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穴位疗法

合集下载

穴位按摩治疗手法

穴位按摩治疗手法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等。

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主治:⼩便⾚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图解:五、⽳位:⼼经(⼼⽕)位置:中指掌⾯。

操作:①补⼼经:在⼩⼉中指⾯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热神昏,烦躁,夜啼,⼝⾆⽣疮,⼩便短⾚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的,⼤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没做的好。

只是上⾯说的是患⼉,应该对应⼤⼈的也可以的,中医⽳位是⼀样的。

健⾝是全民的,⽆论是以什么⽅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下试试了! 常见病⽳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常有效,合⾕⽳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痛、⾼⾎压、⾯疱也很有效。

“合⾕”是将拇指和⾷指张成45度⾓时,位于⾻头延长⾓。

2.治疗便秘的⽳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肌⾁,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肠,使⼤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强压⼀⾯吐⽓,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代劳时,采⽤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配。

所以,称为“阴⾕”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左右上⽅的⽳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处的⽳位,对治疗多汗症⾮常有效。

阴⾕能够缓和冲击⾁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位,肾俞⽳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道。

4.治疗低⾎压的⽳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的指压叫“百会”的⽳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将两⼿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强⼒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慵懒、⼿脚冰泠、⽬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位是在脚踝的正后⾯。

⽤⼤拇指及⾷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同样的要领强⼒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一、身柱妙用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

连续3—7天。

病例举要:1、高烧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

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

中医实用30个点穴一按灵

中医实用30个点穴一按灵

30个一按灵1、百汇穴防治头痛头晕一日2-3次督脉与多条阳经的交会穴,是诸阳之会,具有平肝熄火,提升阳气,开窍醒脑之功,可防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

2、点迎香穴防治鼻病是大肠经穴位,具有通鼻窍,补肺气的功能,是防治鼻病和感冒最有效的穴位。

点揉由轻而重,酸胀为佳,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嗅觉减退。

3、掐睛明防治眼疾睛明穴为膀胱经穴,又是多条经脉的交会穴。

具有明目的特殊功效。

按摩前洗手,防治眼睛疲劳、眼睑下垂、近视、结膜炎等多种眼疾。

4、点压听宫防治耳疾听宫穴属小肠经穴,是多条经脉耳前的交会穴,具有宣通耳窍,防治耳病的特殊功能,同时对治疗头痛,尤其是偏头痛也有较好作用。

先压30秒,再缓缓揉动20-30次,穴位局部当有酸胀感,可如此反复点压,揉动2-3次,此法对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此法有提神醒脑的物殊功能。

5、点揉天突防治咳喘天突穴是任脉经穴,具有平喘利气的特殊功能,是防治咳喘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穴位。

指腹着力,向下边点按、边揉动,用力由轻到重。

稳而持续的点揉数十次,两手交替进行。

此法具有宣肺利气、清利咽喉的作用。

咳喘或老慢支、咽炎。

6、揉按颊车助风助颜颊车是胃经在颜面部的穴位,具有祛除颜面风邪,通利面部经络气血的功能。

按摩此穴,对防治各种颜面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治牙痛,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先点压30次,再点揉30次明显酸胀感。

7、点印堂宁心安神除焦虑经外奇穴,位于两眉中间,应用广泛对防治前额痛,眩晕、鼻炎,血压波动,失眠等有效。

对治疗紧张焦虑更加明显,甚至由此引发的失眠,忧郁,心慌心悸等病症,亦有效。

点压穴位,呼吸平稳,由轻到重,垂直压于穴位上,点压2—3分钟。

8、揉风池,清利头目疏通颈项风池为胆经穴位,有清利头目,祛风解表,疏通经络等多功能,是临床上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发热,失眠,落枕,颈项痛等疾病,最常用的穴位。

中老年朋友中,凡易患头痛头晕,视物昏花,颈项肩背疼痛等疾者,均可按风池。

民间一奇淫巧术秘术值得一试

民间一奇淫巧术秘术值得一试

民间一奇淫巧术秘术值得一试在民间,常常流传着一些神秘而独特的技艺和方法,其中有一些被称为“奇淫巧术秘术”。

这些技艺并非都是荒诞不经,有些或许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一种,看看是否真的值得一试。

这种奇淫巧术秘术据说与传统的中医养生有关,涉及到人体的穴位按摩和特定的呼吸方法。

据说,通过每天坚持进行这样的操作,可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效果。

先来说说穴位按摩。

我们的身体上分布着众多的穴位,每个穴位都与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秘术所关注的穴位主要集中在手脚、腹部和背部。

例如,位于脚底的涌泉穴,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每天用手指按压涌泉穴一定的时间和次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还有位于手腕内侧的内关穴,按压它有助于缓解心脏不适、调节情绪。

在腹部,有一个叫关元穴的地方,经常按摩能够提升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按摩穴位的手法也有讲究。

不能过于用力,以免造成损伤;但也不能太轻,否则无法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一般来说,以手指的指腹轻轻按压,感觉到微微的酸痛为宜。

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大约在 3 到 5 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接下来是特定的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要求我们在呼吸时要缓慢、深沉,并且要注意呼吸的节奏。

吸气时,要通过鼻腔慢慢地将空气引入腹部,让腹部逐渐隆起;呼气时,则要通过口腔缓慢地将气体呼出,同时腹部逐渐收缩。

这种深呼吸的方式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的浊气和毒素。

据说,如果能够将穴位按摩和特定的呼吸方法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加显著。

比如,在按摩涌泉穴的时候,配合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穴位和呼吸上,可以更好地达到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然而,对于这样的民间奇淫巧术秘术,我们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

虽然其中可能包含一些有益的成分,但也不能排除其中存在夸大和不实的部分。

在尝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者相关的健康专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这样的操作。

达摩秘传点穴按摩法

达摩秘传点穴按摩法

达摩秘传点穴按摩法人的生命全靠气血的循环,气血的循环全靠的是经络,经络有十二经络和脏腑连系,人的生命全靠真气也叫元气,真气也就是人体生命再生工程所说的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人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气,这种气吸入体内就形成了元气,在胸腔内通过脏腑达到经络气行、血行到达全身,通过气血运行畅行无阻,这是身体健康的来源。

通过体外的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使体内的气血受阻就形成气滞血瘀这就是病。

达摩老祖的点穴按摩法就是保障身体的真气流通,使人的身体健康,他的点穴按摩理论是意念导引、形体导引、调息导引这三者结合起来,通过真气在体内的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疏通瘀滞、调整气血,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先使术者(按摩者)的体内和真气,通过呼吸真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三者在体内得到锻炼,以达到培育真气的目的,真气在体内形成元气,就变成人体活动的能力。

真气充足人才健康,按摩起来才有劲,以达到工作的目的。

李藏山是达摩老祖(佛教)的传人,他强调的是十二经络的畅通,他说《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而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暴雨而不得病者多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形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意思是说身体虚弱外邪才能入侵,身体健壮外邪就侵而不入。

所以《黄帝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他主张体内有正气主宰则不易得病,他用的方法是扶正祛邪,使正气发放于外,抵制外邪才不能入侵,他用这个道理为人治病。

经络脏腑手足阴阳的走向手三阴经从脏走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到腹手太阴肺共二十二穴、手阴明大肠经四十穴、手少阴心经十八穴、手厥阴心包一十八穴、手少阳三焦经四十六穴、手太阳小经三十八穴;足厥阴肝经二十六穴、足少阳胆经八十六穴、足少阴肾经五十四穴、足太阴脾经四十二穴、足阳明胃经九十穴、足太阳膀胱经一百二十六穴;共计穴位606个,但这经络穴起作用大小都有,在治病作用大的只有365穴,这就应了全年365天之数,脏腑之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体魄,所以五脏六腑的关系也需要知道。

彭静山针灸秘传绝招 【中医针推外治版】

彭静山针灸秘传绝招 【中医针推外治版】

彭静山针灸秘传一、身柱妙用身柱shen zhu 督脉第十二号穴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 寸28 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 分钟至30 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 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 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 感冒高烧至39C 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 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 次。

连续3—7 天。

病例举要:1 高烧1984 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 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 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 3 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XX 女50 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

道家道医:一穴一针之人体特效穴

道家道医:一穴一针之人体特效穴

道家道医:一穴一针之人体特效穴1、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

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三至五次痊愈。

取穴方法: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

2、按摩穴位治疗“痒症”湿疹湿疹的痒,不同于麻疹般发作时那种爆发性的痒。

而是一种会感觉到阴湿的刺痒。

这种刺痒也会影响人的心情,就像蚂蚁在爬的感觉。

尤其是身体较柔软及较敏感的部位。

这种病症是越抓越痒且斑疹越多,有时会因痒的睡不着,而造成失眠症。

即使能入睡,也会因无意识的搔抓。

特别是手臂、膝盖、腋下的内侧最容易长出,若不加以治疗,会演变成慢性疾病,皮肤会变得很粗糙。

这种病与麻疹同样,大都是因过敏及肝脏障碍和体质所引起的,但是此病比麻疹更难痊愈,所以变成慢性的可能性很高,如此便越来越难治疗。

还有些人是因气候变化等而长湿疹。

穴道指压不仅能止痒,治愈湿疹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治疗湿疹的穴位及指压法止痒、祛除湿疹的穴道之一称为“治痒”穴,刺激此穴位,有止痒之效。

治痒穴是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寻找方法:取此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治痒穴的具体找法: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

主治疾病:治痒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湿疹等骚痒类疾病很有疗效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百虫窝穴〖标准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血海穴上1寸)。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和大收肌。

分布有股前皮神经。

〖功用〗祛风活血,驱虫止痒。

〖主治疾病〗1、蛔虫病。

2、荨麻疹,风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太白穴〖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道门秘传穴术保健防身

道门秘传穴术保健防身

道门秘传穴术保健防身人身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闻升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

高氏治病九穴先。

注:通阳的首要穴位即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因此不论刮推、点穴皆要以此穴起!(此穴的重要,可由颈椎损伤后引起高位截瘫(即四肢全瘫)而进一步说明它的重要性。

尾闻是内功气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即在腰阳关穴,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也就是练功必须过三关中的第二关。

阳气至此最易受到阻滞,故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首先在此赴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百病皆治,是升阳的第一大穴。

涌泉穴,使虚阳上泄速降的首穴,贯通此亢即完全贯通了全身上下各经络。

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前后心即为点穴中的前后对心穴。

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肋弓下,主治胸、胃、腹诸病。

后心穴即至阳穴处旁开0.5cm,主治全身任何痛症,肺、心、胸胃肾病),此穴为阳中达阳(此穴为通阳第二关,第三关即百会,第一关乃腰阳关)。

本穴对心绞痛、胸腕腹痛有即时缓解作用。

为即刻止内脏病痛之首穴。

神阙乃肚脐,乃先天元神出入之道。

命门乃人生命元气重要门户,且肾为后天,故命门为后天之本。

因此先后天皆要阳气温熙,否则乃百病丛生,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即有腹宜常摩,腰宜常暖乃真正养生真言,不可不信!带脉通畅,全身轻松是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言,现代名医越来越重视这一个穴位,手法:人站病人身后,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必须剩其不注意的时候用扯,抠托运劲五指齐用力,连续3-5次,动作必须快,否则病人身怕痒而全身紧张疗效不好。

以上九穴,不论任何人,不论任何病部必须先疏通此九穴,此九穴常通,百病不侵,此九穴是治病的九穴,也是养生保健的要穴。

道门点穴绝技医疗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

巧用穴位,安神助眠

巧用穴位,安神助眠

巧用穴位,安神助眠作者:萱同来源:《祝您健康》2022年第05期人的一生中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

人在睡眠中消除一天的疲惫,体内多种器官组织也在睡眠中得到休息、修复。

但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节奏的变快,一次甜美的睡眠已经成为“奢侈品”。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

而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令人不安的是,睡眠障碍是一个全年龄段的问题,这主要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青少年可能因为繁重的课业压力而影响睡眠,中青年人很难不被工作、社会生活带来的压力影响睡眠,即使是退了休的老年人,可能在生理性的睡眠减少与生活状态、外界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现即使闲了下来优质的睡眠还是回不来。

除此之外,不良的睡眠习惯及脾胃疾病也是造成失眠的一大原因。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

传统中医认为,睡眠与五脏均有关系。

心主神明,我们的神志活动由心所主,所以心也会影响睡眠。

脾胃虽然主管消化,看似与睡眠无关,但“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胃肠不适人也很难安然入睡。

提高睡眠质量,首先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熬夜,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不看情节激烈的书籍和电视;晚饭不宜吃得过多过晚,否则影响夜间休息。

其次,多参加户外运动,开敞心胸,调节心情,忌忧虑生气,对改善睡眠有益。

失眠较重者可找中医师求诊,服用中药或针灸对症治疗。

睡前进行穴位按摩,也可起到放松心情,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作用。

在进行穴位按摩前,我们可以先以温水泡脚15~30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泡脚过程中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也可以阅读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出汗后则要注意适度补充水分。

泡脚之后,在床上取坐位,依序进行以下穴位按摩。

【定位】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取穴】正坐,翘一足于另一膝上,足掌朝上,用另一手轻握,四指置于足背,弯曲大拇指按压处即是。

中医失传的九种针法

中医失传的九种针法

中医失传的九种针法
中医九种针法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它是由唐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的。

这种针法是以治疗中风为主要目的而创立的,其中包括:按穴、拔罐、按针、灸针、操穴、刺针、扇针、火針、搓揉。

1、按穴:也叫“按压穴位”,是用手指轻轻按压脉络的特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血液和气血的平衡。

2、拔罐:将一个小陶罐贴在被治病人的穴位上,然后使用真空泵把空气抽出,形成真空吸力,以此达到活血通络、补虚宣气等效果。

3、按针:也叫“按摩针”,是用手指或者特殊的工具,轻轻按压脉络的特定穴位,以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气血的运行情况,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4、灸针:也叫“灸疗”,是用草药或特制的药针,灸烧脉络的特定穴位,以此调节身体的内部环境,调整身体的生理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操穴:也叫“拔穴”,是用特殊的工具拔出人体脉络特定穴位上的毛细血管,以此改善血液循环,调理身体的气血,改善病症的症状。

6、刺针:也叫“刺灸”,是用特殊的针头在脉络的特定穴位上进行刺激,以此调节身体的内部环境,改善病症的症状。

7、扇针:也叫“扇穴”,是用特殊的针头以斜向扇形地刺激脉络特定穴位,以此调节身体的内部环境,改善病症的症状。

8、火針:也叫“火灸”,是用特殊的针头在脉络的特定穴位上进行烧灼,以此调节身体的内部环境,改善病症的症状。

9、搓揉:也叫“按摩”,是用手指或特殊的按摩工具搓揉脉络的特定穴位,以此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肢体气血的运行情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一、百会穴百会逢辰落太阳,西牛坠地不吉祥。

头晕目暗人羸弱,英雄三日也命亡。

百会穴在早上7~9点钟时,血头刚好注于此,此时点击后,重者会立即死亡。

一般情况下受伤后,当时可见神志昏闷,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四肢僵直,握拳者尚可有救;撒手遗尿者无救。

苏醒后出现神志痴呆、失音不语的症状。

较轻者则见到巅顶刺痛、头部烘热、眩晕欲呕、耳鸣、耳聋、记忆力锐减等症状。

凡是见到百会穴被点击时,需立即点压前顶、风府、脑户、申脉诸穴,然后将两手经眉心分推左右太阳至两耳,再和揉眉心,按摩印堂。

随后从头顶到脑后风池、风府移推。

再用手摇动颈部,推肩井、太阳、大椎诸穴。

必要时速用拿法,拿极泉穴以开胸理气,拿肩井穴以通气行血,拿会阴穴以利全身关窍经络,醒脑灵神。

二、神庭穴神庭遇时被击中,泰山压顶势不同。

头肿神昏胸欲吐,二便自滑药亡功。

神庭穴的开闭只在呼吸之间,吸气即开,呼气则闭,随时均可击打。

一旦受伤后,会出现头部晕痛,并牵引项背出现疼痛的现象,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昏迷不清,痴呆少语,口角流涎,头肿,神昏欲吐,大小便自滑无知者死。

凡见神庭穴受伤,先用泻的手法点按风府、百会、攒竹、睛明4穴。

三、印堂穴卯时鸡心打印堂,两手分张身后仰。

额伤脑肿颅底破,顷刻之间命必殃。

印堂穴于每日早晨5~7点钟气血注入此穴,此时击伤该穴,若伤重出现头部肿大如斗者,不治五日内必死。

如果仅仅只是局部红肿,或虽然皮破出血,但不红肿者可治。

印堂穴受伤后可见头部(尤以前额部)昏闷沉重,刺痛难忍,时见眩晕,眼目昏花,眉棱骨痛,鼻腔胀寒不舒,或见鼻衄。

此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印堂穴受伤不论轻重,一定要及时诊治,否则,即使生命无虑,也必致目盲。

凡遇印堂穴被伤者,立即点按地仓、廉泉穴位,再按摩两太阳穴,继揉眉心推过上星、百会到风池、风府,轻揉颈项。

再拿肩井、天府2穴,左右胸部向下推之。

四、人中穴人中逢着寅卯伤,昏闷呕吐头晕胀。

齿伤唇裂身僵挺,三日必死空惆怅。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其中,中医外治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简便易行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中医外治的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贴敷、熏洗等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色,针对不同的病症有着显著的疗效。

先来说说针灸。

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头痛患者,针刺风池、太阳等穴位,往往能迅速缓解疼痛;对于失眠的人,艾灸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针灸疗法在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的效果。

比如,对于落枕的患者,通过按摩颈部的肌肉和穴位,可以很快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部的活动功能;对于小儿积食,按摩腹部的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拔罐疗法则是利用罐内的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见的有火罐和真空罐。

如果受了风寒,在背部拔罐,常常能看到罐印呈现出紫红色,这就是体内寒湿被拔出的表现。

拔罐对于治疗感冒、肌肉酸痛等病症效果显著。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它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阳固脱等功效。

比如,女性朋友常见的宫寒痛经,通过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温暖胞宫,缓解疼痛。

接下来,分享几个中医外治的特效方祖传秘方。

有一个治疗冻疮的秘方。

在冬天,很多人容易长冻疮,又痒又痛,十分难受。

用生姜、花椒适量,加水煮沸,然后趁热浸泡冻疮部位,每天一次,连续几天,冻疮就能明显好转。

生姜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花椒能祛湿止痒,两者配合,对冻疮有很好的疗效。

还有一个治疗脚气的方子。

取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各适量,煎水后泡脚。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

十大按摩养生穴位按摩养生的好处在现代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十大按摩养生穴位,这些穴位不仅可以帮助缓解身体的疲劳,还能够有效改善多种疾病的症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十大穴位按摩的方法和功效。

一、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足底最前端,是起到调节人体阳气的效果。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先沿着足底找到一个凹陷的点,在凹陷点下方1.5寸出的位置就是涌泉穴。

按摩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二、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最凸起处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想要按摩这个点,可以利用手指或者按摩球,由轻按到重按,每次按摩1-2分钟。

三、中极穴中极穴位于人体手掌最中央的位置,是调节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穴位。

找到这个穴位后可以使用拇指用力按压,按摩1-2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和手腕的中央,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手部的疼痛和不适感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五、下巨虚穴下巨虚穴位于大腿外侧,从髌骨外侧缘下3寸处,找到一个穴位。

它是控制人体生殖系统,并改善月经痛,治疗失眠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六、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与剑突之间,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缓解心口痛,胃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球,按摩1-2分钟。

七、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部正中央,是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并改善腰痛,头痛等多种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1-2分钟。

八、命门穴命门穴位于人体腰部的最下方,是治疗腰痛,肾虚等疾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使用按摩球或手掌,按摩1-2分钟。

九、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最顶部,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者按摩器,每次按摩1-2分钟。

十、太阳穴太阳穴位于人体头侧,与眉毛连线从眉毛外侧向上走1厘米,向太阳穴处偏移1厘米的位置,是缓解头痛,眼疲劳等症状的有效穴位。

秘传伤科“二十四气”推拿法

秘传伤科“二十四气”推拿法

秘传伤科“⼆⼗四⽓”推拿法'⼆⼗四⽓'推拿法是江西民间秘传'⼋锁⼗⼆门⼗⼋关⼆⼗四⽓五⼗三度'中其中⼀法. 称为'⼆⼗四把还阳⼿', 对昏迷.闭⽓.虚脱.抽搐.肿痛有明显的疗效.在乡下,练武叫“学打”,会武术的⼈叫“打师”,打师的作⽤⼀般有⼆种:⼀会打架,⼆会救受伤的⼈。

所以,⼀般学武的都会学点推拿,叫“捻筋”,基本上都是以捻⼆⼗四⽓为主,即⼀天门,⼆筋锁,三⼼筋,四井栏,五⼤成,六后成,七将台,⼋还魂带后转,九曲尺,⼗脉筋,⼗⼀三关,⼗⼆帅良,⼗三五腑,⼗四背⼼,⼗五肚⾓,⼗六上马,⼗七下马,⼗⼋腿风,⼗九了然,⼆⼗弯⼦,⼆⼗⼀弯弯⼦,⼆⼗⼆下了然,⼆⼗三鞋带,⼆⼗四勾⼦。

⼆⼗四⽓奇诀⼀推天门定⼼中,五腑六脏即可通;⼆推筋锁分阴阳,推法急救保安康;三推⼼筋能开关,⾦秋落井转湾凡;四推井兰要精通,左⾎右⽓不宜凶;五推⼤成并⽓门,后紧⼤成如神灵;六推后成紧背⼼,班兰⼋卦要分明;七推将台⽓不⽌,咳嗽劳伤要谨防;⼋推还魂左右边,即时吐⾎能回⽣;九推曲尺凤砖尖,牵⽜进栏⼿不能;⼗推脉筋⼨尺关,两⼿受伤转推盘;⼗⼀推进三关虎⼝通,中指放箭眼活⽤;⼗⼆推帅良复⼿⽣,采掇归位⽴位全;⼗三推五湖掇还原,闭关开声急救全;⼗四推背⼼要开招,转婆晒⽇针刺劳;⼗五肚⾓有⼋层,腹痛呕粪掇还原;⼗六上马到盆弦,肚⾓丹⽥转回⽣;⼗七下马痢尿症,⼩便来⾎急救⼈;⼗⼋腿风吊肾边,膀胱坐马定乾坤;⼗九了然雷⼿多,⽼损急痛⾃息和;⼆⼗弯⼦反卦边,推法⿁眼有奇⼯;⼆⼗⼀推在弯弯⼦,脏腑活⾎此⼀关;⼆⼗⼆推下了然,外有三⾥定端然;⼆⼗三推鞋带⽳,⽼龙放针急为仙;⼆⼗四推勾⼦清,全⾝推挪复回⽣。

部位如下: ⼀.天门:位于前额上⾄发际下⾄两眉间. ⼆.⾦锁:位于颈项两侧⾄锁⾻上. 三.⼼筋:位于前胸部俞府⽳⾄颈项两侧⼈迎⽳之间. 四.井栏:位于两侧肩井⽳及其邻近部位. 五.⼤成:位于前胸部两侧乳旁⾄腋前部位. 六.后成:位于两侧腋后线⾄肩胛⾻外缘部位. 七.将台:位于锁⾻以下⾄两乳腺以上. ⼋.还魂:位于臂内下侧近腋窝部. 九.曲尺:位于肘关节及其邻近部位. ⼗脉筋:位于腕关节及其邻近部位. ⼗⼀.三关:位于肩,肘,腕,合⾕四个关节部位. ⼗⼆.晒廊:位于两侧肩胛⾻内缘⾄胸椎棘突间.⼗三.五湖:位于腹部神阙⽳⾄中极⽳之间. ⼗四.背⼼:位于项部⼤椎以下⾄⾄阳⽳以上. ⼗五肚⾓:位于两侧浮肋以下少腹部以上. ⼗六.上马:位于腹股沟偏外侧部位.⼗七.下马:位于腹股沟偏内侧. ⼗⼋.腿峰:位于⼤腿前侧中段部位. ⼗九.丁檐:位于⼤腿后侧中段部位. ⼆⼗.弯⼦:位于腘窝部稍偏内侧部位. ⼆⼗⼀.弯弯⼦:位于腘窝部稍偏外侧部位. ⼆⼗⼆.下了檐:位于⼩腿后侧部位. ⼆⼗三.鞋带:位于踝上横纹线部. ⼆⼗四:勾⼦:位于⾜后跟腱部位. 操作⼿法及顺序: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于患者对⾯或偏右侧.进⾏连贯操作.危重患者从下往上推(从勾⼦到天门).⼀般患者从上往下推(从天门到勾⼦).以防⽓脱⽽亡. 常见⼿法和顺序是先天门分理推抹⾄头顶部,转双侧⾦锁做提捏⼿法三下并轻揉移⾄两侧⼼筋,井栏做同样⼿法后,以男左⼥右的部位顺序推拿两侧⼤成,后成,将台,晒廊,曲尺,脉筋等部,并牵抖三关,点按虎⼝,轻揉还魂三下.医者转⾝于患者后侧,双⼿从腋下穿过轻拿五湖三下后,并⽤暗⼒拍击背⼼部三下.再转⾝⽴于患者对侧以男左⼥右的部位顺序拿捏两侧肚⾓三下,点按上马,下马,腿峰,了檐,鞋带,勾⼦等⽳.最后揉按双涌泉结束'⼗四⽓'推拿⼿法. 适应与禁忌适⽤于: 跌打损伤的早,中期肿胀,疼痛及⾻折,脱位⾏⼿法前的基础⼿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四季外感,⾼热,抽搐,虚脱,闭⽓,休克等症. 禁忌: 传染病,⽪肤病,肿瘤,⼼⾎管,内脏挫伤等。

十二时辰十二穴道二十四方

十二时辰十二穴道二十四方

“十二时辰十二穴道二十四方”道家秘传下来的治疗跌打点穴损伤的经验方之一,近百年来在民间流传甚广,抄本较多。

在诸多的手抄本中,韦以宗认为《吕氏抄本》较为完整实用。

它不仅载有十二穴道的位置,受伤后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方药,还记载有8个致命大穴和十四方。

它是依据人体气血运行灌注的时间规律,按跌打点穴损伤穴道治伤的又一具体的体现和运用,很有研究和临床运用价值。

(一)胸部穴位内伤【子时心穴】俗名“心亿”,是主要的一个大穴。

若跌打损伤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自汗,痛如刀割,口中吐血,坐卧不安,食欲少进,嘶声。

心为君主之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心脏受伤,对其脏腑也有较大影响。

2【丑时井泉穴】此穴心窝直上二指,第五肋骨之间,心包络的位置,与心肝膈膜相连,后着背,左右为胸肋骨的末端,正中与心部的鸠尾相连,膻中为胸内薄膜,下通于腹中,其筋络附于脊骨,与肝相连接于肾。

若跌打伤损则红肿疼痛,呼吸困难,咳痰带血,发热自汗,烦躁口渴,或气噎心闷,呕吐清涕,日夜不舒;若受伤日久,则肌肉萎缩,大便干燥。

3【颈窝】中央凹陷为颈窝,左右锁骨处凹陷者,俗名肩井,此穴若被跌打伤损红肿疼痛,仰头不起,低头不得,头部左右转向困难,损伤左右肩窝,或半身麻痹,或全身麻痹,用药左右相同。

恶寒发热,口渴出汗,两手不能举动,手指麻痹,不能握拳,取物失灵;损伤中央颈窝,说话声嘶,心闷烦躁,仰卧而不能两侧睡眠。

4【将台穴】胸前笫二肋骨之间,肩窝下二指,名为将台穴。

胸前左右相同,若跌打损伤,皮肉青肿暗色,心闷胀满,呼吸疼痛,瘀血积聚,寒热往来,心闷,口燥,呕吐带血,日夜不安,呻吟,痰涌,喘息。

5【玉堂骨】以颈窝下四指,第四肋骨之间,一名为空穴。

穴在肺部的位置,左右相同。

若跌打损伤红肿疼痛,或咳嗽吐血,昏迷不省,气过上冲,两气不接,气升喘息,言语乱说,心烦发热,自汗,口干,呻吟不止,日夜不安,腹中膨胀,小便困难,食欲不振。

6【胃脘穴】心窝下二指,第九肋骨之间,名为胃脘穴。

有关道家秘传十二时辰十二穴道部分

有关道家秘传十二时辰十二穴道部分

有关道家秘传十二时辰十二穴道部分(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十二时辰十二穴道二十四方”道家秘传下来的治疗跌打点穴损伤的经验方之一,近百年来在民间流传甚广,抄本较多。

在诸多的手抄本中,韦以宗认为《吕氏抄本》较为完整实用。

它不仅载有十二穴道的位置,受伤后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方药,还记载有8个致命大穴和十四方。

它是依据人体气血运行灌注的时间规律,按跌打点穴损伤穴道治伤的又一具体的体现和运用,很有研究和临床运用价值。

(一)胸部穴位内伤1【子时心穴】俗名“心亿”,是主要的一个大穴。

若跌打损伤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自汗,痛如刀割,口中吐血,坐卧不安,食欲少进,嘶声。

心为君主之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心脏受伤,对其脏腑也有较大影响。

2【丑时井泉穴】此穴心窝直上二指,第五肋骨之间,心包络的位置,与心肝膈膜相连,后着背,左右为胸肋骨的末端,正中与心部的鸠尾相连,膻中为胸内薄膜,下通于腹中,其筋络附于脊骨,与肝相连接于肾。

若跌打伤损则红肿疼痛,呼吸困难,咳痰带血,发热自汗,烦躁口渴,或气噎心闷,呕吐清涕,日夜不舒;若受伤日久,则肌肉萎缩,大便干燥。

3【颈窝】中央凹陷为颈窝,左右锁骨处凹陷者,俗名肩井,此穴若被跌打伤损红肿疼痛,仰头不起,低头不得,头部左右转向困难,损伤左右肩窝,或半身麻痹,或全身麻痹,用药左右相同。

恶寒发热,口渴出汗,两手不能举动,手指麻痹,不能握拳,取物失灵;损伤中央颈窝,说话声嘶,心闷烦躁,仰卧而不能两侧睡眠。

4【将台穴】胸前笫二肋骨之间,肩窝下二指,名为将台穴。

胸前左右相同,若跌打损伤,皮肉青肿暗色,心闷胀满,呼吸疼痛,瘀血积聚,寒热往来,心闷,口燥,呕吐带血,日夜不安,呻吟,痰涌,喘息。

5【玉堂骨】以颈窝下四指,第四肋骨之间,一名为空穴。

穴在肺部的位置,左右相同。

若跌打损伤红肿疼痛,或咳嗽吐血,昏迷不省,气过上冲,两气不接,气升喘息,言语乱说,心烦发热,自汗,口干,呻吟不止,日夜不安,腹中膨胀,小便困难,食欲不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传穴位疗法歌诀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注解;通阳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尾闾是内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就在腰阳关附近、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必须经过的地方、故阳气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滞、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先在此处特别酸痛、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是升阳的第一大穴、而涌泉穴是虚阳上聚的速降首穴、{可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心脏的反应点在心腧、肝脏的反应点在肝腧、胃的反应点在胃腧与膈腧、肺的反应点在肺腧、肾的反应点在肾腧、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腧腧、癌症的反应点在膈腧。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一切慢性病 ----- 足三里、头痛 -----卤会伸展一切经脉----- 申脉、鼻病 -----风门一切筋病 -----承筋、尿多 -----小指第一关节、一切骨病 -----绝骨、更年期----- 隐白一切疹病 ----- 百虫窝、咳喘 ----- 定喘一切主升 ----- 百会、胆囊炎-----胆囊穴一切主降 ----- 涌泉、面瘫 -----牵正内外伤 ----- 承山阑尾炎----- 阑尾穴血压 ----- 三阴交中风 ----- 悬钟经验四穴;血海领血超、膻中气可消、命门阴阳论、全身在大包。

独特穴位诊疗;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胸腔有病的人膻中一定有反应、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脘有反应的、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腧附近多有错位、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如果环跳也有压痛即可确诊。

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胃肠病在足三里有反应、印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太阳、风池、头维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多一次治愈。

中府穴是肺经病变的反应点、坐骨神经痛在天宗附近有压痛、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

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呃逆点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泻便秘取天枢、女人肩背酸痛取附分、膏盲、男人肩膀酸痛取天柱、肩井、肩胛内上角对肩周炎有特效的、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结肠炎在章门有压痛、胃溃疡在足三里下2寸及梁丘穴有反应、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漏谷、阴凌泉穴有压痛、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有压痛、胆道病在胆囊穴和外丘穴有反应、阑尾炎在阑尾穴有反应、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足三里下三寸有反应、{以上的反应点在同侧}。

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胃肠痉挛大多在5--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

中药火灸火灸是一种集传统中医火灸与本人经多年临床摸索的经筋平衡法而推出的特殊推拿点穴手法与一体的新型疗法,它不仅运用了灸疗的经络热效应作用加之特殊推拿点穴又综合中医的贴敷法,再加上多年研究的药酒配以人体几个关键部位--头、足、腰骶尾闾、颈肩上背部、肾区及腰骶部、腹部肚脐膝关节。

通过手法推拿点穴、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酒火,控制酒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药气在酒火的作用下进入人体经络当中、借助医生手法的渗透力使药物成份通过肌肤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激活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药火灸的作用: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运用火灸技术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2、温通经脉--- 驱散寒邪,寒者喜温,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火灸疗法通过逐渐加温,可使热力达到体内深层,敷药后达到病灶,温气而行血。

因此,本法具有良好的温通经脉,散寒除湿。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

火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差,补中益气---“上气不足,推而扬之”。

火灸对气血运行能起到“推而扬上”的引导作用。

如:温百会穴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5、回阳救逆---火灸法治疗疾病有回阳复脉之功,临床上对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用火疗灸技术治疗,能达回阳救逆的功效。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人以阳气为本,得其所则体强而寿彰,失其所则体弱而寿天。

火灸能温阳,如用足三里、关元、神阙、大椎等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治病,延缓衰老,强身益寿之功。

中药火灸的功效火灸疗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手法加药酒在酒火的作用下对人的肌体进行理疗,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养生、美容减肥的功效。

火灸的独特功效,为大量的临床所证实,主要表现在: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活化全身细胞,激活全身机能;祛除体内风、湿、寒、热、毒等。

它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特别是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有特殊疗效,是日常保健的首选方法。

聚休闲、保健、美容、塑身于一体。

中药火灸应用范围;对失眠多梦、神经衰弱、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间盘病、四肢麻木、静脉曲张、腰肌劳损、肩背酸痛、风湿、类风湿、胃胀胃寒、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妇科炎症、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前列腺炎、肾虚、手脚凉等效果显著。

传统中医火灸疗法,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扁鹊心法》亦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空间医学理论指导下的火灸疗法,是集传统中医火灸与空间按摩手法于一体的新型疗法。

以我们经络堂自己精心研制的药酒为原料,以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足、尾闾、颈肩上背部、神阙、膝关节等为治疗重点,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为目的。

治疗时,按摩师首先对治疗部位进行按摩、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火作用于人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部位,借助酒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味和热,借助按摩师手法的渗透力,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

火灸的部位通常有头、足、尾闾以及右肩胛。

火灸头部,可以打通人体能量通道,为体内的能量运行寻找通路。

火灸右肩胛,目的是开通人体的外焦通道,加速体内能量与外界的交换与更新。

火灸足部,目的是增强推动力,促使体内能量由下向上运动。

火灸尾闾,能够启动人体的原动力,启动人体的能量储备。

还有一些其他的部位,比如肚脐、大椎等,视被治疗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火灸疗法的注意事项;根据部位的不同,接受火灸治疗时,可仰卧或者俯卧,要放松身体,放松大脑,放松心情,以配合治疗。

不必担心火会燎伤皮肤或者点着头发,按摩师均经过严格培训,在接触被治疗者时,已经将手上所带的大部分火扑灭,只是借助适当的温度。

如果感到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可以与按摩师沟通,以便按摩师及时调整。

单项治疗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

火灸头部后,可自然晾干,使药物漫漫渗透并得以吸收,以加强疗效,也可使用电吹风吹干。

天凉时,要注意头部和颈部保暖,以免受风寒。

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严重的皮肤病患者,如牛皮癣、疥癣、红瘢狼疮,以及体力极度虚弱者,不适合接受火灸疗法。

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效果不同,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这种疗法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稳定,可称得上是“绿色疗法”。

经筋平衡点穴疗法本疗法是在传统经筋学的技术上,结合现代医学,中医理论基础、结合神经反射学、人体解剖学、中医经络学为指导思想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研究,发现了经筋、肌筋、神经、血管骨之间存在的特异关系,使慢性疑难病的治疗简单化、快速化,只要患者一说症状,马上就知道病根在哪里,省去了不必要的检查,本疗法以特殊手法点穴、理筋为主临床配合脏腑指针点穴、药罐推刮、火灸、药泥热灸疗法、自动发热膏药、透骨灸、经筋推拿膏、罐灸、火酒推经、无痛刮痧、足底罐灸、脚穴诊疗、不打针、不吃药、鼻炎不治鼻、头痛不治头、腰痛不治腰、腿痛不治腿、脚痛不治脚、胃病不治胃.....专治病根,采用特定手法(不按摩)疗效可以立竿见影。

当面止痛,患者马上信服你,在病根处外贴药磁灸或药泥热灸外敷持续治疗,达到彻底治愈之目的。

由于注重病因治疗,所以远期疗效好。

本疗法为纯绿色疗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

对身体进行整体调理,从而达到健康调理养生的理想效果。

通过上述方法的调理可以快速平衡体内的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各种症状,使其由于经脉气血循环不畅引起的经脉的瘀阻畅通、气血运行正常.。

运用独特的经筋平衡法进行调理、见效快,时间短无任何副作用。

本方法对胃肠功能紊乱及身体於阻导致的肥胖有明显效果、如四肢肥胖、大肚子、腰部赘肉、臀部赘肉、肩背肥厚及全身肥胖等有特殊效果。

同时对头痛、失眠、颈肩痛、心烦胸闷、由寒大引起的胃胀满、胃寒、痛经、经期紊乱、闭经、经量多或少、手脚凉、宫寒、及各种颈颈肩痛、肩背劳损、风湿痛、肩周炎、腰肌劳损、增生及各种腰腿痛的调理有显著效果。

经筋平衡调理的病因病理机转浅析1.外界异常气候变化因素正常的外界气候,俗称正气。

异常的外界气候,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皆可成为致病的邪气;以风、寒、湿三邪致病者最常见、其中毒邪.是经筋病的最常见致病因素。

机体遇寒,首先毫毛收缩、络脉收缩,随之肌筋收缩。

寒邪不去,肌筋挛缩不解,发生“筋结”性疼痛;久结之肌筋,成为“结块”,可触到其结块的变化形体,经筋病症患者,对异常的气候变化比常人敏感,称为“阳虚”素质;遇上寒邪,卫气受伤、肌腠闭塞,体内气机枢转失调,内邪比热,热气蒸腾,出现全身不适、舌红口干脉数,通过揭闭疏筋理腠,起到解郁泄热作用,把病症治愈。

2.外界大学作用因素外界力学作用,如挫、擦、换、碰、撞、击等作用于机体筋肉,轻者致不同程度的肌筋受伤,发生“瘀积”为患;严重者,损筋削肉,以致骨折或损及脏腑。

是常见致病因素,也是肌筋病的常见致因之一。

3.机体自身动态活动的动、静力学因素机体于空间活动,离不开肌、筋、膜、带的参与。

任何肢节、肌筋的活动,都具有活动量度及方向性等的生理因素制约凡超越生理性负荷的活动,皆可成为肌筋膜带的致伤。

肌筋膜带的机体活动过程,牵拉应力线“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的损伤,而形成经筋病灶点。

由于损伤后的病灶点具有疼痛性反应,机体为了减轻疼痛产生“制痛”反应(现代医学称为保护性反射);“制痛”反应,导至继发性损伤。

因此,好筋损伤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尔后由面的一维向多维演进,最终导致经筋病变系列的形成。

经筋病灶点、病灶线及多维化的经筋病变系列,属干机自身活动过程发生的病变,俗称“内伤”或自伤性疾患;多呈现隐性损伤形式,与外伤性疾病具有性质上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