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课件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
佛教盛行背后的“反佛”声音
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
的观点,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主张人的精神和肉体 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1、税收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的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新税法。即将 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由于分夏、 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 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 籍征税。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本 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 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 孝顺父母
僧人提倡忠君爱国,中国寺院有称为护国寺、 报国寺……
佛教不断本土化
隋唐文化
中国佛教的派别
中国佛教共有八宗,即密、禅、净土、唯识、嘉祥、华严、律、天台。其中 禅宗又名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慧能和北宗神秀 。
隋唐文化
1、文学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 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 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唐朝:鉴真东渡 日本,传授佛法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件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件
——摘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二)外部危机 1、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乾隆回礼及对这些礼品的态度:
• 回礼: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 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 等计92项479件
• 英国的呢子除了做帽子外别无用处。 • 这两架望远镜与别的望远镜没有本质
区别。 • 天文地理大表,是用来测算节气的,
3、设置将军,军政合一


东北地区分为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
将 军
军的辖区,新疆地区为伊犁将军的辖区,外附


蒙古则为乌苏雅里台将军辖区(五将军)
4、蒙古建立盟旗制
盟旗会盟制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设盟、旗 两级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
5、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目的:杜绝太监干预朝政 官级:正二品
内务府是清朝特创的中央行政机构,内务府长官 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简称为内务府大臣或总管大臣, 掌管府内一切事务,由满清大臣或王公担任。
荣禄(1836-1903)
大兴文字狱
历 史 纵 横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从压制汉人的民族意
识发展到对诗文字句望文生义, 吹毛求疵,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确立驻藏大臣在西藏政教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乾隆
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 清朝疆土达到极盛,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第 三 章
盛世危机
盛世危机
封建王朝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









康熙
在位1662年~1722年

中职历史高教版课件

中职历史高教版课件
中职历史高教版课件
汇报人:XXX 2023-12-03
目 录
• 古代史部分 • 近代史部分 • 现代史部分 • 世界历史部分 • 中职历史高考题型解析
01
古代史部分
夏商周时期
总结词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形成
详细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原始社会转型为文明社会,国家制度、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国家,商朝则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周朝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度。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过程
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商 人罢市、学生领袖被捕。
影响
促进了民众觉醒、推动了 民主革命、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传播。
北伐战争
背景
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民 众苦难、国共合作。
过程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胜 利进军、收回汉口英租界 、攻占武昌。
影响
结束了军阀割据、推动了 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了民 族团结。
抗日战争
秦汉时期
总结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秦始皇统 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实行一系列的改革 措施,如推行法家思想、修建长城、实行标准度量衡等 。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发展经济等。这一 时期,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和繁荣。
总结词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材料解析题通常给出一段或几段有关历史事件、人物、 现象等的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可以 是文字、图片、图表等不同形式。考察的内容包括对于 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和表述等能力。做材料解析题 时,考生需要先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含义和重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用简洁明了的 语言表述答案。同时,还需要注意对于材料中细节的把 握,避免遗漏要点。

中职统编历史课件

中职统编历史课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策略探讨
创设历史情境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文物图 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
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组织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学习 动机。
运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 动画等,将历史知识以更加生动形 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习兴 趣。
现代史
现代史是指20世纪以来的历史,包括两 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全球化等。
历史研究方法与意义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口述历史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
历史研究意义
历史研究对于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当前社会现状以及预测未来发展 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历史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 值观,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解放奠定了基础。
04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国民党 统治的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
国。
新中国成立至今时期
01
02
03
04
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包括经济、文化、
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建设。
改革开放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改革和发展。
现代化建设
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包括经 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与压迫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
1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原因
法西斯国家的崛起、轴心国的形成、二战的爆发 与扩大等。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 的召开,以及联合国的成立。

中职历史 第1课_古代亚非【课件】

中职历史 第1课_古代亚非【课件】
——摘自埃及历史铭文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 古埃及前后延续长达三千年之久。从公元2千纪末开始,由于内部矛盾尖锐和 外族入侵,古代埃及多次被外族征服,逐渐衰落。
• 公元前30年被罗马征服,后来,又被阿拉伯帝国征服。最终古埃及文明消失。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木乃伊的制作流程
①掏脑。将钩子从死者的鼻孔钻入头颅,搅动大脑,直到变液 状,翻转尸体使其流出。再切开腹部取出心脏外的所有内脏, 放入象征各脏器守护神的陶罐中保存。 ②脱水。混合具吸水功能的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制成脱水用的 “泡碱”,填充满尸体内外,静置30至40天。 ③涂油。取出泡碱,涂上蜂蜡、松脂、杉木油及各种香料混合 物。在挖空的双眼放入石头当眼球,有些人还会帮尸体化妆。 ④包裹。依顺序从死者四肢、头部、躯干用浸泡过松香的亚麻 布层层包裹,共包绕6层,古埃及祭司在旁助祷。 ⑤入棺。在心脏处放上【蜣螂】护身符(又名“圣尸虫”护身 符),祈求死者能顺利通过众神审判而重返人间,然后把木乃 伊放入写满咒语的人形棺。 ⑥仪式。最后,举行【开口仪式】,祭司手拿弯钩敲死者嘴巴, 并且奉酒,这是为了让死者复活后能开口说话,亲属也会献上 牛头、面包等祭品,好让死者复活后衣食无缺。古埃及人相信, 外形像山犬的守护神会扶扶棺木,带领灵魂去审判处。
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早期文明的产生。 2.了解文明古国的成就。 3.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文明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 是指什么呢?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
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
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 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中职历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 课件

中职历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 课件
根据前面所学的法家、儒家、道家三种思想主张,就学生 上课迟到的现象如何解决的问题,给学校写三份建议书, 建议书中体现法家、儒家、道家其中一个流派的思想看法。
五、百家争鸣
想一想?
六、科技成就
Page 11~13
六、科技成就
1. 天文成就——《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 和观测记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 著作。作者为战国时期的齐国人甘德 和魏国人石申。
三、甲骨文与青铜器
Page 10、13
三、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画或书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 字。商代的甲骨文,已经形成了有严密结构的 文字系统。
甲骨文的大量发现,开始于1899年,地点在河 南安阳小屯,历史上把这一地点称为“殷墟”。
现存甲骨10多万片,共整理出甲骨文单字4500 个左右,目前能辨识的有1500字左右。
视频:甲骨文
三、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就已进入青铜 时代。
商朝的青铜器冶炼和制造技术,都已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
司母戊鼎是我国现已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它典型地代表了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 化。
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32.84千克
四、社会巨变与商鞅变法
Page 5~6
书中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 早的恒星表。
六、科技成就
2.医学成就——名医扁鹊与“四诊法” P 12
六、科技成就
2.医学成就——《内经》
➢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 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者为《难 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它的著成标 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 新阶段。

中职世界历史课件

中职世界历史课件

中国宋元明清时期
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的演变,士族与庶族的关系,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宗教与文化
儒释道三教的融合,文学艺术的繁荣,科技进步的体现。
科技与经济
农业技术的改进,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
美洲印第安文明
1 2
社会结构
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土地与资源的共享 。
宗教与文化
原始宗教的信仰与实践,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世界历史上的文化多样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这对当今的文化交 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化冲突与融合
世界历史上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为当今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对当今国际关系影响
国际关系的演变
世界历史上的国际关系 演变,如殖民主义、帝 国主义、冷战等,对当 今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崛起
民族主义
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强调民族独立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帝国主义崛起
一些强大的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战争手段,建立庞大的帝国,控制其他国家和 地区。
04
CATALOGUE
现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原因
01
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导致战争爆发的历史背
中世纪重要人物及事件
详细描述
黑死病: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 卷欧洲,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推 动了社会的变革。
总结词: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西 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的时期,也是欧洲封建 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查理曼大帝:他建立了查理曼帝 国,并推动了文化与学术的复兴 。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6世纪,欧 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推动了思 想解放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二)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二)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二)中职历史说课课件教学内容•课程名称:中职历史说课•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内容:1.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划分2.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3.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教学素材:历史故事、画册•PPT配套讲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划分2.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3.知晓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3.培养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设计说明•教学方法:主导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相结合•设计原则:1.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知识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和能力•课堂互动环节:1.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特定历史事件并展示2.问题解答: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给予回答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开启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

2.概念讲解:–利用PPT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划分,包括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通过示意图或地理地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和政治背景。

3.历史事件介绍:–通过PPT呈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黄河氾滥、辽东战役、杭州开市、北京奥运会等。

对每个事件进行简要解释,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究并展示给全班,包括事件的起因、影响和启示等方面。

4.历史人物传记:–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孔子、秦始皇、刘备、李白等。

通过PPT以及人物画册等展示,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一)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一)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一)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
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概述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介绍
教学准备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课堂素材:图片、视频等
教学目标
•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
•了解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设计说明
本课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历史概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每个部分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配图为辅助,通过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过程
1.中国历史概述
–概念解释:中国历史的定义,历史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的时序梳理:先秦时期、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等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每个历史时期有初步了解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概念解释:中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重要性
–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思想文化、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
–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介绍
–革命时期的定义及背景
–介绍重要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介绍重要人物:孙中山、陈独秀等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革命时期有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通过课堂素材的选择和课堂互动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进一步完善教材和课件内容,以及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高教版中职中国历史课件

高教版中职中国历史课件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占有土地和 农奴,农奴被迫依附于地主并为 其提供劳动。
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儒家 思想的影响、文学艺术的繁荣等 方面,这些文化成果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
02
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
政治制度演变
01
02
03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描述夏、商、周三代的政 治制度演变,包括王位世 袭制、内外服制度等。
详细描述
中国传统工艺如剪纸、刺绣、泥塑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名人与文化传承
总结词
历史名人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时 期,虽然经历了曲折,但 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运 动,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详细描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 出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
秦汉的政治制度
介绍秦朝的郡县制、官僚 制度,以及汉朝的郡国并 行制、察举制等。
隋唐的政治制度
阐述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影 响。
文化思想发展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概述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 想核心及其历史地位。
分析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主要流 派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兴起,城市成为经济中心。同时, 随着土地制度的变革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形成了士农工商四 个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历史课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要求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2。

通过观看演出、录像、听故事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及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来源:ZXXK]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

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导入设计目的:用歌曲导课,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乐曲的对比直观感知本课的主题“和与战”二、学习新课第一环节: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自学指导一】欣赏图片,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多媒体播放关于匈奴民族的特点、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对外交往的图片(思考2分钟)1。

这是我国古代哪个民族?它的首领被人们称作什么?2。

他们生活的地点在哪里?3。

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什么?4。

匈奴对内地的进扰开始于何时?秦始皇采用什么样的策略?5。

秦朝同匈奴之间发生了哪些大事?教师对第5个问题进行点拨①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②移民戍边③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

④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不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思考、发言,一环扣一环,通过第4、5小题的探究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一: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首领叫什么?冒顿问题二: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一是匈奴经济有所发展,二是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建立了一支强大骑兵队伍。

问题三: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有很大的进步,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回答准确后,进行记忆巩固(可用记忆比赛你问我答等方式)过渡语:匈奴强大起来以后,乘中原战乱之际,不断南下掳掠财物。

【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按照历史学习小组思考下面三个问题,进行交流:1。

反观建国之初的西汉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2。

匈奴对内地的进犯有何影响?3。

面对经济实力远远高于西汉的匈奴,汉高祖只好采用哪种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稳定边疆人民的生活?学生的讨论要不拘一格,分组发表言论,然后总结得出被迫“和亲”原因是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这个地方是本课的升华所在。

教师点拨:1、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争霸,使中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皇帝连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竟找不到,将相只能乘牛车上朝,可见国力的衰弱,在与匈奴战争中处于劣势。

2、严重破坏了北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也给汉匈两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3、“和亲政策”: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

过渡:这个和亲政策达到换来和平的目的了吗?没有,匈奴仍年年挥师南下,甚至一度深入到长安附近。

要取得边境的安定,只有在军事上打败匈奴才能阻挡住匈奴贵族的掠夺铁骑。

接下来学习第二个问题。

(利用问题思考和比较的方式自然过渡。

)第二环节: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自学指导三】自学课本“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结合战争示意图,仔细阅读正文,浏览小字部分,对照地图,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

汉武帝时的汉朝国力怎样?2。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匈奴民族咄咄逼人的进攻,结合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你应该怎么做呢?到底是“和”还是“战”!3。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大败匈奴的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叫什么?()指挥这场战役的著名将领是()()在位皇帝是()双方交战的时间是()分几路出击()地点()结果呢?A。

汉武帝时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

此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来源:Z。

xx。

k。

Com]比一比,哪一组的实力最强?(对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相关知识在小组之间进行挑战性的问答,活跃课堂,加强记忆,把握重点。

)1。

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结合《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战役形势图》再读课本,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

下面3个探究问题,是老师预设的。

问题的出示要根据学情而定。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思辨能力的提高。

(1)“战况报道”:学生指图并生动描述卫青、霍去病率军大破匈奴的史实。

(2)“战地采访”:“冠军侯”霍去病的事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补充1:卫青:卫皇后弟。

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

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

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补充2:霍去病:去世时年仅20多岁,第一次随卫青出征即获成功,深得汉武帝赏识,称:“你年纪轻轻,便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威震敌胆,就封你为“冠军候吧!”体育比赛中的“冠军”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他一生中曾六退匈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他的名言。

【探究感悟一】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有何作用?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北方边郡长期以来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除。

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加以引导,但不要自己叙述,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

【合作探究二】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理性的认识。

)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的强盛与否决定战和。

知识综合: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国的势力,封国越来越小。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军事: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过渡: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民族之间的纷争,但是无情的战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汉武帝晚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颁下了著名的“罪己诏”,公开向天下人检讨自己的过失,他认为正是自己连年用兵,使天下人愁苦,国力耗损,他表示从此不再用兵,要与民休息。

一代杰出帝王汉武帝敢于向天下人检讨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并能改正,这在封建帝王中不多见,他的这种精神,应该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

有没有比战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目借用“罪己诏”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对“战争”的认识。

从而由“战”过渡到“和”第三环节:昭君出塞故事:王昭君【自学指导四】结合本目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仔细阅读正文,浏览小字部分,解决下列问题1。

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与匈奴哪个首领和亲?2。

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与赞扬?(建议教师分层设问启发)①欣赏“昭君出塞”图(投影图)。

(荒凉、寒冷、落后)假如你是昭君,你去不去?据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去:和平使者。

不去:太苦。

②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王昭君便具有其中的“落雁”之姿。

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

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

“落雁”故此而来。

③结合资料,分析“昭君出塞的作用”。

A、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B、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对于资料的意思,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资料意思弄明白了,也能理解昭君出塞的作用了。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再以文字形式在银幕上点出,便于强化记忆和学生笔记。

[来源:学,科,网Z,X,X,K]教师点拨: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合作探究三】1、汉初的和亲与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什么不同?教师点拨:汉初的和亲是在匈奴强大下,西汉限于国力,被迫采取实行的。

昭君出塞和亲是匈奴主动的求亲,是汉匈关系有好的体现。

【探究感悟二】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应做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发言不一定要求很全面,教师应热情鼓励,可提示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

整体感知: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秦汉时强大起来。

秦始皇曾派蒙恬攻打匈奴,汉朝与匈奴有战有和,和为主,冒顿统一蒙古,有利于蒙古草原政治经济的发展,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保护了中原的农耕文化,而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为汉匈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师生共同完)三、基础演练:1。

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在()A。

战国时期B。

秦始皇末年C。

西汉D。

秦汉之际2。

匈奴统一后生产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

畜牧业兴旺B。

冶铸业发展C。

制瓷业发达D。

逐渐有了农耕3。

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事件是()A。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抵御匈奴B。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C。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D。

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4。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A。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B。

秦末汉初,匈奴不断挥兵南下C。

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D。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出塞5。

下列和反击匈奴有关的历史人物有()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卫青④霍去病⑤汉元帝[来源:学§科§网]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