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亚洲国家国名的前世今生
【高中地理】世界上的国家别名曾用名拾趣
![【高中地理】世界上的国家别名曾用名拾趣](https://img.taocdn.com/s3/m/1f74306583d049649a665843.png)
【高中地理】世界上的国家别名、曾用名拾趣柬埔寨:又称高棉。
因柬埔寨的主要民族为高棉人。
中国古籍中称为吉蔑。
泰国:旧名暹罗,1939年改名泰国,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国名为暹罗,1949年再改为泰王国。
新加坡:亦称星洲、石叻、叻埠。
都是华侨对新加坡的别称。
锡金:中国史称哲孟雄。
斯里兰卡:旧名锡兰。
从1795年起被英国长期占领,1948年2月4日锡兰获得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
1972年5月22日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改名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伊朗:曾名波斯(中国史称安息)。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盛极一时。
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
1979年4月旧王朝被推翻,改名伊斯兰共和国。
荷兰:旧译尼德兰(荷兰文Nederland的音译,意为低地)。
因荷兰全境均为低地,全国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靠堤坝及风车排水防止水淹。
科特迪瓦:1960年8月7日独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国(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掠夺所产象牙,称当地为象牙海岸),1986年1月1日改为现国名。
加纳:旧称黄金海岸。
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不久开始掠夺黄金,沿岸被称为黄金海岸。
1957年3月6日宣告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定名加纳。
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
贝宁:旧称达荷美。
从1851年起长期被法国侵占,1960年8月1日达荷美共和国宣告成立,1975年11月改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改为现名。
布基纳法索:旧称上沃尔特。
1960年8月5日独立,定国名为上沃尔特共和国,1984年8月4日改为现名。
赤道几内亚:旧称西属几内亚。
1778年起逐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称西属几内亚。
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定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刚果(金):曾名扎伊尔。
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因首都金沙萨旧称利奥波德维尔)。
1964年改名刚果民主共和国,196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恢复当地非洲人历史上熟知的传统名称:金沙萨,简称“刚果(利)”相应更改为“刚果(金)”。
亚洲和欧洲的名称由来
![亚洲和欧洲的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ce4306a0312b3169a551a491.png)
亚洲和欧洲的名称由来亚洲和欧洲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大洲,合称亚欧大陆,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其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亚细亚洲”一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
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
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祥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
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
到公元前1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洲的洲名。
欧洲,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
关于欧洲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些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德米特是专管农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
古代,公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农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
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当做大洲的名字。
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
一天,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
宙斯见到后,连忙变成一匹雄健、温顺的公牛,来到欧罗巴面前,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跨上牛背。
宙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
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欧罗巴了。
亚洲国家名称 (2)
![亚洲国家名称 (2)](https://img.taocdn.com/s3/m/5ea518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0.png)
亚洲国家名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
它囊括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国家。
本文将介绍一些亚洲国家的名称以及一些有关它们的背景信息。
1. 中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中国是亚洲第三大国家,面积约为9,596,96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4亿。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 印度(Republic of India)坐落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另一个亚洲国家的例子。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超过13亿人口。
它以其众多的宗教、文化和语言多样性而闻名。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之一。
3. 俄罗斯(Russian Federation)虽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跨越亚洲和欧洲两个大陆,但大部分国土仍位于亚洲。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面积达到17,098,242平方公里。
俄罗斯也是人口第九多的国家,拥有约1.45亿人口。
4. 日本(Japan)日本是亚洲一个独特的国家,它是一个岛国,由四个主要岛屿和其他小岛组成。
日本以其独特的文化、科技和经济实力而受到广泛赞誉。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5. 韩国(Republic of Korea)位于朝鲜半岛上的韩国是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拥有强大的科技和出口行业。
首尔是韩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韩国也以其流行的音乐(K-pop)和电影产业(韩剧)而闻名世界。
6. 伊朗(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伊朗是西亚国家,位于亚洲的中东地区。
它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古老的历史和伊斯兰教的发展而闻名。
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7. 土耳其(Republic of Turkey)土耳其位于欧亚两个大陆之间,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元素。
它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
安卡拉是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
8. 印度尼西亚(Republic of Indonesia)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由数千个岛屿组成。
中外互相穿越的6个国名,原来英国、韩国、巴西都是中国的!
![中外互相穿越的6个国名,原来英国、韩国、巴西都是中国的!](https://img.taocdn.com/s3/m/5775a5e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b.png)
中外互相穿越的6个国名,原来英国、韩国、巴西都是中国的!文/格瓦拉同志翻看中国史书,不经意间会发现,如英国、韩国、巴西这样的名称,竟然早在这些国家出现之前便已存在。
而“中国”及中国史上一些政权的名字,竟也不经意间用来指代外国,令人莞尔。
粗略统计,中外互相神穿越的国名,至少有6个:1.英国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英国最早是指西周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地理范围大致包括今天安徽省金寨、霍山等县。
英国国君是中国司法界鼻祖皋陶的后裔,姓偃。
提到皋陶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皋陶与尧帝、舜帝、大禹统称“上古四圣”,主要功绩为制定刑法,开展司法教育,帮助尧帝、舜帝、大禹推行“五刑”、“五教”,使得社会谐和,天下大治。
皋陶去世后,葬于今安徽省六安市附近。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皋陶诸多后代为诸侯,其中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六等国,以及本段所讲的英国。
英国在当时是个小国,春秋时期又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647年被吞并。
英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姓,秦末汉初便有淮南王英布。
2.中国中国一词的使用,取居天下之中之意。
此称呼最早见于西周初年,与“华夏”、“中华”、“中原”等词通用,原用来指镐京附近的京畿地区,后来演变为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称呼,最后则扩展为对汉族聚居地区的称呼。
虽然历代王朝均以中国自称,但无一用于正式国名,直到民国肇建。
这不经意的“疏漏”,便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与中国争夺“中国”的专有权。
原来日本有一个“中国”地区,其地理范围在本州岛西部,包括今日的鸟取、鸟根、冈山、广岛、山口5县,最早使用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年),一直沿袭到二战结束前。
民国肇建后,日本一直不愿称呼我们为“中国”,而代之以侮辱性的称呼“支那”。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不情愿的对外以山阳山阴地区称呼“中国地方”,但在国内却仍保留“中国”这个称呼。
3.大秦毋庸置疑,大秦是指中国首个统一的大帝国,它是春秋战国期间诸侯国-秦的延续。
虽然大秦只存了短短的15年时间,但它创立的各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文档文档亚洲名称的由来
![文档文档亚洲名称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d0d4c98e28ea81c758f578ae.png)
亚洲名称由来
亚洲的名称很古老,全称为“亚细亚洲”,是英文“Asia”的音译,意译即“东方日出之洲”。
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创造的。
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 SU”,即“东方日出处”,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而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后来,古希腊人和巴比伦人将此两洲名沿用下来。
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作为两洲的界限,其东称亚细亚洲,简称亚洲;其西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这就是亚洲名称的由来。
韩国国名的由来
![韩国国名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3fa28a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f.png)
韩国国名的由来韩国国名的由来想知道“韩国”的名字,得先知道“朝鲜”名字的由来,其中许多历史细节和名称都与中国有关。
“韩”字和“朝”字,都有一半相同,上下面各一个“十”字,外加一个“日”字,都和太阳和时间有关,或许为“二十天”之意。
“朝鲜”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
公元前200年成书的《尚书大传》中介绍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
《史记》《朝鲜列传》引张晏云:“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
”日本古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有把朝鲜半岛称为“韩”的记载。
据分析,“朝鲜”一词可能是檀君朝鲜首都阿斯达(Asadal/)的古朝鲜语译文。
在属于东亚语族的阿尔泰语中“Asa”意为“晨曦”(日语目前仍用此词缀表示晨曦之意);“dal”意为“大地”或“大山”,也是新罗常见的地名。
《东国舆地胜览》记载:“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鲜“,故名朝鲜。
朝鲜语言有一些来自阿尔泰语系,有的由中国商周以后口音融合而来。
韩国认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青铜器文化形成之时, 在满洲的辽宁地区和韩国的西北出现了众多的部落,后来由檀君统一建立了古朝鲜(公元前2333年)。
“这一遗产是一种自豪的源泉,它赋予了韩民族身处逆境之时坚韧不拔的力量。
”十三世纪,蒙古人灭亡朝鲜,设立双城总管府,高丽人李椿担任地方官,改名孛颜帖木儿,次子叫吾鲁思不花。
明朝建立后,吾鲁思不花长子李成桂在抵御蒙元和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高丽国王提拔。
1392年,大将李成桂不肯奉国王之命发兵辽东,谋反自立为王,必须经过明朝的册封。
明太祖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定国号为朝鲜,称为李氏朝鲜,一直持续了500多年,“朝鲜”一词成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名称至今。
在朝鲜半岛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国家,曾叫百济、新罗、高句丽、高丽等,就像中国以前一样曾用唐朝、宋朝、明朝等名称,每个名称的由来都是有根源的。
世界上62个国家名称的历史由来
![世界上62个国家名称的历史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4400450183c4bb4cf7ecd1e4.png)
世界上62个国家名称的历史由来>1、日本公元7 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
公元607 年(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朝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由此启发,于是在公元7 世纪70年代,出现了“日本”这个国名。
2、印度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
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
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称。
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意为“纯洁的国土”。
这个国名是20 世纪30 年代一个旁遮普学生创造的。
印度独立前后,它西北部和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 —60%,分布在旁遮普、西北边、信德、俾路支等省分。
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30年,旁遮普学生乔图里.拉麦待.阿里把旁遮普、西北边、克什米尔和信德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再加上俾路支斯坦名词的词尾,组成一个新的名称“巴基斯坦”,声称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1940年3 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
1947年8 月14 日,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
1956年3 月23 日,巴基斯坦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取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3、朝鲜朝鲜古代称为高丽(Korea)。
公元4 世纪,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
公元918 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 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 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高丽。
各国名称由来
![各国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3d149e3567ec102de2bd894c.png)
“没有巧克力就没有瑞士”,这个比喻对瑞士再恰当不过了。瑞士每个商店的橱窗几乎都陈列着巧克力。据统计,每个瑞士人每年消耗巧克力10千克以上,因而瑞士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食用巧克力的世界记录。
墨西哥又叫白银之国,它的白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6%,是第一大白银产国。早在印第安时代人们就开始开采使用白银了。
贝宁 油棕之国 非宝石、原料仓库
马拉维 水乡之国
卢旺达 千丘之国、非洲的瑞士、常春之国
科摩罗 香岛
坦桑尼亚 丁香之国、剑麻之乡
莫桑比克 腰果之乡
博茨瓦纳 钻石之国
毛里求斯 印度洋门户的钥匙、印度洋上的明星
美国 篮球王国
阿根廷也是白银之国,“阿根廷”是从拉丁语“白银”一词演变而来的。
无猫之国
马尔代夫人认为猫是祸根,所以从来不养猫。由于没有猫,国内的老鼠养得又肥又大,光天化日之下,成群的老鼠在大街上横行。
无理发店之国
梵帝冈占地0.44平方千米,有公民资格的只有421人。这里虽有宫殿、教堂、高大建筑以及电台等机构,却没有一家理发店,如果人们要理发需要到外国去。
卢森堡 红土之国、钢铁王国、千堡之国、世界第七大金融中心、欧洲的绿色心脏
法国 鸽子之国
德国 褐煤之国
圣马力诺 袖珍国家、国中之国
马耳他 地中海心脏
阿尔巴尼亚 山鹰之国
保加利亚 玫瑰王国、举重王国
马其顿 众湖之国
列支敦士登 世外桃园
葡萄牙 软木之国
罗马尼亚 芦苇之国
尼日尔 沙中之国、骝牛之国、铀之国
尼日利亚 油棕之国
冈比亚 河之国
加纳 可可之国
肯尼亚 鸵鸟之国、人类的摇篮、东非十字架、东南亚米仓
趣谈东南亚国家的国名由来
![趣谈东南亚国家的国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0f05a391700abb68a982fb70.png)
趣谈东南亚国家的国名由来作者:钱伟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19年第06期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11个国家。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包括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5国;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6国。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来介绍一下部分东南亚国家名称的由来。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老挝在中国古籍中称为“澜沧”和“南掌”(系不同的音译词,老挝语意为“百万大象”)。
如今,其国名自称是“Patet Lao”,中文音译为“巴特寮”,意为“国—寮”,按照中文顺序便是“寮国”,其实“寮”和“老挝”都是“Lao”的音译,指寮族(老挝族)的国家。
“寮国”系汉语旧称,如今仍保留在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汉语中。
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其国名“Singapura”是个马来语词(源于古印度的梵語)。
其中,“singa”意为狮子,“pura”意为城市,所以其别名也叫“狮城”。
新加坡国徽上写的是:“Majulah Singapura”(前进吧,新加坡),也是其国歌名。
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赤道附近的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2002年建立)。
从世界地图上看,这是一个不起眼到不用心找根本找不到的小岛国,在马来—印尼语中称为“Timor Timor”。
其中,前一词为专有名词,系岛名,汉语南方方言将其译为“帝汶”(帝汶岛分为东帝汶和西帝汶,西帝汶为印尼领土);后一词为后置形容词“东”,故其字面意思为“东东”。
遍观世界各国的国名,一般都来自本国。
亚洲各国的国名尤其如此。
例外的当然也有,但可谓凤毛麟角,而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就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两个。
菲律宾有“椰子之国”和“亚洲香蕉园”之别称。
在中国史籍中该国被称为“吕宋”,此名称如今专指该国人口最集中的第一大岛吕宋(Luzon)。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东亚篇)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东亚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e1800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5.png)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东亚篇)东亚(East Asia),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等五个国家。
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以上。
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均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分别有宋、辽、金、元、明等。
清朝的正式国名为“大清国”。
不过清初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已开始称我国为“中国”或“中华帝国”,而我国的一些与之交往的士大夫也以“中国”来自称。
“中国”之名最先出现在外交文献上,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当时我国以战败国的身份签约,怀着一种传统心态,以“中央,中心,天下之中的国家”的字面含义着眼。
日本(日本国)国名意为“日出之国”。
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使者略懂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韩国(大韩民国)国名源于古时朝鲜半岛南部的部落联盟“三韩”(辰韩、马韩、弁韩),在中国东汉、三国时代,三韩的政权即被中原称为“韩国”。
此后朝鲜半岛的许多政权虽然不以“韩”为国号,但仍以“韩”或“三韩”作为其别称而沿袭下来。
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献《山海经》、《尚书大传》、《管子》等书中,陆续出现了“朝鲜”的记载。
根据这些记载,“朝鲜”位于中原以东的大海中,并且是周朝分封殷商贵族箕子的所在地,其语义不明,有日出之地、因水为名(潮、仙二水)、“来朝之韩”等多种解释。
《史记》则有《朝鲜列传》,记录了卫满朝鲜的历史。
朝鲜半岛高丽王朝的史书《三国遗事》中,则称神话人物檀君王俭于公元前2333年建国,国号“朝鲜”。
亚洲各国国名——世界国名由来之二
![亚洲各国国名——世界国名由来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9c8f8a0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3.png)
作者: 杜燕山;曾汉珠;程时生
出版物刊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页码: 95-98页
主题词: 神武天皇;孝德天皇;沙特家族;瓦哈卜;富查伊拉;阿治曼;人说;哈伊马角;僧伽罗语;腓力斯
摘要:<正> 亚洲各国国名也有种种不同的由来。
现根据其命名的不同依据分别介绍如后:一、因太阳而得名 “日出于东方”、“早晨的太阳光芒万丈”。
亚洲有的国家因太阳而得名。
日本(JaPan)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将其建国的地方叫作“大和”(yamato意为“多山地方”)。
古代九州的肥河流域,日语写作hinokuni,日语中的“肥”与“日”字同音,都读作hi,因此肥河之地演变为日之国(Hinokuni)。
公元六四五年孝德天皇才正式定名为日本国(Hinomot),是取日之国(Hinokui)的Hi与大和(yamato)的amto组合并演变成的,意思是“日出处之国”。
日本英文名JaPan由来。
当今海外有多少国名拜中国所赐?
![当今海外有多少国名拜中国所赐?](https://img.taocdn.com/s3/m/2ca2113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2.png)
当今海外有多少国名拜中国所赐?史上云轻淡,当年威四方。
君不见海外草木成观景,车道烟尘各为家。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有所改变。
当我们翻开历史画册,发现海外有些国家之名曾经“拜中国所赐”时,心里不免有几分落寞,几分苍凉……一越南严格地说,论血缘关系,越南人与中华民族的血缘关系最为接近。
尤其是在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时,越南的大部分国土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越族亦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成员之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正式在该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
前111年,汉武帝再次依照秦王朝旧例,明确纳越南为中国地方郡县。
中国官方赐其“安南”之名,始见于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
即使在公元968年的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亦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
越南其实是明朝时才处于半独立状态,直到晚清乃至二战后期,在西方列强干预下才完全脱离中国版图。
越南现国名始见于嘉庆八年(1803年)。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云:“南越”之名,所包甚广。
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
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
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
中国相关正史《清史稿》等亦有类似之记载,此之谓“越南”国名由来。
二朝鲜朝鲜与中国历史渊源悠久,乃至“朝鲜”国名三度均为中国人命之。
首次被正式命名,发生在朝鲜半岛历史上建立第一个政权“箕子朝鲜”时期。
当时,西周姬发灭商后,商贵族箕子率五千移民在朝鲜建立“箕子朝鲜”政权。
“朝鲜”之名源自中国《诗经》“朝阳鲜明”之意,箕子王族认为朝鲜半岛比中原偏东,能早看到太阳,于是视“朝”为“鲜”,遂有地名。
第二次则是“卫满朝鲜”时期。
不久,“卫满朝鲜”为汉武帝正式纳为中国乐浪郡。
三国时期,公孙渊在乐浪南部建立的带方郡,宣誓对曹魏政权效忠。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南亚篇)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南亚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39f8b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f.png)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南亚篇)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南亚区域内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此外缅甸、中国西南在文化上亦受到南亚影响,所以有时亦被纳入南亚的范围。
印度(印度共和国)印度诸语言中称印度为“婆罗多”。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中。
《摩诃婆罗多》中著名插话之一《沙恭达罗》,讲述国王豆扇陀与净修林仙人义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
他们生有一子,名婆罗多。
婆罗多长大后成为转轮王。
他的后代被称为婆罗多族。
因此,印度诸语言又名印度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罗多子孙之国或婆罗多族之国。
沙恭达罗的故事后经笈多王朝时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改编为剧本而传遍印度乃至全世界。
这似乎就是印度语言中国名“婆罗多”称谓的来源。
印度古人亦称印度次大陆为瞻部洲(Jambudvipa),佛经及《西游记》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称或包括此地。
至于印度的英文名称,则源于印度河。
印度人将这一民族文明的摇篮称为Sindhu(本义为河流,中国古代音译为“身毒”等)。
但印度的近邻波斯人在说Sindhu时对其首字母S存在发音困难,遂将其讹变为Hindu;而Hindu一词因字母H弱化乃至失音,再变而为Indu。
印度的名声因波斯人而传入希腊,希腊人遂以印度西部的这条河流指称整个印度地区。
他们又将Hindu或Indu讹变为Indus。
现在,Indus成了西方语言对印度河的通用名称。
中世纪穆斯林入侵印度后,又依波斯语称印度为Hindustan(印度斯坦),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国”。
同理,他们将印度教徒称为Hindus。
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称印度教为Hinduism,称印度为India。
India显然是从Indus演变而来的。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其国名由来有两种说法:①早在1930年,著名的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在阿拉哈巴德召开的穆斯林联盟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巴基斯坦的主张,他希望把南亚次大陆的穆斯林集合起来,组成巴基斯坦。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117e5d70e45c3b3567ec8b49.png)
世界各国国名的由来星期五, 08月 15, 2008 19:05Posted in category 文化|社会1、日本公元7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
公元607年(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朝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由此启发,于是在公元7世纪70年代,出现了"日本"这个国名。
2、印度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
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
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称。
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意为"纯洁的国土"。
这个国名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旁遮普学生创造的。
印度独立前后,它西北部和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 60%,分布在旁遮普、西北边、信德、俾路支等省分。
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30年,旁遮普学生乔图里·拉麦待·阿里把旁遮普、西北边、克什米尔和信德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再加上俾路支斯坦名词的词尾,组成一个新的名称"巴基斯坦",声称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
各国的名称
![各国的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c2a7791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7.png)
各国的名称各国的名称全球共有197个国家被国际普遍承认,这些国家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各大洲。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全称和简称,这些名称不仅代表了国家的身份,也蕴含了其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亚洲国家名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亚洲国家的全称和简称:●●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中国的名称来源于“中央之国”的概念,象征着国家的中心地位。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影响力遍及全球。
中国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枢纽。
●●日本:全称日本国,简称日本。
日本的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意为“日出之国”。
日本的文化以其独特的和风、茶道、武士道等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地理特征对其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韩国的名称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韩国以其现代化的城市、科技创新以及流行文化(如K-pop)而闻名。
韩国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
印度的名称源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印度的多样性体现在其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中。
●●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
印度尼西亚由数千个岛屿组成,其名称反映了其地理特征。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
印尼的文化融合了多种民族和宗教的影响。
●●马来西亚:全称马来西亚联邦,简称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名称来源于其主要民族之一——马来族。
马来西亚以其多元文化、热带雨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中心。
●●菲律宾:全称菲律宾共和国,简称菲律宾。
菲律宾的名称源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
作为一个群岛国家,菲律宾的文化受到西班牙、美国等多国影响。
国家名字的含义
![国家名字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e2b73e21aaea998fcc220e6b.png)
阿富汗:骑士的国土。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因穆斯林在麦加,面向东方站立,“也门”意为“右边”,象征吉祥昌盛。
阿曼:船。
巴基斯坦:纯洁。
巴勒斯坦:移民。
巴林:两个海。
朝鲜:晨曦清亮之国。
菲律宾:西班牙国王腓力普二世名。
柬埔寨:高棉人传说中的祖先名称。
科威特:堡垒。
老挝:人类。
黎巴嫩:积雪的山峰。
马尔代夫:宫殿之岛。
马来西亚:黑暗的土地。
蒙古:我们的火。
缅甸:遥远的谷地。
尼泊尔:中间的国家。
日本:日出处之国。
塞浦路斯:来自黎巴嫩一带的丝柏树。
斯里兰卡:光明富饶的土地。
泰国:自由之国。
土耳其:突厥人的国家。
文莱:沙罗门果。
新加坡:狮子城。
叙利亚:高地。
伊拉克:海岸。
伊朗:富裕。
印度:海。
约旦:涨落。
阿尔及利亚:群岛之国。
埃及:黑色的土地。
埃塞俄比亚:晒黑了的面孔。
贝宁:奴隶。
多哥:礁湖岸。
佛得角:绿角。
吉布提:沸腾的蒸锅。
几内亚:黑人国。
几内亚比绍:“向前走”的黑人国。
加蓬:葡萄牙水手穿的一种服装名。
津巴布韦:石头城。
喀麦隆:河虾。
科摩罗:月亮。
肯尼亚:白山。
莱索托:低地。
利比里亚:黑人获得自由的土地。
马拉维:大水。
毛里求斯:岛屿。
毛里塔尼亚:黑皮肤的人。
摩洛哥:被装饰起来的。
莫桑比克:伟大的受贡者。
尼日尔:流动的水。
塞拉利昂:狮子山。
上沃尔特:处于归来河上游的国家。
斯威士兰:斯威士,即竿或棍之意。
斯威士人的国家。
苏丹:黑人之国。
索马里:奶牛或山羊的乳汁。
坦桑尼亚:荸荠汇集的湖和黑人国家的领土。
突尼斯:修士住的地方。
阿尔巴尼亚:山国。
奥地利:东方王国。
保加利亚:叛逆者。
比利时:勇敢。
波兰:平原。
丹麦:多沙滩的国家。
法国:自由的国家。
法罗群岛:羊岛。
梵蒂冈:占卜之地。
芬兰:湖沼之国。
荷兰:森林之地。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起始者;斯洛伐克,光荣。
列支敦士登:发亮的石头。
卢森堡:小的城堡。
马耳他:避难所。
摩纳哥:僧侣。
挪威:北方航道。
瑞典:人的王国。
圣马力诺:阿贝岛上一位石匠名马力诺,国家的创始人。
西班牙:埋藏。
国名系统记忆当里个当
![国名系统记忆当里个当](https://img.taocdn.com/s3/m/f843b65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d.png)
国名系统记忆当里个当东亚[05]:中蒙朝韩日。
【中国、蒙古原为一家,朝鲜、韩国原为一家.】东南亚[11]: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新加坡原为一家.】文莱印尼东帝汶。
【印尼、东帝汶原为一家.】南亚[07]:印巴孟尼不斯马。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原为一家.】西亚[20]:伊科伊阿阿亚格,【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原为苏联成员国.】巴以约塞土黎叙,也门阿曼阿联酋,巴林沙特卡塔尔。
中亚[05]:哈乌土塔吉。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原为苏联成员国.】北欧[05]:冰丹挪瑞芬。
东欧[07]:爱拉立白乌摩俄。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俄罗斯原为苏联成员国.】南欧[17]:葡西安道尔,意圣梵蒂冈;斯克波塞黑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原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成员国.】罗保阿希马。
西欧[07]:爱英法摩荷比卢。
中欧[08]:德国波兰奥地利,捷斯瑞列匈牙利。
北非[05]:埃利突阿摩。
东非[11]:埃厄吉布提,坦肯索马里,塞苏乌卢布。
南非[13]:安纳赞津博,南斯莱索托,马莫马科毛。
西非[16]:毛塞几几塞,利科加多贝,佛冈马布尼尼。
中非[08]:乍中喀麦隆,圣赤加刚刚。
大洋洲[14]:澳巴新西兰,【主大陆.】斐瓦所罗门,【美拉尼西亚群岛.】帕密马基瑙,【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帕劳、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北马里亚纳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图汤萨摩亚。
【波利尼西亚群岛.】北美洲[23]:加美墨西哥;伯危萨洪尼哥巴;【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原为中美洲联邦的五个成员国.】古巴海牙多,圣基茨和尼维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
南美洲[12]:哥委圭亚那苏里南;【北部地区的四个国家.】厄瓜秘鲁玻利维亚;【中西部地区的三个国家.】巴西独占东部地区;【独占东部地区的国家.】智阿乌拉圭巴拉圭。
知之甚少的国名地名别称
![知之甚少的国名地名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409c6e25cc17552707220886.png)
【指导】| 精讲——知之甚少的国名地名别称国名的别称三韩(汉时,朝鲜别称)秦韩(古国名。
辰韩的别名)交趾(旧对安南、越南的别称)倭奴(我国史书中对日本的古称)单马锡(新加坡的旧称)星洲(新加坡的别称)天竺(印度的古称)天督(印度的古称)贤豆(古印度的别译)竺国(天竺。
古印度的别称)竺乾(古印度的别称)乾竺(印度的古称)婆罗门(古印度的别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的古称)迦南(巴勒斯坦及腓尼基一带别称)罗刹(俄罗斯在清代的旧译)逻车(俄罗斯的旧称)双鹰国(意大利的旧称)约翰牛(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新大陆(美洲的别称)山姆大叔(美国的绰号)语国(传说中的勒毕国的别称)九州(古代中国别称)支那(古代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别称)华夏(古代中国别称)农土(神州的别名)禹域(中国的别称)神华(中华的美称)神州赤县(中国的别称)神县(中国的别称)唐(中国的别称)摩诃至那(古代印度人对我国的尊称)漂沙(汉代西域西夜国的别称)花门(回纥的代称)西蕃(吐蕃的异称)鹤拓(古国名。
唐时南昭的别名)地名的别称燕京(北京市的别称)津门(天津市的别称)津沽(天津的别称)析木(古代幽燕地域的代称)燕(旧时河北省的别称)西口(张家口的别称)相台(相州(今河北临漳县)别称).三晋(山西省的别称)西邑(夏代都城安邑别称)曼殊(满洲的别称)辽左(辽东的别称)宽城子(吉林省长春市的旧称)冰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别称)卜魁(亦作“卜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别称)申(上海市的别称)沪江(上海的别称)春申(上海市的别称)云间(松江县(今属上海市)的古称)五茸(又称五茸城。
上海市松江县的别称)茸城(松江的别名)下江(江苏省的别称)白下(南京的别称)白门(南京市的别名)金陵(古邑名。
今南京市的别称)中吴(旧苏州府的别称)水精宫(苏州的美称)吴门(古吴县城(今苏州市)的别称)吴苑(苏州的代称)金阊(苏州的别称)阖闾城(亦作“阖庐城”,或省称“阖闾”。
苏州的别称)姑苏(苏州吴县的别称)邗州(扬州的别名)维扬(扬州的别称)秦邮(今江苏省高邮县的别称)中吴(旧镇江府的别称)北府(晋时京口的别称)虾虎(江苏省宜兴市的别称)澄江(江苏省江阴市别称)琴川(江苏省常熟的别名)松陵(吴江县的别称)小沛(汉代沛县的别称)灵越(对古越地的美称)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西村(杭州西冷的别名)西陵(浙江省萧山市西兴别称)禹杭(浙江县旧余杭县别称)四明(浙江省旧宁波府的别称)甬(浙江省宁波简称)东嘉(浙江省温州的别称)瓯(浙江省温州的别称)东瓯(温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的别称)苕溪(浙江吴兴县别称)霅溪(水名。
各国国名的含义2011
![各国国名的含义2011](https://img.taocdn.com/s3/m/be97f370482fb4daa48d4b25.png)
奶牛或山羊之国:索马里
溪流汇合地黑人土地:坦桑尼亚
巨大地河流:赞比亚
鸵鸟:肯尼亚国名趣谈
光明到来之地:莫桑比克
马尔伽什人之地马达加斯加
印度洋上地钥匙:毛里求斯
遥远地干燥平地:纳米比亚
石头之家:津巴布韦
彩虹国度:南非国名史话
附录:其他非洲国家国名来历
南方大洋中地陆地:大洋洲
未知地南方大陆:澳大利亚
下一篇:我国个省会标志...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取消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转载()
分享
评论
复制地址
更多
太阳升起地地方——亚洲
日出之国:日本国名由来
蒙古国名史话
朝鲜和韩国国名来历
南方越人之国越南
占族人地住地:柬埔寨
万象之邦:老挝国名起源
黄袍佛国:泰国国名由来
狮子岛:新加坡国名由来
菲力浦王子之地:菲律宾
小威尼斯:委内瑞拉
哥伦布之地:哥伦比亚
玉米起源地:秘鲁国名由来
红木:巴西国名由来
世界地边缘:智利国名史话
白银之国:阿根廷国名由来
白云地故乡:新西兰
最大地岛:斐济国名由来
平安与和平之地:所罗门群岛
圣地与神岛.汤加国名史话
附录:其他大洋洲国家国名来历
最幸运地“新大陆”:美洲
枫叶之国:加拿大国名由来
山姆大叔.美国国名史话
阿兹特克族战神:墨西哥
森林茂密地土地:危地马拉
鱼米之乡:巴拿马国名史话
岛屿和浅滩:巴哈马
加勒比海地绿色鳄鱼:古巴
琥珀之乡:波罗地海三国
划独木舟地人:俄罗斯
杂色多彩之岛:英国
人民地国家:德国
东欧平原:波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Asia亚细亚
曾用名:Asu 阿苏
来源:古代黎巴嫩的腓尼基人是一个海上民族。
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
后来传到希腊,演化成(Asia)。
本意特指小亚的最西部,也就是今天土耳其亚洲部分的最西部,范围相当有限。
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个名字演变成一个行省,范围逐渐扩大,进而指整个大洲了。
蒙古:Mongolia
中国古称:蒙兀室韦 / 蔑劫子 / 梅古悉 / 谟葛夫 / 蒙古里 / 盟古里
来源:最早出现于中国《旧唐书》,称其为蒙兀室韦。
据中国学者近年来考证,认为Mongol 一词是由 mong(意为我们的)和 gol(意为火)组成,意思是我们的火。
因蒙古为游牧民族,每至一处,大家共同煮炊,并推选一有经验的长者当伙头儿掌管此事,因而有这种称呼。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
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Korea(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
《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
”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
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
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到隋唐时,始称“日本”。
《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
”“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
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
汉朝设置交趾郡。
唐朝设安南都护府。
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
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
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
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
1803年清政府改安南为越南。
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
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
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
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
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
“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
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
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
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
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
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
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
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
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埠。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
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
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
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
”
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
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