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含
答案)
一、选择题
1.有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18. 6g,加入1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为A.46:3 B.46:11 C.23:3 D.23:6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
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A.B.
C.
D.
4.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
B .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
C .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
D .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
5.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
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6.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 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 .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 .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 .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pH =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 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
8.某同学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2.4≤m ≤6.5
B .2.4<m<6.5
C .1.8≤m ≤6.5
D .1.8<m<6.5
9.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10.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 x C的化学式是Fe2C
11.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12.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
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1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
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
③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
C.3个D.4个
14.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15.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1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3*******.5110138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17.将22.2gCu2(OH)2CO3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

在剩余固体里加入10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

已知:
Cu2O+H2SO4 =Cu+Cu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2g剩余固体是纯净物B.过程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和为7.0g C.残留红色金属质量为12.8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
18.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的取值范围是W≥8g B.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C.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D.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
19.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 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
A.5.4克氧化钙 B.5.6克铜 C.6克镁 D.10克碳酸钙
20.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2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其中错误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④②⑤①③B.⑤④②①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22.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2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 H2SO4 HCl KCl B.酚酞 NaOH HCl NaCl
C.Na2SO4 BaCl2 NaNO3 HCl D.AgNO3 NaCl BaCl2 KNO3
24.某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残余固体。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
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
③残余固体的质量与样品中CuO的质量相同
④滤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
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
25.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

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

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A.H+、Na+、OH-、 NO3-
B.Na+、K+、 Cl-、OH-
C .H +、K + 、CO 32-、HCO 3-
D .K +、Ba 2+、Cl -、SO 42-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固体化合物
___________。

_________ 盐酸过量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

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33222Cu+4HNO ()===Cu NO +H O+2NO ↑浓。

NO 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

NO 和NO 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

收集NO 2的方法为________。

(2)反应NO +X→NO 2中,X 的化学式应为____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 ,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 的大烧杯中加入10g 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8g ,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7.过氧化钙(CaO 2)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过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
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的主要成分为CaO 2,它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 2,还生成一种碱,其化学式为_______,Na 2O 2也能与水反应,原理与CaO 2相同,但却不能作为鱼虾运输的供氧剂,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

(二)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资料)过氧化钙晶体(CaO 2·
y H 2O),常温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酒精。

制备原理:CaCl 2+H 2O 2+NH 3+H 2O →CaO 2·yH 2O↓+NH 4Cl ,装置如下。

(1)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C需要控制温度在0℃左右,采用的简单易行的办法是____,控制温度在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y H2O产率;
Ⅱ______。

(4)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y H2O。

①洗涤时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的优点是______。

②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试剂为________。

(三)过氧化钙晶体组成的测定
称取21.6克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先失去结晶水)
(1)0—150℃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根据图可知y= ____。

(写出计算过程)
(3)3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8.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
(实验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 在A、B中各放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A中加入
约1/3试管的80℃水,A、B中白磷均不燃烧;
② 从a处通入O2使A中热水恰好完全进入B中,A中白磷
燃烧,B中白磷不燃烧;
③,B中白磷燃烧。

(实验2)探究MnO2在H2O2分解中的作用
① A中加入约1/3试管的H2O2溶液,B中放入一面粘有
MnO2的玻璃片,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 从c处抽气,使A中液体进入B中,观察到玻璃片上粘
有MnO2的一面产生大量气泡,另一面无明显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步骤③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能否得出“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你的判断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

29.为研究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探索实验:
(1)以上三个实验中不能体现出可溶性碱的通性的是实验_____;
(2)写出实验3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实验后,将所得的溶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为了确定放废液的成分,同学们能设计了如图所示流程,只需要再补充一个实验即可以确定废液的成分,具体实验操作是_____。

30.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速率影响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

(定量研究)
(2)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定量比较
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
_______________。

(深入研究)
(3)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1:水分子(H2O)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2: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3: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同温度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溶液
于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
FeCl3和NaCl。

观察现象。

加入FeCl3的试管中产生
的气体快,加入NaCl的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慢。

证明是Fe3+影响过
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思与讨论)上述实验确实可以证明Fe3+可以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仪器,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3
KClO与
2
MnO的混合固体制取
2
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还缺少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选择_____和E组合作为制取和收集装置,
其突出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将CO 2和O 2的混合气体通过G 装置进行净化,最终得到的气体是_____(选填字母)。

A CO 2、O 2
B CO 2
C O 2
D O 2、H 2O
(4)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是CaC 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 2H 2),该反应很剧烈,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

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若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则应将气体从_____(选填“a ”“b ”“c ”或“d ”)通入。

(5)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乙炔气体,收集并供给其他实验用。

仪器B 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铜网(防止固体物质流向A ),AB 之间用橡皮管链接,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向A 容器加入一定量水,关闭右边弹簧夹,将A 适当上移,若_________则说明气密性好。

②电石应该放在_______(选填“A ”或“B ”)容器中,当需要使用乙炔气体进行其他实验时,具体操作方法是:打开弹簧夹,适当上移______容器(填“A ”或“B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
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
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32
28.4g 100%=9.2g 232+32+164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 100%=1.2g 12+162⨯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
1.2g=23:3。

故选C 。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
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 错误;
B 、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 2的反应事实,
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
y
0.2g
↑ 56x =20.2g ,98y =20.2g
x=5.6g ,y=9.8g
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
21.4g 100%11.2g 56+173

⨯=⨯
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2442FeO +H SO =FeSO +H O
7298
7.2g z
727.2g =98z
,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9.8g+9.8g
100%=19.6%100g
⨯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22Δ
2CO+2Fe(OH)Fe+FeO+3H O+2CO
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322Δ
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 56m =21421.4g
,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故选D 。

解析: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由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解析】A.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使溶液的酸性变弱,溶液pH变大,但是始终呈酸性,不会出现pH等于7或pH大于7;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随酸的加入,pH不断减小,刚好完全反应pH等于7;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开始,随食盐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先反应完,但是铁比同质量的锌生成氢气多。

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Mg、A1、Zn、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是由金属离子(Mg2+、A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