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木心--梁文道

合集下载

木心(素材)

木心(素材)

木心木心(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诗人、文学家、画家。

1927年生于乌镇东栅,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

1982年定居纽约。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是陈丹青的导师,曾出版多部著作。

木心先生出身首富之家,舅舅是作家茅盾。

1948年自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是林风眠的学生。

毕业后,任教于浦东高桥中学。

1950年代起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职。

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于1971年被逮捕入狱,原先他自订的二十二册文学作品也都被查抄。

出狱后继续从事美术工作。

他还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等职。

[1]1982年起前往美国纽约定居,继续其绘画及文学创业。

当时,木心的诗歌已经有脱离现代诗的端倪。

80年代他开始以一句话的形式写作俳句,1986年于台湾出版《琼美卡随想录》,首度发表了他的一行式俳句,影响了日后台湾的自由句发展,与隐地并列为自由句的先驱。

此后他出版了包括《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

他还曾在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他也是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中国画家。

此外,他还于1989年至1994年间为旅居纽约的一群文艺爱好者讲授《世界文学史》,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陈丹青等。

2005年他受家乡乌镇的邀请回国定居。

2011年10月因肺部感染住进桐乡第一人民医院,同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该医院病逝。

[2]美术作品《塔中之塔》从技法上看我们又很难将之称其为国画,因为木心先生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而这风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顿。

与这批风景一同展出的还有木心先生写于狱中的诗文杂记,这里面完全没有对时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大量世界精英分子间的对话:托尔斯泰、莱奥那多、沃尔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纳。

外国政要的厨房故事

外国政要的厨房故事

CULTURE文化茶坊文/朱东君外国政要的厨房故事54决策探索2018.8上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

”那么,现在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还会不会“烹小鲜”?技术又怎样?从他们“烹小鲜”的水平里,能否一窥其治国之道呢?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说既能治大国,又能烹小鲜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肯定榜上有名,且应该名列前茅。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德国人对默克尔的另一种赞美。

2011年7月,默克尔访问尼日利亚。

在和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一起吃午餐时,默克尔问:“你在家会自己做饭吗?”乔纳森听后哈哈大笑,觉得自己身为一国总统,又是个大男人,怎么会自己做饭。

默克尔不以为然:“我就会给丈夫做早餐。

”下厨烹饪被默克尔称为个人的一大爱好。

“当我翻动炒锅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是一国总理。

这时没有人打扰我,我也不用和政府发言人通电话。

”做饭让默克尔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她说这时的自己是最自由的。

政坛上的默克尔就像生活中的她一样,低调但让人信赖。

一位德国专栏作家说:“我们的总理没有到百万富翁的游艇上闲荡。

她会在超市里排队,并且会拿走找给她的零钱。

她就是一个既普通又伟大的女人。

”秀厨艺,多为秀亲民不过,对大多数秀厨艺的政要来说,这常常被他们看作是展现魅力、拉近与民众关系的好机会。

所以,即使厨艺没有多高超,他们也愿意在大众面前一试身手。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大概要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了。

2013年10月,奥巴马在华盛顿视察一个专门为穷人提供食物的慈善机构“玛撒的餐桌”。

在那里,他身着一条绿色围裙,化身大厨,和慈善机构的员工以及小朋友们一起制作花生黄油、三明治和水果酸奶。

3个多月后,即2014年1月20日,时值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奥巴马带上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到“华盛顿特区中央厨房”——一个为当地避难所提供食物的机构,加入了制作墨西哥卷的流水线,当上志愿者。

这次,奥巴马穿的是白色围裙,看上去相当自信。

不过,奥巴马制作的食物看上去技术含量都不太高,他对此也并不讳言。

梁文道,一个顽劣的文人

梁文道,一个顽劣的文人

梁文道,一个顽劣的文人作者:钟钟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4年第1期1970年,梁文道出生于香港,他说自己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因为那天是西方的“礼物节”,人们会在这天打开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四个月大时,因为父母要外出工作,便将他送到了台湾的外公家。

对于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日子,梁文道不觉得那是缺憾,却用“好自由”来形容他的童年:“我是老人家的开心果,老人家是我的守护神,他们把我照顾得很好。

”儿时的梁文道是一个非常顽皮的孩子,抓鱼打鸟爬墙头,撬门开锁摘水果,什么都会。

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撬开一个部队的仓库,偷出子弹壳和木头,自己做枪玩;他们剪下有一个房间那么大的气象气球做成弹弓打鸟玩。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为了让喜欢四处闯祸的梁文道安分下来,外公经常泡一壶茶,然后摇着蒲扇给他讲《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四书》等名著。

每每此时,他总是能安静一下午,也省去了外公带着他四处赔礼道歉。

那时,祖孙俩就有个约定,只要没人来家里告状,外公就会给他讲一下午故事。

日子久了,外公的那些名著被掏空了,于是戏迷外公便把京剧里的名段编成故事说给他听,杨家将、隋唐演义、七侠五义的故事,成了梁文道最早的文学启蒙。

好不容易到了上学的年龄,外公将他送到一所教会小学读书。

那所教会小学的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二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学生轮流分组当小老师来教其他的孩子,老师们从旁边协助。

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学生自我学习,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了高年级,老师还经常跟学生们讨论哲学上的问题。

梁文道的语文基础和思辨能力都得益于那个时期。

梁文道初中时是一个坏透的学生,成绩差,脾气差,非常反叛,就算生病住进了医院,也还是停不下来。

他会趁同房病人入睡后在病人的嘴上抹牙膏;将病历剪成细条,再用止血钳夹在医生的白大褂后面,医生去给病人做手术时就拖着长长的“尾巴”……这些恶作剧都让他莫名其妙地很开心,或许冥冥中也注定了他的将来没有寻常路可走。

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

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

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

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下面由与大家提供大学生晨读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送阅读!人生经历过太多无可奈何之后,才能懂得谁都无法躲避每一个平淡的日子。

生活的繁琐,现实的不易,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的胸怀学会包容,不得不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中很多事,真的没有回头的空间。

人生在世,笑与哭只要发自内心,都一样能够感动岁月。

这一路我们不惧风雨而来,也许生活还没有出现向往已久的辉煌,也许我们的人生还没有太多的选择,可我们总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不能让自己在这复杂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

生命中,你来我往,有些人,一别就是一辈子;有些路,开始了就逝去了回头的时机。

即便惨淡的生活无人心疼,我们还是要带着最初的思念,去期待下一段的缘分。

即便无人喝彩,我们还是要自己勇往直前走出阴霾,走向光明。

时光如水,我们渐渐懂得人生只有经历过悲欢离合之后,才会珍惜身边每一次的相遇。

生活只有在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去争取美好的未来。

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改变结果的,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宽容,学会承受不能改变的结果。

我们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都在嘈杂喧嚣的环境中忙碌,也曾渴望一步就能问鼎九州,能快速地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大满贯。

当时光流逝,我们终于知道成功的颜色,不一定就是多么地绚丽,活出自己的颜色,也许才是生命的意义。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繁花似锦的曾经,终将被岁月搁浅,成为过往云烟。

人活着,就不能让精神的步履止步不前,而是带着快乐的灵魂,行走在每一个清晨和日暮,活好每一个当下。

听快乐的音乐,做快乐的事情。

人生苦短,何必纠结?有些事情,不会因为你的纠结,而纾解。

人生路漫漫,总会有些事想不开,有些情,放不下。

其实放不下的不是人和事,皆是因为你内心装的豁达太少,因此把美好的人和事,都拒绝在心门之外。

梁文道谈木心

梁文道谈木心

梁文道谈木心----8a663798-6eb5-11ec-adb5-7cb59b590d7d梁文道:木心在文学上成就最大的,恐怕最多读者知道的,他写了很多散文,写了很多箴言般的、格言般的一些句子,某个程度上你可以说,我自己有时候会拿他比赋为法国的蒙恬,当然我们知道当年法国蒙恬写作的时候用的文字是怎么样的一种文字。

但是我形容他像蒙恬这是因为他写的散文,真的就是蒙恬意义上的essay,一个题目一个概念,各种疑问探索式的写作,但是他除了这些写作之外,也尝试过不同的文体,诗也是一大宗,明天再跟大家讲,此外还有小说。

然而,他的小说很特别。

我对他的一些小说有所保留。

这部分主要是一些讲太多故事的小说。

例如,其中一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不同的版本,并在互联网上传播。

他们不知道它原来是木制的。

这是关于公交车司机如何一路被其他乘客羞辱的故事。

只有一名乘客不讨人喜欢。

结果,司机想把乘客赶下车。

原来司机想让整辆车都冲到悬崖底。

当然,今天互联网上流行的版本并不是穆欣最初写的,而是大意。

可是另一方面,他还有更多的小说写的却像散文,或者说有的时候反过来,他的散文写的像小说,也就是说散文里面看得出明显虚构的东西,而小说里面的叙事慢慢平缓下来,不追求情节上的高低起伏,而变成淡淡散散的,像散文般的格局铺展开去,敷衍开去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新颖的写作方法?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解释说,他想写的是一种,可以说他的小说是一种叙事散文。

他说我对小说有另一个定义。

我的短篇小说是叙事散文,就像音乐中的叙事歌曲。

哈代曾经说过,我记得的印象更多,给出的意见更少。

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起这句话,那些记得自己印象的人在当时和之后都很自在。

他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转过身来,从记忆中改变过来,回首往事。

他们很困惑。

现在我用印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什么叫做以印象表成主见?我觉得最好的一个例子或者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他这本书《温莎墓园日记》里面同名的小说《温莎墓园日记》,这篇小说很奇怪,一开头你就觉得叙事者的我好像不太明显,或者那个我更像是散文叙事的我,一开始就讲一个墓园,这个墓园的状况是怎么样的,说着说着,就慢慢的开始引入,你开始觉得像小说了,因为叙事者会用括号提醒自己说,这些部分我要写给谁看。

童明陇菲陈丹青梁文道谈木心(上篇)

童明陇菲陈丹青梁文道谈木心(上篇)

童明陇菲陈丹青梁文道谈木心(上篇)3天前,理想国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了木心先生新书《木心谈木心:补遗》的首发式,活动邀请了童明、陇菲、陈丹青、梁文道四位老师来谈论木心先生。

700人的场地报名人数却达到了2700多人。

未能到达现场的朋友,以及到了现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能入场的少数朋友,主页菌在此只能说声抱歉了。

这两天,后台有不少读者朋友问到现场视频和文字实录什么时候发布。

所以不敢怠慢,赶紧整理了出来,今日微信分享给大家。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拍摄视频的同事因为身兼数职,后面的互动环节,没有拍全,所以视频只剪辑了嘉宾谈话的部分。

不过大家不用急,首图那边用三台摄影机全面记录了活动现场,大概一周后会剪辑好,届时更为完整的版本会发布在[看理想](微信号:ikanlixiang)公众号。

文字实录部分有两万多字,主页菌一路看下来,却舍不得删,确实是干货满满,无奈微信单篇文字限制在两万字,所以分为上下文来呈现。

上篇为嘉宾们的陈述,下篇为现场互动部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

点击今日微信第三篇,可购买木心先生相关作品。

童明·陇菲·陈丹青·梁文道谈木心上篇梁文道:大家好!我是梁文道。

在我右手边这位是童明先生。

中间这位是陇菲先生。

然后是陈丹青先生。

这本《木心谈木心》基本上就是木心先生在课堂里跟学生说自己怎么进行创作。

我们在很多场合看到一些作家谈自己的创作,可是木心先生还是很特点的。

我们读木心先生作品的时候,常常会很讶异,他怎么想出来、怎么做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写?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字?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词?木心先生在自己的回忆录补遗中讲了他自己的写作思考。

他一段一段来谈自己的作品,对各位读者而言,也是很好的文学功底学习。

我们写作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思来看待文字,这是很特别的事情。

现在先请比我更熟悉木心先生的老师谈一谈,首先有请陇菲先生。

1.「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平正与险绝”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平正与险绝”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平正与险绝”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著作《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段论述,不仅揭示了学书的道理,而且还说出了人生哲理。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围绕“平正”与“险绝”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书谱》中的精辟论述揭示了学书有成的人,大都经历了“平正—险绝—平正”的艺术道路。

命题者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如何对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辨析两者关系,需要考生调动理性的思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体会每一个阶段所承载的为人处事之理。

第一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

“分布”主要是指字的结构安排。

“平正”,即平稳端正之意,要严格遵从规矩法度,绝不能随心所欲、胡涂乱抹。

“但求”,即只能有此追求,莫有过高要求。

反映的人生哲理是做人应当夯实基础,端正品格,遵守规矩,务实本分,也切忌好高骛远。

第二阶段“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是在打好基本功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才华,在不失法度的前提下,大胆追求变化,且要力争达到惊险异常、令人叫绝的程度,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但求变者在此阶段切勿夜郎自大、孤芳自赏;又要随时注意法度与美的法则,严防狂怪而“走火入魔”。

所反映的人生哲理是在朝气蓬勃的阶段,人们常常自立自主,屡有奇想,求新求异,不落窠臼,敢做敢为,守正创新,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又要防止不顾一切的为求异而怪异、步入歧途的可能。

第三阶段“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同是“平正”二字,与第一阶段的意思却大不相同。

这是在已能“险绝”基础上的“平正”,是艺术内涵丰富、充分个性化的返朴归真。

这是一个出乎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力求通会而达自然天成。

肖临骏:面对重霾,怕不作为更怕乱作为(精选五篇)

肖临骏:面对重霾,怕不作为更怕乱作为(精选五篇)

肖临骏:面对重霾,怕不作为更怕乱作为(精选五篇)第一篇:肖临骏:面对重霾,怕不作为更怕乱作为最近一段时间,京津冀及北方广大区域内的灰霾问题始终是各大媒体关注的重点。

12月8日晚上,北京市更是将预警级别从橙色提升到了红色。

其实对于许多行内人士来说并不感到突兀。

在一年多以前,南方周末曾发过一篇文章《“大气国十条”周年,最权威专家组预警:京津冀治霾计划将落空》,文中说道,曾参编“大气国十条”的权威专家已发出预警,即使全面落实现有的减排政策,京津冀依然难以完成“大气国十条”任务。

“令人担忧的是,各地治霾方案几乎都是仓促而就”,“其他地方独缺这种‘沙盘推演’”。

这些天来,舆论再度讨论到了灰霾成因。

2014年,北京市和国务院不同部门对于PM2.5源解析的结果发布了截然不同的几套数据。

看来,市民想要一个比较一致的源解析结果,至少在眼下是无法满足的。

当时各家媒体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教授的研究结果,称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

几年以前我也一时感到困惑,就花了点功夫,把张仁健的这篇论文(22页英文)和其他专家的相关文章收集起来,学习了一番,虽不能说全然懂了,但收获还是有点的。

问题的焦点出在张仁健研究组以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所采集的有限外场观测数据多元回归源解析结果。

为了有效治霾,控制大气质量,必须了解大气中各种污染物来源,要定量地估算出各个源对整体污染的贡献,这就需要源解析技术。

源解析的结果是制定污染防治规划的依据。

源解析也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环境科学中污染物来源的数学模型大体上可分为扩散模型和受体模型两大类。

其中受体模型以污染区域为对象,着眼于研究排放源对受体的贡献,通过对采样点污染物的特征进行分析,解析各种源的贡献。

因为受体模型不依赖于排放源排放条件、气象、地形等数据,不用追踪污染物的迁移过程。

由美国国家环保局发展的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就是基于受体模型的源解析工具之一。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素材之木心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素材之木心

1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

祖父给他取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长大后,他便给自己取笔名木心。

孙家乃望族,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工商世家。

从小,母亲聘请“一代词宗”夏承焘给木心上课。

木心把自己写的诗集手稿拿给夏承焘看,夏承焘读完,很是惊讶,小小年纪写诗作词竟然如此扎实:“如果把这本集子混入唐诗宋词里,也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木心听了之后,默默取回集子,把它丢进烤火炉里烧了。

母亲不解,木心说:我写诗词是为了写出新意,老师说我的诗词和唐宋人并无区别,说明我还只是模仿,与其照搬模仿,不如一把火烧了。

”2家中本来的意愿,是想木心从商从政,但木心毫无兴趣,他想成为一名画家。

1946年,木心考了上海美专,跟刘海粟先生学习油画。

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

1947年,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白天上街头发传单,制作反战漫画,晚上听肖邦、听莫扎特。

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给学生教美术。

工资很好,可是木心却说:“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

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当了不到半年教师,木心主动辞职。

又钻进了莫干山,专心读书、写文、绘画,山上人烟稀少,景致荒凉。

他的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31957年,木心家道中落,一日日破败下去。

迫于生计,木心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了设计师。

一天,当木心刚刚回到办公室。

几个警察在等他,问了一句:你就是木心?然后上来就要给木心戴手铐,木心转身就跑。

无路可走时,木心一头扎进大海,但最终还是被捕。

警察给木心安的罪名是策划偷渡。

原来他是被上海美专的同学诬陷。

他们偷渡未遂,就拉上不合群的木心垫背。

在监狱里,警察告诉木心:你母亲去世了。

木心感觉天都快要塌了。

“我哭得醒不过来。

最难熬的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下)

最难熬的时候你是怎么度过的(下)

40岁,从炼狱到重生
在任何人生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没有人能始终一帆风顺。

正如史铁生说,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而要摆脱困境,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对待,如何去度过。

我相信,只要我们咬紧牙关走过那些难熬的时光,就会发现黑暗里的泥泞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肯抬头我们依然能看到满天星辰。

梁文道看到木心50岁照片时惊叹不已:
“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经历过文革的人,难免身子会往前驼下去,有点佝偻,难免神情会有点沮丧、失落、惶恐,但木心没有,他精气神很足,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木心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在人与现实的这场硝烟战争中,与其抱怨有多倒霉、多痛苦、多无力、多烦恼,还不如坚强面对,做一个在黑暗中仍能大雪纷飞的人,拼尽全力去捱,去扛,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下一个问题,直到希望重现,生活再次拥有光彩。

胜者与强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们或向外寻找机遇,振臂一呼,革一场命;或向内心寻找安定,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愿你所受的累将变成命运的礼物,愿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道路。

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

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

物质低配,家庭⾼配,精神顶配中年⼈最好的活法:物质低配,家庭⾼配,精神顶配内⼼丰盈的⼈,活出⽆数种精彩。

上⼤学时,我选修了⼀门管理学课程。

有⼀次,年过半百的教授,结合⾃⼰的阅历谈到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见解。

他指着图⽚跟我们说:“⼈这⼀辈⼦精⼒和时间有限,没法⾯⾯俱到。

你要明⽩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过多精⼒消耗在物质层⾯,多花点⼼思去照顾家庭,去丰富精神。

”⼈⽣半坡,越活越通透,⽅才明⽩了多年前教授的那番话的深意:物质低配,家庭⾼配,精神顶配,才是⼀个⼈最好的活法。

01物质低配海明威说,在⼀个奢华浪费的年代,⼈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常微少的。

⼈过中年,当你滤除不重要的杂质时,其实也是在丢掉负累。

1956年的冬季,哲学家李泽厚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系列⽂章,稿费加起来有1000元。

这对于当时⽉⼯资只有60元左右的他来说,是⼀笔颇为可观的收⼊。

虽然经济变得宽裕,他的⾐⾷住⾏仍照旧,不穿好⾐服,不戴名表。

有⼈劝他给⾃⼰添置⼀⾝名牌衬衫,他拒绝了,说“名牌穿在⾝上是负担”。

他专⼼致于事业上,最后写出了《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看似⽀配物质,实则是被物质⽀配。

我们所穷尽⼼思占有的东西,却成为⽣活最⼤的羁绊,灵魂反⽽没有安放之处。

古希腊哲学家埃⽪科蒂塔曾说过,⼀个⼈⽣活中的快乐,应该来⾃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环球免税集团的创始⼈查克·费尼,虽然是闻名于世的富豪,却⼀直坚持着简朴的⽣活⽅式。

他经营着各类奢侈品,但⾝上破旧的眼镜是从杂货店挑的,10美元的卡西欧⼿表从地摊买的,他说这块廉价⼿表的时间⾛得⼀样准。

他没有⾃⼰的车,外出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经常拎着⼀个塑料袋来装各种⽂件。

住在旧⾦⼭⼀间普通公寓⾥,布置极其简单,墙上挂着喷墨打印的照⽚,桌⼦是⼀张破旧的⽊桌。

这就是查克·费尼的素简之道,没有琳琅满⽬的物品,⾝⼼落个⼤⾃在;没有填不满的欲望,过得简单⽽丰盈。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精选5篇)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精选5篇)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精选5篇)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1偶然知道了木心这个人,木心在大陆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港台的读者中早已闻名。

在网上看了木心追思会的视频后,就买了他的几本书。

他的《文学回忆录》一书,读起来真的令人爱不释手。

《文学回忆录》本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来讲,和一般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同。

他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对文学史上杰出的作者及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虽然他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更有味道。

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理解和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何止是文学作品,对所以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样。

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最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最大的区别,大量的篇幅是在阐述作者的精彩见解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

书中最为精彩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真是妙语连珠,处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文学回忆录》与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精彩警句随处可见,其观点之鲜明,见解之深刻让人佩服。

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他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他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陶醉其中。

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生活得很幸福。

书中用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

”,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2从大年三十到初七,用了8天一口气看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同时摘抄了一些精辟的语句,十来页笔记。

精品阅读:走近木心

精品阅读:走近木心

精品阅读:走近木心走近木心思雲木心在纽约中央公园之一朋友读木心的《云雀叫了一天》,读到“岁月不饶人,我又何曾饶了岁月”不禁哑然失笑。

我说木心如此,你何尝不是如此,365天工作、摄影、写博、阅读见缝插针忙得不亦乐乎?她说,我哪能和木心比啊,想起木心那个年代,我们岂敢辜负了今朝?一石激起千层浪。

是啊,一把愚昧之火可以将一个作家半生的笔墨心血烧得一干二净,但是,要在这废墟上重建辉煌,就只剩下拼着命干了。

他在后半生必须争分夺秒地创作,哪能饶了岁月?那年,阿玫问我“你知道木心吗?”我摇摇头。

直到看了《上海赋》,我才开始走近木心的世界。

我没有像陈村那样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般的震惊——我不具备作家的敏锐,只有读者的一点兴趣,但也足以让我喜欢木心的作品了。

《上海赋》措辞潇洒,造句幽默,素材丰富,陈述翔实,极其生动地重现了老上海的风貌,同时让我想起当年父亲和朋友聊天,围着八仙桌,喝着龙井,说十里洋场的种种奇闻,童心大悦。

看下去就发觉文章中逗号特多,我跟着逗号一路看下去,忍俊不住,渐入佳境,一幅幅老上海风情画,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终于遇到一个句号了——精彩!有人说木心的文字是有表情的,确实,字里行间出现一个十分健谈的木心,微笑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所以,一大段话才点一个句号。

摘选几段与同好分享:尤其在海外,隔着暂时太平的太平洋,老辈的上海人不提起上海倒也罢了,一提起“迪昔辰光格上海呀”,好比撬破了芝麻门,珠光宝气就此冲出来,十里洋场城开不夜,东方巴黎冒险家的乐园,直使小辈的上海人憾叹无缘亲预其盛。

尚有不少曾在上海度过童年的目前的中年者,怪只怪当时年纪小,明明衣食住行在上海,却扑朔迷离,记忆不到要害处,想沾沾自喜而沾沾不起来。

这批副牌的上海人最乐于为正牌的上海人作旁证,证给不知“迪昔辰光格上海呀”为何物的年轻人听,以示比老辈不足比小辈有余。

其实老辈的眷恋感喟,多半是反了向的理想主义,朝后看的梦游症。

要知申江旧事已入海市蜃楼,尽可按私心的好恶亲仇的偏见去追摹。

木心《文学回忆录》——食之无肉,弃之无味

木心《文学回忆录》——食之无肉,弃之无味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所谓的“木心热”,实际上是“陈丹青热”的扩散。

木心与陈丹青,师徒情深。

丹青得名,感念师恩,竭力推广,这本可以理解。

推广归推广,但伙同友人一味尬吹、制造营销就不好了,凡事都要有度。

木心的散文和诗歌大多属戴望舒一类的才子文章,但要说有多深的文学造诣,乃至像其拥趸所言的大师,就担不起了。

可在木心看来,博尔赫斯的诗歌也不如他,因为博尔赫斯是“小说家写诗”,而他是“诗人写诗”。

文人自负,倒也没什么,狂一点,更显真性情,然则前提要有真才实学,否则便成了狂妄自恋。

在《散文一集·序》中写道:“这篇序,可传。

与唐宋八大家比,不惭愧,稍稍改改。

”动则便说自己某一篇是力作,却无人问过。

或者说自己的绘画直追秦汉。

“台湾评我,说是‘三十年来海峡两岸第一人’”木心不知足,说:“我一看,真不舒服。

地方那么小,时间那么短。

等于说,木心先生当个虹口区区长绰绰有余”。

可依我看,这个评价都高了。

学界对木心的评价一直有所保留,所谓“遗珠”、“大师”则更是谈不上。

早前有北师大教授张柠较客观地评价过木心,说他的散文很像名家观点的“串烧”。

近年,作家唐小林在《天津文学》上曾撰文批评陈丹青吹捧木心,并指出了粉丝读者倒逼学界、文坛承认木心一事。

这也不新鲜,凡事只要一饭圈化,总要变味。

平心而论,木心的文笔,或者说文字感觉很好,但也仅此而已。

此篇不说木心其他文章,单论这本《文学回忆录》。

起标题时,还在想“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为的是给自己留一分余地,后来再想想,这本书确实弃之也无味。

《文学回忆录》成书据陈丹青说,木心一直反对出版自己的这份讲义,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文学作品。

木心很爱惜羽毛,想必到了见真招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有些虚,毕竟不是专业。

如果看官读过这本书,自然就能理解木心为何不愿出版,因为它真的很差。

《文学回忆录》中的论断,如果他提到的作品你未读过,大概会觉得有趣,可一旦碰到你所了解的内容时,就常常觉得荒谬。

有人说,这不是一部正统文学史。

让人看一眼就记住的木心金句

让人看一眼就记住的木心金句

让人看一眼就记住的木心金句持平常心,不做平常语。

——木心梁文道说,木心的语言风格印记太过强烈,语不惊人死不休。

用字、比喻仿佛都申请了专利,别人冒充不得。

要用个性统摄自己的作品,每一行都要表现自己的性格,这就是木心终生追求的目标。

那么,木心是怎么做的呢?他说自己探索了四十多年,写了近千万字。

发高烧四十度时写,在监狱里拿张小纸片写,放弃待遇不错的高中教师位置,雇人挑了书到莫干山上孤独地写。

自己耕耘,自己收获,自己培养自己,然后才慢慢建立了自己。

无可替代的个性背后,是无穷无尽的练习。

幽默俏皮,实乃生活的大智慧,化沉重为轻盈。

所以,历经坎坷的木心才能屹立不倒,智者无敌,像风一样飞啊飞。

木心很喜欢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这个人物的性格,就是要飞,宁可飞高,宁可摔死,也要飞出迷楼。

木心就是飞出迷楼的伊卡洛斯。

让人看一眼就记住的木心金句,自己培养自己,智慧起飞!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2不后悔,莫过于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选择,二是明白如何坚持,三是懂得如何珍惜。

3世界的大小,人生的苦乐,心绪的好坏,全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

4别让自己活得那么累。

如果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一样的生活。

因为如果不这样去选择,那就不是你了。

5享受每分每秒,即使在你最艰难的时刻,因为时光如梭,转瞬即逝。

生命里复杂的不光是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事不尽如人意。

7不要拿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别人,因为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也会再受到伤害;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8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9孤单,是你心里面没有人;寂寞,是你心里有人却不在身边。

10如果一个一直对你不好的人偶尔对你好一次,你会无比感动;如果一个一直对你好的人偶尔对你不好一次,你就会无比愤怒。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12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木心热”何以降温

“木心热”何以降温

视野/ FIELD OF VISION陈丹青先生在 《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一书的后记中写道:“当初宣布开课,他(木心)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

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

前几年领了出版社主编去到乌镇,重提此事,木心仍是不允。

”木心为何不高兴出,并且“不允”?随着木心的仙逝,这或许将永远是一个谜。

但根据陈丹青文中提供的信息,笔者认为,答案已经清楚地写在了陈丹青的这段文字中。

诚如木心先生坦言“那不是他的作品”,而是木心以郑振铎的《文学大纲》为蓝本,给陈丹青们讲述的文学课。

所不同的是,木心在讲述这些文学课时,大量采用了借题发挥和插科打诨的方式,从而使这样一部文学讲义,有别于那些一本正经、板着面孔的文学史。

曾经有人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木心卓越的才华被埋没了。

但笔者对这样的看法,却不敢轻易苟同。

在笔者看来,木心本身就没有多高的文学天赋和写作才能。

倘若没有陈丹青和梁文道们的重磅推荐,以及新闻媒体的地毯式轰炸“ 木心热”何以降温○唐小林和大肆哄炒,木心这个名字,就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红得烫人。

通过木心的迅速蹿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名人效应和大众传媒是怎样左右着人们的常识判断,暗中驱使读者的:某出版社在借陈丹青的影响力,出版了木心的一系列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之后,紧接着又趁热打铁,策划出版了木心当年讲述的《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一书。

尽管此书的出版是在木心先生去世之后,但却仍然将“木心热”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为了将这一高潮进行到底,该出版社又精心策划,进一步出版了远在美国的学者李劼所著的《木心论》一书。

有媒体报道说,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

”根据对木心著作的大量阅读,笔者发现,陈丹青对于自己恩师木心的评价,完全是一种感恩之心过于浓烈的激情评价,难免有失公允。

2015广东六校四联考珠海一中优秀作文

2015广东六校四联考珠海一中优秀作文

2015年广东六校联考珠海一中四联范文题目阅读正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为了听见别人的声音,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见,我们甚至使用了不少技术手段。

尽管我们天天急急忙忙的听和说,内心却很不情愿承认一件事:我们听不到别人的呼唤,自己的呼唤发出去,其实也没人听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做理智的发声者和倾听者【梁凤婷】梁文道先生在《常识》里说道:“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闹腾腾的大房子里,每个人都歇斯底里地喊叫,为了让别人听见我的声音,我只好比别人更大声。

于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听见别人到底在说什么。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我们甚至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来发声,自己的观点越来越多,却也越来越容不下别人的观点。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理智的发声者和倾听者。

浮躁的时代需要发声者。

毋庸置疑,社会上仍有许多束缚,压制着我们的自由。

柴静曾在文中引用一句话:“自由,就是对所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我们独立思考,敢于抒发自己的观点来打破“不自由”的牢笼。

不能如同梁文道所说的那种现象那样,忽视那些明目张胆而触目惊心的存在——“房间里的大象”,只甘于做麻木而受支配的被奴役者。

然而,在提倡发声的同时,我们也应更加关注聆听别人的声音,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倾听是一种美德,留予别人与自己平等的表达的权利。

“人类最敬畏的,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如是说。

然而倾听也需要一种技巧,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倾听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呼唤是一种理智的倾听。

国家间处理关乎世界共同利益的问题时不都是这样的吗?G20峰会各国代表云集,为达应对气候变暖保护环境的共识而磋商。

亚太经合会议为谋亚洲环太平洋地区的共同利益而交换意见。

国家层面尚且需倾听至此,狂呼个人?个人倾听也须谨慎理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理解答案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理解答案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理解答案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理解答案20xx年冬天,初雪。

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

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

一如木心《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旧的情绪博物馆。

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在长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

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

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顶桥。

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

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

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

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

2007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有点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暗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

”我揣测“木心也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

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揣测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

”这么多年下来,木心也终于只是在读者圈中知晓。

仅此而已。

乌镇东栅有木心故居,西栅有木心美术馆,都不引游人注目。

我们在故居门口排队,蜂拥而过的游客会偶尔驻足问,这里边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个回答后,“哦”的一声,继续跟着导游的旗帜和小喇叭中的解说词远去了。

拓展阅读: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拓展阅读: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拓展阅读: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拾遗【拾遗物语:出世而不离世,入尘而不染尘。

明世俗而不世俗,处江湖而远江湖。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

深谙世故却不世故,才是最最善良的成熟。

】01赵辛楣给方鸿渐去了封电报,推荐他到三闾大学任教授。

可高校长觉得方鸿渐至多能做副教授。

但电报已经发了,这事如何是好呢?高校长猴精,见到方鸿渐就说:收到我的信没有?方鸿渐蒙了:没有呀,我真没收到……高校长跳起来:这信很重要,哎……一下就把方鸿渐整得愧疚起来。

高校长说:我愿意请先生来当政治系的教授,因为先生是辛楣介绍的,说先生是留德的博士。

可是先生自己开来的履历上并没有学位——方鸿渐的脸腾一下红到耳根。

高校长又说:部里定的规矩呆板得很,照先生的学历,至多只能当专任讲师,教授待遇呈报上去一定要驳下来的。

我相信辛楣的保荐不会错,所以破格聘先生为副教授……方鸿渐又羞又恨,顿时气概全无。

一个烫手问题就这样被完美解决。

《围城》里,这般的人性刻画比比皆是。

可见钱锺书是个极通世故的人。

虽然极通世故,钱老却一点都不世故。

文革期间,上面通知他参加国宴。

一般人接到通知,都是受宠若惊。

钱老却说:我很忙,我不去,哈!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那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我很忙,我不去,哈!在那个骚人墨客竞相献媚邀宠的时代,钱锺书始终保持着文人的清高和傲骨。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丢。

世事洞穿,天真不泯——这才是人生大境界。

02华为老总任正非写过一篇《管理的灰度》。

他提出:一个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纵观历史上的变法,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任正非认为之所以失败就是缺少灰度: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梁文道TT:木心在文学上成就最大的,恐怕最多读者知道的,他写了很多散文,写了很多箴言般的、格言般的一些句子,某个程度上你可以说,我自己有时候会拿他比赋为法国的蒙恬,当然我们知道当HJ年法国蒙恬写作的时候用的文字是怎么样的一种文字。

但是我形容他像蒙恬这是因为他写的散文,真的就是蒙恬意义上的essay,一个题目一个概念,各种疑问探索式的写作,但是他除了这些写作之外,也尝试过不同的文体,诗也是一大宗,明天再跟大家讲,此外还有小说。

可是他的小说很特别,他的小说有部分我是有保留的,那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太讲故事的一些小说,比如说其中一个故事,后来还被演变成了不同的版本,在网络上流传,他们都不知道是原出于木心。

就是谈一个大巴司机,怎么样一路被其他乘客羞辱,只有一个乘客是看不顺眼的,看不过眼的,结果这个司机反而要把这个乘客赶下车,原来这个司机就是要整个大巴往山崖底下冲去,当然今天网络上流行的版本就不是木心原来写的内容,但是大意如此。

可是另一方面,他还有更多的小说写的却像散文,或者说有的时候反过来,他的散文写的像小说,也就是说散文里面看得出明显虚构的东西,而小说里面的叙事慢慢平缓下来,不追求情节上的高低起伏,而变成淡淡散散的,像散文般的格局铺展开去,敷衍开去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小说写法呢?他在一个访问里面曾经解释过,他说他要写的是一种,你可以说他的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散文,他说长篇小说我另有定义,我的那些短篇小说,都是叙事性散文,就像音乐上的叙事曲,哈代曾说,多记印象少发主见,每隔一段时日我就会想起这句话,凡记印象的当时和事后都很安逸,发了主见转身变由回忆,追思起来信信不解,现在我用的方法是以印象表成主见。

什么叫做以印象表成主见?我觉得最好的一个例子或者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他这本书《温莎墓园日记》里面同名的小说《温莎墓园日记》,这篇小说很奇怪,一开头你就觉得叙事者的我好像不太明显,或者那个我更像是散文叙事的我,一开始就讲一个墓园,这个墓园的状况是怎么样的,说着说着,就慢慢的开始引入,你开始觉得像小说了,因为叙事者会用括号提醒自己说,这些部分我要写给谁看。

更怪的是他写墓园的时候,写墓园上有黑岩,有块黑石头,根本都没提自己,后来已经坐在这个黑石头上,直接写黑石头,写着写着就转到,好像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人,或者他用非常省略的笔法,把那个坐在石头上的人,他的身体状态给写了进去,然后又进入了一种,像我刚才讲的蒙恬散文式的探索性散文写法。

比如说忽然补了一段这句话,他说为何漫步最易沉思,就因肉体有肉体的进行,心灵有心灵的进行,心灵故意付一件事让肉体去做,使它没有余力做骚扰,肉体也甚乐意,无目的,不辛劳,欣然负荷着心灵,恣意地走,其实各种沉思中,很多正是谋划制服肉体的设计,乃至破灭肉体的方程演绎,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这始终是小说,为什么呢?他又来了一个括号,以上的寄给桑德拉,不会,他不会抱怨故意把姓拉长。

这篇小说或者是叙事性散文,慢慢变成一个关于墓地的故事,讲到了当年温莎公爵夫妇他们去世之后,他们珠宝拍卖的过程,他跟他的朋友又怎么看拍卖的过程里面,牵涉到的对
于爱情的种种想法跟记忆等等。

我觉得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篇小说,他也会用一些字不是那么常见的,其中有一短,他说拜占廷的艺术,就是东罗马帝国的艺术,大艺术家似乎退而入每(音),于是尽赋工匠,也就是说那个年代好像没出什么大艺术家,大部分我们看到的画像、雕塑都是工匠做的。

一切从此园熟拙劣,似乎本来不是这样拙劣,请注意他就这么写,是出于诚阙的缘故,似乎是因为拙劣,只求看取诚阙(音),他为什么不写诚意诚心,而写诚缺呢,这是一个比较僻的一个字,也是诚恳有诚意的意思。

我觉得是因为,很大程度上我们要了解,第一、木心的字典比我们大概大,对他来讲,他用僻字的时候,他没有想这或者是故意在刁难读者,因为他觉得这就是本来能够用的字。

第二、我觉得他会很讲究音韵,就在这段,比如之前如果有这么一句,似乎是因为拙劣,后面那句只求看取诚意,只求看取诚恳,好像听起来都不如只求看取诚阙,是不是,也就是说他的选择比我们多,因此他也都不忌惮用他的选择来写作了。

我们再看看小说里面,他还是会继续有很多,我们他的散文里面,有很常见的一种关于人生,或者是关于文学,让人觉得很惊讶的见识,比如说这里面讲到,温莎公爵所谓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被大家传颂,是为什么呢?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呢,他讲到这分明是最通俗的、无情滥情的一百年,所以蓦然追溯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往事,古典的邮箱使现代终生大感迷惑,宛如时光倒流,流的彼此渲染黯然,有人抑制不住惊叹,难道爱情真是可能的吗?
他这里面讲说,不只是男或女,在世上第一次对自己钟情以久的人说我爱你,再推演必有人作为世上第一个第一次以笔画构成爱字,在其前加我其后加你,这样第一次听到我爱你声音,和第一次看到我爱你文字,必会极度震撼狂喜,因为从来没有想到心中的情可以化为声音变作字。

但是之后呢之后呢,我们就用的非常熟滥,乃至于真有爱情出现的时候,我们都要问它是真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