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人才战略
![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人才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0526604abe1e650e52ea992b.png)
明确指 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了中 与 自然物质相对立 ,人是这一过程 的 的矛盾 日渐 突出,这些问题 已构成当 “
国先 进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要 求 ” “ 断 发 引 起 者 、 整 者 和控 制者 。 因此 , 的 今 东 北 老工 业 基 地 经 济 重振 的 主 要 障 ,不 调 人 就 东北 仍 然 拥 有 展先进的生产力 ,归根到底是为 了满 劳 动 是 生产 过程 中首 要 的 ,也 是最 基 碍 。 其 自身 发 展来 讲 , 足 人 民群 众 日益 增 长 的 物 质文 化 生 活 本 的 内容 ,在 整 个 生 产 过 程 中具 有 决 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潜 在的发展能力。 需 求 ,不 断 实现 最 广 大 人 民 的根 本 利 定性作用 ,而 自然物质则是人的活动 第 一 , 东北 老 工 业基 地 具 备 完整
二 振兴东北老工业经济基地经
( ) 北老 工 业 基地 的经 济 与 人 一 东 改 革 开放 以来 ,东 北 老工 业 基 地
定 并实 施 的 关 于 人 才 的吸 引 、 别 、 在 生 产 力 发 展 中 的决 定 作 用 ,马克 思 济发展中的人才战略 识 培 义 的人 才 发 展规 划 与 策 略 人 才 战略 认为 :劳动首先是人和 自然之间的过 才 的 自然 现状 “ “
益 。” 因此 , 只有在先进生产力 发展的 借 以实现的形式 ,人的劳动与物的使 的重 、化工业经济体系,物质基础雄 基础上 ,才能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的 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只有人的劳动 厚 ; 电子 、 生物制药 、 仪器仪表 等为代 生产 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才是价值增殖 的源泉 。 下,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 东 北老工业基地如何通过先进生产要素 的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条件
振兴老工业基地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哈尔滨理工大学个案研究
![振兴老工业基地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哈尔滨理工大学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61c5186edb6f1aff001f5b.png)
一
新 形 势 下 ,根 据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的装 备 制 造 业 况 , 取 具 体 问 题 具 体 分 析 、 决 的方 式 , 具 体 企 采 解 与
培 养 。采 取 校 企 合 作 培 训 方 式 , 企 业 订 单 为导 向确 以
[ 要】 } 商 地方理工科大学承担着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任。目前, 高校人才培养的
结构性矛盾比较 突出, 方理 工科 大学必须积极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的改革 。本文 以哈 尔滨理工 大学为个案 , 地 研
究探 索 “ 式” 才培养模 式, 订单 人 以适应 东北老 工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 [ 键 词] 关 老工业基地; 订单式” 才培养; 究与实践 “ 人 研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是 党 的 十 六 届 三 中全 会 作 大 中 型 机 电工 业 企 业 技 术 及 管 理 骨 干 ,并 涌 现 出 一
出 的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它 的 实 施 对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的 批 优 秀 的 企 业 家 和 高 层 次 人 才 。在 长 等 各 项 事 业 的 改 革 和 发 展 提 供 了历 中 , 校 在 人 才 培 养 、 务 面 向 的 定 位 是 : 培 养 面 科 教 学 服 以
维普资讯
黑龙江教 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 0 年第 7 8期 06 、
振 兴 老 工 业基 地 与 “ 订单式" 人才培养的研究与 实践
哈 尔滨理工大学个案研 究
吴秋凤
( 尔滨理工 大学,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 0 8 ) 0 0 5
、
: 实 基 础 t O夯
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之动力——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之动力——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dc0c21462e3f5727a5e96241.png)
《 齐齐哈尔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Junl f iia n esy P i S c) ora o q rU i ri ( h& o Si Q h v t c
20 0 8年 7月 Jl 0 8 uy2 0
振 兴 黑龙 江 省 老 工 业 基 地 之 动 力
论高校人才 培养模式 齐齐哈 尔大 学,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10 ) 6 0 6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模式 ; 黑龙 江省老工业基 地 ; 黑龙 江省 高校 [ 摘 要] 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 地是 党 中央和 国务院做 出的重 大战略 决策 , 东北地 区 自身改革发展 的迫切要 是
ML R i a B Ch n—ia u —d n, U u h g
( i a U ie i , i hr110 ,hn ) Q hr nvr t Qq a 6 0 6 C ia sy i Ke o d : eo ds a bs e og agPoic ;o ee e og agPo ne yw rs t l i ut l aei H in jn r n eclgsi H in jn r c h dn r i n l i v l n l i i v
f p r o n lt i ig, i h i h a ce ur me t e i ai n t o t a tn o d i u t a b sa t gfr ef r l n o e s n e an n wh c st e b i r q ie n r vt l i e n r e s r l d sr a e d t esr n o c r aii r s f o zg h h e n i s l n h o o e zg t e am fd v l p n h rv n e w t a e t a d s in e h i o e eo i g t e p o i c i tln s n ce c . h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9825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b.png)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的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经济的支柱。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这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相关政策提出建议。
一、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率超过14%,高校毕业生流出率超过30%,其中大部分人才向华南、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的主要流向地。
不少东北地区的研究生和高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在外地就业,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人才流失现象。
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以来相对滞后,工业结构单一,对人才需求不足,而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当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
这导致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2. 薪酬水平不高东北地区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薪酬水平普遍较高,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高薪吸引了不少东北地区的人才前往这些地区。
3.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虽然东北地区有不少知名的高校,但整体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这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到外地或者国外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会。
4. 就业创业环境不够好东北地区的就业创业环境相对欠缺竞争力。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创业环境,更能够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1. 经济发展受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流失将会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而人才的外流将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
2. 社会稳定受损人才流失也会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https://img.taocdn.com/s3/m/24924fe3f8c75fbfc77db29e.png)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作者:刘丽萍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建立有特色的学科体系,构建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03-01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小成就。
但相比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些。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
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振兴老工业基地有重大意义。
1.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要增强经济实力,实现振兴目标,重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因此必须依托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
各高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龙头,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积极适应社会需要密切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既较好地体现和保持地方高校特色,又紧随时代变革和社会需要不断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改革,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新老专业交叉、渗透和相互支撑,构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平台,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开瓶颈、奠定有利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各项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1d948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00.png)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东北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东北地区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人才流失成为了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实现东北经济的振兴,推动人才高地建设至关重要。
东北经济发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首先需要优化产业结构。
过去,东北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这些产业的发展逐渐面临困境。
因此,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人才提供更多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的就业岗位。
例如,辽宁省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吸引了一批相关专业的人才。
同时,吉林省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为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推动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途径。
东北地区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更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航天领域的科研成果显著,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改善营商环境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具有关键作用。
东北地区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企业和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例如,沈阳市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包括设立“企业服务日”,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吸引了不少企业和人才落户。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是人才高地建设的核心环节。
一方面,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eec52da5e9856a561260de.png)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n a a e n n om ainz t n i aM n g me p , 01
第 l 3卷第 1 7期
Vo. 3. .7 1 1 No 1
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老” 新”加快信息化 业化促进信息化 的道 路 党的 十五届 五 中全会 明确 提 伍 。为 了使东北老工业基地 由“ 变 “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了要求政府加大投入 、 除 出:大力推进 国民经济 和社会信息化 . “ 是覆盖现代化 建 建设进程 。
还应 加紧企业制度 完善 . 吸引和培 设 全局的战略举措 . 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 化 . 发挥后发优 加强管理 和调控外 .
教 学 研 究
息化建设培养与时俱进 的合格信息化建设人才 的重任 . 原 因是信息化建设 中存 在着管理不到位和无经验 的现 摆脱老工业基地发展 中的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脱 节的困 象 , 缺少专 门的负责单位和专业 的人员
划, 明年或者后年一定参加 竞赛 . 而且还要 争取好 的成 社 会 的 进 步 。
绩 。 的学校 不但 参加竞赛 , 有 还希望能够承办全 国的技
能竞赛活动 , 以参加 和承办 大赛为契机 . 大 了实验实 加 训条件建设 的投入力度 。对各个学校软件 与硬件建设 起 到了巨大的推进 作用 。也提 高了学校 的学校 办学水
平 与知名度 。此外 , 通过放大技 能大赛效应 . 以做好 可
主要 参考 文 献
[] 冬华 . 1林 浅谈 瑞 士职 业教 育成 功 的原 因 [1 J_ 职业 教育 ,0 74 . 国外 20()
[] 2 陆地. 透视大学生“ 回炉” 现象[]黄金时代,04 1 ) J. 20 (1.
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人力资源因素探析
![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人力资源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bce3d0ad51f01dc281f1e1.png)
[ 键 词 ] 工业 基 地 ; 力 资 源 关 老 人
[ 图分 类 号 ] 17[ 中 F 2 文献 标 识 码 ] [ A 文章 编 号3 0 9 23 (0 9 0 -0 1 -0 10- 2420)3 07 2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曾 有 过 辉 煌 的成 就 ,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但 的 发 展 , 沿 海 地 区 差 距 越 来 越 大 。到 2 0 与 0 6年 , 北 三 省 的 东 GDP 总 和 只 达 到 广 东 一 省 的 7 . 5 , 龙 江 省 在 全 国 的 5 9 黑 排位为第 l 4位 。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之 所 以 落 后 , 原 因 是 多 其 方面的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制改革滞 后、 企 比重过大 、 与 体 国 观 念 相 对 落 后 等 因 素 固 然 有 一 定 的 关 系 , 是 人 力 资 源 方 但 面的原因却是主要瓶颈之一。 黑龙 江省 制造 业经 过 5 0多 年 的 建 设 , 成 了 基 础 牢 形 固 、 力 雄 厚 、 套 设 计 制 造 能 力 较 强 的 制 造 业 体 系 , 已 实 成 且 形 成 了 以 哈 航集 团 、 电集 团 、 重 集 团 、 重 数 控 、 二 机 哈 一 齐 齐 床 、 车 辆 、 庆 石 化 、 药 集 团 、 农 垦 总 局 等 企 业 为 龙 齐 大 哈 省 头 , 绕飞机制造 、 源装备 、 车、 化 、 电成套设备 、 围 能 汽 石 机 医 药 以及 农 副 产 品 深 加 工 等行 业 的 制 造 业 配 套 企 业 链 , 及 以 以 大 中 型企 业 为基 础 , 射 国 内众 多 企 业 的 区 域 经 济 链 , 辐 但 传 统 的 经 营 方 式 影 响 了 区 域 经 济 链 竞 争 能 力 的 提 高 。 面 临 来 自诸 多 方 面 的 严 峻 挑 战 , 切 需 要 通 过 加 强 人 力 资 源 建 迫 设 提 升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 龙 江 省 能 不 能 乘 势 而 上 , 握 战 黑 把 略 机 遇 期 , 现 经 济 崛 起 和 社 会 进 步 , 待 于 人 力 资 源 强 省 实 有 建 设 的力 度 与 效 度 。 的 十 七 大 提 出 了建 立 人 力 资 源 强 国 , 党 夺 取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建 设 新 胜 利 的 战 略 目标 。2 0 0 8年 召 开 的 全 国高 校党建工 作会议 又 明确 提出 了建设 高教 强 国 的 目 标 。 个 地 区 人 力 资 源 素 质 的 高 低 , 接 影 响 其 经 济 质 量 和 一 直 增 长 速 度 。 化 人 力 资 源 问 题 的 分 析 与研 究 , 强 人 力 资源 深 加 的整 合 与 建 设 , 于 实现 工业 化 牵 动 ,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对 振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初 步 分 析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具 有 人 力 资 源 的 优 势 , 过 多 年 的 发 经 人 员 队伍 。 为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起 了 决 定 n这 性 作 用 。但 是 , 于 体 制 和机 制 等 方 面 的 因素 , 北 地 区人 由 东 力 资 源 优 势 出 现 弱 化 显 现 , 能 适 应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对 人 力 不 资 源 配 置 的 迫 切 需 要 , 重 影 响 了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的 振 兴 严 和发 展 。 括 起 来 ,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人 力 资 源 问 题 主 要 表 现 概 东
辽宁高等学校学科结构调整的探讨——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下
![辽宁高等学校学科结构调整的探讨——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下](https://img.taocdn.com/s3/m/232ae01955270722192ef73b.png)
辽宁高等学校学科结构调整的探讨——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下摘要: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辽宁省需要举全省之力,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根本性转变。
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辽宁高校学科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理清辽宁省高校学科结构的现状,密切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学科结构的变化,调整与完善辽宁高校的学科结构研究对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结构一、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结构发展现状辽宁省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达到39个,硕士点有774个。
这些单位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
学科类型也主要是钢铁冶金、计算机力学、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海岸工程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内科学和药剂学,经济学,计算机、材料工程等学科。
从省级重点学科来看,有省级重点学科131,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
目前,辽宁省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结构情况如下表:<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301/1014.jp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显示,辽宁省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布在经济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等六个学科门类拥有较强的学科实力。
在经济学、农学、工学、医学等学科门类上由于具有很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宽泛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冲力。
这些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提出的“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建设中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原材料基地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及其建工业建设,将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智力、知识和技术支持体系,这是辽宁省高等教育的优势,同时也需要在将来的发展中继续强化。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战略路径的选择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战略路径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d92c514a300a6c30d229f06.png)
焦 朝 霞
( 辽宁对外经 贸学 院 , 宁 大连 16 2 ) 辽 10 1 [ 摘 要]振 兴 东北老 Y _ 基地政策 的实施 对人才 需求提 出了新的要 求 , 目前 东北的人 才发展现 状存 -l , l : 但 在着结构不合理 、 才流失严重 、 引人 才能 力弱 等诸多 问题 , 人 吸 应从建 立区域人 才协 调机制 、 完善 人才激励 机 制、 强凝 聚人 才的组织文化建设 、 好人才培养 工作 、 大科技 投资 力度 等方 面着手 , 好振兴 东北 的人 才 加 做 加 做 储备工作 , 以保证 东北老工业基地持 续快速 地发展 。 [ 关键 词 ] 东北老 工业基 地 ; 才战略 ; 才储 备 人 人 [ 中图分类号 ]F 4 2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2 8 (0 1 0 0 3 0 0 2— 8 0 2 1 )6— 19— 2 东北 曾是全 国重 点发 展 的地 区 , 才 开发 的基础 较 人 好 。从数 量上看 , 东北三省人才济济 , 但是人 才存量 与人
3 .要有 不 断 学 习 的 精 神 。现今 社 会 , 识 不 断 更 知
位副 高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的人 才流到省外 、 国外。
基于SWOT分析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战略有效路径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战略有效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d42653be23482fb4da4c13.png)
( 尔滨工程 大学 ,哈尔滨 100 ) 哈 50 1
要 ] 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人 才是 关键 ,但 近些年 出现 了明显 的人 才流失现 象以及人 才结构
不合理等不利现象,应 用 S T分析方法来分析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 才战略 问题是一 个新的尝试 ,通过 WO
对 老 工 业 基 地人 才 的优 势 、劣 势 、机 会 、威胁 进 行 了全 面剖 析 ,并 针 对 性 地提 出实施 人 才战 略 的 有 效 路 径 ,以 保 证 东北老 工业 基 地 持 续 快速 的发 展 。 [ 键 词 ] 东北 老 工业 基 地 关 人 才 战略 路 径研 究
[ 中圈分类号]F2 [ 47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建国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和干部奔赴东北 ,
带 动 了东 北 地 区 科 学 、技 术 、教 育 、文 化 的 发 展 。 到今 天 东 北 地 区 已经 能 够 培养 大 批 各 种 专 业 人 才 。 使 东 北 地 区拥 有 明 显 的 科 教 优 势 ,普 通 高 校 14所 , 占 全 国 的 5
—・— — —
4 ・— 0 - ・ —
第0 3 2卷 第 期 l 0 月 9 年 柘
工业技术经济 … ”, ” I 0 ’
V.,期 总28 . o853 1 N 第1o
22 劣 势 分析 .
投 资增 长显 著 。20 03年 ,东北 三 省 固定 资产 投 资 增 长 率 比全 国平 均 水 平 低 69个 百 分 点 ,而 20 . 04年 、20 05年 增 长 率分 别为 3 .%和 3 .% ,比 全 国平 均 高 59和 1. 35 93 . 21 个 百 分点 ,东北 三省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占全 国 的 比重 由 20 03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3d96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3.png)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东北地区,指中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曾经是全国工业和科技的重要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还加剧了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等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东部地区的优势和吸引力逐渐增强,许多优秀人才被东部发达地区所吸引,选择离开东北地区。
人才流失的加剧,导致东北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加强对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措施才能留住人才,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义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是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人才是每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人才流失意味着一部分最宝贵的资源被剥夺。
在如今全球化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东北地区若不能留住优秀人才,就意味着失去了发展的竞争力和动力。
人才流失还将导致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受损,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不仅是该地区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布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经济发展重心,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才流失问题逐渐凸显。
这不仅令东北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也对全国经济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研究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2. 正文2.1 人才流失现状目前,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纷纷选择留在东部地区发展,造成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3a3327e2bd960590c677e5.png)
均为 20 3 ,低 于全 国1.% 4 1元 4 8 ,其 中 “ 府 专 项 ”全 国 人均 1 lO ,东 北 政 06 元
[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F 2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 号 :1 0 — 1 x 2 O ) 1 a一 0 7 0 17 O 9 9 4 (O 8 1 () 0 0 — 1
振兴 东北 老工 业基 地是 国家 实现 区域 经济 协调 发展 的迫 切要求 ,是我 国
科 学 论 坛
Ch n0 Sc 8 ce an c n0 o y ReV 0 1 I n d Te h lg l w
。■ l l 口 _
振 兴 东北 老 工 业 基 地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研 究
吕 实 刘
(_ 1 哈尔滨金 融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毅 孙 明哲
黑龙江 哈尔滨 l 08 ) 5 0 O
式 实行 了普 通 义务 职业 教育 制 度 。通常 青少 年 在完 成相 当于 我 国的初 中 阶段
的学 习后 ,例 如在 主体 中学 或 实科 中学 毕业 后 就必 须接 受职 业教 育 。始 于年
的 “ 元制 ”职 业 教育 在 德 国 职业 教育 中 最 主要 的方 式 ,享 誉 世 界 。所 谓 双
研 究机 构 为企 业提 供技 术 咨询 和信 息服 务 ,或 通过 联合 办 学的方 式共 建 综合 实 践基 地 ,开展职 工 继续 教育 ,鼓励 人 员互相 交流 ( )仿效 德 国双元 制模 式 ,大 力发展 职业 教育 。早 在年 开始 德 国就正 四
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
![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d7aa7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9.png)
东北全面振兴背景下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与策略研究作者:赵冰梅李依桐来源:《辽宁经济》2023年第12期〔内容提要〕人才作为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机遇期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新时代实现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东北地区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对此,应针对东北地区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的困境,不断加强人才引进设计,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健全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战略性保障。
〔关键词〕东北振兴;人才引进;现实困境;策略研究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研究”(项目编号:22BDJ013)、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开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现阶段,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工业基地,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经济活力的缺乏、人才的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等。
在实施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推动东北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潮流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和挑战,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赛道,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引进大批高素质人才,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形成一支适应东北地区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东北的全面振兴建设提供基础和战略性的支撑。
一、东北振兴背景下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要强化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支撑作用。
在推进东北全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人才作为东北全面振兴机遇期中的基础性资源,是东北发展机遇期中重要的现代化支撑。
目前,东北地区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但在人才引进方面依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f43a7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9.png)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一、引言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地区之一,东北地区曾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失去了曾经的优势,经济发展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1. 工业结构老化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与现代化发展要求有一定的落差。
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也限制了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规模,东北地区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
2. 文化传承失传作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发源地,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工业历史和文化积淀,但这一部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世界遗产的申报等工作都无法进行。
3. 人才流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出量日益增加,优秀的人才也离开这里。
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水平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路径1. 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强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慢慢用只有绿色环保的项目吸引投资和咨询。
2. 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更注重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逐步发展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
3. 人才引进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励优秀人才到东北地区创新创业,在唯一的自由合同框架内让其安居乐业,以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4. 产业集聚建立科技园区、技术转移中心、资本市场等支持平台,并鼓励力求大而全还是小而精,培育集成电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因素1. 激发动力需要全面提高发展意识,增强自我推动力,加强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改变。
2. 创新体系在政策、培训等方面加强支持,营造创新的环境条件。
同时,鼓励各类人才互动,努力构建涉及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机制。
高等学校地方适应性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探讨
![高等学校地方适应性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c22d2f1770bf78a65295415.png)
通识 教育 是基础 , 力 培 养是 本 位 。 因 为尽 管 各 高 校 能 的人 才培养 模式 不尽 相 同 , 是 人才 素 质 的基 本 结 构 但 是相 同的 , 就需 要在 教 学 与 实践 中正 确 处 理 通 识 教 这 育、 素质 教育 和专 业教 育的关 系 。就人 才培 养而 言 , 有 必要坚持 以通 识教 育 为基 础 , 构建 学 生 的 综 合 能力 和 博 学知识 的基 础 , 为学生 的可 持续发 展 奠定基 础 ; 以素
( - 在处 理 理 论 学 习 与 技 能 培 养 方 面 , 做 到 : -) 要
、
将人 才培 养 的地 方 适应 性 价 值 取 向 融入 高 等
教 育 理 念 的 必 要 性
人 力 资本是 经 济发 展 中的 关键 因素 , 对 于社 会 它 生产力 的推 动 力 量 是 不 可 估 量 的 , 是 不 可 替 代 的。 也
整 , 培养 高 素 质 、 业 化 的 高 级 人 才 , 足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本 文 以 振 兴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 展 区 域 经 济 为 背 景 , 以 专 满 发 谈谈在高等学校力图做好人力支撑的教育理念引导下 , 养适应性人才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培 关 键 词 : 等学 校 ; 应 性 ; 值 取 向 高 适 价
21 0 0年第 l 0期
继 续教 育 研 究
j X a uy nj i Uj oy a i i u
ll 3
高等学校地方适应 性人才培养的价值取 向探讨
王 少梅 张 妍
(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8 ) 哈 黑 50 0
摘
要: 面对 我 国 在 经 济 转 型 背景 下 的 重 大 经 济 、 会 同 题 , 等 学 校 有 必 要 进 行 人 才 培 养 的 社 会 适 应 性 调 社 高
东北三省药学人才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
![东北三省药学人才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5404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f.png)
东北三省药学人才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强国。
作为医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药学人才的供需情况也备受关注。
本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对象,对其药学人才供需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东北三省药学人才供需现状东北三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药学人才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药学研发领域的人才需求中,东北三省占比却相对较低。
据统计,东北三省药学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制药企业和医药研究机构,其中新药研发人才需求更高。
但是,现阶段东北三省药学人才的供给却相对不足,激烈的供求矛盾令“药企不招人、人不去药企”的局面在东北三省初具规模。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部分药企人员流失严重经济条件不太理想,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让东北三省的药企面临了相对困难的招聘市场,造成了企业内部人才不断流失的局面。
一些优秀的药学人才不得不选择去到其他地区发展,这使得企业内部的人才储备急剧下降。
2、药学毕业学生就业难度加剧除了人员流失,药学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巨大困难。
由于东北三省的药企都面临着人才流失和萎靡的市场环境,他们对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强烈。
而且,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相应的竞争环境也随之加大,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还是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3、药学人才缺少创新能力尽管东北三省药学人才的基础不错,但为数不多的药企和研究机构在引进人才时往往只挑大牌,其余人才浑浑噩噩度日;同时,在东北三省药学人才的大量人才流失期间,国内其他地区的药学人才不断涌进,为东北三省药企的招聘带来不小的压力。
这就导致东北三省药学人才整体水平不高,缺少创新能力,很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二、对策与建议针对东北三省药学人才供需现状,我们需要寻求有效的对策。
以下是我们建议的对策:1、增加药企人才储备唯一的解决道路就是增加药企在人才储备和招聘上的力度。
以目前的形式,所有东北三省省辖市的药企都存在做不错,但是毫无竞争力的问题。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be43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7.png)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了人才的聚集地,而东北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分析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政策对策。
一、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1. 经济发展滞后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产业结构老化和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
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活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
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与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密切相关。
2. 就业机会不足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就业机会更加紧缺。
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加丰富,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前往发展。
3.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这导致了东北地区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4. 政策扶持不足相比之下,东部沿海地区在人才引进和政策扶持方面相对较为完善,使得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二、相关政策分析1. 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力度,扶持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并提升地区的吸引力。
加大对东北地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东北地区发展。
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产业政策,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可以加大对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
加大引进和留用人才的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东北地区。
4. 创新人才政策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例如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人才扶持和保障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58e1875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4.png)
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产生的重大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有了很大的影响;三是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了。
一、目前人才需求现状尽管东北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目前一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很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并不是从事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
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财会专业、会外语商务营销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
三是用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择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用人愿望,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取排斥态度,不愿招收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但也不愿意到非公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新专业的建设滞后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有针对性。
而这些人才的在学校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从旧专业延伸出来的专业。
对于这些新的专业来说,高校教育课程开发的速度较慢,对于专业方面的改造和设置也都不尽跟得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二)大学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头凉”现象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待遇比较低,条件也比较艰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比起来缺乏吸引力。
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他们认为大学生吃苦能力不足,办起事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较慢。
三、优化学科建设的思路(一)优化、盘活内部高层次人才(1)坚持科学调控以及总体筹划的原则以能力的建设作为总体核心,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目标的调控以及总体要求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以最快速度组建并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的素质,且数量充足,种类和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动态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之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9d5e74fe7c1cfad6195fa7ba.png)
① 基金项 目:全 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教 育 部 重点课题 “ 北老 工 业基 地 振 兴 与 区域 高等 教 育 一体化关系研究” 东
(I004 ) DA 616。
课 题指导 : 唐国华 ; 课题组 组长 : 晓春 ; 邓 课题组副组长 : 傅文第 、 刘景泉 、 朴雪涛 、 马莹 、 吴跃 、 金丽 、 何增强 ; 课题 组成员 :
人/ 万 人 ,高 出 山东 3 0 百 4 8人/ 万人 ,高 出 广东 百
以 19 9 2年 为例 , 我们 取 两组 可 比数值 :
一
35 8
学 生 3 .6万 人 ,每百 万人 口拥 有 在校 大学 生 数为 34
百万 人 ,高出 江苏 O3 .2所/ 百万 人 ,高 出广东 O6 .9
85 人/ 万人 , 7省份 中排 位第 4, 于 江苏 , 80 百 在 低 但
高 出浙江 2 1 百 万人 ,高 出 山东 2 4 6 人/ 3 4人/ 百万 人 , 出广东 2 9 高 7 2人/ 万人 。 百
知 ,9 2年 辽 宁 6 19 7所 普 通 高 校 共 有 在 校 大 学 生 4 .5万 人 ,每百 万 人 口拥 有 在 校 大 学 生 为 1 8 7 5 0 0 2 人 , 7省 份 中排 位 第 一 , 别 高 出江 苏 1 2 在 分 2 1人/
注 : 表 数 据 为 19 此 9 2年 7省 普 通 高 校 数 、 校 大 学 数 在
百 万 人 , 出浙 江 2 3 高 2 8人/ 万 人 , 出 山东 4 2 百 高 31
人/ 万 人 , 出广 东 4 6 百 高 7 9人/ 万人 。吉林 4 百 0所 普 通高 校共 有 在校 大学 生 2 .6万 人 ,每 百万 人 口 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摘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需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对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
高校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提供着创新技术、科学和急需的人力资源,使高校的培养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校人才;需求
一、目前人才需求现状
尽管东北三省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目前,一是企业中的一部分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偏低,还有一部分人员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
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财会专业、会外语的商务营销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
三是用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择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
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虽有用人愿望,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取排斥态度,不愿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却也不愿意到非公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专业的建设滞后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针对性。
而这些人才在学校的教育中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从旧专业派生出来的新专业更为突出,课程设置难以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步,人才培养也无法跟上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二)大学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头凉”现象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待遇比较低,条件也比较艰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比起来缺乏吸引力。
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他们认为大学生吃苦能力不足,办起事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较慢。
三、优化学科建设的思路
(一)优化、盘活内部高层次人才
1.坚持科学调控及总体筹划的原则
以能力的建设作为总体核心,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目标的调控以及总体要求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以最快速度组建并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素质,且数量充足,种类和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动态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坚持超前规划和动态调整的原则
以科学的指标来统筹各个种类高层次人才所需的具体要求,如年龄区间、素质结构,以及岗位、职级和专业等要求。
以超前规划
和动态调整的原则,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
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个体的素质较高、整体的结构优化、吐故纳新井然有序、作用发挥得突出明显,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总体建设水平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协调。
3.坚持合理配置并盘活存量的原则
要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通过井然有序的流动,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化组合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盘活已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继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同时要谨慎而科学合理的处理广揽人才与量才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已有人才的创造活力,保护他们对于创新的热情,鼓励其创新和实践,同时重视对那些本身具有发展潜质,但当前尚未脱颖而出的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帮助和扶持。
4.坚持搭建平台和统筹选拔的原则
为了避免在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过程中会出现的以偏盖全、标准单一和不能统筹选拔的这些倾象,在实际的人才挑选和招聘过程中,既要扩大民主,又要统一选聘标准,在综合考量的前提下,竭力的为那些想干实事、能干实事和能干成事的人,创造能够成就自身和社会事业的条件环境,为这些人搭建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二)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明确专业建设要求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专业建设滞后的情况,企业要和地方高
校进行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协助地方院校进行学校教育课程的设置、创新、研究、和开发,设置与企业对接的新专业,改造已有的旧专业,紧紧跟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其保持步调一致。
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从而进行更加适用又实际的课程设置。
既加强学校适用人才的培养,又加强企业现有人员的在职业务培养,使现有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这是学校设置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1.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对高技术岗位群体进行需求分析,学校要明确专业建设的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使专业既兼顾了社会的需求,又遵循学科的体系,使教育既满足培养与社会职业紧密相关的人才,又兼顾相应学科人才的培养。
因此,地方高校应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各个专业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老工业基地人才需求为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合理、适用、灵活的专业体系,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
2.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步调一致
本地高校要把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和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密切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时刻关注和研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当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时,要及时改变和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学校成为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服务平台。
在这样一个
原则下,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企业,培养出企业所需高素质的各类各层次的新型人才,带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服务。
3.校企合作加强实践
高校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肯定是一个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要为当地高校提供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眼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实际需要,针对本地的粮食、石油、汽车、医药、能源等工业基地的特点,建立实践基地,将学校的专业与工业地基联合,在高校内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学校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学校提供人才支持,使学与用紧密地融合为一体,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研究帮助企业建立创新梦想,而实践则帮助企业实现这一梦想。
高校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服务,为企业提供着创新技术、科学和急需的人力资源,为本地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做出贡献,使高校的培养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在另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践教学的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场地,使学生所学和应用紧密结合,使企业成为孵化新型资源的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张朝,林钟俊.老工业基地社会学专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2]史秀云,柳欣,吕实,王磊.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高职
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作者简介
王少林(1973—),女,吉林工商学院高教研究所副编审,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