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总结

合集下载

肢蹄病总结

肢蹄病总结

肢蹄病1奶牛肢蹄病概述1.1肢蹄病的概念奶牛的四肢病和蹄病统称为肢蹄病,发病率较高。

肢蹄病常常表现慢性经过,不致死亡,但如果诊治不及时,可造成残废。

该病会对奶牛产生不良后果,影响泌乳牛的泌乳量和利用年限,影响种公牛的精液数量和质量。

1.2肢蹄病的种类肢部疾病:腕、附关节发炎囊肿。

蹄部疾病:蹄冠、球部炎性红肿、蜂窝织炎、组织增生、蹄底溃疡腐烂等;蹄角质变形:延伸蹄、剪状蹄、翻卷蹄和翘尖蹄等;骨营养不良:蹄角质粉化,指(趾)骨变形和骨折等。

[1]张晶,单安山.奶牛肢蹄病及其防治[J].动物医学,2004,21(2):51-52.1.3肢蹄病的发病特点①奶牛肢蹄病一般情况下多发生于舍饲和多雨的夏季,且随着胎次的增加与产奶量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②现研究已经证明,奶牛的肢蹄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与父系关系密切。

③后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肢。

④变型蹄较正常蹄更易发生蹄病。

⑤南方地区肢蹄病发病度率高于北方。

[2]常建华,卢岩等.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3-95.1.4肢蹄病常见症状奶牛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行,站立姿势不正。

急性肢蹄病:局部红肿热痛、姿势改变、产乳量下降;慢性肢蹄病:跛行、消瘦、产乳量少甚至无乳、繁殖障碍、起卧困难;有的出现全身症状:心跳加快,体温升至39℃~40℃,严重时患牛卧地不起。

2引起奶牛肢蹄病的原因2.1营养因素(1)日粮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

当机体钙磷比例下降时,奶牛为了维持泌乳和血液中钙磷正常含量的需要,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

(2)血液中铜和锌水平的降低,可引起含铜和锌的酶活性减弱,使赖氨酸残基上的氧化脱氨基作用受阻,损伤骨胶原多肽链的交叉结合,降低骨胶原的稳定性和强度,以致骨骼异常变形和骨质疏松。

(3)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D、E。

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

浅析奶牛肢蹄病病因及其防治.doc

浅析奶牛肢蹄病病因及其防治.doc

浅析奶牛肢蹄病病因及其防治概述: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

笔者走访了徐州贾汪地区6家奶牛户,成年母牛共计137头,其中有肢蹄疾患的29头,占21.17%。

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且病牛很快消瘦。

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报酬率降低,其次是过早淘汰和增加治疗费用开支。

每年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总淘汰母牛的15%以上。

现就其病因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发病原因1.1营养方面的因素日粮中无论缺钙还是缺磷,也无论是高钙低磷还是高磷低钙,都容易导致钙磷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奶牛肢蹄病。

锌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如胰岛素)的组成部分,与皮肤的健康有关,蹄是皮肤的衍生物,日粮中缺锌,影响蹄角化,容易发生腐蹄病。

维生素D不足或活性下降时,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某些曲霉菌素中毒会干扰维生素D的活性,即使钙、磷充足也不能很好的被利用,引发奶牛肢蹄病。

粗特别是干草品质低劣,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粮结构不合理,精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过多,易引起瘤胃乳酸中毒并继发引起蹄叶炎。

1.2畜舍小环境及饲养管理地面的质量对奶牛的肢蹄影响很大。

由于地面的硬度太大,奶牛站立时地面没有缓冲,再加上自身重量大,极易造成奶牛四肢疲劳。

坚硬的水泥地面,会加重肢蹄与地面的磨擦,造成奶牛肢蹄挫伤而发生感染。

而运动场低洼、潮湿、泥泞,加上粪便未及时清理,容易造成动物蹄底感染,导致腐蹄病发生。

高温、高湿引起奶牛的热应激,使其抵抗力下降。

蹄部长期在污水中浸泡,蹄角质变软,蹄部很容易受到感染。

夏季是奶牛腐蹄病的多发季节。

统计表明,每年的5~9月份,因肢蹄病淘汰的牛呈上升趋势,尤以7、8、9月最高。

1.3其他因素如品种遗传因素。

据报道,夏洛来牛的肢蹄病发生率高达33.8%。

奶牛肢蹄病,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

奶牛肢蹄病,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

奶牛肢蹄病,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回答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等均可发生病变,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为主。

奶牛肢蹄病病因:病原菌,多由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引起,其产生的蛋白酶能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受到侵害;夏季青草多汁,牛粪稀、尿多,环境潮湿造成细菌滋生。

一、奶牛肢蹄病1、什么是奶牛肢蹄病(1)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

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

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

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

(2)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患牛疼痛,生产性能降低。

2、奶牛肢蹄病发生原因(1)病原菌该病多由节瘤拟杆菌和坏死厌气丝杆菌引起。

节瘤拟杆菌能产生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其在坏死厌气丝杆菌、坏死梭杆菌等病菌的协同作用下,可引起明显的腐蹄损害。

(2)季节夏秋季因饲喂青绿多汁饲料,牛粪稀、尿多,潮湿环境适合病原菌生长,易使蹄部皮肤疏松、角质变软而发病。

另外,奶牛经过6、7、8月的高温高湿气候后,体质下降,蹄部易发生病变,故该病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3)营养过量补喂蛋白质或已霉变的粗、精饲料易造成蹄叶炎发生。

饲料矿物质缺乏,钙、磷、锌含量不足、比例不当易引发蹄质疏松而诱发蹄病。

不平衡的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蹄病发生。

二、奶牛身上打个洞是怎么回事1、奶牛身上打洞的原因在牛身上打洞是一种正常的手术操作,叫做瘤胃开窗手术,属于一种治疗手段。

这个洞是开在牛的瘤胃上的,然后安装一个叫做牛尾瘤管的装置,这个装置是用来观察牛的瘤胃消化情况及胃部健康的。

当牛的胃部消化出现问题的时候,饲养者会把手伸进去将一些消化不了的食物取出来。

夏季奶牛肢蹄病的防治

夏季奶牛肢蹄病的防治
02 奶牛淘汰率增加
肢蹄病会导致奶牛过早淘汰,给养殖户带来经济 损失。
03 增加治疗成本
肢蹄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费用,增加了养 殖成本。
02
发病原因分析
环境因素
01
气候炎热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导致奶牛出现热应激反应 ,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肢蹄病的发生风险。
02
圈舍环境
圈舍通风不良、地面潮湿、缺乏运动场等环境因 素会影响奶牛的肢蹄健康。
案例四: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是奶牛肢蹄病防治 的最佳策略。
VS
在预防方面,要定期检查、保持卫生 、加强营养等;在治疗方面,要及时 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等。只有 将预防和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 有效地防治奶牛肢蹄病,提高奶牛的 生产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矫正术
对于因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畸形或骨折等,可以进行矫正术,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
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电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组织修复。
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增加运动量,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奶牛肢蹄病防治的关键。
在夏季,要时刻关注奶牛的肢蹄情况,一旦发现 异常,如红肿、疼痛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早期 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治疗难度和成本 。
案例二:定期检查,预防为主
定期检查、预防为主是奶牛肢蹄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奶牛进行肢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要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 保证奶牛的适当运动和充足的休息,以降低发病风险。
发病原因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要点分析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要点分析

Disease Prevention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要点分析于 团1,刘 刚2,孙 强31 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 2662122 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3 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 266223摘 要: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

肢蹄病发生后,明显影响奶牛的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

本研究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介绍分析,指出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日粮营养因素、场地因素、管理因素、病原因素等,进而总结出防控本病的措施。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蹄部外用药和封闭疗法;在预防方面,要调整奶牛日粮结构,定期进行蹄浴,加强蹄部保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培育优良品种。

关键词:奶牛;肢蹄病;发病原因;防控文章编号:1671-4393(2024)02-0060-05 DOI:10.12377/1671-4393.24.02.12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婴幼儿对乳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量增加。

随之而来,奶牛疾病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其中奶牛肢蹄病已经成为规模奶牛养殖场奶牛淘汰的三大重要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奶牛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奶牛的运动空间缩小,精粮饲喂过多,加速了养殖场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虽然奶牛肢蹄病不会直接导致奶牛死亡,但大部分奶牛肢蹄病可导致奶牛不舒适,进而引起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缩短奶牛使用年限,增加奶牛的非正常淘汰率,给奶牛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以及蹄部各种疾病的总称。

本研究在对规模奶牛养殖场内奶牛肢蹄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综合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利用年限,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之一,使奶牛发情持续时间减少、首次配种受精率降低等,使奶牛的淘汰率升高,进而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快来看看吧!奶牛肢蹄病的症状是什么?奶牛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白线裂、蹄叉炎、蹄叶炎、蹄底溃疡、腐蹄病为主。

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蹄叉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蹄叉炎、蹄底溃疡居多,患病蹄部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蹄部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

患牛常卧于地面,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

急性病例表现为奶牛肢蹄局部热痛,患肢不敢负重,强行运动步态强拘、弓背,叩诊或钳压敏感、疼痛,患牛常卧于地面,卧地后患病肢蹄外伸,常呈侧卧姿势,严重时则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奶牛肢蹄病怎么防治?奶牛肢蹄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

如散养奶牛,应设置尽可能大的运动场,增加奶牛运动;保持牛舍、运动场地面干燥卫生;科学配制饲料;定期修剪牛蹄,为牛蹄药浴等。

局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

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指(趾)间坏死组织,使用抗菌药物。

如用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每天2次,连用5天,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

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

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

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或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毫升溶解青霉素240万~400万单位,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毫升。

奶牛蹄病大全

奶牛蹄病大全

1、局限性蹄皮炎又名蹄底溃疡,是蹄底和蹄球结合部的局限性病变,临床上以早期底球结合部发软、疼痛,后期角质缺损、真皮暴露并长出肉芽组织为特征。

(一)病因牛蹄长期被粪尿浸渍,以致于蹄角质湿度和软度增加。

牛长期在水泥地面站立,或牛舍运动场内有砖瓦、灰渣等硬物,容易造成蹄部损伤。

饲料缺锌可使本病发生率增高。

(二)症状本病以后外侧趾多发,表现轻度至重度跛行。

若外侧趾发生,则用内侧趾负重,驻立或运步均见患肢呈外展肢势。

触诊蹄匣明显增温,趾动脉搏动增强。

检查蹄底见底球结合部角质变薄发软,按压疼痛;或角质缺损和真皮暴露,生长出花椰菜样肉芽组织;常因粪尿泥土等进入而引起化脓性蹄皮炎。

(三)治疗首先用自来水将患蹄彻底清洗,切除坏死的角质、真皮和过剩的肉芽组织,必要时用止血带减少出血,然后用凡士林拌高锰酸钾粉敷于患部,绷带包扎固定,再用碘酊将绷带浸透,一般1次即愈,严重者需治疗2- 3次。

若在系部行普鲁卡因青霉素封闭,疗效更好。

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保持患蹄干燥清洁,确保包扎绷带维持较长时间。

2、腐蹄病腐蹄病又称为传染性蹄皮炎,为牛常见蹄病。

牛的腐蹄病有多种,其中以坏死杆菌引起的最为常见,占引起跛行蹄病40%~60%.放牧牛发病率夏季最高,冬季舍饲牛较高,成年牛较犊牛多发,乳牛比耕牛多发。

一、病因饲养管理差,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之中;蹄角质或指间皮肤外伤;长期舍饲,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或缺乏运动,或经久不使役,或长途行走,蹄底磨损过度等致使蹄角质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大大减低,引起坏死性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二、症状1.急性期患病动物突然跛行,体温从正常升至40~41℃。

病蹄肿胀,触诊有热、痛。

多数病牛其蹄底发现小孔或大洞,用探针可测出其深度。

指(趾)间也常可找到溃疡面,其上覆盖有恶臭的坏死物,有的出现全身性败血症状,病程较长者在蹄冠、指(趾)间或蹄球处可找到窦道。

2.慢性期多伴随深部组织感染而形成化脓性灶或窦道。

一般跛行程度会逐渐减轻,但不能恢复至正常运步。

病例报告-奶牛蹄病

病例报告-奶牛蹄病

病例报告-奶牛蹄病学院:动科学院班级:动医09民考汉班姓名:赞哈尔学号:20091339602012年7月7日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

具有保护知觉和支持体重的功能。

奶牛肢蹄的健康更是高产保证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奶牛业中,蹄病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遮的原因。

蹄病会导致产扔量的下降和繁殖效率的低下。

奶牛跋行90%是由于蹄的问题且极大部分是由于后蹄存在问题而引起的。

奶牛蹄病的高发病率及其对生产的严重影响,现已引起扔业养殖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在生产实践积系了大量的资料。

引发扔牛蹄病的原因有营养、环境、饲养管理、疾病和遗传等。

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牛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

如果出现障碍,将导致奶牛吃草吃料和饮水困难,造成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繁殖率降低等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者因运动困难被迫过早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因1.自身因素1.1 蹄底溃疡主要是在修蹄之后,在蹄底后 1/3处,接近底球接合部的位置,可见角质的坏死区,或角质变软,但一般无脓性物质。

1.2 蹄变形主要是指奶牛蹄部出现长蹄、宽蹄和卷蹄的症状。

1.3 指(趾)间皮炎其特征是皮肤不开裂,有腐败气味。

病变局限在表皮,表皮增厚和充血,指(趾)间有渗出物,有时形成结痂。

1.4病是指(趾)间皮肤及其组织发生炎症,特征是皮肤开裂坏死。

1.5脓肿,在检查时患蹄温度高于健康蹄。

通过修蹄可以看到黑色的线条或角质坏死灶,有脓汁。

2.营养因素2.1产前精料喂量过多该牛场一味追求产奶量,长期给奶牛大量精料,且能量饲料比例过高。

有资料记载:过食精料特别是高能饲料是奶牛发生蹄叶炎的常见原因;而犊牛、青年牛大量喂以发酵饲料或产奶牛吃剩下的混合料也可造成蹄叶炎;头胎牛第一次采食高能产奶日粮并接触脓毒性炎症所产生的内毒素或其它介质时也可引起蹄叶炎。

初产奶牛发病率高于成年牛。

2.2 饲料配方不科学为了节约成本,自己配制饲料,虽然按比例配方,但缺少微量元素,致使饲料中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硫、锌、铜、维生素 D 和钙、磷等的缺乏或比例不当,直接影响肢蹄功能,而导致蹄病的发生。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控制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控制
碍 ,从 而 引 起 奶 牛 肢蹄 病 。 蹄 角 质 变 软 ,蹄 部 很 容 易 受 到
其他 因素 如品种遗传因 分 , 皮 肤 的健 康 有 关 , 是 皮 肤 的衍 生 夏 洛 来 牛 的肢 蹄 病 发 生率 高 达 与 蹄 物 ,日粮 中 缺 锌 ,可 影 响蹄 角 化 ,易 发 腐 斯 坦 牛 的 寿命 平 均 为5 4 , 韪 .岁 因
缓 加 强蹄部保健 ,减 少发病 可能 奶 采 用 冷 浴 法 。 解 期 病 牛 可 采取 蹄 部 放 血 和热蹄浴疗法 ,以改善组织微循环 , 促进 牛应每年定期修蹄 1 ~2次 ,平 时注 意 观 察 , 现 变 形 蹄 要 及 时 修 正 。在 出 现 蹄 踵 有 毒 代 谢 产 物 的排 除 。 发 采用 “ 人字 形 ”药 物 注 射 方 法 ,即用 狭 窄和蹄 冠狭窄 时, 可挫薄狭 窄的蹄 壁角 5 4 质 ,缓 解 压 迫 , 配 合 装 蹄 疗 法进 行 蹄 矫 氢 化 可 的 松 汁 射 液 3 毫 升 溶 解 青 霉 素 2 0 并 万 ~4 0 单 位 , 抽取 2 0万 再 %盐 酸 普 鲁 卡 冈 形 。高 温 季 节 ,尤其 是 梅 雨 季 节 , 奶 牛 存 阁 合 、 集 『挤 奶 出入 的地 方设 立 蹄 浴 池 , 注 射 液 6毫升 ,作 为 一 次注 射 麓 。避 开 血 } j 管 ,在 腕 关 节 前上 方 或 跗 关节 外侧 上 方 , 对 奶 牛进 行 蹄 浴 。 先 为 r有 效 预 防 传 染 性 蹄 病 和 增 加 蹄 最 好 在 皮 肤 松 软 处 注 射 药 物 。 用 酒 精 和 碘 酊 消 毒 注 射 部 位 , 手 提 起 皮 肤 呈 皱 褶 左 角质的硬发 , 持每 7 2 给牛只喷蹄 , 坚 灭 次 号 , 选 用 刺 激 性 小 、没 有 异 味 的 3 %~5 %硫 酸 状 ,用 8号或 9 针 头 刺 入 皮 F 回抽 仪 见 气 泡 无 血 液 时 ,进 行 “ 字 形 ”皮 F 人 注 锏溶液 , 用塑料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在奶 注 3 牛 蹄 部 。 蹄 时 扫 去 牛粪 、 上垫 料 , 射 , 射 后 用 碘 酊 棉球 按 针 孔 ,每 1或 喷 泥 使 次 般 ~3 药 挤 隔 日注射 1 ,一 连 续 注 射 2 次 即 可 。 有 奶 台 的 过 道 和 牛 舍 放 牧 场 的过 道 上 , 造 对 有 外 伤 或蹄 底 、蹄 叉糜 烂 的病 灶 ,要 用 建 5 %~l %碘 酊 进 行 处 理 。 0 长5米、宽 3 米、深 1 厘米的药浴池 , 0

防治奶牛肢蹄病的一点体会

防治奶牛肢蹄病的一点体会
壁外 层 以利 于支 撑 ,有 些兽 医把 未受 影 响 的趾 填起
比正 常情况更 朝 前 , 明疼 痛在 脚趾 , 比正常更 说 如
朝后 , 明疼 痛在蹄 踵 。 说 急 性 阶段 ( 最初 l 0天 ) 牛蹄 会 发 热 , 底 软 , 蹄 化 , 周 以后 , 括 其 白线 变 黄 呈 粘稠 状 , 内真 一 包 蹄
净 的垫草 。 通 过 对 奶 牛环 境 的改 善 、 日粮 营养 的均衡 控 制 、
栓 系式 饲养 时也 可能 释放 组织胺 。关 于组织 胺 的 作 用还 仅仅 是一 种理论 ,然而 有越 来越 多 的证 据
表 明它 在奶 牛蹄 炎 的急性 阶段 发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着作用 。 蹄 叶炎很 难 治疗 ,最 有效 的方 法是 用非 类 固 醇抗 炎症 药 。
来 以减轻 受影 响趾 的压 力 , 也可 以用 碘液擦 患处 。如 果发 生 了感染 则应 注射抗 菌 素 。
3 白 线 病
皮组 织血 管阻 塞 ,且 由于接 近蹄 壁和 缺少 可 活动
性, 肿胀 会 引起 很 大 的疼 痛 , 牛蹄 变 热 , 冠状 带 之
上 脉博 次数 增加 , 畜呼 吸次数 和体 温都 增加 。 家
4牛 蹄 腐 烂
带 周 围出血 , 最显 著 的变化是 蹄 壁与蹄 底 分 离 , 可 以看 到趾 很长 及蹄 踵分 枝 。从 内部可 以看 到 趾骨
刺 向下 面 。 慢 性 阶段 ( 5天 以后 )蹄 底 开 始 凹 陷 , 蹄 4 , 且
这往 往 涉及 到蹄 壁边 上 的皮 肤 的感染 ,通 常 发
铜 进行 处 理 , 防是 最 好 的处 理 方法 , 动 场应 有 良 预 运
畸形 蹄 。 当革 兰 氏 阴性 菌死 亡 时 ,内毒 素开 始 释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 - 奶牛养殖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 - 奶牛养殖

奶牛肢蹄病的病因、症状与综合疗法-奶牛养殖摘要:奶牛肢蹄病是指机体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四肢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部发生病变的总称。

病牛症状较轻时出现运动跛行、行走困难,严重时只能够卧地不起,产奶量明显减少,且体质迅速消瘦。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奶牛饲料报酬下降和繁殖效率降低,治疗费用明显增加,往往淘汰过早,应尽早防治。

1病因分析环境因素:奶牛肢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面质量的影响,当地面过于坚硬时,机体站立在地面没有得到有效缓冲,加之自身体重过大,非常容易导致四肢过度疲劳。

另外,坚硬的水泥地面还会加重肢蹄与地面间磨擦,导致奶牛肢蹄发生挫伤。

低洼的运动场,由于地面过于泥泞、潮湿,再加上没有及时清理粪便,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如结节状梭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坏死杆菌、链球菌等,导致机体蹄底发生感染,从而引起腐蹄病。

此外,气候因素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例如夏季气候炎热且多雨,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奶牛容易发生热应激,减弱抵抗力,此时蹄部往往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导致蹄角质明显变软,再加上环境中通常存在大量细菌,使蹄部非常容易发生感染,也就是说夏季较容易发生该病。

据报道,每年的5~9月份,奶牛由于患有肢蹄病而淘汰呈提高趋势,特别是7~9月份3个月达到最高。

疾病因素:奶牛患有某些产后疾病,如坏死杆菌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会在机体的末梢处形成微血栓,致使末梢器官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蹄角质部无法完全角化,从而发生蹄变形。

蹄变形往往会导致蹄壁支撑力较弱和蹄部负担过重,引起皮下炎症甚至溃疡,从而出现慢性、急性蹄叶炎。

奶牛发生中毒,如瘤胃酸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存在于血液内毒素会导致小血管形成微血栓,容易引起蹄叶炎、蹄部皮肤坏疽。

2.临床症状病牛蹄部发生病变处存在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冠和蹄间皮肤发生红肿、充血,有时能够形成坏死或者表面性溃疡,并分泌散发恶臭味的物质,部分蹄间存在不良肉芽增生。

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手叩击会表现出疼痛,修蹄时会流出乌黑色或者乌灰色的脓汁,并散发恶臭味。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发生在蹄部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蹄部疼痛、肿胀、腐蚀和溃烂等症状,并且会影响奶牛的行走和站立能力,导致产奶量下降以及生产性能下降。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下面将介绍其中常见的几个因素。

1. 营养因素:奶牛在不足的营养供给下容易发生肢蹄病。

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或者过量,都会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奶牛需要适量的蛋白质、钙、磷、硫、镁、钠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D和E等,保持蹄部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或者过量都可能导致蹄部组织的异常变化,从而诱发肢蹄病。

2. 饲养管理因素: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也是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之一。

不合理的饲喂方式、饲料配方不当、喂料时间和频次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奶牛营养不良,影响蹄部健康。

奶牛长期生活在湿润、脏乱的环境中也容易患肢蹄病。

3. 牛群管理因素:牛群的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奶牛的蹄部健康。

过度饲养、过度繁殖、群体密度过大等都会增加奶牛患肢蹄病的风险。

不合理的饲养制度和消毒措施也会导致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肢蹄病。

4. 运输和环境因素:奶牛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肢蹄病的发生。

长途转运、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地面的硬度和滑滑等因素都会对奶牛的蹄部健康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湿润和泥泞的环境中,奶牛易患蹄病。

5. 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因素也与蹄病的发生相关。

某些品种的奶牛,由于基因的影响,其蹄部结构和质量可能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患上肢蹄病。

在选育方向上应该注重改进奶牛的蹄部性状,减少蹄病的遗传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导致肢蹄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方式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预防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养殖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置饲料,提供干燥、清洁的环境,密切关注牛群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保持奶牛蹄部的健康。

奶牛常见的四种肢蹄病

奶牛常见的四种肢蹄病

宽蹄 :蹄 的两 侧 支长度 和 宽度都 超过
肢 后踏 ,体躯 前倾 ,两后 肢 稍前 伸 ,蹄踵 正 常蹄 支 ,外观 大而 宽 。此类 蹄 角质 部较
部 负重 ,运 步 时腹 部 向前 紧 收 。四蹄 同时 薄 ,蹄 踵 部较 低 ,在 站立 时 和运 步时 ,蹄
发病时,四肢频频交互负重,站立不稳 ,
通过 运 动可 以发 挥供 血 功 能 ,促 进 血 液循 起奶 牛发 生腐 蹄病 。
后蹄 冠 周 围组 织 、蹄冠 前 面 、蹄冠 与 毛边
处 ,重 者 波及 关节 导致 发 炎 。初起 蹄 部发
引 起 腐 蹄 病 的 主 要 病 原 微 生 物 有 结 热肿 胀 疼 痛 ,站立 时患 肢 不敢 负重 着 地 , 节状 类杆 菌 、产 黑 色素 类 杆菌 、脆 弱 类杆 行 走时 敢 抬不 敢踏 ,甚 则 悬蹄 三肢 跳 行 。

本 栏编 辑 王钰 龙
蚜半 常 见 的 四种 肢 蹄 病
肢蹄 是奶 牛 重要 的支 持和 运动 器 官 , 几
种: 腐 蹄病
期潮 湿 而被 腐蚀 牛 蹄 ,以 因素都 可 以 引
其 表现 症状 先 以蹄 间裂 后 面开始 ,而
全 身症 状不 明显 ,病情 稍 重则 体 温升 高到 主要原 因 是牛 场 长期 不进 行修 蹄 。另 外 ,
3 9 ℃ 以 上,脉 搏 增 数 、呼 吸粗 迫 , 因疼 精 、粗 饲料 比例不 当 , 日粮 中钙 、磷 比例 痛剧 烈 而 出现颤抖 和 出汗 。
不 当 ,微 量 元素 缺乏 也容 易 引发该 病 。
禁 饲 喂 酸 败 变 质 的 饲 料 。 每 天 都 要 清 扫
口晒中 暑 ,应增 加 饮水 次数 。在北 方 干燥

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及治疗

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及治疗

^^M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及治疗刘宇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常患的、发生在四肢和蹄部的疾病总称,是规模化生产情况下,危害奶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规模化奶牛养殖过程中必须预防的疾病之一。

1.奶牛肢蹄病的产生原因1.1饲料粗细搭配不合理饲料是奶牛健康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合理的粗细搭配,若细粮的饲喂量过多,就会导致粗粮摄入不足,引起高蛋白中毒,继而引发奶牛的疾病,例如:牛瘤胃乳酸中毒、蹄叶炎&1.2饲料质量不过关劣质的粗饲料,尤是劣质的,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量不足的饲料会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发病原因不,、的会引发奶牛的质疏松,导致四肢和蹄部压力增加,导致肢蹄病;、锌%E量的会导致、增生、瘤疾病,会奶牛的四肢和蹄部健康&1.3高高奶牛是一常的,蹄部的,在高、高的中,,生多细,奶牛蹄部会导致,因此,奶牛肢蹄病的高发在,5〜9是高发&1.4牛理不:牛和是奶牛的,的理一程奶牛的健康&,若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不理奶牛,导致牛,奶牛蹄部在中,因,牛要理、理&,要、的理,,不理的奶牛蹄部,而发肢蹄病&,是牛是,的会重奶牛的蹄部,导致奶牛蹄部的压力,导致奶牛蹄部伤,给病入侵的渠道,因,养殖要保证奶牛区域的软,不给奶牛伤的机会&2•奶牛肢蹄病的临床症状奶牛肢蹄病的临症状主要是奶牛走路2腿?发病蹄不愿落、卧不起,患急性肢蹄病的奶牛会反映岀蹄部红肿,疼痛的症状,肢蹄病比较重的病牛会逐渐岀现发烧、食欲下降、泌乳量下降症状&3•奶牛肢蹄病的预防措施3.1药浴药浴是杀死奶牛蹄部细、增强奶牛蹄部角质坚强程的效方式,通采用4%的硫酸铜溶液为药浴主要成&为了预防奶牛的蹄部疾病,养殖以在每隔1〜2个月的候就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次药浴,、喷淋以,意在对奶牛蹄部进行消毒理&药浴可以在提高频率,由原本的1〜2个1,改为每个1~2,帮助奶牛抵御细的侵蚀和,避免范围发奶牛肢蹄病&3.2保护奶牛的蹄部马匹的修蹄一样,对奶牛进行蹄部的修剪以防止因蹄部角质的原因导致蹄部伤病&为了预防奶牛在的肢蹄病,修蹄在每的,和&蹄部的修剪外,在饲料加锌以效提高奶牛的抵力,提高奶牛的伤合力,的小伤奶牛;自行修,效减少肢蹄病的岀现频率和程度&3.3护奶牛活的安全奶牛活的安全包括牛、的、防、排、不伤蹄多个方,是奶牛养殖的,奶牛需要进行消毒,理、饲料、、,保的,不细、害生的;是奶牛养殖的防理,以是、、压,一要有一的防,的排性;,在要意避免用过的料,避免奶牛的蹄部伤&3.4合理部奶牛患肢蹄病的原因是角质软化,不效保护奶牛的蹄部,角质的软化在、中关,奶牛的关&不是就以成的,需要配合进行,进生对的,强健奶牛的、质&奶牛,奶牛中的牛、需要,用杀病原,量的发和,奶牛蹄部病的性&4•奶牛肢蹄病的方4.1质疏松症导致的肢蹄病因质疏松病症导致的肢蹄病比,在患病以通过在饲料中增加、配合的方式帮助奶牛;发中,养殖以通过酸的方式为奶牛补,生A、D为奶牛量&发,一岀现患病奶牛肢蹄的情况,量方式的效果就不,需要通过修蹄方式治疗&4.2因、导致的肢蹄病因病、发炎而导致的肢蹄病,原是发现、,消炎、止痛,对的奶牛蹄进行修剪:理,发情况,理症状&在,养殖以采用药浴的方式止细的进一,进行奶牛蹄的修剪;发中,养殖需要岀现症状的质,用药浴溶液进行,用消毒用对患进行,以养为主要渠道&在岀现蹄部的奶牛,理患病蹄部,意对机的消炎,避免奶牛因发炎而岀现发烧、食欲下、泌乳量下病症,用生进行消炎,通过/生理、碳酸的方式,保证奶牛机体的健康和抵力,3〜50,可以有效避免患病奶牛出现发症&(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动物防疫站)-78-。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蹄部发生疾病的一种常见情况,其主要表现为蹄痛、蹄腐、角质堆积和蹄炎等,严重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产和健康。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常见因素。

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肢蹄病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粗糙饲料过少、饮水不足等,会导致奶牛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易感染肢蹄病。

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空间狭窄、粪便和尿液无法及时清除等,也会增加奶牛患肢蹄病的风险。

2. 高产牛繁殖期:高产牛在繁殖期间,由于代谢活动和机体负荷增加,容易出现饲料摄入量增加、运动量减少等问题,这样会导致体内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的减少,从而影响蹄部健康。

3. 非洲牛肺热病:非洲牛肺热病是由赤蜱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常与肢蹄病并存。

当牛被感染非洲牛肺热病病原后,其免疫功能降低,使得牛患肢蹄病的风险增加。

4. 运输和处理不当:奶牛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严重的运输应激,例如长期跋涉、高温高湿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奶牛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肢蹄病。

在奶牛牧场或乳品加工厂中,如果奶牛受到过度的强制驱赶、处理不当或骚扰等,也会造成奶牛精神压力,增加患肢蹄病的风险。

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合理的饲养管理、合适的饲养环境以及对奶牛进行适当的运输和处理是预防奶牛肢蹄病的关键措施。

在奶牛肢蹄病的防治过程中,要加强非洲牛肺热病的防控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由于外部环境、饲料和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蹄部肿胀、溃疡和疼痛。

肢蹄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了解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增加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常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和管理因素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环境因素1. 圈舍条件圈舍条件不良是导致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圈舍地面不平整、潮湿,并且有尖锐的物体或硬物,容易导致奶牛蹄部受伤和感染。

改善圈舍环境,确保地面的平整和干燥,减少尖锐物体的存在,可以有效预防肢蹄病的发生。

2. 牲畜运输牲畜运输中如果不慎受伤或受到挤压,也会引发肢蹄病。

在牲畜运输过程中,应该合理操纵牲畜,确保它们的安全。

3. 土壤和气候土壤干旱、环境湿度大以及极端气候条件也会造成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需要调整饲料和管理措施,以适应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变化。

二、营养因素1. 饲料不均衡奶牛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不均衡,会造成奶牛的蹄部变形和发育不良,增加患肢蹄病的风险。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奶牛得到全面平衡的营养,对于预防肢蹄病非常重要。

2. 饲料中毒饲料中毒也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养在有毒植物的牧场上,或者饲料中存在有毒物质,都会对奶牛的蹄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饲料管理要注意排查饲料中是否存在有毒成分,避免奶牛因此患上肢蹄病。

三、遗传因素奶牛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其肢蹄健康。

一些遗传性疾病或缺陷,比如蹄部形态异常、蹄部生长速度不均匀等,会增加奶牛患上肢蹄病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种疾病在家畜种群中的比例,养殖户应该选用资质良好的种公牛和母牛,并对其后代进行定期的蹄部健康检查。

四、管理因素1. 饮水条件奶牛长期饮用湖泊、池塘和河道中的咸淡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水,易引起蹄部疾病。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认识实践奶牛蹄病是常见的一种牛类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营养不良、环境湿度过高、空气不流通、错位等因素。

本文将从奶牛蹄病发生的症状、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一、奶牛蹄病的症状1、走路发生问题奶牛发生蹄病时,会出现走路不稳、踩踏、抬高脚等问题,全身姿态也会有所变化。

2、趾间裂纹、蹄底层磨损奶牛的蹄部会出现趾间裂纹、蹄底层磨损等症状,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奶牛的好习惯和生产能力。

3、外露脚跟奶牛的脚跟周边往往会出现磨损、创伤等症状,这些问题如果持续存在的话,就会导致外露脚跟,这样一来便会给奶牛带来很大的危害。

1、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奶牛蹄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饲料的不平衡性和营养含量问题,会导致奶牛走路困难,产生散纹、拆裂或白色斑等蹄病问题。

2、湿度过高奶牛栖息处湿度过高也是产生奶牛蹄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湿气会使蹄部变软,从而会形成外乔或纵裂。

3、空气不流通奶牛栖息处空气不流通也是产生奶牛蹄病的因素之一,不维持足部的卫生和干燥,还经常受到堆积的排泄物和洗蹄液的腐蚀,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生。

4、错位或创伤奶牛的蹄部错位或受到外伤也是产生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牛群中存在不同的约束和仪器,通常易导致奶牛脱落蹄钉或其他损伤。

1、饲养管理为了预防奶牛蹄病的发生,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注意合理饲料管理,保证奶牛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不能让奶牛长时间饥饿,同时还要注意栖息处的环境卫生。

2、蹄部保健蹄部保健是奶牛蹄病防治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天都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包括洗蹄、奶牛蹄病检查和涂抹蹄部保护用品等。

从静态到动态地进行蹄部检查,了解奶牛的蹄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减少牛群内的压力在奶牛繁殖、分娩、育成和产乳等多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这些压缩过高,那么就会极大的影响奶牛的健康,引起奶牛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蹄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减少牛群内的压力,维护奶牛健康。

四、结语奶牛蹄病虽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奶牛生产性能,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奶牛的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肢蹄病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一、临床症状
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

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

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

二、发病因素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有5个方面,即营养、遗传、环境、管理和疾病。

1、营养因素
①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1,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

②奶牛体内维生素A、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肢蹄病。

日粮结构不合理,高蛋白质的日粮结构或粗纤维摄入不足,可引发肢蹄病。

2、遗传因素
奶牛的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它们对肢蹄病的易感程度。

奶牛肢蹄病的遗传系数为0.6,与生产性能呈高度正相关,蹄变形引起的蹄病与种公牛有关。

其中3-4岁奶牛发病率高。

3、环境因素
①牛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是引起肢蹄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牛圈堆积厚层牛粪,再加上饮水池经常有水溢出,粪便和污水浸染,氨对蹄壁的腐蚀作用,可降低蹄壁的屏障作用,使牛蹄角质软化,受到粪尿的侵蚀,角质生长发育不良,且脆弱,极易引起趾间腐烂、蹄底腐烂等蹄病。

②湿热的环境条件对肢蹄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奶牛的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使蹄更易变软,很易损伤,易受病原菌感染发炎。

同时高温高湿气候使奶牛的采食量显著下降,营养摄取过低,出现能量负平衡,体质逐渐下降,机体抵抗力减弱,影响牛蹄角质的正常生长,使肢蹄病大增。

③冰凉的水泥和结冰地面,也可增加患肢蹄病机会。

4、管理因素
①日常对牛蹄洗刷、药浴护蹄和季节性计划修蹄工作重视不够,使蹄病大量发生
②修削蹄不当也易引起感染化脓。

③干奶期过于肥胖,饲养密度过大,饲槽过低,运动场面积过小,奶牛运动不足,易引发肢蹄病。

④日粮结构不合理或不同泌乳期的奶牛使用同一饲料配方日粮,这也是引发肢蹄病的重要因素。

产后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引起奶牛体质差,易发生继发性肢蹄病;变形蹄引起蹄负担过重和蹄壁支撑力不足,出现皮下炎症和溃疡而发生急、慢性蹄叶炎;血液内毒素的存在促使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易导致蹄叶炎发生;病牛血浆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易造成微血栓的形成,特别是在机体的末梢部位,导致末梢器官部分血循障碍,造成蹄角质部角化不全,从而引起变形蹄。

三、预防措施
1、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药浴。

每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一次药浴。

方法是:在奶牛舍的出入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

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溶液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让药液浸透整个蹄部。

每年的4-10 月为较佳药浴时间。

2、每年应对奶牛进行修蹄。

在每年的春季,要对奶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3、定期添加硫酸锌药物。

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0.01%-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以上,每年进行5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

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4、定期做好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

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及污水,保持奶牛场地的干燥清洁,每月对环境消毒2次,杀灭致病菌。

5、奶牛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以防奶牛摔倒,但也不能过于粗糙。

6、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

根据多年的实践,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三七灰土压制而成,呈现中间高,四周略低的凸型,以利渗水和排水。

其次,运动场的地面不要铺撒炉渣、生石灰等垫料,以防损伤蹄部。

7、要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检查,发现患有肢蹄病的奶牛,立即将其隔离,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并用新洁尔灭进行消毒,然后剔除腐烂组织并进行敷药包扎,也可配合药物封闭和针灸治疗。

四、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

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趾间坏死组织,然后使用抗菌药物。

如用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每天2 次,连用5天,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

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

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毫升溶解青霉素240-400万单位,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毫升,作为一次注射量。

避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

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8或9号针头刺入皮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一般连注射2-3次即可。

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烂的病灶,要用5% -10%碘酊进行处理。

全身治疗方法: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多为抗炎及镇痛药。

如奶牛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公斤体重、双氢链霉素20毫克、红霉素10毫克,混合肌注能有效治疗蹄病。

此外使用抗组织胺药物也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口服苯海拉明0.5-1.0克,每天1-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