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华夏系列《浙南廊桥》
廊桥:隐匿浙水闽山的传奇
廊桥:隐匿浙水闽山的传奇作者:刘小方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09期当你有机会深入浙南闽北的高山长水,目睹“高低岭尽见清溪,长空一道飞虹度”时,不禁错愕,原来世界上最美的廊桥竟在这里!2012年最新调整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将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景宁县、庆元县和福建省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政和县的廊桥群落以“浙闽木拱廊桥”的身份正式列入,这一举措标志着“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的浙闽廊桥将成为千余年来中国桥梁文化的代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桥梁遗产的中国代表。
彩虹卧波,中国廊桥的前世今生桥梁专家茅以昇说过,桥是自古最普遍且最特殊的建筑物。
《说文解字》解释为“用木跨水,即今之桥也”,河流山谷遍布大地,桥自然也随处可见,作为悬空道路的延伸,桥大多位于险要之处,绝处逢生的功能使其具有特殊性。
据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早期先民涉水的建筑可能是踏步桥,又称汀,通过抛石水中,踏步而成桥;随后是在两岸直接架木而成的梁;再随后发展为较复杂的梁桥和拱形桥梁。
桥梁技术的成熟应当是较晚的时候,《易经》有“利涉大川”,可知当时大河上还没有桥,只能占卜出吉利的时间以设法通过。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正式发掘,出土的几处桥板上散乱堆积着的残砖碎瓦似乎可以证明这是廊桥,先秦造桥技术由此可见一斑。
秦汉时定都濒临渭河的关中,渭河上有了建成3座“下圆以通水”、弯曲如虹木梁柱桥的记载,但这一时期的桥梁营建还只限于特定地区,没有大范围展开。
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和建设的全面繁荣是在隋唐时期,隋开皇十五年修建的单孔敞肩圆弧石拱桥——赵州桥至今依旧挺立如故。
唐诗中大量关于桥的描写,更为我们了解古代桥梁增加了浪漫和诗意的色彩:读刘禹锡的“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竹楼隔柳条”和白居易的“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一个桥的世界扑面而来。
宋代我国第一次出现了新颖的木栱桥,学术上称之为贯木桥,也就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大虹桥,其特点是不用立柱支撑,既有效避免了“桥柱坏舟”,兼顾了桥上交通和桥下行船的需要,又形成了曲线美的阔大弧形桥身。
廊桥遗梦:浙南山水间的隐士传说
尔溪桥i1E lI涧桥 . l 旧址荑 的 “ I I 姊妹 桥”
浙南地区的木拱廊桥曾拥有两项中国之最:历
史最】 久的是建于明朝景秦五年 ( 盎 公元15 年 )的 44 卅树 船矫。直到 文革 前夕才被拆除i二是跨度
最大的三滩桥.拱跨4 米.比河北赵州桥还宽5 2
米.而赵州桥的跨度曾被认为是国内最大的。 虽然叶树阳桥与三滩桥早已荡然无存,但在浙 南lii tl .至今仍保留着中国最美丽的廊棰—— 于 泰顺泗溪镇的东溪桥和北洞桥。因为两座桥的结构 形式与造型基本相同.相距也不远。因此被当iJ. t. 称为 姊妹桥”。
东溪桥因其横跨东溪而得名。溪水在桥下潺潺
渍过,清澈得能看见河床上的粒粒卵石。桥的一侧 是一抹远山.远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日狮子
峰, 一日将军峰。据当地人讲 ,东溪桥和它周围的 环境正处于 “ 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在青山映衬
蜈蚣”结构的桥身有很好的受压性能.只要 两端的桥台坚固.廊桥就能很好地承受向下的载
人们坦坦然然地从山的这边跨到那边。特别是山雨 袭来时.尽管桥下山洪飞卷、惊涛拍岸,廊桥上仍 能给人一种家的安然。 廊桥是时光的见证.几百年来它承载了太多的
历史重负。宽阔的桥廊里 留下过秀才1 赶考过路 n
时的书香.山民们在此歇脚时洒下的汗水,也刻下 了抗战时期浙南游击队员匆匆的脚印,当然还有孩 子们飘落的笑声。
南 山 水 问 的 隐 传 说
s e ilS ・t- a 1er- g n si 删'm 刁悖蜘m g p ca cl ∞ nd1h i e e d s n e
文 金晓飞 刘杰 禹 周如妙
桥 文兴 桥位 于 溽州 市囊 囊 县 吭边村 .槽 辟 玉沮 之上 .垒 桥长 宽5 . 来 为叠 壤式 木 拱鼻 桥 馕 于清威 丰七 年 ( 元 16 年 ). 公 87
廊桥文化遗产作文
廊桥文化遗产作文《廊桥文化遗产》篇一廊桥,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座桥罢了,但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之上。
我第一次见到廊桥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跟着家人到处瞎逛。
当那座廊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定住了。
哇塞,那桥长长的,就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上,不过是一条特别温顺的巨龙。
桥身全是木质的,散发出一种古老的气息,就好像在跟我说:“嘿,小子,我在这儿可是待了好些年头了。
”走进廊桥,里面的构造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密密麻麻的榫卯结构,就像一个个小机关,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我当时就在想,这古人也太牛了吧,没有钉子啥的,就能把这桥造得这么结实。
也许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比我们现在好多人可强多了,我们现在好多东西坏了就扔,哪有这耐心去一点点拼凑呢?廊桥上还有一些精美的雕刻,有花鸟鱼虫,还有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那些雕刻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桥身上跳出来似的。
我用手轻轻摸着那些雕刻,就好像能摸到古人的匠心。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建筑虽然高大上,但是像这样充满艺术感和文化底蕴的却不多了。
可是呢,这么棒的廊桥文化遗产,感觉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贝。
我在周围打听了一下,很多年轻人都对这廊桥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更向往那些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我就纳闷了,这廊桥难道不比那些千篇一律的大楼有魅力吗?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珍贵的文化遗产慢慢地被遗忘吗?这可不行啊!我觉得我们得做点什么。
就像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去保护廊桥。
政府可以多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廊桥的美和价值。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廊桥文化。
要是有一天,这廊桥能够像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一样被大家追捧,那该多好啊。
可是这会不会又让廊桥失去了它原本的宁静呢?哎呀,这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呢。
但不管怎样,廊桥这文化遗产是一定要保护好的,毕竟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了。
浙闽的【古廊桥】
浙闽的【古廊桥】
童本立;童本立;沈沉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2(000)012
【摘要】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过辉煌的印记,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如长虹落日,壮丽美观的汴水虹桥,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然而它在世上已经不存在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在日本讲学时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
他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然而,路先生当时所见到的虹桥只能局限于画面上。
1996年7月下旬,他到浙南山区考察,第一次偶然见到木拱桥时,竟激动地跳入溪水亲近廊桥!
【总页数】8页(P77-83,76)
【作者】童本立;童本立;沈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9
【相关文献】
1.风起水涌廊桥遗殇——闽浙木拱廊桥抗风防洪研究 [J], 缪小龙
2.廊桥遗梦闽浙寻--闽东南、浙西北贯木拱廊桥考 [J], 缪小龙
3.从民间文化因素透视浙闽古廊桥的营造和保护 [J], 周彩英;张传佑
4.从民间文化因素透视浙闽古廊桥的营造和保护 [J], 周彩英;张传佑;
5.闽浙木拱廊桥文化遗产的时空布局与演变 [J], 陈晓悦;姚李燕;陈进燎;兰思仁;彭东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南廊桥
还 有 许 多 其 它 的 功 用 桥 中 的 长凳 及 “ 人 地 人 称 美
靠 ” 供 歇 脚 , 似 于 “ 亭 “的 作 用 . 头 桥 便 跨 于 “ 头 与 “ 头 “之 上 . 说 也 有 可 类 路 桥 蛇 龟 听
09
0+ C 0 c 2 ̄/4 .
维普资讯
l c2 ̄/ 0 0 D 02C + 4 9
维普资讯
见 三 条桥 因 其最 早 是 三 条 巨术 跨 溪 为 桥 .
故 名 桥 长 3 2米 , 39 宽 6米 , 95 高 5米 . 跨 度 2 6米 , 单 檐 歇 山 顶 . 1开 间 , 桥 内 设 1 2 1 凳 , 人 歇 脚 , 栏 外 设挡 风 板 , 避 风 雨 。 供 桥 可 全 桥 古 朴 稚 美 , 藏 于 高 山 深 咎 之 中 。 三 条 深 桥 所 处 的 自 然 风 景 非 常 秀 丽 , 梁 本 身 则 黛 桥
一
洲 峙 乡 也 有 两 处 廊 桥 , 日 “ 文 桥 “, 毓 目 “ 条 桥 “, 们 的 出 众 土 处 在 干 与 自 三 它
然 环 境 的 完 美 结合 , 宛若 天 成 。毓 文 桥 是 一
座 为 “ 山 “, 座 为 龟 山 ”. 蛇 一 这
浙 南 廊 桥 除 了 最 基 本 的 交 通 功 能 之 外 , 座 石 拱 廊 桥 ,位 于 两 座 对 峙 的 山 峰 之 间 , 当
人 杰地 灵 的浙 南 , 林 青 葱 . 流 纵 横 , 所 在 . 已远远 超 出 了单 一 的交 通 功 能 而 兼 山 溪 它 先 民 们 为 解 交 通 之 虞 , 唐 代 开 始 便 着 意 于 具 以上 各 项 职 能 。 泗 溪 最 出 名 的 两 处 虹 桥 , 自 筑 路 搭 桥 , 今 遗 迹 颊 多 , 别 甚 丰 , 此 素 丹 称 ” 桥 “与 “ 桥 “。“ 桥 ”风 水 极 佳 . 至 类 因 上 下 上 有 “ 南 桥 梁 博 物 馆 “之说 。 其 中 的 浙 南 廊 叫 做 溪 东 桥 . 下 桥 “环 境 幽 美 , 意 盎 浙 古 桥 名 声 最 大 , 型 制 古 拙 , 构 灵 妙 , 如 北 然 , 是 北 涧 桥 ”了 。 北 涧 桥 位 于 北 溪 它 结 韵 便 宋 《清 明 上 河 图 >中 的 虹 桥 , 学 术 界 誉 为 与 ” 溪 ” 的 汇 台 之 处 , 流 平 顺 , 删 见 被 西 溪 清 “ 桥 瑰 宝 “。 南 的 这 种 桥 , 称 “ 桥 ”、 底 , 中 浅 滩 卵 石 散 布 , 见 家 鹅 悠 闲 地 觅 古 浙 人 廊 溪 可 “ 桥 ”或 “ 蚣 桥 “. 名 叫 做 叠 粱 式 未 食 踱 步 . 虹 蜈 学 田园 风 情 , 言 自 明。 桥 头两 株 古 不 拱 廊 桥 ”. 渊 源 众 说 不 其 , 无定 论 , 我 术 , 尚 但 似樟 非 樟 , 径 两 米 有 余 , 翳 四方 , 胸 荫 树 们 可 知 的 是 这 种 桥 在 北 宋 的 中 原 地 区 曾 兴 龄 都 在 千 年 以 上 , 似 偾 看 秋 月 春 风 的 老 仙 盛 时 , 以粱 木 穿 插 别 压 形 成 拱 桥 . 如 翁 , 人 敬 畏 。 条与 桥 身 垂 直 、 河 岸 平 行 它 形 令 一 与
浙南廊桥故事
浙南廊桥故事撰文/张琴图片/萧云集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使“廊桥”一词风靡天下。
人们满世界寻找着“廊桥”。
中国浙闽交界地区200余座美丽的古桥梁,由此得以人识,成为旅游、科技、考古的热闹话题。
根据人们对廊桥的一般定义——桥而有屋,可将廊桥分为3种:木拱、石拱、木平。
其中木拱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且为浙闽山区独有。
本专题即锁定木拱廊桥,锁定木拱廊桥的新闻旧事。
泰顺篇泰顺境内多山、多溪,先民逢山开路,逢溪架桥,累积各式桥梁900多座,雅称“中国古桥之乡”。
明清古廊桥现存30多座,其中木拱6座: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此6桥中,溪东桥以造型优美冠“景泰寿庆”四县古廊桥之首;仙居桥因濒危,此段时间正在热修。
北涧桥边老婆婆姐妹桥风格相似。
下桥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重建于嘉庆八年。
全长51.7米(净跨29米),廊屋20间;桥面木板,护板半封闭。
桥身造型古朴,翼角和脊顶却是盘龙卧虎、气韵非凡。
桥西边半屺的木楼里,81岁的老婆婆坐在窗前,瘪着嘴朝我们微微一笑。
我们讲温州话,阿婆讲泰顺话,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居然聊出了大概来。
阿婆大名翁春娥,娘家是筱村地主,18岁嫁入泗溪汤家。
泗溪是泰顺重镇,历来经济发达。
公公汤一清头脑活络,看中了北涧桥边的旺铺,一口气买下3间(泰顺的廊桥,如建在荒僻山野,是来往路人歇脚、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镇上,往往成为该地交流中心,紧挨廊桥而盖的木楼房,便是当地的黄金店铺了)。
每天天刚发亮,汤家的大门板一字儿铺开,开始了一天的买卖。
有红糖啊、生姜啊,等等,基本是南北干货。
小媳妇翁春娥当柜而坐,花朵般地惹人眼热,“生意好兮好啊,”至今回忆起来,阿婆仍是一脸的甜蜜,“来来往往的人都打这儿过,桥两边开满了店。
”过大年时,镇上请来木偶戏班,便在廊桥上开唱。
阿婆独上高楼,躲在三层的小阁楼里,撩开窗边老树的烦人枝叶,桥上、台上便一览无遗了。
处州廊桥
龙泉廊桥
永和桥永和桥原名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桥,位于龙泉县安仁镇,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桥长125.7米,宽6.4米,廊屋42间,桥 墩5座。
安仁原为三坊(项边、刘坊、黄坦)相聚地,当初为永和桥的选址,三坊曾有激烈争论。最后项边、刘坊联 合将桥建在安仁村尾;黄坦赌气不干。桥成后,项边、刘坊相约不许黄坦的新娘子过桥。从此黄坦人的新嫁娘只 好从桥下涉水而过。直至一位季财主的新媳妇在河里泡了个落汤鸡,黄坦人终于决定争一口气,独资在村头修建 一座新桥,也不准项边、刘坊的新娘子打桥上过。刘坊的一位新娘妙计换坐草轿,蒙混过桥,结果差点引起三坊 械斗。幸在一位炭夫的仗义劝解下,(炭夫说:先生们,不烧炭爱烤火,未种田要吃稻,未造桥就不能过桥吗?) 才躲过一劫。官府趁势出面调解,三坊终于协订和约,并改永安桥为永和桥,取"永远和平相处"之意。
庆元廊桥在构造上非常科学,一是底下的木拱架用数十根粗大圆木,科学利用力学原理,纵横拼接对拱而成 “八”字型结构,虽无一钉一铆,却牢固异常。二是桥两端4根将军柱(也叫天门柱),从木拱架底垫木直通到廊 屋顶部,使廊屋重心下移至底,稳定了重心。三是桥面板上先铺箬叶,箬叶上铺木炭,木炭上才是砂石料,砂石 料上再铺鹅卵石或香糕砖,具有通风、散气、防腐功效。此外,从庆元廊桥看,其“三折边”、“五折边”、 “交叉木”的木撑拱构架建造已非常成熟,科学地解决了受力问题。
处州廊桥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的古建筑
01 廊桥概况
03 景宁廊桥 05 云和廊桥
目录
02 庆元廊桥 04 龙泉廊桥 06 莲都廊桥
07 青田廊桥
09 遂昌廊桥 011 保护现状
目录
08 松阳板桥 010 基本概述
处州廊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处州古称)庆元县,始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 历史,至明洪年间,改为处州府。廊桥,别名屋桥、风雨桥、蜈蚣桥、虾姑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 殊桥梁。作为庆元古代劳动人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庆元廊桥不仅是 庆元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根据桥体构造和用材不同,又有木拱廊桥、木撑架廊桥、木 平梁廊桥、石拱廊桥之分。处州是廊桥的发源地之一,廊桥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处州十县均有廊桥,尤其以龙 庆景为多。
关于泰顺廊桥整理材料吕倩
浙江泰顺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注:廊桥发现、开发在泰顺众多的廊桥中,木拱桥以其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这种结构,使较短的梁木构件,以剪刀叉穿插挤压的形式,横跨较宽的水面,十分稳固。
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壮丽可观。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木拱桥形式。
然而,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总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的汴水虹桥已经不在世上存在了。
80年代初期,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在日本讲学时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
他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然而,路先生当时所见到的虹桥只能局限于画面上。
1996年7月下旬,他与刘杰等人到泰顺考察,第一次偶然见到仙居木拱桥时,竟激动地跳入溪水亲近廊桥!北宋末期,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木材紧缺,以及木拱桥远非石拱桥坚固耐久等原因,使得虹桥结构难以在中原立足。
随着以后黄河多次泛滥,昙花一现的虹桥在中原逐渐难见踪影。
许多学者认为,虹桥技术自宋之后,在中国已失传900余年。
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首先在浙江南部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桥。
1979年11月,茅以升主持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工作会议中,专门就发现的浙南叠梁桥(虹)桥进行深入研究,次年10月,经实地考察,确认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
这一发现无异于在浙闽大地上发掘出一座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
尘封900多年的虹桥结构的桥重见天日。
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共记载拱桥11座,其中泰顺4座。
经继续考察,发现闽东北、浙西南、温州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保存着大约近200座木拱桥。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作者:郑莉颖来源:《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18年第04期廊桥,又有着虹桥、蜈蚣桥等称谓,在我国大约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有关它的记载最早源自汉朝。
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自古至今,它在中外建筑史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并不少见,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2009年,经浙江省泰顺、景宁、庆元和福建省屏南、寿宁、周宁等县联合申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拱桥为廊桥的一大类。
区别于传统桥梁,所有的廊桥均有顶,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为人们提供休憩、交流、聚会之所。
它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诸如置景,游览、纳凉等功能。
与此同时,它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涵盖了桥记、题字、楹联、诗赋、雕刻、廊画、书法等多种形式。
它记述了千百年来浙南地方文化的兴衰流变,是极其珍贵的璀璨文化遗产。
廊桥之乡——泰顺木拱廊桥主要分布于浙闽边界的山区,尤其在浙江景宁、泰顺一带最为著名,因此那里也便有了“中國廊桥之乡”的美誉。
其中,泰顺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东北连接文成、西北毗邻景宁,总面积达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同时作为“千桥之乡”和“浙南桥梁博物馆”,它拥有桥梁数量近千座,其桥梁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
据《泰顺交通志》记载,截至1987年年底,泰顺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涵盖了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
泰顺以木拱桥久负盛名。
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于宽阔水面,结构造型可谓优美巧妙。
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泰顺木拱桥有6座,分别是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罗阳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其中以溪东桥最著名,而三条桥是泰顺廊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浙南的廊桥
浙南的廊桥
萧云集
【期刊名称】《对外传播》
【年(卷),期】1997(000)0Z2
【摘要】素称“古桥之乡”、“浙南古桥博物馆”的泰顺县位于浙南的西部,境内山峦起伏,纵横交错的溪流有1OO多条。
据方志记载,宋至明清时期留下的古桥就有80座。
“三条桥”最早,相传是在唐代贞观年间(626—649年)用3条巨木跨越溪流而成。
桥名也由此而来。
浙南廊桥中最具代表性的还得数泰顺县泗溪镇溪东桥(上桥)。
它建于清乾隆(1745年),后曾重修。
全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萧云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
【相关文献】
1.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探析 [J], 周彩英
2.浙南廊桥上的凤凰部落 [J], 本刊编辑部
3.浙南木拱廊桥传承人的保护现状研究实录 [J], 吴卓珈;吴俊星;张涛
4.浙南地区某木拱廊桥数值模拟分析 [J], 毛克明;陈亮;柳锐
5.浙南闽北隐逸在山水间的廊桥王国 [J], 鲁晓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南廊桥之毓文桥
浙南廊桥之毓文桥说起廊桥,脑海中闪现的便是那首“细雨打芭蕉,南国景致更妖娆。
梦里依稀多少次,潇潇,绿岭烟村风雨桥。
”词句里的“风雨桥”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廊桥。
廊桥就是建有廊屋的桥,我们南方多山多雨地区较为常见。
而在我们的周边,以浙南闽北一带分布最为密集。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浙南山区,会发现今天整个浙南地区还保留着数百座廊桥,其中横亘在泰顺、景宁、庆元三县境内的廊桥,分布集中、造型古朴,集浙南廊桥之大成,沉寂而傲然地兀立了数百年。
这些廊桥可以说是这一地区特殊地形气候的综合产物。
浙南一带西有仙霞岭,北有括苍山,东有雁荡山,中有洞宫山,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人们出行不便,而且这里又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湿润多雨。
于是,既能跨越山涧溪河,又能为旅人提供歇脚避风挡雨之便的廊桥便应运而生。
廊桥之所以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们的修造技法与北宋名扬天下的“虹桥”如出一辙。
当地现今可寻的廊桥多以砖木结构或全木结构为主,木材采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杉木,不用钉铆,根根木料相互别压穿插,搭接成桥。
于是在惊讶赞叹之余,廊桥也被赋予了“中国古代拱式木桥活化石”的美誉。
让我们随筱溪听泉的脚步,一起来寻访隐逸在浙南山间的那些优美的廊桥吧。
毓文桥当我斜躺在仙居桥的木条凳上,趴在木护栏的窗口凝望桥下那泛着韵律的波光的一湾仙居碧溪的时候,我才终于感受到廊桥的魅力,感受到泰顺的魅力。
是的,这是我在泰顺的第四天,我将要离开,唯此即将离开的一刻,山青水碧,石秀花红,一切都在招摇着挽留,那颗热衷远行的心在这大美不言的天地间,在这深闺怀秀的洲岭间,在这潺潺不倦的溪流声响间,在这绵绵不绝的青石古道间,沉沦。
我承认,在临别的一刻,我爱上了泰顺。
怎么来描述这几天的寻访之旅呢?一时难以着笔。
这次旅程是如此丰富,如此充实,如此曲折,它具备了各种旅行的元素,当然,它的主题只有一个,廊桥。
此行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内,我经历了脚疾发作,卧病在床,息心静养再到拄拐一步一挪两看钟爱的北涧桥,在那双溪交汇处山岭的凉风寒意中,看天色像风中的寒意般渐渐升涨。
浙南闽北地区廊桥建筑与民俗文化遗产的研究
浙南闽北地区廊桥建筑与民俗文化遗产的研究作者:林铮扬秦梓逍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1期【摘要】以木拱廊桥为代表的古廊桥在浙南闽北地区广泛分布。
作为乡村的文化景观,古廊桥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廊桥与民间文化水乳交融,特别是与廊桥一同产生并保存至今的廊桥墨书、桥碑文字、桥记、桥匾等廊桥文化遗产,其中承载了廊桥发展史与乡土社会发展史,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重价值。
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古廊桥的保护开发以及文化传承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本研究对于廊桥建筑与民俗文化进行基于实证调查的整体性研究,以期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浙南闽北;古廊桥;民俗文化;实证调查【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1—032—03引言古廊桥是中国古建筑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廊桥遗产集建筑实体、营造技艺、社会民俗、自然环境等要素于一身,是兼具实用、美观且含有丰富寓意的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时期木构造营造建筑文化遗产的精华。
其中,浙闽地区的廊桥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原生环境最佳、遗产资源保存最丰富,并且拥有独特的編木拱桥营造技艺和大量实体桥梁遗产[1]。
浙闽地区的廊桥已经进入到重点开发阶段,在学术研究、保护工作、综合开发等方面起步较早,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作为中国廊桥遗产民俗文化研究开发的代表进行研究,对其特有的古廊桥建筑与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探讨,基于此为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新的经验价值。
一、地域环境概述(一)浙南闽北地区概况浙南闽北地区廊桥分布范围主要在浙江省丽水市的庆元县、寿宁县,温州市的泰顺县,福建省宁德市的寿宁县、屏南县等地。
此处为东南山地丘陵核心地区,域内发达的树枝状水系、狭窄的河谷空间、湍急的水流和陡峭坚固的岩石岸壁成为高山涧谷中建设桥梁的重要条件,廊桥因此成为跨越山谷、连接各古道系统的重要节点。
古代先民能工巧匠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开路搭桥,营造横跨高山深涧之间的廊桥。
走近泰顺廊桥
走近泰顺廊桥大凡去过泰顺的朋友,回来后都会赞叹廊桥的神奇,这激起了我对廊桥的向往。
当我如愿走进泰顺,并与廊桥进行亲密接触,果然也被廊桥特有的美丽所折服。
泰顺地处浙南闽北的交界之处,山陵丘壑,沟涧纵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由于该县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和海洋气候的交替的地方,对当地人来说,多雨又多山,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他们出行的途径,带有廊屋的桥,对山民们在荒郊野岭行走时,既可避雨又可作为休息的地方,因此,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留下了众多的桥梁。
据统计,目前泰顺共有桥梁958座,石碇步248条。
因此泰顺亦有“千桥之乡”、“浙南桥梁博物馆”之称。
在泰顺的这千座桥中,每座桥又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主角,它们或掩映于参天古树之下,或由漫山花丛中伸出一角,或于清溪之上瓴拱飞甍……用自己的姿态诠释着桥的使命。
在泰顺看廊桥,最负盛名的木拱廊桥——泗溪姐妹桥是不得不看的,它们以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
姐桥溪东桥,因横跨东溪而得名,又称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妹桥北涧桥,又称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
两座桥的建造者是师徒关系,故也有“师徒桥”之称,两座桥都是用两层拱架以“顶、别、撑、压”的力学原理构架成稳固的桥体。
主体部分不用钉子也不用榫铆,看似简单,可它们在经受了三四百年的台风、山洪考验依然安然无恙。
2005年遭受到“泰利”强台风,当时桥身已被淹没,但当洪水退去时,姐妹桥却依然完好无损。
由此足见造桥的科学性,也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难怪美国专家在考察后留言廊桥是真正“高科技建筑”。
当然到泰顺来,建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的永庆廊桥也是值得一看的,该桥系伸臂梁木平廊桥,代表着廊桥的另一种风格,桥墩犹如一艘战舰,实实地逆溪水而墩,将溪水一分为二。
当你站在远处眺望该廊桥时,青山、碧水、古树、红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浙南、闽北廊桥的人文教化功能
试论浙南、闽北廊桥的人文教化功能摘要:目前,浙南、闽北的山区里依然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古廊桥。
这些廊桥在当地的传统人文教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沉淀为乡村精神空间的一部分。
关键词:廊桥;人文;教化泰顺、庆元廊桥与经常古代名流望族连在一起。
南宋礼部尚书陈嘉猷(庆元竹口镇平岭岗村人)《题济川桥>日:“长桥高阁一时胜,巨碣雄篇众口夸”古人把廊桥与文章联系在一起,足见廊桥深厚的文化底蕴。
曾任南宋大理寺少卿、起居人、工部、礼部及吏部侍郎等要职的胡舷(庆元松源镇坑西村人)从小就经过松源草桥(后建咏归桥)到镇上念书。
他在南宋庆元三年曾亲具奏章极力请命,皇上恩准置庆元县制。
从绍兴经泰顺库村迁移到此的吴氏望族对修建廊桥更是情有独钟,大济二座,月山村二里十桥,从某种意义上说,庆元人是从廊桥上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的。
庆元、泰顺的木拱桥,桥上都盖廊屋,这桥廊屋有多种功能:其一,从木拱桥力学结构上其可增强桥的稳定性;其二,从木结构建筑的保护(特别是防风雨)方面,延长桥的使用寿命,建廊屋是必不可少的;其三,浙南山高路远、气候多变,桥屋可以遮阳、挡风、避雨,过往行人可在桥凳上歇息、乘凉、聊家常,有的桥(如庆元竹坪桥)还在桥内设木床可代行人商贾睡觉休息;其四,一般村里造桥桥址皆选择在村溪流出口处,意为固一村之风水,所以桥上一般设神龛祀神佛于廊层之中。
因桥廊屋的桥头,桥屋脊造型,造桥的题缘、记事碑记、木匾,桥柱楹联、桥梁墨书等等,留下不少历史印记以及文字资料,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木拱廊桥人文景观。
一、桥屋景观木拱桥廊屋一般采用四柱九檩穿斗式结构,中间为五架梁左右用单步梁。
桥两旁檐下设多重挡风雨板,寿宁多全封闭并开窗,其他县(市)有小部分为半封闭。
桥内两旁设桥凳以供行人歇息,有的桥还将板凳加宽铺成床状,可供行人睡觉,更显得人性化。
桥屋脊双坡顶居多,简洁古朴,也有的升出重檐或三重檐,并在桥内设藻井,显得壮观华丽。
有的桥内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有建桥董事、缘首、造桥工匠、书梁、择日、地理先生以及当地官员,四方百姓捐助、地名、人名、数额。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廊桥文化园简介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中国(**)廊桥文化园简介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的**,境内拥有33座明清时期造型各异的古廊桥,其中15座廊桥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县**溪镇的北涧桥和溪东桥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
为加大廊桥文化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县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于2006年启动中国(**)廊桥文化园建设。
中国(**)廊桥文化园以**溪为核心区,辐射周围乡镇,连片景区面积可达136平方公里。
文化园将从廊桥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利用、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购物、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等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建设。
以展示**廊桥文化,体现浙南地域文化遗产特征,打造小桥流水、良田炊烟的世外桃源景象,最终建成国家AAA级旅游区。
中国(**)廊桥文化园的展示内容以中国廊桥博物馆和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展示馆为主,并引入**县内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和展演,如药发木偶戏、提线木偶戏、碇步龙、八宝灯、**狮子灯等。
药发木偶戏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碇步龙以碇步为表演平台,龙、桥、水、碇步龙四者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尽显**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此外,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陈十四信俗,也是廊桥文化园的一大亮点。
陈十四是浙南与**北民间共同信仰的神祇,在**溪镇境内就有三座专门供祀的崇祀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在溪东桥旁的临水殿,是当地陈十四信俗最主要的场所,也是廊桥文化园的主要参观项目之一。
目前,廊桥文化园景区内设木偶剧场,在双休日及节庆活动时表演,使旅游与文化结合,为景区增添文化色彩。
2009年11月27日,由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中国(**)廊桥文化旅游节,吸引4万多游客观光,为宣传展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廊桥介绍
浙江南部的泰顺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它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
自宋代就消失于中原的木质廊桥,在泰顺诸乡镇却保存良好。
加上浙南山之青水之秀人之美,足以吸引自助旅行者前往探访,而那部老电影《廊桥遗梦》的名字也正好为这样的心情狠狠地煽情了一把。
现在我国的廊桥主要分布在浙江泰顺、景宁以及福建的寿宁,其中以泰顺最为集中,而号称“最美的廊桥”溪东桥就位于泰顺的泗溪镇。
其他比较著名的是,泗溪镇的北涧桥;三魁镇的薛家桥、永庆桥、刘宅桥;洲岭的毓文桥、三条桥;筱村镇的文远桥等。
泰顺之所以被誉为“廊桥之乡”,不仅因为这里的廊桥数量多,而且样式丰富多彩。
木拱桥、石拱桥、木平桥、双层桥、单面桥、歪拱桥、碇埠等应有尽有。
据最新统计,泰顺现存各式古桥梁500多座。
而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诗人描绘为“长虹饮涧、新月出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廊桥更多达32座。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
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
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
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
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然而,“廊桥”这一称谓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的。
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实际上木拱桥并没有“蜈蚣脚”。
上海交大讲师刘杰认为“蜈蚣桥”在结构上与蜈蚣相似。
其实普通百姓对"蜈蚣桥"的称呼代代相袭,至于木拱桥的力学原理不太可能深入探究。
在地理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区县,很少有人知道“蜈蚣桥”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泰顺这个廊桥王国偶然被有识之士所发现。
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
廊桥文化
廊桥文化自古至今,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
尤其在中国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
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世界各地,譬如欧洲(以中欧为多)、北美、亚洲等地都有廊桥,各具特色。
►中国廊桥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虹桥盛行于北宋时中原地区,以汴水虹桥为代表。
但汴水虹桥只留在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
但有专家认为这种虹桥技术目前依然存于闽浙边界的木拱廊桥,并未失传。
中国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目前尚存30余座。
2005年末,浙江泰顺、庆元、景宁和福建寿宁、屏南、福鼎等县市联合将廊桥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9月30日,由福建省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和浙江省泰顺县、庆元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拱廊桥现存200余座。
其中泰顺县、庆元县、景宁县、寿宁县据传设于明朝景泰年间,为祝皇帝寿庆,合称“景泰寿庆”。
廊桥在各地外观上存在着差异,泰顺、景宁的廊桥相桥凳窄、桥身侧板为半封闭;庆元、寿宁的板凳则为宽的,坐、卧兼可,侧板则为全封闭,上开各式小窗用以采光。
木拱廊桥亦被学者称为“木拱桥”,在泰顺境内当地人则称为蜈蚣桥。
对于木拱廊桥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1959年罗英先生出版《中国桥梁史料》,内收唐寰澄先生研究汴水虹桥的文章,而当时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虹桥技术已失传。
七十年代末人们“发现”了在浙南的木拱廊桥,因此茅以升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则举泰顺薛宅桥和庆元的竹口桥等五桥为例证明“北宁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此后又经历多了方讨论。
走读泰顺古廊桥
姐妹桥离泗溪车站200米左右。我们先看的是“姐姐桥”——溪东桥,它是木质结构的拱形桥梁,跨在一条小溪的两岸。桥身外观是棕红色的,黑色的屋檐,两角翘起。走上廊桥,看到的木板和廊柱没有任何的装饰,呈现的是木头的原色。由于年代久远,看起来十分古朴陈旧。我感慨,天然去雕饰,这就是泰顺的廊桥,与泰顺的人民一样淳朴、自然。
廊桥之乡泰顺,堪称浙南古桥博物馆
泰顺境内有廊桥900多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在泰顺,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不但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也迎来了以廊桥为特色的旅游热。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亦名风雨桥。因地处山区,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往往外出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便在桥上建造屋檐,以保护木桥免遭日晒雨淋,也为来往的路人避风躲雨。久而久之,廊桥成了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廊桥中一般还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
第二天我们起了一个大早,赶往刘宅桥。晨曦中的田野分外清新和宁静,已是晚稻收割的时节,趁着大太阳还没有出来的凉爽时刻,有早起的几个村民已开始在稻田里忙着收割。就在这片稻田的尽处,又一座古老的廊桥——刘宅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刘宅桥,古称“仙洞虹桥”,位于泰顺三魁镇刘宅村,系木平梁廊桥,二层重檐,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始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此桥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踏进刘宅桥,似走入了一户农家。通道上铺满了晾晒的稻谷,木条凳旁随意摆放着农具。因时间尚早,又恰逢农忙,看不到村民们在廊桥内休憩的身影。沿着小木梯登上廊桥的二楼,有3间廊屋,两头的廊屋各设一佛堂供奉着佛像,花篮、供案、香炉、烛台等祭祀用具一应俱全,让人仿佛进入了一间寺庙。据《魁峰高阳刘氏洞下桥记》载,“仙洞虹桥始建于明朝,一为高阳本境风水之系,一为往来负任担荷之便,一为经商过客休息之所,一为秋七迎福康乐之会。”由此可见,刘宅桥(仙洞虹桥)同时起到风水、交通、路亭、宫庙等方面的功用。
风雨廊桥八百年
风雨廊桥八百年作者:叶树生吴少云来源:《绿色中国·B》2020年第06期庆元廊桥早已声名远播,是庆元的一张金色文化名片。
它能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十年前的那次国际会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
会上,我国申报的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被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消息传来,令人振奋,作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的具体保护属地,庆元县在一夜之间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山区人民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庆元地处浙西南山区,境内多为崇山峻岭,峡谷深涧,庆元人的祖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
至今,庆元县境内还完好地保存着步(可称为桥的最早雏形)、独木桥、草桥、木柱木板桥、石板桥、廊桥等各种形式的桥梁。
在各种的桥梁中,廊桥造型最为别致,素有“水上宫殿”的美誉。
廊桥有的横跨在险滩绝壁之上,有的静卧在村庄市井之中,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形成了颇具江南特色的靓丽景观。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当时庆元有宋朝以来修建的各种廊桥230多座。
目前,境内现存各类古廊桥90多座,为全国廊桥数量最多的县份。
廊桥的品种也非常丰富,有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木拱廊桥等。
在廊桥家族中,木拱廊桥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的品类,是我国古代桥梁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庆元县不仅木拱廊桥遗存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历史沿革连贯性,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木拱廊桥一应俱全,国保、省保、县保应有尽有。
其中,如龙桥、兰溪桥、咏归桥、半路亭桥等更是成为国内外廊桥爱好者趋之若鹜、一睹为快的仰慕对象。
庆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廊桥“天然博物馆”,2008年1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