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答案及试题
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答案及试题试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点在哪里?3.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哪些因素有关?试题二:夏、商、周三代的特点1. 夏、商、周三代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的?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3. 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经济特点有哪些?试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变革事件有哪些?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哪些代表人物?3.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突破?试题四: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1. 秦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2.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有哪些?3.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试题五:汉朝的辉煌与衰落1.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的治理有哪些特点?2.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有哪些成就?3. 汉朝为什么最终衰落?试题六:三国时期的动乱与分裂1. 三国时期是哪三个国家相互争霸的时期?2. 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谁是其中的主要人物?3.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试题七: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 隋朝是由哪位皇帝建立的?他的治理有哪些特点?2.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何?3. 隋唐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和对外交流有何影响?试题八:宋朝的政治和文化1. 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 宋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有哪些?3. 宋朝的政治和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试题九:元朝的统治和文化交流1. 元朝是由哪位皇帝建立的?他的统治特点是什么?2.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哪些特点?3. 元朝对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哪些重要事件?试题十:明朝的政治和海外探险1.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的治理特点有哪些?2.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何?3. 明朝的海外探险有哪些重要事件和发现?以上是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的答案及试题,祝你研究顺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政府在台湾建制的概况2.掌握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及其意义3.识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4.知道清朝前期疆域的特点,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清朝进一步加强,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推崇___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2.______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英雄。
3. 年,清军击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的封号;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
5.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地区。
________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设置__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6.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7.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用史实说明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方式有哪些?三、练习巩固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
”这幅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回归祖国、清军进入台湾后,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当时台湾府是隶属于()A.浙江省B.福建省C.江苏省D.广东省3.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西域都护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4.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5.下列战争发生于乾隆帝时期的是()A.靖难之役B.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册封五世班禅②册封五世达赖③设驻藏大臣④设伊犁将军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 政治腐败 : 明朝中后期 , 皇帝 多是沉迷享乐 , 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 大臣们结党营私 , 争权夺利。
2. 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 ,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 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 官僚、 地主等疯狂 兼并土地 , 肆意侵占民田 , 致使大 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3. 原因( 1 ) 主要原因 : 明朝末年 ,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 民 众不堪重负 , 怨声载道 , 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
( 2 ) 直接原因 : 当时 陕西 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 庄稼颗粒无收 , 饥民遍野 , 官府不顾民众 死活 ,催征如故。
4. 过程( 1 )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 , 提出“ 均田免赋 ”的口号 , 得到广大农民 的热烈拥护。
( 2 )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 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 起义军英勇作战 , 纵横于河南、湖广等 10 余省。
( 4 )1643 年 , 李自成在 西安 建立政权 , 国号 大顺 。
5. 结果: 1644 年 4月,李自成攻占 北京城 ,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 翻。
知识点 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6. 满洲兴起( 1 ) 后金建立 :1616 年, 努尔哈赤 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 , 史称 后 金。
( 2 ) 清朝建立 :1635 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 ; 次年, 改国号为清。
明朝的灭亡课前自主预习, 纷争不已。
7. 清兵入关( 1 ) 清兵入关 : 明朝灭亡后 , 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 ,引清军入关 , 并 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 李自成战败 :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 退回北京 , 随即离京西行 , 转战各地 , 最后失 败。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6.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发生了公元907年。
随堂巩固案 1.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 )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2.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3.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C )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朱温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B )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选择题 1.“安史之乱”是一场( C )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2.(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D ) A.三藩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C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5.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D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②灾荒连年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B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7.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 ) A.手握重兵的武将 B.饱读读书的儒生 C.前朝的皇亲国戚 D.豪门大户的后代8.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积极影响: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来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自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zd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答:隋炀帝落得如此下场的原因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①他在位期间淫贱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至致使社会矛盾激化,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2022年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新课程学习指导答案完整版第三单元
2022年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新课程学习指导答案完整版第三单元1、《木兰辞》是()朝民歌的代表。
[单选题] *A. 南朝B. 北朝(正确答案)C. 西晋D. 东晋2、“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单选题]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B.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正确答案)C.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3、60.下列哪项不属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的共同之处()[单选题] *A. 统一本民族各部落B.建立民族政权C.推动本民族的发展D.先后统一中国(正确答案)4、71.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以官修正史、史料为基础,并对众多史料考证,反复研究。
这体现了该书()[单选题] *A.历史评价公B.坚守求真原则(正确答案)C.创立编年体裁D.借鉴历代经验5、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调研,“中医药”成为他此行考察中的一个关键词。
“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
”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正确答案)6、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旅行探险活动。
根据当年的历史,活动的正确顺序应是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瑞金革命根据地④甘肃会宁城()?[单选题] [单选题] *A. ③④②①B. ③②①④C. ①②③④D. ③①②④(正确答案)7、70、建立与宋并立的辽、西夏、金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单选题]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正确答案)C.党项、女真、鲜卑D.匈奴、鲜卑、吐蕃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单选题] *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正确答案)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9、“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P3问题思考㊀㊀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门第ꎬ而是考试成绩ꎬ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ꎮP4材料研读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ꎬ开凿大运河ꎬ修筑长城和驰道ꎬ还多次巡游ꎬ三次征辽东ꎮ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㊁财力无数ꎬ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ꎬ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ꎬ导致了材料中这种状况的出现ꎮP5课后活动1.科举制度的创立ꎬ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ꎬ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ꎬ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ꎬ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ꎬ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ꎮ2.隋炀帝好大喜功ꎬ不恤民力ꎬ又纵情享乐ꎬ奢侈无度ꎬ致使民不聊生ꎬ社会矛盾激化ꎬ农民起义爆发ꎬ最后在江都被部下杀死ꎮ隋炀帝的残暴统治ꎮ3.略ꎮ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8材料研读㊀㊀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ꎬ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㊁官吏贪腐㊁百姓饥寒等引起的ꎬ只有轻徭薄赋ꎬ选用廉吏ꎬ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ꎮ因此ꎬ他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ꎬ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ꎮP8问题思考㊀㊀政治上ꎬ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ꎬ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ꎻ法律上ꎬ制定法律ꎬ减省刑罚ꎻ经济上ꎬ减轻农民劳役负担ꎬ鼓励发展农业生产ꎮP10课后活动1.粮食连年丰收ꎬ马牛遍布四野ꎬ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用关闭ꎬ米价便宜ꎬ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㊁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ꎮ唐太宗勤于政事ꎬ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ꎬ改革弊政ꎬ减轻人民负担ꎬ鼓励发展农业生产ꎮ因此ꎬ唐太宗统治时期ꎬ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ꎮ2.开元时期ꎬ人口众多ꎬ粮食丰盈ꎬ国库充实ꎬ百姓富足ꎬ整个社会欣欣向荣ꎮ第3课盛唐气象P12材料研读㊀㊀节省人力ꎬ提高效率ꎮP17课后活动1.水路运输发达ꎬ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ꎬ商品贸易繁盛ꎮ2.(1) 蕃 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ꎻ 胡 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域各族的称呼ꎮ(2)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ꎬ种植谷物ꎬ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㊁马匹㊁服饰和妆容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ꎬ各民族相互影响㊁不断交融㊁共同发展ꎮ3.略ꎮ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21问题思考㊀㊀鉴真前后6次东渡ꎬ用了12年ꎬ困难重重ꎬ但他百折不挠ꎬ矢志不渝ꎬ终于成功ꎮ玄奘西行路途遥远ꎬ他不畏艰险ꎬ历经磨难ꎬ为追求真理ꎬ坚韧不拔ꎬ意志坚定ꎮP22课后活动1.略ꎮ2.大食人俑㊁东罗马金币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㊁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ꎮ3.略ꎮ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24材料研读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ꎬ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ꎬ田地荒芜ꎬ十室九空ꎻ人民家破人亡㊁流离失所ꎮP26课后活动1.ɿ皇帝荒废朝政㊀ɿ节度使权力膨胀㊀ɿ军队战斗力薄弱2.这首诗以菊喻志ꎬ借物抒怀ꎬ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㊁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ꎬ表达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ꎮ㊀63第二单元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P30材料研读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ꎬ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与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ꎮ由此可见ꎬ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ꎬ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ꎮP31材料研读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ꎬ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㊁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ꎬ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ꎬ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ꎬ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ꎬ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ꎮ社会上ꎬ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ꎬ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ꎬ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ꎮP31课后活动1.略ꎮ2.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ꎮ(ɿ)㊀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ꎮ(ɿ)㊀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ꎮ(ɿ)㊀知州的权力很大ꎬ不受牵制ꎮ(✕)㊀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ꎮ(ɿ)㊀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ꎮ(✕)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36课后活动1.面对辽的大举入侵ꎬ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ꎬ从而打败辽军ꎬ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ꎮ此外ꎬ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ꎬ举荐贤能ꎬ扶正祛邪ꎬ不徇私情ꎬ深得民心ꎮ此歌谣表达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ꎬ反映了民众希望官员为官清正的愿望ꎮ2.北宋与辽㊁西夏订立和约ꎬ使北宋与辽㊁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ꎮ对社会经济而言ꎬ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ꎬ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ꎬ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ꎮ对民众生活而言ꎬ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ꎻ另一方面ꎬ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ꎬ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ꎬ促进了民族交融ꎮ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P40问题思考㊀㊀数百年来ꎬ民众一直传颂岳飞抗金的事迹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ꎬ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ꎮ抗金斗争中ꎬ他率领的 岳家军 纪律严明ꎬ作战勇敢ꎬ是当时抗金的中坚力量ꎻ岳飞和 岳家军 抵抗金兵南下ꎬ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㊁生活环境ꎬ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之苦ꎬ保护了人民的生命㊁财产ꎬ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ꎮ因此ꎬ数百年来ꎬ岳飞能够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怀念ꎮP40课后活动1.略ꎮ2.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ꎬ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ꎮ 几时休 三个字ꎬ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 语意双关ꎬ既是温暖的自然风ꎬ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ꎮ末句 直把杭州作汴州 ꎬ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ꎬ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ꎮ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ꎬ不思抵御外族侵扰ꎬ过着苟且偷安㊁粉饰太平的日子ꎮ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P44问题思考㊀㊀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ꎬ是联系工业和农业㊁城市和乡村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ꎮ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ꎬ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ꎬ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ꎮ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ꎬ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ꎬ经济收入得到提高ꎬ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ꎮP46课后活动1.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ꎬ商家实力雄厚ꎬ交易量大ꎮ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ꎬ店铺遍及大街小巷ꎬ有一定的规模ꎬ商品种类繁多ꎮ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ꎬ金属货币携带不便ꎮ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ꎮ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49问题思考㊀㊀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ꎬ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ꎬ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㊁支持ꎬ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ꎻ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ꎬ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㊁发展ꎬ增强元朝军队的实力ꎬ为忽必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P50课后活动1.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㊁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ꎮ铁木真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ꎬ经过多年的战争ꎬ实现了蒙古的统一ꎬ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ꎮ2.按先后顺序排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㊁西夏灭亡㊁蒙古灭金㊁忽必烈继承汗位㊁元朝建立㊁南宋灭亡ꎮ㊀64第11课元朝的统治P52问题思考㊀㊀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ꎮ与汉唐疆域相比ꎬ今新疆㊁西藏㊁云南ꎬ东北广大地区ꎬ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ꎮP53问题思考㊀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ꎬ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ꎮP53课后活动1.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ꎬ为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ꎻ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ꎮ2.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ꎬ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ꎮ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P58课后活动1.两宋时期ꎬ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ꎬ城市商业贸易繁荣ꎬ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ꎻ同时ꎬ城市发展ꎬ市民阶层壮大ꎬ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ꎬ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ꎬ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ꎮ2.略ꎮ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P61材料研读㊀㊀指南针用于航海ꎬ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ꎬ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ꎬ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ꎮP62材料研读㊀㊀驿站的普遍设置ꎬ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ꎬ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ꎬ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㊁文化交流和对边疆地区的开发ꎮP64课后活动1.活字印刷术的出现ꎬ降低了制书成本ꎬ促进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ꎻ火器的使用ꎬ改变了作战方式ꎬ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ꎬ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ꎬ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ꎬ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ꎮ2.特快专递ꎮ第三单元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P67问题思考㊀㊀权力的分散与制衡ꎮ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ꎬ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ꎬ从而加强了皇权ꎮP68材料研读㊀㊀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ꎬ以加强皇权ꎬ巩固统治ꎮP69课后活动1.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ꎬ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ꎬ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ꎬ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ꎮ弊:缺少了制约君权的机制ꎬ皇权高度集中ꎬ容易形成专权ꎬ出现偏颇决策ꎻ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ꎬ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ꎮ2.明朝改革科举考试ꎬ导致教学内容单一ꎬ考试形式刻板ꎬ从而扼杀了创造性ꎬ不利于教育的发展ꎻ明朝改革科举考试ꎬ也使许多读书人只埋头攻读经书ꎬ不讲求实际学问ꎬ培养出来的 人才 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㊁死读书之人ꎬ不利于选贤任能ꎮ因此ꎬ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ꎮ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P73材料研读㊀㊀因此ꎬ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ꎮP74问题思考㊀㊀明朝中期海防松弛ꎬ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ꎮ所到之处ꎬ倭寇杀居民ꎬ劫财货ꎬ无恶不作ꎬ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ꎮ因此ꎬ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ꎬ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ꎬ是一场反侵略战争ꎮP75课后活动1.略ꎮ2.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㊁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ꎮ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P78材料研读㊀㊀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ꎮ民以食为天ꎬ农业是国家的根本ꎬ中国自古就有 士农工商ꎬ以农为本 的观念ꎬ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ꎮ㊀65P80问题思考㊀㊀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ꎬ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ꎬ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㊁坚韧刚毅㊁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ꎬ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ꎮP83课后活动1.略ꎮ2.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㊁越峻岭ꎬ奔腾万里ꎬ浩然大气ꎬ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ꎻ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ꎬ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ꎬ无论是立体轮廓㊁空间组织㊁建筑色彩ꎬ还是平面布局ꎬ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ꎮ第17课明朝的灭亡P86材料研读㊀㊀李自成提出了 均田免赋 的口号ꎬ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ꎻ李自成的起义军军纪严明ꎬ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ꎬ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ꎮP87课后活动1.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ꎬ连年大旱ꎬ庄稼颗粒无收ꎬ饥民遍野ꎬ农民只得吃蓬草㊁树皮㊁石块充饥ꎮ但是ꎬ官府不顾民众死活ꎬ催征如故ꎮ2.ɿ朝政腐败ꎬ宦官擅权㊀ɿ土地兼并严重㊀ɿ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㊀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95课后活动1.230年ꎬ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地区ꎮ隋朝时ꎬ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地区ꎮ元朝设澎湖巡检司ꎬ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ꎬ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ꎮ1662年ꎬ郑成功收复台湾ꎮ1683年ꎬ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ꎮ1684年ꎬ清朝设置台湾府ꎮ1885年ꎬ台湾正式建省ꎮ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ꎮ2.清朝治理西藏和新疆ꎬ一方面加强了西藏㊁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ꎬ另一方面保持了西藏㊁新疆的秩序稳定ꎬ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㊁文化交流ꎬ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ꎮ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100课后活动1.1661 1766年ꎬ耕地面积大大增加ꎮ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ꎻ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ꎬ大力推行垦荒政策ꎻ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ꎻ等等ꎮ2.玉米㊁甘薯和马铃薯属于南美洲高产农作物ꎬ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ꎮ它们的引进和推广ꎬ提高了粮食产量ꎬ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ꎮ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P102材料研读㊀㊀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ꎮ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ꎬ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ꎬ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ꎮ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㊁内阁成为虚设机构ꎮ这样ꎬ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ꎬ君主专制空前强化ꎮP103问题思考㊀㊀从历史上看ꎬ吏治的腐败ꎬ一方面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㊁国家财政紧张㊁社会矛盾尖锐㊁社会危机加剧ꎬ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ꎮP105问题思考㊀㊀略ꎮP106课后活动1.这些诗句大都有 明 或 清 等字眼ꎮ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ꎬ捕风捉影ꎬ硬是认为 明 暗指 明朝 ꎬ 清 影射 清朝 ꎬ认为这些诗句说明了诗人怀念明朝㊁不满清朝ꎬ要 反清复明 ꎬ便把他们下狱ꎮ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ꎬ严重阻碍了思想㊁学术的发展和进步ꎮ2. 三年清知府ꎬ十万雪花银 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ꎬ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ꎮ句中的 清 ꎬ非 清朝 之 清 ꎬ而为 清廉 之 清 ꎮ此谚又作 一任清知府ꎬ十万雪花银 ꎬ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ꎬ一任三年下来ꎬ仅靠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ꎮ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ꎬ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ꎬ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ꎮ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ꎬ官吏贪腐现象严重ꎮ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P112课后活动1.略ꎮ2. 扬州八怪 发展明朝徐渭写意画的特点ꎬ绘画讲究诗㊁书㊁画结合ꎬ不拘成规ꎬ笔墨纵横ꎬ自成风格ꎮ他们作画与正统画风不同ꎬ因此被称为 扬州八怪 ꎮ㊀66。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想一想】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①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的腐败;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测评】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议一议】反对和支持武则天的都是些什么人?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出身豪门的大地主;支持武则天则是出身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自我测评】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想一想】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自我测评】说说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自我测评】1、说一说“天可汗”的含义。
“天可汗”即唐太宗。
“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回纥等族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为“天可汗”。
2、谈谈文成公主进藏有什么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七年级历史课本答案
导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问题思考:,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之间既有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问题思考:P3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答: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课后活动:P51.比较一下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答: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答: 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C是尖状器,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问题思考:P8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答: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②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③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④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⑤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课后活动:P10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内画√;□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城市的出现;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第3课远古的传说材料研读:P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答: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问题思考:P14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答: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的能力;又如炎帝发明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又名热熨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土加热,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痛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讲焚烧的植物、药物进行局部适宜温热刺激,医治效果更臻完美,这就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砭石”;砭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现;砭石的发现,证明了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始有了萌芽; 问题思考:P15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答: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课后活动:P16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之间既有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2.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曾在涿鹿大战中打败蚩尤部落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材料研读:P1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答: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问题思考:P21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答: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课后活动:P221.下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自上而下分别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 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答: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后活动:P261.仔细观察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答:酒器、炊具、礼器;2.你能辨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答:A.人 B.水 C.猪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材料研读:P28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答: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问题思考:P2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课后活动:P30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九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答: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2.搜集有关材料,每人编写一则春秋时期的小故事,然后在全班举办一次故事会;答: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问题思考:P32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答: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材料研读:P33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答: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材料研读:P3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课后活动:P35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退避三舍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百发百中唇亡齿寒卧薪尝胆朝秦暮楚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完璧归赵答:出自春秋时期的有: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2.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答: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第8课百家争鸣材料研读:P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答:“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材料研读:P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问题思考:P39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答: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着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课后活动:P40 1.请说出下列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为政答: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答: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问题思考:P42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答: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研读:P45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苦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课后活动:P45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王皇帝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县制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材料研读:P48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答:说明秦朝的刑法非常残酷; 问题思考:P48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答: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材料研读:P50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答: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五星文库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旅游景点、IT计算机、考试资料、外语学习、行业论文、办公文档、工作范文、文档下载、教学研究、教学教材、资格考试、人文社科以及2016年秋新版人教中国历史上册课后题等内容;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问题思考:P42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答: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材料研读:P45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苦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课后活动:P45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周朝秦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王皇帝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统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县制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材料研读:P48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答:说明秦朝的刑法非常残酷; 问题思考:P48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答: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材料研读:P50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答: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课后活动:P501.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中画√;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修建长城□√强征赋税□√严刑苛法□√开拓交通□√修骊山陵□√2.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答: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材料研读:P5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答: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使人口锐减,社会不稳定; 课后活动:P53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答: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答: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问题思考:P55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答: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 材料研读:P56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答: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课后活动:P561.材料分析: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材料反应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答: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答: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答: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与答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化得到交流.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 1.B 2.3.D 4.5.B 6.D 7.8.9.B二 10.ABD 11.AD三 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习题答案1、68.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单选题] *A.蒙古统一中国(正确答案)B.金与南宋之战C.辽攻打北宋之战D.辽攻金之战2、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从材料中可知()[单选题]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正确答案)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3、30.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来形象地描绘某座大都市.说出这座大都市的名字[单选题] *A.洛阳B.长安(正确答案)C.扬州D.成都4、36.小明正在收集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图片资料,据此分析,他正在为下列哪一图片展做准备()[单选题] *A.明朝科技的辉煌(正确答案)B.清朝文学的发展C.明朝建筑顶峰D.清朝书画展5、《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单选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正确答案)6、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单选题] *A. 日军屠杀旅顺居民B.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C. 柳条湖事件D. 南京大屠杀(正确答案)7、21.《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建立和治理隋朝的历程。
下列有关隋文帝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灭掉南朝最后的王朝陈,重新统一南北C.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D.由于他的倡导,隋初奢靡之风盛行(正确答案)8、82.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明太祖“废丞相,设三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3—21课练习题与答案第十三课元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A铁木真B忽必烈C文天祥D王安石2.回族开始形成于:()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3.元朝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元朝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②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1.蒙古族长期以来生活在上,12世纪时,开始使用工具和,促进了蒙古各部社会的发展。
2.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3.元朝时,原先生活在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
三、识图题(成吉思汗图片)(1)他是谁?(2)他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参考答案:一、1.C2.D3.C4.B二、1.蒙古高原铁制兵器2.忽必烈大都3.黄河流域汉人三、(1)成吉思汗(铁木真)(2)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
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正式建立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不断进行扩张战争,蒙古政权日益强盛,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十四课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B元世祖在位时,修筑了黄河C元大都市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D杭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2.元朝的棉纺织业中心是:()A广州B泉州C杭州D松江3.元代海运的起止点是:()A杭州直沽B刘家港直沽C刘家港大都D广州直沽二、填空题1.元世祖时开凿了_________和_________,连接了原有的运河,漕运粮船从_________可以直通大都。
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来到中国。
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_________》,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历史是一门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和演进。
初中历史教育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是学习初中历史的一本教材,本文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第一课:文明的产生和发展1. 文明的定义: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较高成就。
2. 文明的四大发源地:亚洲黄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亚洲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亚洲印度河流域。
3. 文明的主要特征: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制度的建立和法律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和记载的发展等。
4.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第二课:中华文明的诞生1. 尧、舜、禹三代的贡献:尧负责治理国家,舜讲学于民,禹治水。
2.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炎帝、黄帝、尧、舜、禹等。
3.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君主统治、封建等级、农耕经济等。
第三课:古代国家的兴亡1. 夏朝的兴亡:夏启、夏桀;夏农耕文化、灌溉水利和夏文字的特点。
2. 商朝的兴亡:商汤、商纣王;商朝牛、羊的标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 战国时期的国家纷争:秦、赵、魏、楚、燕、齐、宋八国;秦国的强大和嬴政的治理。
第四课:海外的文明1. 巴比伦文明:以苏美尔人为主导,以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为核心;闻名于世的巴比伦城和巴比伦斗兽场。
2.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核心,统一国家的兴起和法老的统治;金字塔和壁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3. 印度文明:以印度河流域为核心,种姓制度和宗教印度教的兴起;吠陀文明和历史悠久的吉萨印度教神庙。
第二单元: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五帝时期:尧、舜、禹、大禹、小禹;部落联盟和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以世袭制为主,商朝以王权神授制为主,西周以封建制为主;三代家天下、六卿分封等。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练习题_参考答案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课中题与课后题参考答案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中题1.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答: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主观条件:(1)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为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2)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
2.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其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这是个开放的思考题,答题的答案不求唯一。
有两种供参考。
同意:其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和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今天。
不同意:可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当然还有其它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课后题P.4【温故知新】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畅想天地】科举制给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答:一方面结合课文大字关于科举的作用,谈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国恭顺的奴仆。
还可以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
当然,也可以讲读书做官,能造福百姓,应该肯定。
【自己动手】仔细观察《隋运河》图,对照《中国行政区图》,试着找出大运河经过现在的哪些省(市)?答: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第2课贞观之治一、课中题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答:一方面要注意“玄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
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答: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答:(∨)皇帝荒废朝政()发生严重灾荒()杨贵妃得宠(∨)节度使权利膨胀()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2、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答: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第6课北宋的政治1、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政,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利。
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做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对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略2、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答: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
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御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的日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答: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答: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答: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答: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元朝建立、南宋灭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答: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答: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正应用客观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答:特快专递。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事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答: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
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答: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西游记》2、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搜集有关万里长城和故宫的资料,撰写成文,具体介绍这两项古代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子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立体轮廓、、空间组织、建筑色彩,还是平面布局,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答: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崔征如故。
2、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答:(∨)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为什么郑成功确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
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