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代码:MEC301•学分:3学分•授课对象: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工程基础2.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常用机械制造工艺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机械制造工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2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生产工艺和制造工艺的区别和联系•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分类•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和要素•机械制造工艺的经济性分析和优化3.3 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机械加工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机械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和表面处理3.4 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锻造工艺和设备•压力加工工艺和设备•焊接工艺和设备•热处理工艺和设备3.5 非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塑料成型工艺和设备•橡胶成型工艺和设备•玻璃成型工艺和设备•陶瓷成型工艺和设备3.6 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数控加工工艺的编程和优化•数控加工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4. 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实践操作:组织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和工程实践•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和发展5. 评估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30%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占总成绩20%•课程项目:与小组合作完成的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项目,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20%6. 参考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导论》(王明华,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制造工艺学》(刘志光,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教程》(赵杰,科学出版社)7.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李明,教授,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助教:张晓,硕士研究生,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以上为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机械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教案设计旨在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提供一个框架,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分类和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运用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a. 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b.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意义c. 工艺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分类a. 材料成型工艺b. 加工工艺c. 焊接与连接工艺d. 表面处理工艺e. 装配工艺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a. 材料的物理性能与结构特点b. 材料的加工性与工艺要求c. 工艺参数及其对成品质量的影响d. 制造工艺过程的原理和规范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例演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演示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加他们对工艺学的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2. 实验教学配备相应实验设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工艺学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或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及参考书籍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和演示。
3. 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以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之后,进行简要的小测验,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制造行业的基本工艺流程、常用机床的结构和操作技能;2.深入理解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机理,熟悉机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能够独立编制加工过程方案,解决加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工程图基础–材料与其加工性能–切削液的种类及应用–切削参数的计算与设置2.常用机床操作–车床的结构和操作–铣床的结构和操作–钻床的结构和操作–磨床的结构和操作–加工中心的结构和操作3.加工工艺设计–选择合适加工方式–制定加工方案和加工过程卡–进行加工过程分析及质量控制4.数控机床应用基础–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G代码和M代码的使用–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和Debug–数控加工后的质量检测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机床结构和操作技能;–解释和阐述基本切削参数的计算与设置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熟悉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2.案例分析–针对实际生产中的加工过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加工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其对机械加工知识的理解。
3.实践训练–通过机床操作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加工操作技能;–实现机械加工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机械加工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材选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版,《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第二版,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教材内涵丰富,内容全面,适合本课程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期中评估:以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主要测试学生基本的机械加工原理及其应用;2.期末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测试学生对机床结构和加工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加工过程设计、方案编制和加工质量控制能力;3.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分为课堂表现和实践任务表现评估,主要评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还有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章节名称: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的掌握。
章节名称:机械制造过程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分类: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 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4. 总结:总结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特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的掌握。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与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与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三、重点、难点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六、布置思考题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与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的刚度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2、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4、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六、布置思考题1、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与比较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2、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工艺系统的热源,(2)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3)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4)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5)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三、重点、难点、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简介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意义1.3 课程学习目标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2.1 制图国家标准2.2 机械图样的基本要素2.3 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2.4 机械图样的阅读与分析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基础3.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2 加工顺序的安排3.3 加工方法的选用3.4 工艺参数的确定第四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4.1 金属切削过程4.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4.3 刀具的材料与结构4.4 刀具的磨损与更换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控制5.1 加工质量的定义与分类5.2 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5.3 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5.4 加工质量的检测与评价第六章: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设备6.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性能6.2 常见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3 机床的选择与使用6.4 工艺设备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第七章:装配工艺与装配精度7.1 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7.2 装配过程及装配方法7.3 装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7.4 装配工艺的优化与改进第八章:机械制造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8.2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8.3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智能制造8.4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例第九章: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与改进9.1 工艺优化与改进的意义9.2 工艺优化与改进的方法9.3 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整9.4 工艺改进的实例分析第十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精密加工技术10.2 高速加工技术10.3 微细加工与微机电系统10.4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意义和目标解析: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应用领域。
重点二: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和阅读分析解析:掌握国家标准下的机械图样要素,包括视图、尺寸、公差、符号等的表示方法,以及图样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重点三:加工顺序的安排与加工方法的选用解析:学习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合理安排加工顺序,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并确定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具备一定的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能力,为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规划,金属的切削加工性,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设计,工艺参数计算,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
2.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实践8 学时。
3.2 教学进度第一周: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第二周:工艺过程及其规划第三周:金属的切削加工性第四周:机械加工方法第五周:工艺过程设计第六周:工艺参数计算第七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第八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4.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张某某5.2 实验设备车床、铣床、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
5.3 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CAD 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在讲解每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工艺过程。
4.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目的。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目的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步骤: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方法。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理解和经验。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达和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改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三、重点、难点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六、布置思考题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的刚度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2.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4.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六、布置思考题1.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和比较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2.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工艺系统的热源,(2)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3)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4)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5)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三、重点、难点.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授课对象:_____专业学生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步骤和方法。
了解毛坯的选择原则和方法,以及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以及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和分析。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毛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和装配工艺路线。
能够运用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尺寸精度问题。
能够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使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课程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概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作用和格式。
2、毛坯的选择毛坯的种类和特点。
毛坯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和内容。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和内容。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6、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的概念和装配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方法,涉及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机械制造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确定;(3)能够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化制造工艺;(4)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2.2 第二章:铸造工艺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铸造方法、铸造参数的确定和铸造质量的控制。
2.3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金属成形方法、成形参数的确定和成形质量的控制。
2.4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切削方法、切削参数的确定和切削质量的控制。
2.5 第五章:机械装配工艺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装配方法、装配参数的确定和装配质量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3.2 实验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小组讨论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应用。
四、评估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
4.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成绩的60%。
五、参考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1.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分类1.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作用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2.1 工艺过程的定义与分类2.2 工艺过程的设计与优化2.3 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3.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3.1 铸造工艺3.2 焊接工艺3.3 切削工艺3.4 塑性成形工艺3.5 表面处理工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艺学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2. 视频:播放相关工艺过程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例图片:展示实际工艺过程中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章节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4.1 尺寸精度4.2 形状精度4.3 表面质量4.4 机械性能5.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5.1 概述5.2 铸造设备5.3 焊接设备5.4 切削设备5.5 表面处理设备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调整技巧。
3. 让学生熟悉各种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七、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7.1 尺寸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2 形状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3 表面质量的定义与分类7.4 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2.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8.1 工艺设备的分类与选型8.2 铸造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3 焊接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4 切削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5 表面处理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设计、工艺参数计算、工艺装备设计、生产过程组织、质量控制及生产效率提高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2 实践教学结合实验室实践、课程设计、实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3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情况。
3.2 工艺过程设计讲解工艺过程设计的步骤、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3.3 工艺参数计算介绍工艺参数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学会根据工艺需求计算工艺参数。
3.4 工艺装备设计讲解工艺装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掌握工艺装备设计的基本技能。
3.5 生产过程组织介绍生产过程组织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四、教学进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8课时。
4.2 教学进度第1-4周: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第5-8周:讲解工艺过程设计;第9-12周:讲解工艺参数计算;第13-16周:讲解工艺装备设计;第17-20周:讲解生产过程组织;第21-24周:实践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专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专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作用;2.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加工、装配、检测等;3.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机械削减、热处理、表面处理等;4.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2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PPT等教具,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常见的工艺流程和方法;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3.研讨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并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4.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台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
3.2 理论讲解3.2.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作用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2.2 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和方法依次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等流程,以及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如机械削减、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机械加工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3.4 研讨讲解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研讨,讨论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并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评价1.学生实践操作的成果;2.学生参与研讨讲解的质量和深度;3.学生完成的课后习题的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包括教学内容的图文解释;2.机械设备的实物:用于导入新知识环节;3.实验室或工作坊: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三、重点、难点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六、布置思考题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的刚度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2.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4.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六、布置思考题1.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和比较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2.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工艺系统的热源,(2)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3)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4)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5)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三、重点、难点.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45)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45)六、布置思考题1. 自己将误差的内型总结和归纳.2.试举例说明在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受热变形会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这些影响?第4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6测量误差1.7误差分析 1.8提高措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二、教学内容纲要1、.测量误差;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1)加工误差的性质,(2)分布曲线分析法,(3)点图分析法;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测量误差;2、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1、.测量误差;(45)2.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60)(1)加工误差的性质,(2)分布曲线分析法,(3)点图分析法;3.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30)六、布置课后思考:1. 本章重点讲述了加工精度影响的原理和具体计算方法以及保证高的加工精度和质量的具体方法,应重点掌握此方法,并提前预习下章“表面质量”.第5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1表面质量含义)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解掌握各原理的基本模式概念和特征,能举例说明各原理;2.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机械制造表棉质量和粗糙度的个体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二、教学内容纲要1.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三、重点、难点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六、布置思考题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思考高精表面质量在现在的高科技行业当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2.机器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为什么说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对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第6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2粗糙度影响因素2.3物理机械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能够对机械的相关性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二、教学内容纲要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表面加工硬化:三、重点、难点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2.表面加工硬化:(35)六、布置思考题1. 课后复习这一堂课的重点内容,下堂课提问.2.影响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第7次课(第二章表面质量2.4机械加工振动2.5提高表面质量)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解掌握机械加工振动的具体概念和分类;2.熟练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具体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纲要1.受迫振动,2.自激振动;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三、重点、难点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自激振动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1.受迫振动,(30)2.自激振动;(30)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30)六、布置思考题1.预习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2.何为强迫振动?它与自由振动有何区别?减少强迫振动的基本途径哟哪些?3.何谓自激振动?它与强迫振动有何区别?目前关于自激振动的学说有哪些?其要点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抑制自激振动?第8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1 基本概念3.2制订步骤)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2.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应用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三、重点、难点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45)2、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90)六、布置思考题1.什么是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2. .熟练掌握工艺规程的概念和步骤,为机械工艺规程的设计作准备3.制订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或不严格划分加工阶段?第9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3 毛坯选择3.4基准选择)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种新机械名词的概念;2能熟练掌握基准的选择和路线的拟定二、教学内容纲要1、毛坯选择2、基准选择三、重点、难点1、基准选择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2学时)1、毛坯选择(30)精选文库2、基准选择(60)六、布置思考题1.熟悉课堂所讲的内容,选择一个具体的实物分析和研究。
2.什么是工序、工步、安装、工位?第10次课(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3.5路线拟定3.6工序内容3.7经济分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熟悉工序的具体内容,能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二、教学内容纲要1、路线拟定2.工序内容3.经济分析三、重点、难点1、路线拟定2.工序内容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五、时间分配(3学时)1、路线拟定(60)2.工序内容(50)3.经济分析(25)六、布置思考题1.查找图书馆关于经济分析的具体书籍,扩展经济分析的能力和认识.2.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3.什么是时间定额、单件时间?第11次课(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1尺寸标准4.2精度标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标准的具体概念;二、教学内容纲要1、尺寸标准2、精度标准三、重点、难点尺寸标准和精度标准的具体确定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1、尺寸标准(45)2、精度标准(45)六、布置思考题1. 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2.获得零件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形状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何谓调整误差?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大批大量生产中各会产生哪方面的调整误差?他们对零件加工的精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 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将课本中的课后习题做完。
第12次课(第四章结构工艺设计4.3便于加工4.4装配工艺性)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机械加工中的毛坯结构的工艺设计原则,以便于加工和装配,同时又满足精度要求和尺寸要求。
二、教学内容纲要1、便于加工2、装配工艺性三、重点、难点装配工艺性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便于加工(45)2、装配工艺性(90)六、布置思考题1.常见的装配性工艺问题有哪些?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预习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第13次课(第五章尺寸链的应用5.1 尺寸链的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以及怎样画出尺寸链的具体方法和熟悉掌握和运用相关尺寸链进行具体设计.二、教学内容纲要尺寸链的概述:封闭环的具体分析:三、重点、难点封闭环的具体分析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