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的阈限思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人摸象的
启示
结论
现实世界是客观的,可以共享的;但我们对现实世界 的体验认知却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体验都是唯一的;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什么是“信念”
信念不是现实,也不是事实;
信念
个人的信念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什么是“信念”
所有的信念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近似的,没有 绝对正确的信念; 信念是指向事实的手指,但不是事实本身;指向月 亮的手指便于你发现月亮,但你不能把指向月亮的 手指当成月亮本身; 信念与事实
5年前,我们对丰田汽车各个技术和管理领域进行了仔细 研究,并努力加以应用测试,但是没有得到同样的结果; 现在,我们承认丰田汽车的成功是建立在与GM的经营理 念完全不同的原则基础之上的;我们不会成为丰田汽车 那样的汽车制造公司;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保护”:人们面对新信息的不同态度和行动
它与我的想法一致吗?它与我已知的经验和事实一 致吗?它能与我其它的信念相结合吗?它对于强化 我的信念“泡沫”有作用吗? 顺我者取,逆我者弃; 它有外部价值吗?我可以测试它的外部价值吗?我 如果测试它,风险可以接受吗?我如何减低测试的 风险并争取最优效果?
——为了学习新的事物,你必须“清空你的杯子”。这样,你现有的知识、理 论、假设、经验和成见才不会妨碍你接受新的知识。在禅修实践中,这称为 “初学者心态”。
不“扬弃”旧的东西,你就不能接受新的东西!
“创建安全空间”:又是一个故事
公司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个重大变革计划的启动仪式会议。 公司的CEO说:“大家都明白我们要做什么吗?”会议桌边所有的人都点了点头; 公司CEO又说:“每个人都同意,我们接下来就这样做,好吗?”所有的人又点了点头; 公司CEO再说:“大家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对吗?”每个人又都点头确认了; 公司CEO宣布:“好的,让我们开始吧!”所有的会议参加者离开了会议室。 但是,。。。 。。。 在随后的时间里,公司什么也没有发生。 没有人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事实上,有一些人在极力破坏这个变革计划:他们告诉自己 的同事或下属,这个计划注定会失败。 ——这样的事例在许多公司都曾经发生过。
人们常常在谈话和交流中透露其信念,但人们的情感需求并不容易被发现。因为情感 需求可能被利用,情感的泄露需要信任做基础。
行动和结果是可以被观测到的,但是情感和信念却很难被观测。因而情感需求常常被 隐藏,因为暴露它们会让人感到脆弱。
信念和情感需求促成了人们的行动,人们的行动改变了世界。
阈限思维:开放隐藏的“信念”
因此,人们在进行相互交流时,应该更多地将不同的理论或信念 假设进行对比、组合和验证,以此来增加相互的理解和认同;
想想“黎曼猜想” 的证明和作用
在交流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人们的行为总是依据自以为正确的信 念和理论,因此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行动时,请注意采取“换位思 考”,看一下其背后的信念基础;
“阈限思维”:交流中的提问
自觉地认识到我们的思维始终受到一定的“阈限边 界”约束,并努力尝试打破这种约束进行发散思维, 努力实现改变;
阈限思维
一旦你看到了你的空间边界,它们就不再是你的空间边界了。
关于“阈限”的思考
阈限边界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化的,边界 提供了稳定的范围和环境; “阈限”边界 阈限边际是可以被改变、被颠覆、被重塑、被 重组的;
自我保护
面对新的信息
开放求知
信念的盲点在于:人们很少在与自己的内在想法 不一致的情况下,去主动测试外部有效的新想法;
阈限思维需要你具有测试和验证新想法的意愿,即 使这些新想法看起来很荒谬、很疯狂或错误;
结论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信念与身份有关
信念的 表述者与倾听者 信念的表述者常常认为自己的表述逻辑完整,表 述清晰,合情合理; 信念的倾听者常常为其表述者的逻辑混乱、表述 含混而搞的莫名其妙 企业的管理者常常把自己放在自己制定的管理制 度规定的“例外”位置上; 当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看到管理者并不执行这些制 度时,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就视而不见; 有些信念与你的自我意识和身份密切相关,它们 决定了“你是谁”;这些信念是根深蒂固的,很 难改变,因为改变它们就意味着改变了你自己;
WMDS: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一个自封闭 的信念案例
没有发现 伊拉克的 WMDS
美国还是 没有找到 WMDS
伊拉克的 WMDS一定 有,只是 我们没有 发现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保护”:底特律汽车业对丰田汽车的学习过程
20年前,我们就派人到日本丰田汽车学习了;但是我们不 相信学习者对丰田汽车管理绩效的评价报告; 15年前,我们承认丰田在某些关键领域领先我们;但我 们认为那是因为美日员工文化上的差异,美国人做不到; 10年前丰田汽车在美国建厂,并取得了与日本国内同样 的成绩;但我们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学习的最佳窗口期;
人们行动和结果是可以观察到的,但信念和情感需求却难以被观察
行动
信念
显示 隐藏
结果 开放
隐藏
需求
“阈限思维”:情感需求的“围巾模型”
“SCARF”围巾模型
1、地位:此人是否被尊重,被他人所认可或需 要?
S
2、确定性:此人是否确信自己知道未来是什么, 而且他能以合理的确定性预测未来?
3、自治权:此人是否觉得他能够控制自己的生 活、工作和未来的命运? 4、此人是否觉得自己具有归属感?他相信自己 的团队和上司能帮助他吗? 5、此人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对待?是否 觉得游戏规则给了他公平的竞争机会?
突破自我的阈限思维
——读戴夫.格雷《阈限思维》
徐 东 强 2018-09-28
“阈限”来自拉丁文,本意是临界点。临界点意味着在边界或边
缘。
如果你可以突破自我,实现改变,那你将会有更多机会达到你的
目标。在改变世界前,你必须有改变自我的愿望。
——戴夫.格雷《阈限思维》
“阈限思维”:定义与特征
事物发展到阈限边界时就有可能会产生突变; “阈限”的思考 “阈限”与改变 改变常常发生在边界处:已知与未知、熟悉与 陌生、新思维与传统习惯、过去与未来之间。 实现突破阈限的关 键核心是“信念”。 存在阈限边界,就意味着存在突破阈限局限的 潜力与机会,抓住机会就可以实现突破发展。
“阈限”与机会
阈限边界的示例:人际关系的边界
信念是我们思考的工具,我们通过信念 来驾驭世界; 信念的力量 信念是指引发现事实的方向,提供我们 决策的路径; 信念的局限 信念的边界与缺失限制了我们的思考;
信念的盲点
信念的阈限约束了我们行动的能力;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信念会保护自己
美国入侵 伊拉克一 定有理由 一定有 WMDS,否 则我们就 不会出兵
客观地提问 不要提预设前提的假设性问题
开放性的提问 交流中的提问 多角度提问
不要提封闭性的否定性的问题
在僵持中,尝试一下换个角度提 出问题;
别 人 知 道 别 人 不 知 道
开放 你知道并且别人也知道
盲点 你不知道但别人知道
隐藏 你知道,但别人不知道
未知 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你知道
你不知道
不客观的自我:认知的盲点
盲点使我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对事实的了解; 盲点会降低效率
盲点使我们难以进行人际交流和工作沟通;
盲点使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问题,但却难以发 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同样问题; 认知的盲点 盲点是双向的 盲点使得别人对我们自己的努力视而不见; 人们最大的盲点是自己;如果你不愿意把自己的努力 作为问题的一部分,你就无法清楚地看到它;你的理 解和认知会被扭曲,你的信念也会被扭曲。
信念是模型化的 信念是可以创造的 信念朔造生活 信念创造共享世界 信念创造盲点 信念会保护他们自己 信念与身份有关
什么是“阈限思维”
“阈限”来自拉丁文,本意是临界点。临界点意味在边界或边缘,不属 于相邻的二个事物中的任何一方。
把“阈限”视为底线、路径和门槛限制; 底线思维 什么是
“阈限思维”
在底线之上,边界之内进行思考行为,不越界;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学习循环
从信念到对未知的现实的认知过程模型
个人信念中的“显而易见的现实”
(我该做些什么)
行动
信念 判断 理论
信念
(我的选择 有哪些)
结果
(发生了什么)
注意力
经验 未知的现实 需求导致依据 信念的分析
需求
(我的感觉是什么)
信念导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行动形成结果
结果会形成新的 信念需求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
二种可能的世界
行动
(惩罚)
行动
(奖励)
恶性 循环
良性 循环
信念
(负能量)
结果
(厄运)
信念
(正能量)
结果
(快乐)
你的信念会决定你的行动;你的行动会被他人解读;他人的解读会成为他们信念的基础;而他 们的信念又会影响他们的行动;他们的行动又影响了你和他们的关系和双方后续行动的结果;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信念的盲点
当我们希望实现对阈限边界的突破时,我们唯一的方 法是对我们自己的信念假设提出挑战,并按照新的信 念做出尝试的行动;
阈限思维中的“信念”:信念是可以创造的
从信念到对未知的现实的认知过程模型
个人信念中的“显而易见的现实”
信念 判断 理论 注意力 经验 未知的现实
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行动会受到自己潜意识中信念的影响和干扰,但大多数 人都会将个人的“信念”与“现实”相混淆,从而导致认知错误;
“阈限思维”:多角度的换位思考
理论和假定需要进行验证;一个好的理论检验方法应该是可以验证 其不正确的“证伪检验”; 人们通常不愿意对别人的理论进行检验,因为这有可能戳破自己 内心封闭逻辑的“信念泡沫”;
而人们之间的多数对抗,并不是因为不同意对方的理论或信念, 而仅仅是因为彼此误解了对方的信念和理论;
信念的身份特征
信念的
管理者与执行者
结论
“阈限思维”:怎么做
假设自己不是“客观的” 清空自己的“杯子”
如何进行阈限思维
给对话者提供“安全空间” 满足和验证自己的“假设” 提问,和对话者建立联系 打破常规 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试验 通过故事讲道理 突破自我,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阈限思维”:“不客观”的自我
你,你们
我们
我
他, 他们
“阈限思维”中的学习流程:
需求 信念 行动 结果
行动
信念
学习 循环
结果
需求
阈限思维:盲人摸象的启示
盲人摸象的 事实 每个盲人都紧紧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一小部分;
没有一个盲人掌握了客观事实的完整信息;
盲人摸象的 盲人摸象的启示
每个盲人对大象的认知都来自于他自己的个人体验;
背后
所有的盲人都没有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当不能把自己的体验从局限的事实中抽离出来时,体 验和认知就会存在局限和残缺。
“阈限思维”:情感、信念与执行力
在自上而下的组织层级中,下属说“我不明白”是“我不想做”的礼貌表述;
情绪是推理和思考过程中重要且必要的一环。在人们思考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是客观 的,人们总是从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信念出发。
阈限思维看执行
在一个没有安全感、不能感受到分享感受和需求的会议上,人们常常说一套,做一套; 在不安全的地方总是充满流言蜚语,人们以此来获得虚幻的“安全空间”; 理性并不总是能够让人行动,情感才是促使人们行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可以认为某件 事是符合逻辑的,但并不去做它,因为他们对其不关心。
关键
“清空你的杯子”:一个古老的禅宗故事
一个著名的学者去拜访一位禅宗大师学习禅宗。禅宗大师首先给学者敬茶。大 师把茶水倒进学者的茶杯里,直到茶水已经满了,大师还在继续倒茶;茶水溢 出了杯子;学者一直注视着倒茶的大师,直到他无法克制自己:“大师,茶杯 已经满了,再也装不下茶水了。” 禅宗大师对学者说:“就像这个杯子一样,你聪明的大脑中充满了智慧的思想 和观点。除非你清空你的杯子,不然我怎么向你展示禅呢?”
当企业的管理者在听到“坏消息”时,就习惯向通报“坏消 息”的“信使”开枪;
所有的员工都会将“坏消息”隐藏起来,只向管理者报告 “好消息”;
假以时日,管理者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盲点”, 并对员工产生了抱怨和更大的责备;
问题出现在哪里:管理者还是员工?
“阈限思维”:乔-哈里认知窗口模型
乔-哈里认知窗口模型
地位 确定性
C A
自治权
R
F
相关性 公平性
“阈限思维”:情感交流的“安全小屋”
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和信念交流需要安全空间;
人们交流安全空间的建立需要以相互信任为基 础;
相互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 因此安全空间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同意他 们所说的一切,但确实需要你暂缓做出你的判 断; 只有在一个安全、平等、分享的空间里,人们 才会坦诚交流,诉说自己的信念和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