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8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8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晁补之和张耒 ▪ 第二节 晏几道、秦观、贺铸 ▪ 第三节 周 邦 彦
第一节 晁补之和张耒
一、晁补之的诗词创作
▪ 晁补之〔1053—1110〕, 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州 巨野人。元丰二年〔1079〕 进士,元祐中以秘阁校理出 判扬州。绍圣中坐元祐党, 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 立,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 中。?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 晁氏琴趣外篇?六卷。
▪ 秦观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坚持遵守南唐李氏、宋 初柳永婉转蕴藉的审美风貌,所以秦观词被称之为“本色〞 一派。
▪ 他的词多是纯情任心之作,其写男女情爱或贬谪之思,无不 深长而真挚。
三、贺铸其人其词
▪ 贺铸〔1052—1125〕,字 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 城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 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 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 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后历徐 州宝丰监钱官、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 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后 以承议郎致仕。有?东山词?。
▪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 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 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 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 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 人敧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的代言体与祝寿词,感情真 挚深隽,品格质朴无华,有别于一般投寄歌儿舞女缠绵悱恻 的恋情词。
▪ 晁补之的诗那么不为人所重视。虽然存诗较多,各体兼备, 但却难以形成突出特色,
二、张耒的诗词创作
▪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人。熙宁 六年〔1073〕进士,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 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 徽宗立,起复。崇宁初再坐元祐党籍,贬官。晚年退居陈州 宛丘,人称“宛丘先生〞。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宋代文学 第9章~第12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宋代文学 第9章~第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9.1复习笔记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1.积极进取的精神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与当时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相冲突,而他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个性更使他常常遭人嫉恨谗害和排挤。

2.军人的豪情与词人的气质辛弃疾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

但由于历史的错位,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刀事业”的雄才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

3.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与虎啸风生、豪气纵横的英雄气质相适应,辛弃疾崇尚、追求雄豪壮大之美。

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1)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

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2)作为英雄壮士,辛弃疾的心态,既不同于晏、欧诸人的从容平和,苏轼的超然旷达,秦、周等人的悲戚哀怨,也不同于南渡志士悲愤渐平之后的失望消沉,而常常是豪情激扬,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江神子·和人韵》等。

激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2.心灵世界的拓展(1)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

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如少年的辛弃疾,“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进入中年后,当年叱咤风云的少年将帅变成了“和泪看旌旗”到了暮年晚景,辛弃疾已是“头白齿牙缺”的衰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节题库(宋代文学)【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节题库(宋代文学)【圣才出品】

448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节题库第五编宋代文学一、填空题1.宋代“西昆派”以________编的《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杨亿【解析】由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得名。

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

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2.宋初宗唐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解析】“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参加《册府元龟》的编纂,并进行唱酬活动,由此形成。

西昆体诗人大多师法李商隐诗,诗歌具有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色。

3.两宋词坛上,________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柳永【解析】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于是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4.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析】出自晏殊的《浣溪沙》。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5.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____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赏。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大历诗风)【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隋唐五代(大历诗风)【圣才出品】

第5章大历诗风5.1 复习笔记一、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1.大历诗风(1)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大历诗风是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2)这些诗人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经过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3)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2.韦应物部分诗歌的盛唐馀韵和他的清雅闲淡诗风(1)早期韦应物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如《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等。

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

(2)后期韦应物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如《温泉行》《与村老对饮》等。

他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如《滁州西涧》等。

3.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诗中的冷落寂寞情调(1)刘长卿①作品风格刘长卿的早期作品带有一种凄凉的心绪,后来就进一步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充斥于胸臆,如《送李录事兄归襄邓》等。

②“五言长城”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五古五排,但意脉似不甚连贯。

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五律、五绝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如《江中对月》《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2)“大历十才子”①“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

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思考题:
▪ 1. 理解五代宋初政治形势与诗歌风貌之关系。 ▪ 2. 掌握“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 ▪ 3. 认识王禹偁诗歌艺术的取法方式及其独创性。
▪ 他的政论文往往切实精当,指陈时弊痛快淋漓,有汉初贾谊、晁 错之风。
▪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 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 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 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 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假设然,那么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待漏院记坛和“宋初三体〞 ▪ 第二节 王 禹 偁
第一节 宋初文坛 和“宋初三体〞
▪ 北宋初期文学,作家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降臣〞群体、原 北周文人群体,是初期文学创作的主要作者群体。
▪ 但由于政治上太祖、太宗二朝北方士人占据优势,因此,北方士人集团 所主导的浅易文风占据主流地位。这一风气,直接促成了“宋初三体〞 的产生。
▪ 魏野假设干诗句对仗工稳,饶有意境,深得晚唐姚合、贾岛 诗法,因此魏野诗作被后人称为“姚合流亚〞。
▪ 潘阆注重摄取静止与活动的景与物入诗,诗歌意境清冷雅致, 诗句工于锤炼,因此被?古今诗话?评为“不减刘长卿〞。
▪ 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人。林逋诗篇的主要内 容是吟咏山湖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生活方式及其由 之而来的心境。如?秋日西湖闲泛?:
▪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疏苇先寒 折,残虹带夕收。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寇准少年入仕, 二度官至宰相,一生功业彪炳,以风节著称于时。他与上述两个 宗尚贾岛、姚合等“晚唐〞诗人的群体都有交往,因此事实上成 了晚唐体诗派的盟主。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选择题宋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A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2,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愈,柳宗元求通变的文学精神的人是(B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3,搜集校刻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对古文的承传起了积极作用的人是(C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4,《小畜集》的作者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5,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6,晚唐体的代表人物是( D).A,柳开B,田锡C,穆修D,林逋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出自林逋的诗歌(A ).A,《山园小梅》B,《戏答元珍》C,《东溪》D,《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8,提出了文章"传道而明心"的主张的人是(D).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9,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B ).A,"白体" B,"西昆体" C,"晚唐体" D,"江西诗派"10,西昆体与晚唐体的繁盛,均在(C )一朝.A,宋太宗B,宋徽宗C,宋真宗D,宋高宗11,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A )(近体律诗).A,李商隐B,贾岛C,姚合D,杜牧1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是(C ).A,柳开B,王禹偁C,欧阳修D,梅尧臣13,欧阳修的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所针对的文体是( B).A,诗歌B,散文C,词D,诗话14,欧阳修的诗歌长于七言古体,注重"以文为诗",其师法对象是(C ).A,柳宗元B,贾岛C,韩愈D,姚合15,下列诗歌中属于欧阳修的代表作有(A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6,"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诗句是自梅尧臣的诗歌(B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7,苏舜钦的诗风以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是(C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8,宋代"熙宁变法"的主将,论文以适用为本,长于议论说理的文学家是( ).A,梅尧臣B,苏轼C,欧阳修D,王安石19,被王安石称为"奇才",他的诗歌具有阔大而雄健的特色的诗人是(D ).A,王令B,苏轼C,欧阳修D,苏舜钦20,曾巩的文集名为( A).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1,苏洵的文集名为(C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2,苏辙的文集名为(D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3,子瞻是(B )的字.A,苏洵B,苏轼C,苏辙D,苏舜钦24,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时主考官为(A ).A,欧阳修B,王安石C,曾巩D,司马光25,"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出自苏轼的(D ). A,《书摩诘蓝田烟雨图》B,《桂枝香·金陵怀古》C,《六国论》D,《自题金山画像》26,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个性真正树立起来是在贬谪(D )之后.A,密州B,黄州C,儋州D,惠州27,苏词最大的特色是(D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28,"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 A)的并称.A,山谷B,后山C,简斋D,诚斋29,江西诗派的宗主是(D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0,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以学(C )为宗旨.A,苏轼B,杨亿C,杜甫D,陆游31,黄庭坚的词与( B)并称为"秦七黄九".A,东坡B,淮海C,稼轩D,易安3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B ).A,陈师道B,杜甫C,陈与义D,黄庭坚33,提出"诗穷而后工"之说的人是(A ).A,欧阳修B,王安石C,梅尧臣D,苏舜钦3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且也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来论诗人群体的人是(A ).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6,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活法"说的人是( A).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杨万里37,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 B).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38,晏殊的词集名为(B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39,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C ).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40,柳永的词集名(A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41,柳永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是( A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42,秦观的词集名( A).A,《乐章集》B,《珠玉词》C,《淮海集》D,《小山词》43,《小山词》的作者是(B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4,作词数量在北宋仅次于苏轼的词人是(A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5,被陈廷焯,王国维称为是北宋词的集大成的词人是( C).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6,李清照的词被称为( C).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47,《樵歌》的作者是( B).A,贺铸B,朱敦儒C,周邦彦D,辛弃疾48,辛弃疾追忆当年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经历的词是(C).A,《清平乐》(茅檐低小) B,《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C,《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9,《稼轩词甲集》的编者是辛弃疾门人( B).A,刘过B,范开C,张元干D,张孝祥50,辛弃疾的词被称为(B ).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51,张元干著有(D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2,张孝祥著有(C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3,陈亮著有(B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4,刘过著有(A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5,陆游年轻时曾从( B)学诗.A,吕本中B,曾几C,陈与义D,杨万里56,陆游的诗集名为( C).A,《入蜀记》B,《栾城集》C,《剑南诗稿》D,《元丰类稿》57,今存诗9200多首,也因此成为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是(C ).A,白居易B,苏轼C,陆游D,杜甫58,《示儿》是(A )的绝笔诗.A,陆游B,陈亮C,刘过D,文天祥59,杨万里的诗被称为(A ).A,"诚斋体" B,"简斋体" C,"后山体" D,"后村体"60,著有《使金记事诗》72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B ). A,陆游B,范成大C,杨万里D,尤袤61,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类似今之小品文的是(D ).A,议论文B,叙事文C,理学家的语录体文字D,笔记文62,清雅词派的开山人物是(B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3,姜夔词集名( C).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4,评论姜夔词的特色是"清空","骚雅"出自张炎的(D ).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5,存词数量在两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的词人是(C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6,史达祖的词集名为(C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7,周密的词集名(B ).A,《山中白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8,王沂孙的词集名(D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9,张炎的词集名(A).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70,"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风的主要代表.他们都师法( D).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71,江湖诗派的宗师是(A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2,《江湖集》的刊刻者是(D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3,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严羽的(D ).A,《六一诗话》B,《岁寒堂诗话》C,《韵语阳秋》D,《沧浪诗话》74,《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作者是(D ).A,陆游B,范成大C,辛弃疾D,文天祥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在辽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诗人民族是(C )。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编 宋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安石的散文创作、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苏轼的诗词成就、苏轼的古文创作、黄庭坚的诗歌主张和创作情况、江西诗派的形成和演变、周彦邦词的艺术成就、秦观贺铸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创作、陆游的诗歌创作、杨万里和范成大的诗歌创作、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的创作情况、姜夔和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南宋理学家的散文创作、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的诗歌创作、元好问的诗学成就【作家作品】1、宋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郴州旅社》;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周彦邦《兰陵王·柳》;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2、诗歌:王禹偁《村行》;林逋《山园小梅》;梅尧臣《田家语》、《鲁山山行》;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欧阳修《戏答元珍》、《边户》;王安石《明妃曲》、《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金错刀行》、《书愤》;文天祥《过零丁洋》;元好问《岐阳》、《雁门道中书所见》、《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论诗绝句三十首》;3、散文:欧阳修《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苏轼《教战守策》、《喜雨亭记》、《石钟山记》、《赤壁赋》核心考案1、宋代文化对文学的影响首选是宋王朝实行崇文尚武的国策,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官担任。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试题及答案5屈原与《楚辞》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试题及答案5屈原与《楚辞》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试题及答案5屈原与《楚辞》❉*上方所列QQ群中可下载高清思维导图。

第一编第五章屈原与《楚辞》一、基本知识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

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

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

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

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屈原的《离骚》《国殇》、宋玉的《九辩》2.阅读作品屈原的《山鬼》《哀郢》《招魂》《天问》、宋玉的《风赋》三、思考与练习1.简述“楚辞”的特点。

参考答案:“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宋代文学—宋中文学)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宋代文学—宋中文学)

第4章苏轼4.1 复习笔记一、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1.儒、道、释的融合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2.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3.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二、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1.苏轼的文道观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1)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2)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

2.苏轼的散文(1)借鉴与比较①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②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

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2)史论和政论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范增论》、《留侯论》、《平王论》等,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3)杂说、书札、序跋苏轼的杂说、书札、序跋等,善于翻新出奇,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往往夹叙夹议,兼带抒情。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宋元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宋元时期
(3)代表作有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3.西昆体
(1)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将当时参编《历代君王事迹》的十八位文人所作的酬唱诗编入《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因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2)西昆体诗歌多是怀古咏史,咏物及描写流年光景的生活。文字典丽华美,但思想内容比较贫乏。
(5)苏轼诗,文的大成标志着诗文革新运动的顺利完成。
三词
1.晏殊,欧阳修等人对五代词风的继承及革新
(1)晏殊词多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清丽淡雅,纯净雅致。
(2)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一是扩大词的抒情功能;二是改变词的审美趣味,往通俗化发展,与柳永词相呼应。
2.范仲淹,张先等对词境的开拓
(1)范仲淹将军旅生活入词,描写塞外景象和边塞生活,风格沉郁苍凉,为豪放词的滥觞。
诗歌:白体;晚唐体;西昆体;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的诗歌
词:柳永
2.北宋中后期
散文:苏轼的古文辞赋及四六;
诗歌:苏轼的诗;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江西诗派
词:苏轼的词;周邦彦,秦观,贺铸,晏几道等词人
3.南渡派词人
诗歌:陆游及中兴四大诗人
4.南宋末期
词:姜夔吴文英及其他词人
(2)词的创作方向上: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首先表现的是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最后是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3)词的语言表达上:充分运用现实生活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怎”,“消得”等。
散文:南宋散文及四六
诗歌: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辽金诗歌
北宋初期
一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圣才出品】

第5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5.1 复习笔记一、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1.山水诗歌(1)山水诗的发展①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③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④山水诗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士大夫以山林为乐,自然景物很自然反应在诗中。

(2)山水诗兴起的背景①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

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

②晋宋时代,尤其是南渡之后,江南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他们大造别墅,在秀美的山水之间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

③山水诗的产生,与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

④晋宋之际,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⑤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3)山水诗的意义①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②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2.山水诗人——谢灵运(1)谢诗的鲜丽清新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

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

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元代文学 (5-9 )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元代文学 (5-9 )章【圣才出品】

第5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5.1复习笔记一、《录鬼簿》1.对剧作家的分类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的钟嗣成的《录鬼簿》,大致上按时间先后记录了元杂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该书将元杂剧作家大致分为三类:(1)“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2)“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及“已死才人不相知者”;(3)“方今才人相知者”及“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其中第一类共56人,是元杂剧创作的第一批作家。

2.对北方戏剧圈的介绍从《录鬼簿》所谓“前辈”作家的籍贯来看,这些作家又以大都、真定、东平、平阳最为集中,可见以这四个地方为主体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作家群,从而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和安徽的北部这一广大地域的北方戏剧圈。

二、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1.大都作家群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1)大都为元朝的首都。

随着元朝统一中国,大都不仅成为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而且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繁荣、消费性商业色彩浓厚的大都会。

(2)下层市民构成了大都市民阶层的主体。

他们的文化娱乐需求、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为杂剧艺术之花的盛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

(3)除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大都作家群外,成就较著者还有纪君祥、杨显之、石子章、王仲文等人,散居于北方各地的作家们到过大都,或在大都进行过创作活动的也不少。

(4)大都的杂剧创作和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是北方戏剧圈的创作中心,前期的杂剧艺术之花在这里绽开得最为硕大、艳丽。

2.纪君祥与《赵氏孤儿》纪君祥所撰杂剧6种,今存《赵氏孤儿》一种,另《松阴梦》有残曲存于《雍熙乐府》等曲籍中。

其代表作《赵氏孤儿》有如下特点:(1)《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历史剧。

主要依据《史记》中关于春秋晋国的历史敷衍而成,情节上作了较多改动。

(2)剧本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

(3)“存赵孤”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意义,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敏感的、具有强烈政治暗示的话题,在影射到民族意识方面,客观上与当时广大汉族人民普遍存在的反元复宋的思想情绪相吻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5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5.1 复习笔记一、黄庭坚的诗歌1.黄庭坚的创作道路(1)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与苏轼并称“苏黄”。

(2)黄庭坚的诗歌早期比较关注社会现实,抨击时弊相当尖锐;中期以书斋生活为主要内容;后期则以抒写人生感慨为主要内容。

2.丰富的人文意象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1)他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

(2)他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人文意蕴。

如茶本来是一种生活用品,但在黄诗中茶被置于高雅的文化环境中,并与文人的高雅活动及高洁志趣相联系,从而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蕴,如《双井茶送子瞻》。

3.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1)北宋诗人都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而黄庭坚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自觉性。

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2)黄诗不论长短,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如五古《过家》、七古《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等。

(3)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来形容煎茶的声音等;但有时也求奇过甚,不够自然。

(4)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等。

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

(5)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矫健奇峭。

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如《题落星寺》等。

这些也是形成其生新廉悍风格的重要因素。

4.山谷体的内涵(1)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2)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是典型的“山谷体”风格。

以唐诗为参照标准,“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第5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5.1 复习笔记一、黄庭坚的诗歌1.黄庭坚的创作道路(1)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与苏轼并称“苏黄”。

(2)黄庭坚的诗歌早期比较关注社会现实,抨击时弊相当尖锐;中期以书斋生活为主要内容;后期则以抒写人生感慨为主要内容。

2.丰富的人文意象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1)他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

(2)他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人文意蕴。

如茶本来是一种生活用品,但在黄诗中茶被置于高雅的文化环境中,并与文人的高雅活动及高洁志趣相联系,从而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蕴,如《双井茶送子瞻》。

3.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1)北宋诗人都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而黄庭坚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自觉性。

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格。

(2)黄诗不论长短,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如五古《过家》、七古《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等。

(3)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来形容煎茶的声音等;但有时也求奇过甚,不够自然。

(4)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等。

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

(5)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矫健奇峭。

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致圆熟的声调,如《题落星寺》等。

这些也是形成其生新廉悍风格的重要因素。

4.山谷体的内涵(1)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2)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之气,是典型的“山谷体”风格。

以唐诗为参照标准,“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七、八、九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七、八、九章)【圣才出品】

第7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7.1 复习笔记一、李清照词的别开生面1.“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此说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如果说苏轼是从诗词同源的渊源论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2.轻盈妙丽的望夫词与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1)李清照前期词作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前者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后者如《如梦令》。

(2)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如《声声慢》。

词也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3.清新素雅的语言与清婉秀逸的境界(1)李清照的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

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永遇乐》。

(2)李清照词的语言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更是千古创格。

②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3)语言的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辞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清婉秀逸的意境。

4.李清照的独特地位李清照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魏晋南北朝文学—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魏晋南北朝文学—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5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5.1 复习笔记一、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1.南朝山水诗歌(1)山水诗的发展①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③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

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④山水诗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士大夫以山林为乐,自然景物很自然反应在诗中。

(2)山水诗兴起的背景①山水诗的产生,与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晋宋之际,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③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3)山水诗的意义①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②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2.山水诗人——谢灵运(1)谢诗的鲜丽清新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

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

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

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纲科目:古代汉语(B)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全4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 《古代汉语》(B)考试大纲(汉语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用)Ⅰ考查目标《古代汉语》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书注解、古文句读、古汉语修辞、诗律等内容;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翻译古文的实际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知识类题目,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综合类题目,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翻译类题目,考查学生理解古文的水平和翻译能力。

四、试卷题型结构(一)简答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约占70分。

(二)古文阅读题,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约占40分。

(三)古文翻译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解古文的水平和翻译能力。

约占40分。

Ⅲ考查范围本课程考查范围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共四册(中华书局出版),主要内容如下:怎样查字典辞书古今词义的异同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文选:《左传》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文选:《战国策》判断句、也字叙述句、矣字、焉字1否定句、否定词疑问句、疑问词文选:《论语》、《礼记》词类活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文选:《孟子》连词、介词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文选:《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诗经》的用韵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文选:《诗经》古书的注解(上)古书的注解(下)文选:《楚辞》文选:《史记》、《汉书》古书的句读古汉语的修辞诗律(上)诗律(下)文选:有关律诗科目: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或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述书目各种版本均可。

2010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家、作品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解与分析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文学史(约75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约75分)2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共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二)简答题(共30分,4小题,任选3小题,每小题10分);(三)论述题(共90分,任选3小题,每小题30分)Ⅲ考查范围一.先秦两汉文学上古神话,《山海经》等《诗经》,内容,注疏,流传《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叙事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说理散文屈原、宋玉与楚辞秦与西汉散文,代表作家,作品特色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汉大赋司马迁,《史记》两汉乐府、东汉辞赋《汉书》,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二.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建安七子正始之音,竹林七贤玄言诗,《兰亭集》序及相关问题陶渊明南北朝民歌:内容与特色谢灵运、鲍照等人的诗歌创作永明体,齐梁诗风庾信,南北文学的交流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和志人三.唐宋文学南北文学的合流,初唐四杰,上官体,文章四友,陈子昂,张若虚等盛唐的诗人群体,王孟与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王昌龄、李颀等李白与盛唐气象,乐府与歌行杜甫,诗史,集大成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顾况、李益等韩孟诗派,理论主张,创作实践李贺,刘禹锡,柳宗元等白居易,元白诗派,新乐府,元和体,《长恨歌》,《琵琶行》散文文体,文风改革:理论与实践传奇,历史、作家作品与分类,主体,故事原型与影响晚唐诗歌:杜牧、贾岛、韦庄、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罗隐等3李商隐词的兴起,燕乐,中唐文人词,敦煌民间曲子词,晚唐五代词宋初文学及诗歌派别柳永,北宋前期词人:晏殊,张先等欧阳修及其诗文创作,革新与影响苏轼,诗文词赋,以诗为词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论与创作,两宋之际的诗人大晟词人群,周邦彦及北宋中后期的词坛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陆游与中兴四大诗人辛弃疾,以文为词,辛派词人姜夔,吴文英等南宋词人南宋后期的散文,四六名家南宋后期诗歌,江湖诗派,永嘉四灵,遗民诗人,爱国诗人元好问与金代诗文四.元明清和近代文学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关汉卿及其剧作王实甫与《西厢记》白朴,马致远北方杂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方杂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戏兴起,《琵琶记》元代散曲及各名家的创作元代诗文与四大家《三国演义》,历史演义《水浒传》,英雄传奇明代前期诗文,前七子与后七子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明代杂剧的流变明代传奇及其分派汤显祖,临川四梦等《西游记》,神怪小说《金瓶梅》,世情小说&quot;三言&quot;&quot;二拍&quot;,短篇小说晚明诗文与理论明代散曲、民歌清初诗文,词学复兴清初戏曲,《长生殿》、《桃花扇》清初白话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清中叶的诗文词,多元发展清中叶的小说、戏曲、讲唱文学龚自珍,近代前期的诗、文、词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黄遵宪,诗界革命梁启超,新文体近代后期的诗、文、词、小说与戏曲4一、名词解释(共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1、《春秋左传》2、《九歌》3、宫体诗4、江湖派5、唐宋派二、简答题(共30分,4小题,任选3小题,每小题10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说是经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中唐时代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3、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4、简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三、论述题(共90分,任选3小题,每小题30分)1、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晚唐出现大量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论述李商隐和杜牡咏史诗各自的特点。

3、以《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为例,说明柳永词独特的结构方式。

4、请论述贾宝玉形象在小说中的结构意义。

一、名词解释(共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1、《春秋》三传2、大历诗风3、辛派诗人4、汤沈之争5、脂本二、简答题(共30分,4小题,任选3小题,每小题10分) 1. 简析《谏逐客书》。

2. 简述宋代崇文抑武国策对宋代文学的多重影响。

3. 简述散曲的特点。

4. 简述孔尚任《桃花扇》的戏剧结构特点。

三、论述题:(共90分,任选3小题,每小题30分) 1. 试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2. 试述杜甫律诗的成就。

3. 从“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论欧阳修的散文理论思想及创作特色。

4. 有人认为《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属于类型化典型,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共20分,5小题,每小题4分)1、“四书五经” 2、《七发》3、玄言诗5篇二:【2011考研】821中国文学史习题集(袁行霈主编) 【2011考研】821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

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