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资料

合集下载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真菌感染概述
02
真菌感染的诊 断方法
03
真菌感染的治 疗方法
04
真菌感染的预 防措施
05
真菌感染的注 意事项
01 真菌感染概述
真菌感染的定义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
真菌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指 甲、头发、口腔、肺部等部位
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瘙痒、 红肿、疼痛等症状
真菌感染的分类
皮肤真菌感染:如脚 气、体癣等
指甲真菌感染:如灰 指甲等
口腔真菌感染:如口 腔溃疡、鹅口疮等
肺部真菌感染:如肺 结核、肺炎等
肠道真菌感染:如肠 炎、腹泻等
系统性真菌感染:如 艾滋病、癌症等
真菌感染的症状
皮肤感染:红斑、丘疹、水疱、脓疱、鳞 屑等
药物剂量:根 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确定
药物疗程:一 般需要持续治 疗数周至数月
药物副作用: 如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等,
需定期监测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严重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感染部位特殊等 手术方式:清创、切除、引流、植皮等 手术注意事项: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术后护理等 手术效果:有效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组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超声检查:观察腹部、心脏等部位的病变 情况
核素扫描:观察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如 肺结核等
内镜检查:观察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 病变情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观察:观察 组织切片,观察真 菌形态、数量和分 布
染色方法:使用特 殊染色方法,如 PAS染色、 Grocott银染等, 提高真菌的检出率
免疫组织化学:使 用特异性抗体,检 测组织中的真菌抗 原

《真菌感染诊治指南》课件

《真菌感染诊治指南》课件
单击添加标题
真菌感染的诊断
真菌感染的预防 和控制
真菌感染概述
真菌感染的治疗
真菌感染的案例 分析
真菌感染的定义
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真菌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指甲、头发、口腔、肺部等部位 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抗真菌药物的用法:根据病 情和药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用法
抗真菌药物的用量:根据病 情和药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用量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包括口 服、外用、注射等
抗真菌药物的注意事项:包 括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
禁忌症等
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疗效:对真菌感染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 曲康唑等
显微镜检查:观察真菌形态 和结构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中真 菌抗体
基因检测:检测真菌基因, 确定真菌种类
影像学诊断
X光片:观察肺部病变,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CT扫描:观察肺部病变,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MRI:观察肺部病变,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超声波:观察肺部病变,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核磁共振:观察肺部病变,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病理切片:观察肺部病变,判断是否有真菌感染
个人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避免接触可能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设施、宠物等 避免食用可能被真菌污染的食物,如生食、过期食品等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病例选择和介绍
病例介绍:详细描述病例的 症状、诊断、治疗过程和结 果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真菌感染病例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选择 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真菌药物分类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 IFIs疑拟诊断标准
□宿主因素标准1项+微生物学标准1项+临床主要 标准 1项(或次要2项)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11
Probabl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ve disease
Host factor
+ Clinical +
features
Mycology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18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国内
□确诊
■深部组织感染:霉菌、酵母菌
■真菌血症:霉菌、酵母菌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临床主要 标准1项(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临床主 要标准1项(或次要2项)
霉菌感染 酵母菌感染
临床诊断IFI
确诊IFI
真菌血症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霉菌感染
酵母菌感染
7
IFIs确诊标准(深部组织感染)
霉(Molds)
□活组织检查或穿刺吸取标本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
理学检查菌丝存在,并显微镜检或影像学检查有 组织损害
□自正常无菌部位经无菌操作后取得的标本真菌培
养阳性(除外获自尿、窦、粘膜等标本),同时 伴该部位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依据
□几种抗真菌药物的病原学特性、适应性 及安全性比较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念珠菌、隐球菌 ■曲霉、毛霉属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4
深部真菌病
□各脏器、皮下组织、皮肤(除表皮外)、 粘膜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深部真菌病

第三十节真菌感染诊治常规

第三十节真菌感染诊治常规

第三十节真菌感染诊治常规一、真菌感染诊治的困境1.临床症状不典型2.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差3.常不能进行活检4.部分机构没有条件做血清学试验,实验室假阳性率高5.真菌感染作为混合感染中的重要成员应引起重视6.重症感染患者,多为混合感染,包括抗真菌在内的广谱抗微生物经验性治疗非常重要7.临床抗真菌治疗最初多为经验性治疗—拟诊患者,宜早不宜迟真菌按致病性分类真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念珠菌感染高居首位,其中,白色念珠菌占首位,非白念珠菌的比例有所上升三、气道分泌物中分离出念珠菌的意义人类口腔正常定植菌,正常人20%-55%痰中可以分离出念珠菌属念珠菌肺炎少见发病率大约0.23-4.5%25例ICU患者的尸体解剖研究:10例(40%)念珠菌培养阳性,只有2例(8%)是真正的念珠菌肺炎四、气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曲霉菌的意义免疫功能正常:定植76例曲霉菌培养阳性非粒细胞缺乏患者48例定植,19例曲霉菌球,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7例,2例曲霉菌支气管炎,无一例急性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粒细胞缺乏/白血病:阳性预测值80-90%中低危患者:广谱抗生素治疗、营养不良、肾移植、HIV感染者、实体器官移植、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阳性预测值10-30%结合胸部影像学,血清抗原监测、以及气道分泌物直接镜检五、区分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和定植困难上气道念珠菌定植常见气道分泌物(痰和BALF)培养阳性不能作为侵袭性感染的证据36例确诊肺念珠菌病的患者,生前痰和BALF培养阳性率为83%,而同期没有念珠菌感染病理证据的对照组,痰培养阳性率也高达46%(p=0.08)六、真菌实验室检查⏹真菌学检查:培养+涂片镜检⏹组织病理检查(PAS、银染)⏹抗体检测⏹抗原、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检测(β-葡聚糖、甘露聚糖)⏹PCR七、抗真菌治疗策略(四步法)预防治疗(Prophylactic therapy)●常见高危病人群体:移植(实体脏器或骨髓)、重症监护、血液病、粒细胞缺乏、AIDS、肿瘤、腹部手术、新生儿、烧伤、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者经验治疗(Empirical therapy)●在免疫缺陷,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7天无效者,或起初有效但3-7天后再发热,CT显示肺浸润或空洞时,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早期积极治疗(Preemptive Therapy)实验室检查结果(半乳甘露聚糖滴度升高)放射学检查(如CT示肺部新月形空气透亮征)临床征象获得微生物学证据(在血浆、痰液或BALF中检出或培养出真菌)确诊治疗(Specific Therapy)七、抗真菌治疗药物。

真菌最新治疗指南(2012中国版指南)

真菌最新治疗指南(2012中国版指南)

真菌治疗指南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2] 。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4]。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

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5]。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病和肿瘤患者[6]。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3,7],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侵袭性曲霉感染病死率高达58%~90%,明显高于念珠菌感染[6-8],是血液系统肿瘤和骨髓移植受者等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在ICU 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更多的则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6,9-15]。

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解读-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主要应结合 药 物敏感结 果 进行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 哇敏感 同时也可选择其他三哇类 棘白菌素类等药 物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哇有不同程度耐药 克柔念珠 菌对氟康哇天然耐药 治疗时不应选用氟康哇 而应 选择伊曲康哇 伏立康哇 泊沙康哇 米卡芬净 和 卡 泊芬净和 立康哇 而 最后 等 若 微 生物学 证 实为侵袭性 肺 近年来 首选伏 确诊治疗应 曲霉菌 以往的经典 治疗为
虑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时应特别注意念珠菌是呼吸道 值 得 一 提 的是 年 美 国感染性疾 病学会念珠菌病诊治指南指 出 呼吸 道 分 泌 物分 离 到念珠菌很少提示 为侵袭性 肺念珠 菌病 不 推荐 抗 真菌治疗 试验和 广泛用于临床 试验作为侵袭性真菌病诊断 标准 但 需 要指 出 的是 目 前国内 开展 的
中华移植杂志 电子版

月第
卷第

法规和指南
解读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诊断和治疗指南
!"#
! 摘要"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后移植物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颁布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的
为了促进对中华医学会
理解和应用 本文就其中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扼要 介绍了疾病的定义和诊断依据 方法 强调了该疾病的规范化防治 ! 关键词" 解读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指南
卷第

经验性治疗
对于起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应该 覆盖
检测方法联合使用 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同时也强调了血药浓度的监测和抗真菌预防的重要 性和治疗的疗 程 等 可 供 临床医生参考 专家多次讨论 达 成共识 求同不存异 其内 容 经 从 循证 医学

最新真菌指南介绍

最新真菌指南介绍

及其它多种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用药
3
2
1
4
5
6
IDSA新曲霉病指南公布
目 录
01
曲霉病的诊断 伏立康唑在指南中的地位 关于伏立康唑的信息 肺曲霉病的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曲霉病的治疗 发热伴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经验性治疗 抢先治疗
02
2
1
欧洲和美国的真菌病研究组织(EORTC-IFICC & NIAID/MSG)将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分为三级:确诊、临床诊断、拟诊
2
3
4
1
指南的制定常规
指南分为国际性指南、地区指南和国家指南
A
各个国家和地区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指南
B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指南时,也需要考虑该指南的制定是否代表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是否遵循指南制定的科学方法和原则,是否有科学性,实用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C
指南的人群适用性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就是以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结果为依据,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IDSA: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08年IDSA曲霉病指南
IDSA(美国感染疾病学会)于2008年1月公布2008年版的曲霉病实用治疗指南,
总结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诊断
根据循证医学对不同的曲霉病推荐治疗药物
引入多种新抗真菌药物
推荐伏立康唑作为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
IDSA 2009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简介
IDSA: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美国感染疾病协会
02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immunocompetent
ICU患者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最突出的特点
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往往带屏障损害,因此使得
正常定植于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 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
内容提要
ICU真菌感染的特点
患 者 比 例
(%)
Charles PE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3;29:2162-2169.
念珠菌感染的预后--高死亡 率
49家美国医院开展的为期3年的医院内血液感染的监测研究
50% 40% 40%
Mortality(%)
30% 20% 10% 0% 念珠菌血症
临床诊断
抗真菌治疗
Defining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Host factor Clinical feature
Mycology
Tissue
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 准”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Mycoses Study Group
d级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胸腺肽1白细胞介素ggcsfgmcsf和mmcsf粒细胞输注等?目的是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的数量激活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杀真菌活性增强细胞免疫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可以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ifi患者的预后但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尚不被推荐作为常规治疗外科治疗?对于曲霉肿
医院感染监控,了解侵袭性真菌在当地的病种及其流 行状况。
推荐意见1: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首先需要进 行原发病治疗,尽可能保护并早
期恢复解剖生理屏障。(E级)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第19页,共39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国内
□确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 次要2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1项组织病理学依据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肺部感染的1项 临床主要标准(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
养阳性或脑脊液显微镜检阳性或CSF隐球菌属抗
原阳性(需注意除外假阳性)
第9页,共39页。
Definite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Host factor
+ Clinical +
features
Tissue
+
Mycology
第10页,共39页。
□ IFIs拟诊标准
□ 宿主因素标准1项+微生物学标准1项+临床主
(或次要2项)
第20页,共39页。
深部真菌的治疗原则
□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 □疗程需要较长,一般为6~12周或更长 □ 严重感染的治疗宜联合用药,两性B+5FC □ 治疗条件致病菌感染,抗真菌同时,治疗原发病 □深部真菌感染形成感染灶(脓肿、结节、心瓣膜生
物),根据病情需外科手术治疗
第21页,共39页。
第18页,共39页。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国内
□确诊
■深部组织感染:霉菌、酵母菌
■真菌血症:霉菌、酵母菌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临床主要标准 1项(或次要2项)
□拟诊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440・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侵袭性真菌感染(IFl)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疾病[“。

近年来,在恶性血液病、肿瘤、骨髓和器官移植、其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IFI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实体器官移植(SOT)患者为免疫功能低下的典型群体,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目标,IFI已成为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移植物功能丧失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不同器官移植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疾病征兆并及时进行正确干预,则显得更为必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我国移植患者临床特点,参考2006年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学会2000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和《隐球酵母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美国移植学会《肾移植受者门诊监护推荐意见》和2007年美国移植年会《肺部疾病:真菌性疾病数据更新》等文件制订了这部指南,以期为实体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一、SoT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SOT患者IF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重要致病菌[2]IFI的发生率依据移植器官的种类和免疫抑制程度等因素而不同,各移植中心的环境及是否采取预防性用药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在免疫抑制群体中,IFI的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和曲霉,二者所致感染占S(汀患者IFI总量的80%以上。

近年来,由于三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而曲霉及其他罕见真菌(in接合菌、镰刀霉等)、卡氏肺囊虫等感染率也明显增加,其中接合菌纲的毛霉目所致感染具有强烈的嗜血管性,多通过鼻吸入后经上颚和鼻窦进入颅内,并侵及血管,多处播散,生长迅速,破坏动脉内膜而致动脉栓塞,组织器官缺血坏死。

也是心内膜和瓣膜赘生物的常见病原菌。

新冠病毒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诊断与管理指南

新冠病毒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诊断与管理指南

COVID-19相关毛霉菌病(CAM)
5.维持治疗: ▪ 推荐治疗持续时间为3~6个月,直至临床体征和症状消退。 A.泊沙康唑优选静脉给药,或口服片剂,第1天剂量为300 mg,每 日2次,随后300 mg,每日1次。(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C) B.艾沙康唑优选静脉给药,或口服片剂,剂量为200 mg,每日3次, 共2天;从第3天开始每日200 mg。(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C)
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
▪ 预防和治疗 1. 根据现有数据考虑,建议对COVID-19患者进行常规抗真菌预防。(推 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D) 2. 应用抗霉菌活性的唑类药物进行抗真菌预防时,应根据风险分层、地 方真菌流行病学以及药物疗效和耐受性进行综合指导。(推荐强度及证据 分级:2D) 3. 推荐对已确诊和疑似CAPA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 级:1B)
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
▪ 诊断 1. 建议采用改良的AspICU或ECMM/ISHAM(欧洲医学真菌学联合会和国际人类 /动物真菌学学会)共识来诊断CAPA。(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D) 2. 目前,尚无CAPA诊断的金标准。建议临床医生在诊断COVID-19患者的侵袭 性肺曲霉病时,不要完全依赖定义来诊断CAPA,鼓励临床综合判断。(推荐强 度及证据分级:2D) 3. 考虑诊断程序的可行性,非定向BAL可能是定向BAL的有助于诊断CAPA的替 代方案。(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D)
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
4. 推荐应用伏立康唑、艾沙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 行单药或单药序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C) 5.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考虑为替代治疗。 (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C) 6. 推荐根据确定的曲霉菌属、治疗应答、不良反应和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来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 (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且IFI正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把IFI 称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 ), 对此尚有争论。

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 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指导与规范我国ICU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工作。

一、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1. ICU患者IFI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 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 位。

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 的发病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

2. 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 占所有IFI 的5.9%〜12%。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易被患者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

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与毛霉属的感染率亦有所升高。

3.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 60%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

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死率高,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在ICU中,IFI除了可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外,更多的则是发生于之前无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这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 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和血管内的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者具有更多的皮肤、黏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害,故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和体腔黏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与血液。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1)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2)侵入性监测与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3)应用广谱抗菌药物;(4)常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5)类固醇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6)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7)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8)随着ICU 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与住ICU 的时间延长。

二、IFI 常见病原真菌的特点引起IFI 的病原体可分为两类:真性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

前者仅由少数致病菌组成,主要包括组织胞浆菌与球孢子菌,它们可侵入正常宿主,也常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引起疾病。

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由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为致命性的。

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念珠菌与曲霉,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

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是最常见的引起IFI 的病原菌。

1.致病性念珠菌: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有: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

念珠菌培养产生酵母样菌落。

显微镜下,除光滑念珠菌外,大部分念珠菌在玉米吐温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假菌丝及芽孢,白念珠菌还可产生厚膜孢子。

在37C血清中培养2〜3h,可长出芽管,是重要的实验室鉴别特征。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无致病性。

作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才会致病。

其毒力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念珠菌与组织的黏附性、念珠菌酵母相- 菌丝相的双相性等,同时念珠菌感染与机体防御功能密切相关。

2.致病性曲霉:曲霉为条件致病菌,致病性曲霉的种群主要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等。

曲霉的鉴定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通常以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头的颜色进行群的划分;然后以分生孢子的形态和颜色、产孢结构的数目、顶囊的形态以及有性孢子的形态等进行种的鉴定。

培养条件应标准化,常用的培养基为察氏琼脂或察氏酵母浸膏琼脂。

曲霉抱子约2〜5卩m大小,易在空气中悬浮。

吸入抱子后可引起曲霉病,肺和鼻窦最易受累,依据宿主的免疫状态可产生多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曲霉可成为过敏原或引起肺或鼻窦的限局性感染;对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曲霉可在肺或鼻窦处大量生长,然后播散至身体其他器官。

3.致病性隐球菌:隐球菌属中新生隐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它包括两个变种,即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前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存在于鸽粪等鸟类的排泄物中,几乎所有的AIDS患者并发的隐球菌感染均是由该变种引起;后者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从桉树中分离到。

新生隐球菌培养产生奶油色酵母样菌落,显微镜下可见球形或椭圆形酵母细胞,直径2〜5卩m第一代培养物有时可见小的荚膜。

脑脊液直接涂片可见隐球菌的酵母细胞有较宽的荚膜。

健康人对该菌有免疫力, 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菌才易侵入人体致病。

该菌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病变,其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

隐球菌病好发于AIDS、糖尿病、晚期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植等患者。

4•双相真菌:双相真菌是指在人体和37C条件下产生酵母相,而在27C条件下产生菌丝相的一类真菌,为原发性病原真菌。

主要包括申克孢子丝菌、马尔尼菲青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

除孢子丝菌病多为皮肤外伤后感染外,其他真菌主要由呼吸道感染,但绝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为自限性疾病,少数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系统性损害。

5.致病性接合菌:接合菌纲包括毛霉目与虫霉目,其中毛霉目的致病菌主要包括毛霉、根霉、根毛霉和犁头霉;虫霉目的致病菌有蛙粪霉与耳霉,主要通过微小外伤和昆虫叮咬而感染。

接合菌可引起接合菌病。

毛霉目所致感染最为常见,又称毛霉病,其发病有多种易感因素,如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白细胞减少等,大多数患者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感染,其次是食入或外伤致病,肺与鼻窦最常受累。

6.卡氏肺孢子菌:卡氏肺孢子菌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tis , PCP,主要见于AIDS与免疫功能受关于卡氏肺孢子菌的分类迄今仍有争议。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卡氏肺孢子菌与真菌有60%的相似性, 而与原虫只有20%的相似性,故支持卡氏肺孢子菌为真菌的观点。

该菌目前尚不能在体外培养获得,主要依靠直接涂片六胺银染色诊断。

PCF技术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三、IFI 的定义IFI 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

对于重症患者IFI 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检查构成了此定义的基础。

四、重症患者IFI 的诊断重症患者IFI 的诊断分3 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拟诊。

IFI 的诊断一般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4 部分组成。

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一)确诊:1.深部组织感染:正常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检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或除泌尿系、呼吸道、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 器官中发现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培养或特殊染色)。

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培养,当导管尖(长度5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CFU/ml,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2CFU/ml,且与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若为隧道式或抗感染导管,有其特殊的定义, 可参见相应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指南。

(二)临床诊断至少具有 1 项危险(宿主)因素,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 1 项主要临床特征或 2 项次要临床特征,并同时具备至少1 项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阳性。

(三)拟诊至少具有1 项危险(宿主)因素,具备1 项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阳性,或者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 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 项次要临床特征。

(四)诊断IFI 的参照标准1.危险(宿主)因素:(1)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72〜96h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①患者因素:I •老年(年龄〉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伤/ 创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

II .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指同时在2 个或2 个以上部位分离出真菌,即使菌株不同)或某一部位持续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 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呈阳性)。

若有条件,高危患者每周2 次筛查包括胃液、气道分泌物、尿、口咽拭子、直肠拭子5 个部位的标本进行定量培养,计算阳性标本所占的比例。

当定植指数(CI )> 0.4或校正定植指数(CCI)> 0.5时有意义。

CI的诊断阈值:口咽/直肠拭子标本培养CI > 1 CFU/ml,胃液/ 尿CI > 102CFU/ml,痰CI > 104CFU/m;CCI 的诊断阈值:口咽/直肠拭子标本培养CCI> 102 CFU/m,胃液/尿/痰CCI> 105 CFU/ml。

②治疗相关性因素:I.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h、留置血管内导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包括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

II .药物治疗: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多成分输血、全胃肠外营养、任何剂量的激素治疗等。

III •高危腹部外科手术:消化道穿孔>24h、反复穿孔、存在消化道痿、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导致肠壁完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手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