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公开课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
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
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
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整个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
但也有不足之处。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我觉得这话说得好,今后,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的现象,力求做得更好。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精选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桂花雨》篇1教学目的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络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2.体会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助详细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普普统统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比照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欢之情。
〔2〕沉浸桂花香。
迅速阅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比照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为什么用“浸”不用“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
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
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作者对童年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童年时参加摇桂花的情景为主线,描述了桂花香气浓郁、摇花乐、桂花雨等美好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诗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桂花的美好,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一些富有内涵的词句和作者的情感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情怀可能有所了解,但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桂花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花的美好,领悟课文所表达的家乡情怀,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富有内涵的词句,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画面。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桂花的美好。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教学用具:桂花图片、实物桂花等。
3.教学资源: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家乡风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桂花的印象,进而导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好画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
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推理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桂花雨》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桂花的特点,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桂花雨》,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桂花雨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5. 推理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1)学生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师引导总结。
(2)学生举例说明,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桂花的喜爱。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和与之相关的故事。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4、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5、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6、配乐齐摇花乐。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公开课的教材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桂花雨》一课,这是一篇以描写桂花盛开、飘香的情景为主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桂花的产地、特点以及桂花的花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对美的欣赏和珍惜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桂花的特点和花语。
•难点: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桂花盛开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幻灯片,带领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并收集学生对桂花的感受和认知。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桂花雨》,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热爱。
3.解读(15分钟):解释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结构和表达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4.感悟(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桂花的感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绘制桂花盛开的场景并配上诗句,展示学生的描绘能力。
6.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桂花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欣赏美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桂花这一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声音等多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实地观察桂花,从亲身体验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次公开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桂花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热情。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题是《桂花雨》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 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诗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并能够进行情感上的抒发。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教材2.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4.小组讨论题材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桂花雨的歌曲或者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并引起学生对于桂花雨的好奇与兴趣。
2.整体阅读(10分钟)教师为学生朗读《桂花雨》,带领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尝试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3.诗歌分析(15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4.理解主题(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桂花雨》的主题是什么,诗歌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义。
5.讨论与表达(10分钟)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方式。
6.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思考桂花雨这首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桂花雨》这篇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诗歌之美,感受文字之情,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与理解。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桂花雨》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收集整理的5篇桂花雨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较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板书:桂花香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较难忘的事?(生:摇桂花)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一)、作者摇花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
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模板(精选1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模板(精选1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优质模板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结合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说了“香飘十里”,但是,事实上,这个程度一样吗?不一样。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内容和意境。
2.能朗读《桂花雨》。
3.能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4.能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朗读《桂花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桂花雨》的深层含义。
2.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预习课文,准备听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3.朗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桂花雨》,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4.理解课文【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情感表达【1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情感和体会。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诗歌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并写感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时还需加强互动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朼对教学有所帮助。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材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走进她的美丽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二、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花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不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五、品读体会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说。
3、联系整段课文,由“可是”体会到什么?4、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5、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的: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语文公开课教案:《桂花雨》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探讨课文主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生字词测试:课后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家乡桂花盛开的情景,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课文中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进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情感的表达和美的感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4.欣赏课文:让学生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语的意思及正确读音。
–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桂花雨》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义理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中隐含的文化内涵。
2.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桂花雨》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10分钟)•师生互动,谈论桂花与中秋的联系,引入故事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节日氛围。
2. 预习交流(15分钟)•以小组形式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引导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情感。
3. 教学展示(25分钟)•教师主讲《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价值观。
•学生跟读课文,注重语言语调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桂花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探究文化内涵。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展示个人观点。
5. 情感体验(15分钟)•听盲人音乐家演奏《桂花》曲目,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
•学生绘制桂花雨的场景,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阅读与思考《桂花雨》的习题。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理解、表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在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上还存在不足。
下一步需要引导学生更多思考,挖掘课文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感悟人生的真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公开课优秀教案4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桂花雨》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3.运用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体验桂花飘香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尝试从诗歌中抽象出关于美的思考,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桂花雨》的诗意表达和朗读技巧。
2.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桂花飘香情景,展开联想想象。
难点1.通过诗歌提炼出美的思考,抽象情感的表达。
2.运用形象化语言的表达方式,感悟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桂花雨》的文字和插图,用于呈现诗歌内涵和情感表达。
2.朗读材料:学生课前背诵,以及教师演示朗读进行示范。
3.情景补充:桂花花瓣或香水等实物,辅助学生感知桂花的香气。
4.诗歌赏析工具: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扩展学生对桂花雨的想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桂花花香的音频,营造桂花飘香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好奇心和向往感。
第二步:学习诗歌(15分钟)1.学生跟读《桂花雨》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
2.诗歌欣赏:让学生尝试从诗句中联想桂花飘香的情景,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课文解读(20分钟)1.教师讲解桂花雨的意象及诗歌的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炼诗歌中蕴含的美的思考,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观点。
第四步:朗读实践(15分钟)1.教师示范优美的朗读技巧,学生跟读并互相评价。
2.学生小组间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歌的解读和朗读。
第五步:情感体验(10分钟)1.学生闭目聆听桂花香水的味道,感受桂花飘香的情景。
2.写作活动:学生以桂花为载体,写一段描写桂花飘香的小故事。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呈现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桂花雨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课后拓展1.学生可自行选择诗歌朗读并录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设计桂花制作手工,体验桂花飘香的神奇。
3.呈现桂花飘香的多媒体资料,拓展学生对桂花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桂花雨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积累语言求发展。
5、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