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儿子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单位:厘米)
女儿身高=(父亲身高×0.923+
母亲身高)÷2(单位:厘米)
如果用a表示父亲的身高,b表示母亲的身高,用公式求出自己未来的身高。
学生读题,算出自己的身高。
从带有趣味性的身高入手,既衔接了教学内容,又能提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导自学。
2、超市原有520个鸡蛋,卖出x盒,一盒有12个,用式子表示超市剩下的鸡蛋个数。当x=25时,求剩下的鸡蛋个数。
·
对知识点进行集中训练,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强调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m=5,n是m的4倍,p是n的1.6倍,求4m+6n+10p的值。
小组合作交流,集体订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时间
上学期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版本
人教版
备课人
修订人
审核人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
备课节数
1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3情感、度与价值观: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①教师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摆x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要几根小棒?学生在书上写好答案。组织学生根据以上信息,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在本次教学活动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1、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3、充分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注意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4、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在教学没有充分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让学生都使用彩笔绘画、涂色,而不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如剪拼、等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以后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在其中,对学困生要求不要过高。

一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以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行、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三、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

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割补法、增补法,以及平行四边行面积推导过程中蕴含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4、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重点难点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六、单元课时安排: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课时2、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3、梯形的面积2课时4组合图形的面积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9课时_解方程(三)》(教案)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9课时_解方程(三)》(教案)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9课时_解方程(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主要讲解解方程(三)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学会用不同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回顾所学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解方程(三)的相关知识。

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解方程(三)的练习题,学生进行独立解答。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简易方程一、教材解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求代数式的值)和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通过教学,促成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算术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

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的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第1节中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又如第2节中,地球表面积、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构成等等。

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1. 分数的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数学推理。

第五单元教案:一、分数的基本概念1. 引入分数的概念,讲解分数的意义。

2. 演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线上下分别表示分子和分母。

3. 举例说明分数的应用场景,如分配物品、比例等。

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 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强调运算规则和步骤。

3. 举例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分数的比较1. 引入分数的比较概念,讲解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 演示分数的比较方法,如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等。

3. 举例进行分数的比较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

四、解决实际问题1. 引入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分数进行问题解答。

2. 演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如分配物品、比例等。

3. 举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方法。

五、总结与复习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分数的基本概念、加减法运算和比较方法。

2. 强调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3. 进行复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分数的乘除法运算1. 引入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讲解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以及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强调运算规则和步骤。

3. 举例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通过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等运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等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解决复杂问题时分数运算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运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运算的规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分数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卡片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板书,展示分数加减法、分数比较大小、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分数运算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亦然。

用符号语言更能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简练、明确等特点,更好地满足数学思考的需要。

用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所组成的式子只能表示个别具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用字母表示数,既简单明了,又能概括出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在较大范围内肯定了数学规律的正确性。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爸爸比小红大30岁。

提问: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小红2,3,4……岁时,爸爸多少岁?学生得出:1+30,2+30,3+30,4+30……。

教师进一步提问:小红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爸爸的年龄每年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呢?引导学生用“”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和概括性。

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2.运用──经历符号化过程,实现数学建模会用符号表示,也就是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叫做符号化。

符号化的问题已经转化为数学问题,随后就是进行符号运用和推理,最后得到结果,这就是数学建模的思想。

如:从纸上剪下2 cm,4 cm,5.6 cm,8 cm……长度的部分,所得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如果随意剪下一段,面积又是多少?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为。

又如:要求学生看图,说一说3本书与2.4元之间的关系。

学生开始可能会说道:“3本书的价钱一共是2.4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道:“每本书的价钱×3=2.4元”。

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它们的关系,这时学生可能会用“”来表示其数量关系。

这一过程是学生逐步数学化的过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主要是整理和复习之前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会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复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们在混合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运算顺序错误、符号写错等。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以及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比如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些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运算方法。

接着,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今天复习的内容,比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比如运算顺序、符号写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们自查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运算顺序错误、符号写错等。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们一些补充学习的资料,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多进行一些数学的实践操作,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解决实际问题等,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复习课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们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擅长讨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综合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展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展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考虑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解简易方程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

呈现一个简单的等式,如 10 - 5 = 5,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如 2x + 3 = 7,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用 x 表示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如 3x - 6 = 0。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将方程化简,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香蕉,请问他有几颗苹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如 2(x + 3) - 5 = 3x + 1。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五单元《简易方程》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五单元《简易方程》集体备课主讲稿

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县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O、△或口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 -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集体备课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集体备课

最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集体备课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案长顺县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案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3*题。

(1)教师出示图。

(2)该图由几个小长方形组成?分别说说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组织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

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出:左边长方形长是a,宽是c;右边长方形长是b,宽是c;整个长方形长是(a+b),宽是c。

(3)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①哪一部分的面积是ac? (左边长方形的面积)②哪一部分的面积是bc? (右边长方形的面积)③整个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方法一:(a+b)c 方法二:ac+bc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9题。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遇到的问题。

3、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组织学生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4教师出示:a b c s 1 0 8 9× 9 × 9 s c b a 9 8 0 1教师:上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答案见右面竖式)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布置:1、家作》第3课时。

2、预习教材P58果50盒,请你利用表中的公式计算一台机器1小时包装多少盒。

交流、汇报。

三、拓展提高1.依次出现以下正方形。

(教材第61页第10题)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①生: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师:根据这一重要的发现,你能很快算出摆5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吗?1+4×3师:照这样,如果摆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谁能列出算式?(3n+1)2.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11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于丰硕参与研讨老师:伍婷婷、周红梅、邓胜千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总课时16课时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

教材从小学高年级1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于丰硕参与研讨老师:伍婷婷、周红梅、邓胜千课题用字母表示数(1)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为用方程解应用题找等量关系做准备。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并板书课题1、引入可以多样化,a、古诗《梅花》中的“数枝”,b、有余数除法,()÷8=()、、、m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7课时 解方程(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7课时  解方程(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7课时解方程(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用方程表示这个数量关系。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定义,明确方程的解。

(2)教师介绍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解方程。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答案。

4. 拓展提高(1)教师出示一些较难的方程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课后作业(1)布置一些方程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2)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一)探索公倍数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5和6 2和7 9和4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找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最小公倍数: 12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以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行、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三、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

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割补法、增补法,以及平行四边行面积推导过程中蕴含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4、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重点难点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六、单元课时安排: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 2课时 3、梯形的面积 2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 2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第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但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分数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分数运算的规律和技巧还需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分数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分数卡片、小棒、骰子等。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关注蛋糕上的水果,并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情境:小明有2/3袋糖,小红有1/4袋糖,他们一起吃糖,请问他们一共吃了多少糖?让学生观察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是分数的加法。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2/3和1/4的和。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