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要学习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心理咨询师必须准确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概述【考查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3.主要的研究方法;4.主要的理论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现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考虑到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比较普遍的看法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是908年,美。

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研究》。

F.H。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P是个体,B是行为,f是函数关系。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个体层面含: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群体层面含: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人际层面含: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个体的相互作用等;社会层面含: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行为、同根性。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其中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它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伦理性)。

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2)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2)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考点(2)其次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190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讨论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讨论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动身点”,“讨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社会行为及其进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过一个闻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环境,f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时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简单观看;后者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看。

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三)社会心理学的讨论范围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的讨论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个体层面主要讨论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觉知、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主要讨论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主要讨论群体分散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主要讨论风俗、时尚、阶层,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3级心理咨询师 各章知识点知识点

3级心理咨询师 各章知识点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一、概述1.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知)、情绪情感(情)和意志(意)是以认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过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称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三、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四、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的萌芽(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

五、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有善有恶;告子的无善无恶。

为了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六、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铁钦纳,主张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连结成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R-S)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七、机能主义: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它1.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强调)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详细重点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详细重点

1.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奥尔波特)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互动(艾尔乌德)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学习、自我意识、态度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3中观的群体层面:社会影响、群体。

4.宏观的社会层面:时尚、风俗、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1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最早社会心理学研究: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实事求是)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p98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3.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4.实验法要点: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A目的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非岐义性原则、d非暗示性原则、e适度规模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1963班杜拉、沃尔特斯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2.社会交换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霍曼斯五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布劳: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3.符号互动论:詹姆斯、米德4.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A意识与潜意识b力比多c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d生本能与死本能e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荣格: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人格(集体潜意识)新精神分析论: 1霍妮“文化因素论”2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亚里士多德: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1社会化概念:儿童及青少年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2再社会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会化的内容3 社会化的条件: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b人类的遗传因素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4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作用机制:规范和比较】5社会化分类:⑴语言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⑵性别角色社会化(性,生物学概念;性别,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⑶道德社会化(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⑷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的发展三个连续的阶段a国家形象阶段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c国家组织系统阶段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2社会角色的分类:A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成就角色)B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开放型角色)C按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D按角色承担者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3角色扮演过程: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4角色失调A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两个角色)角色内冲突(同一角色不同期待)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1.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 响。
主张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 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1925年,乌德认为,“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 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3、实证分析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态度测量领域是瑟斯顿(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 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和李科 特(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 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 征,主要包括一是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 的方方面面;
⑩1983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简讯》, 后改为《社会心理研究》。
专栏:K.勒温
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并应 用到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他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
专栏:F·H·奥尔波特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莫基人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 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 的概念。
在《模仿律》(1890)中,塔尔德用模仿解释人的社 会行为。
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中主张社 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而是一种结 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 和行动。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
专栏:中国社会心理学简史
⑥1946年,孙本文的两卷本《社会心理学》
⑦1949年至1978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大陆基本上 处于停滞状态。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50 年代后,却开始蓬勃兴起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范本模板】

心理咨询师三级知识点汇总【范本模板】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属于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人们通过思维才能产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和情感(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映)、意志(表现心理对行为的支配)、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能力和人格这些心理现象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我们把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心理活动的动力,能力说明了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生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

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表现叫感应性,不能叫心理现象,因为这种能力植物也有。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从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现象)。

环节动物和同样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腔肠动物相比,环节动物有了神经系统,而腔肠动物没有神经系统。

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

▪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心理咨询师社 会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社 会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理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认知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社会态度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际关系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社会影响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11 它侧重于研究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维持和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以及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受到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11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群体心理等多个方面。

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2 精神分析理论121 强调潜意识和本能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是由内在的冲突和欲望所驱动。

122 例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冲突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3 行为主义理论131 主张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外部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认为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有关键性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所著《社会心理学》及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所著《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勒温公式:B=f(P,E)含义:个体行为是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环境,f-函数关系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四个层面:个体层面:态度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风俗、时尚等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依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从古希腊开始延续至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之社会心理学研究二、经验描述阶段(萌芽期):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社会心理学起直接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的《模仿律》(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自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代表人物: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和德国的莫德认为: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的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领域拓宽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可分为:道德性、知情权、保护被试者、自由退出、保密、正确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优点:可取得被试不愿或不能报告的数据缺点:质量上依赖于观察的能力1.自然观察2.参与观察:可获得较多内部信息、观察者在观察时常隐瞒自己的身份、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些负面影响(二)调查法1.访谈法: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可分: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若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有耐心;同时应尽快搞清被访者拒绝的原因并设法克服2.问卷法:特点(1)标准化程度较高(2)收效快问卷由七部份形成: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一些人口学数据的纪录、结束语、计算器编码问卷设计主要原则:(1)目的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非歧异性原则(4)非暗示性原则(5)适度规模原则(三)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的搜集大量数据,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优点: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耗时耗力档案数据报括:调查报告、个案数据、事件记录、统计数据、出版物及历史文献追溯求助者的个人既往史为档案法的应用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目的是描述现象、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社会心理学的价值体现在: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社会学习论: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大纲(三级)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汇总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大纲(三级)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汇总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P89-91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 (P,E B-行为; 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2社会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在个体层面(2在人际层面(3在群体层面(4在社会层面(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2-1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1教材(基础知识P91-97一、哲学思辨阶段1.这一阶段是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十九世纪上半叶。

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辩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但在这一阶段,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分离出来。

2.这一阶段对人性的争论,不能用经验方法证明其假设,因而不具有科学形态。

但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具有启蒙作用.二、经验描述阶段(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1瑟斯顿、李科特的态度测量;(2谢里夫“游动效应”研究;(3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4勒温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

(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2-2、专栏2-3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教材(基础知识P97-102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 价值中立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

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

(二调查法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叫做访谈法。

• 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社会心理学)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

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⑴达尔文的进化论⑵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⑶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⑷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⑸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⑵性别角色社会化。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复习笔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复习笔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复习笔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笔记〔重要〕笔记2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说明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样受他人存在的阻碍而发生变化。

他人的阻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阻碍、想象的阻碍和隐含的阻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强调以适应来说明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2、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闻名的公式:B=f(P,E)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识记〕1).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阻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点、国民性等。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时期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时期〔启蒙期〕1.时刻: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2.特点:依照哲学思辨及社会准那么来认识社会行为3.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体会描述时期〔形成期〕1.时刻: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特点:对社会体会描述分析要紧在欧洲进行3.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仿照律»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那么»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进展的顶峰〔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其理论基础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人格理论。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归纳一:基础心理学部分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8.心理反映的形式:1.事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当代心理学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1、1908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F。

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

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3、社会学家CA艾尔唔得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4、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时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群体决策行为及人际合作与竞争。

5、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6、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7、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孟子的“性善说" 荀子的“性恶说”8、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1。

自然观察 2。

参与观察(二)调查法;1。

访谈法 2。

问卷法(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适度原则)(三)档案法10、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 奥尔波特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1、四个影响比较广泛而长久的理论流派,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社会交换理论(美国霍曼斯)、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论.1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13、剥夺-满足命题:个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

如果被试的回答既有客观陈述,又有主观解释, 则可以认为自我观念是平衡的,如果被试的回答倾向 客观陈述或主观解释,则可能是不平衡的。在主观解 释式的回答中,最好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也说到自 己的不足之处。倘若被试只对自己作好的评价,则表 明他有自卑感。再从回答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前 途来看,如果被试在所有的回答中一次也没有提到自 己未来前途的事情,则可能缺乏理想的自我;如果被 试提到了自己的未来的事情,则说明已经有了理想的 自我。
练习
• 2、F.H.奥尔波特(F.H.A ll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
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B )的学科”。
• A、社会心理 B、社会意识
• C、社会知觉 D、社会观念
• 4、勒温( 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
B=f( P, E ) 其中,E的含义是( )
• A、行为
• (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
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1、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 •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等。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 一、定义 • 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 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图式的作用: 影响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 的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
• A、成年人
B、社会人
• C、心理健全的人 D、合格社会成员
• 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主要理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2. 人类发展与行为- 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 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文化、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理论- 社会认知与影响- 群体行为与互动二、咨询技巧1. 建立咨询关系- 建立信任与安全感- 有效沟通技巧- 同理心与反馈2. 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工具- 诊断标准与分类- 跨文化评估考量3. 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 危机干预- 家庭和团体咨询三、专业伦理1. 伦理原则- 保密原则- 专业责任- 伦理决策过程2. 多元文化咨询- 文化敏感性- 反对歧视- 全球化背景下的心理咨询3. 法律与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资格与认证- 法律责任与风险管理四、实践领域1. 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 心理健康意识- 预防策略-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2. 特定群体咨询- 儿童与青少年咨询 - 成人咨询- 老年人心理健康3. 特殊问题咨询- 压力与焦虑管理- 情绪障碍- 物质滥用与依赖五、案例研究与实践1. 案例分析- 真实案例讨论- 咨询过程记录- 干预效果评估2. 督导与反思- 督导的重要性- 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 - 持续教育与专业发展六、附录1. 参考文献- 专业书籍- 学术期刊- 在线资源2. 相关表格与文档- 咨询记录表格- 评估工具样本- 伦理与法律文件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一个框架,实际的知识点和细节应根据具体的教育课程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

此外,文档的格式应符合Word 文档的标准,包括清晰的标题、子标题、列表和适当的页眉页脚。

每个部分都应详细展开,包含具体的知识点描述和相关的实践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知识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是908年,美。

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研究》。

F。

H。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P是个体,B是行为,f 是函数关系。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个体层面含: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群体层面含: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人际层面含: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个体的相互作用等;社会层面含: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行为、同根性。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其中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

它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伦理性)。

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

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

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

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

H奥尔波特。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

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人们的自愿性活动。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有:潜意识、力比多、生本能与死本能。

“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提出来的。

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

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关于再社会化(再教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是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社会化的载体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银行家、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

学者、教授属于表现型角色。

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

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彩有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

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

身份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稳定性。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自我图式是个体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受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识的东西。

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颂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倾向性印象)。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可能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较为固定看法)。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

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会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自我抬高。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

行为内因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

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性因素。

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理论。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

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动机。

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关系。

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合动机。

亲合起源于依恋。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高。

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

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

亲和动机是人际吸引的最低级层次。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有益于他人,需要或接受报酬的行为属于助人行为。

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

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越少。

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羞耻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剧烈,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A-B-C模型。

在态度的模型中,C是指认知。

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工具性功能。

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认知功能。

态度的内化是指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住处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

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最大。

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序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重复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P-O-X模型。

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在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他人。

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有无媒体的中介。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是信息、障碍、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