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教案
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器材使用及摄影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摄影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大学摄影专业或摄影爱好者教学时长:共12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摄影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掌握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及历史2. 摄影的分类(风光摄影、人物摄影、纪实摄影等)3. 摄影的基本概念(曝光、构图、景别等)三、教学过程1. 讲解摄影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分析摄影的分类及其特点。
3. 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第二课时:摄影器材与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及其功能。
2. 掌握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摄影器材的种类(相机、镜头、三脚架等)2. 摄影器材的功能与特点3. 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 讲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及其功能。
2. 分析各类摄影器材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3. 实操演示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第三课时:曝光与构图一、教学目标1. 掌握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ISO)及其作用。
2. 理解构图原则,提高画面美感。
二、教学内容1. 曝光三要素及其作用2. 构图原则(对称、对比、引导线等)3. 实践运用曝光与构图技巧三、教学过程1. 讲解曝光三要素及其作用。
2. 分析构图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 实操演示曝光与构图技巧。
第四课时:摄影实践与作品赏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实践项目(风光、人物、纪实等)2. 作品赏析(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三、教学过程1. 安排摄影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拍摄。
2.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分享拍摄心得。
第五课时:后期处理与修图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后期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提高修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等)2. 修图技巧(裁剪、调色、降噪等)三、教学过程1. 介绍后期处理软件及其功能。
摄影课程培训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技能培训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摄影器材。
2. 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光线、曝光等。
3. 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意识。
4. 提升学员的摄影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拍摄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三、课程对象摄影爱好者、摄影初学者、企业员工等。
四、课程时长共分为5次课,每次课2小时。
五、课程内容第一课:摄影基础知识1. 摄影的定义和摄影器材简介2. 摄影的发展历程和摄影流派3. 摄影术语解析(曝光、光圈、快门、ISO等)4. 摄影构图基础(三分法、黄金分割、前景、背景等)第二课:光线运用1. 光线的性质和特点2. 光线与摄影的关系3. 光线在摄影中的运用(顺光、侧光、逆光等)4. 光线在摄影作品中的表现力第三课:曝光控制1. 曝光的基本原理2.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的调节与运用3. 曝光不足与曝光过度的情况及处理方法4. 高动态范围(HDR)拍摄技巧第四课:摄影构图技巧1. 构图的基本原则2. 摄影构图技巧(对称、框架、引导线等)3. 构图在摄影作品中的重要性4. 构图练习与点评第五课:摄影后期处理1. 后期处理的基本概念2. 常用后期处理软件及功能介绍3. 后期处理的基本技巧(裁剪、调色、修复等)4. 后期处理在摄影作品中的作用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基础知识、技巧和理论。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光线、曝光等技巧。
3. 实践法:学员现场拍摄,老师指导,分析作品,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4. 互动法:学员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摄影经验。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作品:学员独立完成一幅摄影作品,提交给老师进行点评。
八、课程资源1. 教材:《摄影基础教程》2. 作品集:优秀摄影作品集,供学员参考。
3. 网络资源:摄影相关网站、论坛、教程等。
九、课程安排1. 每次课2小时,共5次课。
2. 课间休息10分钟。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摄影术基本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找出摄影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答案。
重点:摄影术诞生的契机条件。
难点:摄影术发展的因素。
教具:照相机、多媒体教室教学程序:一、摄影概述1、摄影光学基础知识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
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象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象原理。
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在光学中仍占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从点光源发出并以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
19世纪初,以杨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波动光学体系。
如今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和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性质,但从整体来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们的混合物。
从本质上,讲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光和电磁波一样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和水波波动产生的波浪向四周传播相似。
强度最大或最小的两点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
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示,一个周期就是一个质点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ν表示。
经过1s振动传播的距离称为速度,用“v”表示。
波长、频率、周期和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v=λ/T ,ν=1/T,v=λν由此可见,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实际上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见图: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和历史2. 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3. 摄影基本技巧:构图、曝光、对焦4. 摄影艺术欣赏5. 摄影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艺术欣赏。
2. 演示法: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特点。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幻灯片或视频资料。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摄影作品集。
4. 摄影场地和实践机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等。
3. 演示: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特点。
4. 实践:学生动手拍摄,教师现场指导。
5. 交流:学生之间交流拍摄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摄影基本技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摄影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实践并提交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摄影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提交的摄影作品,包括构图、曝光、对焦等方面的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摄影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摄影展览: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 邀请专业摄影师讲座:邀请专业摄影师分享摄影经验和技巧,拓宽学生视野。
3. 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一课 摄影的魅力-人教版摄影·摄像教案
第一课摄影的魅力-人教版摄影·摄像教案一、前言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和技术、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早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与我们平常看到的环境、事物等息息相关。
人们常说“一张好照片等于一篇好文章”,说明摄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了解摄影的魅力,学习基础的摄影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概念摄影是一门艺术和技术,通过照相机等装置捕捉现实世界和虚构景象,将其转化为影像的过程。
基本概念包括:1.照相机:拍摄影像的工具,分为数码照相机和胶片照相机等。
2.曝光:光线投射到感光材料上的时间和强度,是影像中亮度与暗度的调整。
3.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和光圈,用于使影像更加真实。
4.光圈:控制光线进入照相机的量,影响焦深和景深。
5.ISO:感光度,控制摄像机的灵敏度,用于在低光条件下拍摄。
2. 摄影的特点和表现手法1.色彩的表现:使用不同颜色、亮度、饱和度的图像,创造出不同情绪、氛围和主题。
2.大小的表现:大小比例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氛围和场景。
3.镜头角度的表现:使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表达拍摄者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
4.切割的表现:使用不同的剪切方式可以强化画面,凸显画面中的重点和主题。
5.布局和构图的表现:构图灵活、规矩、和谐,有利于图像的整体效果和生动。
3. 摄影的分类1.风光摄影:以山水、自然、建筑、文物等为主要拍摄对象。
2.人像摄影:以人物为主要拍摄对象,注重人物的形象、个性、特点等。
3.剧场演出摄影:以舞台演出场所为主要拍摄对象,注重对演员形象及舞台效果的表现。
三、教学过程1.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相机、曝光、光圈、ISO、对比度等摄影常识。
2. 显示和分析图片教师向学生成对比图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摄影中光圈、ISO和快门的关系。
并通过分析图片,在指导下学生了解摄影的构图与重点。
3. 实地体验通过在校园内实地拍摄,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构图、光圈、ISO和快门的关系等实际操作技巧。
摄影基础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入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器材知识。
2. 掌握曝光、焦距、光圈和ISO等摄影基础参数。
3. 学会运用构图技巧,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性。
4. 熟悉光线在摄影中的运用,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三、教学对象摄影爱好者、初学者四、教学时间共8课时(每周1课时)五、教学地点摄影教室、户外实践拍摄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摄影基础知识1. 摄影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 摄影器材介绍:相机、镜头、三脚架等3. 摄影基础参数:曝光、焦距、光圈、ISO第二课时:曝光与拍摄技巧1.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ISO2. 曝光控制与调整3. 拍摄技巧:对焦、白平衡、曝光补偿第三课时:构图与画面元素1. 构图原则:三分法、对角线法、对称法等2. 画面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3. 实践练习:运用构图技巧拍摄照片第四课时:光线与摄影1. 光线的类型:自然光、人造光2. 光线与摄影的关系3. 光线运用技巧:逆光、侧光、顺光等4. 实践练习: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照片第五课时:摄影后期处理1. 图像编辑软件介绍:Photoshop、Lightroom等2. 后期处理技巧:裁剪、调色、锐化等3. 实践练习:运用后期处理技巧提升照片质量第六课时:摄影作品赏析与评价1. 摄影作品赏析:优秀摄影作品赏析,分析其构图、光线、主题等2. 摄影作品评价:学习如何评价摄影作品3.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第七课时:户外实践拍摄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拍摄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拍摄照片3. 学生作品点评与反馈第八课时: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1. 回顾摄影基础知识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3. 布置课后作业:拍摄一幅主题明确的摄影作品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互动性等2. 实践拍摄:作品质量、构图、光线运用等3. 课后作业:完成度、创新性等八、教学资源1. 教材:《摄影基础入门》2. 教学课件:PPT、图片、视频等3. 实践拍摄:户外场地、摄影器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今后深入学习摄影艺术奠定基础。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操作和保养知识。
3. 学习摄影构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等基本技巧。
4.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对象初中、高中、摄影爱好者四、教学课时共10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摄影基础知识PPT2. 教学视频:摄影教程视频3. 实践器材:相机、手机等摄影设备4. 教学案例:优秀摄影作品集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摄影概述1. 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摄影艺术的魅力。
2. 通过PPT展示摄影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第二课时:摄影器材1. 讲解摄影器材的种类、功能和选购技巧。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相机,熟悉相机的基本操作。
第三课时:摄影构图1. 讲解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培养构图意识。
第四课时:光线运用1. 讲解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光线拍摄出有质感的作品。
2. 实践操作:在室内、室外进行光线运用练习。
第五课时:色彩搭配1. 讲解色彩理论在摄影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提升作品美感。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提升作品色彩表现力。
第六课时:摄影后期处理1. 介绍常见的摄影后期处理软件和技巧。
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练习。
第七课时: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1. 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和评价摄影作品。
2.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作品分享,培养审美情趣。
第八课时:摄影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摄影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拍摄。
2. 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意,拍摄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第九课时:摄影创作与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创作,分享创作心得。
2. 开展摄影作品交流,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第十课时:课程总结与反馈1. 总结摄影基础知识课程的主要内容。
摄影教学手把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与技巧二、授课对象:摄影爱好者、初学者三、授课时长:共10课时四、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和相机操作。
2. 培养学生掌握摄影构图技巧,提高摄影作品的艺术性。
3. 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场景下的拍摄方法,提高摄影实战能力。
五、教学大纲:第一课时:摄影基础知识1. 课程导入:简要介绍摄影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摄影器材介绍:相机、镜头、三脚架等摄影器材的选用与保养。
3. 摄影基本原理:光圈、快门、ISO的关系及调整方法。
4. 实操练习:现场操作相机,了解相机的基本操作。
第二课时:摄影构图技巧1. 构图原则:三分法、对角线法、对称法等构图原则的讲解与示范。
2. 实操练习:现场拍摄,运用构图原则进行拍摄练习。
第三课时:光线运用1. 光线分类:顺光、侧光、逆光、散射光等光线的特点及应用。
2. 光线运用技巧:如何利用光线突出主题、营造氛围。
3. 实操练习:现场拍摄,运用不同光线进行拍摄练习。
第四课时:色彩运用1. 色彩理论:色彩搭配、色彩对比、色彩象征等色彩理论。
2. 色彩运用技巧:如何运用色彩突出主题、表现情感。
3. 实操练习:现场拍摄,运用色彩理论进行拍摄练习。
第五课时:拍摄技巧1. 人像拍摄技巧:如何拍摄人像,突出人物特点。
2. 风光拍摄技巧:如何拍摄风光,展现自然之美。
3. 实操练习:现场拍摄,运用拍摄技巧进行拍摄练习。
第六课时:后期处理1. 后期处理软件介绍:Photoshop、Lightroom等后期处理软件的介绍。
2. 基本后期处理技巧:调色、裁剪、锐化等基本后期处理技巧。
3. 实操练习:现场操作后期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处理练习。
第七课时:摄影作品赏析1. 摄影作品赏析:欣赏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第八课时:摄影实战训练1. 实战场景:现场组织拍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拍摄中运用所学知识。
摄影基础教案-1
摄影根底教案2021~2021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摄影根底专业班级:使用教材:授课教师:2021年11 月20 日教师授课教案年月日授课内容与安排〔一〕理论局部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摄影的诞生与开展第二节摄影的风格和流派第二章数码相机与镜头第一节数码相机的类型现在数码相机的种类大致分为卡片相机和数码单反。
1〕卡片相机卡片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
其中索尼T系列、奥林巴斯AZ1和卡西欧Z系列等都应划分于这一领域。
主要特点:卡片数码相机可以不算累赘地被随身携带;而在正式场合把它们放进西服口袋里也不会坠得外衣变形;女士们的小手包再也不难找到空间挤下它们;在其他场合把相机塞到牛仔裤口袋或者干脆挂在脖子上也是可以承受的。
虽然它们功能并不强大,但是最根本的曝光补偿功能还是超薄数码相机的标准配臵,再加上区域或者点测光模式,这些小东西在有时候还是能够完成一些摄影创作。
至少你对画面的曝光可以有根本控制,再配合色彩、清晰度、比照度等选项,很多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来自这些被“高手〞们看不上的小东西。
第二节数码相机的组成器件第三节镜头的焦距第四节镜头的选择第三章数码相机第一节数码相机类型1、卡片相机卡片机的优点是时尚的外形,液晶大屏幕,小巧纤薄的机身,操作便捷。
缺点是手动功能薄弱,超大的液晶屏,耗电量大。
镜头多采用潜望式设计,变焦不大,相对成像性较弱。
2、长焦数码相机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适宜于拍摄较远处的景物或者是被拍摄者不希望被打搅的情形。
焦距越长那么景深越浅,越有利于突出主体而虚化背景。
但是对于镜头的整体素质而言,变焦范围越大,镜头的成像质量也越差。
3、数码单反相机数码单反相机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制作的一块固定的CCD或CMOS芯片代替了需要不断更换的感光胶片,实现了影像的直接数字化存储。
第二节图像传感器的尺寸CCD〔包括CMOS感光元件〕的面积是按其矩形对角线英寸长度为指标的。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教案:摄影基础学科:艺术年级:初中课时:2节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摄影基础知识,包括曝光、对焦和构图等方面。
2.掌握摄影基础技巧,能正确使用相机进行拍摄。
3.能够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教学重点:1.曝光与对焦的概念及方法。
2.构图的原则与技巧。
教学难点:1.曝光与对焦的实际操作。
2.如何运用构图原则和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相机(单反相机或智能手机均可)。
2.老师准备一些精选的摄影作品进行展示。
3.准备PPT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展示几张摄影作品,让学生观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摄影的作用和意义。
2.介绍摄影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15分钟)a.简要介绍摄影的发展历史,从早期底片相机到现代数码相机的发展。
b.解释摄影的基本概念,包括曝光、相机镜头、对焦、快门等。
3.曝光与对焦的概念和方法(15分钟)a.通过多媒体展示PPT,详细介绍曝光和对焦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b.运用示范,教会学生如何设置适当的曝光和对焦参数。
4.练习与小结(10分钟)让学生通过拍摄不同场景的照片,并进行曝光与对焦的调整,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课堂结束前,做一个小结,并回答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曝光与对焦的知识,并做简单的回答和展示。
2.构图的原则与技巧(15分钟)a.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强调和对比等。
b.通过多媒体展示PPT和摄影师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c.教学示范,演示如何运用构图技巧进行创作。
3.练习与分享(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学到的构图技巧,进行实际拍摄,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与讨论。
4.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展示学生的摄影作品,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学资源:1.PPT、视频素材。
2.摄影作品展示。
3.相机和智能手机。
摄影基础教案-1
摄影基础教案-1课程名称:摄影基础授课教师: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计划学时:36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拍摄,让学生建立摄影拍摄的概念和知识技能体系,具备单反相机摄影拍摄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摄影作品。
教学要求:掌握正确的摄影控制方法,了解摄影设备,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摄影作品。
教学重点:1、摄影各个流派的不同作品风格。
2、相机的光圈、快门、感光度的控制,以及其它影响曝光的因素。
3、用光及构成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控制景深的基本条件及曝光控制。
2、画面整体效果的体现。
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和有关资料应制作成课件。
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想象力,分析论证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新变化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和善于探索的训练。
教材使用:1.《设计师摄影指南》XXXXXX.XXX编著XXX;2.《摄影基础》,XXX编著XXX;3.《大学摄影基础教程》XXXXXX。
授课内容与安排:一)理论部分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摄影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节:摄影的风格和流派第二章:数码相机与镜头第一节:数码相机的类型现在数码相机的种类大致分为卡片相机和数码单反。
注意事项:删除了无关信息和格式错误,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每个部分的内容。
数码相机最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包括RAW、JPEG和TIFF三种。
白平衡是指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的精确度指标。
在电视摄像领域中,白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设置图像的色彩平衡可以反映拍摄照片时的光照条件。
通常情况下,从“白平衡”菜单中选择某种白平衡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但在某些情况下,您可能需要使用“色温”和“色调”调整来自定义白平衡。
在数码摄影中,曝光是一个核心技术。
控制曝光是一幅好作品极为重要的要素。
正确曝光是指能正确记录被摄物体反光率的曝光量,而准确曝光是指能完全反映摄影者创作意图的曝光。
摄影基础教案 文档
摄影教案(一)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摄影术的发明1832--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即在铜板上镀上一层白银,放在碘溶液中,铜板上的银就变成了碘化银,然后,放在暗箱里曝光,再用加热的水银进行熏蒸影象便显现出来了。
然后,用加热的食盐水将未曝光的碘化银洗去,影象便固定下来了。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发明,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此发明不实行专利,各国可以自由使用。
1888年由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用卤化银胶卷的便携式相机,1913年使用135胶卷的相机由德国发明。
在20-30年代,一架简单的相机为20-30个银圆,1银圆=130个铜板。
第二节照相机摄影其实是一种纪录影像的技术,进行这种技术的工具就是相机。
不能认识相机就不能进行拍摄,只有对手上的工具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才能拍出好的照片。
相机是个不透光的盒子,作用为控制光线的进入,使胶卷做不同程度的曝光。
相机基本包括机身,镜头。
机身内置快门,所谓快门(Shutter)是决定胶卷进行曝光(Expiosure)的时间,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使用者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来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
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
镜头是∶「由数片透明曲面玻璃等构成组合件通过光线折射,形成影像」,而效果「会比透镜更好」。
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於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则负责光线的多少。
镜头不单有对焦之调较功能(此稍後再提),更重要是「光圈」(Aperture)的调较,光圈之设定作用为设定f值,f值就是光线进入相机的数值。
设定光圈的f值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相机之快门决定光线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便是一个曝光过程,亦即是一个拍摄过程。
「摄影术中采用一个镜头,使被摄物体成像於感光材料(胶卷)上的一种不透光仪器」这个解释会使你更明白相机的原理吗?相机的组成「相机」在上文曾说包括了镜头及机身,这样去描述似乎简单一点。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摄影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摄影的起源和基本原理;2.掌握相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学习摄影构图和光线运用的基本技巧;4.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摄影的基本原理;2.摄影构图和光线运用的基本技巧;3.美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多台相机,包括数码相机和传统胶片相机;2.黑白和彩色胶卷;3.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摄影概述1.摄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早期相机的演变过程;2.摄影的定义和作用;3.摄影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第二课:相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相机的构造和组成部分;2.相机的基本设置和使用方法,包括对焦、曝光、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调节;3.介绍数码相机和传统胶片相机的区别和特点。
第三课:摄影构图基本技巧1.构图的概念和要素,包括视角、线条、形状、前景和背景等;2.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称和黄金分割等;3.构图的创意技巧,如近景、远景、斜线和对比等;4.摄影实践活动:让学生使用相机实地拍摄并运用构图技巧。
第四课:光线运用基本技巧1.光线的特点和作用;2.光线的色温和光源的影响;3.使用曝光补偿和白平衡调节光线效果;4.摄影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实验照片。
第五课:美感的感知和表达1.美感的概念和特点;2.美感的感知能力培养,包括观察和分析能力;3.美感的表达能力培养,包括构图、光影和色彩等;4.摄影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拍摄主题照片,并分享和交流作品。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和讨论;2.摄影实践活动和作品评选;3.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测试。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和经典摄影作品;2.组织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或举办摄影展览。
七、教学反思:1.教案设计合理,内容全面,目标明确;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3.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4.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和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
初中摄影入门课程教案
初中摄影入门课程教案课程名称:摄影入门课程时长:2课时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曝光、焦距、光圈等。
2. 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
3.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数码相机或其他摄影设备2. 投影仪3. 摄影作品示例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如曝光、焦距、光圈等。
2. 展示一些摄影作品,让学生对摄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讲解摄影技巧(15分钟)1. 讲解构图技巧,如 rule of thirds、leading lines 等。
2. 讲解用光技巧,如自然光、人工光等。
3. 讲解拍摄角度和镜头运用技巧。
三、实践拍摄(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拍摄实践,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摄影技巧。
2. 展示学生的拍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复习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复习摄影技巧,如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
二、讲解摄影后期处理(15分钟)1. 介绍一些基本的摄影后期处理软件,如 Photoshop、Lightroom 等。
2. 讲解如何调整曝光、色彩、裁剪等后期处理技巧。
三、实践后期处理(20分钟)1. 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自己的拍摄作品进行后期处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摄影后期处理技巧。
2. 展示学生的后期处理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摄影技巧进行拍摄的能力。
3. 学生对摄影后期处理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进行实践拍摄,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摄影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摄影作品。
摄影初级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摄影初级课程二、课程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构图方法。
3. 学会使用相机和摄影后期处理软件。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三、教学对象摄影初学者四、教学时间共8课时,每周1课时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摄影基础理论- 摄影的定义和起源- 摄影器材简介- 光圈、快门、ISO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相机操作基础- 相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相机的手动模式操作- 摄影构图原则3. 第三课时:光线与曝光- 光线的类型和特性- 曝光的三要素:光圈、快门、ISO- 曝光补偿和曝光锁定4. 第四课时:摄影构图技巧- 三分法构图- 对角线构图- 水平线构图- 透视与空间5. 第五课时:拍摄实践与技巧- 静物摄影技巧- 人像摄影技巧- 风光摄影技巧6. 第六课时:后期处理基础- 图像处理软件的选择与使用- 裁剪、调整曝光、色彩平衡- 纠正畸变、去除噪点7. 第七课时: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 摄影作品赏析- 摄影作品的评价标准- 学生摄影作品展示与评价8. 第八课时:摄影创作与分享- 摄影主题创作- 学生摄影作品分享与交流六、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摄影理论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法:通过现场拍摄和后期处理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摄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拍摄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摄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摄影理论知识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拍摄和后期处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欣赏与评价:组织学生欣赏优秀摄影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5. 创作与分享:引导学生进行摄影创作,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摄影作品的创意和审美水平。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章节一:摄影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摄影的基本分类和拍摄要素。
教学内容:1. 摄影的定义:通过镜头捕捉影像的过程。
2. 摄影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暗箱到数码摄影。
3. 摄影的基本分类:风景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等。
4. 拍摄要素:光线、构图、曝光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摄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展示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让学生了解基本分类。
3. 讲解拍摄要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章节二:相机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相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掌握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相机的组成部分:镜头、机身、取景器等。
2. 相机的功能:曝光、对焦、调节焦距等。
3. 基本操作方法:开机、关机、调节曝光参数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相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演示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学生实际操作相机,熟悉各项功能。
章节三:摄影构图与光线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构图的原则。
2. 掌握摄影光线的运用技巧。
教学内容:1. 摄影构图原则:简洁、平衡、对比等。
2. 光线的作用:塑造形象、渲染氛围、突出主体等。
3. 光线类型:自然光、人工光等。
4. 光线运用技巧:光线的方向、强度、色彩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摄影构图原则,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2. 讲解光线的作用和类型。
3. 讲解光线运用技巧,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章节四:曝光与对焦教学目标:1. 了解曝光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曝光的调节方法。
3. 了解对焦的概念和作用。
4. 掌握对焦的调节方法。
教学内容:1. 曝光的概念和作用:正确曝光使画面清晰、亮度适宜。
2. 曝光的调节方法: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
3. 对焦的概念和作用:使画面清晰,突出主体。
4. 对焦的调节方法: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曝光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曝光的调节方法,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3. 讲解对焦的概念和作用。
4. 讲解对焦的调节方法,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word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为广大摄影初学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摄影的平台。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技巧以及拍摄方法,从而能够独立进行摄影创作。
本教案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用于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以及对摄影有兴趣的人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摄影史。
2. 掌握摄影器材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镜头、附件等。
3. 学习摄影基本技巧,如曝光、对焦、景深、构图等。
4. 掌握拍摄方法,如户外拍摄、人像拍摄、风光拍摄等。
5. 培养学生的摄影审美观和独立摄影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摄影概述:摄影的定义、分类和摄影史。
2. 摄影器材:相机、镜头、附件等的基本知识。
3. 摄影基本技巧:曝光、对焦、景深、构图等。
4. 拍摄方法:户外拍摄、人像拍摄、风光拍摄等。
5. 摄影审美观:如何欣赏摄影作品、培养自己的摄影审美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拍摄方法。
2. 示范:现场演示摄影技巧和拍摄方法。
3. 实践:学生现场实践,老师指导。
4. 讨论:组织学生交流摄影心得,分享摄影作品。
5. 鉴赏:欣赏经典摄影作品,分析摄影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摄影概述、摄影器材。
2. 第二课时:摄影基本技巧。
3. 第三课时:拍摄方法。
4. 第四课时:摄影审美观。
5. 第五课时:作品欣赏与分析。
六、摄影构图与视觉引导教学目标:1. 理解摄影构图的原则和目的。
2. 学习如何使用线条、形状、色彩和纹理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3. 掌握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如三分法、对称构图、框架构图等。
4. 培养创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摄影构图的重要性。
2. 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一致性、节奏。
3. 构图的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纹理。
4. 构图技巧的实际应用:三分法、对称构图、框架构图等。
5. 构图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方法:1. 讲授构图的原则和目的。
摄影基础教案 第一课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教案标题: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教学目标:1.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摄影的基本构图技巧。
3. 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 摄影器材:相机、三脚架等。
2. 幻灯片或投影仪。
3. 实例照片和摄影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精美的摄影作品,引起学生对摄影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摄影的认知,引导他们思考摄影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二:介绍摄影基础知识(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线、曝光、焦距等。
2. 解释摄影中常用的术语,如快门速度、光圈、ISO等,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基本了解。
步骤三:讲解摄影构图技巧(20分钟)1. 介绍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称、主题等。
2. 通过展示实例照片,解析不同构图技巧的效果和运用。
3. 引导学生分析构图技巧对照片表达的影响。
步骤四:操作实践(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调整焦距、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等。
2. 给学生分发相机,让他们亲自操作并拍摄照片。
3. 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构图技巧,拍摄几张具有艺术性的照片。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拍摄的照片,分享拍摄过程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摄影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实践摄影技巧,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摄影的艺术表达,参加摄影比赛或展览。
2. 组织学生进行摄影实践活动,例如户外拍摄或摄影展览。
3. 鼓励学生使用摄影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操作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对相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构图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展示的照片质量和艺术性评估。
备注:根据教学班级和学生水平的不同,教案中的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摄影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摄影基础知识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包括光圈、快门、ISO等曝光三要素。
3. 学习构图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摄影技能。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时:摄影概述1. 摄影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摄影器材介绍:相机、镜头、三脚架等3. 摄影分类:风光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等第二课时:曝光三要素1. 光圈:光圈大小与景深、通光量的关系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与动态捕捉、曝光时间的关系3. ISO感光度:ISO感光度与噪点、曝光量的关系第三课时:构图技巧1. 三分法构图2. 黄金分割构图3. 对比与平衡构图4. 色彩搭配构图第四课时:摄影实践1. 室内摄影实践:拍摄静物、人像等2. 户外摄影实践:拍摄风光、纪实等3. 实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第五课时:摄影后期处理1. 图像处理软件介绍:Photoshop、Lightroom等2. 基本操作:裁剪、调整曝光、色彩等3. 高级技巧:图层、蒙版、滤镜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摄影基础知识,如曝光三要素、构图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摄影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摄影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摄影技巧,分享经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讲解摄影器材,让学生了解各类摄影器材的功能。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摄影类别。
第二课时:1. 讲解光圈、快门、ISO等曝光三要素。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曝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组曝光三要素的拍摄。
第三课时:1. 讲解构图技巧,如三分法、黄金分割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构图技巧在摄影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构图技巧进行拍摄。
第四课时:1. 分组进行室内、户外摄影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摄影术基本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找出摄影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答案。
重点:摄影术诞生的契机条件。
难点:摄影术发展的因素。
教具:照相机、多媒体教室教学程序:一、摄影概述1、摄影光学基础知识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
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象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象原理。
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在光学中仍占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从点光源发出并以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
19世纪初,以杨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波动光学体系。
如今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和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性质,但从整体来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们的混合物。
从本质上,讲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光和电磁波一样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和水波波动产生的波浪向四周传播相似。
强度最大或最小的两点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
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示,一个周期就是一个质点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ν表示。
经过1s振动传播的距离称为速度,用“v”表示。
波长、频率、周期和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v=λ/T ,ν=1/T,v=λν由此可见,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实际上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见图: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完全相同的传播速度,数值是c=300,000km/s。
光既然是电磁波,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应该是一个波动传播问题,但是在设计照相机镜头及其他光学仪器时,并不把光看作是电磁波,而是把光看作是能传播能量的几何线叫做光线。
光源A发光就是向四周发出无数条几何线,这无数条具有方向的几何线就叫做光线。
这样在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几何问题、数学问题,问题简化多了。
下面叙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光线的传播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象等。
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
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
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象面上成象。
(3)光的反射定律当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就会改变传播方向,发生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光投射点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②人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如图1-2-2所示,入射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记为入射角,用i表示;反射光线与法线N的夹角记为反射角,用α表示。
则有i=α。
光的反射现象还具有可逆性,假如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方向入射到界面上,那么它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
随着界面的不同,反射又可分为定向反射和漫反射。
从一个方向入射到光亮、平整的镜子上的光线,入射点都落到同一平面上,其反射都向着同一方向,如图1-2-3(a)所示,则称为定向反射。
当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如毛玻璃面等),由于粗糙面可以看成由许多角度不同的小平面组成,光线便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称为漫反射,如图1-2-3(b)所示。
但需注意在漫反射现象中,就每一条光线而言都还是遵循反射定律的。
光的反射,在照相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本身并不发光,但当光线从各个角度照射到人身上后,光线便可从各个角度有所反射。
我们常利用反射光进行拍照,就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摄影术的基本原理在摄影中,通常使用照相机或者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作为照相设备,利用光学胶卷或者数码存储卡作为记录介质。
但也有例外,比如Man Ray于1922年发明的实物投影法(rayographs)就是利用影子在相纸上成像,而不需要用到照相机。
照相利用的是小孔成像原理。
为了保存影像信息,一般还要使用感光介质。
完整的影像记录,再现技术被称为摄影术。
小孔成像原理(针孔模型)现实影像被依据针孔成像原理设计的光学结构转化后投射到影像纪录接口(软片/CCD)上,介质记录了光学信息并转化为元信息(潜影或元数据),该信息通过化学或数字流程转化为可被再次识别的现实影像副本。
摄影包含静态的图片摄影和动态的电影、电视摄影,它们同属于基于时间的媒体形式(time-based media)。
背景资料: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古典光学中一种重要成像现象。
如果在烛焰与光屏之间放一个带有小孔的遮光板,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这一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是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
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国伟大的古代科学家墨子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并给予了精辟的解释。
《墨经》中有“景倒,在午有端”的记载,意思是说,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在隔屏的小孔处交聚成一点,由此给出的影是倒立的。
这是对小孔成像现象的最早描述,也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西方称墨子为“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是探索光学成像原理的第一人”。
墨子故里山东滕州也因此成为小孔成像的发源地。
此后,人们对小孔成像的现象和机理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其中被提及较多的是所谓“倒塔影”。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元代杨瑀《山居新话》,均曾提及此现象。
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对小孔成像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延至明清,记述者更为多见,甚至还有人专门搜集各地“倒塔影”的实例,这表明小孔成像现象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
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公元1000年阿尔哈赞开始利用小孔成像研究黑盒子。
1267年英国哲学家R·培根因描写了利用小孔观看日食的现象被教会以施巫惑众罪名处死。
1490年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再一次利用小孔镜头做了黑盒子实验。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小孔暗箱虽能成像并得到应用,但是不能解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的矛盾,于是出现了有透镜的暗箱形成的照相机的雏形。
带透镜的暗箱虽然能观察景物,但却不能把看到的景物永久保存,后来的人们开始对影像如何复制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9世纪30年代法国发明家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制造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并于1839年8月19日正式公布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法”,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由此小孔成像技术在摄影领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摄影梦想成为现实。
背景资料:小孔成像实验材料:能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半透明白纸,不透明厚纸,浆糊(透明胶),缝衣针。
制作实验:⒈找两个能紧密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在大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不透明厚纸,并用缝衣针扎一个小孔,在小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并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⒉将大纸盒扎有小孔的一面对着点燃的蜡烛(或室外物体),拉动小纸盒(或大纸盒),眼睛通过小纸盒可以看到屏幕上物体的倒立的像,并且能控制像的放大或缩小。
土照相机制作实验材料:能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半透明白纸,和纸筒底面一样大的凸透镜,浆糊(透明胶)。
制作实验:⒈找两个能紧密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在大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凸透镜,在小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半透明的薄纸作屏幕,并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
⒉将大纸筒粘了凸透镜的一面对着物体,拉动小纸盒(或大纸盒),眼睛通过小纸盒可以看到屏幕上物体的倒立的像,并且能使物体的像放大或缩小。
3、历史上人们对摄影术的幻想1760年,一本名叫《基凡提》的科幻小说描绘了一种人们向往已久的情景:即不经画家之手就能把所看到的景物固定在画布上。
为了把会消失的影像永远地凝固下来,人们制造出一种黏性物质,把这种物质涂在画布上,对准要描绘的物体,这时涂有黏性物质的画布可以很快地把影像固定在上面。
固定好后,把画布拿到一个黑暗的地方晾干。
一段时间后,画布上的影像就凝固了,其描绘的景物足以乱真,而且这影像永远也不会消失。
这与我们现在的摄影有者很多的相似之处。
二、影术的诞生及发展(一)影术的诞生1、“牛眼”17世纪德国科学家斯切温特发明的“牛眼”曾经流行于欧洲大陆,这种小设备是在一木球两端钻孔,孔两端安装透镜,利用短焦距造成广角效果,也许这个就算是最早的简易广角镜了。
利用逆光投影暂存活动影像的方式也是人类摸索影像存储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如中国的皮影戏、针孔成像、暗箱成像等。
2、“光影画箱”到了19 世纪,西方的画家为了取得更精确的写实效果,开始普遍使用一种叫作“光影画箱”的辅助性绘画工具。
这种工具颇似后来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由一密闭的木箱,光学透镜、反光板和毛玻璃景屏组成。
使用时用透镜对准明亮的景物,光线通过透镜形成人工影像,再由与透镜光轴成角的反光板反射,到达平放顶部的景屏就形成精确、明亮、视场可随意调整的物影,如在景屏上覆以薄纸,便可用碳笔描摹成画了。
“光影画箱”实际已完成了摄影技术一个重要方面,即成像设置照相机雏型的探索。
3、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日光刻蚀法”:以日光作用于感光柏油,从而达到将影象永久固定在玻璃或金属板上的方法。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技术系统。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然后用金属板放置于暗箱中拍摄出了窗外景物,虽然画面很粗糙,却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尼埃普斯的发明大大地激发了后来者的灵感,也促成了摄影术的真正诞生。
这是尼尔普斯的油画像,他也是达盖尔的合作者,比达盖尔年长四岁,早在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公布前六年就因病去世了。
法国政府在授予达盖尔6000法郎年金的同时,授予尼尔普斯的继承人4000法郎年金以示奖励。
4、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1829年,达盖尔受到尼埃普斯的邀请,开始研究摄影术。
鉴于“日光刻蚀法”曝光时间过于漫长,影像模糊不清,达盖尔长期致力于更加快捷、更加精美、更加易于观看和保存的摄影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