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

合集下载

[下载打印版本]草间弥生

[下载打印版本]草间弥生

谢谢观看
这个夏天,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边的树木将被红色背景下的白色波尔卡圆点包裹了起来;9月,在伦敦 Hayward 画廊 ,巨大的雕塑则将把画廊空间的里里外外布置得艳丽时尚;巨大的、重复的、红白相间的圆点, 在伦敦的角落蔓延。但凡熟悉当代艺术的人,马上就能想起这些标志性圆点属于那个身着相似图案服装的“日本 怪婆婆”。
个人故事
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 杂而多变的一生。这位和荒木经惟一起被批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岁,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来不 断证明自己,并和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谈及那些 风云人物时,她说:“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有才华。我一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艺术上,并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 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间弥生的作品上。”
个人经历
1939年,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 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
1 9 5 4 年 , 草 间 在 绘 画 作 品 《 花 ( D . S . P. S ) 》 中 曾 有 下 列 的 表 达 : “ 某 日 我 观 看 着 红 色 桌 布 上 的 花 纹 , 并 开 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 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它们像是细胞,种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 宇宙的和自然的信号。“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 意地制造连续性,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上海2019-5“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

上海2019-5“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

上海2019-5“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草间弥生,日本国宝级艺术家,1929年出生于长野县松本市,1960年代在纽约成名。

1973年回到日本,因患精神病住进了清和精神病院,后来就住在那里了。

如今的她是在世艺术家中身价最高之一,仍在持续创作。

她还是个优秀的作家,著有《曼哈顿企图自杀惯犯》《克里斯多夫男娼窟》《如此之忧》,以及自传《无限的网》等。

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了“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推广全世界当代艺术。

上海当代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了“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推广全世界当代艺术。

85岁的草间弥生,过着精神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

她入住的医院就在工作室对马路,步行仅5分钟。

医院生活相当规律,早上起来7点检查体温,晚上9点就寝。

她早上9点半到工作室开始创作,午饭5分钟完成,然后接着画,直到傍晚7点。

紧握画笔的草间弥生,仿佛在跟时间搏斗,像草一样顽强生长。

这个瘦小的日本老太太,套一件宽松鲜丽的长袍,上面缀满她那些标志性的波尔卡圆点。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展一景 2019.5摄1960年代,亚洲女子草间弥生是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

40年前,她回到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销声匿迹。

1993 年,她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对草间弥生作品的认定——涵盖五十多年来的水彩、拼贴、绘画、雕塑、装置及行为艺术——是最近几年当代艺术史上的事情。

在长期被认作精神异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间弥生如今被视作日本现存的国宝级艺术家。

她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不断证明自己,和小野洋子等人共同见证了当代艺术史,并被选入全球百大艺术家(亚洲仅两位入选)。

草间弥生艺术展一景 2019.5摄去年年底,上海当代艺术馆带来草间弥生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开幕当天馆外就排起长龙,展览火爆至今,每次都要排队两三小时才能进馆,但丝毫没有消磨粉丝的热情。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伞的设计》教案1 浙美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伞的设计》教案1 浙美版

伞的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传统工艺伞的特点和伞面设计方法,掌握现代伞在设计方面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赏析传统工艺伞和现代伞,感悟传统工艺伞的装饰和工艺之美以及现代伞设计的魅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设计和创新意识。

2学情分析本课是“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伞是日常用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有长足发展,教科书从伞的起源、结构切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生活,重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进一步思考如何用设计进行审美上的创意,欣赏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运用波点进行创意生成,提高他们对设计的兴趣。

3重点难点重点:感悟传统工艺伞的装饰之美,理解现代设计的设计思维。

难点:如何运用“波点”排列设计一个活泼靓丽的伞面。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引出课题古代一位著名的木匠祖师鲁班,一天与妹妹一起欣赏西湖美景,忽然下起了大雨。

于是她们提议来场赌赛:做一件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的东西,看谁的最精致灵巧。

鲁班天天上山砍树,在西子湖畔盖了很多别致的小亭子;二妹妹上山观察蘑菇,砍些竹子,创造了一把蘑菇形状的伞。

大家来评评这次谁胜出了?引出课题《伞的设计》活动2【讲授】对比欣赏,初步感知不管伞起源于什么,我们都知道伞的创造源于生活。

先请同学上台打开这把伞,说说它由几部分组成?(伞面、伞柄、伞骨、伞套)1、一起来看看伞的发展历程,从华盖到现代伞的发展也就是设计不断更新的历程。

伞流行于秦汉时期,它是皇权地位的象征。

这是秦始皇陵铜车马上的一柄伞,老师珍藏的这张邮票上就有,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把集功能和精美装饰于一体的伞。

油纸伞的的出现到慢慢成熟,工艺越发精巧美观了。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30年代制造,当时温州伞的产量居全国之首,名副其实的“雨伞城”。

瑞安制伞业尤其发达,曾获国际博览会的金奖。

2、对比传统伞与现代伞的区别?现代伞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进?(展开……)现代伞的特点:新颖独特、材料多样、功能更多、装饰简约。

“怪婆婆”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

“怪婆婆”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

“怪婆婆”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草间弥生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女艺术家之一,她不仅是位艺术家、设计师,还在作曲、写诗、写小说方面颇有涉及,草间的艺术衍生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得以热卖,她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位前卫艺术家。

与其说草间弥生的一生都在追随艺术,倒不如说是艺术治疗了她。

本文将从草间弥生的艺术风格特点入手,介绍草间的人生经历,并通过她极具个人色彩的设计风格汲取值得笔者学习的地方。

草间弥生的作品,是艺术家给予观众最好的礼物。

标签:草间弥生;圆点;前卫艺术;无限1 草间弥生复杂多变的一生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于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时至今日是一位已有89岁高龄的“怪婆婆”。

草间弥生年少时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院就读,随后1948年她在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开始学习日本画,由此可见草间弥生并没有系统、长期的接受过美术教育。

草间弥生年幼时虽然家庭富庶,但是父亲却在外放荡,母亲也因而憎恨草间并坚决反对她走上艺术的道路,导致草间弥生年幼时便性格孤僻,10岁时的她就开始被大量的幻觉和幻听所困扰,患上了“人格解体神经症”。

在母亲的打压下草间弥生的童年变得非常不幸,但是好在1955年时,草间弥生开始与美国女作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随后1957年,草间弥生带着母亲给她的100万日元离开日本移居到了美国进行发展。

草间弥生到达纽约后迅速获得关注,也曾经和安迪·沃霍尔、克勒斯·欧登柏格等一众当代卓越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展览。

草间弥生于1966年使用灯泡和大面镜子所创作的《无限的爱》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并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

在纽约的草间不仅有着“前卫女王”的美誉,还以行为艺术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反战中去,期间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约瑟夫·康奈尔,但随着约瑟夫的去世,痛失伴侣的草间便返回了日本东京,于1977年自愿住进精神病疗养院,每日在心理疗养所和工作室之间往返继续走着艺术创作的道路。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

对于40多年前曾经让自己大红大紫 的报纸,草间弥生一直都在关注。她每 天都会认真地看报纸,往往是从政治部 分开始,这是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 “在日本生活很难,除了在精神疗养 院。”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草间弥生 如是说。草间弥生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 躺在床上会觉得天花板在旋转,强烈到 感觉眩晕,控制不住自己,接着就会很 沮丧、很焦急。如今,当她独处时,依 然有着相同的困扰。事实上,早在几十 年前,就有人提出,草间弥生是在利用 自己的精神问题炒作。时至今日,人们 对于她的精神状况依然不得而知,唯一 确定的是,她依然住在精神疗养院里。
在精神疗养院里,草间 弥生有一间私人卧室。即便 在深夜,从工作室回来之后, 她仍然可以在这里工作。写 小说,写诗,画设计图或一 些小画。在工作日,她会拨 通经纪人的电话,絮叨地描 述着自己前一天的状况,某 件作品最新的进展,甚至是 自己最喜欢的甜点——她比 较贪恋甜食。即便是精神状 况很好的时候,草间弥生还 是经常会忘记自己说过什么, 或者会重复已经说过的话, 对方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的 方式,以至于通话时间有点 长。
视线所及之处全部是红色的圆点,由于长期的精神疾病,这种圆点幻 觉从小就与她相伴。我想她正是想用这一点来表达她的精神世界,是 一种成长历程的形体化。
无限网-永恒的爱 这幅装置艺术作品是利用灯光、镜子、水面,制造出一个似乎没有边界 的空间,让人有一种迷失在其中的冲击力。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无数的 点点星光,眩晕与神秘永远是它给人的视觉感受。传承草间一贯的风格。 我认为这算是她的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的佳作。
《一亿光年的星尘》 这副作品展现了她创作中招牌的又一「复制」的特色。当然 不可缺少的就是大量的圆点。
与LV的合作
与LV合作的服装系列,草间弥生的专属符号—波尔卡圆点,覆盖了整个 系列

现代霓虹艺术展览(草间弥生、村上隆藏品)活动策划方案-25P

现代霓虹艺术展览(草间弥生、村上隆藏品)活动策划方案-25P
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展。
2014年,9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中,
20余副草间弥生作品展出。
草间弥生-画作展示
作品名称:花园 作品尺寸:52x45cm 作品材质:原创版画
作品名称:花 作品尺寸:24x27cm 作品材质:水彩原作
作品名称:Az flower 作品尺寸:72.7x60.6cm
现场可进行项目
展览期间 沙龙活动,共2场沙龙 女性主题专场:日本高级花艺师的美学分享
地点:项目现场 内容:日本高级花艺师现场进行花艺展示,并进行美学分享 资源方:知名旅日高级插花师+重庆女企业家协会
活动案例
草间弥生-跨界合作
草间弥生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合作,其官网上还开设了关 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介绍,包括许多珍贵资料及图片。
草间弥生-展览
2013年12月15日,草间弥生亚洲巡展上中国上 海展“我的一个梦(A Dream I Dreamed)”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MOCA)拉开帷幕。
村上隆-案例
与 Vans 的联名款球鞋,其它合作过的品 牌还包括 LV(长达 12 年)、陀飞轮、卡 西欧、Vogue、Supreme、Google 以及 菲董主理的街头潮牌 Billionaire Boys Club 等。
草间弥生-展览经历
1965年,在纽约展出《无限镜屋》,个人特色(白底红点、大
面镜、艺术家站在中央)相当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成为其成名作。同年受邀参加了第
33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名为《那克索斯的花园》。
1993年,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参加了台北双年展。 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3月30日,草间弥生“我的一个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圆点和她的精神病一样,成为艺术家身上最深的印记。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40 年前,亚洲女子草间弥生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 影响力堪与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匹敌。30 多年前,她 回到东京,住进精神疗养院,销声匿迹。1993 年,她独自 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重出江湖,确立了自己在国际 艺术的地位。
国际上对草间弥生作品之认定——涵盖五十年来的水彩、拼 贴、绘画、雕塑、环境艺术及活动——是最近几年当代艺术 史上的事情。在长期被认为是精神异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间 弥生现在被视为日本现存最伟大的艺术家。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不到10 岁时,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 现幻听、幻视。她所看到的世界,蒙着一个巨大的网,于是 她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 —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几乎伴她一生。
“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 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 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在寻找过程中, 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 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 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 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 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 和脚踝都跌伤了……”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人物简介
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 艺术家,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 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 日本东京。她曾与当代卓越的艺术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克勒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贾斯培 -琼斯(Jasper Johns)一起联展。

当代艺术专访|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波点中成为女王的怪婆婆

当代艺术专访|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波点中成为女王的怪婆婆

当代艺术专访|日本国宝级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波点中成为
女王的怪婆婆
“我的作品来源于只有我能看见的幻觉”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
她曾与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
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
草间弥生:“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有才华。

我一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艺术上,并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间弥生的作品上。

”——《外滩画报》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创作的,我可以告诉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

我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个日子,都与艺术相关。

要是人可以有来世,我还想再做艺术家。

无论生与死,艺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

”——草间弥生
呆呆地抱着一束花
“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

”——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
草间,弥生
复杂,多变
变成波
变成点
变成密集的恐惧!
恐惧?是疯狂的美
疯狂,我张牙舞爪
美丽,我身材矮小
在当代艺术领域
哪有进击的的巨人?
我曾毫不留情,吞下禁忌的果实
面对伟大航线,只有一声咆哮“安迪·沃霍!你在模仿我的作品”——九零画派·当代艺术
我曾安逸且美好。

圆点里的梦境-草间弥生作品《南瓜》赏析

圆点里的梦境-草间弥生作品《南瓜》赏析

《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总第282期155美术视点一、阴霾里的收获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之家,在她很小的时候,由于父母长期争吵,家庭关系不和睦,她变得阴郁又孤僻。

她热爱画画,但其母极力反对,甚至把她的画都销毁。

在草间弥生大约十岁时,总是被无休止的幻觉所困扰,她经常有自杀的冲动。

因为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以至于她眼前的世界总是带有一层斑点状的网,那时的草间弥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试着画出她所看到的东西以消除恐惧,于是她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脑海中的幻象,画出了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圆点。

绘画带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不再充满恐惧,她曾坦言这便是她绘画的最初原点。

二、命运的转折尽管童年的阴霾让她很痛苦,但也为她未来的创作埋下了灵感的种子。

在草间弥生16岁的时候,她创作的作品入选了“第一届全信州美术展览会”,她23岁的时候,在家乡举办了两次画展,在画展中她得到了很多名人的赏识与鼓励,这也坚定了她选择艺术的决心。

1958年,草间弥生在书店看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后深受启发,通过联系,作为伯乐的乔治亚·欧姬芙也很认可草间弥生,这让29岁的她有了独自去美国进行艺术创作的勇气。

初到美国生活的艰苦并没有让她妥协,终于她的作品逐渐被人们认可接纳。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草间弥生与她的爱人约瑟夫·柯内尔相伴的日子里,她的生命中有了温暖,但她爱人的去世,让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精神问题再度爆发,于是她选择了去疗养院生活。

当她从这段沉痛的打击中走出来之后,便开始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三、与南瓜的不解之缘(图一 草间弥生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草间弥生众多优秀的作品中,笔者最喜欢她的南瓜系列。

草间弥生非常喜欢画南瓜,她说她曾经遇到过一个连着藤蔓的南瓜,南瓜对她开口讲话,从那以后,她便对南瓜情有独钟。

她觉得南瓜摸起来柔软,颜色和形态都很有趣,南瓜的大肚子会给人精神上的安宁。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波点女王—草间弥生

通过重复、放大和 密集的图案创造出 视觉冲击力
波点与花纹的运 用增强了画面的 层次感和立体感
草间弥生的艺术 风格独特具有强 烈的个人特色
草间弥生的作品常常将平面和立体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她善于运用重复的图案和纹理将画面营造出立体的层次感。
在立体造型方面草间弥生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如软雕塑和装置艺术将观者带入一个奇幻的三维世界。
,
汇报人:
CONTENTS
输入标题
草间弥生的生平
草间弥生的代表作 品
草间弥生作品的艺 术价值
草间弥生作品的艺 术风格与技巧
草间弥生作品在当代 艺术中的地位与评价
01.
02.
出生日期:1929 年
出生地:日本长 野县松本市
家庭背景:富裕 家庭父亲经营种 子商店
童年经历:患有先 天性视觉障碍对绘 画产生浓厚兴趣
草间弥生的创作风格独 特融合了抽象与具象挑 战了传统艺术的界限启 示我们勇于创新和尝试。
草间弥生的作品常常探 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 醒我们关注环境保护和 生态平衡。
草间弥生的艺术成就和 影响力跨越国界促进了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理解启示我们尊重和欣 赏多元文化。
05.
草间弥生的作品 以波点与花纹为 主要特征
草间弥生的作 品风格独特对 未来艺术创作 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灵感。
草间弥生的创作 理念强调艺术与 生活的融合对未 来艺术的发展方 向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草间弥生的作 品在当代艺术 中具有重要地 位为其他艺术 家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草间弥生的创作 手法和技巧对未 来艺术创作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艺术发展注入
获得日本文化勋章 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收藏 成为国际艺术市场的重要人物 作品拍卖价格高昂

草间弥生——obsessiveartist

草间弥生——obsessiveartist
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认为自己仅是一位obsessiveartist精神病艺术家重复性的圆点对于草间来说就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
草间弥生——obsessiveartist
草间弥生,这个名字给我以漂浮、游离、柔软的感觉。然后,我看到了她的画,圆点、裂纹繁复和艳丽的色彩组成的图像,巨大的视觉震撼。他们叫她日本怪婆婆、精神病患者、圆点女王、话题女王……而我觉得,她只是一个听见自己内心声音的小女孩,如此而已。
小小的怀表:静静聆听时间走过的声音
用心去看世界 感受生活中真实的小美好
我的心中每天己的描述中,她认为自己仅是一位obsessive artist(“精神病艺术家”),重复性的圆点对于草间来说,就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
——————
谢谢小七供稿,特此感谢
与此文有染,与寂寞无关
一曲烟雨
蘑菇蘑菇 它不会开花,先生先生 你还爱她吗
最恋草莓系
等待一场优雅的日落
亲 给生活加点味道
让千纸鹤带你去旅行

感知力——草间弥生的“无限之梦”

感知力——草间弥生的“无限之梦”

编者按:草间弥生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她的艺术实践涉及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表现的常常是自传式的、反映心理的,甚至包含性取向的内容。

她眼中的世界总是蒙着一张布满斑点的网,仿佛传达着宇宙的深处传来的神秘讯息。

浩瀚星河,草木生长,草间弥生用她独特的感知力为我们呈现了观察世界的另一个视角。

Editor’s Note: Yayoi Kusama is known as a classic artist alive in Japan. Her art practice involves painting, soft sculpture, performance art and installation art, which are usually autobiographical, psychological, and even sexual-oriented. In her eyes the world is always covered with a dotted net, as if conveying mysterious messages from the innermost universe. Kusama, with her unique perception, presents us another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world, ranging from the vast, starry sky to growing grass under our feet.展览链接:草间弥生——无限之梦主办方:杜若云章画廊合作方:上海光大私人银行俱乐部展览时间:2017年2月14日—4月2日展览地点:上海杜若云章画廊人们说我是疯了,但这个问题并未尘埃落定。

到底疯狂是否也是一种高级智慧呢?是否这也是神的辉煌杰作,是否这一切也意义深远而不是源于精神疾病呢?白天做梦的人其实更能看透世事,这使得他们和只会晚上做梦的人区别开来。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台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台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练试题高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雾霾./十面埋.伏纨绔./跨.越市侩./污秽.粳.米/菁.华B.拊.掌/感人肺腑.媲.美/包庇.回溯./塑.料花圈./圈.养C.默契./提纲挈.领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D.稽.首/无稽.之谈痉.挛/靓.妆噱.头/戏谑.档.案/当.空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2013年12月15日,草间弥生的“我的一个梦”大型展览将首次在中国内地举行,伴随而来的,是一场高潮叠起的跨国抛头露面计划。

B.“娶烈女”,即男方定婚后,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不敢违约另嫁,只好作为烈女被男家迎娶进门。

迎娶时,其女要照新娘的装束带花冠、乘花轿,男方邀乡老长辈迎接。

C.休息权是公民受宪法保护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

休息与劳动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会休息才会工作,没有休息的劳动难以为继。

D.佳节又重阳。

今天,人们秋游,登高远眺,眼看千秋落叶随风走,谁也不会有长寿成仙之想,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美好愿望,古今相同。

重阳糕伴菊花酒,活在尘世亦风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久前刚获得“亚洲足球先生”称号的郑智原本也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人,从来不会看别人的眉高眼低....行事,曾被评为世界足坛十二大恶人之一。

B.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C.“土豪”买飞机现在已经不是稀罕的事情,更有仙居的“土豪”居然得寸进尺....,买起了坦克,真是出尽了风头。

D.《开罗》记者艾哈曼德说:“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时,埃及的经济发展已如行云流水....;中国经济成就超越我们时,我们才开始关注中国发生的一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保罗·沃克在出车祸罹难后,《速度与激情7》的拍摄进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原定明年7月上映的计划,看来不得不往后推迟了。

致我们都爱的草间弥生

致我们都爱的草间弥生

致我们都爱的草间弥生作者:来源:《小资CHIC!ELEGANCE》2020年第34期“我的人生是在與深夜的艺术进行某种搏斗。

不断地使我从拂之不去的自杀妄想中解脱出来的就是对艺术的向往和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草间弥生在茫茫人海中,我努力熬过了这漫长的一生,有多少次我想以刀抹颈奔赴死亡,但我整理思绪,重新站立,我希望生活有灿烂阳光,我想永远活下去。

在“怪婆婆”草间弥生的世界里,波点无处不在,她是名副其实的波点女王,日本国宝级艺术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只要没有密集恐惧症,几乎很少有人能抗拒她用爱编织的无限波点之境和艺术装置。

这位90多岁依然保持着每天创作的艺术家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和能量,在她说着自己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爱而创作时,我们很难想象她人生中经历的种种磨难。

草间弥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的关系不好成了她童年时期最大的痛苦来源,10岁那年她患了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被大量幻觉、幻听困扰,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同时还被医生诊断有精神分裂的症状,因此她时常有想自杀的冲动。

于是她开始尝试用从小喜爱的绘画来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画中遍布的小圆点是她眼中看到的世界,她努力且偏执地画出她的恐惧。

但她的母亲想她当个富有的新娘而不是成为艺术家,所以看到自己的女儿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她便撕毁那些画布,打翻颜料,将草间弥生关起来打骂,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

来自母亲和家庭的强烈恐惧感让她极度想逃离原生家庭,她顶着压力坚持在京都学画,终于在1957年逃离日本只身奔赴美国开始她的艺术生涯。

她一开始也经历着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从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被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的生活。

她在租住的公寓里半夜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也夹着自己的画在画廊间穿梭得不到展出和售卖的机会。

直到1959年,草间弥生的5件作品参加了第10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她的波点引起了纽约知名评论家的注意。

草间弥生:不疯魔不成活

草间弥生:不疯魔不成活

草间弥生:不疯魔不成活
陈宁
【期刊名称】《快乐阅读:上旬刊》
【年(卷),期】2015(000)019
【摘要】<正>86岁的草间弥生住在东京的疗养院,每天到附近的工作室工作,没有一刻停下来,一辈子与精神疾病抗争,是艺术拯救了她,而她也为艺术世界带来了革命。

她的画作风格强烈,看后难忘。

那些不断扩散又增生的圆点图案,当你凝视良久,就会感觉天旋地转,被扯进她的世界里,慢慢感到自我形体的消融,脱离现实。

【总页数】1页(P63-)
【作者】陈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草间弥生作品中的“自我消融”意识--《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观后感[J], 韩俊
2.草间弥生:不疯魔不成活 [J], 陈宁
3.无疯狂不艺术--我看后现代主义设计草间弥生 [J], 张雪怡
4."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J],
5.草间弥生的圆点世界 [J], 唐丹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卫设计师~草间弥生

前卫设计师~草间弥生

“人体炸裂”的系列裸体集会 1969 年,在纽约MOMA 的一次展出之后,这个日本女人成为 《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其头版图片的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 术吗?”。
各种作品展示:
圆点南瓜是著名的草间弥生风格
圆点南瓜的软雕塑实物图
草间弥生的作品拍卖
毒磨菇 50/100 , 1990 版画 , 45.4x52.8 cm 预估价 2,500–3,800 USD 成交价 4,716 USD 32,200 CNY 36,715 HKD 3,814 EUR
评价
• ―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 而具有创造性。”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 在1960 年代接受采访时有这样的表述。 • 唐纳德.贾德在《艺术新闻》中写道:“草间弥生是一位原创型的画家。展览中的五幅 白色巨幅作品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其实现方式上都是前卫而有力的......它发自于那些溶于平 面的点,也发自于那些稍微偏离的但效果强烈的点......‖ • ―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 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蔡康永的一篇名为《自愿住进精神疗养院的艺 术家草间弥生》博文中这样比喻道。 • 国内评论家陆蓉之把草间弥生和小野洋子比作20 世纪国际艺坛最闪耀的女明星。 “但就具有标志特性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开创性来说,草间弥生的复活源自她的艺术本 身。”陆蓉之这样说。 • 独立策展人方振宁这样评价:“不容忽视的是,她既是日本当代艺术的先锋,在纽约 期间,更影响了美国的波普艺术。 • “无论你是否了解草间弥生,一看到作品就马上知道她来自日本。这与意识形态并没 有关系,只是因为她把日本民间文化的亲切感和现代社会一体化了。无穷无尽的圆点是 她的标志,一直在重复,却又永远时尚。”洪平涛如是说。

草间弥生演讲稿

草间弥生演讲稿

草间弥生演讲稿第一篇:草间弥生演讲稿演讲稿大家都知道公共艺术是象征着整个城市的精神和发展的脚步,但也有很多公共艺术也是一个艺术家内心的独白和他们情感的表达。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通过点来表现自己独特性格的艺术家。

说到点,大家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日本的艺术家——草间弥生。

我对于对草间弥生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怪!奇怪的穿着,奇怪的不符合她这个年纪的发色,奇怪的创意。

但就是这一切的奇怪彰显着她所有的独特,才让人看到的第一眼就深深的记住了她。

但是她的怪我认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接下来是她的成长经历。

1929年3月22日草间弥生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毕业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女子学校。

在10岁时,草间弥生画了一幅铅笔画,一个小女孩阴郁而安静,没有一丝笑容,这恰恰是她童年的写照。

母亲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

在她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画画更不是富家女应该做的事情,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

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

“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

草间弥生不但“发明”了那些张牙舞爪的类似花卉的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

花和植物成为草间弥生创作的主题,并已经在洛杉矶展出了“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因为她对童年的回忆。

下面是她一系列的作品。

最能代表她的我想就是这波点南瓜了。

但最后让她成名的却是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Love Forever),使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无限反射的空间装置,造成了相当视觉迷幻的作品。

她的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园》(Narcissus Garden),以1500个金色镜球(内部是塑胶制)装置组成,放在Italian Pavilion户外展场上,草间本人穿着金色和服端坐其中。

并立牌告示一个金球价格美金2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美术论文
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
戴兰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hanghai stages AsianTour of “Kusama Yayoi—A Dream I Dreamed” sinceDecember 15, 2013. This exhibition is the woman artistacute;sfirst-ever large-scale solo exhibition in China, which isthe only stop in China. More than 100 artworks, createdby Yayoi Kusama, grandly make debut, including imagevideos, paintings, screen printing works, iconic sculptureof giant pumpkin and large-sized devices.
上海当代艺术馆于2013年12月15日带来“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这个展览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也是在中国的唯一一站,展出草间弥生一百多件作品,包括她的影像视频、绘画、丝网印刷作品、标志性的巨型南瓜雕塑、大尺幅的装置等等。

本次展览以全面且多元的方式呈现草间弥生六十年来惊人的艺术脉络,从早期自日本至纽约时”无限的网”系列,到艺术家最为人熟知的圆点图案作品,艺术家以新的媒材制作大型装置,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异象世界,反映出被誉为前卫艺术女王的草间弥生独树一格的艺术魅力。

草间弥生将幻觉转化为惊人的创作语言,艺术成为她的慰藉。

她的作品反映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一种持续且严谨的研究方法,也是她对艺术、对生命永无止境的追求。

虽然阐述的议题是如此严肃,她作品中缤纷的色彩、重复堆砌的图案、祈许爱与和平的意念,却能轻易地拉近观看者与作品间的距离,故即便是不熟
悉当代艺术的观众,走进展厅后都会感到心情愉悦,充满正面能量。

展览中更有多件互动性的装置作品,如位于二楼的”洁净之屋”是一个完全纯白空间,参观的民众可以在空间中任意的位置黏贴上彩色的圆点贴纸,让观众在装置的形成过程中,直接和草间弥生的艺术世界对话,领导观众进入艺术创作的过程。

韩国市立大邱美术馆馆长同时也是本次亚洲巡展策展人金善姬女士认为,草间弥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不断突破自我并直到今日仍充满对艺术的热情是令人非常敬佩的。

"我希望透过亚洲巡展让更多观众体验草间弥生惊人的艺术爆发力。

"上海当代艺术馆非常荣幸能在建馆8周年之际,举办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大型个展。

上海当代艺术馆龚明光馆长表示,希望将这个展览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所有喜爱艺术的朋友们,让大家透过这个展览爱上当代艺术并体验草间弥生缤纷广阔又深邃奥妙的艺术世界。

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松元市长野县,于1947年进入京都工艺美术学院,并在1952年首次的个展后开始艺术家生涯。

草间弥生推出了她的250件作品,即著名的网点图案,并在艺术界赢得了声誉。

1957年,她辗转纽约生活,并通过展示绘画、装置和表演获得了全球性的声誉。

她于1973年回到日本,并延续了她在纽约的艺术风格,展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作品。

1 9 9 3年,她被选为代表日本的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进一步巩固了她的声誉。

此外,草间弥生的大型回顾展:无限的爱:草间弥生1958-1968,在几个大城市的博物馆,包括洛杉矶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

在2011年和2012年,她的展览轮番在世界一流的艺术馆展出,如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和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

2013年起,大邱美术馆组织了一系
列展览,以草间弥生最近的作品为主,并且专注于亚洲各大城市的巡展,将从大邱开始到上海,首尔,澳门,台北和新德里巡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