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经济学对于国际间的贸易平衡与失衡分析
经济学对于国际间的贸易平衡与失衡分析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贸易平衡与失衡的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对于国际间贸易平衡与失衡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贸易平衡的概念。
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其对外贸易的出口与进口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贸易平衡的实现有助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贸易平衡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或逆差都是不可取的。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因此,贸易顺差或逆差的存在是正常的。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贸易失衡是指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或逆差长期持续偏离合理水平的情况。
贸易失衡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国内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汇率政策的干预、贸易壁垒的存在等。
贸易失衡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贸易顺差可能带来就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等好处,但也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国际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相反,贸易逆差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竞争力提升、技术进步等好处,但也可能带来就业压力、外汇储备减少等问题。
在经济学中,贸易平衡与失衡的分析主要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研究来进行。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记录其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格,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流动等。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贸易平衡状况,判断其贸易是否失衡。
同时,汇率研究也是分析贸易平衡与失衡的重要工具。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资金流动。
通过研究汇率变动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贸易平衡与失衡的机制。
为了实现贸易平衡,各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是实现贸易平衡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式,推动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失衡的可能性。
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
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国贸与外贸的区别国贸:国际贸易,外贸: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是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说,对外贸易是从某个国家的角度来说。
但是在国内,说到这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概念上差不多,因为我们都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来说的。
楼上的朋友有一点说得不对,出口中国的产品到国外去只是国贸或外贸的一小部分内容,国贸或外贸不止包括产品的进出口(不仅是出口而已)(或叫有形贸易),还包括无形贸易,比如技术进出口、服务贸易等。
1.国际贸易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我国贸易的开放发展程度,一般是使用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贸易依存度指标,即开放度(OPE)。
本文还选取了制成品出口量占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时作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用EX 来代表。
金融发展水平指标通常采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与GDP的比率,反映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就银行体系为基础,选取货币和准货币的数量作为金融资产代表,其与GDP的比率用FD 来代表,即金融深度(Financial Depth)。
我们试图寻找FD 与OPE、EX 之间的关系,观察OPE 与FD,EX 与FD 的散点图后,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述变量分别进行回归。
国际贸易的分析指标
• 5、 市场结构(地理方向或分布) •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某国对外贸易总值、
出口值、进口值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情况
• (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世界各洲、各国或各 经济集团通过其对外贸易额所显示的在国际贸 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不同点
• 更困难 • 更复杂 • 风险大
更困难
• 语言 • 法律.风俗习惯 • 贸易障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市场调查 • 交易接洽、技术困难多,贸易纠纷不易解决
更复杂
• 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大 • 商业习惯复杂 • 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的不同 • 国际汇兑复杂 • 货物的运输与保险
风险大
(2)对外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 • 对外贸易是一国技术进步所需技术的主要供给渠 道
• • 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 (Technology spillovers)和“边干边学效应” (Learning by doing)
• • 对外贸易为技术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3)对外贸易促进制度创新
1、对外贸易可以带来静态利益:在资源总 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该国的经济福利
▲从交换中可以获得利益。即通过对外贸易活动 可以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国内生产成本太高的 产品,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
• ▲从专业化分工中可以获得利益。即通过参与 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可以提高本国的资源利用效率
• 6、 •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
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它反 映的是一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国际市 场实现的
100. 量化模型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有哪些?
100. 量化模型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有哪些?100、量化模型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跨境交易变得日益频繁和复杂。
为了在跨境交易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降低风险并提高效率,量化模型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那么,量化模型在跨境交易中究竟有哪些应用呢?首先,量化模型在汇率预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跨境交易中,货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交易的成本和收益。
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汇率数据、宏观经济指标、政治事件等信息,量化模型可以尝试预测未来汇率的走势。
例如,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可以捕捉汇率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而基于回归分析的模型则可以将汇率与各种经济变量建立联系,从而进行预测。
在风险管理方面,量化模型更是不可或缺。
跨境交易面临着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量化模型可以帮助企业量化这些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
对于市场风险,通过建立风险价值(VaR)模型,企业可以了解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其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
信用风险模型则可以评估交易对手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从而决定是否与之进行交易以及交易的额度和条件。
操作风险模型可以识别和评估由于内部流程、人员失误或外部事件导致的潜在损失。
量化模型还在资产配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跨境投资中,投资者需要在不同国家的资产类别之间进行选择和分配,以实现最优的投资组合。
通过运用均值方差模型、BlackLitterman 模型等量化方法,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资产的预期收益、风险和相关性,确定最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资产配置比例。
在交易策略制定方面,量化模型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外汇交易中,基于技术分析指标的量化模型可以帮助交易者捕捉短期的交易机会。
而在股票市场,量化模型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数据、市场情绪等因素筛选出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量化模型在成本控制方面也表现出色。
在跨境物流中,通过分析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货物重量等因素,建立成本优化模型,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最经济的物流方案,降低运输成本。
国际贸易均衡分析
第2章国际贸易均衡分析✹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国际贸易局部均衡分析✹提供曲线一般均衡分析✹专题: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形成机制?第1节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每一商品的供求和价格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还取决于所有相关商品。
✹当整个经济体系的所有商品都达到供求相等时,市场才达到一般均衡状态。
一、一般均衡分析的主要工具✹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供给,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需求,二者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
(一)生产可能性与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
✹机会成本: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减少另一产品的生产的代价,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边际转换率:MRTXY=∆Y/ ∆X(Y产品与X生产的边际转换率,或增加1单位X 而放弃的Y的数量)✹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三种情形:不变、递增和递减。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在一定的社会偏好、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不同产品的组合。
✹与个体无差异曲线相同,随着社会无差异曲线远离原点向外扩展,福利水平提高,且任何两条社会无差异曲线均不可能相交。
边际替代率:MRSXY=∆Y/ ∆X(Y产品与X的替代率,或增加1单位消费X 而放弃的Y消费的数量)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图)(三)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生产达到均衡、消费达到均衡以及市场出清。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二、比较优势说的一般均衡分析✹1936年,哈伯勒运用基于机会成本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重新演绎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上便拥有比较优势。
中国国际贸易水平的测度分析——基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要经济体间比较
中国国际贸易水平的测度分析——基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要经济体间比较摘要:本文运用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以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这五个主要经济体在出口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和优劣。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逐渐提高,但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本文还就信用保证、国际贸易政策、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水平、出口产品质量、信用保证、国际贸易政策、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1.研究背景国际贸易水平是一个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地位的表现。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有效地测度和分析国际贸易水平对于各个经济体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出口产品质量是影响国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
随着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和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主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
然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深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现状,比较与其他经济体的差异和优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对于中国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本文运用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选取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这五个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以出口产品质量为研究重点,将出口产品质量作为衡量国际贸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五个经济体在出口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和优劣,并从信用保证、国际贸易政策、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探讨。
3.研究结果与分析(1)出口产品质量的比较分析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有一定提高,但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其中,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产品质量最高,而韩国在某些方面则超过了中国。
具体分析如下:美国:美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一直处于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优势。
基于多角度的双边贸易水平综合衡量与对照分析
基于多角度的双边贸易水平综合衡量与对照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双边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因此,正确衡量双边贸易水平的综合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多角度,对双边贸易水平进行综合衡量与对照分析。
首先,从贸易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使用双边贸易额作为指标。
该指标主要反映两国之间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例如,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从2010年的3677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7374亿美元。
从这一角度来看,双边贸易量的增长可以反映出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
其次,从贸易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使用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作为指标。
例如,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双边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等新兴贸易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新兴贸易模式的发展,也反映出两国之间贸易的更加多元化,更加平衡化的趋势。
第三,从贸易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使用贸易方式的变化作为指标。
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跨境贸易的方式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美国的电子商务贸易逐步发展,成为了双边贸易中的新亮点。
第四,从投资合作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使用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等指标来反映企业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中美之间的科技创新、投资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也逐步加深。
以上,是本文所列举的几个多角度的双边贸易水平综合衡量指标,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双边贸易的发展情况。
在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中美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在规模、结构、方式和投资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这些进步,也为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接下来,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和推进双边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进程,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合作,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析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及其适用性
浅析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及其适用性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但随着贸易环境的复杂,全球加入国际贸易这个大舞台的国家越来越来,贸易竞争的加剧,面对如此恶劣的贸易环境以及各国法律的不同,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说明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的特点、性质;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性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少贸易纠纷,最后对提升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的适用性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惯例适用性适用性提升1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各国贸易法的不同,以及当前的国际新形势和贸易环境的变化,势必在全球贸易的过程中发生冲突与摩擦。
所以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应该跟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也要做出调整,为进一步消除贸易活动中出现的障碍,确保国际贸易正常有序地进行。
随着贸易环境或是贸易方式等的变化就需要有新的贸易惯例与规则与之相匹配,因此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了解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以及它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国际贸易惯例的特点第一,权威性。
这是指国际贸易惯例必须由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或机构制定并出台,是在国际贸易的一些惯常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成文的规则,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
第二,国际性。
既然是国际贸易惯例,则必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也就是说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某一做法如果在国内被接受,但在世界市场上没有被认可,则此项做法或者说规则不能被称为国际贸易惯例。
第三,规范性。
国际贸易惯例作为一项具有确定的贸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非常重要的规则,是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关于贸易活动的一些条件经过协商,达成了一致并规定了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一经同意将对双方都具有了约束力,从而规范了双方的贸易行为,制约和规范这一作用的前提应当遵循“自治”原则。
第四,普遍适用性。
国际贸易发展质量评测方法论证及应用
contents•引言•国际贸易发展质量评测方法目录•国际贸易发展质量评测方法论证•国际贸易发展质量评测方法应用•结论与建议国际贸易发展质量评测的必要性现有评测方法的不足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定义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以评估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问题和机遇。
目的范围贸易额度贸易结构贸易依存度030201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贸易便利化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传统评测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适用于初步了解贸易概况。
然而,它们往往只关注贸易的某个方面,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现代评测方法更加复杂和全面,能够反映国际贸易的多个维度。
然而,它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专业知识,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在选择评测方法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数据可得性和分析能力进行权衡。
同时,应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评测方法的比较与选择评测方法选择数据来源和处理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与赋值论证内容与方法国际贸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持续增长,反映出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趋势明显。
规模指标国际贸易结构逐渐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比逐渐提高,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结构指标国际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平衡指标国际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关注重点,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可持续性指标国际贸易发展质量评测方法论证表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关注重点等特征。
建议各国应加强贸易政策协调,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全球贸易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
贸易谈判在贸易谈判中,运用质量评测方法可以评估谈判协议的可行性和对国家经济的潜在影响,为谈判代表提供依据。
国际贸易指数分析
国际贸易指数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 规模: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 结构:优化贸易结构,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 竞争力:提高贸易竞争力,减轻通货膨胀影响
国际贸易指数对就业的影响
• 规模: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增加就业机会
• 结构: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性,影响其应用效果
•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不同,导致国际
• 指标选择:指标选择不同,影响国际
贸易指数的测量误差
贸易指数的应用效果
•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不同,导致国际
• 权重确定:权重确定不合理,影响国
贸易指数的测量误差
际贸易指数的应用效果
国际贸易指数的改进方法与途径
改进方法:采用更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提
高国际贸易指数的准确性
改进途径:优化国际贸易指数的指标体
系,提高其应用效果
• 数据来源:多渠道收集数据,提高数
• 指标选择:选择更合适的指标,全面
据质量
反映国际贸易活动
• 计算方法: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方法,
• 权重确定:采用更合理的方法确定权
提高国际贸易指数的准确性
重,提高国际贸易指数的应用效果
国际贸易指数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计算方法: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方法,提高国际贸易指数的准确性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CREATE TOGETHER
DOCS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国际贸易指数深度解析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国际贸易指数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如何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能够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成功。
只有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机会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正确的市场选择是国际贸易成功的关键。
不同的市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法律和商业环境。
因此,企业必须仔细地研究和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规则和特点。
有些国家可能拥有众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其政治和社会环境不稳定,可能会造成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企业必须评估每个市场的风险,并确定最适合其业务的市场。
其次,正确的产品策略也是国际贸易成功的重要因素。
企业必须选择他们的产品,并确保它们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标准。
在选择产品的同时,企业还应考虑将其自身的品牌和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相匹配。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必须认真考虑标准化和定制化的问题。
标准化产品可以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但定制化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因此,企业必须权衡这两种策略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第三,正确的渠道策略对于成功进行国际贸易也至关重要。
选择适当的渠道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目标市场和消费者。
在选择渠道时,企业必须考虑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的购买和销售行为,并选择最适合其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的渠道。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的渠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发掘新市场、降低成本并实现多样化销售。
最后,正确的文化和沟通策略也是成功进行国际贸易的关键。
企业应仔细研究和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商业规则,并根据其文化背景调整其行为和交流方式。
此外,语言也是国际贸易成功的重要因素。
企业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交流,都应使用目标市场语言,并在沟通中使用俚语、措辞和单词避免歧义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企业应在文化和沟通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加深与客户的信任和合作。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企业必须仔细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并根据市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市场、产品、渠道和文化策略。
国际贸易状况评估报告
国际贸易状况评估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国际贸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全球贸易趋势以及对各经济体的影响,并提出未来贸易发展的预测和建议。
一、全球贸易形势全球贸易持续走强,并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全球贸易总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不同地区的经济体之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2. 新兴市场贸易增长较快: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和比重持续上升,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3.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增加,对全球贸易形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全球贸易趋势1. 区域贸易协定的不断发展:各地区间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签署了众多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高了全球贸易水平。
2. 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随着全球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3. 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提升了贸易效率。
4. 跨境投资的增加:全球资本流动和跨境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开展业务,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融合发展。
三、国际贸易对经济体的影响1. 正向影响:国际贸易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
2. 负向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
同时,全球贸易的不平衡发展也给一些经济体带来了竞争压力和贸易逆差问题。
四、未来贸易发展预测1. 贸易自由化趋势将继续: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不可逆转,各国将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强贸易合作。
2. 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将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全球贸易注入新的动力。
3. 区域贸易协定的不断推进:各地区将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完善和签署区域贸易协定,促进区域内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分析
第一节 相互需求理论( Doctrine of Reciprocal Demand)
一、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 Doctrine of Reciprocal Demand:从供给与 需求两个方面,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两种商品 的贸易条件(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而古典 国际贸易理论只是从生产、从供给的角度说明 了贸易的基础。 早期代表人物:约翰.穆勒(l),代表 作《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ics》 后来,其他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该理论
第一节 相互需求理论( Doctrine of Reciprocal Demand)
三、相互需求理论均衡图 在交易区间里,具体均衡比率如何确定? 由交易双方的需求强度(Demand Intensity)决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A国的比较优势 在于生产X产品,而B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Y产 品,当A国对B国的出口商品(Y)的需求强度大 于B国对A国的出口商品(X)的需求强度,则均 衡比率接近A国国内的均衡比率。反之则反是。 (为什么?供求规律)
第二节 机会成本理论(Theory of Opportunity Cost)
关键概念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MRTXY=∆Y/ ∆X (把Y产品换成X的转换率,或增加1单位 X 而放弃的Y的数量)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在资源既定的情况 下,边际转换率常常是递增的,为什么?
第二节 机会成本理论(Theory of Opportunity Cost)
二、机会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为不同国家生产相同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机会成本)通常是不同的,由此提供了 贸易的基础:即当一国在某一种产品的生 产中相对于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 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便具有比较优势; 反之,如果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较高,则 不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条款解析与运用
国际贸易条款解析与运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贸易条款的合理解析和运用成为商务领域必不可少的能力。
国际贸易条款的合理解析和运用对于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以及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解析国际贸易条款的重要性、常见的国际贸易条款以及运用国际贸易条款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解析国际贸易条款的重要性解析国际贸易条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和解析贸易条款可以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合同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重要法律依据。
通过仔细解析贸易合同中的条款,企业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陷入法律纠纷之中。
其次,解析贸易条款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交易的利益最大化。
贸易条款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价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通过准确解析贸易条款,企业可以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在充分了解对方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交易计划,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最后,解析贸易条款可以提升企业的交易能力和谈判技巧。
对于国际贸易从业者来说,熟悉和理解贸易条款是提高交易能力的关键。
通过不断学习和解析各类贸易条款,了解其中的法律规范和实际运用,企业可以在谈判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自身的议价能力,从而赢得更有利的交易条件。
二、常见的国际贸易条款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国际贸易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首先,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CIF(Cost, Insuranceand Freight,成本、保险和运费)和EXW(Ex Work,工厂交货)等运输方式条款。
这些条款规定了货物的交付地点、负担风险的时间、所需的保险责任等内容,对于双方对货物的运输方式有明确的约定。
其次,价格条款是贸易合同中的基本内容。
常见的价格条款包括FOB价、CIF价、EXW价等。
价格条款的解析主要涉及货物的定价方式、支付方式以及货币种类等内容,是贸易合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际商品贸易中的评估与决策研究
国际商品贸易中的评估与决策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商品贸易在国家之间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商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国际商品交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评估和决策是影响商品质量和价格的关键。
因此,本文将探讨国际商品贸易中评估和决策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国际商品贸易中的因素和方法。
第二章国际商品贸易评估研究2.1 商品质量的评估商品质量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在国际贸易中,商品质量评估是确保商品质量和价格合理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评估商品质量,如检测、鉴定、测试等。
商品质量评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十分重要。
2.2 采购决策的评估采购是商品贸易中的重要环节。
采购决策评估主要是在市场上寻找供应商,以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供应商。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如价格、质量、交付时间等因素。
第三章国际商品贸易决策研究3.1 商品交易模式的选择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交易模式通常有两种: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意味着买卖双方直接进行商品交易,而间接贸易则是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活动。
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自身业务模式和交易方式的优劣,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3.2 市场销售策略的决策在国际商品贸易中,销售策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方面。
销售策略的目标是最大化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
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销售策略。
第四章国际商品贸易中的评估与决策案例研究4.1 大宝SOD级黄桥活性氧清除饮片的市场调研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大宝SOD级黄桥活性氧清除饮片在市场上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该饮片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和消费者认可度。
在决策中,该企业采用价格折扣和广告宣传等策略,以增加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
4.2 奥妙洗衣液在印度市场的营销策略奥妙洗衣液在印度市场的销售一度受到阻碍,因为消费者更喜欢使用酵素成分的洗液。
在决策中,该企业采用了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推出新品种洗液,并在广告中强调它的酵素成分。
精算学如何应用于国际贸易政策评估
精算学如何应用于国际贸易政策评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国际贸易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成为了政府和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精算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能够通过量化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方法,为国际贸易政策的评估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将介绍精算学在国际贸易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首先,精算学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定量评估国际贸易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运用概率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精算学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更准确地预测贸易政策对不同产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例如,在评估一项贸易协议对特定产业的影响时,精算学可以考虑到不同企业的规模、生产成本、市场份额等因素,从而准确预测贸易政策改变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的变化。
通过定量评估,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国际贸易政策的效果,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精算学在国际贸易政策评估中的应用还包括风险评估和优化决策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精算学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模型,量化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同时,精算学还可以运用优化决策分析方法,帮助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最大化利益、最小化风险。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为政策制定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还可以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此外,精算学还可以通过模拟分析方法来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长期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的实施常常是长期的过程,其影响也是持续的。
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可以对贸易政策的长期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模拟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理解贸易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并在制定政策时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精算学的模拟分析方法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多样化、全面化的预测结果,使其能够更好地制定和调整国际贸易政策。
综上所述,精算学在国际贸易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精算学通过定量评估、风险评估和优化决策分析等方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精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产品标准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产品标准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作者】顾仁飞/王瑞猛【作者简介】顾仁飞王瑞猛南通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文】产品标准,是就标准的对象和名称而言的。
所谓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并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因此,标准按其不同情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标准及产品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1.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1)技术标准——衡量技术指数、技术水平和技术档次的准则和依据;(2)管理标准——衡量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准则;(3)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的准则。
2.按标准的对象和名称分类,可分为:(1)产品标准——衡量产品有用属性的指标或指数或其他性能的准绳;(2)卫生标准——测定卫生状况的指针;(3)检测标准——用来检测的基准;(4)工艺标准——生产、加工、制造或其他过程的工艺要求标准;(5)包装标准——对产品的包装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以及材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要求。
其中包括: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内包装、外包装、大包装、小包装等等。
3.从层级来分,可分为:(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行(颁布)的标准;(2)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颁发的标准,一般标准前均有"GB"字样;(3)行业标准——行业中适用的标准;(4)地方标准——省以上行政机构颁布的行业标准;(5)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执行的,通过一定程度和手续由标准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
4.从标准的实施强制程度来分,可分为:(1)强制标准——法律、法规强制执行或强行推行的标准,一般以安全、卫生、公共事业或环境保护的标准为主;(2)试行标准——亦称暂行标准,它是一种过渡型的替代性标准;(3)推荐标准——亦称非强制性标准,无强制特性。
从标准的分类和定位,我们不难发现,产品标准其实就是产品和重复特性的概念的统一规定,以其特性、特征、技术指数和技术要求及其综合成果为基础,经主管部门批准,以一定形式发布的衡量产品优劣的尺度和准则。
货物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合同磋商中的作用
货物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合同磋商中的作用1. 引言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质量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货物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合同磋商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物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合同磋商中的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2. 货物质量标准的定义货物质量标准是客观衡量货物质量优劣的标准。
它可以基于国家、地区标准,也可以是双方贸易合同中特定约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产品的外观、尺寸、重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 货物质量标准对国际贸易合同的影响3.1 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货物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的确立,可以明确地规定双方交易的基本规则,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中明确规定的货物质量标准可以防范交易纠纷,确保交易双方按照既定标准完成交付、验收等程序。
3.2 提高交易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效率货物质量标准的确定有助于交易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双方在合同磋商过程中明确货物的质量标准,可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摩擦和误解。
双方能够在早期阶段就就货物质量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有利于提高交易的顺利进行。
3.3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扩大货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扩大。
通过制定统一的货物质量标准,可以打破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的规模扩大和贸易便利化。
国际贸易合同中明确的货物质量标准有助于提高买方对产品的信心,促进贸易双方的合作和交易的稳定性。
4. 货物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应用4.1 制定货物质量标准的方式制定货物质量标准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等。
相关国际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 TRAL)都提供了一系列关于贸易合同和货物质量标准的指导和标准。
在合同磋商过程中,双方可以依据需求、行业规范等共同商定合适的标准。
4.2 货物质量标准的应用货物质量标准的应用需要考虑双方的利益和具体情况。
在国际贸易合同中,货物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包装要求等方面。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国际贸易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在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各种政策措施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制定出更好的国际贸易政策不可或缺。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入手,并对其性质、分类、实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是国家在其国际贸易活动中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政策的总和。
这些措施和政策都是为了调整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机制,调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促进本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
根据国际贸易政策的性质,可将其分为贸易自由化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指的是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降低或取消贸易壁垒,增加贸易自由度,提高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效率。
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则是反对自由贸易,采取各种保护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 增加贸易自由度的政策在国际贸易中,贸易自由度是非常重要的。
各国采取的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建立更加开放、自由的贸易环境。
其措施包含:针对贸易壁垒问题的谈判,国际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各类贸易方案的调整和改善等。
2. 限制贸易的政策有些时候,限制贸易会成为一种必要的政策措施。
如果某一种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利益有影响,或者是较为敏感的产业,那么限制贸易就可以起到保护本国利益的作用。
其措施包含:制定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政策、在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协定谈判。
3. 改善贸易条件的政策为了改善贸易条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往往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政府可以采取更多有助于促进贸易的举措。
其措施包含:降低制度和结构性障碍、加强贸易服务,以及促进贸易和经济交流。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实施,应该尊重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原则,并避免对其他国家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相关的标准及描述根据实际企业的业务资料总结归纳。
当然,各类标准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比如 质量(技术)标准与企业成本相关,划入成本类标准。 而一旦进口国把其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则变成了 一种程序类标准,作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自发规范, 则也可以划入到操作类标准的范畴。以下将针对各 类标准作进一步界定并明确其具体的效果。
110
第6期
江剑敏: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12 月
(二) 以进出口流程便利化为目标的国际贸易 标准化的局限性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在出口规模、进口扩大等方 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就,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出口 方面:在国际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缓 慢,欧美等市场需求低迷,一再持续的贸易保护主义 和贸易摩擦的存在,导致外贸市场拓展较为乏力;在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未见明显成效,劳动力成本加 大,外贸企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等,导致外贸经营风 险进一步增加;进口方面,我国国际贸易标准化的重 心放在有机化学品及相关品上,相关的国内生产企 业大部分为国有垄断企业,未能综合考虑国内产业 经济发展来确立标准[2]。
(一)产品性阻碍及表现
产品性的阻碍主要是由于产品本身的价格或质 量“不合规”导致贸易受阻。这种产品性的阻碍有可 能是由于产品定价过高或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导致, 属于市场的正常优胜劣汰;另一种是非正常的产品
性阻碍,比较典型的是反倾销措施导致的阻碍。 以欧美对华反倾销为例,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
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 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贸易 便利化阻碍明显[5]。
国际贸易标准化主要解决的是贸易非便利化问 题。目前国际贸易领域内相关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 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联合 国 欧 洲 经 济 委 员 会 (UNECE)、 世 界 海 关 组 织 (WC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大多负有此职能。
这些组织在国际贸易标准化方面的应用均是针对贸 易便利化问题而确立的②。
非正常的商业性的阻碍通常与大环境 (比如金 融危机、进出口国一方或双方的政治事件等)联系在 一起。比如,在金融危机下,由于进口国的企业面临 国内消费减少、销售下降、利润下降,产生了取消订 单、退货、故意违约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非正常 的商业性阻碍。
(四)其他阻碍
国际贸易活动往往还存在着种种很难归类于以 上各类阻碍的其他阻碍。如由于贸易双方的风俗习 惯、地理因素等造成贸易困难或不成功,以及战争或 贪污腐败行为等导致的贸易受阻。
阻碍的大小往往与该类产品在进出口国的竞争程度 高低有关,在反倾销案例中表现得最为典型,通常具 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受反倾销的阻碍较 小。以印度对华反倾销为例,印度对各产品类别的反 倾销调查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产品类别与其国 内相关产品的竞争程度的高低[6]。
成本类标准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包括实现产业 内的公平竞争、规避或缓解反倾销的不利状态等。如 依据 WTO 《关于实施 1994 年 GATT 第 6 条 的 协 定》,确定的结构价格包括生产成本、管理销售、利 润、其他运输包装等费用。①
三、国际贸易相关标准的分类
(一)国际贸易活动涉及的相关标准
国际贸易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标准较为繁多。依
111
第 28 卷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 年
据笔者经验,现有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常见的标准包 括单证标准、贸易(成交)条件标准、质量(技术)标
准、环境标准(含碳排放)、人权标准等各类标准(见 表 1)。
[收稿日期]2015-06-18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福建国际贸易标准化应用体系研究”(2011R0025);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进口商品倾销危害与产业保护预警研究”(JB12557S)。 [作者简介]江剑敏(1979—),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112
第6期
江剑敏: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12 月
标准(如质量准入标准、技术指标限定、环境准入标
绝大部分的程序性阻碍来自进出口国故意设置 的障碍,进出口国通过设置各种不必要的进出口方 面的程序来阻碍贸易便利化的实现。这些程序性的 阻碍手段主要包括程序衔接、许可(证书)、技术指标 和法规等相关的阻碍程序。
(三)商业性阻碍及表现
与程序性阻碍相反,如果贸易失败是因为买卖 双方的原因造成的现象,比如因为卖方提供的产品 不合格等,导致买方对货物进行退货处理或索赔,这 种现象称为贸易便利化的商业性阻碍。
标准化、反倾销、国际贸易实务。 ①资料来源:ISO 官网电子数据库,ISO/IEC Guide 2:2004.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
csnumber=39976。 ②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国际组织的报告整理而得。 ③资料来源:根据 UN/CEFACT 职能,http://www.unece.org/cefact/。 ④信息来源:解放日报,杨群.上海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解放日报,2014 年 2 月 22 日,第 001 版。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福州 350016)
[摘要]基于进出口流程便利化目标而确立的国际贸易标准具有局限性。文章对国际贸易非便利 化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从应用角度确立相关标准的体系范围,构建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 模型,基于量化权衡模型对国际贸易标准进行分析,并基于科尔奈经济协调模式构建方格图解 决国际贸易便利化问题。 [关键词]标准化;量化权衡;应用分类;科尔奈模式 [中图分类号]F7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609(2015)06-0110-06
4 环境标准
多边环境协议许可)
5 人权及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认证等(含准入许可)
6 其他标准
针对上述标准的辅助标准、程序或方法,如相关业务的操作方法、报关报检流程等
注:相关的标准及描述根据实际企业的业务资料总结归纳。
(二)基于应用的国际贸易相关标准分类
一、中国国际贸易标准化及局限分析
(一)国际贸易标准化和便利化问题
ISO/IEC 第 2 号指南中给“标准化”下了如下定 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 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 动。”①这里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可以认 为是标准。按此理解,国际贸易标准化即为了解决国 际贸易中各类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而制订的各类标 准的活动,是针对国际贸易中具体的管辖对象的秩 序化过程。
2015 年 12 月 第 28 卷第 6 期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广U西niv财er经sity学o院f 学Fin报ance and Economics
Dec.2015 Vol.28201N5 o年.6
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 —基于科尔奈模式的实践研究
江剑敏
以联合国 UN/CEFACT 为例,其职能是直接以 提高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效率为目标,通过制定统一 的标准和措施,以简化和协调国际贸易流程、手续和 信息流等活动为载体,实现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 壁垒的目的③。
国际贸易标准化最普遍的应用模式是以进出口 流程便利化为目标的“单一窗口”模式。目前,新加 坡、瑞典、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贸 易便利化水平,以“单一机构”、 “单一系统”、 “公共平 台”等为载体所实施的标准化活动,在进出口通关、 简化政府业务流程等方面较大幅度提高了进出口通 关的运作效率[1]。2014 年 2 月 21 日开始,中国在上 海洋山保税港区开始试点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 是属于此类④。
(三)国际贸易各类标准的界定及预期效果
1. 成本类标准的界定及预期效果 成本类标准是直接针对产品的价格、质量等进行 统一规范和管理的,确定统一或指导性的标准线,包 括贸易(成交)条件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等,由于这 些标准在企业中引入设置和运营应用通常与企业的 成本直接相关联,所以在这里命名为成本类的标准。 成本类标准主要解决产品性阻碍问题。产品性
2. 程序类标准的界定及预期效果 国际贸易程序类标准可以称为程序性的阻碍, 这类标准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规范国际贸易的有 关程序或在程序上设置贸易的障碍。包括各类准入
①资料来源:根据 WTO 官方网站电子数据库整理.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994,http://www.wto.org/english/docs_e/legal_e/19-adp.pdf。
为此,考虑国际贸易标准化及其应用,有必要对 国际贸易标准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明确国际贸 易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标准。
二、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阻碍因素分析
导致国际贸易非便利化的因素有很多,这种因 素可以按其来源划分为产品性因素、流程性因素以 及商业性因素等,国际贸易标准的制订即是为了解 决这些阻碍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为此,有必要对相 关的阻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
显然,仅仅为了简化进出口流程手续、提高通关 效率而引入或确立的各种国际贸易标准,通过制订统 一的单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流程化、标准化活动,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相关问题。
作为国际贸易标准化的目标,既要考虑解决贸 易便利化的问题,也要兼顾协调、维护及保护本国经 济及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以美国为例,一 方面美国在通关手续的相关标准上与国际对接,基 于单据标准化等操作,完善其自动化商业环境系统 (ACE,Automated Commercial Environment),实现贸 易便利化[3];另一方面,通过其国际贸易委员会确立 了美国国内产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测量标准,通过 长期的“产业与经济分析”业务领域的调研及分析, 并在实际的经济政策及政府决策中加以广泛运用, 形成基于各类产业及经济的数据标准,提供给政府作 为决策,以此来实现保护美国产业与经济的目的,尤 其是实现维护国际贸易相关的产业利益的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