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考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考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考纲勤奋,是学习的必需品。

不论你天赋高与低,无论你聪明或愚钝,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许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天赋都很高吗?不,不是的,他们都是正常的智商,而正是凭着勤奋、靠着超人的努力,才取得了令我们惊叹的好成绩。

一份好的历史复习提纲,能够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年初三历史复习资料考纲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

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他们冲破顽固派的阻挠,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三个内容:①近代工业的创办(核心)②新式海陆军的建立③近代文化教育制度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洋务派又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困难:1.传统势力阻挠2.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运输问题3.外国侵略势力破坏。

引进机器工业,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初中化学,并派人出国留学。

作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没使中国走向富张道路。

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汉阳铁厂:当时亚洲的钢铁厂北方民族的大融合4世纪后期发生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的局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指美洲以南的地区,主要殖民者为西班牙和葡萄牙。

2.背景: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为印度土兵,杰出代表为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遗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精品)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精品)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精品)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P.2背景和原因1、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4、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5、(P.3)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

二、P.3经过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3、P.3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政治: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③外交: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

④P.4军事:1918年—1920年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斗争的胜利。

⑤迁都: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三、★★P.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P.7列宁的探索1、★★列宁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①背景和原因——国情的变化:苏俄结束战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形势。

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③作用:促进了苏俄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①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受和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被誉为“”。

2.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反抗。

领导力量。

印度民族女英雄,主力(首先反抗)意义:沉重打击了,反映了的觉醒。

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西班牙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解放者2. 封建王公章西女王印度土兵英国殖民者印度民族意识第2课俄国的改革1. 改革: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影响: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成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的进程。

进一步强化。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人物: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必须高价赎买一份土地。

意义: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但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答案:1.彼得一世欧洲军事强国俄国近代化农奴制 2. 亚历山大二世第3课美国内战(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是,南方是(焦点是)2.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和《》的颁布(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意义:黑人奴隶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

5.胜利: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6.林肯的贡献: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7.美国内战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复习提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清单.docx

复习提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清单.docx

复习提纲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清单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新时代的曙光1、俄国二月革命: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爆发: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状态。

主要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2、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背景:临时政府仍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 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7日性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①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一一斯莫尔尼宫,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起义工人和革命士兵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的战略要地,如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③11月7日晚,起义士兵和工人以“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对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冬宫,临时政府的大部分成员被捕,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

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俄国国内战争时期概况: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以下措施:①加强红军的建设。

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收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结果:经过三年艰苦的内战,到1 920年底,苏俄人民取得了反对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2020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套笔记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2020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套笔记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 美国云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历史上,这一地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今天这一地区。

仍然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官方语。

2.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的人物是玻璃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4.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民族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2课俄国的改革1. 俄国历史上两次决定俄国命令的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民制改革。

2.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主持这场改革的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仿,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购买。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材料是哪次改革所颁发的法令的内容?废除农奴制改革。

2. 这次改革是哪年开始的?有谁组织的?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3. 这次改革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自上而下地系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意义: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1. 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通过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完成的,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 引发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于南方农奴制种植园经济矛盾不可调和。

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农奴制的存废问题。

3. 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1862年,林肯颁发《解放黑人奴隶制宣言》《宅地一法》。

4. 美国内战有何影响?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doc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doc

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⑴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由子弹事件3.起义;1857年,印度土点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⑴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⑴政治:%1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1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1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1派遣亩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1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初三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目的:(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结果:(两种政权并存,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的是临时政府)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1)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同德国。

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迁都:(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加盟联邦:(俄罗斯联邦、外高家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前两个五年计划: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间:1928年~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意义:(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同时,也实现了农业集体化4.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1936年)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形成的环境:(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评价:(在一定时期起过积极作用,迅速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苏联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阶段特征1.政治上: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建立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改革。

2.经济上: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4年以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6 年,苏联模式形成。

二、单元框架三、单元目标1.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2.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1)三国同盟:德国(核心)、奥匈帝国、意大利(动摇者)(2)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3)核心矛盾:英德矛盾(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4)两大集团的性质:非正义性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5)争夺焦点:巴尔干半岛(火药桶)(6)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概况: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2)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3.主战场:欧洲战场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4.最惨烈战役:凡尔登战役时间:1916年交战双方:德、法使用的新式武器:毒气弹地位:一战转折点别称:“绞肉机”“地狱”“屠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5.一战进程加速: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等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6.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总结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总结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2. 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参与者:工人、革命士兵。

(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7)任务:推翻临时政府。

(8)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 巩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结果:1917年至1920年,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苏俄)。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补充: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走向战争的深渊&第二课残酷的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战:①爆发原因:根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直接:萨拉热窝事件②目的: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③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和及其依附国④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⑤时间:1914年到1918年⑥结果: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2、一战的主战场:欧洲战线: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线是:西线主要战役有:凡尔登战役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中国参战③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大战④各交战国革命运动4、一战的影响:①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③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一战给我们的启示: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国作用等。

5、一战前后和一战中,中国发生了那些与一战相关的重要事件?1915年新文化运动、日本占领胶济铁路、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第三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巴黎和会①时间:1919年1月-6月②参加国:英、法、日、意、美等32个国家③操作国:英、法、美④中心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分配方式⑤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⑥作用: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协约国分别于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2020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衡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大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13 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20: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后边却隐蔽着生产节余、
全国性的股票谋利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929 年 10 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
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破产,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2.目的: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影响: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获取改进。

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渐渐增加,人民生活获取改进。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限制性:新政是在保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
实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初三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

--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①时间:21年3月,②主要内容:允很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动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4年列宁逝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①时间:28--37年,②领导人:斯大林,③主要成就: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

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时间:1936年,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个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