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认知理论的.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0144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7.png)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福克斯定律-解释说明
![福克斯定律-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6a126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3.png)
福克斯定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福克斯定律是指在人类视觉注意力分配中存在一种倾向性,即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更倾向于集中注意力于突出的重点区域。
这个定律由心理学家福克斯在1958年提出,成为了视觉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福克斯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观察视觉信息时,会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显著的、突出的区域。
这个显著区域能够通过一些特定的视觉特征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例如颜色的鲜艳度、物体的大小、形状的独特性等。
这些显著特征会在视觉识别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起到过滤和引导注意力的作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重要信息。
通过福克斯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感知和认知的机制。
在实际生活中,福克斯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教育领域。
这些应用都旨在通过合理利用显著特征,引导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信息传递和学习效果。
然而,福克斯定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人们对不同显著特征的敏感度有所不同,也会受到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视觉设计的创新,福克斯定律的应用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不同文化和观众的需求。
在未来,福克斯定律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进一步深入研究注意力分配和信息处理的机制,探索更多的显著特征和引导注意力的方法,并将福克斯定律与其他相关的认知理论相结合,以提升人类对视觉世界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福克斯定律作为一项重要的视觉心理学理论,对人类视觉注意力的分配和信息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概述部分的介绍,读者将对福克斯定律的背景和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为后续的具体解释和应用部分打下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说明和探讨福克斯定律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福克斯定律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还将对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二部分:福克斯定律的解释在本部分中,将深入解释福克斯定律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
基于视觉分析的城市总体空间景观规划策略
![基于视觉分析的城市总体空间景观规划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055b2fa33d4b14e84246800.png)
基于视觉分析的城市总体空间景观规划策略作者:彭永波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年第19期摘要:本文从城市总体空间景观入手,提出了基于视觉秩序分析的城市总体空间景观规划策略,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各个结构性要素进行整体性、意象性的宏观控制和引导,引导城市景观的保护与建设能沿着一个预定的目标,逐步形成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的城市总体景观框架。
关键词:视觉分析;城市总体空间;景观规划策略1 引言传统的城市景观规划虽然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已经对城市景观布局有所考虑,但其内容和深度还不够,缺乏有效的整体调控依据,缺少整体景观规划框架的原则指导,难以实现整体景观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何整合城市景观规划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在总体规划层面实施城市景观系统的战略控制规划,是城市总体景观规划研究的重要方面。
2 城市总体景观规划中的思路与要点城市总体景观规划首先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文化遗产等历史与现状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现场踏勘、实地摄影、文献研究、图纸分析、典型抽样、问卷调查等重要手段,重点调查: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网络、景观区、景观轴线、视线通廊及重要节点;城市眺望景观、城市高度控制分区、城市天际线;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区域、城市特色景观区等。
其次,要研究城市总体景观的风貌和特色。
独特的风貌和特色是城市及其文化的个性表现。
任何城市都应该有自身的特色,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所传递的信息多,可识别性强,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能引发市民大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通过对城市独特的景观特色资源进行分析,经过提炼与萃取,挖掘出具有特色的城市总体景观规划思路。
最后,总结出具有规律性、代表性的特征,将其强化为城市总体景观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要素特点,对城市总体景观进行整体性、意象性的宏观控制和引导。
综合运用视觉秩序分析方法、城市认知意象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总体景观结构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从而引导和控制下一层面的城市景观规划。
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产品材料认知与选择
![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产品材料认知与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b242ab01a37f111f1855b54.png)
图2
材料 ,呈 现 给 我们 最 原 始 的 “ ”是 一 种原 料 或 物 质 ,是 自 貌 然物 或 者 是人 造 物 ,它 的质 感 实 则 是人 的感 觉 系统 因 生 理刺 激 对 材 料 做 出 的反 应 ,是 人 的生 理 和 心 理 活 动的 综合 表 现 。材料 通 过 人 的视 觉 投 射 到 大脑 中 的信 息 是 有 限 的 ,主 要 是颜 色 、光 泽和 肌 理 ,这 是 人 的 视觉 范 围 内 的本 质 感 觉 ,它吸 引 人们 去 触 摸 ,通 过 质感 产 生 心理 上 的共 鸣 ,知 觉 的 组 织性 和恒 常性 使 人 们 建立 了材 料 的认 知 经 验 库 ,得 出诸如 坚 硬 、柔 软 、粗 糙 、光滑 、冰 冷 、温 暖 等感 觉 积 累 。在 产 品 的用 材 中 ,固 有 材料 的认 知提 供 的 是一 种 稳定 的感 知 觉 ,新 型材 料 的质 感 识 别 则 是多 种 经验 的组 合 ,比如 现 今 广 泛 应 用 于 手 机 、冰箱 和微 波 炉 ( 图 1 设 计 中 的镜 面材 如 ) 料 ,其 质 感 认 知 就不 是 单纯 的来 自于 玻 璃 ,而 是 金属 、玻 璃 和 陶 瓷等 多种 材料 质感 认 知 的叠 加 ,所 以 镜 面材 料 带 给人 们 的 感觉 是 光洁 、透 明 和 绚 丽 ,这 些感 觉 都 属 于 材 料里 面的 优势 感 觉 ,即所 谓 的快适 感 ,是 符合 人 的心 理审 美需 求 的。
认 知 ,这 种认 知在 一定 的条件 下是 可 以发 生 逆转 的 。
2 用户群的心理诉求分析 将 兰姆 斯说 过 “ 计 就 意 味着 思 考 ” ,这 种 思 考表 现 在 早 期 设 就 是 对 用 户模 型 的 确 定 。在 产 品设 计 过 程 中 ,用 户 群 的需 求 是 产 品设 计 的 出发 点 ,以用 户 为 中心 的设 计 理 念 可 以提 高 产 品 的易 用 性 和 销 售 渠道 上 的针 对性 ,现 今社 会 产 品 的 同质 化 特 点 突 出 ,设 计 师 力 图通过 设 计 五 花八 门 的产 品造 型 来 博 得用 户 的 注 意力 ,而 这种 不 断 改变 产 品 造 型 的方 式 恰恰 带 给 人 们 的是 视 觉 疲 劳 。材 料 的创 新 使 用无 疑可 以为 产 品设 计 的创 新 提 供 有效 的途 径 ,这 种 创 新 使 用 的方式 不 是 单 纯 的将 产 品外 表材 料 进 行更 换 ,而 是需 要 从 研 究 用 户 群人 手 去 分 析 解 决 问题 。 在选 择 用 户 时 ,可 以 参考 吴垠 在 《 国居 民 分群 范 式 的 研究 》中 的用 户人 群 分类 ,文 中将 中 国 中 居 民 分 为十 四个 族 群 ,并 对每 个 族 群 的详 细 特 点进 行 了描 述 ,可 以 帮 助设 计 师进 行 准 确 的 用户 定 位 。本 文 以 “ 工作 坚 实 族 ” 为 例 进 行 说 明 ,工 作坚 实 族 的特 征是 :工作 是谋 生 的 手段 ,生 活 方 式 求 实 ,愿 意 多 花钱 购 买 高 质量 的物 品 ,注 意广 告 ,拥 有 自 己的 房 子 才 会觉 得 稳 定 ,对 股 票 概念 就 有 冒险 兴趣 ,男 女基 本 平 衡 ,大 专 以 上文化 程度 倾 向性 高 。 由 以上 特征 分 析 该 用 户群 的购 买 动 机 和理 想 价值 观 为 实 用 、 凸显 身 份 ,该 族群 选 择 产 品 的 态度 较 为 明 确 ,不 会 因 为价 格 因 素 犹 豫 不 决 ,注 重 产 品 的 品牌 、文化 和 品味 ,希望 自己成为 产 品 的 主导 者 和 中心 ,所 以产 品 的设 计选 材 上 要 能 够满 足 用 户 以上 的 心 理 需 求 ,设 计 师 有 时 候 会 错 误 的 以材 料 价 格 区分 材 料 的设 计 语 言 ,认 为 用户 偏 好 的就 是 价 格 贵 的看 起 来 华 丽 的材 料 ,实则 是 一 种 错 误 的 观 念 ,例 如 ,受 “ 作 坚 实族 ” 青 睐 的著 名 银 饰 品 牌 工 G ogJne虽然 生 产 了 大量 不锈 钢 或铝 金 属 材 质 的产 品 ,但 其 对 er sn e 塑胶 材料 的应 用 ( 图3)一 样 纯粹 简 洁 ,体 现 出 的是 塑 胶 的 温 如 暖可 爱 而 不是 让 人 联想 到材 料 的成 本 低 廉 。所 以对 用 户群 的 心 理 特 点进 行 分 析 实际 上 是 提供 了一 种 设计 与用 户 之 问更 深 更 紧 密 的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觉教育信息有效设计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觉教育信息有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5b25f5c8d376eeaeaa3172.png)
可 以 是 大 的 、 杂 交互 、 复 序列 化 的信 息 。 时 记 忆 是 学 习 的 中 长
心。 如果 长 时记 忆 中的 内容 没 有发 生 变化 , 不 可能 发 生持 久 则
视觉 文 化 时代 . 们 阅读 的对 象悄 然 发 生 了变 化 : 我 由传 统
n o sC g iv ) 与 图式 形成 和应 用 有关 的相关 认 知 负荷 一 般 eu ont e ; i
情况下 , 内在 认 知 负荷 无 法 通过 教 学 干预 来 改变 。 但无 关 认 知 负荷 和相 关认 知 负荷 可 以经 由教 学设 计 来改 变 。 由于无 关认 知
负荷 阻 碍任 务 完 成 、 关 认知 负 荷 促进 任 务完 成 , 相 因此 教 学 设
计 的 重点 就是 通过 一定 的 手段来 减少 无关 认 知负 荷 、 加相 关 增 认 知 负荷 。 12 认知 负荷 结构 .
些 名 著 。 传 统 的文 字 文 本相 比 , 与 视觉 文 本 的优 势 在 于其 形 象 综 合 性 , 以 影视 图像 为 主要 载 体 , 织 了 声音 、 言 、 字 等 它 组 语 文
一
化 以其 直 观形 象 、 显易 懂 、 浅 方便 快捷 、 刺激 愉 悦 的特点无 疑 最
能 迎合 大众 的消 费心理 。
次 只能存 储 5 9条基 本信 息或 信息 块 。当要 求处 理 信息 时 , -
1 认 知 负 荷 理 论 概 述
11 认 知 负 荷 理 论 的 概 念 .
收 稿 1 :0 1 0 — 7 9期 2 1 - 6 2 .
视觉认知理论在网络课程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认知理论在网络课程视觉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8c8c20915f804d2b16c152.png)
视觉 认知理论在 网络课程视觉设计中 的应 用
郭 秀 敏
( 北 广播电视大学 , 北 石家庄 河 河 007) 5 0 1
摘 要 : 觉设 计 是 远 程 教 育 中 网 络 课 程 设 计 的基 础 和 重心 。 正 常视 觉认 知 的 形 成 要 求 有 视 觉信 息 的 正 视 常输 入 、 导 和 处 理 三方 面 的基 本 保 证 。 视 觉 认 知 理 论 强调 具 体 经 验 在 促 进 个 体 化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价 值 , 十 传 并
感 知 所 发展 的研 究 , 们在 认 知 任 何 视觉 图像 的 时 人
候, 知觉是 由不 同形态 、 色彩、 间和形式 组成 的完 整 空
形象, 而不是彼 此毫无关 联的局 部。正 常视觉认 知 的
形 成要求有视 觉信息 的正常输入 、 传导 和处理 三方 面 的基本保证 。
究, 较少 考虑视 觉语 言 隐含 的教 育 意 义 ; 未来 的研 而 究和发 展方 向 , 不仅 仅是 关 注视 觉 感 知 , 应关 注视 还
计 , 要 考 虑 界 面 中各 种 组成 要 素 的 呈 现 形 式 设 计 。 这 样 才 能 制 作 出优 质 高 效 的 教 学 资 源 , 好 地 为 远 程 教 又 更
育服务。
关 键 词 : 络课 程 ; 觉 认 知 ; 觉 设 计 网 视 视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G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X(0 1 0 —0 3 10 —4 9 2 1 ) 3 0 3—0 4
3 4
1. 知 结 构 认
阿 广牿 电 天 雩 雩报
第l卷 6
的提高 , 或表现一 片繁忙 的春播 景象 等。人们 对 于意
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
![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3945e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d.png)
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视觉信息处理是指人类大脑对于外界视觉刺激的感知、理解和加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脑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模型来将视觉输入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本文将介绍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以及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
一、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概述视觉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是一种描述了人类视觉系统如何处理外界视觉信息的理论模型。
它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感知、注意、认知、记忆和决策等过程。
1. 感知感知是指人脑对于外界视觉刺激的感知和传递过程。
在感知过程中,视觉输入通过眼睛进入大脑,并通过视网膜、视觉皮层等结构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分析。
2. 注意注意是指人脑对于感知到的视觉信息进行选择和集中处理的过程。
人类的视觉系统具有有限的处理能力,因此必须通过注意来筛选和聚焦于重要的视觉信息,忽略或减弱对于无关信息的处理。
3. 认知认知是指人脑对于感知到的视觉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的过程。
在认知过程中,人脑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感知到的视觉信息进行解释、分类和识别,从而提取出其中的有用信息。
4. 记忆记忆是指人脑对于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存储和保持的过程。
人脑中的记忆可以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形式,其中工作记忆用于临时储存和加工当前的视觉信息,而长期记忆则用于保存长期的经验和知识。
5. 决策决策是指人脑根据对感知、注意、认知和记忆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通过对视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人脑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认知模型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认知模型不仅在人类视觉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认知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的算法和模型,用于模拟人类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从而实现计算机对于视觉信息的感知、分析和理解。
在计算机视觉中,认知模型的应用主要包括目标检测与识别、图像分割与语义理解、行为分析与动作识别等领域。
1. 目标检测与识别目标检测与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对于输入的图像或视频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检测和识别出其中的目标物体。
视觉传达中的认知负荷理论应用
![视觉传达中的认知负荷理论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b4f7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5.png)
视觉传达中的认知负荷理论应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通过图像、色彩、文字等元素,将复杂的信息以简洁、直观且吸引人的方式传递给受众。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视觉传达并非易事,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认知负荷理论的应用。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处理信息时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导致认知负荷过载,从而影响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在视觉传达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受众在接收和处理视觉信息时的认知负荷,以确保信息能够被准确、高效地理解和记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认知负荷的类型。
认知负荷主要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
内在认知负荷取决于信息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水平。
例如,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数学基础的人来说,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就会产生很高的内在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则与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教学设计有关。
如果信息呈现混乱、不清晰,或者学习步骤繁琐,就会增加外在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则是指学习者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投入的与图式构建和自动化相关的认知资源,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长期记忆。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如何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设计师需要对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分解和简化。
例如,在设计一份产品说明书时,如果产品功能繁多且复杂,设计师可以采用分类、分层的方式,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进行介绍,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的信息,使受众能够逐步理解和消化。
外在认知负荷的降低则需要设计师注重信息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图形、混乱的布局和过多的装饰元素。
色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过于鲜艳或对比度过高的色彩组合可能会引起视觉疲劳,增加认知负荷。
文字的大小、字体和排版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清晰可读。
视觉感知 相关书籍
![视觉感知 相关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651355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6.png)
视觉感知相关书籍视觉感知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通过眼睛接收视觉信号并经过大脑处理,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和物体。
视觉感知在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下面是几本与视觉感知相关的经典书籍,供参考:1.《视觉感知的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of Visual Perception) - 作者:彼得·纽森这本书介绍了视觉感知的认知心理学原理,包括感知世界的相对稳定性、形状和运动感知、视觉搜索等内容。
书中使用了大量实验结果来支持理论,并解释了这些实验结果对心理学理论的影响。
2.《视觉心理学》(Visual Perception) - 作者:贾森·诺曼这本书涵盖了基本的视觉感知理论和现象,包括视觉感知的生理基础、感知深度、颜色感知、图形和边缘检测、运动感知等。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验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视觉心理学的知识。
3.《神经科学中的视觉感知》(Visual Perception in Neuroscience) - 作者:戴夫·佩尔斯这本书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视觉感知的机制。
书中介绍了感知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以及视觉系统的功能组织和信息处理。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大脑皮层在视觉感知中的作用和视觉注意力的调节机制。
4.《感知与认知心理学》(Perception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 作者:罗伯特·希尔(Robert L. Solso)、卡罗尔·雷朋特(Carol K. Reed)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心理学教材,涵盖了感知与认知心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等。
书中介绍了各种感知的基本原理、实验和理论,并探讨了认知过程对感知的影响。
这些书籍提供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视觉感知研究内容,从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学习与记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视觉感知的机制和原理。
视觉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
![视觉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87e9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1.png)
视觉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视觉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视觉感知与认知过程的学科。
通过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研究,它旨在揭示视觉信息处理和认知功能的机制。
本文将通过介绍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视觉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探究人类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基础。
在视觉研究中,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着重研究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它通过脑成像技术、神经生理学记录和行为实验等手段,揭示大脑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活动模式和功能连接。
二、视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视觉信息处理是大脑对外界视觉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处理涉及多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感知初级视觉特征的处理发生在视觉皮层,高级认知功能则涉及到额叶和颞叶等脑区。
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这些脑区在视觉任务中的激活情况,从而揭示不同脑区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三、知觉与注意力的相互关系知觉和注意力是视觉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知觉是指感知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的过程,而注意力则是选择性地关注和加工特定的信息。
研究发现,注意力可以调节视觉神经信号的处理,影响视觉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探究知觉和注意力的相互关系,视觉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大脑如何对不同刺激做出选择性反应,从而进一步揭示认知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四、记忆与学习的神经基础记忆和学习是人类认知的核心功能之一。
研究表明,大脑中的海马体和杏仁核等脑区对记忆的形成和储存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电生理学记录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这些脑区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活动变化。
同时,视觉研究也可以探究不同记忆类型(如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神经机制,深化对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认知控制的理解。
五、应用于认知疾病的研究视觉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认知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
![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d53a2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8.png)
二、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MCCA)
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它强调从 认知角度出发,对多模态话语进行深入分析。这一方法的是话语、认知和权力 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社会实践和个体认知。
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主要受到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等学科 的影响。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为MCCA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其对于语言与认知 之间关系的探讨。社会认知则个体在社会语境中的行为和互动,为MCCA提供了 对于社会实践的分析框架。批评性话语分析则强调话语在社会和政治权力中的 重要性,以及通过话语揭示权力和不平等现象的可能性。
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 基于 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
基本内容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语言并非传达信息的唯一方式,而是通过 多种模态来共同建构和传递信息。这种多模态建构不仅包括语言,还涉及视觉、 听觉、姿态、面部表情等多个方面。在态度意义的研究中,多模态建构显得尤 为重要,因为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图和态度。本次演示将探 讨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探究如何更好地 理解和解释这种复杂的交际现象。
当然,认知评价理论的分析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该模式需要大量 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其次,该模式对交际现象的解释 力受到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 论,以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际情境。
总之,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是交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认知评价理 论的分析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 种现象。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语境下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特 点以及认知评价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视觉思维阿恩海姆总结
![视觉思维阿恩海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3fc7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6.png)
视觉思维阿恩海姆总结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思维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是人类在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对视觉信息进行接收、处理、理解和表达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限于人类,还包括许多动物在内。
2. 视觉思维与完形心理学密切相关:阿恩海姆强调,视觉思维与完形心理学密切相关。
完形心理学研究人类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如何通过对知觉场的组织和整合来理解事物、形成认知。
视觉思维正是这种组织和整合的过程在心理层面的体现。
3. 知觉场的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知觉场概念,用以描述视觉思维过程中,人们如何对视觉信息进行组织和整合。
知觉场包含了多种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这些元素在视觉思维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具有意义的整体。
4. 同形论:阿恩海姆认为,在视觉思维中,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同形关系。
即视觉形式的组织方式与所传达的意义之间具有相似性。
这种同形关系使得视觉图像具有直观性和易理解性。
5. 视觉思维与艺术: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艺术家通过运用视觉思维,组织和构建作品的形式元素,使之具有审美价值。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通过视觉思维去感知、理解和欣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6. 视觉思维与现实:阿恩海姆强调,视觉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它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人们通过视觉思维来感知和理解现实世界,进而与世界互动。
总的来说,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一书主要探讨了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基本认知能力的内涵、作用及其在艺术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阿恩海姆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视觉思维的过程、原理及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视觉现象的视角。
视觉注意力原理
![视觉注意力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9444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b.png)
视觉注意力原理视觉注意力原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大脑在感知和处理信息时的注意力分配机制。
根据视觉注意力原理,人类的视觉系统在面对大量输入信息时,会选择性地关注、加工和记忆一部分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次要的信息。
视觉注意力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人类视觉系统对于鲜艳、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刺激更加敏感,这些刺激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次,人们对于运动和变化的刺激也更容易注意到,这是因为运动和变化往往代表着新的信息,对生存和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
再次,人们对于出现在他们注意范围内的刺激更容易注意到,而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刺激则相对忽略。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情时,周围的声音或移动物体可能会被你忽略掉。
此外,视觉注意力原理还包括“人类注意的独立性”和“容量有限性”。
前者指的是人们注意的焦点可以自由选择,并且不同个体的注意焦点可能存在差异。
后者指的是人类视觉系统具有一个有限的注意资源,当任务复杂度增加时,人们的注意力容量会减少,导致注意资源分配的困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人们需要做多个任务时,效率可能会下降,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多个任务所分散。
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视觉注意力原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界面设计。
通过合理布局和突出重点,将重要信息吸引用户的注意,从而提高信息的接收和理解效果。
此外,掌握视觉注意力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读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注意力分配策略和注意偏好。
总的来说,视觉注意力原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大脑对于输入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加工机制。
通过理解和应用视觉注意力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信息传递和界面设计,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注意力分配策略。
第三章 视觉认知
![第三章 视觉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a10c50e681c758f5f61f67e0.png)
一、大卫· 马尔的计算机视觉理论
大卫· 马尔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视觉系统的 运行,他从神经学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出 发,对视觉进行研究。
二、詹姆斯· 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
吉布森是直接直觉理论的奠基人,他在 1950年出版的《视觉世界的知觉》一书, 提出了对传统直觉理论的一些颠覆性观点。
三、艾伦· 帕沃的双重编码理论
五、总结:视觉认知的特点
终于完成了从现实世界到眼睛,从眼 睛到大脑视觉皮层,最后对视觉信息进行 认知处理的全部过程,可以说大脑对视觉 信息的认知经历了辨认、组织和理解这样 几个过程。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在了解视知觉的整个过程以后,下面从 科学研究的角度介绍一些重要的视知觉理论, 它们都对视知觉研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视觉思维
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最早由格 式塔心理学者鲁道夫· 阿恩海姆(Ru dolf Arnheim)提出。他曾经提出:“所谓视知觉, 也就是视觉思维。”实际上也可以这样 说———视觉认知的过程就是视觉思维的 过程。
思考题 11. 寻找更多的视错觉图形,研究它们为什么会欺 骗我们的眼睛,以及由此带来怎样的启示。 2.运用视知觉理论对“视而不见”这种现象进行解 释。 3.探讨哪些视觉传播现象可以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 论予以解释。 4.举例说明传播学者保罗· 马丁· 莱斯特的“视觉的圆 圈舞”现象。
Gestalt这个单词来自英文,是“形式” 或“形状”的意思,格式塔学派则是从形 式和形状的角度研究大脑的认知问题,他 们认为:“人类对于任何视觉图像的认知,是 一种经过知觉系统组织后的形态与轮廓, 而并非是所有各自独立部分的集合。
第四节 视觉认知学习
视知觉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人们的 认知能力有先天的一面,也有后天形成的一 面,学者沃伦(Warren)提出了一个视知觉 发展的金字塔模型,将视知觉发展分为不同 层次,以金字塔图案呈现,从下到上有等级 之分,越往上才越接近真正的视觉认知。
安师大考研教育技术学及现代教育技术专业2010-2012年《教育技术学导论》真题答案及复习提纲
![安师大考研教育技术学及现代教育技术专业2010-2012年《教育技术学导论》真题答案及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33140deff9aef8941e0615.png)
安师大考研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821教育技术学(含C语言程序设计)历年真题中2010-2012年《教育技术学导论》真题及答案2013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陈辉编《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2012年12月)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1、本专业发展历史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2.1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作用?(2012真题)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里的技术包括硬、软两方面的技术——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就是教育技术中较典型的软技术——而现代教育技术,则主要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何克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作为学习检测工具:帮助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设计、追踪监察和评价反思;(2)、教学媒体:承载和传递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3)、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并设计生成新的信息;(4)、社群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学习社群成员的交往互动。
2.2谈谈你对教育技术发展史以及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认识?(2011真题)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