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清灯伴我行——《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盏清灯伴我行——《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8-11-26T16:46:18.68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李世永
[导读] 我一口气读完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这部教育著作,不禁掩卷沉思:这部书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
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文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中学)
我一口气读完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这部教育著作,不禁掩卷沉思:这部书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
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文中众多的理论和实例发人深省,它犹如夜幕里的一盏清灯,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之责
教师的责任就是一盏指示灯,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
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
”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养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
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地了解每一个人的志趣,这一点正是当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
教师的职责之三: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最尖锐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问题之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负担过重,学生感到越学越难,死记硬背,厌学情绪的产生,对学习的冷漠和无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后进生”与“差生”的问题等等,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培养和发展,智力精神生活没有得到满足。
二.教师之魂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灵魂,而热爱学生则是教师灵魂的核心。
要把爱学生作为教师的必备品质和基本的道德修养。
如果不具备这一最起码的条件,那他(她)就根本不配成为一个教师,就必须让他(她)离开学校,免得误事误己。
爱学生表现在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科学用脑。
要求教师要配合家长注意加强学生的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展体育锻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
同时他还指出:反对教师热衷于使用“高效率”、“高速度”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无休无止地吸收信息的电子装置,在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时,教师就源源不断的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
其结果是学生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为的是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
爱学生表现在教师要细心呵护,成就学生的自尊和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要造就真正的人,首先是教师要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些年轻的心灵,而这些心灵又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
在学生的精神领域里,他们渴望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他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
这种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这乃是通往学生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
三.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教师工作的根本要求,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与否。
我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
(一)要有创新精神。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
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
不能把掌握知识看做是简单的“知识储备”,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要使知识“活”起来,要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
这就要求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分阶段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创造性活动。
如果教师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教师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
只有教师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
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亮光,获得学生的信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天资才干,探索科学的兴趣,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既有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人文艺术知识等等。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
教师要有自己的书室¬¬——拥有数量为数可观的书籍可阅。
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不断地补充教师知识的大海不致干涸,使教学富有生命力。
(三)要有科研创新精神。
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现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教书匠”,结果引发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同时也钝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而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
而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不再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
所以我们教师要认识到科研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探求教学艺术,优化教学因素,矫正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付出积极的劳动,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积累事实,经过研究和分析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最后做出结论和概括,从而形成一项真正的创造性研究。
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在此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就必然会迎刃而解。
那么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了,我们已经告别了服从于外部的“权威”和听从被人指导自己教学的时代。
而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也许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可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