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3)了解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线合一的性质,能够运用该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知识;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几何概念;学习兴趣上,他们对于有趣、直观的数学问题更感兴趣,对于抽象的几何证明可能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堂专注度不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等。
4.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适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和关键点。
5.最后,我会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快速回忆和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讲解、反馈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数学家、学生、教师等,进行课堂互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3.3.4等边三角形(二)(教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人教版)
-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半径计算及性质。
举例:在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通过具体图形和实例,如正三角形瓷砖、等边三角形装饰品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学生在应用等边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灵活运用。
b.对于周长与面积计算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记住公式,并通过变换题目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c.对于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或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其性质。同时,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内切圆与外接圆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3.3.4等边三角形(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加深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公式推导,提高推理与论证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数据进行计算与应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用PPT呈现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有三角形的普遍性质,又有自身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认识误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版本及学期•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期:2022-2023学年•年级:八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能够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即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提示学生思考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2.判断等边三角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几个等边三角形的例子,帮助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来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边三角形内角的度数都是多少。
3.解决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等边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等边三角形的图形,引发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认知和兴趣。
2.探究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5.提问法:–运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学反馈:–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情况等;–教师布置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课程名称: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名称:13.3.2 等边三角形学年:2022-2023 出版社:人教版课时目标•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学会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板书。
•白板和黑板笔。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叙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等边三角形的特点,以加深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
2. 引入新知2.1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三个边相等,让学生观察一些示例三角形,判断它们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理解判定方法。
2.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教师向学生介绍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结合示例进行解释。
包括:•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重合。
3. 巩固练习利用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可利用课件或黑板板书出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题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 拓展探究通过拓展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给出一些拓展问题,例如:•若ABCD是一个等边四边形,如何证明它是一个菱形?•若等边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重合,它的半径是多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应用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
6.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用不同的题型考察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例如:1.已知△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AB = 6,CD是△ABC的中线,求CD的长度。
2.若△PQR是一个等边三角形,PR = 12,求QR的长度。
3.设△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D为AB上一点,且BD = 4,CD = 6,求△ACD 的周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等边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珠宝设计等,让学生感受等边三角形的魅力和应用价值。
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图案,并说明其设计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等边三角形实例,分析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等边三角形实例,分析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设计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1]
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里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二课时内容,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主要解决直角三角形函数时,将应用它及相似形的性质,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它是我们最常见的三角形,也是最特殊的的三角形。
用的最多的三角形。
在中考中常会考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自做──发现──猜想──证明──应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自做──发现──猜想──证明──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应用.教学难点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三、说学生: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就采用五自教学法,开展小组建设,六位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不断地磨合,能够互相帮助。
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每个人都有在小组里展示的机会,遇到不会做的题,都优等生几遍的讲解,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睡觉的学生没有了,学困生的自信一点一点的增加,对于今天的课,当学生把性质定理证明之后学习应用就很简单了,因此自学的例题我就放手让孩子们去展示。
四、说教法用五自教学法让学生自做,通过画、折、剪,一边复习等边三级形的性质一边发现两个全等的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探究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说出理由,通过拼图,引导学生熟悉轴对称,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自做----发现----猜想,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理论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13.3.2 等边三角形(2)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2)【课标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主要内容是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12.3.2第2课时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是对于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探索与严密证明,这个性质是解决线段之间倍半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求学生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 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2. 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究.【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演示法、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三角板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设置】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自检互助点拨1.阅读课本P80 ~81 页,思考下列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是什么?.填空:如右图,在△ABC中,∵∠C=90o,∠A=30o∴BC=()1 2二、合作互学 探究新知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ACB=60°, ∴∠ACD=90°.∵AC=AC , ∴△ABC ≌△ADC (SAS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自我检测 成果展示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要多长? 12C BD C B DCA E B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AD ,BC=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AB .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BC=AB ,DE=AD ,所以BD=×7.4=3.7(m ).又AD=AB , 所以DE=AD=×3.7=1.85(m ).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四、应用提升 挑战自我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AB .证明:五、经验总结 反思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板书设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备课反思】12121412121212121214D C AE B D C AB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练讲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但不足之处更多: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学情把握不到位,内容设置较多,没有让学生做到很好的练习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3.2 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观察与推理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好数学、善于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到解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例如: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等边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讨论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1.引入知识:–提出问题:什么是等边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
2.引入概念:–通过观察等边三角形的示意图,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示意图中标记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特点。
3.展示定理:–将“等边三角形的边相等,角都是60°”的定理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 拓展练习1.巩固概念与性质:–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调整纸张的形状,观察等边三角形在平面上的表现,并发现与定理的吻合。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2.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进行板书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5.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四、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纸张•笔五、板书设计等边三角形- 定义:三边相等、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实例,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
4.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即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系列逐步增加难度的练习题,从基本性质的验证到复杂的几何证明题,让学生逐步提升。
2.安排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项目,如设计一个等边三角形图案。
-设计有趣的游戏或竞赛活动,如等边三角形拼图、寻找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用于学生在纸上进行实际操作和作图。
-多媒体资源:PPT、动画演示等,用于直观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相关的生活实例。
-技术工具:电子白板、几何画板软件等,用于动态演示几何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13章第3节第2课时的“等边三角形”。这一内容在课程体系中位于平面几何部分,是三角形性质的深化与拓展。主要知识点包括: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均为60°)。
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互动讨论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三角板、直尺、圆规等传统教具,用于学生在纸上进行作图和验证性质。
1.年龄特征: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之间,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2.认知水平: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
3.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挑战,但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兴趣。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会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学生进行解题时,我会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化的反馈和建议。
2.生生互动: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证明过程。此外,我还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要学生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2等边三角形(2)教案集体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二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双井中学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辅备:
上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本周第()课时
总()课时
上课教师
班级
八年级()班
课题:
《13.3.2等边三角形(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察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归纳: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2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边长和内角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等边三角形边长和内角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笔记本电脑;•讲义、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等边三角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等边三角形的探索欲望。
2. 新知呈现2.1 等边三角形的定义•通过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并反复强调三条边相等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物体上的等边三角形,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内角都是60度、三条边都相等。
•引导学生思考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
2.3 等边三角形的计算•分析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计算方法,即给定一个边长后,如何计算其他边长。
•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 练习和讨论•提供一些简单的等边三角形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分析和解答。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方式,解决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几何问题。
4. 深化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几何图形中可能存在的等边三角形,并讨论它们的性质及特点。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等边三角形的应用。
5. 归纳总结•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等边三角形具有三条边相等、内角都是60度的特点。
我们学会了计算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并通过练习和讨论掌握了运用等边三角形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批改订正;•思考并整理一些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在下节课分享和讨论。
注意:以上只是一份初步的说课稿,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等边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边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特殊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
通过对等边三角形的学习,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还能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教材首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等边三角形实例,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最后通过推理证明得出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对于等边三角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0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里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二课时内容,它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主要解决直角三角形函数时,将应用它及相似形的性质,引出三角函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三、说教法
让学生拿出两个全等的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问他们能拼出什么样的三角形?能拼出等边三角形吗?并说出理由,通过拼图,引导学生熟悉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设置问题串,探索----发现----猜想,归纳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理性上认识含30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四、说学法
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提出概念——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求AC 的长,
(2) 如图2,若D 是AB 中点,连
结DC ,求DC 的长
(3) 如图3,若D 是AB 中点,DE
⊥BC ,求DE 的长
A B
C
如图1
A B
E
C
D
如图2
4、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点D 是斜梁AB A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 AB=7.4 m ,∠A=30°,立柱BC 、DE 要多长? 追问:(1)若D 变成AB 上使CD ⊥AB 于D 的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a ,你能分解出 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吗?求出那些线段的长?
(2)如图a ,BD 与AB 有何数量关系,此结论与AB 的长度有关吗?(课后讨论)
课堂练习:1、填空: ∵Rt △ACB 中,∠C=90°,∠A=30° ∴BC= ( )
C A
D
B
学生仔细读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提示:要准确选择直角三角形 请个别学生板演详细过程,强调解题格式要规范
A B
E
C
D
如图3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
DE=1/2AD ,BC=1/2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1/4AB . 解:∵DE ⊥AC ,BC ⊥AC ,∠A=30°, ∴ BC=1/2AB ,DE=1/2AD ,
∴BC=1/2×7.4=3.7(m). 又∵AD=1/2AB , ∴DE=1/2AD=1/2×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 ,DE 的长是1.85 m . B
A
E
C
D
图a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1)5个Rt △ADE ,Rt △DCE ,Rt △BDC ,Rt △ADC ,Rt △ABC BC=3.6m ,BD=1.8m ,AD=5.4m ,DE=2.7m (2)BD=1/4AB 与AB 长度无关 答案:∠B=60°,∠A=30°,AB=2BC .
多,学生不易
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设计该分层推进的补充题,为解答以下例题做好铺垫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
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王丽萍
赵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