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用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儿歌》说课稿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儿歌》说课稿《幼儿文学实用教程—儿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文学实用教程》中的《儿歌》章节。
根据教材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技能要求,我说课内容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儿歌》选自高教社出版的《幼儿文学实用教程》第二章第一节。
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之后,在对幼儿文学的基本含义、对幼儿文学的特征、幼儿文学的作用等基本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接触的第一个幼儿文学文体类型。
这一节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由概括的幼儿文学理论学习向具体幼儿文学文体学习转化的第一步,也是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的第一步,在整个教材学习中、在学习方法的转变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2、目标分析:依据《幼儿文学实用教程》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及单元训练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制定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掌握儿歌的概念、分类、儿歌的特征;技能目标:根据儿歌特点朗读、背诵、表演、创作儿歌。
情感目标:感知儿歌的魅力,从而对儿歌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
培养幼儿情趣,增强对祖国、对民族儿歌的自豪感。
3、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儿歌的分类、特点,诵读、表演儿歌。
教学难点:根据儿歌特点进行儿歌的表演和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说学情:我授课的班级是学前教育1.5班的学生,入校以来,她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如幼儿生理、心理,普通话、音乐、绘画、舞蹈等知识,有明确的职业展望,而且她们性格活泼,参与性强,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她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也有较高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的作用。
三、说教法:1本课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力入手,采用激发兴趣——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拓展等教学法,其中穿插着手指操表演法、情景教学法、朗诵指导法、评价激励法、设疑讨论法等。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用
续写儿歌
补票 老袋鼠,看舞蹈,买张票,往里跑。 小袋鼠,哇哇叫,妈妈给我补张票。
续写儿歌
雨来了
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 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我把雨伞打开了 )。 小青蛙,说不怕 ),(噗通跳到荷叶下 雨来了,快回家,( )。
续写儿歌
(四)问答歌 (五)连锁调 (六)绕口令 柿子 柿子红、柿子黄, 柿子,柿子甜似糖。 红柿子,树上长, 摘下柿子大家尝。
(七)颠倒歌 有意把事物的真相颠倒过来,说得跟实际 相反,这就产生了离奇、诙谐的效果,荒 唐可笑,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如《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①押韵: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儿歌押韵的方式主要有: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数行押韵)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押韵如《宝石光光》
②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直接模拟声响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如《雨铃铛》p78 2.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儿歌的节奏鲜明主 要通过句式的整饬(chi)、句式的变化以及 句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请欣赏《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如:《爬》 爬台阶, 往上跑, 往上跑, 回头瞧, 爸爸妈妈没我高。
又如:《雨点》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儿歌短小、集中、洗练。非常切合婴幼 儿的口吻。
快乐一家子
天上白鸽子, 树上红猴子。 (水里黄鸭子), 草丛灰兔子 ) ( (门前土狗子) ( 檐下黑燕子 ) 家里乖孩子 ) ( 快乐一家子。
第二章 儿歌ppt课件
水里游, ×× ×┃ 快快活活头碰头 ×× ×× ┃×× ×┃
ppt精选版
24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和传 统艺术形式
ppt精选版
25
问题
• 儿歌是如何分类的? •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哪些?
ppt精选版
26
一、儿歌的分类
• ▲来源:民间流传和作家创作 • ▲主题:知识性、教育性和游戏性 • ▲字数: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ppt精选版
46
4、问答歌
问答歌又称问答调、对歌, 还有称为“盘歌”的。它是通过设问 作答的方式表现内容的儿歌。
特点:问答
ppt精选版
47
1、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谁会跑
谁会跑?
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张开翅膀满天飞。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向前爬。
ppt精选版
33
2、游戏歌
专指配合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儿歌。 特点:有明显的组织游戏的作用 例1:流传于贵州不少地区的《斗虫虫》:
斗虫虫 虫虫咬手手, 虫虫——飞!
ppt精选版
34
例2:许多幼儿园流行的《小兔跳》:
小兔跳,
小兔跳,跳到草地吃青草,(幼儿做
蹲下吃草的动作)
老狼来了!(幼儿跑到老师或家长身 边)
想,一个没有唱过儿歌的孩子能快 乐地成长起来。”
ppt精选版
8
张秋生《半半歌》
ppt精选版
9
训练语言
一个瓜
金瓜瓜,
银瓜瓜,
瓜瓜落娃娃;
娃娃怪瓜瓜,
瓜瓜笑娃娃。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备份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代表人物:顾颉刚、周作人、朱自清
儿歌的句式
二言句式 三言句式 句式 五言句式, 六言句式 七言句式 杂言句式 “三三七句式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以多 式的形式 呈现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 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三句为七言句。例《小蚱蜢》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风不吹,云不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要睡觉。 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啊快睡觉。
儿歌的功能
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荡秋千
小朋友们真勇敢,
我像鱼儿往下钻。
一上一下荡秋千。
你像鸟儿飞上天,
画妈妈
小铅笔,手中拿,
今天我来画妈妈。
画双眼睛小秘密,
要是想妈妈,
花个嘴巴笑哈哈。
明天要去幼儿园,
我就看看这张画。(寒枫)
陶冶幼儿的性格
开启幼儿的心智
小蝌蚪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小蝌蚪儿小尾巴,
PART ONE
《广天籁集》,收录儿歌23首。清末,又有学者范寅辑录《越谚》,收集儿歌三十余首。 意大利人韦大利《北京歌谣》,170首 美国人何德兰《孺子歌图》,收集138首。
如明地方志 中就有这样的儿歌:“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柭bā儿。 ” 康熙初年,郑旭旦编辑了儿歌集 ,书中收录了吴越地区儿歌48首。 我国童谣的收集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 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关于童谣的零星记录。
一、儿歌的一般形式
小蚱蜢 张继楼 小蚱蜢, 草一摇, 学跳高, 摔一跤, 一跳跳上狗尾草。 头上跌个大青包。 腿一弹, 脚一跷: “ 哪个有我跳得高!”
第二章儿歌——第二节儿歌概说(2)
许仅仅是孩子们的喜悦,最终却能开出真善美的花朵。
总之,儿歌同玩具、游戏一样,是幼儿天然的朋友,只有这个朋友有趣、
好玩,他们才会乐于听,喜欢念。
儿歌来源于民歌,最早是口口相传的方式。它的一些特殊形式就是由民间
歌谣流传下来的,儿童对这些特殊形式的儿歌作品情有独钟。
四、个案举要:分别出示不同类别的儿歌作品,判断各自不同的特点?
备注
5
讲授内容
备注
来》(《幼儿文学》63 页)。还有人采用“了、人、瓜”等作字尾,例如(《幼儿
文学》63 页)。
9、颠倒歌: 又叫古怪歌 、稀奇歌 、滑稽调等 。它故意违 背常情常 理,将
自然界或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正常关系加以夸张性的错乱颠倒,造成荒唐可笑
的效果,在开心的笑声中加强对正常事理的认识,增强辨别事物的能力。
恰如儿童文学研究者王泉根教授所指出的:“这是文学女神在未经开发的幼者 引证导入 心田播下的第一例诗之花种,洒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爱之光 5 分钟
泽。”也正像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所说:“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唱过儿歌的孩子
能快乐地成长起 来。”童年 时通过儿 歌播撒在孩 子心田的种 子,最初激 起的或
的动作要求;动作促使幼儿记熟儿歌,反过来又提示幼儿按照内容和节拍做出
动作,二者相得益彰,带给孩子极大的愉悦。
我国有大量的拍手、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的游戏儿歌。深受喜爱的游戏
歌有:《斗虫虫》、《拉大锯 》、《找朋友 》、《丢手绢 》、《小兔 跳》、《黑猫 警长》 等。一般有这样一些形式:
边唱边玩集体游戏——如《丢手绢》。 边唱边跳皮筋——如“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条裤子穿九年,新三年,旧三
儿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各种不
幼儿文学-儿歌2.1
儿歌知识回顾
1、儿歌最早出现在( B )
A.《春秋》 B.《诗经》 C.《战国》 D.《左转》
2、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 C )
A.《广天籁集》 B.《歌谣》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
3、我国最早的儿歌集产生于什么年代( C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明代 D.清代 4、儿歌一般的表现形式:___韵_语___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小雨点 李文雁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 幼儿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单说明某一种道理。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吴昌烈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擦, 月亮抓到粉抹,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巴。
幼儿文学
CHILD LITERATURE
第二章 儿歌
回想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还记得哪些?
第一节 了解儿歌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听赏念唱的简短 诗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
儿歌的“前世今生”
•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的体裁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后来,这些歌谣被人们
高高兴兴做朋友
儿歌特点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押韵 (连韵、隔 行押韵、几行转 韵)。
叠音词、句式复 沓 造成诗歌语音 上的回环往复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不说话, 红红的嘴唇,像个小娃娃。
儿歌的功能
儿歌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 智力、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 识、训练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道德, 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企及的。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
•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 ”、“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 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 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 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 沿用至今。
第二章 儿歌和幼儿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儿 歌
一、儿歌概说
儿歌的概念? 儿歌的功能?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噜滚下来。
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适合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懂的 短小诗歌。儿歌是幼儿文学的主要体裁, 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 式。
8、颠倒歌 又叫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 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 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 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中飘。 小鸡叼个饿老雕, 小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2、游戏歌
游戏类儿歌是配合幼儿游戏内容编写、在幼儿
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幼儿文学电子教案 第二章 儿歌
字头歌,也称为头字谣,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很强。
这类儿歌多以“子”“头”“儿”字作为每句结尾,依次称为“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
字头歌往往句式相同,节奏匀称。
9.谜语歌
谜语歌是用儿歌编写的谜语,既是一种游戏材料,也是一种文学样式。
念诵着谜语歌来猜谜,是一种具有文学趣味的益智游戏。
五、讨论
1.交流教材“探讨”栏目中的内容。
2.评析幼儿创编的儿歌《过桥》《刺猬捡松果》(见教材第37-38页)。
六、作业
1.举例说明儿歌的特点。
2.结合作品阐述儿歌的形式类型及其特点。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创编一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并在班级共享。
4.自主作业:分组搜集各种形式类型的儿歌。
(1)在班级开一个儿歌读会分享各组的成果。
子,使其愉悦平静,安然入睡。
摇篮歌一般语言流畅,节奏舒缓,语调柔和。
2.游戏歌
游戏歌是指在游戏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念唱的儿歌。
(1)亲子之间的逗乐歌:是母亲等长者为低幼孩子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安抚孩子的;另一类是亲子之间嬉戏时念唱的。
(2)儿童之间的游戏歌:是儿童同伴之间嬉戏时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在玩手指游戏、踢毽子、跳绳等非对抗性游戏时念唱的;
4.连锁调
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或连环体儿歌,主要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来结构全文。
顶针的方式不止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上一句或上一节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或下一节的开头,或者是使用谐音词作为连接上下文的桥梁,随韵接合,环环相扣。
从主题上看,大部分连锁调的意义并不连贯、完整,各个层次之间基本上没有逻辑联系,但往往洋溢着一种诙谐、荒诞的快乐。
情趣也体现在形式上:富有动感的叙述方式所呈现的口语风格。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讲义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镜公主 /唐僧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
• 就我们最熟悉的摇篮曲童谣《摇啊摇》而 言,它就已具有了多个版本,而它产生时 的最初的功能、作用在流传中也发生了改 变。
• 还可通过词语、词句的回环重复及直接模 拟声响来达成音韵和谐。
• 节奏:通过句式的修整、变化,句子字数 的变化来形成音乐感。
• 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来 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使诵读时有自然的 停顿,即为儿歌的节奏。
• 二、形式活泼,歌戏结合,富有情趣 游戏和歌谣的结合是儿歌一个鲜明特点
• 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外婆叫我好宝宝, • 一只馒头两块糕/又有团子又有糕。
• 摇啊摇,摇啊摇, • 摇到外婆桥, • 外婆叫我好宝宝, • 糖一包,糕一包, • 我是外婆的好宝宝, • 新衣服,新书包, • 欢欢喜喜上学校。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儿歌源于民间,历史悠久。童谣在各种文献中还有 “童子歌”、“儿童谣”“小儿童谣”“婴儿 歌”“孺子歌”等称谓。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演示课件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呀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呀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呀好好睡一觉。
2、游戏歌 游戏类儿歌是配合幼儿游戏内容编写、在幼儿 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3、数数歌
这是一种按照格式数序,结合具体事物 编写的儿歌。它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 的数序,培养幼儿数的观念,训练幼儿 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一、儿歌概说
儿歌的概念? 儿歌的功能?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噜滚下来。
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适合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懂的 短小诗歌。儿歌是幼儿文学的主要体裁, 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 式。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不说话,
8、颠倒歌
又叫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 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 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 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中飘。 小鸡叼个饿老雕, 小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的儿歌。 2.根据内容,分为知识类儿歌和生活类儿歌。 3.根据行数格式,分为四句为一首的“绝句型”
儿歌和行数自由的儿歌。 4.根据每行字数多少,分为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三三七言和杂言等类。
“三三七言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 三句为七言句。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课件第二章 儿歌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10.点指兵兵(游戏歌) ● 南宁童谣 点指兵兵, 点指贼贼, 点着谁人做大兵, 点着谁人做大贼。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极具地方特色的游戏歌,也相 当于游戏的伴唱和游戏动作的节拍。这是一个抓人游戏, 游戏规则是:一群小孩先围成一个小圈,由一个人来负责 指人,即点兵人,被点到做大贼的人要立刻反应过来,并 跑出圆圈,躲避点兵人的追捕。如果被抓到则成为下一个 点兵人,继续游戏。这个游戏类似于我们熟悉的丢手绢游 戏。
一、要写出儿歌的样
(一)一节式 (二)二节式 (三)多节式
二、要写出儿歌的味
(一)押韵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奏
(1)采用一种节奏,每行字数相等。 (2)节拍不固定,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写出幼儿情趣和情感
(一)从幼儿出发,深入幼儿生活,积累素材 (二)从幼儿出发,选择新的内容、新角度
1.内容新 2.角度新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5.背小猪 ● 鲁兵 背小猪,背小猪, 我的小猪胖嘟嘟。 谁要买,快快来, 妈妈说她不要买。 谁要买,快快来, 外公说他没钱买。 只有外婆眯眯笑: “人家不买我要买。” 她把小猪抱过来, 拍拍小屁股, 摸摸小脑袋, 她叫小猪好乖乖。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鲁兵,1924年生,浙江金华人。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著有《鲁兵童话选》《神奇的旅行》《教育 儿童的文学》等。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4.跳房子(字头歌) ● 台湾 林芳萍 捡石子, 画格子, 丢石子, 一只脚丫子, 跳过两栋大房子。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林芳萍,女,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毕业 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获得美国休斯敦大学幼教硕士学位, 曾任教清华大学,现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讲师。她的作品 曾多次获奖,作品共有60余册。
第二章儿歌
• 猜谜导入:
• • • • 肚子大,脑袋小, 胸前挂对小镰刀。 别看手脚长又细, 捕捉害虫本领高。
• —— ——(九)谜语歌 • 谜面(喻体):提供谜底的条件或线索 • 谜目(打一个什么):指明猜谜的方向 (某一方面) • 谜底(本体):猜谜者猜想的事物本身
• • • •
作业: 1、简述一下儿歌的特点 2、书P72二 3、自学儿歌的创作,完成书P74六Βιβλιοθήκη • • • • • • • •
(三)数数歌 培养幼儿对数的初步认识的儿歌。 如〈〈数数歌〉〉P54 (四)问答歌 采用一问一答形式 〈〈比尾巴〉〉P57 (五)连锁调 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
(六)绕口令 发音相近、容易读混淆的字词组成 (七)颠倒歌 内容违背常情常理,有些荒唐可笑,培养幼 儿的幽默感。 • (八)字头歌 • 同一字结尾,一韵到底(子、儿、头) • • • •
第二章儿歌
• 重点:1、了解儿歌的特点、功能、分类 • 2、掌握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 难点: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 课时: 节课
一关于儿歌 儿歌的概念: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 又称为“童谣”。它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 成熟的一种文体。 童谣是歌谣(民歌、民谣、童谣的总称)的一部 分。 儿歌分类:民间流传的童谣和作家创作的儿歌两 部分。 我国第一部儿歌专集《演小儿语》(明代 吕坤收 集整理)
•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 书P41学生自学
• • • • • • • • •
儿歌的功能:启蒙作用 (一)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如摇篮曲 (二)陶冶幼儿的性情 儿歌率真自然、健康乐观、活泼风趣 (三)开启幼儿的心智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 发音训练,学词汇、句子
三儿歌的特点
•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 音韵和谐: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 环复沓及模拟声响等手段 • 押韵如《宝石光光》P44 • 节奏鲜明:主要通过句式的整齐、变化、 句子字数的变化来形成 • 如《我给小鸡起名字》P45
幼儿文学课件 第二章 儿歌
第三节 儿歌的形式类型 二、 儿歌的特殊形式
数数歌
数数歌一般将数字和 形象结合起来,通过数 数吟唱,以帮助儿童认 识数。
数数歌《一二三》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第三节 儿歌的形式类型
二、 儿歌的特殊形式
字头歌
浆浆洗洗,肚兜系系, 雨水弹弹,窗门关关, 秋风凄凄,盖条棉被。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儿歌的形式类型 一、 儿歌的一般形式
杂言句式的儿歌 《鹅 大 哥》
请你进来坐一坐, 我要问问你,哦呜!哦呜!
唱的什么歌。
烟糟得落地, 呼—— 呼—— 呼——
烟糟得落地, 小咯咯拖之跑勒去。
2. 儿童之间的游戏歌
《鹞鹰捉小鸡》
鹞鹰几把刀?三十六把刀。 鹞鹰几根毛?三十六根毛。 夺掉你的刀,拔掉你的毛。
吃倷的肉,还倷的毛。
第三节 儿歌的形式类型
二、 儿歌的特殊形式
连锁调
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或连 环体儿歌。连锁调主要采用顶针 的修辞手法来结构全文,比较常 见的形式是上一句或上一节末尾 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或下 一节的开头,或者是使用谐音词 作为连接上下文的桥梁,随韵接 合,环环相扣。
问答歌
绕口令
游戏歌 摇篮歌
儿歌的特 殊形式
数数歌 字头歌
Company Logo
谜语歌
第三节 儿歌的形式类型 二、 儿歌的特殊形式
摇篮歌
摇篮歌又称为摇篮曲、催 眠曲,是母亲等安抚孩子睡 觉时哼唱的儿歌。
摇篮歌一般语言流畅,节 奏舒缓,语调柔和。
《摇 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 张开翅膀追追。
2.自由体儿歌:
指的是行数、每行的数字不受限制、自由的儿歌。例如 钱万成的《小木偶》 走路爸妈抱着走,
吃饭爸妈送到口, 天长长, 日久久, 有手不会拿, 有脚不会走, 变成一个小木偶。
(一)儿歌的吟唱者
1.母歌: 母歌指的是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或 其他长辈吟唱的歌谣。 2.儿戏: 儿戏指的是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 吟唱的歌谣。
返回
下一页
(二)儿歌的创作者
盖!盖! 盖花楼。 1.民间流传的儿歌 花楼低, 例如河南民间儿歌《盖花楼》: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2.作家创作的儿歌 野牵牛,爬高楼; 例如金波的儿歌《野牵牛》: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嗒嘀嘀嗒! 嘀嗒嘀嘀嗒!
5.有的加入了简单的计算,将儿歌与运算融 为一体。 例如孙华文的《数数歌》
6.还有的把月份与蔬菜、水果、花卉等时令 知识结合。 例如内蒙古传统儿歌《十二月菜》
PS:并非出现了数字的儿歌就是数数歌。数 数歌要求儿歌中必须有数的排列,排列形式 是多样的,可以横着排、竖着排、顺着排、 倒着排或斜着排。
6.三三七言
每节有三句,前两句每句有三个字,最后一句 由七个字构成。例如辽宁儿歌《大蜻蜓》:
大蜻蜓, 绿眼睛, 两对翅膀亮晶晶。 飞一飞, 停一停, 飞来飞去捉蚊蝇。
7.杂言
杂言每行字数不固定,一般由三言、五言、七 言等各种句式交替运用。例如北京儿歌《蚕宝 宝》:
蚕宝宝, 真稀奇, 小时像蚂蚁, 大了穿白衣, 吐出丝来长又细, 结成茧儿真美丽。
《幼儿文学实用教程 》 第二章 儿歌done图文模板图文模板
儿歌的构思要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避免标语口号。 构思还要新颖,有趣,富于想象,切忌平铺直叙和雷同。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二、儿歌的表现手法
❖ (一)比喻 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不但可以使儿歌更生动、
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生活稍远或不易理解的事 物。一般儿歌中所使用的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
❖ (二)拟人
拟人的表现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因此 在儿歌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 (三)夸张
儿歌中的夸张与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常常还带有 一些幻想的色彩。夸张也是儿歌使用较多的表现手法。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儿童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儿歌创作 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热心创作儿歌 的作家,如柯岩、鲁兵、张继楼等等。
❖ 1976年,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诗歌会议上,将每年的3月21 日定为“世界儿歌日”。
三、儿歌的作用
❖ (一)启蒙教育作用
❖
在婴儿时期,儿歌就开始进入孩子的生活领域,母
(四)问答歌 ❖ 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 反映生活的儿歌。
(五)连锁调
❖ 连锁调,即连珠体儿歌。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 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 逐句相连。
(六)拗口令
❖
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
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儿歌,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
见的是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句。
(三)儿歌的押韵
押韵就是指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造 成音响上协调均衡,和谐动听。押韵一般的规律是双句押韵。 儿歌的第一句押韵是作为起韵或定韵的,有些儿歌还可以根据 内容的需要转韵。但转韵也要自然、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出儿歌的“样儿”和“味儿” 1.句句押韵
《大白鹅》
大白鹅,头一昂, 眼睛生在脑门上。 说这个:“戆,戆,戆!” 说那个:“戆,戆,戆!” “咚”一下,撞墙上, 头上长出个红囊囊!
河马
河马河马,好说大话: “我的嘴巴,又方又大, 狮子老虎,一口吞下, 鳄鱼乌龟,不够磨牙……” 吹到最后,不会说话。 你猜为啥 ,鳄鱼来了, 河马吓得,张大嘴巴。
2.第一、二、四句押韵
“绝句型儿歌”
小鹿
小鹿小鹿,毛衣毛裤,
身上开花,头上长树。
3.双行押韵
儿歌超过四句的,一般双行要押韵,形成 儿歌的音乐性。
4.第二、三行押韵 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 一条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运用动作性极强的词语,把带有孩子式自
如《雨铃铛》p78
2.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儿歌的节奏鲜明主 要通过句式的整饬(chi)、句式的变化以及 句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①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形 成一定数量的节拍,诵读起来就会形成短暂 自然的停顿,这种停顿就是儿歌的节奏。
②有规律的句式是使儿歌产生节奏感最重要 的途径。句式: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三三七言以及不争气的杂言。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用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 又称为“歌谣”。所谓“歌谣”,是民歌、 民谣、童谣的总称。是劳动人民口头诗歌 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① 儿歌源于民间,历史悠久。童谣在各种文献中 还有“童子歌”、“儿童谣”“小儿童谣”。
②到了明代,社会对儿歌的认识有了变化,一些 有识之士从儿歌的时代口耳相传的实际情况出发 ,来诠释儿歌的特点及作用,并出现由吕坤个人 收集的我国第一部儿歌专辑《演小儿语》。
河边一个小房子,屋外是个小院子,
门口坐了个小小子,嘴里吃着小松子,
看着天空数鸽子。姐姐瞧他脑瓜子。
怎么像个小傻子,小子气得踢凳子,
“妈妈让我数鸽子”,我是一个好孩子
(九)谜语歌 坐也蹲着 行也蹲着 卧也蹲着 抓虫是能手 雨来爱唱歌 爬也躺着 停也躺着 睡也躺着 无脚能走路 弯弯象小河 两种小动物 猜猜是什么
例如,《蚕姑娘》。
③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也是形成 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
例如,《我给小鸡起名字》。
请欣赏《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如:《爬》 爬台阶, 往上跑, 往上跑, 回头瞧, 爸爸妈妈没我高。
三、儿歌的功能
(一)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二)陶冶幼儿的性情 (三)开启幼儿的心智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1、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2、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3、趣味性、娱乐性强
1.儿歌的音韵和谐,主要是通过句子的押韵、 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模拟声响等手段所形成 的音乐感。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
①押韵: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儿歌押韵的方式主要有: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数行押韵)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押韵如《宝石光光》
②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直接模拟声响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③到了清代,郑旭旦等肯定了儿歌的价值,提出 儿歌 是“天籁”的观点,强调儿歌是天真、活泼、 自然的。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④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 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 》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 裁名称沿用至今。 ⑤“五四”之后,儿歌一词广泛使用,一直沿用到 今
的神韵和灵气 (一)根植于幼儿文学生活,捕捉新颖的题材 小刺猬理发 小刺猬,去理发, 嚓嚓嚓,嚓嚓嚓, 理完头发瞧瞧他, 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
(二)选择新的角度
儿歌的题材丰富,寻找新的角度,能让儿歌 获得不同的效果。
气球
红蝌蚪,绿蝌蚪,
飞上天,游呀游。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要双 截棍,哼哼哈嘿……”稚嫩的童声哼唱着这样的歌曲 ,令许多听者担忧:属于孩子们的歌曲在哪里?如 何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成为人们的 关注的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王馥荔认为,“少儿歌曲应该为孩子们 营造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 生活的美好,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孩子的成长 也更有利”。
(七)颠倒歌
有意把事物的真相颠倒过来,说得跟实际 相反,这就产生了离奇、诙谐的效果,荒 唐可笑,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如《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八)字头歌《子字歌》
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儿歌形式。这种儿歌是每 句最后一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语言亲切 而风趣,有很强的韵律感,深受婴幼儿喜爱 。如:
如《七个阿姨不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四)问答歌 (五)连锁调 (六)绕口令
柿子 柿子红、柿子黄, 柿子,柿子甜似糖。 红柿子,树上长, 摘下柿子大家尝。
原来都是大气球。
儿歌插上想象的翅膀,充满生活的情趣。
小闹钟
闹钟里面,有个娃娃,
又如:《雨点》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儿歌短小、集中、洗练。非常切合婴幼 儿的口吻。
问答歌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飞又回。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一、儿歌的分类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二)游戏歌 (三)数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