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9.2 浙东学术(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9.2 浙东学术(共22张PPT)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9.2 浙东学术(共22张PPT)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朱陆异同,干戈门户……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 事事故也。
点评: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 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 人间烟火之故。作者用三个排比句,连贯而下,再次叙述了史学的 渊源及其意义。认为“史学之本于《春秋》”,《春秋》是千古史学 之祖,是章学诚的一个基本观点。浙东之学,其源自朱熹,导自陆九 渊,因为大家都有事可做,都本着经世致用的宗旨,因其所遇,扬其所 长,所以都各有建树:有的偏于事功,有的重视节义,有的隐逸避世,有 的以融经裁史为乐,各有各的表现。当然,在我们今天看来,章学诚 列举的这些所谓的浙东学人及其学风,不无美化的意味。他之所以 对浙东学术如此夸张扬厉,娓娓道来,还是为了批评那些无所事 事,“空言德性,空言问学”的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意在纠正汉唐以来注疏儒家经典的雕虫 之术、章句之学,强调整体理解,但也开启了凭空议论之风。章学 诚引用这个典故,其寓意颇深。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1.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 说,而为经世之书。
点评:汉代的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儒家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 合起来,杂以法家、道家思想,建立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 授,天限皇权。作为董仲舒的学生,司马迁不能不受他的影响。但 司马迁主要吸收了董仲舒关于历史演变、儒学兴起等论述,“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所以章学 诚称之为“经世之书”。

语文: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浙东学术》课件

语文:人教选修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浙东学术》课件

文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尾一段,可以看做是补充论述。作者以 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 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 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 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通观全文,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 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 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联系到作者当时 著文的老病困境,及今读之,不能不为之感动。
文化背景
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 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 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 据之风。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 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 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 亦仕亦隐,天之幸民。”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 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与“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 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章学 诚的《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 创作的。
汉代的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儒家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 杂以法家、道家思想,建立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 天限皇权。作为董仲舒的学生,司马迁不能不受他的影响。但司 马迁主要吸收了董仲舒关于历史演变、儒学兴起等论述,“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所 以章学诚称之为“经世之书”。而后世儒者弃实务虚,妄图以 “空言义理”来“尊崇德性”,流于空泛,为世所讥。需要注意 的是,这里所说的“儒者”,及下文所说的“近儒”,都是指朱、 陆学派的后学末流。对于朱、陆,章学诚还是很推崇的。《文史 通义》中,专著《朱陆》一文,指出:“宋儒有朱、陆,千古不 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也。末流无识,争相诟詈,与 夫勉为解纷,调停两可,皆多事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
(4)结尾一段,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 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 “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3.比较《浙东学术》与《〈日知录〉三则》的异同。 【明确】(1)不同点:体裁不同。《〈日知录〉三则》是顾炎武的读 书札记,有长有短,一章一论。《浙东学术》是一篇综合性的学术著 作,其特点是系统、完整。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 ) 6.制 其牙机巧制(《张衡传》) ( )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 ) 答案:动词,取得/名词,形制、构造/动词,控制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1)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 )_________
(2)千古﹒桎﹒梏之府
( )_________
(3)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 3.得 此言得之(《六国论》)( )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
答案:动词,能够/动词,得到/形容词,适宜、得当/副词,应当、 应该
固非空言著述也 ( )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 4.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 )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
三、名句默写 1.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____________。 2.浙东之学,____________,此其所以卓也。 3.知史学之本于《春秋》,____________,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 学者必有事事,____________,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4.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____________,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答案:1.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2.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3.知《春 秋》之将以经世 不特无门户可持 4.舍人事而言性天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自 乎社会现实;后来,主要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日


导 学
以后,人们重视儒家经典,也是从“三代之史”可为当世之
月 累
鉴方面来考虑的;近世,理学之末流,空言义理,不切人事,
课 堂
实际上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浙东之学,虽然也谈论性
课 后



探 命,但一定要考之于史,用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
课 后








菜单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答案】 课文所引孔子的话,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太


读 开
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
读 参


有 益
切著明也。’”(文字略有出入)章学诚非常推崇孔子这句话,
译 文
在《文史通义》中多次引用,亦见于《原道中》《言公上》《答
知 能


究 题。

菜单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晨 读
对此,作者在本文中着意强调了是否空言、是否善言的
助 读


卷 有
问题,并分几个层次加以说明。其总的观点是:善言者,即
考 译


非空言,而是“未有不切于人事者”。然后按照史的线索,
课 逐一陈述:三代,没有“经”的概念,“六经皆史”,都关 素




(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被动句)



导 学
译文:这就是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被才德高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件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9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件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9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 名词,说法,学说 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并序》 . 动词,说出,讲出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 (4)说 名词,一种文体 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 . 动词,劝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 形容词,同“悦”,高兴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不可以 空言讲也 ..
两个词,可以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个词,表示许可、能够、值得等。 (2)儒者欲尊德性 ..
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贬斥、讥刺人的话,指特别不能容忍的仪态、举止、言语、作风等。
动词,胜利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 有声《琵琶行 并序》 . 此时无声胜 (2)胜 动词,胜过,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2)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判断句)
这也是《春秋》成为经国济世之书的原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状语后置句)
谈天人性命之学必定在史学中探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而讲学者必有事 事( 名词作动词,做 ) . (2)千古桎梏 之府( 名词作动词,约束 ) .. (3)后人贵 经术(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 . (4)朱陆异同,干戈 门户( 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 .. (5)授受虽出于一 [ 数词作名词,一样的( 学说 )] . (6)不得不殊 门户( 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 ) . )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反,随着文史素养的与时俱进,他对考据学风的积弊展开了 不妥协的批评,决意以《文史通义》的结撰去辟除榛莽,开创 新路。该书自乾隆三十七年始撰,迄于著者嘉庆六年逝世,三 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死而后已。而救正风气,开辟新路, 则始终不渝,首尾一贯。正如章学诚晚年致书友人汪辉祖所述: “拙撰《文史通义》,中间议论开辟,实有不得已而发挥,为 千古史学辟其榛芜。”(《文史通义·与汪龙庄书》)
3.《文史通义》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在这部书中表露 了怎样的观点?
提示:《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 著作,是堪称能与刘知几的《史通》匹敌的第二部史学理论 巨著。作者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有:①“六经皆史”论。章 学诚以为《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 说明史之源起先于经,并且指明经术乃是三代之史而为后人 所重视。②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这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 章学诚认为史家治史要有尊重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即“填 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态度。③把方志作为 一门专门的学问,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始自章学诚。
1.注字音 天铎____d_u_ó__
蕺山_____jí___
迥殊__ji_ǒ_n_ɡ___ Nhomakorabea2.解多义 而为经世之书. 名词,著作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名词,奏章 书 素不闻诗书.之训 名词,泛指经书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名词,《尚书》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动词,写字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经:动词,治理
《文史通义》全书共九卷,是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章 学诚中年起笔,历时近30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 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浙东学术》节选 自《文史通义》内篇五《浙东学术》篇,是作者逝世前一年写 成的,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 学术思考。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 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 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 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课文节选部分以作者的论述为主,可 以看做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人教版语文选修浙东学术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浙东学术ppt课件

有人问事业功绩气节,果真可以和著述相提并论吗?回答 说:史学之所以经国济世,本来就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就如 同六经,都出自孔子之手,但先儒们认为它们的功劳没有大于 《春秋》的,正是因为《春秋》切合当时的人事罢了。后代的 著述者,舍弃当今的去寻求古代的,舍弃人事而谈天人性命, 那就不是我能知道的啦。求学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不 值得谈史学了。
学者必须治事,不只是无门户可持,也是根本没办法持门户 的。浙东之学,虽然源流相同,但由于每个人的遭遇不同, 所以它在世上的表现也就不同,王阳明得到它成就了自己的 事业和功绩,刘宗周得到它成就了自己的节义,黄宗羲得到 它而得以隐居,万氏兄弟得到它则治经通史。虽然接受的学 说是一样的,但表现出来的样子却极不相同,这是每个人都 有做事原则的缘故。那些不做他们应该做的,却空谈德性、 空谈问学的人,就像黄茅白苇,样子极其相似,却不得不属 于不同的门类,自以为独有见地,所以,只有那些浅陋的儒 者们才会进行门户之争。
3.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义:_具__体__的__历__史__事__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行为;办事,做事
4.此其所以卓也 古义:_相__当__于__“__…__…__的__原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实。对此,作者既有正面的阐述,也有反面的举证。比如,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 雅也”,就是作者对崇尚空谈的宋学进行的批评。其中尤为值 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正面阐述中对孔子话语的引用,既表达了 作者对孔子话语的钟爱,也表达了对孔子治学之风的赞赏。同 时,也有力地传达了作者对“空言”之风的批评。其三,体现 在对浙东学术的推崇上。作者在阐述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 观点的过程中,对浙东学术大加赞赏,这既是出于对浙东学术 研究取得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浙东学术“切人事”重务实的学 风的肯定。这肯定的背后,也就是作者“经世致用”思想的体 现。其四,体现在对“六经皆史”的观点的重申上。“六经皆 史”是章学诚在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分古今 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而空言义理以.为.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 今义:行为;办事,做事)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古义:人世间的事。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 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 人乎?
点评:课文所引孔子的话,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 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章 学诚非常推崇孔子的这句话,在《文史通义》中多次引用,亦见于 《原道中》《言公上》《答客问上》诸篇,可见他对这句话的钟爱。 章学诚以“六经”为史,把“六经”看作历史典籍,所以非常赞赏孔子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学风。圣明如孔子,可以代天立言,尚且不 以空言取胜,“况他人乎?”这一反问简明有力,发人深省。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名词,胜利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超过 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形容词,美好的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形容词,尽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天铎. 八佾. 桎.梏.
duó yì zhìgù
加点字 蕺.山 宸.濠. 迥.殊
读音 jí chén háo jiǒnɡ
2.解多义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连词,所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名词,原因 故
浙东学术
-1-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文史通义》是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它凝聚了 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 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所持的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 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 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串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 烈激情。学习本文,要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问学”、提倡“切于 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
固非空言著述也 副词,本来 蔺相如固止之 副词,坚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险要的地方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副词,牢固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形容词,顽固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3.辨用法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本”,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本 后人贵.经术 “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干戈”,名词活用为动词,动干戈 不得不殊.门户 “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另外建立 千古桎.梏.之府 “桎梏”,名词活用为动词,约束、制约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 授受虽出于一. “一”,数词活用为名词,一样的(学说)
章学诚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论文注重内容,反对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批判了当时桐城派的 流弊。其学说至清末始为人重视。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 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与唐刘知几的《史通》 并称史学理论名著。曾编纂《史籍考》,拟尽收古今史部书叙目凡 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传世有 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 1922年有《章氏遗书》刊行。
5.明句式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被动句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判断句 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判断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1.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 说,而为经世之书。
点评:汉代的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儒家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 合起来,杂以法家、道家思想,建立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 授,天限皇权。作为董仲舒的学生,司马迁不能不受他的影响。但 司马迁主要吸收了董仲舒关于历史演变、儒学兴起等论述,“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所以章学 诚称之为“经世之书”。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副词,仍旧
广故数言欲亡 副词,故意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而为经世之书 名词,著作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名词,奏章 书 素不闻诗书之训 名词,泛指经书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名词,《尚书》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动词,写字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动词,治理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名词,经学 经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形容词,整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动词,经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经书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名词,事件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名词,事情 事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动词,做 阳明得之为事功 名词,事业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动词,取得 其制稍异于前 名词,规格,形式 制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动词,规定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动词,统率 履至尊而制六合 动词,控制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 学家和文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 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 “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哲学上提出“道(理)寓于器 (事物)”命题,认为“道”是客观事物之规律,“求道”应根据对事物的实 际考察。所提出的“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和发挥 义理相结合,将治经引向治史,反映其挣脱旧经学传统束缚的学术 趋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