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播种希望的日子长春版
【教学设计】《播种希望的日子》(长春)

《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饱含着长辈呵护、关爱晚辈的动人篇章。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瓜的经历,为了不泯灭无知孩童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爷爷执着地坚守孙子的信念,并帮他实现了心中的愿望,从而适时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美好信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 “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难点---------- — ---------- J【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课前准备"♦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课文导入我们种过花,种过草,种过蔬菜、水果,可有谁播种过希望呢?种下了希望,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文章一一《播种希望的日子》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 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3、理解汉字。
锄: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锄头、锄草、锄奸、锄强扶弱翻: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翻身、翻译、翻车、饭费、翻滚、翻跟头、翻江倒海、翻来覆去、翻云覆雨、翻阅稼:谷物庄稼、耕稼、稼穑垛:整齐地堆成的堆麦垛、砖垛、草垛、一垛砖场:适合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广场、操场、农场、市场、回肠、逢场作戏、三场球赛、场地、肠鸣浆:ji cn g较浓的液体豆浆、泥浆、纸浆、浆洗、ji m g浆糊哄:hen g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哄逗宜:合适事不宜迟、权宜之计、宜人(适合人的心意)、因地制宜旬: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旬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新词汇:“间谍”、“枪支”;能够正确读写并使用。
2.通过朗读课文,能够感知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课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技巧,能够描绘文字的情境场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4.体会课文中人物坚强、勇敢、智慧的品质,学习民族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理解和情感把握;2.难点:理解以及品味课文的情感。
三. 教学设计1. 学习过程(1)扫读全文请学生自读一遍全文,然后组织成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内容。
(2)细读全文请学生认真阅读全文,然后提取中心意思。
通过教师引导,一步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最后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如:•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文章主人公在这个情节中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品质?•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3)学习词汇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新的词汇,“间谍”、“枪支”等。
(4)学习语音语调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避免过分强调或不足。
(5)核心活动1.在小组内讨论,同学之间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2.分组朗读,通过朗读体验课文的魅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3.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学技巧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资源1.学生教材《播种希望的日子》;2.教案PPT。
3. 课堂检测1.提问:文章中主人公是谁?他们表现了什么样的品质?2.词汇测试: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词汇,如“间谍”、“枪支”等。
4.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多次提醒、加强思维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分析的技巧,通过这个过程,锤炼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播种希望的日子(说课稿)

2.《播种希望的日子》说课稿一、说教材位置及编写意图《播种希望的日子》是长春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的愿望”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板块安排了三篇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等我也长了胡子》,一篇课文是描写童年趣事的《播种希望的日子》,另一篇课文是描写童年苦涩回忆的《苦糖》。
在“表达”中安排了“我的愿望”。
课后习题的内容涵盖了词、短语、造句及课文的重点句段的理解等。
分析内容的编排,我觉得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孩子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努力使编者意图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
二、教材分析《播种希望的日子》这是一篇反映人性中善良与美好一面的文章。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西瓜的经历,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感激。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了自己的感受:对爷爷家的流连忘返,种西瓜时的快乐,等待时的焦急,“种出”西瓜以后无比的兴奋,乃至多少年后突然醒悟时的感动。
这些构成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等具体要求,我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四、说训练重点1.识字与写字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
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上册《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设计教案

《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设计这是一篇饱含着长辈呵护、关爱晚辈的动人篇章。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瓜的经历,为了不泯灭无知孩童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爷爷执着地坚守孙子的信念,并帮他实现了心中的愿望,从而适时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美好信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一、课文导入 我们种过花,种过草,种过蔬菜、水果,可有谁播种过希望呢?种下了希望,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文章——《播种希望的日子》。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3、理解汉字。
锄: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锄头、锄草、锄奸、锄强扶弱翻: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翻身、翻译、翻车、饭费、翻滚、翻跟头、翻江倒海、翻来覆去、翻云覆雨、翻阅稼:谷物庄稼、耕稼、稼穑垛:整齐地堆成的堆麦垛、砖垛、草垛、一垛砖场:适合某种需要的比较大的地方广场、操场、农场、市场、回肠、逢场作戏、三场球赛、场地、肠鸣浆:jiānɡ较浓的液体豆浆、泥浆、纸浆、浆洗、jiànɡ浆糊哄:hǒnɡ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哄逗宜:合适事不宜迟、权宜之计、宜人(适合人的心意)、因地制宜旬: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旬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瓜的经历,为了不泯灭无知孩童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爷爷执着地坚守孙子的信念,并帮他实现了心中的愿望,从而适时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美好信念。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5-4一个降落伞包
表达-这词
综合实践活动——了解长城
7—1桂林山水
7—2威尼斯的小艇
7—3田园诗情
表达—这里景色美
8—1马
8—2马诗
8—3群英降马
表达—我喜欢的动物
9—1捞铁牛
探索记录——马的研究
9-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表达:我的小制作
10-1登鹳雀楼
10-2望庐山瀑布
11-1永远的一课
11-2荒岛日记
11-3哈尔威船长
表达-----世界真奇妙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1等我也长了胡子
1-2播种希望的日子
1-3苦糖
习作—我的愿望
汉字家园2-1
汉字家园2-2
汉字家园2-3
汉字家园2-4
3-1难忘的八个字
3-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表达—老师的节日
4-1甘罗
4-表达——课本剧
4-2风趣的导游
4-3不用谢,爸爸
5-1一串快乐的音符
5-2病房里的故事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播种希望的日子》,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内涵,理解“播种希望”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其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营造温馨、充满希望的氛围,为进入课文内容做情感铺垫。
提问学生:“春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你们是如何理解‘播种希望’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知识铺垫。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准备在后续的讨论中解决。
鼓励学生使用字典或上下文推测词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尝试总结文章大意。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对文章细节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播种希望”的深层含义和文章主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谈谈对“播种希望”的理解和实践。
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对“希望”这一主题的认识。
开展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播种希望”的短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播种希望”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对教学的建议或意见。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加深对乡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 培养学生的评价和思考能力,引发学生对理想和未来的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传递的人生哲理。
2. 引发学生对理想和未来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文《播种希望的日子》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 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乡村农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耕生活的思考,并谈论农耕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阅读课题,激发学生对本课文的兴趣。
2. 学习阅读- 学生朗读课文,并逐段进行解释和理解。
- 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人物。
- 通过师生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文解读-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人生哲理。
4. 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 分组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扩展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评价-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概括课文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 鼓励学生评价课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拓展:1. 带领学生参观农田或农村,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生活,增加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农耕生活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农耕的理解和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引导、课文解读、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授课授课设计设计《播种希望的日子》关于一个儿童子来说,种西瓜无疑是一件特别幽默的事情。
经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我”的感情变化和爷爷的良苦专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授课授课设计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授课授课设计设计一授课目的: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我”的感情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专心。
5·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授课重点: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我”的感情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专心。
授课难点: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我”的感情变化,领悟爷爷的良苦专心。
授课准备:问父亲母亲或查资料,认识西瓜种植的相关知识。
授课方法: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授课过程·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经过谈论或查字典弄清:播种(zh ǒng) :撒布种子; 播种 (zh òng) :用播种(zh ǒng) 的方式种植。
2·解题思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 学生思虑:谁播种希望 ?为什么要播种希望 ?播种什么希望 ?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等问题。
) 3·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尔后交流。
二、认识课文,自主识字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播种希望的日子(说课稿)(4)

2.《播种希望的日子》说课稿一、说教材位置及编写意图《播种希望的日子》是长春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的愿望”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板块安排了三篇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等我也长了胡子》,一篇课文是描写童年趣事的《播种希望的日子》,另一篇课文是描写童年苦涩回忆的《苦糖》。
在“表达”中安排了“我的愿望”。
课后习题的内容涵盖了词、短语、造句及课文的重点句段的理解等。
分析内容的编排,我觉得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孩子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努力使编者意图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
二、教材分析《播种希望的日子》这是一篇反映人性中善良与美好一面的文章。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西瓜的经历,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感激。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了自己的感受:对爷爷家的流连忘返,种西瓜时的快乐,等待时的焦急,“种出”西瓜以后无比的兴奋,乃至多少年后突然醒悟时的感动。
这些构成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等具体要求,我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四、说训练重点1.识字与写字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
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⑴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高采烈”“恋恋不舍”说话。
⑵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我”的情感变化,领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⑶ 通过与文本对话,心得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与文本对话,领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理解爷爷的做法,心得、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回忆文章内容,直导中心。
⑴[出示西瓜图片]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西瓜,在他身上承载着爷爷对孙子的希望。
那么是什么希望呢?今天继续学习《播种希望的日子》⑵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习题(情感:神往、.深情、.难忘)⑶回顾文章内容,围绕西瓜,爷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
⑴这一切对长大的孙子来说,又会在心灵引起怎样的震撼呢?把书打开,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读句子(2)“虽然这样”中“这样”指什么样?(3)你能提出哪些问习题?(学生质疑)预设:l 西瓜明明是爷爷搬到地里的,而不是种出来的,为什么“我”却执著地认为这不是游戏,也是哄骗?l 为什么说爷爷这种行为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l 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会结出什么果来?l 为什么说“适时”呢?(4)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爷孙俩的心田世界!⑵默读课文1——3自然段。
画出描写爷爷家乡的语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读句子,谈感受。
(从视觉、听觉正面描写景美;从“流连往返”一词侧面描写了景美及作者的喜欢之情。
)(2)老师配乐描述,学生闭眼想象,进一步感知家乡景致的别致、悠美。
无边无际的旷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绿色的城墙,在旷野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蓝天、白云驻足观望;微风袭过,送来泥土的芬芳,令人沉醉。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播种希望的日子》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通过与文本对话,感悟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与文本对话,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理解爷爷的做法,感悟、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课件出示西瓜图片)播放手机典型导学成果。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西瓜,在他身上承载着爷爷对孙子的希望。
那么是什么希望呢?今天继续学习《播种希望的日子》。
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题(情感:憧憬、.深情、.难忘)3.看课本插图回忆文章内容,围绕西瓜,爷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课件出示)课文记叙了童年时,爷爷为满足“我”种西瓜的愿望,教我播种,教我等待,第二天瓜地里果真有一个大西瓜的事,说明了爷爷为帮助我实现童年愿望的良苦用心。
4.出示词语: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课件出示)指名读二、新授1.这一切对长大的孙子来说,又会在心灵引起怎样的震撼呢?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读句子。
(课件出示)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或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
(2)“尽管这样”中“这样”指什么样?(课件出示)在爷爷的家乡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预设:(课件出示)西瓜明明是爷爷搬到地里的,而不是种出来的,为什么“我”却固执地认为这不是游戏,也是哄骗?为什么说爷爷这种行为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会结出什么果来?为什么说“适时”呢?(4)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爷孙俩的内心世界!2.默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播种希望的日子_长春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D)播种希望的日子_长春版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会用“津津有味”“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明白得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明白得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体会爷爷对小作者的爱,小作者对爷爷深深地感激,感受人性中善良与美好的一面。
教学重点: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明白得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爷爷呵护童确实真诚和播种期望的行为与勇气。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你见过世界上生长最“快”的西瓜吗?本文小作者在爷爷的关心下,种下西瓜籽,翌日早上,瓜地里就结出一个又圆有大的西瓜。
这是如何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明白得词语。
流连忘返:流连不止,舍不得离去。
津津有味:爱好专门高。
等待: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形显现。
把戏:旧称杂技,本文指爷爷哄骗孙子的花招。
2.学生练读,读准字音。
3.摸索:文章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童年时,爷爷为满足“我”种西瓜的愿望,教我播种,教我等待,翌日瓜地里果真有一个大西瓜的事,说明了爷爷为关心我实现童年愿望的良苦用心。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小时候,我常在夏天回爷爷那儿。
第二部分(2-7):爷爷陪“我”种西瓜。
第三部分(8):长大后,我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引入:1.复习,读词。
流连忘返津津有味慈爱把戏庄稼锄头农场翻地草垛2.回忆文章内容,围绕西瓜,爷孙之间发生了如何样的故事呢?二、品读课文(一)默读第1自然段摸索:从第一段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第2——3自然段1.爷爷笑了:“你这么用心地等待,也许苗会早点长出来的。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摸索:“我”什么缘故产生了要种庄稼的愿望?2.农场是什么样的?边听边想象画面。
3.农场多美啊!因此我津津有味地说——“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指导朗读。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播种希望的日子》的故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明白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主旨,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有种播种希望的能力,让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1.如何阅读《播种希望的日子》。
2.理解故事的主旨和情感。
教学难点1.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2.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拓展自己的阅读思路。
教学材料1.教师教案。
2.教师PPT。
3.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张《播种希望的日子》的封面,让学生浏览,并进行简单的介绍:《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爵士乐手米洛·皮茨(Milos Petrizik)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米洛用他的音乐才华,改变了别人的人生和自己的人生。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和感受图片,并与《播种希望的日子》进行联系:请你们看一下这幅画,它和《播种希望的日子》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所表达的意思。
二、正文阅读1.教师将课本打开到第25页,让学生跟随课本阅读《播种希望的日子》这个故事,重点介绍米洛·皮茨这个人物。
2.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边读边讲解生词、难句,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旨和情感。
三、主题阐述1.教师将PPT打开到第2页,学生出示《播种希望的日子》的主题词,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隐藏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思考进行概括,引导出故事主题:“凡事回报,只要你勇敢向前”。
2.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谈谈自己听完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可能传递希望的种子吗?通过谁?怎么样传递?师生一同讨论,分享和理解。
四、练习环节1.课堂小测验,让学生通过选择题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进行测试。
2.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通过乐曲表达自己对于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2.播种希望的日子(说课稿)(4)

2.《播种希望的日子》说课稿一、说教材位置及编写意图《播种希望的日子》是长春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童年的愿望”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板块安排了三篇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等我也长了胡子》,一篇课文是描写童年趣事的《播种希望的日子》,另一篇课文是描写童年苦涩回忆的《苦糖》。
在“表达”中安排了“我的愿望”。
课后习题的内容涵盖了词、短语、造句及课文的重点句段的理解等。
分析内容的编排,我觉得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孩子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努力使编者意图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体现。
二、教材分析《播种希望的日子》这是一篇反映人性中善良与美好一面的文章。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西瓜的经历,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感激。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了自己的感受:对爷爷家的流连忘返,种西瓜时的快乐,等待时的焦急,“种出”西瓜以后无比的兴奋,乃至多少年后突然醒悟时的感动。
这些构成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等具体要求,我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四、说训练重点1.识字与写字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
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播种希望的日子》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种西瓜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5·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问父母或查资料,了解西瓜种植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通过讨论或查字典弄清:播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2·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学生思考:谁播种希望?为什么要播种希望?播种什么希望?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等问题。
) 3·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语文教案的编写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既然如此,下面就不妨和一起来了解下长春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长春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播种希望的日子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幻灯片。
2.四季农谚。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
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
关于要求会写的字,要在认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课文来记忆字形,学习字义。
2.朗读指导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种西瓜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朗读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读出一个种西瓜小孩内心的快乐,等待西瓜长大时的焦急,收获西瓜时无比兴奋的心情呢?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同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我”那一时刻的心情。
同样,爷爷明知不可能,却又想保护孙子那份纯真质朴的愿望,他的语言当然充满了对孙子的关爱。
3.阅读教学(1)课文的题目是《播种希望的日子》,不言而喻,“播种”在全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播种”是全文的中心线索,是“我”牢牢记住这件事的关键,是爷爷对那份童心真诚呵护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了播种的愿望,才有了那样一个种西瓜的美丽故事。
于是,这一老一小在一个并不适合播种的土地上、季节里竟然种出了又大又圆的西瓜。
阅读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一起联系刚刚学过的《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播种希望的日子
教学内容
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板块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与文本对话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愿望。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与文本对话和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2.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1.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能抓住播种一词,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了课文大意,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五、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写会书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质疑深思,读懂课文
1.略读课文,说说你对哪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2.汇报阅读情况
(1)读懂了“等待”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说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读文猜想,丰富情节
当“我”看到地里的大西瓜时会怎么想?“我”长大以后,会明白什么?深入体会,加强对话
1.你想对小作者说点什么?
2.你还想对小作者的爷爷说些什么?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加强训练
1.课文中哪部分写法值得借鉴,好好感悟?
2.结合自己的作文,说一说你都受到了什么启示?
四、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触很深,能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爷爷的良苦用心,你们幼小的心灵,
都有亦可希望的种子,希望这颗种子早日发芽,结出硕果。
五、作业
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农耕知识。
板书设计
播种希望的日子
播种希望学会等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表现长辈呵护,关爱晚辈的动人篇章,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种瓜的经历,为了不泯没无知孩子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爷爷执着的坚守孙子的信念,并帮他实现了心中的愿望,从而适时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教学时首先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学生在掌握了课文的基础上,简要的概括为,对爷爷家的流连忘返;种西瓜时的快乐;等待时的焦急;看到西瓜后的无比兴奋;多年后突然醒悟时的感动。
学生在学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
在了解人物的特点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进行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从多角度与文中的我和爷爷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