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练习
《第三章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掌握:要求学生系统复习铁的元素性质、常见的铁化合物(如氧化铁、氧化亚铁、硫酸亚铁等)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铁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变化规律。
2. 实验操作练习:学生需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铁的化合反应实验,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反应原理。
3.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内容。
重点描述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4. 拓展知识学习: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钢铁的冶炼、铁的防腐等,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掌握要求准确、全面,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实验报告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数据真实可靠,分析准确。
4. 拓展知识学习要求积极查找资料,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教师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以及拓展知识学习的效果。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性质实验的方案设计
性质实验的方案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笔尖轻触着纸面,那些关于性质实验的方案构思如同涌动的思绪,在脑海中跳跃、交织。
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性质实验的方案设计吧。
一、实验目的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性质实验旨在研究某一特定物质或现象的内在属性和规律,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某种化合物的稳定性、毒性、溶解性等。
二、实验原理我们要了解实验原理。
性质实验通常基于化学反应、物理现象或生物过程等原理进行。
在方案设计中,我们需要梳理实验涉及的原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例如,研究化合物的稳定性,我们需要了解其化学结构、反应机理等。
三、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挑选合适的实验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试剂、仪器、设备等。
在方案中,我们要详细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并说明其用途和规格。
例如,研究化合物溶解性,我们需要准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溶液、测量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称取适量化合物,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准备实验仪器等。
2.设定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设定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
3.进行实验操作:将化合物加入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记录数据,绘制溶解曲线。
4.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化合物的溶解性规律。
5.重复实验:为提高实验可靠性,进行多次重复实验,确保结果准确。
五、实验结果分析1.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观察和分析。
2.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如操作误差、仪器误差等。
3.结果讨论:结合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提出实验结论。
六、实验改进与创新1.优化实验条件:通过调整实验参数,提高实验准确性。
2.引入新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模拟、自动化控制等,提高实验效率。
3.创新实验方法:探索新的实验思路,为性质实验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性质实验的方案设计就是这样,从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到结果分析、改进与创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策划和思考。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及其强化练习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1、药品和仪器是部分给出还是有剩余如果药品和仪器只是部分给出,则应该作必要的补充;如果药品和仪器有剩余,则应该筛选和淘汰。
2、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果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则要求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的时候,已经有了限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隐蔽性的操作如果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很容易被忽视。
4、药品的描述和仪器的描述有的题目要求指出药品和仪器的名称,要注意准确地描述。
是粉末还是块状固体?是溶液还是固体?是浓的还是稀的?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是有规格的还是没有规格的?例如: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浓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250mL容量瓶。
5、会绘制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有的要求用“示意装置图表示”。
6、语言表达逻辑性和科学性实验题很重视语言表达,要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
如物质鉴别鉴定的语言一般描述程序是:取样语言+操作语言+现象语言+判断语言。
6、其他注意的问题①冷凝回流问题②冷却问题③防止倒吸的问题④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装置的改进问题。
二、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1、性质探索性实验方案设计从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然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我们推测的性质不一定准确,所以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开放探究型实验题,指的是具有明确实验目的,但是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唯一性或者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
这类试题往往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要求考生自己选择相关知识或方法去解答,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2、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设计结合已知的物质具有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物质是否具有该性质。
实验报告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探究
一、主要试剂:10%三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晶体、KSCN 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淀粉、0.1mol/L 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5%硫酸铜溶液、铁丝、铁粉、锌片、铜丝、0.1M 铁氰酸钾溶液、镁条 二、实验内容1、铁单质的还原性(1)铁单质和硫酸铜溶液反应①5%硫酸铜溶液与铁粉反应的前后对比(反应前、反应后)②5%硫酸铜溶液和打磨过的铁丝反应(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铁单质的存在形式铁粉打磨过的铁丝实验原理:Fe+6HNO3(浓)=Fe(NO3)3+3NO2↑+H2O实验现象:浓硝酸一接触到铁粉,及迅速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反应后溶液稀释液呈黄色。
实验结论:虽然该实验反应速度快,反应现象明显;但因实验中使用浓硝酸、产生二氧化氮气体,危险性强,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示。
反思:操作层面,不应该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徒手进行操作;方案设计层面,可以在试管口上套一个透明的气球,通过观察气球膨胀与否与气球内气体的颜色了解实验情况。
2、铁盐的氧化性(1)10%的三氯化铁溶液与锌片、打磨过的锌片的反应及空白对照(反应中、反应后、滴加三滴KSCN溶液)(2)10%的三氯化铁溶液和铜丝反应(反应前、反应后)(3)10%的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反应前、反应后)(4)10%的三氯化铁溶液与碘化钾反应(反应前、反应后加入KSCN 溶液、加入KSCN 溶液后加入淀粉溶液)10%的三氯化铁锌片 铜丝 铁粉 碘化钾3、亚铁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1)硫酸亚铁溶液与金属单质反应(打磨过的铝片,未打磨的铝片,打磨过的锌片,未打磨的锌片,空白对照)反应原理:活泼性在铁之前的金属单质可将亚铁溶液中的铁元素置换出来。
反应现象:五支试管在加热反应5min后均变浑浊,滴加铁氰酸钾溶液后,溶液均变为深蓝色,无明显差异。
实验结论:亚铁溶液与铝片、锌片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反应5min后无明显反应。
实验评价:该实验反应过慢,不适宜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作业设计方案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等)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等。
2、通过作业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填空题(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现象是_____。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现象是_____。
2、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单质化学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 碳单质在高温下能与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表现出氧化性C 碳单质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表现出可燃性D 碳单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酸、碱发生反应(2)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此反应中碳表现出()A 可燃性B 还原性C 稳定性D 氧化性(二)能力提升1、简答题(1)请解释为什么在冬天,人们常常在室内用木炭取暖时要保持通风良好?(2)工业上常用焦炭来冶炼金属,试以焦炭还原氧化铁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的现象。
2、实验探究题(1)已知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一性质,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2)为了探究不同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请你设计实验并简述实验过程和预期的实验结果。
(三)拓展与应用1、计算题(1)一定质量的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求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
(2)若要制取 28g 一氧化碳,需要碳和二氧化碳反应,至少需要碳的质量是多少?2、综合应用题(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绘画中,会使用石墨来作画。
请你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石墨能用于作画的原因。
(2)随着科技的发展,碳单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60 在材料科学、超导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实验方案设计题型归类例析及跟踪练习.doc
实验方案设计题型归类例析及跟踪练习一、制备实验方案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巩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拿握好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全面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条件合适,操作方便;(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即从多种路线中优选出一种最佳的制备途径,合理地选择化学仪器与药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例1、(08年海南化学·16)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
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①2Mg+O2△;②3Mg+N2△Mg3N2;③2Mg+CO2△2MgO+C;④Mg+H2O △MgO+H2↑;⑤Mg3N2 +6H2O =3Mg(OH)2↓+2NH3↑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原因是。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而在实验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能与镁反应,所以在把氮气通入A之前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氧气要用装置F,除去二氧化碳要用装置D,除去水蒸气要用装置B,并且除去的由前到后的顺序为:二氧化碳—水蒸气(从装置D中会带出水蒸气)—氧气。
答案:(10分)(1)B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F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O2,避免反应①发生。
2023届高中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第50讲-物质性质验证型综合实验练习
第50讲-物质性质验证型综合实验1.(2022江苏卷T16)实验室二氧化铈(CeO2)废渣为原料制备Cl-含量少的Ce2(CO3)3,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1)“酸浸”时 CeO2与 H2O2反应生成 Ce3+并放出 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pH 约为7的C eCl3溶液与N H4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C e2(CO3)3沉淀,该沉淀中C l-含量与加料方式有关。
得到含C l-量较少的C e2(CO3)3的加料方式为(填序号)。
A.将 NH4HCO3溶液滴加到CeCl3溶液中B.将 CeCl3 溶液滴加到NH4HCO3溶液中(3)通过中和、萃取、反萃取、沉淀等过程,可制备 Cl-含量少的 Ce2(CO3)3。
已知 Ce3+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 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Ce3+(水层)+3HA(有机层) Ce(A)3(有机层)+3H+(水层)①加氨水“中和”去除过量盐酸,使溶液接近中性。
去除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②反萃取的目的是将有机层C e3+转移到水层。
使C e3+尽可能多地发生上述转移,应选择的实验条件或采取的实验操作有(填两项)。
③与“反萃取”得到的水溶液比较,过滤Ce2(CO3)3沉淀的滤液中,物质的量减小的离子有(填化学式)。
(4)实验中需要测定溶液中Ce3+的含量。
已知水溶液中Ce4+可用准确浓度的(NH4)2Fe(SO4)2溶液滴定。
以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滴定反应为Fe2++Ce4+== Fe3++Ce3+。
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①准确量取25.00 mL Ce3+溶液[c(Ce3+)约为 0.2 mol·L-1],加氧化剂将Ce3+完全氧化并去除多余氧化剂后,用稀硫酸酸化,将溶液完全转移到250 mL 容量瓶中后定容;②按规定操作分别将00 mol·L-1(NH4)2Fe(SO4)2和待测C e4+溶液装入如图所示的滴定管中:③。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COOCH2 +2H2O
浓硫酸
△COOCH2Fra bibliotek5、验证乙二酸能使蓝墨水褪色
• 用溅有少量蓝墨水的布条放入盛有2%的 草酸溶液烧杯中,观察现象。
四、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要点
• 熟悉各种性质的验证途径,提高发散思 维能力; • 实验方案要合理,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要简便、正确,现象要明显; • 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和文字表达; • 要给出试剂的用量和浓度。
练习1
• 现有稀氨水、盐酸、氯化铵晶体、蒸馏 水、酚酞试液、PH试纸,请选用合适的 试剂,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证明氨水是弱 碱。 • 氯化铵晶体溶于水,用PH试纸测其PH 值,若PH<7,证明为弱碱。
设计铜和铜的化合物的实验方案
• 1、铜的性质的预测 • 2、具体的实验设计 • 3、铜的化合物的性质预测(CuO、 CuOH、CuSO4· 5H2O)
• 小结:验证物质的酸性方法
2、草酸还原性的验证
• • • • 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与硝酸反应, 与浓硫酸反应 小结:验证还原性:与氧化性的物质反 应;验证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物质反应
3、验证草酸的不稳定性及产物
• 加热可分解
C2H2O4 △ CO↑ + CO2 ↑ + H2O
4、乙二酸的酯化反应
二、乙二酸可能具有的性质
• 先从结构看:有2个羧基(-COOH); • 猜测:1、有酸性,2、有还原性,3、 不稳定性,4、能发生酯化反应,5、能 蓝墨水颜色褪去;
三、乙二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 • • • 1、乙二酸酸性的验证 用PH试纸、酸碱指示剂 与Na2CO3反应有气体生成 与金属Fe、Zn等反应生成H2
能力小题训练20——物质的制取、性质实验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⑥ 品红溶液
试用 上述 试剂 回答下 列 问题 : ( ) 明 Na 有 氧 化性 应 选 择 的试 剂 1证 NO 具
) 。
2
( ) 2
和稀 HC l
C Na( 2
H2 O
D
和 浓
H2 O 浓 氨 水 和 S4
N OH( ) a 固
和浓 HC l
B 稀硫 酸 中加入 铜粉 不 反应 , 加 硝 酸钠 或 . 再 硫酸铁 后 , 铜粉 溶解 C 葡 萄糖 和福 尔 马 林 与 新 制 氢 氧 化 铜 悬 浊 。 液 共热 , 都产生 红色沉 淀
A。 只有 ① C ①和③ 。 B ①和② . D ①③ ④ 。
2 NO+O z
B 用 N OH 溶 液清洗 盛过苯 酚 的试 管 . a C 用酒精 洗涤做 碘升华 实验后 的烧 杯 D 将 F ( Os z 液 和稀 酸 同 时倒 人 废 液 . eN ) 溶 中的试 剂瓶 2 用 Mn 、 C 、 C1 、 2 OH 和 浓 硫 酸 . Oz Na 1K Oa C Hs
4 O+ H2
2 十+O2 N2 十
③ 过 氧 化 氢 催 化 分 解 : H 02 2 2 O+ H
1在实验室 中, . 下列处理方法会污染空气的是
( ) .
A. 用稀 盐 酸 清 洗 长 期 存 放 过 F C。 液 的 e 1溶
试剂 瓶
( 十 _ ) 2
④ 二氧化 氮热分 解 :NO 2 z
维普资讯
能 力 小题 训 练 2 — — 物 质 的制 取 、 质 0 性
实验 及 实验 方 案 的设 计 与 评 价
陆 洁
一
、
选 择 题 ( 列 各 小 题 只 有 一个 选 项 符 合 题 下
《氧气的性质》 作业设计方案
《氧气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回顾1、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能与许多物质发生_____反应。
(二)实验探究1、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准备一瓶氧气,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将氧气瓶倒置在水中,观察瓶内液面的变化,了解氧气的溶解性。
2、氧气与木炭的反应(1)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将点燃的木炭伸入氧气瓶中,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对比。
(3)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氧气与铁丝的反应(1)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在一端系一根火柴。
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氧气瓶中,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思考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在一端系火柴。
(3)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氧气与蜡烛的反应(1)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将蜡烛伸入氧气瓶中,观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对比。
(3)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那么,氧气的这些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四)拓展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医疗、工业、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介绍氧气在其中一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知识回顾和实验探究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2)回答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要求语言简洁、逻辑清晰。
【华师一】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1、用铜锌合金制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
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A、测定密度B、放入硝酸中C、放入盐酸中D、观察外观2、要溶解同样一小块银,选用下列哪种酸最好?(提示:从节省试剂和防止污染考虑)()A、浓盐酸B、稀硫酸C、稀硝酸D、浓硝酸3、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醋、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B、用碘酒验证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C、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D、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4、在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的水溶液中分别放入一块有色布条,过一段时间发现它们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它们都含有()A、氯气分子B、次氯酸分子C、次氯酸根离子D、氯化氢分子5、当H2中混有CO2、H2S、HCl和水蒸气时,为得到干燥纯净的H2,下列各选项中,操作步骤和顺序最简便的是①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②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③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④通过装有灼热CuO的玻璃管;⑤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⑥通过装有固体P2O5的干燥管;⑦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A、②⑤③①B、③⑥C、⑦D、②③⑥6、常温下,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A、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剂变红,说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10-7mol/LD、苯酚使浓溴水褪色,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7、把一定量的有机物溶于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煮沸5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浅,再加入盐酸,显酸性析出白色晶体,取少量晶体放入到FeCl3溶液中,溶液呈紫色,则有机物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8、以下实验事实能证明无色透明液体是纯净水的是()A、用pH计准确测得在25℃时该无色液体pH=7B、电解该液体得到氢气和氧气,测其体积比为2﹕1C、向其中投入金属钠,钠于液面上迅速流动,并发出嘶嘶声D、1.01×105 Pa压强下,测得该液体的沸点为373.15 K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10、某学生欲证明盐酸与氯化氢气体性质不同,他向A、B、C三支洁净试管里各放入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向A试管内加入盐酸,试纸显________色;往B试管中通过干燥的氯化氢气体,试纸显_____色。
第二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改
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1.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方法和要求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而物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其结构,并决定它的和制法。
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根据物质的特点来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对于物质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抓住物质的本质特征进行整体考虑,学会应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
可应用元素周期律来分析元素及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使物质的存在、性质和制法的知识条理化。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对物质与性质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推测物质的性质应从其出发,与已学过的物质的结构进行比较,抓共性、找个性。
2.乙二酸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1)乙二酸的结构及其性质推测乙二酸结构简式为,含两个基,可推测乙二酸应具有:①: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和酸碱指示剂作用,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和某些盐作用。
②乙二酸晶体中含结晶水,受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继续强热,乙二酸可能分解为气体和水。
③乙二酸能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④乙二酸中两羧基直接相连,可能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
⑤根据常识,衣服上沾有蓝墨水,可用乙二酸洗涤干净,说明(2)乙二酸的酸性的检验①分别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乙二酸溶液、稀硫酸、乙酸点在pH 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可看出pH试纸均显色,说明乙二酸溶液和稀硫酸溶液、乙酸溶液一样均显性。
乙二酸溶液显示的pH试纸红色比乙酸使pH试纸变红的更明显,说明②向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中加人约3mL乙二酸溶液,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这是气体,说明乙二酸酸性比H2CO3,综合上述两点,知乙二酸的酸性(强或弱)于乙酸、碳酸。
(3)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性质的检验如图,先将导气管通入一倒立的干而冷的小烧杯中,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生成,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说明乙二酸受热能分解,产物有和。
《主题五 学生实验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反应机理;2.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乙醇、乙酸、乙烯、苯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反应机理的文字和图片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些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哪些性质?* 这些性质是如何产生的?2.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乙醇、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思考与讨论:学生围绕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三、作业要求1. 阅读理解部分:学生需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问题时语言要准确、简明。
2. 实验操作部分: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报告需认真撰写,字数不少于100字。
3. 思考与讨论部分: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字数不限。
4. 提交作业时间:作业应在课后一周内完成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质量、讨论的参与度等。
2. 分值设置:阅读理解、实验操作和思考与讨论各占作业总分的三分之一。
3.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
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最终成绩,对于讨论部分的观点,同学间可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实验、思考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反应机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附答案)
1.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了研究硝酸性质的建议。
老师高兴地答应了,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溶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__色。
(2)将锌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一会儿后即褪去,锌片投入稀硝酸中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即变成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溶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猜想与分析】(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NO遇氧气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硝酸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硝酸反应的类似现象,她便确认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 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解读
有关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解读
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解读是指对某种物质或物理现象的性质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案设计和
结果解读。
下面分步解读该方案的设计和解读。
1. 方案设计:
- 目标:明确研究的性质,并确定实验的目标和出发点。
例如,探究某种物质的熔点、密度或电导率等性质。
- 实验装置与材料:根据实验对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材料,并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 实验步骤:给出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样品制备、实验条件设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 实验参数调节:根据预期的结果和已有实验经验,确定需要调节的实验参数,例如温度、浓度或施加的力等。
2.结果解读:
-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或偏差等,以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性质与温度、浓度或压力的关系等,并解读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物质性质或物理现象。
- 结果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文献数据或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方案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研究的性质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释或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起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解读包括确定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和准确的结果解读,可以揭示物质的性质或物理现象的规律,并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学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学案【考纲要求】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基础知识】一、综合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构思实验方法、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药品;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仪器、药品;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1、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要点:、性质实验方案设计要点:①熟悉各种性质的验证途径,提高发散思维能力;①熟悉各种性质的验证途径,提高发散思维能力;②重视基本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②重视基本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③注意整体设计的可操作性、有序性、严密性;③注意整体设计的可操作性、有序性、严密性;④注意文字表达。
④注意文字表达。
2、实验装置创新设计要点: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操作便捷、操作便捷、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
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要点:、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要点:物质检验尽可能利用特征反应,注意检验顺序、排除干扰。
物质检验尽可能利用特征反应,注意检验顺序、排除干扰。
4、制备实验方案设计要点:、制备实验方案设计要点: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从方法是否可行,从方法是否可行,装置和操作是否简单、是否经济与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在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时,在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时,在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第六单元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参考答案
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反馈平台】⑴Ca2+ + CO32 === CaCO3↓; CaCO3 + 2H+ === Ca2+ + CO2↑+ H2O⑵①溶解CaCl2,加入足量Na2CO3溶液;②过滤、洗涤沉淀;③用适量硝酸溶解沉淀;④蒸发、结晶;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
【检测评估】1、C2、A3、C4、AD5、D6、(1)过滤;蒸发;(2)过滤以后,滤液还比较浑浊,需重新过滤,直到澄清。
(3)液体从蒸发皿中飞溅出来7、⑴浓盐酸,二氧化锰;⑵b;⑶冷水;⑷C;⑸干燥的细沙;⑹白磷上残留的水溶解在酒精中,残留的酒精又溶解在乙醚中;⑺A8、⑴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有利于酯化反应向正方向进行;⑵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向正方向进行;⑶B;⑷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⑸除去粗产品中的水9、⑴把碳酸铵与熟石灰共热制取氨气。
⑵把制取的氨气通入含有Fe3+、Al3+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Fe3+、Al3+以Fe(OH)3、 Al(OH)3形式沉淀。
Ag+以Ag(NH3)2+形式留在溶液中。
⑶过滤,留滤液。
⑷把蔗糖配成溶液,加入稀硫酸,水浴,使蔗糖水解。
用熟石灰将溶液调到中性。
⑸把⑷中溶液倒入⑶的滤液中,放在热水浴中,充分反应。
⑹把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留滤纸上的滤渣。
用蒸馏水洗涤滤渣2~3次。
晾干即得银。
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反馈平台】1、甲酸具有醛的性质:⑴配银氨溶液,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1mL,然后用胶头滴管取2%氨水逐滴滴入AgNO3溶液中,边滴边振荡,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⑵向试管中滴加2~3滴甲酸溶液,然后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
观察现象。
2、甲酸的酸性:⑴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同物质的量浓度(如0.01mol/L)的甲酸、乙酸、硫酸溶液点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⑵向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甲酸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观察到甲酸与银氨溶液混合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试管内壁会形成光亮的银镜;甲酸呈酸性,其酸性较硫酸弱,比乙酸、碳酸强。
利用化学性质巧解实验方案设计题
其 区分 出来 . 酸钠 和氯 化钠 需 用 化 学 方法 碳
进行 区分 , 加 入稀 盐 酸 , 察 实验 现 象 , 如 观 即 可将 两者 区分 开来. 案如表 2 答
表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 为验证 图 1 丙中装置② 已将 C O 吸 收完全 , 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如图 1 丁 所示 装置 进行 证 明 , 图 1丁 所 示 装 置 中 加 则 入 的试 剂 为— — ( 填字 母 ) .
碳酸钙和氯化钠 中的一种. 请设计一个实验
方案 , 把这 三种 粉末 区分开来 . 在表 1中叙 请
述 实验 操作 、 预期现 象 和结论 .
质 的循环 造成 了很 大 的影 响 , 气 质 量 的 急 大 剧 恶化 就是 一 个 例 证 . 大气 中各 气 体 含 量 从
属元 素有
( ) 意 2示 图中 , 由分 子 构 成 的 含 氮
( ) 类 为 了 自身 的 需 要 , 度 地 向 大 4人 过 自然 索取 物 质和 能量 , 自然 环境 遭 到破 坏 , 使 特别 是 2 0世 纪 以来 , 由于 人 口数 量 的剧 增 , 以及 现代 工 业 的迅 速 发 展 , 自然 环境 中物 对
C2 2 O +H 0一
石 圈 中 存 在 的 复 合 肥 料
的 化 学 式
\
查 /
所 给 信息是 物质 在 生 物 圈 、 石 圈 、 气 圈 、 岩 大
水 圈中 的循 环 示 意 图. 质 在 自然 界 的循 环 物 与物 质 的化学 变化 紧 密联 系使 此题具 有 了更
自然环 境 中部分 无 机物 循 环示 意 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测试题(一)1.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用稀HCl清洗焰色反应的铁丝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稀HNO3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银D.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2.氯仿可作麻醉剂,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2CHCl3+ O2→ 2HCl + 2COCl2 (光气)为防止事故,使用前要检验氯仿是否变质,所用试剂是()。
A. NaOH溶液 B.溴水 C. AgNO3溶液 D. KI-淀粉溶液3.为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SO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首先通入NaOH溶液中,再在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然后再加足量稀盐酸B.首先确定混合气体中有无其它还原性气体,如HI、HBr等,在排除这些气体的前提下,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C.首先将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再设计实验证实是否含有Cl2等能使品红褪色的其它物质D.首先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再通过BaCl2溶液4.从以下反应①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C6H5ONa+ H2O + CO2→C6H5OH + NaHCO3。
②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2KBr + Cl2 = 2KCl + Br2。
推出结论为()。
A.酸性:HCl > H2CO3 > C6H5OH B.酸性:C6H5OH > HCl > H2CO3C.氧化性:Cl2 > Br2 > KMnO4 D.氧化性:KMnO4 > Cl2 > Br25.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受热易分解。
某试剂厂先制得7%~8%(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再浓缩为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6.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的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A.在混合物中加入HCl溶液,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萃取苯酚,然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7.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索和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8.亚硫酸钠中的+4价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 Na2SO3溶液、稀H2SO4、NaOH溶液、氨水。
(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9.现有稀氨水、盐酸、氯化铵晶体、蒸馏水、酚酞试液、pH试纸。
请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证明氨水是弱碱。
针对性测试题(二)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顺序装入( )。
A.水;无水CaCl2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3.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称取样品②用蒸馏水溶解样品③过滤④在烘箱中烘干沉淀⑤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⑥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⑦准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⑧在干燥器中冷却⑨计算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4.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滴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点燃通入Ba(OH)2溶液B:气体气体白色沉淀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打开瓶盖用沾有浓氨水玻璃棒靠近C:某溶液冒白雾白烟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浓硫酸滴加苯酚溶液D:某有色溶液紫色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5.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2SO3、Na2CO3、NaAlO2、Na2SO4五种溶液,应选用( )。
A.烧碱溶液 B.BaCl2溶液 C.氨水 D.盐酸6.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 )。
A.升华、溶解、过虑、蒸发 B.溶解、过虑、蒸发、分液。
C.加热、溶解、过虑、结晶 D.溶解、过虑、分馏、结晶7.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H2SO4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纯净的FeCl3溶液。
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
A.①②④⑦ B.①③④⑥ C.②④⑥⑥⑦ D.①④⑥⑦8.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①用KI晶体与浓H3PO4反应制HI②用饱和食盐水制电石气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全部9.设计实验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下列仪器不必罗列在实验通知单中的是( )。
A.滴定管 B.玻璃棒 C.烧杯 D.分液漏斗10.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
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再分液漏斗分离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蒸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强酸性液体的耐酸性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12.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Na+﹑Mg2+﹑Cl-﹑Br--。
(1)将K+﹑Na+﹑Mg2+大致分离,并把Cl-﹑Br-也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有些可以重复使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 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CCl 4萃取。
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2)分离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3)如果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是小苏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苏打应采取的最简单的措施 。
1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 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加入过量盐酸;(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V mL 。
问题: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 (偏高、偏低、无影响)[方案II](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用c mol/L 盐酸 V mL (过量)溶解样品;(3)取溶解后的溶液10V mL ,用C ′mol/L NaOH 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 ′mL 。
问题1: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及附件、烧杯之外) 。
问题2: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 2后再用NaOH 滴定 (填选项编号)。
A .需要B .不需要C .均可问题3: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
[方案III](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 ′g 。
问题1: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问题2: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为什么?[方案IV](1)称取碳酸钙样品M g;(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3)过滤并取滤液;(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 Na2CO3溶液V′mL;(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填选项编号)。
A.C、V B.C′、 V′ C. M′ D. M问题2: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 mL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C.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洗涤也应并入(4)中D.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问题3: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钠纯度将(偏高、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方案IV: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方案 : 方案 :答案针对性测试题一1.B 2.C 3.BC 4.AD 5.B 6.B7.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结构特点8.溴水、Na2SO3溶液;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H2SO4。
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9.(1)取少量氨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CH3COONH4晶体,振荡,可看到红色变浅,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2)取少量NH4Cl晶体溶于水,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NH4+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针对性测题(二)1.AB 2.A 3.B 4.D 5.D 6.C 7.A 8.D 9.A D 10.B11.12.(1)②⑤⑥③⑥④⑦ (2)NH 4Cl KCl (3)自然风干(因NaHCO 3受热易分解)13.方案Ⅰ:偏低方案Ⅱ:①托盘天平(砝码)、药匙、酸式和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②B ③ %)10(5''MV C CV 方案Ⅲ: ①保证CaCO 3完全分解②应在干燥中冷却,防止生成的CaO 与空气中的CO 2、H 2O 反应,造成质量改变而产生误差。
方案Ⅳ:①A 、B ②C ③偏高方案Ⅱ方案Ⅰ:气体体积难以准确测量方案Ⅲ:实验室难以提供1000℃的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