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量(实验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孟深继

一、教学理念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天平、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2)会用天平、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

三、设计思路:

1、本节课的重点是测量物质的密度,分为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测量液体的密度。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讨论为铺垫,明确所测量、测量工具、实验步骤等,然后引导学生以分组实验的形式完成测量过程,并及时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

2、本节的难点是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并动手操作,在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在测液体密度的试验中,选择实验方案的理解,考虑到减小实验误差的因素。

四、教法与学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教师需要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得出结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讨论如何测量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认识到减少误差的实验方法。

五、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一节典型的物理实验课。其内容的重点是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测量液体的密度。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实验的步骤讨论和实验过程,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在于,在测量液体密度时,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会有残留,导致所测体积偏小,影响密度偏大。教学过程中也反思过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学基本功上加强

板书是本人的短板,但这恰恰也是一个教室的基本功的体现,每天通过训练,把一手字一口话练好,达到教师要求。

2.在讲解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时,对于优选方案的探讨没有点拨到

位。

课堂上,第一个小组提出的方案是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加入盐水测出总质量,最后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我请同学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弊端——烧杯中会有液体残留,影响体积测量,从而影响密度的结果。但是我并未进行比较第二种较优方案,其好处在于避免了残留的液体也被算入了质量。在理解上,给学生造成了不直观的体验。没有点拨到位。

3.课堂氛围的把握需要加强

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积极发言的比较固定,而且多为男生,我没有发现这个氛围的不妥之处。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会稍加引导,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女生多发言。

4.设问的精简性

避免无效的提问,提问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所以设问需要精简有效,起到在关键点上引导学生思考的目的。

5.最后的思考题可能跨度稍大

设计中准备的思考题难度稍大,可以替换成为蜡块实验,降低思维难度,逐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