 河西新区、古城区到工业园区长约50km)。 这种城市形态保证了城市与附近重要的交通干线能有 多处接口,又不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交通负荷。
传统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是“ 天女散花” , 哪里有 路哪里就应有商店。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 所有商业 服务、社会服务设施都集中在邻里中心、分中心和中心商城。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共规划19个邻里中心, 每个邻里中心承担为半径0.5km的1 万多户居民服务的功能, 在地块较大的居住区域另设4个邻里 小中心,规划2个规模大于邻里中心的商业服务分中心,在园 区中央建1个中心商城。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第一期地段:新式和现代的商业中心,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 用地。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商业空间,以适 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第二期地段:为科技中心。利用水域沿岸的环境和翠绿的景色, 提供一个从事研究及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以及具有高素质 湖滨住屋的优良环境。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可是园区建设究竟是工厂呢?还是工厂与住宅配套, 各占比多少?住宅区有独立商业点,还是与苏州市大规 划整合?
园区功能用地以轴向布局为主,区域功能分割清楚, 脉络清晰。 商业用地居其核心,其两边是生活居住用地,再外围 为工业用地。环金鸡湖22公里全部是开放式公共地带,宽 阔的绿化带和道路之外,才是低密度的住宅或娱乐设施, 并通过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连为一体,环湖建筑尽可能与 湖畔公共空间相融。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理念是先造工厂,有了一定 规模后,建住宅,住宅造了一定规模以后再造商业。“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推导。工厂建起来了,人要进去, 就会有住宅的出现,住宅有里,有了人的活动,就会有商 业,正式这个简单的逻辑道理指引园区的发展
道路系统的适当设计,配合良好的交通管理,可使交通更为 畅通,以充分利用公路基础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园区早在规划时就预先排除了导致交通拥堵的种种因素。首 期开发区采取了轴向布局形式, 中间是生活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居其核心, 两边为工业用地。这种功能布局缩短了人们居住与就 业、购物、消闲娱乐等生活需要的空间距离, 大大缓解城市交通 的拥挤。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全区规划19个“邻里中心”,2个商业服务分中心, 一个中心商城。每个“邻里中心”承担为半径0.5平方、1 万多户居民服务的功能。这里有商店、超市、餐馆、娱乐 等服务设施,是社区居民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紧临苏州古城区,西与古城以 苏嘉杭高速公路相隔,北抵娄江为界,南临斜塘河——吴淞 江,东接青秋浦。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 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 平方公里。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另外, 工业用地运输量大, 重型车辆多, 它们被布置在园区 的南北两边, 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线, 可以使不同 用途的交通需要自然分开, 有效地避免重型与轻型交通夹杂混乱 的局面。 此外,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分工明确,不允许支路与主干 道交叉,不允许单位面向主干道开门,不允许路边的房屋“破墙 开店”。于是,货车、客车、自行车、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园区内的交通由两条绕过金鸡湖,横贯东西的主干道,以及 其他相距1.5至3公里的南北干道所构成。这些主干道连接主要的 商业中心,以提供最便利的交通,并减少不必要贯穿居住区的交 通。 公路的设计也将照顾到能配合城市环境的自行车。在远期, 自行车道的一部分在有必要时可成为另一条汽车道,以应付可能 增加的汽车交通流量。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规定无污染工业项目可不需有缓冲区, 轻污染工业项目需要50m 以上的缓冲区, 一般工业项目需有100m以上的缓冲区, 特殊工业项目 即使用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 必须设置完善的防污和污染治理设施 的建设项目需要500m以上的缓冲区, 易造成重污染的大型设施如污水 处理厂、垃圾焚化场等缓冲区至少1000m。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产业结构调整与规划布局的关系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通过两个规划的变化就能更清楚的看出整个园区从“二三一” 向“三二一”的转变 一:这是当年园区初期建设时做的园区总体规划,而后来整个园 区的建设也基本上完全的遵循了规划。
●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 业、康乐和文化发展。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 ●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 ,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 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 州的总体规划,我 们很清楚的看出, 金鸡湖畔的苏州— 新加坡工业园区已 然成为苏州东部的 一个新的商业核心 地带, 下面我们具体 看看都有哪些地块 发生了置换。从这 两张图纸的比较我 们可以看出新版总 规中主要是将部分 的工业置换为居住 及公共绿地,增加 了轴线方向的商业 量,并且大幅度的 增加了公共绿地的 面积,将园区内建 设成集现代都市型 产业与适宜人口居 住的综合发展园区。
作为60万人口的家 园。 从而改善居住 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提供足够的和种类多样化的住屋。 ●提供良好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 环境。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在商业、文化和其 他功能方面为新园 区及更广大的地区 提供机会与服务。 为人民和商业提供 高效率的运输。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第三期地段: 自给自足的新镇,用于用地较广的轻工业。在这 个地段内也会保留一些土地以建设主要的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这70平方公里地段(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将被划分成3 个卫星镇,总人口将达60万人。在必要时,园区继续向东部扩展。 这3个自给自足的新镇是以下面的方式划分: . 天然/人工特征如河道、湖泊和高速公路,作为各镇之间的边界, 容易辨认。 每个镇区的特色,比如第一期地区靠近古城,第二期地 区拥有优美的湖畔环境,第三期地区拥有广阔土地。 每个自给自足的新镇的人口介于10万和30万。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城市发展轴
城市沿轴向带形发展,是工业革命后现代城市形态空间发展的 一个重要趋势。和中世纪向心型圈层式发展的城市形态相比,这是 一种高效、动态开放的城市体系,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律。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多中心沿轴线长卷型展开,形成“流动的城市轴”,构成了城 市机体的“中枢神经”,人们通过与此垂直的平行放射延伸的道路 进入这个活动的城市轴,可以迅速而方便地到达轴上的任何地点。
可见, 环保意识在土地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产业结构调整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从2005年起,苏州工业园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 的进行转型调整,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资源 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 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 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