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张霞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杨静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265-01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因此,对患者长期的治疗措施由整体护理来配合实施,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临床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内分泌科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糖尿病患者396例,对糖尿病患者制定系统的心理护理措施。
2患者心态及心理护理2.1.焦虑和恐惧糖尿病初发时症状常较轻或无症状。
因此,患者常存在否认、怀疑、拒绝、焦虑等心态。
护理措施:1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
介绍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尤其对患者在平常可以做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2对于经济原因而引起患者焦虑的,表示对他们困难的理解,同时也需要让患者知道目前所用的治疗方案的必要性,中断治疗后对患者本人造成的影响及并发症,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使用经济实惠的药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从生活上多关心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治疗。
2.2悲观和失望因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和控制饮食,还可能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常有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健康失去信心、悲观失望。
护理措施:1让患者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帮助其认识到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坦然乐观的面对疾病;2对患者在进行检查或治疗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患者说明,使患者对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由此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还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恐惧感。
2.3拒绝和满不在乎糖尿病早期患者或者老年患者,常因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拒绝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
还有的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一无所知,不在乎病情的好坏,对病情采取听之任之,满不在乎的态度。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糖尿病患者由于治疗环节复杂及病程慢性迁延等因素,常会伴随心理障碍,临床显示,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到不可忽视作用。
心理护理是药物治疗所不可比拟的,医务人员做好心理护理比病人掌握的知识更重要。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索分泌和代谢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不断上升,若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残疾和过早死亡。
由于治疗环节复杂及病程慢性迁延等因素,常导致糖尿病病人心理障碍。
为了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我们不仅治疗疾病,而且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对88例糖尿病患者重视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88例,年龄25-85岁,男56例(占63%),女32例(占37%);文化程度为大学5例,高中23例,初中以下者63例。
2心理分析2.1拒绝。
糖尿病患者大多是患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患者无思想准备,63例拒绝承认自己是糖尿病,占总数的71%,经过多次检查才逐渐接受。
2.2恐惧。
72例感到恐惧,占总数的81.8%,他们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不准确或缺乏糖尿病知识,害怕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生活,影响到子女和全家所有人的生活。
2.3愤怒。
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经常有愤怒的感觉,他们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有时还会责备他们的父母,未照顾好自己,使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2.4抑郁。
焦虑中老年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经常受疾病的折磨,加之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易产生着急、焦虑情绪,有部分患者因家庭重视程度不够,产生厌世、悲观、失望、生活懒散等抑郁情绪。
3护理干预3.1悲观和失望的心理护理。
了解糖尿病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类型。
客观的讲明糖尿病虽尚不能完全治愈。
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治疗、可以控制的。
鼓励患者摆平心态,正确对待现实。
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护理规范
整体护理糖尿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此类心态患者均为1型DM,占54.4%。
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将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责备父母。
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
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39%,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DM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
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
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焦虑恐惧的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张霞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张霞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谈糖色变已经是到了最高点。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身心疾病,除利用饮食控制、运动、药物干预外,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举足轻重,根据糖尿病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不同阶段【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48-02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对我科不同阶段糖尿病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1 糖尿病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1.1体检发现血糖高的病人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这类患者常由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糖尿病知识缺乏认识,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怀疑,反复询问,他们担心治疗的痛苦以及疾病给家庭事业生活带来的影响。
基于以上特点,护理人员应以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和沟通,根据文化层次不同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耐心与之交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明确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
1.2无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侥幸、观望心理,有文献记载目前约2/3的糖尿病人无任何症状,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偶尔的健康检查中被发现血糖偏高,大部分人则隐藏在健康人群中,在发病早期一般情况好,有的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我感觉良好,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认识不到血糖控制不稳定对身体的影响,而忽视疾病给身体带来的严重损害,这部分患者是最危险的。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面临的是一场漫长的病痛抗争,也是一场艰苦的心理斗争。
他们不仅要与病魔斗争,还要承受慢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尤其涉及到他们的某些重要生活活动被制约,会让他们深感沮丧。
而作为医务人员,更不能忘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曾帮助过一位糖尿病患者,我尽力为他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首先,通过谈话,我帮助他处理抗病挫折感,让他更加调整自己的心态,让他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病痛。
其次,我鼓励患者及时把病情告诉家人,和家人一起分担压力,让他们宽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
另外,我也积极帮助他检索信息,了解患病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
同时,我也给患者传授积极的心态,坚信他们能够打败疾病,帮助他们把握积极态度,积极准备活动,拥抱生活。
当患者对抗病挫折感战胜时,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也更有助于抗病效果的提高。
此外,我还让患者尝试实践一些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比如练习自我调节,练习放松,以及开展业余活动等,以期让患者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
心理护理是对患者一个十分重要的礼物,只有让他们有一颗坚定的不懈的意志,才能让他们在抗病中更加坚强,从而达到痊愈的效果。
我相信只要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面对此次病痛抗争,他们也能取得成功的结果。
- 1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摘要:目的总结16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方法采用回顾性法对我科收治的需胰岛素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心理护理方法和心理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相应心理护理,160例糖尿病患者中149例糖尿病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11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轻,患者血糖、尿糖约在3-5天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和尿糖。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
实践提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而良好的血糖控制除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外,还要配合药物治疗。
然而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着用药治疗的效果。
因此,在这个时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谈一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160例,其中男97例,女63例,年龄31-71岁,平均50岁。
160例患者在行胰岛素治疗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1.2心理反应注射胰岛素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1)犹豫和沮丧:患者普遍存在明显忧郁情绪,沮丧心理,情绪低沉,承受力下降。
(2)焦虑和担忧:患者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担心胰岛素成瘾为主要原因。
2 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1)淡化心理及护理由于有的病人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坚持治疗。
这种病人的心理特征带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治疗,另一方面由于对疾病认识不够,不利于配合治疗,不能够安心养病。
对于这类心理患者,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其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认识到此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以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克服其淡化心理。
初发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研究
初发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研究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对34例初发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
结果将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真实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1)确诊前的自我感受;(2)对确诊结果的心理承受差,否认与求证的患者占47.05%,焦虑与绝望占23.52%;(3)适应角色改变,患者经治疗后,自我反省占29.41%,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占11.76%,对家人抱怨占4.70%;(4)拟出院及出院后心理改变。
结论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会出现复杂、强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辅助其身心康复。
标签:糖尿病;心理过程;心理护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其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发生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造成多系统损伤,引发心脏、肾、眼、血管、神经等多个组织器官慢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1-2]。
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居世界第2位,预计超过4千万。
糖尿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死亡率较高[3]。
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改变和对待疾病的态度与疾病的预后和康复密切相关。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初发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心理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临床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初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58.2岁;自由职业者4例,在职8例,退休22例;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16例,大专及以上6例。
入选标准:(1)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且初诊为糖尿病[4];(2)患者语言表述能力正常,思维清晰;(3)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作者:华东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70-01【摘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广泛性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
原发性糖尿病的发病病因尚未阐明,但大量的临床发现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强烈程度有明显的关系,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慢,且容易复发,患者易出现多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变化,直接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
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达到。
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关健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是其他治疗不能替代的,同时也是药疗、食疗的基础与保证,患者积极乐观的心理配合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患者学会并提高适应和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从而避免负性情绪,对稳定病情减少并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糖尿病患者135例,其中男70例,女65例患者入院时均有血糖、尿糖明显增高,部分有口干、多尿、饥饿等临床表现二通过观察、沟通,我们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1 持否认或怀疑态度否认自己患病,患病早期患者往往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拒绝接受治疗,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首先帮助病人改变错误的做法,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的向患者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及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
2 失望无助感;患者一旦被确诊,有的患者就出现失望无助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这种心理从而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的态度,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
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 焦虑、惧怕的心理:有的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惧怕的心理,担心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一、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二、糖尿病的危害三、适合糖尿病人的零食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1、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1.1、焦虑及护理:病人因对糖尿病缺乏了解而焦虑,表现在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害怕并发症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感、盗汗、腹部不适、感觉异常、胸痛、怕冷等。
1.2、恐惧及护理:病人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在对血糖测定、胰岛素注射产生持续及不必要的恐惧以及极力回避。
在5例恐惧症的病人中,有1例43岁女病人,在门诊确诊时号啕大哭,入院后对胰岛素注射不了解,对各种并发症恐惧,情绪波动较大。
就此例病人进行了如下护理: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为病人详细讲解病区的设施和介绍所有的医护人员,以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1.3、抑郁及护理:抑郁症病人主要表现心境低落、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自责感强甚至有轻生念头。
要改善抑郁症可适量增加病人的运动时间,运动可减轻胰岛素抵抗。
同时,提高病人的生活情趣,可组织病人收看有积极意义的喜剧影片,以排解压力,培养病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2、糖尿病的一般治疗
2.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
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刘春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9期【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给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探讨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心理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正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又称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或尿混浊、尿中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
本病是由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阴虚燥热所致。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糖尿病患者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应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
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而95%糖尿病属Ⅱ型糖尿病。
常见症状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糖尿病患患者数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我将近年来对这方面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
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应给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呵护和关怀。
1 患者一旦被确诊,有的患者就出现失望无助感,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这种心理,从而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实施意义分析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实施意义分析作者:陈爱美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摘 ;要】目的:研究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实施意义。
方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评分。
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结论:心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调节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稳定血糖波动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情绪【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179-01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终身性内分泌系统疾病[1],病程长,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或者是血糖波动较大会导致机体系统、器官受累,进而出现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
目前该病尚无治愈方法,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相应措施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但是在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期间,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会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降低其依从性,因此应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本文旨在对心理护理的实施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择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
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年龄最小值42岁,年龄最大值78岁,年龄平均值(59.95±4.71)岁。
病程为3年至18年,平均病程为(7.44±1.03)年。
将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病变、免疫系统病变、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具体的心理护理内容包括:(1)加强沟通: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对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掌握,根据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
(2)认知干预: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掌握度,针对薄弱之处加强健康教育,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将不良情绪同疾病之间的关系告知患者,鼓励患者保持积极情绪。
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的联合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水平。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优质护理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与优质护理的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护理策略。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优质护理、联合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影响、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结果讨论、重要性、未来研究、患者、心理健康、疾病管理。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以亿计的患者。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且趋势仍在上升。
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不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还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加强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我们希望通过对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护理方式如何相互促进、互补,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糖尿病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理因素。
本文通过对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提升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则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
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并进行效果观察,我们发现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帮助患者管理糖尿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强调了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糖尿病管理策略。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优质护理、联合应用、效果观察、效果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治疗,包括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健康饮食、进行适量运动等。
仅仅依靠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糖尿病的进展,并且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可以获得情绪支持、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遵循治疗计划的积极性和效果。
而优质护理则注重于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专业的医疗指导、营养建议等,以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疾病控制状态。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糖尿病中的效果,旨在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的联合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希望揭示这种综合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和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以及它们联合应用的效果。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及护理措施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及护理措施摘要】[1]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并发症多且出现脏器损害,长期的饮食控制,服药和胰岛素治疗,病人的心理压力很大,经济负担重,以致失去生存和生活的信心。
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现把我院内分泌科于2008年6月—2009年12月24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240例患者中,男150例,女90例;年龄为18-83岁。
1型糖尿病33例,2型糖尿病207例。
病例均经临床确诊。
2 心理护理2.1 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2.1.1此类心里的患者均为1型糖尿病,占52%。
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然外援胰岛素治疗。
而他们有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2.1.2 护理角色的转变使许多病人不能适应心理及行为的改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蔼可亲,消除心理戒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
用宣泄法使积攒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愤怒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2 自责内疚的不良情绪2.1.1 分析此类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占41%,中年人居多病人患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有的父母自己患有糖尿病,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糖尿病,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了深深的内疚心理。
2.1.2 护理此类患者我们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合理的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2.3 焦虑恐惧的心理2.3.3 分析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5。
3%,2型占37.5%,较为多见。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张霞【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我院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4.3±0.9)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6.7±1.1)mmol/L,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34.0±5.9)分,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25.5±4.2)分,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1【总页数】3页(P184-186)【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老年病;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控制【作者】张霞【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北医院内二科,山东东营257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临床上,糖尿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疾病,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1]。
同时,糖尿病患者普遍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难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与监督,患者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
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在日常行为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因此,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与自护能力迫在眉睫。
为探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4—12月我院收治的200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与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
(2)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3)患者能进行简单的文字交流与问卷填写。
与此同时,排除精神疾病﹑合并严重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患者。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尚秀云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04(0)6
【摘要】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代谢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由于治疗环节复杂及病程慢性迁延等因素,常导致糖尿病病人心理障碍。
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我科自2000年3月-2001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病人67例,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49.5±9.8岁,67例病人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总页数】2页(P63-64)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终身性疾病;胰岛素分泌;临床护理;检查指标;高血糖;心理障碍;中男;慢性迁延;代谢障碍
【作者】尚秀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社区老年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J], 伍倩
2.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意义 [J], 张丽萍
3.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J], 陈燕
4.门诊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J], 曾清晓
5.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J], 金航;李良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体会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体会
王英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2(4)15
【摘要】随着对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加深,结合中医养生理论,探讨糖尿病的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支持和疏导,密切护患关系,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1页(P111-111)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体会
【作者】王英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保健和早期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J], 张凤花;蒋秋焕;王静
2.对具有否定心理反应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J], 李金燕;杨丽敏;高萍
3.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J], 洪青;余雅云
4.探讨ICU糖尿病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时的护理要点与心理护理体会[J], 刘畅;刘立华;马君;徐建新
5.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J], 王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应用分析
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应用分析张霞【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4(000)033【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内科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把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中有36例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3例患者血糖较入院前有所下降,1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总满意率为97.5%。
对照组中有26例患者血糖有效控制,8例患者血糖较入院前有所下降,6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总满意率为85.0%,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整体化护理,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使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能够得到终止或逆转,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abetes patient’s holisticnursing.Method:8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3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had 40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olistic nursing,the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36 patients blood glucose control,blood glucose of 3 patients were decreasedthan before admission,1 patient with poor blood sugar control,the total satisfactory rate was 97.5%.In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in 26 patients,blood glucose of 8 patients were decreased than before admission,6 patients with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the total satisfactory rate was 85%,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otal the satisfactory rate contrast significantly,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holistic nursing care,can make blood sugar in diabetics get effective control,development of th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early can be terminated or reversed,in order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总页数】2页(P75-76)【作者】张霞【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十二师一0四团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整体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J], 涂剑萍;李星2.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 [J], 黄玉杰3.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 [J], 王彦秋4.整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房锦花;马运连;丘舒琦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接受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的护理应用分析 [J], 侯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张霞【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17【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on diabetes. Methods 108 case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humanized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efficacy,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6.30%vs 88.89%),P<0.05;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6.30% vs 83.33%)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overall level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4.44%vs 79.63%)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For diabetic patients, humaniz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control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as well as enhance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ith grea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张霞
发表时间:2013-06-05T14:43:10.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霞[导读] 无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侥幸、观望心理,有文献记载目前约2/3的糖尿病人无任何症状,自我感觉良好。
张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赣榆 2221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谈糖色变已经是到了最高点。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身心疾病,除利用饮食控制、运动、药物干预外,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举足轻重,根据糖尿病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不同阶段【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48-02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针对我科不同阶段糖尿病病人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 糖尿病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1体检发现血糖高的病人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这类患者常由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糖尿病知识缺乏认识,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怀疑,反复询问,他们担心治疗的痛苦以及疾病给家庭事业生活带来的影响。
基于以上特点,护理人员应以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和沟通,根据文化层次不同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耐心与之交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明确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
1.2无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存在侥幸、观望心理,有文献记载目前约2/3的糖尿病人无任何症状,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在偶尔的健康检查中被发现血糖偏高,大部分人则隐藏在健康人群中,在发病早期一般情况好,有的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我感觉良好,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认识不到血糖控制不稳定对身体的影响,而忽视疾病给身体带来的严重损害,这部分患者是最危险的。
这一阶段心理干预十分重要,帮助患者从思想上接受已患病的事实,耐心细致地介绍糖尿病有关知识、高血糖的危害及不及时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科学用药的重视,使患者改变拒绝治疗和满不在乎的心态。
1.3无并发症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存在紧张、急躁、麻痹大意的心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部分糖尿病患者因对严格的饮食治疗难以控制,对治疗过分关心,害怕并发症,反复住院,担心治疗费用等,而出现紧张急躁的心理;有些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自认为控制血糖很有经验,一切自作主张,忽视了血糖和并发症的监控。
我院自2010年开展了绿色入院第一天,从亲切的称呼开始,对中老年患者亲切地喊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让患者感觉遇到了邻家小孩一样温暖,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从而无顾虑的诉说心中的烦恼和担扰,护士适时的安慰,可减轻心理的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
对麻痹大意的患者,讲解并发症的危害、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开展糖尿病“病友会”,让新旧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正确认识糖尿病,对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介绍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1.4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存在悲观、绝望的心理,已经发生并发症的往往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久,长期住院而产生悲观、绝望情绪,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效。
这时要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及健康教育,获得家属积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观察要细微,要有同情心,用温和的语言解释有关并发症的治疗预后及因此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等问题,用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多用安慰性语言,合理提供治疗信息;介绍性格开朗的糖尿病病人认识,互相交流帮助,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体会
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
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
经过上述心理护理,我科糖尿病病人与医护人员相处融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医患矛盾大大降低,从医行为加强,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祝惠民,黄泳齐.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 83.
[2]付业杰.《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