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1自然观B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 •
• • •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第一,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当经济增 长率达到和保持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 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将努力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优生优育;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社会综合服务及医疗卫生水平;提 高全民族的、特别是各级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 第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保护 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发展森林和改善城 乡生态环境;预防、控制和积极治理环境破坏和污染。 10、《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和有关的国内政策;消除贫困;改变消费方式;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保护和改进 人类健康;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过程等。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法;制 止砍伐森林;防沙治旱;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 护;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等。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淡水资源;有毒化 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对放射性废料实行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包括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可持续的公平的发展; 青年和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确认和加强土著居民及其社区的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 作为可持续发展合作者的作用;支持《21世纪议程》的地方当局的倡议;加强工人和 工会的作用;加强工商界的作用;科学和技术界;加强农民的作用等。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包括财政资源及机制;环境安全和无害化技术的转让;合作和 能力建设;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 建设的国家机制和国际合作;国际体制安排;国际法律文书及其机制;决策用的信息 等。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篇 自然观

第一篇自然观预读范例•我们人类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自然界的呢?•×××坐的飞机在地球某地上空突然失事,他靠降落伞掉到一个小岛上。

小岛上居民对于自然界的看法根本不同,他们相信每一个动植物都有一个主宰它们的神灵,认为森林有树神,水有水神,他们敬畏它。

每一个类都有自己的一个神秘世界。

整个世界是浮在一个盛装汪洋的水盆里,而这个水盆也是由一个神灵托着的。

总之,这里的居民认为他们周围到处都有神灵,因此,他们过着一种敬畏神灵的生活,有着各种繁杂的敬神仪式。

而且那里的人因为他是从空中落下来的,也把他当作了天神崇拜。

•而×××则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物理的四种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无神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而然的自发演化而来的。

人类是自然界生命发展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

人类因此可以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例如,我们创造了各种人工制品,创造了城市,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环境。

问题•为什么同处一个地球的人类的不同部族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有如此之不同的“对自然的看法”呢?•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历史上的我们的同族对自然的看法与我们现代的看法相同吗?•进一步的,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对自然界的看法都一样吗?你问过别人的看法吗?•进一步的,你童年或少年时对自然界的看法与现在的看法一样吗?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进一步的,有一个客观的、独立于我们之外的自然界吗?•更进一步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界是从来如此呢,还是逐渐演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呢?*•自然观:通俗——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严格——是一种系统的体系,即人们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演化的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系统理论。

本篇内容介绍•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本篇内容框图本篇教学重点*•一、了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 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又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 火也换成一切事物”。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否定世界上存在 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去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 用一种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他试图 从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的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以朴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一深刻 的哲学道理。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 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 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对立。 2、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 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 方面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 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朴 素)。
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自然界的本体论构成 自然界的结构与秩序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及原因 人与自然的关系
存在图景 演化图景
自然图景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移动位置的东西在达到目的地之前必须达 到途程的一半。 阿基里追不上龟。 飞矢不动 运动场
(5)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公元前495-435)
四“根”说: 火(照耀万物的宙斯) 气(哺育万物的赫拉) 土(地狱神埃多涅乌Aidoneus) 水(西西里水神涅司蒂Nestis)
他们通过“爱”的结合生成万物,通过 “争”的分解使得事物消亡。宇宙之初, 爱的力量融合一切,出现混沌之球 (sphere)。后来争的力量崛起,从混沌 中分离出以太(天空),接着是火(太 阳),是土,土中有水,水和土一起形 成大地,水被火蒸化产生气,火和气又 形成星辰,宇宙万物由此化生。
哲学背景:培根与笛卡尔
1)培根:
英国经验主义代表 人物; 大法官; 提倡获得知识的实 验的、定性的和归 纳的方法。
2)笛卡尔
大陆理性代表人物;
法国数学家、自然 科学家和哲学家;
强调演绎法可得到 可靠的科学知识;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科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以整体为目标,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 方案为重点,是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
• 完整的系统分析包括系统的目标分析、结 构分析、功能分析、环境分析和动态分析 等。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6
• 系统综合 是把研究、创造和发明对象 看出是系统综合整体,并对该系统及 其要素、层次、结构、功能、联系方 式、发展趋势等进行辩证综合的考察 以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思维方
4
自然界的定义:
• 广义的自然界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 整个宇宙
• 而狭义则指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对 立的自然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5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自然界的物质性主要回答存在着的“是什 么”的问题;
而“如何存在”由系统方式和运动形式来 回答。
• (1)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2)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2
中“用 田田系 忌忌统 获赛的 胜马观 的”点 原典分 因故析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整体性。核心——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 (3)最优化。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3
(4)动态性。任何现实的系统都处于动态 的活系统”,系统总是动态的,永远 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5)模型化。真实系统模型化,放大或 缩小了的实物模型、数学模型、符号 系统模型等。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1.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物质系统 系统具有层次性(自成系统成为互成系统中的要
素)、开放性(系统与外界环境自由地交换物质、 能量和信息)、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相辅相成且大 于其部分之和)等 系统广泛存在于无机界、有机界乃至人类社会中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2.1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人工自然界是以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的系统自然界 人工然界和人化自然界皆来源于天然自然界 人工自然界是演化的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2.2人工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 能动性 价值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3.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全球性 批判性 和谐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3.3生态自然观的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思考题
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 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
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整体性和直观性 思辨性和臆测性 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0
五、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
•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下: • 1.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
结 构 的 外 在 表 现 —— 结 构 功 能 规 律;——结构决定功能; • 2. 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 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自动排沙、控制进水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
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 第一,特定的结构产生特定的功能。 • (结构与功能一一对应)
• 结构解释方法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5
结构模拟方法
壁虎面板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6
• 第二,系统的性状功能又有相对独立性。
• (结构与功能多一对应) • 黑箱方法 • 在不直接影响原有客体黑箱内部结构、 要素
“公用地悲剧”。
• 在几乎所有的公有资源例子中,都产生了与公用地悲剧一 样的问题: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公有资源。政府通常管
制其行为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的问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9
分析以上材料并思考:
• 部分最优与整体最优的关系 • 一个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
第一节 系统自然观
•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 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
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 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 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 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 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
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 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 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 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它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 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因此,机 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 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具有 上述缺陷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康德“星云假说”等 自然科学的发现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
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 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 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体止的运动和 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 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星云假说、 地质“渐变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元 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 与转化定律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 理论。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 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 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 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整理版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整体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2、系统概念,含义?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概念:一般认为,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体性:系统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简单地机械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的总和的效果。

一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加和,系统具有各个组成要素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整体中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与他们未组成系统独立存在时有质的区别。

三、系统的定义、系统与要素、环境的辩证关系1、系统: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

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课程讲稿(部分)2005年9月一、自然辩证法课程介绍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哲学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因而具有文理交叉或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特性。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通常称为“三大块”:1,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2,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3,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外,自然辩证法还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和科学分类问题,数学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人类科学思想的历史演变问题,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发展问题,等等。

三、本次讲课内容和时间安排1、物质的自然观2、演化的自然观3、和谐的自然观4、科学和科学认识5、科学解释和科学理论6、科学发现及其方法7、关于科学真理的争论8、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哲学问题每周3学时,11月14日或15日考试四、教学用书和要求张怡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要求:1、课堂笔记作为平时成绩依据之一;2、考试为开卷考试,共五题(基本上一个专题1道题),每题20分。

二、历史上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

如,自然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帝创造的,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还是变化莫测的,规律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等等。

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自然观方面,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是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在于它忽略了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自然看作一个被机械化的、可预测的系统。

这种观点无法解释自然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无法应对复杂的自然现象。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不同认识。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系统,人工自然观则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生态自然观则更加重视自然的平衡和生态保护。

这些观点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改造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也为我们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系统,人类必须通过保护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在保护自然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XXX、XXX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XXX、XXX科学技术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基础。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篇

四、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1、层次结构 :由若干系统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 的系统再通过相干关系而构成的新系统的逐级构成 的结构关系 2、特点 低层次系统对高层次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纵向关 系] 同层次系统之间带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相干性[横向关系]使得[纵向关系]可以向更高层次 发展。如H O H2O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结构统一性 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碳、氢、氧、 氮四种基本元素,在不同生命物质中98%) 宇宙万物在基本粒子和夸克层次上具有统一性(6 夸克,6氢子,107化学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转化定律证实了统一性 物质多样性来源于演化 实物和场具有统一性: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 联系

(2)演化 非细胞生命——细胞 单细胞——多细胞 多细胞——动物-无脊-有脊-人 植物-菌藻-苔藓-蕨-裸子-被子

二、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 (一)可逆与不可逆性 (二)时间之矢与不可逆性 (三)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 退化:不可逆性如果发生在近平衡附近,不 可逆过程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进化:若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平衡的非线性 平衡区,则起到重要建设作用,产生有序结 构
(四)、系统的稳定性 1、涨落 由于要素性能偶然变异,要素耦合关系偶然起伏或 外界环境的随机干扰使得系统整体状态的宏观量很 难始终保持在平衡中。这种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落, 叫涨落。 2、稳定 对涨落的不变性。涨落发生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 原来状态 3、涨落与稳定总是实现于一定条件下
3、根据人对自然的参与程度上分 天然系统 人工系统——人造系统,各种机器、交通工 具等 复合系统——部分地改造、参与:农业系统、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
所谓自然,是指非人 工的物理世界(包括 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 界)
除了外部自然还包括 人类携带的内部自然 如肉体、感性、情意、无 意识等。
自然还有 本性、本来 就有的东 西之意思
(三)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主要著作与基本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在量上 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 人脑的属性和技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 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 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 和转化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 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 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 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 哲学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和费尔巴 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2.科技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3.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内的范例等。

P3044.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P845.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

P276.组织与自组织:“组织”一词既可作名词用,指某种特定的系统;又可作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过程。

“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P557.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

P45 8.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有序到有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 9.有序与无序: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P5010.熵:是一个反映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 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 元素周期律
精品资料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zìrán)观创立 的自然(zìrán)哲学思想渊源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 • 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pī
pàn)和继承
精品资料
2、主要缺陷(quēxiàn),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精品资料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 重大贡献 • 局限性
精品资料
第三节、19世纪(shìjì)自然科学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zìrán)确立的自然(zìrán)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zìrán)科学的产生 2、18—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zìrán)科学的主要成就:
精品资料
2、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 可逆和不可逆 如果系统从一种状态(zhuàngtài)转变为另一种
状态(zhuàngtài)后能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zhuàngtài),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 带原来状态(zhuàngtài),这过程就是可逆过 程,反之就是不可逆过程。 时间之矢,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 现实的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
1、从存在到演化(yǎnhuà) 2、确定性和随意性的统一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4、线形和非线形的统一
精品资料
三、系统(xìtǒng)自然观确立的重 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shǒuxiān),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
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有机 整体, 其次,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 组织性, 再次,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 念。 最后,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的有序与无序、进化 与退化的辨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 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是西方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现象是由对立矛盾分形而存在的,这种对立矛盾是结果和原因统一在一起的。

这种观念使得古代哲学家能够以一种更加均衡的方式解释自然界现象,而不需要太多抽象的猜想理论。

自然辩证法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它突破了以往被认为是定立的绝对的道理,如阴阳的对立,和大小之间的对立。

它强调对立分形的“同与不同”,这种对立中含有“一切”的可能性,它使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变化更加丰富,更加有趣。

自然辩证法建立在自然观的基础上,自然观强调尊重自然,把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认为自然界中的环境是有机的,并且有自然规律在支配和调节,这些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物质形式,并且尊重自然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自然辩证法将自然观视为一个更加原始,更加丰盛的观点,它重视生物多样性,重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增强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生态认知,并且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反杜林论》中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整体,其中包含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和过程。

恩格斯的自然观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界是通过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来实现发展和进步的。

他将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有着自己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

他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础,它可以转化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恩格斯还指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认为物质的运动是无限多样的,并且具有内在的目的性。

此外,恩格斯还关注了自然界中的量变和质变的转化。

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小的、渐进的变化积累而来的,最终会引发质的飞跃和突变。

总而言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目的性。

他强调了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以及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对于推动自然界发展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导论

自然辩证法导论

导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为了合理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在人类社会中展开的。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往往既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先决条件,又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目的和归结点。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 1.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2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方法研究)3科学技术与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对人类社会也就是对人自身的影响和关系)自然辩证法由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反映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1、从研究内容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2、从研究角度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从研究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三.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

1、哲学研究有没有意义。

我们评价哲学的意义必须界定一个前提条件,从功利价值上哲学的意义是无法讨论的,或者说就经济的人来看哲学,哲学是没有意义的。

英国学者“指只承认物质需要的人,只知道人体需要食粮,却忽略了为心灵提供食粮的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富裕,以为这样就是人生的一切价值的人,哲学对他们来说就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ebing@

2、传统农业社会
heebing@

(1)传统农业社会使用生物能源、大量利用气候、土 地、生物资源,初级社会产品满足基本的衣食往行, 生活废物可降解,人服从自然。

(2)传统社会人与自然的冲突体现在消费结构与自然 资源不平衡之间。


技术进步和社会经验增长导致人口规模扩大,并未导致人均 消费水平提高 以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来缓解人口压力带来的人与自然冲突 消费结构方面的调整为:人均低消费;自然压力最大规模化。
heebing@
heebing@
中国新增文 盲3000万
heebing@
2、不可再生资源耗竭

任何资源对它的利用率如果超过它自身 的循环再生能力,便视为不可更新不可 再生资源。
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 可供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 以供应65年和162年。

(1)世界人口 增长迅速
heebing@

1999年6月16日:世界“60亿人口日” 每年新增8600万; 人口增长分布不均匀; 印度2030年超过中国;印度是最年轻的国家 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减少与老龄化。
heebing@
出生率降低

劳动力问题 移民问题
heebing@

2、技术结构与自然系统的本质对立



技术结构解决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寻 找替代物;降低废物排放及可再生利用;环 保 消费结构方面的调整:不是降低人均消费, 而是控制人口规模 政府的参与
heebing@

3、市场失效

市场是目前资源配置最主要力量。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1980年)


伊朗爆发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使石油日产 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 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 退,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 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heebing@

重建人在自然界中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 统一的观念; 运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人类 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从大的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 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heebing@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原始和谐 二、对立冲突 三、反思



heebing@
heebing@
荒野的黄昏——丘奇1860
heebing@
heebing@
2、人工自然:



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工自然包括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 和人工自然物。 人类和人工自然构成一个调控系统,人凭借自 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变革、改造自然,以满 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 人工自然随着人类控制手段的逐步进化而拓展, 其拓展过程一般由技术史来表征。
heebing@

能源危机


世界能源消耗 总量迅速上升 石油危机
heebing@
heebing@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974年)
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 上涨了4倍。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 衰退,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那次危机使美国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 2.5%,日本则下降了7%。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国际)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的10%(中国)
heebing@
heebing@

(3)人口素质与人 口结构
2005年重庆新生儿男女 比例为114:100 65岁以上老人占全市总人 口的11%。
3、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以人类自身的实践活 动作为调节器的。具有对象性关系的人 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改造自然 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引起自然界的报复。 这说明:人类的能动性受到受动性的制 约。而人工自然是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 直接手段。
heebing@
4、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和谐

1 、从采集狩猎社会到原始农业社会
heebing@

(1)原始农业技术及相应的生产能力对 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和影响,完全可以通 过系统的自我调节而消除。人在本质上 屈从于自然。 (2)在消费结构方面,饥饿与半饥饿决 定了人口增长缓慢。极低消费结构和人 口规模决定了原始农业对自然系统的压 力不会超过其承载限度。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一)马、恩的生态思想 (二)卡普的反思
heebing@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 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克服人的需要和认识能力的片面性是解决环 境问题的途径; 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 人本主义是建设生态环境的最高价值取向。
内蒙古地区蒙古包
heebing@
heebing@
建筑最能够体现人化自然如何走向人工自然
heebing@
heebing@
heebing@
3、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从人化自然中所获得的信息是变革自然的依据。人 工自然是人化自然拓展的物质条件。人化自然和人 工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 然的交错发展。 人化自然的扩大可以不改变自然界的自发过程,而 人工自然的扩大则以自然过程的改变为条件,其结 果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和重建。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随着农牧业向工业的发展, 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 加剧,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提出人与自 然协调发展的问题。
heebing@

(3)脆弱的平衡

自然资源个人所有制和社区所有制 国家保护所有制
heebing@
二、人与自然的对立

1、工业社会出现的问题

人口增长和规模过大,人口就业困难和老化、资 源短缺、能源危机、水土流失、粮食紧缺,荒漠 化、干旱、洪涝、盐渍化、森林减少、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噪声、电磁污染、 核放射性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生活垃圾 等。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海湾战争。当时任美 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 对美国而言,海湾石 油是其“国家利益”。 当时油价一路飞涨。3 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 桶14美元,涨到突破 40美元。 但这次高油价持续时 间并不长,与前两次 危机相比,对世界经 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heebing@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 2 3 4 5 6 7 8
人口问题 不可再生资源耗竭 环境污染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加速 有毒化学品的越境转移 全球气候变暧、臭氧层耗竭和破坏 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heebing@
1 人口问题
heebing@
卡普《技术哲学纲要》

敌人(原始社会) 榜样(农业社会) 对象(工业社会) 伙伴(后工业社会)
(神话) (形而上学) (机械论) (机体论)
heebing@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自然观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二、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 三、可持续发展与《二十一世纪议程》
第二章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heebing@
教学片
宇宙的诞生(25分钟)
宇宙与人(60分钟)
地球故事:地球的生命
heebing@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heebing@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heebing@
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自然界中一旦出现了人,就产生了人和自然的 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性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1、人对自然界的受动性:人不能脱离自然 界而生活,也不能摆脱自然界规律的支配。 2、人对自然界的主动性:人并非消极地依 赖自然界而生活,而能(或能动性)认识自然 界的规律性,按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并在改 造自然的活动中完善自身。 通过人的社会实践,受动性和能动性达到 统一。 heebing@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消极被动适应自然到积极 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过程。

蒙昧时代:自然是神秘的主宰; 古代希腊:凭借理性能够认识自然; 近代时期:自然界充满理性秩序;

伽利略: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之中; 培 根: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现代成了:我消费故我在。

小煤窑

所有权的不完全导致市场失效

所有权的外部性、不可分性、可拥有性和非专有性以及实 施完全所有权时遇到的可行性问题
哈丁,圈地运动;产权;公海,京都议定书;生态难民; 政府解决方案:如排污许可证制度

公地悲剧:


解决方案


市场解决方案:不存在成本的全产权交易?
heebing@
heebing@
二、
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heebing@
1、人化自然:*



人类科学认识所及,从而可观测的那部分自然 界。 人类和人化自然构成一个双向的通信系统,人 通过对自然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和使用等 步骤来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和规律,实现科学研 究的任务。而自然界通过人类信息的介入,实 现自然的人化过程。 人化自然随着人类信息手段的逐步完善而拓展, 其拓展过程一般由自然科学史来表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