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显微技术

合集下载

植物显微技术(经典完整版)

植物显微技术(经典完整版)

植物显微技术1、任课教师:李岩、刘朝辉(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课程内容及安排:(1) 植物制片技术(2) 光学显微镜技术从校历的第6周起每周一次实验,分3组,每组不超过16人。

实验时间(周四下午2:00,周五上午8:30,周五下午2:00 )。

实验地点:新教学楼1325(显微技术室)。

3、教材及参考书:(1)生物学显微技术,余炳生、张仪编著。

(2)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余炳生、张仪、李岩编著。

一1、a、b、2、a、b、c、第一部分植物制片技术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制片的目的及意义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二、显微镜在人类认识自然中的作用三、制片技术在显微镜应用中的必要性第二节植物制片技术的分类与发展、植物制片的分类按保存时间可分为临时制片永久制片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活体观察切片法非切片法二、植物制片技术的发展1、固定剂及固定方法的改进2、塑料包埋剂的应用与发展3、荧光及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4、活细胞显微观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5、G 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第二章植物制片的基本步骤和原理第一节选材一、选材的原则二、选材注意事项三、一般植物材料的切取根、茎的切取叶的切取材料的体积问题第二节杀死、固定和保存一、杀死、固定和保存的概念1、基本概念杀死:利用某种方法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

固定:在杀死的基础上,把细胞或组织按生活的状定下来,使在以后制片的过程中保持状态不变。

2、杀死与固定的关系3、保存与保存液70%乙醇4、制片的核心问题如何在制片过程中保持生命的真实结构?!二、固定的理论(一)两类固定剂1、非凝固型固定剂:使蛋白相互胶联。

2、凝固型固定剂:使蛋白沉淀。

(二)固定的目的和理想的固定剂1、固定的目的2、理想的固定剂(?)一般而言:非凝固型固定剂优于凝固型固定剂;混合固定优于单纯固定剂。

三、固定剂(一)凝固型固定剂1、酒精(e thyl,a lcohol)常用95%酒精及纯酒精特点、使用范围、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2、铬酸(c hromic acid)特点:易潮解,为强氧化剂缺点:渗透力弱,易使组织发生收缩一般与其它成分配成混合固定液3、苦味酸( picric acid )特点:渗透力弱,易使组织发生收缩,易爆炸一般与其它成分配成混合固定液注意事项:一般用50%、70%酒精清洗4、醋酸( acetic acid )特点:渗透力强,可使组织产生膨胀作用(二)非凝固型固定剂1、甲醛( formalin )特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左右,很好的硬化剂,强还原剂;渗2、重铬酸钾( potassium dichromate )特点:强氧化剂,强硬化剂;渗透力弱。

植物生物学中的显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植物生物学中的显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植物生物学中的显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植物是生物界中最为重要的物种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形态构造及其生理机制,显微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显微技术的意义、显微技术种类、显微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显微技术的意义显微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眼无法看到的微小颗粒或细胞,进而研究物体的微观构造和性质。

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植物生物学中,显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微观结构,比如植物细胞及其器官、植物内部构造等。

二、显微技术的种类显微技术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原理可以分为光学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

光学显微技术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显微镜,它使用透过样本的自然光来形成像。

荧光显微镜可以将样本中的化合物标记上特定的荧光物质后,在特定波长下激发荧光物质发出的荧光光束,从而形成像。

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高级显微技术,可以被用来观察活细胞和分子运动。

它可以将多个激光束在同一聚焦平面交汇,准确地成像,同时还能够在三个维度观测细胞和分子的运动。

电子显微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TEM主要用于研究样品的内部构造,可以获得非常高清晰度的细胞超高分辨率图片。

而 SEM 则用于研究样品表面的形态,可以获得非常高分辨率的三维超清晰样品表面图片。

三、显微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1.显微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细胞是植物发育和生长的最基本单位,研究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给予植物发育、生长和形态构建提供了基础。

显微技术在研究细胞核、染色体、DNA和RNA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冷冻切片薄层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原位PCR技术都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测细胞和分子结构、位置、数量、形态和运动等信息。

2.显微技术在研究植物生长和形态构造上的应用显微技术能够揭示许多细节,如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植物水分交换情况等。

植物显微技术

植物显微技术
13
4、透 明
二甲苯是应用较广的一种透明剂,透明力强,但缺点是材料在其 中停留过久,容易发生收缩、变脆、变硬,常用氯仿(三氯甲烷)代 替二甲苯。
①将氯仿配制成下列不同的浓度,2/3乙醇+1/3氯仿、1/2乙醇+1/2 氯仿、1/3乙醇+2/3氯仿、纯氯仿,事先配好,随时取用。
②为了避免组织收缩,材料经无水乙醇脱水后,不能直接移入纯氯 仿中,而必须经过以上几个级度逐渐置换,才能进入纯氯仿中。
③材料在每级中停留时间,视组织块的大小而定,一般30分钟—2 小时,在纯氯仿中应更换2次,再用纯二甲苯更换2次(20分钟1次)。
14
5、浸 蜡
(1)将石蜡配成下列浓度:2/3二甲苯+1/3石蜡、1/2二甲苯+1/2石蜡、1/3 二甲苯+2/3石蜡、纯石蜡,事先配好,随时取用。 (2)材料放入2/3二甲苯+1/3石蜡中,将其放入36—40℃的温箱中,时间2 小时。 (3)材料放入1/2二甲苯+1/2石蜡中,温度控制在45—55℃,时间2小时。 (4)材料放入1/3二甲苯+2/3石蜡中,温度控制在50—60℃,时间2小时。 (5)材料放入纯石蜡1、纯石蜡2中,温度控制在50—60℃,时间各2小时。 浸蜡应在恒温箱中进行,恒温箱的温度要适宜,太高,会使材料收缩,太低 ,石蜡会冻结而不能透入组织。
植物显微技术
光学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1
2
生物显微镜
单式显微镜
放大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研究显微镜(与数码技术结合)

红外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离心显微镜

复式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如何利用显微技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

如何利用显微技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

如何利用显微技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是生物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在揭示植物种类、形态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技术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微观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显微技术在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显微技术之一。

它通过利用被观察物体透射或反射光线的原理,使样品放大并呈现出细节。

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和记录不同阶段的植物细胞和组织结构。

例如,通过观察根系的显微结构,可以研究植物的根系发育情况,探讨根系的生长方式和根毛的分布规律。

二、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是指利用荧光染料或标记物来研究植物细胞中各种分子的位置和功能。

通过染料的特异性选择性染色或基因工程标记,可以使研究者观察和跟踪特定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例如,荧光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细胞核内的DNA分布情况、染色体的变化、蛋白质的运输和定位等。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束,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更精细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信息,甚至能够观察到细胞内的亚细胞结构。

例如,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片中叶绿体的结构,研究光合作用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揭示植物光合产物的形成过程。

四、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损伤性的成像技术,结合了荧光显微镜的标记能力和光学显微镜的高分辨率成像。

通过调整激光光源的特性和对样品进行适当的染色和标记,可以观察和记录植物细胞和组织的三维结构和形态变化。

例如,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用于观察花粉管的生长路径和目标细胞的定位。

总结起来,显微技术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荧光显微镜可用于研究分子的定位和功能,电子显微镜可提供更精细的细胞和结构信息,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则可用于观察和记录三维结构和形态变化。

植物显微技术

植物显微技术

一、名词解释1.B-染色体:当细胞中多出一个或几个小形染色体时,应考虑是否是B染色体(或称超数染色体)。

2.分带: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产生明显的色带(暗带)和未染色的明带相间的带型,形成不同的染色体个性,以此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一种手段。

分带类型(方法)包括Giemsa分带(包括C带、N带、G带等)和荧光分带(包括Q带、H带、D带、R带、AMD+DAPI带等)3.随体:次缢痕末端通常相连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突出体,称为随体。

带型: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型,即带型。

4.核型:一般指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5.NOR(核仁组成区):即细胞中某一对或几对染色体上负责组织核仁的区域,它含有rDNA 基因,能合成Rrna。

6.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偶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主要由侧生组分、中间区和连接两者的SC纤维组成,它与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和分离密切相关。

7.单价体:减数分裂时因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不能联会的单条染色体。

8.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结果是没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二价体9.多倍体:个体恒定的均含有多倍体细胞时,称为多倍体。

10.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11.混倍体:不同个体和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幅度较大,出现整倍和非整倍细胞的一系列变异,此为混倍体。

12.小染色体:是指其长度约在2微米以下而又不易分辨着丝点的染色体。

13.细胞周期: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到下一次细胞分裂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14.变性:早期认为,染色体经碱(NaOH,Ba(OH)2)或酸HCL处理,可以使DNA分子的双拆开,叫做“变性”。

15.复性:变性后的DNA在SSC盐溶液中温育,使单链的DNA分子重新形成H键,恢复原来的双键结构,叫做“复性”。

16.染色体常规压片:是指显示染色体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技术。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显微镜的使用1.1 显微镜的种类与结构1.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3 显微镜的清洁与保养第二章:植物组织的观察2.1 植物组织的分类与特点2.2 植物组织的切片制作2.3 植物组织的显微观察第三章: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3.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2 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3.3 植物细胞的功能与显微观察第四章: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4.1 根的显微结构4.2 茎的显微结构4.3 叶的显微结构4.4 花与果实的显微结构第五章:植物显微技术的应用5.1 植物病毒的显微观察5.2 植物病虫害的显微诊断5.3 植物组织的培养与繁殖第六章:植物组织的化学染色6.1 染色原理与方法6.2 常用的染色剂及其应用6.3 染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七章:显微摄影与图像分析7.1 显微摄影的基本技巧7.2 显微摄影的参数设置7.3 图像分析与处理方法第八章: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操作8.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8.2 切片制作与观察第九章:植物显微技术的实验案例分析9.1 植物病毒感染的显微观察案例9.2 植物病虫害诊断的显微分析案例9.3 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案例第十章:植物显微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显微技术的最新发展10.2 植物显微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10.3 植物显微技术的未来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显微镜的使用难点解析:显微镜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不同类型的显微镜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学生需要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调节焦距、换镜、调节光源等。

二、植物组织的观察难点解析:植物组织的分类和特点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切片制作过程中,如何获得薄而均匀的切片是一大难点。

三、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难点解析: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其功能和结构特点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深入理解。

四、植物器官的显微结构难点解析:不同器官的显微结构有其特点,如根的初生构造、茎的维管束结构、叶的叶肉细胞排列等,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掌握。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篇一: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植物显微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可以通过观察微小的植物组织、细胞和结构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病虫害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探讨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一、应用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品质分析:通过显微技术可以观察植物的花瓣、叶子、果实等部位的结构和纹理,从而判断其品质。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的叶片纹理可以判断其叶片的健康状况,从而改善植物的品质。

2. 植物生长发育监测:通过显微技术可以监测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尺寸、形状、颜色等,从而了解植物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摄入情况。

3. 植物遗传改良:通过显微技术可以观察植物的遗传特征,包括基因型、表型等,从而了解植物的遗传特性,为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4. 病虫害防治:通过显微技术可以观察植物病虫害的特征是哪些,以及发生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

二、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植物显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显微技术将实现自动化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的植物图像,从而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植物显微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发现更多的植物结构和特征。

4.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未来,植物显微技术数据将会越来越丰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将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从而更好地发展农业。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显微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质量和农民收益。

植物显微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植物显微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植物显微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植物显微技术是指利用显微镜等器材对植物组织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技术。

通过显微观察,可以对植物器官的结构、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器的形态及功能进行详细的鉴定和描述,从而为植物分类、解剖学、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方法。

下面将从植物显微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植物显微技术是从植物组织的整体结构、细胞结构、组织的微细结构、细胞生理功能等层面上来研究植物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主要基于显微镜等观察仪器,通过放大、聚焦和对光的调节等操作,让人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肉眼无法捉摸的微小细节,进而对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特点:1. 高精度观察:植物显微技术能够使观察者以高倍放大的方式观察到植物组织的微小结构,如细胞、细胞器、细胞壁、细胞核等,从而使观察者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2. 无损观察:植物显微技术对植物样品的破坏性较小,不会对植物组织结构造成明显的影响。

观察者可以按照需要对样品进行长时间观察,使得实验得以持续进行。

3. 增加分辨率:显微镜等观察设备能够通过调节焦距和对光的调节,使得植物样品的细节清晰可见,提高分辨率。

观察者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细胞的特征。

4. 结合染色技术:植物显微技术通常和染色技术相结合。

染色能够使细胞和细胞器的形态更加清晰,并帮助观察者更容易地区分不同细胞类型和结构的特征。

5. 多维观察:植物显微技术不仅可以观察植物的整体结构,还可以观察植物的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壁合成和形态变化、细胞器运动等多个维度。

观察者可以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不同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探索植物的生命特性和生长规律。

6. 科研和教学应用广泛:植物显微技术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显微观察,将抽象难懂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植物显微技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组成的技术。

它在农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植物显微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叶片组织,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

这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调整种植环境。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农民可以判断植物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并及时进行补充。

此外,植物显微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检测并识别病原体和虫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的健康。

植物显微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了解植物的遗传特性和变异情况。

这对于育种工作非常关键,可以帮助育种师选育出更具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和花药,可以判断花粉的质量和数量,进而预测某个品种的杂交效果。

此外,植物显微技术还可以帮助育种师观察和评估植物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遗传机制。

除了应用,植物显微技术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镜的分辨率和观察速度将大大提高,为植物显微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例如,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观察植物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进一步揭示植物的生理和代谢机制。

同时,高速显微镜可以实现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实时观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此外,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植物显微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共同推动植物科学的发展。

然而,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显微镜的价格和维护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显微镜观察的样本数量和范围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种植和育种的需求。

此外,显微技术的操作和分析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农民和育种师来说可能较为困难。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植物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3. 掌握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植物组织类型。

5. 培养对植物显微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植物显微技术简介:介绍植物显微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2. 植物显微镜的使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植物显微镜,包括镜头的更换、调焦和观察。

3. 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植物的主要组织类型,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组织,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4. 植物组织的观察和识别:通过植物显微镜观察不同的植物组织样本,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5. 植物组织的实验操作:进行植物组织样本的制备和观察,包括切片、制片和染色等技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织类型。

2. 示范:展示如何使用植物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操作。

3. 实践:学生自行使用植物显微镜观察样本,并进行实验操作。

4.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观察结果和实验经验,讨论不同组织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四、教学资源:1. 植物显微镜和显微镜台。

2. 植物组织样本和切片。

3. 染色剂和实验材料。

4.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评估:2. 实验操作评估:教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

3. 小组讨论评估:教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操作题,以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植物组织的切片制备:学生将亲自制备植物组织切片,学习切片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植物组织的染色:学生将学习如何对植物组织进行染色,以增强组织结构的可见性。

3. 植物组织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将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植物组织切片,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4. 植物组织识别游戏:学生将参与一个识别游戏,以提高他们对不同植物组织的识别能力。

植物显微技术大总结绝版

植物显微技术大总结绝版

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核型:指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2、染色体带型: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体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染色体带型。

3、核仁形成区(NOR):即核仁组成区或核仁组织者,是细胞中某一对或几对染色体上负责组织核仁的区域,含有指导rRNA合成的基因。

4、染色体基数:在系统发育范畴内,在整倍多倍体系列的属中,包含染色体数目最少的种的配子体染色体数目为该属的染色体基数。

5、细胞周期:增殖细胞的细胞周期是处于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到下一次再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之间的时期。

包含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

6、随体(SAT):指在染色体的一端由微细的纤维结构连接起来的球形或椭圆形的染色颗粒7、B染色体:B染色体又称副染色体、超数染色体或额外染色体。

在一组基本染色体外,所含的多余染色体或染色体断片称为B染色体,它们的数目和大小变化很多。

8、A染色体:指真核细胞染色体组的任何正常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它是相对于额外染色体—B染色体而言的。

A染色体在遗传上是重要的,对个体的正常生活和繁殖是必需的。

其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化对机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9、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

10、Ag-NOR技术:银染法。

原理是由于转录的rDNA部分有丰富的酸性蛋白,它们具有S-H键和S-S键,容易将Ag+还原为Ag的颗粒,从而在活性的核仁形成区镀上银,呈现为黑色的区域。

分带技术:可以显示染色体内部结构分化的技术。

核型: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混倍体:不同个体和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幅度较大,出现整倍和非整倍细胞的一系列变异,此为混倍体。

第一节 植物显微技术

第一节 植物显微技术
三、植物显微技术的参考书目
引言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它 是一门基础课,是一种研究手段。 应用范围:作物栽培、遗传育种、植物保护、 园林园艺等。
一、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科技中的地位
1.作物的形态建成
拟南芥ASL25/LBD28基因过量表达对叶片形态建成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 2010)
1.取材应遵循准确、典型、完整、适时的原则。 2.研究正常结构应选取健全而又有代表性的部分取材,采取病理材料时, 除取病理部位外,还应选取正常部位,以利于对照观察。 3.取材前,要根据要求选择并配制好固定液,取材后,立即投入固定液 中,以防组织自溶和腐败。
4.切取材料时,刀必须锐利,动作要快且仔细,切割时切勿拉锯式的来
他是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 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等。
(一)植物制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752 英国望远镜商人J. Dollond 发明消色差显微镜。
1812 苏格兰人布鲁斯特(D. Brewster) 发明油浸物镜,
并改进了体视显微镜。 1886 德国人Ernst Abbe 发明复消差显微镜,并改进了油 浸物镜,至此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基本成熟。
一、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科技中的地位
2.遗传规律调查
主要是对遗传材料剖析,品种抗逆性,生态特性,常规
育种和倍性等进行鉴定,远缘杂交,C3,C4鉴定等。
矮生菜豆叶片的解剖学观察 (李凤兰,中国农学通报,201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番红-固绿染色法对矮生和蔓生菜豆的叶片进行了 解剖学研究,为选育优良的矮生菜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矮生 菜豆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大于蔓生品种,且差异极显著。矮生品种叶片厚 度、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明显小于蔓生品种;而栅栏组 织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则大于蔓生品种,叶片主 脉维管束木质部导管数目、输水面积、韧皮部截面积均表现出矮生品种小 于蔓生品种。因此,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以用于矮化菜豆 的形态指标筛选。

植物显微技术

植物显微技术

植物显微技术
班级:
实验项目:实验一:材料的选取、杀死、固定、及保存
实验二:脱水、透明
实验三:浸蜡、包埋
实验四:切片、粘片
实验五:脱蜡、染色、封固
实验六:显微摄影技术
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制片技术、植物显微化学制片、专用显微技术和生物摄影技术,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进行显微技术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具体做法:
1、按照专业的不同,灵活掌握实验材料的选择。

2、实验前,认真准备并预做。

3、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如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徒手切片技术、临时装片技术等;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5、能够及时并认真评判实验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讲解。

实验效果: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内容较多,尤其突出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能力水平较差,因此有意识的对其加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耐心指导。

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综合实验水平得到提高。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未来展望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未来的展望。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应用和展望:1. 植物解剖学研究:植物显微技术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器官发育等。

这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机制非常重要。

2. 病虫害诊断:植物显微技术可以帮助农业工作者诊断和确定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害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3. 品种改良:植物显微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和评估不同植物品种的特征和性状。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可以选择和培育出更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

4. 植物生理研究:植物显微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和测量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代谢过程。

这对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物质运输、激素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非常重要。

5. 遗传改良:植物显微技术可以用于观察和研究植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亲本的花粉和胚胎发育过程,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理想遗传特征的植物个体。

未来展望:随着植物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可以预见以下方面的发展:1. 高分辨率成像:未来植物显微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分辨率和成像质量,以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功能。

2. 基因组学结合: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植物显微技术将与基因组学相结合,实现对植物基因的定量和定位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遗传机制。

3. 环境监测:植物显微技术将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反应,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4. 多模态成像:未来植物显微技术将往多模态成像方向发展,即将不同的成像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植物信息。

总之,植物显微技术在农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未来展望也非常广阔。

植物制片技术

植物制片技术
时。重复一次。可进行包埋。
五、浸透和包埋
包埋:以特定的器皿将材料及石蜡 制成适宜切片的形态。 石蜡性质与切片的成败密切相关。
五、浸透和包埋
包埋剂特点: 石蜡有熔点为52、54、56、58度四种 不同的石蜡。 石蜡熔点不同,性质不同。低熔点的 石蜡质地均一,而56-58度的石蜡质地 较为疏松,有小的空隙,易使蜡带不 成带。
第二章 植物制片技术原理步骤
第一节 选材
第二节 杀死、固定与保存
第三节 清洗与脱水 第四节 透明与过渡
第五节 渗蜡与包埋
第六节 切片
第七节 粘片与展片
第八节 染色
第九节 封片
五、浸透和包埋
渗透:经过脱水、透明之后,将 包埋介质逐步浸入材料,使之渗入细 胞各部,并与细胞壁紧密结合,这个 过程为渗透。
2、甲醛:分子式为HCOH,是气体。作 为固定剂时,为溶于水的溶液(38%) 来使用。有良好的硬化作用,也有收缩 固定过度,渗透慢的缺点。
二、杀死、固定、保存
• 常用固定剂
3具、有冰强醋烈酸刺:激分性子气式味为的C无H3色C液OO体H。,是 特点是渗透力强,可防腐,保存蛋白 质和染色体,但溶解脂肪,有膨胀作 用。
三、清洗与脱水
常用的脱水剂 4)丙酮:分子式CO(CH3)2,为无
色透明液体。 脱水快于酒精,仍须经过透明。
三、清洗与脱水
常用的脱水剂 5)甘油:分子式C3H5(OH)3,无色
透明粘稠液体。 避免原生质的收缩,适用于细小 柔软材料。
第二章 植物制片技术原理步骤
第一节 选材
第二节 杀死、固定与保存
二、杀死、固定、保存
✤固定象 碱性固定象:碱性固定剂可保存 核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呈透明质 状态,液泡也可保存下来。细胞 分裂间期的染色质、核仁、纺缍 丝被溶解。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学会使用植物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3)掌握植物切片、制片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切片,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学会使用植物显微镜,提高观察和分析植物细胞结构的能力;(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热爱;二、教学内容1. 植物显微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 植物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3. 植物切片的方法与技巧4. 植物制片的方法与技巧5.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显微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植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植物切片、制片的基本技巧;(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1)植物显微镜的调节方法;(2)植物切片、制片的过程中注意事项;(3)植物细胞结构的功能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原理、应用、植物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2. 演示法:展示植物切片、制片的过程,示范植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植物切片、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细胞结构的功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切片、制片工具、植物显微镜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显微镜、教学课件等;3. 参考资料:相关教材、论文、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提前为学生提供植物切片和制片工具,确保实验材料充足;2. 课堂讲解:讲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原理、应用、植物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为学生实验操作打下理论基础;3.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植物切片、制片的过程,示范植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切片、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结构;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细胞结构的功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参考资料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参考资料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参考资料实验一植物根尖染色体压片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根尖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生长点及幼叶等器官的分生组织(分生区),其中根尖是最常用的材料:1. 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也比其它组织方便;2. 采用实验室内种子萌发后所长出的幼嫩根尖,不受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并且可以大量获得;3. 对于某些珍贵而稀少的实验材料,取用自然条件下生长植株的根尖,比取用茎尖、花器等对材料的伤害要小得多;4. 采用实验室内种子发根,切取根尖后的种苗通常还可以进行正常种植,利于后续研究进行。

三、实验材料大蒜(Aillum sativum 2n=16)四、实验器具和药品1. 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毛边纸。

2. 药品:无水酒精,70%酒精,冰醋酸,对二氯苯或秋水仙素,醋酸钠,碱性品红,石炭酸,甲醛,山梨醇,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树胶或油派胶(Euparal),二甲苯。

五、实验说明1.根尖由于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有些植物种子难以发芽,或仅有植株而无种子,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2. 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到几十小时之间,温度明显地影响分裂周期,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实验材料,最好在特定温度下长根,掌握有丝分裂高峰期,以便得到更多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3. 有丝分裂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相对较短,有丝分裂制片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染色体鉴定,希望观察到更多分裂相,尤其是分裂中期相,通常要对材料进行不同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一般在分裂高峰前,把根尖放到药剂中处理3-4小时。

常用的药剂,如秋水仙素、对二氯苯、8-羟基喹啉等。

)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细胞壁将分生细胞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压片之前需要采用适当方法软化或部分分解细胞壁使细胞间易于分离,称为解离。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植物显微技术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掌握植物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植物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显微技术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显微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显微技术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技术的历史图片和视频素材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应用领域的讨论效果第二章:植物显微样品制备2.1 学习目标学会制备植物显微样品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2.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样品制备的方法和技巧不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植物显微样品制备的过程和技巧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2.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样品制备的实物材料和工具不同植物组织的图片和切片素材2.5 教学评估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制备植物显微样品的能力观察报告:检查学生对不同植物组织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第三章:植物显微观察技术3.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植物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植物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植物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植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实践法:学生亲自操作植物显微镜进行观察3.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镜和实物材料植物显微镜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视频3.5 教学评估操作考核:评估学生使用植物显微镜进行观察的能力观察报告:检查学生对植物显微观察结果的描述和分析第四章: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4.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差异4.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差异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差异4.4 教学资源植物细胞的图片和切片素材植物细胞模型和实物材料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植物细胞主要特征和差异的讨论效果第五章:植物组织与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不同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和差异5.2 教学内容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和差异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和差异5.4 教学资源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图片和切片素材植物组织和器官模型和实物材料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和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植物组织和器官特点和差异的讨论效果第六章:植物显微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6.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显微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应用掌握植物显微技术在植物学研究的具体案例6.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植物显微技术在具体研究案例中的应用讲授法:讲解植物显微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显微技术在具体研究案例中的应用6.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案例资料相关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在科研中应用的理解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植物显微技术的实验设计与分析7.1 学习目标学会设计植物显微技术的实验方案掌握植物显微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方法7.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植物显微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7.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设计的相关资料和模板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具和软件实验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方案设计的掌握实验数据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解释能力第八章:植物显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8.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显微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植物显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应用8.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植物显微技术的创新应用领域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显微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创新思维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显微技术的创新应用8.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技术的最新研究论文和报告相关科技新闻和趋势分析资料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的理解创新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创新应用的思考和设计第九章:植物显微技术的安全与伦理9.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掌握植物显微技术实验中的伦理原则9.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植物显微技术实验中的伦理原则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显微技术实验中的伦理问题9.4 教学资源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安全操作指南相关伦理准则和案例研究9.5 教学评估安全操作测试: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安全规范的掌握伦理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实验中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第十章: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总结与展望10.1 学习目标总结植物显微技术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展望植物显微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10.2 教学内容植物显微技术的学习总结植物显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10.3 教学方法反思法:引导学生总结植物显微技术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展望法:与学生一起探讨植物显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10.4 教学资源学生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成果展示相关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研究资料10.5 教学评估学习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学习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来展望报告:检查学生对植物显微技术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理解和思考重点解析重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教案,涵盖十个章节。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报告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利用流动细胞仪测定植物DNA含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动细胞仪的基本构造、原理与应用。

2、熟悉流动细胞仪的基本操作。

3、学会流动细胞仪样品制备及结果处理。

二、实验原理单个细胞、细胞群或其他生物微粒经过特异的荧光染料染色(DAPI或PI或免疫荧光标记)之后,在气体压力下,通过样品管引入到喷嘴内形成样品流,样品流经过激光束(488、405等)照射,样品流中的细胞吸收光能后发射出荧光,然后经相应的检测器检测,检测结果以直方图、二维散点图或三维立体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根据荧光强度与胞内生物大分子含量的比例关系,对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1、从野外取新鲜幼嫩的叶片(或竹笋)。

2、将新鲜的叶片(或竹笋)切取1平方厘米大小,放进干净玻璃培养皿中。

3、加入500μL PARTEC公司流式细胞仪自带的cystain UV precise P Nuclei Extraction Buffer 滴于样品上。

4、用双面刀片将样品剁碎,核提取2-3分钟。

5、然后再加入2mL 仪器自带的cystain UV precise P stain Buffer进行细胞核染色4分钟。

6、利用移液枪吸取染色后的样品,经公司自带的滤膜过滤到5mL的测量管中,进行测量。

四、实验结果水稻平均峰值25.25,用所测竹种的数值除以水稻平均峰值25.25就是该竹种的DNA含量所对应的DNA含量。

水稻(2C=1pg)获得类似下图结果白纹阴阳竹平均峰值为(104.71+108.5+109.37)/3=107.53白纹阴阳竹DNA含量:2C=107.53÷25.25×1pg=4.26pg实验二石蜡切片技术一、实验目的在有关植物胚胎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研究的过程中,都需要应用到石蜡切片技术。

在植物杂交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药用植物的培育和鉴别,以及林木材性鉴别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由于各作物器官的性质差异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显微技术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是处于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到下一次再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之间的时期。

2.分带技术:可以显示染色体内部结构分化的技术。

3.核型: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4.混倍体:不同个体和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幅度较大,出现整倍和非整倍细胞的一系列变异,此为混倍体。

5.B-染色体:细胞中多出的一个或几个小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或称超数染色体。

6.NOR:核仁组成区,细胞中某一对或几对染色体上负责组织核仁的区域。

7.SAT:随体,次缢痕区至染色体的末端,称之为随体。

8.带型:借助细胞学手段,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9.植物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制片技术可分为两种,即压片法和去壁低渗法。

优缺点比较: 压片法和趋避低渗法各有优缺点,前者操作快速简便,节省材料,后者操作稍繁且需酶制剂,但染色体易于展开而不易于导致染色体变形,尤其对一些含有较多成熟细胞的组织,如芽、愈伤组织等,其制片效果明显优于压片法。

10.压片法的流程:1 取材根尖、茎尖、幼叶及愈伤组织等。

在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中,根尖分生组织为最主要的材料。

2 预处理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预先处理,阻止或破坏纺锤体形成,另一个作用是导致染色体高度浓缩,利于分散。

3固定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到24小时。

4解离将固定后的材料置于在预热60摄氏度的1N盐酸中。

5染色染色剂有洋红,卡宝品红等。

6压片第一章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方法1.分带的类型:1 Giemsa带①c带,显示组成型异染色质,一般不改变其性质,通常存在于NOR、着丝粒、端粒等。

②G带,反映的遗传信息比较多。

2 荧光分带,Q 带、H带、D带、R带。

2.显带机制:c带:①结构以染色质变性迟而复性快,早复性的异染色质便为Giemsa深染而显色。

②与DNA的含量和浓缩程度有关。

G带,染色体中具有染色粒结构,这种结构在G显带过程中引起异染色质的某种重排而被夸大,同时,可能是有某些非带区DNA被消化或提取,或者由变性的非组蛋白所覆盖,或两者同时存在,然后通过Giemsa染料在可作用的DNA侧面堆积,而显示带纹。

第三章植物染色体的银染技术1.银染在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20分):1 染色体端部染色体,Ag-NOR染色法可以作为NOR定性和定位的优良方法。

2 NOR的数目、位置和变异。

在核型的比较研究中,NOR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胞学识别特征,银染色可以用在核形分析中确定NOR的数目以及所在染色体。

例如,豌豆染色体的NOR数目和位置,是一个长期争议未决的问题,应用银染色研究的结果才证明,豌豆具有2对(第4和第7)NOR,而且均位于长臂的近端部。

3 NOR在种间杂种的竞争。

两位研究者分别对小麦、黑麦、小黑麦以及小麦-黑麦附加系和代换系的染色体进行了Ag-NOR研究,发现无论任何一种情况下,只要有小麦染色体的NOR存在,黑麦IR上的NOR都将受到抑制而不能表达。

4 核仁周期的研究银染研究洋葱根尖细胞的核仁周期表明,在早末期的染色体臂上首先出现小的银染颗粒,称之为前核仁体,标志核仁的发生。

末期,核仁在NOR发育,积聚核仁物质。

晚末期,核仁明显增大,两个子细胞形成时,核仁发育成熟。

5 联会复合体(SC)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银染SC技术、核型分析、SC的结构变异、联会的启动方式、联会的异常现象。

6 染色体轴心的研究Howell首次以银染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人和几种哺乳动物染色体的轴心结构,它位于每个染色体的纵轴中心,为银所深染。

7 核基质网络结构。

Ghosh等对洋葱根尖和鳞茎组织的细胞核和染色体进行了银染色研究,证明植物细胞核与动物细胞核一样,存在一种纤维状的非染色质的结构。

Ag-NOR快速染色法:1 低渗制片法:50%硝酸银溶液、1滴明胶(克粉状明胶溶于100毫升无离子水中,再加1毫升甲酸)→40-45摄氏度温育6-8分钟→水洗→加5%硫代硫酸钠2 常规片冰冻→用刀片去除原玻片→50%硝酸银溶液、1滴明胶→盖新盖片→温育结果染色体呈黄色,NOR呈褐色。

第四章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1.核型分析的四个不同层次内容:1 染色体的数目,包括基数、多倍体、非多倍体、B-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等。

2 染色体的形态,包括染色体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着丝点和次缢痕以及随体的数目和位置等。

3 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是指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染色体内部结构特征,即主要指的是分带特征。

4 分子特征,DNA的数量和质量,质量指DNA中重复和非重复序列的比例。

2.B-染色体的特点:1 一般小于常染色体,大者约相当于染色体中最小成员的约一半大小,小者仅有一个小随体大小。

2 在同一个体中数目比较恒定,具中部和端部着丝粒,易于与染色体断裂所产生的各种片断相区别。

3 80%出现在二倍体植物中。

3.核型的表述格式:1 核型分析参数表。

染色体的序号统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染色体长度:绝对长度(um)和相对长度(%)2模式照片。

每种材料附一张质量较高的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完整照片,并直接在照片上标出一个以微米为长度单位的标尺。

3 核型图。

一般将与模式照片同一细胞的染色体逐个减下,参照染色体长度核臂比值,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然后按表格中的染色体序号顺序排列于模式照片的下方或右方,并在每队染色体下方标上序号。

4 模式核型图。

以上述核型分析表中所列各染色体的长度平均值绘制,二者应完全相符。

5 染色体编号6 核型公式,即核型分析结果,如芍药:2n=2x=10=6m+2sm+2st(SAT)第五章植物组织器官制片的方法和原理1.方法:1 选材。

材料三性:代表性,典型性,特异性2 杀死,固定和保存。

杀死:指一种或多种化学药品很迅速的终结生物组织的生命而言。

固定:在杀死的基础上,把组织或细胞按生活的状态固定下来,使在以后纸片的任何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保存:材料经杀死,固定处理后,需要把组织或细胞的结构在较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3 冲洗和脱水,酒精是最好的脱水剂。

30%酒精→50%酒精→60%酒精→70%酒精→85%酒精→95%酒精→纯酒精→纯酒精,各级1h,纯酒精2h4 透明,二甲苯是最好的透明剂。

1/2纯酒精+1/2二甲苯→二甲苯→二甲苯,各级2h5 浸透和包埋6 切片7 粘片8 染色,番红和固绿对染。

2.几种药剂配方1Giemsa商品:Giemsa干粉1g ;甘油(分析纯)66ml;甲醇(分析纯)66ml2 FAA(甲醛-醋酸-酒精)固定液:50%或70%酒精 90ml;冰醋酸 5ml;甲醛 5ml3 番红:用50%酒精溶解1%番红4 固绿:0.5%的固绿溶于95%乙醇5 Haupt(郝伯特)粘贴剂:明胶1g;蒸馏水100ml;甘油15ml;石炭酸(结晶)2g植物显微技术必考内部资料001细胞周期的概念002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及优缺点(P20)(20分)取材预处理固定染色和压片前低渗固定、涂片、火焰干燥制备细胞悬液固定、滴片、Giemsa 染色优缺点:压片法操作简单快速,节省材料,去壁低渗法操作较为繁琐,且需要酶制剂,但染色体易于展开不易导致染色体变形,对于含成熟细胞较多的组织,后者明显较压片法好。

003带型:借助细胞学手段,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

004植物染色体分带类型:吉姆萨Giemsa 带(分为C 、N 、G 带)和荧光分带(分为Q 、H 、D 、R 、AO 带)005银染技术Ag-NOR 的应用(P68)(20分)①染色体端部NOR :真核生物中至少有一对染色体具有NOR ,Ag-NOR 染色法可作为NOR 定性和定位的优良方法。

李懋学等提出将小形而多呈圆球状的随体改称为端部NOR ,对于正确理解NOR 数目、形态和行为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②NOR 的数目、位置和变异:NOR 的数目与位置具有种的特异性。

Ag-NOR 染色技术定位、定性准确,特异性和重现性优于其他染色方法。

③NOR 在种间杂种中的竞争:NOR 的数目多少与植物种间的倍性高低没有相关性。

在种内,同源多倍化后,NOR 的数目也加倍,呈正相关。

但在种间杂种或异源多倍体中,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杂种的NOR 数目等于两个亲本NOR 数目之和;更多情况则与两个亲本NOR 数目不相符。

④核仁周期的研究:研究表明,核仁物质在分裂前期解体后,分布或包埋在染色体中,而不是分散在细胞质中,至末期开始在染色体上出现核仁体并由NOR 组成新的核仁。

⑤联会复合体(SC )的研究:在银染、核型分析、SC 结构变异、联会的启动方式以及联会异常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意义。

⑥染色体轴心的研究:“轴心模型”认为染色体内存在一中心轴,其成分可能是蛋白质。

⑦核基质网络结构:植物细胞核与动物细胞核一样,存在一种纤维状的非染色质的网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注:为了20分,尽量多写,莫不详尽。

006核仁形成区(NOR )、联会复合体(SC )以及随体(SAT )的概念。

(教材没有,自己解决)007核型: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008核型分析的内容:①染色体数目②染色体形态③解剖学特征④分子特征(DNA 水平)(20分)009混倍体:不同个体和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幅度较大,出现整倍与非整倍细胞的一系列变异,称为混倍体。

010基数(x )及倍性(n ):x 表示个体发育,n 表示配子体世代011核型表述:核型图、模式图、核型公式如:芍药2n=2x=10=6m+2sm+2st (SAT )012染色体压片流程:取材、预处理、固定(卡诺固定液)、解离(HCL )、染色(卡宝)、压片、封片。

013植物组织器官制片的方法:选材:材料三性——①代表性②典型性⑥特异性固定:常用F.A.A (甲醛-醋酸-酒精)固定液。

冲洗脱水:脱水剂——不同浓度酒精30%开始至纯酒精(材料在70%的酒精可隔夜)透明:透明剂——二甲苯(从纯酒精过渡到二甲苯)浸透和包埋:常用石蜡浸透法。

切片:粘片:粘片剂——Haupt (郝伯特)粘贴剂染色——镜检——照相——分析制作:daxia 特别感谢:lwq 校对: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