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知识分享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个体差异,以便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和发展任务。
例如,在学龄期,儿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他们会感到勤奋,否则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在情感发展方面,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发展出同理心。
社会性发展包括形成自我概念、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规范等。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他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正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整体情境的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地探索知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应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中性刺激如何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而引发条件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则以斯金纳的实验为代表,强调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对行为塑造的作用。
在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可用于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和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奥苏贝尔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需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在教育中,建构主义主张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接纳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知识的渴望、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考试成绩、老师的表扬、家长的期望。
2、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达性和意义。
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心理现象和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实现和改进。
2.学习理论:学习是指通过吸收、加工和使用信息来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常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时更倾向于使用的认知和情感策略。
常见的学习风格包括感性与直觉型、活动与反思型、视觉与听觉型等。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5.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活动。
常见的教学评估方法有考试、作业、观察和访谈等。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和动机。
常见的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促进学习动机的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激励和自我反思等。
7.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写作困难等,解决学习障碍的方法包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8.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常见的教育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9.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不同。
教育者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以上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如何理解、解释和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以及如何创造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到学习的过程和机制,人类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
主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主义。
-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的条件反射过程。
重点在于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著名的行为主义理论家包括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记忆、理解和推理等心理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认知主义理论家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 社会文化主义:社会文化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的学习过程是与社会和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
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著名的社会文化理论家包括维果茨基、获得学者、布鲁纳等。
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的是个体在学习中使用的特定技巧和方法。
它们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巩固知识。
常见的学习策略包括分析思考、归纳演绎、组织记忆、主动回忆、模仿学习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学习目标、学生特点和所教学科的性质。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研究、小组合作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和认知发展。
主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
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发展理论来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开展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以斯金纳的箱实验为代表,说明了通过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行为。
惩罚则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主动建构的。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个人化的,并且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需求。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创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类型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表扬等。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通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认知发展理论中,让·皮亚杰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明白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
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例如,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也无法反向思考问题。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
他们可以理解守恒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的儿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思考抽象和假设的问题。
了解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会更有效;而对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抽象思考和逻辑论证。
二、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表明,通过将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配对,可以使中性刺激引发类似无条件刺激的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则指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强化,那么它更有可能再次出现;反之,如果得到了惩罚,就会减少出现的频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思维等。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影响学习和教学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一、学生的心理发展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
在不同的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则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包括个体在情感、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例如,在儿童期,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与怀疑是主要的发展任务;在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关键的发展课题。
3、个体差异学生在智力、学习风格、性格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智力的测量通常采用智商(IQ)来表示,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还包括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等多个方面。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形成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由巴甫洛夫提出,他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他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关键因素。
例如,通过给予奖励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而通过惩罚来抑制不良行为,则可以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以下为您汇总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导致狗产生特定的反应。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认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惩罚则会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思维等。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者应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
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中构建的。
例如,情境性学习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主张教师提供温暖、接纳和理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实现。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求知欲;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惩罚等因素驱动。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供及时、明确、具体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技能、方法、操作步骤等。
2、知识的理解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等。
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如直观教学、比较分析、正例与反例的运用等。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形成的。
例如,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狗在听到铃声与食物同时出现多次后,仅仅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操作条件反射则是由斯金纳提出,他认为通过奖励或惩罚可以增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比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就给予表扬,那么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就可能增加。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应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奥苏贝尔则提出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传递的,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是简单地记住公式,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构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数学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外部动机则来自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为了获得好成绩或避免家长的批评而学习。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目标设定等。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更愿意投入学习。
而归因方式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看法,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那么他们会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可能会降低学习动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影响教育的各种心理因素,从而优化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些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表明了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或削弱学生的特定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思维、记忆和理解。
例如,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强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前概念和理解。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合作和互动中构建知识。
二、学习动机1、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比如对某个学科的好奇心。
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压力驱动,如考试成绩、表扬等。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一种倾向。
具有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3、归因理论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解释。
将成功归因于努力等内部、可控因素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而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不可控因素则可能削弱动机。
三、知识的学习与迁移1、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技能、算法等。
2、知识的理解为了促进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类比、举例等。
3、知识的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有助于学习的提高,而负迁移则会产生阻碍。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学过程的五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三种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有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现象、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要点。
一、学习理论1.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外界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射形成的。
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3. 心理分析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认为学习是潜意识的冲突与调解的过程。
二、认知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操作和符号等阶段。
2. 信息加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而实现的。
3. 社会文化理论:由苏维埃心理学家瓦列达内提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个体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获取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方法1. 指导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授课、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
2. 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3. 问题解决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发展心理学1. 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认为人的发展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2. 自我概念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3. 性别认同理论:研究性别发展和性别角色认同的心理学理论。
五、评估与测量1. 教育评估:对教育实践及成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心理测量:通过测量工具和测试方法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六、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1. 学习障碍: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
2. 特殊教育:为有学习困难或残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满足他们特殊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古代思想起源❖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古代思想起源❖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教育心理的思想❖ 1.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 2.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3.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钻研的论述❖ 4.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 5.关于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论述1.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2.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实知篇》)3.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钻研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思而得之则深。
”(郑玄《郑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4.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先易后难而渐入。
”(《郑玄《郑志》)5.关于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循循善诱。
”(《论语·子罕》)(2)近代思想起源❖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提出白板说。
(强调外在环境的作用)❖十七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
❖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十八、十九世纪,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德国的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
❖十九世纪,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19世纪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发展资本主义繁荣发展,义务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是有人提出“教育要心理化”的观点❖2、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心理实验与心理测量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及早期著作❖三个著名人物及其所代表的趋势: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法梅伊曼----实验教育学运动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法❖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实验教育学运动❖梅伊曼:德国教育理论家,“实验教育学运动”的倡导者。
❖在梅伊曼的著作中,把教育学分为研究教育目的的普通教育学和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方法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主要研究❖(1)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同成人身心发展的差异,使教材、教法心理学化;❖(2)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使教育活动个性化;❖(3)儿童学习与疲劳,即儿童在完成学校及家庭作业时身心的疲劳程度,研究怎样创造在学习上费力少而收效多的条件,使学习“经济化”;❖(4)有关学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 L.Thorndike)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1903年,桑代克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尔后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桑代克最突出的贡献: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詹姆士:《与教师的谈话》强调兴趣和行为的重要性(2)霍尔:把发展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基础(3)卡特尔:注重个别差异的研究(4)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1913—1914《教育心理学》,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二、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前,用普心研究中获得的材料,去解释学校中的实际问题。
(2)30年代后,探讨理论观点▲维果斯基的“内化说”,“最近发展区”“中介性学习”(3)40-50年代,学科心理学得到发展(4)60年代,注重实际问题,开展儿童发展实验,发展的自己理论。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1908年,译制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20世纪20-30年代,追随西方,翻译和介绍多本教科书4、50年代,学习苏联5、60-70年代,中断研究6、改革开放后,空前繁荣。
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大致经历的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有比较独立的体系,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
(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此阶段,吸取儿童心理学、学科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内容。
❖20C30S,盛行测量运动,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
❖20C40S,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20C50S,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
但内容体系差异大,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成熟的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20C60S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心理学从行为范式转到认知范式。
❖加涅系统总结已有学习研究的成果,区分了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各类型学习的内外部条件。
❖奥苏伯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机制。
❖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习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C80S ,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0世界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趋于集中,大多数是围绕有效教和学而开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各理论流派间分歧越来越小,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出现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
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以及后来的建构主义。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布鲁纳于1994年对教育心理学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进行总结❖主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到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一些理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现状一、主要成就▲二、存在的问题▲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学生观: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强调教师的教❖•传统教师观:传道、授业、解惑者❖强调知识的传授❖•传统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仓鼠威利❖乔治很生气。
当他星期五把喷水壶放在窗台上的时候,里面盛满了水。
现在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在上科学课前他没有时间到洗手间打水浇植物了。
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举手发言,抱怨水不见了。
❖“是谁用了我的水?”他问道。
“是不是有人把它喝了?还是有人把它撒了?”班级里谁也没有碰那把喷水壶,于是W小姐问学生们他们认为水跑到哪里去了。
❖玛丽有一个看法。
如果别人没有动它,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了出来把水喝光了。
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
❖他们决定把喷水壶盖上,这样威利就不会喝到水了。
孩子们执行了他们的研究计划,第二天早晨他们发现水位没有下降。
孩子们现在证明了他们的解释是有道理的。
❖W小姐让孩子们考虑一下是否有与这一观察结果一致的其他解释方法。
他们能够肯定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吗?孩子们对此很有把握。
❖W小姐问,“你们凭什么肯定?” 孩子们就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让她相信,威利会从笼子里跑出来。
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
过了几天几夜之后,孩子们看到沙上没有脚印,水位也没有变化。
此时孩子们又下结论说,威利夜里没有出来。
❖“且慢!”卡西纳说。
“威利为什么要从笼子里跑出来呢?威利可以看见水是盖着的。
”于是全班同学决定把笼子放在沙盘的中央并且把喷水壶的盖子拿掉。
水位又下降了,然而砂子上却没有留下脚印。
现在孩子们放弃了关于水失踪原因的最初想法。
W小姐乘机给同学们更多的接触水消失现象的机会。
❖按照W小姐的建议,他们把一个广口水容器放置在窗台上,同学们每天用纸条测定和记录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