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影评
现代启示录——文明的荒原与心灵的救赎
![现代启示录——文明的荒原与心灵的救赎](https://img.taocdn.com/s3/m/7b0bc8a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4.png)
在这个时代,电影已非单纯的娱乐,它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跨越时空,触摸灵魂深处的艺术形式。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并非故纸堆中的老旧故事,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故事发生在越南战争中,在这场人类自相残杀的战场上,阿普利上尉被派去执行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暗杀一个曾是英雄、现在却成为疯子的库尔兹上校。
然而,随着旅程的深入,阿普利渐行渐远地陷入了战争的恐怖之中。
他在枪林弹雨中寻找意义,在生死之间思索人的价值。
“这是一个关于文明边缘的故事”,科波拉如是说。
这何止是关于文明边缘的故事?这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最深刻的质疑和反思。
电影里那些狂热至失去理智的身影,不正是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所缺失的精神层面上的投射吗?鲁迅先生曾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在我看来,《现代启示录》不仅是悲剧和喜剧的混合体,更是一部深刻揭露人性阴暗面的哲学剧。
剧情中库尔兹上校的形象令我深思:他是战争机器塑造出的怪物,他的疯狂是对自身存在的愤怒和绝望的表现吗?还是对战争本质的最直观揭露?随着影片的发展,“文明”这一概念被反复探讨。
什么是文明?是在隐秘丛林中建立秩序的人性使然?还是在战火纷飞、道德沦丧中的权力游戏?我们身为现代人自以为拥有的文化优越感在这里被刻画得苍白无力,“文明”不再意味着优越和高尚,而是一种装点门面的装饰。
影片中主人公阿普利的心理变化尤为显著。
他初时坚定而又迷茫的目光让我想到鲁迅笔下的祥子:“身强力壮、忠诚纯朴”,他有着自己的理想与坚持;可是到了后来,在残酷现实面前逐步崩塌、最终沦为冷漠的行尸走肉:“终日坐在路边茶馆里只知道赌博玩耍”的人儿们是否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提到的那般场景:“人的血污着我的食物”,多么惊心动魄!在这部剧情错综复杂的电影里面也是如此:那些无辜者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人性的光辉被权谋所覆盖;光明正大的理想变成了地狱般的修罗场。
《现代启示录》:战争是场变异的狂欢
![《现代启示录》:战争是场变异的狂欢](https://img.taocdn.com/s3/m/55d233f9856a561253d36f00.png)
影评知识文/沉默煽情怯懦的人鼓噪,是男人就去战斗。
建议他先去看看这部科波拉的电影。
战争的意义,如果上升到人类的生存还是毁灭,上帝才是主角。
其余的解释,都是扯淡。
一、战争《现代启示录》是一部超越了战争片的史诗电影,当然也可以饶舌说,它是一部战争史诗。
但事实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战争史诗的层面,它应该是电影的史诗。
它比战争片走的更远,但首先不能否定它战争片王者的地位。
1969年,美国在越战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战争中承受了心灵重创的威拉德上尉主动返回战场,并接受一项特殊任务。
一个体会过战争残酷的人也许想着的是逃离,一个深陷战争咒语的人却可能会自溺于战场。
威拉德就属于后者。
至于他是如何落到这样一个下场,电影没有给出事前的答案。
答案是在威拉德率领五人小分队深入越战区、潜入柬埔寨的水路上一点点显现的。
而这个自溺于战场的人,却要去处决一个比他还要沉沦的战争狂人。
影片的初始具有战争史诗的一切元素,甚至它就是战争片的标杆。
由高比上校指挥的直升机空对地大战一场戏,绝对是大场面的经典。
我很惊诧1979年的科波拉可以拍出比现在电脑特效还要壮观过瘾的战争场面,但事实就是如此,直升机群的盘旋轰鸣、俯视全局的宏阔镜头、瓦格纳的歌剧、战斗机轰透整个海滩,美国人的英雄主义。
喜欢大场面的人一定喜欢,还会为后来电影中看似更大实则干瘪的战争场面汗颜。
五人小分队一路惊心动魄,来到都朗桥是一个转折。
因为这里是美军占领区的最前端,再往前就是“越共”的地盘了。
这里的战场充满了迷幻色彩,也许是夜晚的缘故,五光十色的炮弹烘托出前沿阵地的地狱本色。
此时的美军不再耀武扬威,而是失魂落魄。
小分队进入柬埔寨边境不久,克林被流弹击中,费拉被木箭射穿,战争的苦难接踵而至。
如果把这场战争分为美国和“越共”,焦灼与残忍就是它的全部意义。
二、反战抛开国家主义的狭隘,要看到反战的意味,就要看个体。
对人性的戕害就是屡试不爽的反战武器。
战争片一定要有这样的主旨,否则很容易落入蕾尼〃瑞芬舒丹《意志的胜利》式的法西斯美学圈套。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f4584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1.png)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现代启示录》是一部极具深度和内涵的电影,它以黑暗的故事为载体,取材于约瑟夫·康德拉的小说《黑暗的心》。
弗朗西斯·科波拉首次阅读这部小说时,想必就已下定决心将其搬上银幕。
然而,我不禁思考,他是在越战之前还是之后阅读这部小说的呢?小说中的刚果河与电影中的湄公河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19 世纪的非洲丛林与20 世纪的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也极为相似。
但最重要的是,人心始终是相通的。
无论是沿着刚果河,还是湄公河,四周都是无尽的沼泽、低矮的灌木丛,以及形似槁木厉鬼的越南平民,伴随着独特而有节奏的炮火声。
当人们坐在小船上,顺着河流漂流,思绪难免会变得纷繁复杂,仿佛自己成为了孤立的个体,河流则成为了大脑中的神经网络,而我们正沿着人性中最黑暗、最易被激发的原始欲望不断沉沦。
《现代启示录》实质上是原始与文明、理性与本能之间的对抗。
影片中,一位曾经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在经历了残酷激烈的战争后,发现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欲望。
或许正如斯蒂芬·金所说:“其实,就是你心中的魔鬼找到了你。
”他意识到,既然战争如此变态,人性中的善良理性都被疯狂所吞噬,在国家至上的大旗之下,一切真、善、美都被扼杀,那么与其作为牺牲品,不如自己创造一个世界,让他人成为自己的牺牲品。
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推理,也是所有独裁者必然的归宿。
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启示录》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越战的最深处、湄公河的最深处、人性的最深处,撒旦正坐在那里,等待着一个来杀他的士兵,或者等待着一个继承者。
有一种观点认为,理性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人们只有在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情况下,才会谈论人的理性之光,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兽性的本能,并且应该建立一整套伦理制度。
然而,如果将每个人都置于绝望无助的环境中,所谓的人的理性就会彻底崩溃,只剩下单纯而简单的兽性求生的本能、猎食的本能,以及最终的嗜杀本能。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655c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1.png)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战争、历史、心理为主要线索,展现了一个充满黑暗与混乱的世界。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让我深入地感受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首先,电影中的战争场景非常震撼人心。
导演通过逼真的视听效果,让我仿佛置身于战场上,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这些场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对人类的危害,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其次,影片对历史和文化的表现也让我印象深刻。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都非常真实,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沉重感。
同时,影片也通过展现战争对文化传承的破坏和人们对权力的追求,让我思考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最后,影片的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
角色们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变化非常真实,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同时,影片也通过表现角色们的心理变化,让我思考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本质。
总之,《现代启示录》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战争、历史、心理为主要线索,展现了一个充满黑暗与混乱的世界。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让我深入地感受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同时,影片也让我思考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本质。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140bfa5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c.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第一次写观感,文字很散漫,如果有人看得到,实属不幸。
电影的结尾带有很强的寓言感,这让我很开心,因为有了过度解读的空间。
在我看来,这个寓言有三个重要的节点,分别是开飞机的军官和冲浪板的故事、法国庄园以及最后进入丛林神庙。
从头至尾,都是现代性对人的异化。
开飞机的军官和披头士们如出一辙,都是未来主义政治的体现。
军官将越南视为游乐场,士兵们则盲目跟从,发泄着激情,而后在迷乱中死去,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无政府状态。
披头士也是一样,年轻人们居住在吉普赛式的社群中,美国社会给予他们绝对自由的实验空间。
这预示着无限关照自我的极端方式,政治将走向分散式主权。
在现代扁平的社会结构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分散式主权有了实现的可能。
人们在无数被精细划分的部落中,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发展出独特的自我发泄激情的方式,然后在迷幻中走向死亡。
作为“民族”的公共性被彻底取缔,人们的全部生活都融入了名为“社群”的大家庭。
法国庄园的存在对整个越南战争的体系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它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或者说是旧有秩序的记忆碎片。
理性的系统、秩序和传统规范都属于现代之前的事物,自一战前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摧毁了一切常识,只留下表面的现象。
二战作为一战的延续,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分离。
在这个时期,原有的世界政治等级秩序(殖民帝国、普通民族国家和殖民地国家)消失了,其背后的殖民经济结构也被破坏殆尽,政治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三种思潮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决战,而这场决战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法国庄园作为在业已崩溃的大系统边缘上的一小点,不断提醒着主人公和观众,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当然,这一段的细节也非常有趣。
当房屋主人说这里的家将家人凝聚在一起时,镜头却切换到了空无一人的餐桌,这在“辱法”段子中居于上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喜欢打嘴炮的特点,实在是令人捧腹。
最后进入丛林神庙是最具寓言色彩的部分。
由于我文化水平有限,无法理解其中很多的文本内容,因此只能将它们视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现代启示录影评
![现代启示录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793b1c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6.png)
现代启示录影评电影《现代启示录》是一部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经典之作。
上映于1968年,该片以科幻和哲学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本质、意识的起源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这部电影仍然具有巨大的观赏价值和深思熟虑的主题。
《现代启示录》以一个故事情节的方式叙述了人类发展史和未来的预言。
电影的开头展示了猿人刚刚学会使用工具的场景,以此来暗示人类文明的起源。
然后,故事逐渐转向了现代社会,展示了人类的科技发展和对工具的过度依赖。
最终,电影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太空航行时代,通过与外星文明的接触,探讨了人类的进化和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电影的镜头运用非常出色,并以无声的方式传递了强烈的感受。
例如,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使用了相似的画面,来突出人类的进化和相似性。
镜头切换的速度和节奏都非常精确,使人联想起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变化。
另外,音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和外星智慧生命接触的场景中,音乐的选择非常契合情景,给人以震撼和敬畏之情。
电影除了强调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人类的警示。
人类的过度依赖科技会导致割裂的社会、自我毁灭的可能性以及对于人类本质的遗忘。
通过电影中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探索和接触,也引发了对人类自身的重要问题的思考,例如意识的本质和进化的方向。
这些思考都在电影的画面和情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非常深度和有思想的电影,它引发了观众对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反思。
电影中的许多场景和情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需要观众自行解读。
尽管电影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其中的主题和观点仍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电影通过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探讨,让观众反思自己与科技的关系,并思考人类的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都使得《现代启示录》成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现代启示录》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电影。
它通过精密的镜头运用和音乐选择,展示了人类的进化和在科技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同时,电影也呼吁观众对人类自身与科技的关系进行反思,并思考人类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代启示录 影评
![现代启示录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866e5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6.png)
现代启示录影评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充满震撼力和深刻思考的电影,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首先,影片以其惊人的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吸引了我的注意。
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和特效,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感到震惊和心痛。
其次,影片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让我对自己和世界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在战争的背景下,人们的欲望和野心被放大,道德和良知被置于次要位置。
影片中的角色在面对生死存亡时展现出了各种不同的人性面貌,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最让我感动的是影片中对和平与希望的呼唤。
在战争的硝烟中,导演通过一些细小的情节和对话,展现了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种对和平的渴望让我产生了共鸣,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幸福。
总的来说,《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深度的电影,它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影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平与希望的启示录,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29dfe02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a.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电影,它以越南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将对该电影进行深入分析。
影片的剧情围绕着主人公奉命去寻找并终结库尔兹上校的任务展开。
这一情节与远藤周作的《沉默》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到对“离经叛道者”的探索,以及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内心的挣扎。
然而,与《沉默》相比,《现代启示录》在剧情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从剧情上看,《现代启示录》的叙事更加复杂和混乱。
电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穿插插叙和闪回,展现了库尔兹上校的过去和他的王国的种种乱象。
这种叙事方式虽然增加了电影的层次感和深度,但也使得观众在理解剧情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相比之下,《沉默》的剧情更加紧凑和连贯,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自我救赎更加自然流畅。
从人物塑造上看,《现代启示录》中的主人公显得过于寡言少语,缺乏深度和层次感。
他的行动和决策往往让人感到突兀和不合理,与他之前在船上对库尔兹上校的褒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沉默》中的主人公则更加丰满和立体,他的内心变化和自我怀疑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显得过于突兀和不合理。
例如,侦察船的队友牺牲过于轻易,没有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情感铺垫。
而对于库尔兹上校的描写也有些过于简单和理想化,没有充分展现他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比之下,《沉默》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符合人性的逻辑。
然而,《现代启示录》也并非一无是处。
电影的摄影和音乐都非常出色,为影片营造了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
特别是电影中的战争场面,真实而血腥,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此外,电影对于战争中人性的探讨也有一定的深度,通过库尔兹上校的言行,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电影,但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比之下,远藤周作的《沉默》在剧情的紧凑性、人物的丰满度以及主题的表达上都更加出色。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0706c9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4.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电影,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人性刻画,展现了越战期间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
影片通过讲述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除掉库尔兹上校的故事,揭示了战争的荒谬和对人性的摧残。
导演科巴拉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他没有直接展现肛肠与炮弹齐飞、血肉与脑浆共舞的场面,而是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人性。
电影中,烟雾和光影的变化巧妙地营造出战场的险恶和人性的冷暖,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光的运用。
通过光的明暗变化,导演展示了战场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例如,男主从水中出来的镜头中,水面的冷与大自然的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场的残酷,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扭曲。
此外,在刻画人物对话和独白时,导演运用了诗扩光和侧面打光,使人物处于朦胧之中,尤其是对马龙·白兰度的形象塑造,通过黑暗中的一束光突出了人物的神秘,仿佛是一种内心的陈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化。
另外,影片大量使用烟雾来表达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感,着重突出了人物所处的险恶环境。
这些鲜明的烟雾颜色,如黄色和紫色,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从影片的结构来看,它分为三个层次,逐步展现了主人公执行任务的梯度。
通过细致的镜头语言,电影讲述了一行人在湄公河上执行任务时所经历的一系列离奇事件,包括疯狂好战的指挥官、失去灵魂的兔女郎、被杀害的无辜越南人以及苦苦坚守殖民地的法国人。
这些人物在战争的影响下变得狰狞扭曲,而疯狂的上校则处于人性扭曲的中心。
通过这些人物的行为,影片反映了战争的荒谬,进而达到了反战的主题。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反战争电影,通过人物反复独白的台词,观众能够深刻认识到美军打着假仁假义的旗号,在越南土地上肆意烧杀抢掠。
战争不仅对人的身体造成摧残,更扭曲和变态了人的内心和最纯真的人性。
正如影片中所说,美军常用机枪扫射后给人贴上创可贴,因此战争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扭曲和变态了人的内心世界。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5f4b8b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5.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当人们从一场徒有其表的华丽舞会启程,逐步褪去身上的衣着、首饰以及各类附属物,同时也抛却理智、道德与伪善,踏入一个尚未开化的世界。
在那里,人们仅剩下身为人类无法褪去的人性、杀戮与愚昧,而后又重新登上另一个虚无的舞台。
《现代启示录》的卓越之处在于,它如同一道文明的缺口,诱使人们审视自身这个文明一手造就却又试图遮掩的所有苦难,是对自身的一种否定。
当大厨被老虎惊吓到嚎啕大哭,当威尔德击毙越南妇女时士兵们的惊愕,乃至现代中国人对丰县事件所表达出的极度愤慨,皆是人类透过虚无的社会秩序、荒谬的集体记忆去窥探真正的自我,并试图在那庞大的废墟之上,重新构筑起文明的高墙,以迎接再一次的灰飞烟灭。
因为这是一个人类探讨永无止境的话题,即人类的虚伪与伪善。
这也正是为何每一个直面真正历史的灵魂都会受到冲击,如张纯如,如萨尔加多。
曾看到一个影评引用姜文的话,甚是贴切:“我是觉得我之所以要拍这个《太阳照常升起》,就说人们有很多角色,你其实不知不觉地一直在扮演着,他们(现场观众)现在扮演观众,你给人搁
那了,他只能演观众。
那么还有扮演儿子,扮演闺女,扮演爹,扮演对象的。
他其实都是角色,最好就是把这角色都拿掉,但是到 40 来岁你想拿掉的时候,你不知道拿到哪算完,拿到哪算是摘干净的时候,开始恐惧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拍《太阳照常升起》。
”
现代人亦总是周旋于各种角色之中,仿佛在人与人的关系里便能完整地定义自己,仿佛自己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唯一所做的,便是有意地忘却自己究竟是谁,来自哪里,又将去往何方。
好莱坞电影中的越战:《现代启示录》(2001)的叙事批评
![好莱坞电影中的越战:《现代启示录》(2001)的叙事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4577e9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b.png)
好莱坞电影中的越战:《现代启示录》(2001)的叙事批评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以越战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支美军小分队在越南当地进行任务的经历。
这部电影对越战的描绘和叙述呈现了一种特定的叙事批评。
首先,这部电影在描绘越南战场上的美军士兵时,强调了他们的忠诚和英勇,特别是作为小分队的成员。
这种叙事方式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试图将越战描绘成美国的正义战争。
但是,这种叙事方式忽视了越南人民的人道主义和社会背景,无视越南反战情绪以及对美国军队的反感情绪。
其次,在讲述越战中的战争场景时,这部电影并没有显示对战争的丑陋和无意义的批评。
相反,它强调了越战中美军的“对抗”和胜利。
这种叙事方式忽视了战争对平民、士兵和家庭带
来的破坏和苦难,无视了美国政府和军队在越南战争中犯下的种种过错和战争罪行。
最后,这部电影的结尾,美国军队在撤离时突遇越南反抗军袭击,导致部分士兵牺牲。
这个结尾虽然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也传达了一种受害者意识的情绪,试图为美国军队的失败辩护,而不是对越战的批评和反思。
总之,《现代启示录》在对越战的叙事中,强调了美国军队的英勇和正义,无视了战争的丑陋和无意义,以及越南人民的苦难和反战情绪。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被视为一种“美国中心主义”,试图为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辩护。
《现代启示录》电影观后感
![《现代启示录》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b5d31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4.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观后感影片的开篇,我们看到了威拉德上尉在湄公河上的一艘巡逻艇上,他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前往柬埔寨刺杀美军传奇将领库尔茨。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逐渐了解到库尔茨已经在柬埔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且被当地的人们视为神明。
威拉德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库尔茨,并将他带回美国接受审判。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威拉德穿越了越南战争的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他的队友们逐渐失去了理智,甚至开始互相残杀。
而在柬埔寨,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被战争扭曲的士兵、愤世嫉俗的法国人以及被库尔茨洗脑的当地人。
这些人物的存在,让威拉德对战争和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这也是它被一些观众批评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种缓慢的节奏却恰恰增强了影片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象征意义,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反思。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尤其是那些描绘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荒谬。
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威拉德上尉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名军人,又是一名寻找自我的人。
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战争的真相和人性的本质。
其他的角色也都非常鲜明,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反映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和心理状态。
影片的主题是反战,它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然而,影片并没有简单地谴责战争,而是通过对人性的探讨,让观众思考了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战争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和伤害,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象征意义,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反思。
虽然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但是它却恰恰增强了影片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现代启示录》影评
![《现代启示录》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cf3587474a7302768f993909.png)
《现代启示录》影评《现代启示录》是一部1979年的電影,由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指导,根据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改编,但背景设置在越战時期的越南。
內容讲述战争期间,一名美军特种部队军官奉命去刺杀另外一名叛逃并掳地为王的美国军官。
通过他在途中的种种经历,深刻地揭露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人性最深憎的恐惧。
《现代启示录》虽然讲的是越战,但是很少有正面的战争场面,它更多讲的是战争中的人。
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这部影片就是——“疯狂”,战争让人疯狂。
《现代启示录》的疯狂几乎延续了整个影片,科波拉从一开始就将影片拉进了一种疯狂。
主人公威勒德上下颠倒的头部特写、越南的丛林,呼啸的直升机、弥漫的硝烟…甚至最后出现在柯兹创造的审判台旁的巨大石像反复叠化,导演将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叠印在一起,使人物好像陷入无法逃脱的轮回中,音乐反复回响着“这就是结束,我的朋友”,“所有的孩子都是疯子”…压抑而又郁闷…影片中的人都在疯狂着,疯狂的比尔·基尔高,疯狂的“兔女郎”,疯狂的美国,疯狂的理性,疯狂的审判,疯狂的任务。
比尔.基尔高,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疯狂状态,他既不是杀人狂,也不是人道主义者,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只剩下了胜利的意义,除此之外,在他的眼里,是否还有战争?导演使用大量的全景镜头将战争的残酷极大限度的削弱,这就是基尔高眼中的战争,作为指挥者,他的人格和权利在胜利的快感中极度的膨胀,和平年代中的一个正常的行为都在这里被夸张。
基尔高个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导演有意的使用抒情的笔法来描写,更是加大了这种反差。
如果说基尔高只是一个疯狂个案,基尔高只是被作为一个现象呈现在导演的镜头之下,那么,在“兔女郎”劳军这个段落里,影片已经开始展示整个美国的疯狂,同时也就展示了基尔高所存在的社会环境的疯狂,这种疯狂随着威勒德的深入丛林而不断加深。
战争中的美国就像炼狱一样,整个环境在爆炸中忽明忽暗,让人看不清全貌,美军已经失去控制开始恐惧。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优秀4篇】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b34f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6.png)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启示录观后感【优秀4篇】充满了矛盾与疑惑的世界,这就是怀疑论者的世界。
浅谈《现代启示录》
![浅谈《现代启示录》](https://img.taocdn.com/s3/m/97cca3f9910ef12d2af9e753.png)
《现代启示录》影评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战争片。
只是,和《冷山》不一样,它给我一种更为压抑、沉闷的感觉。
甚至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整部影片充斥着一种疯狂、扭曲、异化、血腥。
威勒德一行人也难以逃脱这种命运:要么死亡,要么疯狂。
那船上的人死的死,疯的疯。
就连威勒德最后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被异化了。
影片的最后,在音乐《the end》中,威勒德终于杀死了柯兹,而画面与宗教仪式上杀牛的镜头重叠,其实就是展现给我们生活中存在着的杀戮和原始的屠杀、个人的杀戮和群体的杀戮、世俗的杀戮和宗教的杀戮。
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去挖掘隐藏于人们心中的暴力倾向的渊源。
在宗教仪式上被砍杀的牛,与被飞机吊上天空的牛一样,开始,它们试图挣脱,紧接着,被身处的环境蒙蔽、麻痹,渐渐放松了警惕。
所以最终才会被毫不留情的砍死。
这又何尝不是柯兹、威勒德的真实写照?他们最初都抱着满腔热血,试图通过参战来报效祖国,那时他们都是赤诚善良的。
随着战争的深入,各种残酷的场面见得多了,他们就渐渐麻木,只知道疯狂的扫射,才不管有没有错杀一人。
这时的他们,已经被异化成了只会使用武器的怪物,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也永远得不到救赎。
不论威勒德愿意与否,他都杀了柯兹;不论他愿意与否,他已经迷失了自己,成了一个癫狂的人。
最初他还会根据资料判断柯兹是否真的如“上级”所说,他还会犹豫。
最后,他抛开一切,杀死柯兹,在我看来,他就是陷入了战争中的杀戮无法自拔。
影片的开头,橙黄色的火焰、战争的废墟、威勒德颠倒的头、沐浴在战火中的椰子树、盘旋的直升机,就让我觉得不知所措。
威勒德就开始说他醒来还是在西贡,他还以为他到了丛林。
这种疯言疯语是不是在一开始就为这部影片定位?或许,科波拉就是想这样告诉我们:没错,你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疯狂的。
威勒德接受了那个任务,第一个遇到的人就是戴着牛仔帽的比尔。
他在每具越共尸体旁边都放一张“死亡扑克”,却给一个垂死的越南人喝水,用自己的飞机救一个母亲的孩子。
可是他却对上级派给威勒德的命令视而不见,一听到兰斯的名字就疯了似的叫喊着要去冲浪。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战 争的疯狂与人性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战 争的疯狂与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2a1fc0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8.png)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战争的疯狂与人性《现代启示录》观后感:战争的疯狂与人性在这个和平年代,战争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
然而,当我看完《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残酷而疯狂的战争。
影片一开始,那浓郁的热带丛林画面和沉重的背景音乐,就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看到了战争中的人们,他们的面容扭曲,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疯狂。
主角威拉德上尉接到任务,要沿着湄公河深入丛林,去寻找并终结已经精神错乱的库尔兹上校。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战争是如何把人变成魔鬼的。
在那片充满瘴气和危险的丛林里,每前进一步都可能意味着死亡。
威拉德和他的小队遭遇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有突如其来的敌军袭击,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困扰。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他们的船只在河上行驶,四周寂静得让人害怕。
突然,从岸边的草丛中射出一阵子弹,队员们瞬间陷入混乱。
有人中弹倒下,鲜血染红了河水。
威拉德大声地呼喊着,指挥队员们进行反击。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心跳的急速加快,能听到他们粗重的喘息声。
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有平常人的冷静和淡定,只有对生存的极度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还有一次,他们在一个村庄停留。
原本以为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可没想到战争的阴影早已笼罩了这里。
村庄里的房屋破败不堪,村民们面黄肌瘦,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
威拉德他们给村民们分发食物,可这一点点的帮助在战争的巨大破坏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当他们终于找到库尔兹上校的营地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如同地狱般的场景。
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人们的呼喊声和痛苦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
库尔兹上校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他把战争当成了一种宗教,一种疯狂的信仰。
他口中念叨着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却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迷茫。
在这场战争中,人性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原本善良的人变得残忍,原本有理想的人变得迷茫。
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一切美好的东西。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f1061d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b.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我将“二元对立”视作《现代启示录》的一个核心思想与表达方式,影片中几乎所有混乱晦涩的象征与表达也都能以一种“二元对立”的逻辑来理解,如严肃的战争主题与导演荒诞戏谑的叙事,如法国妇人说 Willard“一个杀人,一个爱人”的两极人性,等等。
但限于篇幅,我想着重分析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影片重点体现的现代与原始的对立。
首先是现代化的越南战争、花花公子等元素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剥去文明外衣、兽性膨胀的营地和Kurtz 的原始部落所代表的原始文明。
镜头语言展现得很清楚,无需赘言;其次是更深层次,在对抗这场战争的方式上,现代与原始的对立。
在这场荒诞残酷的越南战争中,文明的道德与理性被残暴地践踏,人如草芥却又极度滥杀,血肉横飞尸骨遍地。
但倘若稍稍抽离这台轰鸣的战争机器,精神世界也难逃战争的折磨,Willard 在西贡大后方空虚得疯了,士兵在行船的压抑环境下也走向癫狂。
战争的紧张、残暴与无意义造成了精神状态的彻底崩溃。
要想寻求“解脱”,一部分人以现代人享乐主义的方式,如儿戏般置之不理(比如那个为了冲浪而轰炸整个村庄的指挥官Kilgore);另一部分人则彻底抛弃现代世界,走向原始与退避(Kurtz)。
影片的结局却在这种“二元对立”的逻辑中开辟了第三条路,Willard 对待战争既没有那种玩世不恭的“超脱”态度,同时,在如宰牛献祭一般砍死了Kurtz 之后也放弃了首领之位,否认了原始退避的处世态度。
独自一人乘船返回,去往了无所终的目的地。
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二是隐含在现代性话语中相对立的两个面向。
影片中所有的美国士兵几乎都陷入了几近癫狂的状态,而这种癫狂的根源则来自于战争的模糊意义。
越南战争之于前线美军的意义,建立在美国媒体大肆渲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建立在身为军人的辉煌与荣耀、建立在家人的殷切企盼等抽象的高尚概念上。
但他们这些对战争光鲜亮丽的认知与自己亲身在前线所经历的残酷现实之间的不统一瞬间将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击垮,从而陷入了自我欺骗与怀疑之中。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a24da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8.png)
现代启示录观后感说起《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影片一开始,那浓郁的战争氛围就把我紧紧地揪住了。
直升机的轰鸣声、枪炮声、士兵们的呼喊声,仿佛一下子把我拉进了那个混乱、残酷又疯狂的战争世界。
电影中的主角威拉德上尉,奉命沿着湄公河而上,去寻找并终结库尔兹上校。
这一路上的经历,真的是让人惊心动魄。
湄公河两岸的景色,时而美丽得让人陶醉,时而又破败得让人心酸。
茂密的丛林,浑浊的河水,还有隐藏在其中的未知危险,都让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我记得有一个场景,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威拉德他们的船在河上行驶,突然遇到了一群当地的村民。
那些村民们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孩子们瘦骨嶙峋。
威拉德他们给了村民一些食物和药品,可在这战争的环境下,这些帮助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看着那些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对无辜平民生活的摧毁。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他们遭遇敌军袭击的时候。
子弹像雨点一样飞来,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那种紧张和恐惧,仿佛都能透过屏幕传递到我身上。
威拉德上尉在枪林弹雨中指挥着大家反击,他的脸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眼神却坚定无比。
这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而是一个被战争折磨得疲惫不堪,但又不得不继续战斗下去的普通人。
电影中的库尔兹上校,更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深思的角色。
他原本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军人,但在战争的疯狂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他在那个偏远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实行着极端的统治。
当威拉德最终见到他时,他那沧桑的面容和疯狂的话语,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
他口中说着对战争的理解,对人性的扭曲看法,让我不禁思考,战争到底能把一个人变成什么样?这部电影没有那种传统的英雄主义情节,没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胜利时刻。
它更多的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脆弱和迷茫。
它让我看到了战争背后的真相,不是荣耀和胜利,而是无尽的痛苦和毁灭。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debd2d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d.png)
《现代启示录》电影影评《现代启示录》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电影,它以越南战争为背景,展现了西方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影片通过对战争、人性、权力、欲望等主题的探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抉择。
电影的开场画面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直升机的轰鸣声、燃烧的村庄和弥漫的硝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氛围。
这不仅是对战争场景的真实描绘,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隐喻。
在战争的喧嚣中,人们的生活被摧毁,文明的秩序被打乱,人性的丑恶和善良在极端环境下得以展现。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如库尔兹上校和威拉德上尉,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明形象。
库尔兹上校原本是一名美国军官,却在战争中逐渐陷入疯狂,他试图在越南建立一个由自己统治的独裁政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而威拉德上尉则是一名奉命去刺杀库尔兹上校的士兵,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对战争的本质产生了怀疑,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反映了西方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分裂和冲突。
一方面,人们追求着权力、财富和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人们又在内心深处渴望着道德、正义和人性的回归。
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人性的探讨。
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下,人们的人性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有些人变得冷酷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有些人则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努力保持着人性的善良。
威拉德上尉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他曾经是一名坚定的战争执行者,但在与库尔兹上校的接触中,他看到了人性的扭曲和堕落。
最终,他选择了放弃刺杀任务,试图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这种对人性的反思和对救赎的追寻,是电影的核心所在。
此外,电影还对权力、欲望和文明的衰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库尔兹上校在越南建立的独裁政权,象征着权力的腐败和滥用。
他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实现自己的欲望,但最终却陷入了疯狂和绝望。
而威拉德上尉在旅途中所看到的文明的衰落,如被战争摧毁的城市和村庄,也反映了现代文明在面对战争和暴力时的脆弱性。
现代启示录影评
![现代启示录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3d41a8f5a417866fb84a8ee8.png)
现代启示录影评以下是关于现代启示录影评,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现代启示录影评(一)《现代启示录》在越战片的地位高不可攀,看片的时候我也等着哪里得大赞特赞一番。
其实电影看懂一点也不难,难在真心喜欢上。
个人认为《野战排》更胜一筹,因为剧情饱满,角色的鲜明个性没有被群戏淹没。
《现代启示录》更像一首艾伦·金斯堡狂妄的现代诗,像嗑药的狂欢,一出越战的荒诞剧。
自从《等待戈多》开创了荒诞批判人类精神状态的先河,这种经历过世界大战洗礼的存在主义哲学成为20世纪艺术创作的思想基底。
《现代启示录》不靠剧情的跌宕起伏,不靠演员的个人魅力,靠的是70年代迷幻摇滚支配下的电影语言。
潮湿闷热的雨林,乌烟瘴气的烟雾弹,延绵不断的雨声,嗡嗡不绝耳的昆虫,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燃烧的棚屋,匪夷所思的兔女郎,2个多小时的映画就是嗑多了药的幻觉大拼图。
有些观众认为科波拉是大神,把宗教,战争,人类等大命题来了个狂风暴雨的洗刷,对越战合理性的质疑已经到了上帝审视人类的高度;也有人认为科波拉只是故弄玄虚,硬是拼凑那些无法说清说楚的宏大命题,故意让人云里雾里。
我认为,电影在发行·的年代应该能获得普遍认同,尤其经历过越战的60年代,一定对电影如启示录般的厚重有所触动。
但在远离哲学思考和摇滚精神的今天,像《现代启示录》这种宏大命题的超长电影有可能只是伪文青装逼的资本,真正捶胸自问的人或许只会越来越少。
这部电影得以名垂青史,除了对马兰白兰度大神亦虚亦幻但实际为掩饰其大肚腩的布光,我在这里斗胆质疑,是不是只胜在“启示录”的高不可攀上?我还是比较喜欢实打实的剧情和人物讲一个考究的故事,然后在人物的行为上体现出或多或少的哲理。
《现代启示录》在片名已经把人吓到不敢出声,看完后的无言以对或许只是出于对艰巨的拍摄条件的佩服,而不是飘渺遥远的高大上。
《等待戈多》的荒诞以小见大,《现代启示录》则以大见什么呢,总之就不是更大。
不过热爱荒诞剧的观众还能看到精髓在冲浪军官身上得到最精彩的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启示录》影评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1979年的電影,由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指导,根据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改编,但背景设置在越战時期的越南。
內容讲述战争期间,一名美军特种部队军官奉命去刺杀另外一名叛逃并掳地为王的美国军官。
通过他在途中的种种经历,深刻地揭露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人性最深憎的恐惧。
《现代启示录》虽然讲的是越战,但是很少有正面的战争场面,它更多讲的是战争中的人。
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这部影片就是——“疯狂”,战争让人疯狂。
《现代启示录》的疯狂几乎延续了整个影片,科波拉从一开始就将影片拉进了一种疯狂。
主人公威勒德上下颠倒的头部特写、越南的丛林,呼啸的直升机、弥漫的硝烟…甚至最后出现在柯兹创造的审判台旁的巨大石像反复叠化,导演将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叠印在一起,使人物好像陷入无法逃脱的轮回中,音乐反复回响着“这就是结束,我的朋友”,“所有的孩子都是疯子”…压抑而又郁闷…
影片中的人都在疯狂着,疯狂的比尔·基尔高,疯狂的“兔女郎”,疯狂的美国,疯狂的理性,疯狂的审判,疯狂的任务。
比尔.基尔高,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疯狂状态,他既不是杀人狂,也不是人道主义者,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只剩下了胜利的意义,除此之外,在他的眼里,是否还有战争?导演使用大量的全景镜头将战争的残酷极大限度的削弱,这就是基尔高眼中的战争,作为指挥者,他的人格和权利在胜利的快感中极度的膨胀,和平年代中的一个正常的行为都在这里被夸张。
基尔高个人的行为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导演有意的使用抒情的笔法来描写,更是加大了这种反差。
如果说基尔高只是一个疯狂个案,基尔高只是被作为一个现象呈现在导演的镜头之下,那么,在“兔女郎”劳军这个段落里,影片已经开始展示整个美国的疯狂,同时也就展示了基尔高所存在的社会环境的疯狂,这种疯狂随着威勒德的深入丛林而不断加深。
战争中的美国就像炼狱一样,整个环境在爆炸中忽明忽暗,让人看不清全貌,美军已经失去控制开始恐惧。
影片这里没有一个直接展现越共的镜头,与其说科波拉是为了表现隐藏的恐惧,不如说是在隐喻这场战争的非理
性。
导演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卷入了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
越南和法国、中国的矛盾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他们都在为自己而战,而美国显然在利益的权衡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
世界无法避免一场战争,但美国完全可以避免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
紧接着,导演通过拉手风琴的男人的唱词更进一步将单独对美国的批评扩展到了对整个以白人社会为代表的欧美社会的批判。
进而将这场战争的原因归结为历史上的无数个错误的决定。
而这些错误造成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失落、一个民族的衰退、一个民族的疯狂…威勒德昏迷后又被抬到了酷似古罗马城堡的房间里,金色的光线从各个窗口射入,淡淡的散射光,渲染了房间中的烟雾缭绕的状况。
除了威勒德、柯兹和记者,其他人物也被交叉剪辑进来,在这里,科波拉借角色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与恐惧为友,否则你就只能与他为敌… …利用原始的本能去杀戮,没有感觉、没有感情、没有判断,没有判断… …因为判断会打败你。
也许正是这番不要带着判断去杀戮的话最终坚定了威勒德的决心,他终于抛开所有关于柯兹的传言和书面材料执行了军方交给他的任务,实际上,他可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思想而杀死柯兹。
导演还通过威勒德一行人的行为心理变化展现了疯狂发展的过程,展现了人类是怎样一步一步从所谓的现代文明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中去。
片中射杀越南贫民的一场戏在他们各自的性格变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正是这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的成人仪式。
“恐惧”,如果你不与它为友,你就只能与它为敌,如果你不将恐惧作为手段,你就只能被它毁灭。
《现代启示录》是一部超越了战争片的史诗电影,但事实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战争史诗的层面,它应该是电影的史诗。
作为一部电影的史诗,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思想层面的,一是技术层面的。
影片所涵盖的远不止于战争、疯狂等几个层面,更应该深入到对人类战争意识的深刻反思。
从技术层面来看,《现代启示录》不仅是战争片的样本,在全部电影史中它的艺术性也是极其卓越的。
飞升的直升机,森林茂密的绿色,在落日映衬下蜿蜒的河流,光影在人物脸上的明灭,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它的剪接,在段落转换、溶镜、蒙太奇等技巧的运用上都达到了诗意的高度。
《现代启示录》的影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点,那就是镜头运动和镜头角度。
这部影片的镜头机位基本上是固定不动的,极少推、
拉、摇、移,然而在总体上又给人以运动的感觉,基本上是跟。
之所以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船在动,飞机在动,而摄影机是架在船上、飞机上的。
从影片的故事框架来说,这是由这条河流,由威拉德的行程而决定的,所以镜头运动是以威拉德上尉的行动为准则的。
而镜头角度则大多采用了平拍,只有极少数的俯角度和旋转镜头,因为这部影片本是以威拉德的视点表现出来的,因此不需要夸张的角度。
然而正是这是看似最简单的拍摄方式,却没有让影片流于平庸,《现代启示录》在画面上有着独特的视角,大多选择了视觉上最有代表性、最有冲击力的画面,从而能充分展示战争真实的残酷,来实现导演科波拉本人的创作意图。
影片一开场就确定了该片的情绪基调。
银幕上出现的是静静的丛林,几架直升机从上空掠过,投掷的炸弹爆炸,丛林中火光冲天。
然而这一连串激烈的战斗场面却只伴以了极轻微的飞机马达声和螺旋桨声,这种不和谐的音调似乎强调了战争中的不稳定,而随着那冲天的火光响起的是由吉姆·靡里森演唱的“这就是末日”的歌声。
这种猛烈的轰炸和缓慢、凝重的歌声的对比,引人思考。
而且这种手法在之后还不断出现,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空中骑兵的片段了。
空中骑兵的段落长达20分钟,这场戏表现了一些美国士兵对于战争的那种游戏态度。
而这场戏中运用了大量的环境音更来突出战争的氛围,如飞机飞行声、乐曲声、说话声、钟声、小孩唱歌声、机枪扫射声、火箭爆炸声、手榴弹爆炸声、海浪声……等等,所有这些音效组合在一起,就如同是一首交响曲。
而在这首交响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乐章自然要数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中的“女武神之骑”一段。
恢宏的配乐参杂着直升机的轰鸣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战争中疯狂的屠杀和平民奔逃的无助。
科波拉与音乐家父亲一同完成了影片的大部分配乐,迷离、充满金属冷感、略带忧伤的音乐表达了导演对于战争的荒诞、疏离和残酷的认知。
在影片的开始,在战场轰炸与威拉德毫无表情的溶镜中,The Door的那首著名的《The End》伴随着直升机像是有了知觉一样的悸动声,缓缓唱起,美轮美奂,导演似乎要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
影片中有三个重要的人物:威拉德、科茨、基尔高,也是美国士兵的三个代表。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之外,电影中一些配角的设置也别具匠心,比如在2001年重映版中加入的没落法国家族。
这个家族是殖民地留下的产物,怀念着当年的辉煌,体味着现在的痛苦。
法国在战争中拥有比美国更加刻骨铭心的失败,这使
得他们开始思考现状,在餐桌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通过威拉德、科茨、基尔高这些主线人物和法国家族这些配角的设置,影片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美国卷入了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
越南和法国、中国的矛盾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都在为自己而战,而美国显然在利益的权衡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
世界无法避免一场战争,但美国完全可以避免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
但就是这样一场战争,让一代美国青年在战场上丧失了理性,变得疯狂,完全被异化了。
有人曾这样评价到,大多数越战电影是现实主义风格,而《现代启示录》是超现实主义风格。
其实《现代启示录》的主线故事并不复杂,电影中大量充斥着无序和混乱的片段。
电影采取了一种近似后现代的叙述方式,希望以无序,反讽来揭示战争的疯狂和荒诞。
《现代启示录》的手法独特,它不仅使我们更加了解越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里面人们的表现让我们更加了解战争中的人性。
可以说,作为一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影片,无论是从影像,声音还是人物设计上来讲,《现代启示录》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不愧是一部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