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科试卷 (理科)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2、必修3部分内容。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基是在( )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2.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
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广泛采用
B.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
C.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D.孔子创立的儒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
3.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
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5.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为此,他
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思想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
6.《明夷待访录》中说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了( )
A.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7.在某地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专家初步推断,它可能是一位具有一定身份地位者的墓,
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有青铜剑、手抄本的《离骚》、唐三彩、雕版印刷的唐诗、活字印刷的唐诗等。
请你根据自己所具有的历史知识,判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
A.战国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8.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秦国商鞅变法时统一了中国文字②知识(士人)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③被称为“书圣”的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④张旭是草书圣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10.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后人为纪
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
这位词人是()
A.李白 B.柳永 C.辛弃疾 D.曹雪芹
1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应该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这里的“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规律
B、传统道德规范
C、社会发展规律
D、自然发展规律
15.下列关于中国的绘画不正确的是()
A.中国画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B.中国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元朝时期市井的生活
D.中国画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16. 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四大名著不包括()
A B C D
17.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8.《十日谈》的一则故事说:“有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这才生乎第一次看到了一群女人。
父亲是个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不许儿子去看一眼女人,吓唬说。
它们叫“绿鹅”,它们都是祸水。
谁知儿子却说道:“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道理是( )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1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
这反映马丁·路德()A.反对上帝的权威,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 B.反对上帝的权威,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C.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 D.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20.二战后初期,为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而建立的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的这一系列活动可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 “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时期
22.“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一顺口溜可能出现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
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A.提出“拨乱反正” B.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C .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 .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
2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发展外向型经济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的“春天”主要是指(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划定特区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7.中国积极参加APEC 活动,主持召开APEC 会议,是为了( )
A.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28.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 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关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B.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一步步缩小
C.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
D.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增加,有效利用了世界资源
3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四幅
图片所代表的组织最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
C
A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文化人的学派‛……
① ② ③
(1)根据材料一,按序号写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名称。
(3分)
① ② ③
材料二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评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材料三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他还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2)材料二、三、四所叙述的是哪三位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完成下表内容(9
32.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材料二彼特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只追求凡人的幸福。
‛‚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这对我们又有何益处呢?‛
材料三马丁〃路德指出:‚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他相信上帝就可以丰丰厚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摘抄原文不得分)(2分)
(2)材料二中,彼特拉克宣扬了什么思想?(1分)
(3)据材料三,归纳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2分)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重大的思想运动?(3分)
33.(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谈及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
——《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
(1)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分)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2分)有什么危害?(2分)
(3)材料二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包干”为什么能得到邓小平的支持?(3分)
(4)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34.(10分)当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
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
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
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2分)
(3)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2分)你认为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科答题纸(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根据材料一,按序号写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名称。
(3分)
① ② ③
(2)材料二、三、四所叙述的是哪三位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和材
33.(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摘抄原文不得分)(2分)
(2)材料二中,彼特拉克宣扬了什么思想?(1分)
(3)据材料三,归纳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2分)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三次重大
的思想运动?(3分)
33. (1)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分)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2分)有什么危害?(2分)
(3)材料二中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包干”为什么能得到邓小平的支持?(3分)
(4)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34.(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2分)
(3)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2分)你认
为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科参考答案(理科)
32.(8分)
(1)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人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世界的存在、真
理、规律皆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2分,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人文主义。
(1分)
(3)信仰即可得救。
(2分)
(4)智者运动(智者学派),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3分)
33.(10分)
(1)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1分)
(2)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大跃进”运动。
(1分)
危害:①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③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④“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2分。
任答2点即可)
(3)省份:安徽、四川。
(2分)
原因:效果好,变化快。
(1分)
(4)启示:①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②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国家制定的农业政策,要从维护农民的利益出发。
(2分。
任答两点即可,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4.(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
(2分。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结成政治经济联盟(或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
(2分)
(3)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2分。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区域化亦可)
意义: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分。
任答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