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1)求点C对应的数.(1)若点P为的中点,直接写出点PAB(1)M、N两点间的距离为,点P表示的数是 (用含(2)经过多少秒时点P与点N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1)______,______,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1)写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点(1)写出点B 表示的数;(2)如图1,当点A 、B 位于原点O 的同侧时,动点P 、Q 分别从点时相向而行,动点P 的速度是动点Q 的速度的2倍,4秒后两动点相遇,当动点达点5时,运动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时,求点(3)如图2,当点A 、B 位于原点O 的异侧时,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3PQ =(1)数轴上点对应的数是 ,点(1)化简:;(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B 2a b a b a ++--MP=NP= (1)若点在线段上运动,当时,;P AB7(1)a的值为______,b的值为______c的值为(2)点P是数轴上A,C两点间的一个点,当数.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 重合?②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16.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两点,点A 表示的数为,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动点P 、Q 分别从A 、B 出发,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2)若点P ,Q 同时出发,t 为何值时,这两点相遇?(3)若点P ,Q 同时出发,t 为何值时,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5个单位长度?1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12,是数轴上位于点左侧一点,且,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若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3)动点从点处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同时出发,问点运动多少秒时与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18.如图,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是最大的负整数,,.16-()0t t >A B A 32AB =P A t B P t M AP N BP P MN t Q B P Q P Q A B C a b c a 11AB =2AC =参考答案:。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1) ______, ______(1)若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都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10=a b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数轴上有两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当点在点追上了点,求点对应的数为多少?=a c =P Q A B ,P Q P D Q D(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2)表示5与3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1)求出线段的长度;(1)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53|-AB A(1)请直接写出a 、b 、c 的值. ______,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若M ,N ,P 三点同时出发,=a(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 ;当点P 运动到(1)则______,______. A =a b =(1)A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C 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2)若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移动,同时另一动点Q 恰好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移动,设点P 和点Q 在数轴上的点M 相遇,求点M所表示的数是多少?(3)若动点P 从C 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另一动点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也向左运动,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P ,Q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并求出此时点P 和点Q 所表示的数.13.如图,点在线段上,,,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匀速运动.当点到达终点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1)线段的长为______.(2)当点与点相遇时,求的值.(3)当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时,求的值.(4)当时,直接写出的值.14.如图,在数轴上点A 、C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1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 匀速运动,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C AB 3AC =11BC =P A AB 3B Q B BA 2A P Q P t AB P Q t P Q 9t 2.5PC QB +=t 8-(1)的长为________;AB(2)当点P与点Q相遇时,求t的值;(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1)OA=__________cm,OB=__________cm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得数为a,点B对应得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得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得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得数x,当PA﹣PB=2时,求x得值.(3)M、N分别就是PA、PB得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得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得值不变,②|PM﹣PN|得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得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得一动点,其对应得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得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得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得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 得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就是AP、OB得中点,问: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得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得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得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得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得中点,点P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得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得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得位置:(2)在(1)得条件下,Q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得值.(3)在(1)得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 分别就是CD、PD得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正确得,请您找出正确得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得数就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得数;(2)如图2,在(1)得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得中点,点N为线段RQ得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得情形);(3)如图3,在(1)得条件下,若点E、D对应得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得中点,点Q在从就是点D运动到点A得过程中,QC ﹣AM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得点,且AB=12,CE=6,F为AE得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得位置时,(1)中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得条件下,在线段BE上,就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得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得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得条件下,N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得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得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得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那么x得值就是_________ ;(2)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得距离之与就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与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与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_________ ,点P表示得数_________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_________ ,点P表示得数_________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②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得路程就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得数为a,点B对应得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得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得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得数x,当PA﹣PB=2时,求x得值.(3)M、N分别就是PA、PB得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得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得值不变,②|PM﹣PN|得值不变.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得与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得位置关系得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得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得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得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得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得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得思想,体现了思维得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得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得倍分关系就是解题得关键,在不同得情况下灵活选用它得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得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得与、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得数量关系也就是十分关键得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得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得一动点,其对应得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得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得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得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 得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就是AP、OB得中点,问: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得距离求法得出PA,PB得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得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得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得一动点,其对应得数为x, ∴PA=|x+1|;PB=|x﹣3|(用含x得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得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就是AP、OB得中点,得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就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得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得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得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得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得中点,点P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得结论并求其值.考点: 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求出MP,NP得长度,即可得出MN得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得延长线上;③点P在BA得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得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得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就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就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得延长线上;③点P在BA得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得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得运用,理解线段中点得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得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得位置:(2)在(1)得条件下,Q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得值.(3)在(1)得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 分别就是CD、PD得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得值不变;②得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就是正确得,请您找出正确得结论并求值.考点: 比较线段得长短.专题: 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得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得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得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得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得PM与PN得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得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得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得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得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得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得倍分关系就是解题得关键,在不同得情况下灵活选用它得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得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得与、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得数量关系也就是十分关键得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得数就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得数;(2)如图2,在(1)得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得中点,点N为线段RQ得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得情形);(3)如图3,在(1)得条件下,若点E、D对应得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得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得中点,点Q在从就是点D运动到点A得过程中,QC ﹣AM得值就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比较线段得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得数就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得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得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得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得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就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就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得关系等量关系就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得点,且AB=12,CE=6,F为AE得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得位置时,(1)中BE与CF得数量关系就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得条件下,在线段BE上,就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 两点间得距离;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得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得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得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得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得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得距离,中点得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得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得表示就是解题得关键.7.已知:如图1,M就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得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得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得条件下,N就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得值.考点: 比较线段得长短.专题: 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得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得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得长短得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就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得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得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那么x得值就是﹣1 ;(2)数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得距离之与就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得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与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与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得数,得出NM得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与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与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得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x得值就是﹣1.(2)存在符合题意得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得数就是﹣3t,点M对应得数就是﹣3﹣t,点N对应得数就是1﹣4t.①当点M与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与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与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得数就是﹣5,点N对应得数就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得数就是﹣5,点N对应得数就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得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得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根据M,N位置得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就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4 ,点P表示得数6﹣6t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考点: 数轴;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两点间得距离.专题: 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得数为6﹣10=﹣4;点P表示得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利用中点得定义与线段得与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得三要素(正方向、原点与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得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得数为6,B就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得数﹣4 ,点P表示得数6﹣6t (用含t得代数式表示);②M为AP得中点,N为PB得中点.点P在运动得过程中,线段MN得长度就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您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得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得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得路程就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数轴;两点间得距离.专题: 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得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得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得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得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利用中点得定义与线段得与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得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得路程得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得时间,由P得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得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得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得数为:﹣4,点P表示得数为:6﹣6t;②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得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得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得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得路程为:10﹣(1+)×=,P、Q相遇得时间为:÷(6+1)=s,∴P点走得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得三要素(正方向、原点与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得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得距离公式得运用,行程问题中得路程=速度×时间得运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动点问题期末复习训练题(23道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动点问题期末复习训练题(23道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动点问题专题训练1.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__.(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2.已知数轴上两个点A、B所对应的数为a、b,且a、b满足|a+3|+(b﹣4)2=0.(1)求AB的长;(2)若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在数轴上运动,甲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快3个单位/秒,求甲乙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若点C对应的数为﹣1,在数轴上A点的左侧是否存在一点P,使P A+PB=3PC?若存在,求出点P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x,﹣6,4.(1)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_,线段BC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2)若AC=8,求x的值(3)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P,Q,P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Q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点P,Q分别从点B,C 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P,Q两点相距4个单位?4.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0.(1)若AB=60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其中P、Q向右运动,R向左运动如图2,已知点Q的速度是点R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经过20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5.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为_________.(2)若点P在A、B之间,请化简:|x+1|﹣|x﹣3|.(3)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由.(4)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原点)向左运动,同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6.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分别对应的数是a、b、c、d,且满足|a+9|=1,b=a+2,(c﹣16)2与|d﹣20|互为相反数.(1)求a、b、c、d的值.(2)如果点M为A、B两点的中点,点N到点C有5个单位长,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3)若A、B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D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B运动到点D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B与C的距离是A与D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数轴上E点表示的数是﹣10,Q点表示的数是20,P、F分别从Q、E点出发,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5个单位长度/秒;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1)C为PF的中点,求C点表示的数,并用含t的式子表示F、P表示的数.(2)如图2,M是数轴上任意一点,线段PQ以P点的速度向左运动,点M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M在线段PQ上的时间为4秒,求线段PQ的长;(3)如图3,N是数轴上任意一点,线段EF、PQ在数轴上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5个单位长度/秒,且EF=PQ,N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已知N在线段PQ上的时间为6秒,N在线段EF上的时间为10秒,求PQ的长.8.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并且满足(a+12)2+|b+5|=0,b与c互为相反数.两只电子小蜗牛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1)求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并在数轴上表示A、B、C三点(2)运动多少秒时,甲、乙到点B的距离相等?(3)设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x,且点P满足|x+12|+|x+5|+|x﹣5|=20,若甲运动到点P时立即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如图,数轴上点A、C对应的数分别为a,c,且a,c满足|a+4|+(c﹣1)2014=0,点B对应的数为﹣3,(1)求数a,c;(2)点A,B沿数轴同时出发向右匀速运动,点A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B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若运动时间为t秒,运动过程中,当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若点B运动到点C处后立即以原速返回,到达自己的出发点后停止运动,点A运动至点C 处后又以原速返回,到达自己的出发点后又折返向点C运动,当点B停止运动时,点A随之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A,B两点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10.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有理数为a、b,且(a﹣1)2+|b+2|=0.(1)A、B各表示哪一个有理数?(2)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c,且与A、B两点的距离和为11,求多项式a(bc+3)﹣|c2﹣3(a﹣c2)|的值;(3)小蚂蚁甲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其左边6个单位长度处的一颗饭粒爬去,3秒后位于点A的小蚂蚁乙收到它的信号,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迅速爬向饭粒,小蚂蚁甲到达后背着饭粒立即返回,与小蚂蚁乙在数轴上D点相遇,则点D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从出发到此时,小蚂蚁甲共用去多少时间?11.如图所示,数轴上有A、B、C三点,点B恰好在原点,点A表示的数是9,AC表示数轴上点A与点C两点的距离,BC表示数轴上点B与点C两点的距离,且AB=BC.(1)求点C表示的数;(2)若数轴上有一点P,且PC+P A=19,求点P表示的数;(3)有一条2个单位长度的青色毛毛虫从点C出发,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到点A 时,绕点A处的木杆(不考虑绕木杆所用的时间)改变方向后始终沿数轴负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青色毛毛虫从点C出发的同时,一条3个单位长度的白色毛毛虫从点B出发,始终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0.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求两条毛毛虫在第几秒时头头相遇?在第几秒时尾尾相遇?每次从相遇到相离经过了多长时间?12.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且(ab+100)2+|a﹣20|=0.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2)数轴上一点C距A点24个单位长度,其对应的数c满足|ac|=﹣ac.当P点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3)动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能,请探究第几次移动是重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4.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的长;(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 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 上运动时,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d=|a+b|﹣|﹣2﹣b|﹣|a﹣2c|﹣5,试求7(d+2c)2+2(d+2c)﹣5(d+2c)2﹣3(d+2c)的值.15.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4|+(b﹣1)2=0,A、B之间距离记作|AB|,定义:|AB|=|a﹣b|.(Ⅰ)求线段AB的长|AB|;(Ⅱ)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 A|﹣|PB|=3时,求x的值;(Ⅲ)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 A、PB的中点,当P在A的左侧移动时,下列两个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PN|﹣|PM|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出正确结论,并求其值.16.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50=OB,点B对应数是90.(1)求A点对应的数;(2)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点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3)如图3,将(2)中的三动点M、N、P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为线段MN 的中点,R为线段OP的中点,求22RQ﹣28RO﹣5PN的值.17.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线段AB的长;(2)如图1 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5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 A+PB=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 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BN的值不变;②PM+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18.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间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3)若P从B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上运动),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9.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20.已知:A、B、C为数轴上三个运动的点,速度分别为a个单位/秒、b个单位/秒和c个单位/秒(a、b、c为正整数),且满足|5﹣a|+(b﹣3)2=1﹣c.(1)求A、B、C三点运动的速度;(2)若A、B两点分别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C从表示+20的点出发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几秒后,C点恰好为AB的中点?(3)如图,若一把长16cm的直尺一端始终与C重合(另一端D在C的右边),且M、N分别为OD、OC的中点,在C点运动过程中,试问:MN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求出其取值范围;若不变,请求出其值.21.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左侧,C在D左侧),若|m﹣2n|=﹣(6﹣n)2.(1)求线段AB、CD的长;(2)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若BC=4,求MN;(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D点与B点重合,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是定值;②是定值,请选择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证明.22.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23.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_;(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3,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30.(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3)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2BN?,×﹣;运动到或2.已知数轴上两个点A、B所对应的数为a、b,且a、b满足|a+3|+(b﹣4)2=0.(1)求AB的长;(2)若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在数轴上运动,甲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快3个单位/秒,(3)若点C对应的数为﹣1,在数轴上A点的左侧是否存在一点P,使PA+PB=3PC?若存在,求出点P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此时对应点为;﹣,故甲乙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3.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x,﹣6,4.(1)线段BC的长为10,线段BC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是﹣1.(2)若AC=8,求x的值(3)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P,Q,P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Q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点P,Q分别从点B,C 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P,Q两点相距4个单位?所表示的数是t=;、4.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0.(1)若AB=60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C、A同时出发,其中P、Q向右运动,R向左运动如图2,已知点Q 的速度是点R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经过20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5.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为1.(2)若点P在A、B之间,请化简:|x+1|﹣|x﹣3|.(3)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由.(4)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原点)向左运动,同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6.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分别对应的数是a、b、c、d,且满足|a+9|=1,b=a+2,(c﹣16)2与|d﹣20|互为相反数.(1)求a、b、c、d的值.(2)如果点M为A、B两点的中点,点N到点C有5个单位长,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3)若A、B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D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B运动到点D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B与C的距离是A与D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或,<,t=,≤>;<,t=,满足<,t=>t=,满足>t=4t=,使7.如图1,数轴上E点表示的数是﹣10,Q点表示的数是20,P、F分别从Q、E点出发,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5个单位长度/秒;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1)C为PF的中点,求C点表示的数,并用含t的式子表示F、P表示的数.(2)如图2,M是数轴上任意一点,线段PQ以P点的速度向左运动,点M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M在线段PQ上的时间为4秒,求线段PQ的长;(3)如图3,N是数轴上任意一点,线段EF、PQ在数轴上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5个单位长度/秒,且EF=PQ,N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已知N在线段PQ上的时间为6秒,N在线段EF上的时间为10秒,求PQ的长.8.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并且满足(a+12)2+|b+5|=0,b与c互为相反数.两只电子小蜗牛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1)求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并在数轴上表示A、B、C三点(2)运动多少秒时,甲、乙到点B的距离相等?(3)设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x,且点P满足|x+12|+|x+5|+|x﹣5|=20,若甲运动到点P时立即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不合题意舍去)+t.;(不合题意舍去)或﹣9.如图,数轴上点A、C对应的数分别为a,c,且a,c 满足|a+4|+(c﹣1)2014=0,点B对应的数为﹣3,(1)求数a,c;(2)点A,B沿数轴同时出发向右匀速运动,点A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B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若运动时间为t秒,运动过程中,当A,B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若点B运动到点C处后立即以原速返回,到达自己的出发点后停止运动,点A运动至点C处后又以原速返回,到达自己的出发点后又折返向点C运动,当点B停止运动时,点A随之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A,B两点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t=..,.在此,﹣10.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有理数为a、b,且(a﹣1)2+|b+2|=0.(1)A、B各表示哪一个有理数?(2)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c,且与A、B两点的距离和为11,求多项式a(bc+3)﹣|c2﹣3(a﹣c2)|的值;(3)小蚂蚁甲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其左边6个单位长度处的一颗饭粒爬去,3秒后位于点A的小蚂蚁乙收到它的信号,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迅速爬向饭粒,小蚂蚁甲到达后背着饭粒立即返回,与小蚂蚁乙在数轴上D点相遇,则点D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从出发到此时,小蚂蚁甲共用去多少时间?c|c||×;11.如图所示,数轴上有A、B、C三点,点B恰好在原点,点A表示的数是9,AC表示数轴上点A与点C两点的距离,BC表示数轴上点B与点C两点的距离,且AB=BC.(1)求点C表示的数;(2)若数轴上有一点P,且PC+PA=19,求点P表示的数;(3)有一条2个单位长度的青色毛毛虫从点C出发,以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到点A 时,绕点A处的木杆(不考虑绕木杆所用的时间)改变方向后始终沿数轴负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青色毛毛虫从点C出发的同时,一条3个单位长度的白色毛毛虫从点B出发,始终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0.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求两条毛毛虫在第几秒时头头相遇?在第几秒时尾尾相遇?每次从相遇到相离经过了多长时间?AB=x=9(秒)=(秒)=,34+(秒)=12.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 表示,且(ab+100)2+|a﹣20|=0.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2)数轴上一点C距A点24个单位长度,其对应的数c满足|ac|=﹣ac.当P点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3)动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能,请探究第几次移动是重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6,点P表示的数8﹣5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AP+BP==AB=14.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的长;(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 上运动时,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d=|a+b|﹣|﹣2﹣b|﹣|a﹣2c|﹣5,试求7(d+2c)2+2(d+2c)﹣5(d+2c)2﹣3(d+2c)的值.AP+BPAP15.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4|+(b﹣1)2=0,A、B之间距离记作|AB|,定义:|AB|=|a﹣b|.(Ⅰ)求线段AB的长|AB|;(Ⅱ)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A|﹣|PB|=3时,求x的值;(Ⅲ)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在A的左侧移动时,下列两个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PN|﹣|PM|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出正确结论,并求其值.(=|PM|=×16.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50=OB,点B对应数是90.(1)求A点对应的数;(2)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点M、N之间的距离等于P、M之间的距离;(3)如图3,将(2)中的三动点M、N、P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为线段MN 的中点,R为线段OP的中点,求22RQ﹣28RO﹣5PN的值.OA+50=OB,即OA+50=9017.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线段AB的长;(2)如图1 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5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BN的值不变;②PM+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PA+PB=PM=BN= BN②PM+2x+1=xBC+AB2|=PN=PB=BN=﹣××②PM+BN=××n(随BN18.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间P点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3)若P从B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上运动),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9.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AB=,进而得出y,得出﹣yAB=××=4×[600一半则是点为:y﹣AM=﹣20.已知:A、B、C为数轴上三个运动的点,速度分别为a个单位/秒、b个单位/秒和c个单位/秒(a、b、c为正整数),且满足|5﹣a|+(b﹣3)2=1﹣c.(1)求A、B、C三点运动的速度;(2)若A、B两点分别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C从表示+20的点出发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几秒后,C点恰好为AB的中点?(3)如图,若一把长16cm的直尺一端始终与C重合(另一端D在C的右边),且M、N分别为OD、OC的中点,在C点运动过程中,试问:MN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求出其取值范围;若不变,请求出其值.3x+(OC=a OM=OD==8+MN=8+﹣21.附加题: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左侧,C在D左侧),若|m﹣2n|=﹣(6﹣n)2.(1)求线段AB、CD的长;(2)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若BC=4,求MN;(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D点与B点重合,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是定值;②是定值,请选择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证明.AM=(BD=AM=(BD==2==2②是定值22.数轴上两个质点A、B所对应的数为﹣8、4,A、B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运动,且A点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1)点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B点的运动速度;(2)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钟时两者相距6个单位长度;(3)A、B两点以(1)中的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点从原点出发作同方向的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CB:CA=1:2,若干秒钟后,C停留在﹣10处,求此时B点的位置?=,,即:=,得,当=秒,的位置为.=,=,,处,所用时间为:=的位置为=.23.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或16;(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3,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存在关系式=3时,点=3PC=,即t=PC=,即当t时,。

专题 8方程的应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专题 8方程的应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专题8方程的应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刷难关距离问题[2024广东广州期末,较难]在数轴上,点A 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原点的右侧,点A距离原点12 个单位长度,点B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1)点A 对应的数为,点B 对应的数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若点P 为数轴上一点,且BP=2,求AP的长;(3)若点N,Q,M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点N从点A 出发,点Q 从原点出发,点M 从点B 出发,且点N的运动速度是每秒6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是每秒8个单位长度,点M 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过程中,当其中一个点与另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时,求这时三个点对应的数各是多少.相遇问题2[2024河南洛阳期末,中]数轴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如:点A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3,则AB=|2-3|=1.(1)问题提出:填空: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3,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2)拓展探究: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①用含t的式子表示:t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②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类比延伸:在(2)的条件下,如果P,Q两点相遇后按照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当各自到达线段AB的端点后立即改变运动方向,并以原来的速度在线段AB上做往复运动,那么再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第二次相遇.请直接写出所需要的时间和此时相遇点所表示的数.追击问题3[2024安徽安庆质检,较难]已知数是个大招鸭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4,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另一动点R 从B出发,以每秒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则点P运动秒时,追上点R.专题8 方程的应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刷难关解读|距离问题1.表示终点:起点位置表示的数为a₀,终点位置表示的数为a₀±vt(v表示运动速度,t表示运动时间,向右为加,向左为减).2.求距离:①相对位置确定时:距离=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左边的点表示的数;②相对位置不确定时:距离=|b-a|(a,b分别表示始点与终点所表示的数).3.解方程.1.【解】(1)因为点A在原点的左侧,距离原点12个单位长度,所以点A对应的数为-12,同理可得点B 对应的数为2,所以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12)=2+12=14,故答案为-12,2,14.(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 P 在点 B 的右侧时,AP=AB+BP=14+2=16;②当点 P 在点 B 的左侧时, AP =AB −BP =14−2=12..综上,AP 的长是16 或12.(3)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则动点 N,Q,M 对应的数分别为-12-6t,-8t,2-2t.分三种情况:①当NQ=QM 时, −8t −(−12−6t )=2−2t −(-8t),所以 t =54,此时,点 N 对应的数为 −12−6×54=−19.5,点 Q 对应的数为-8× 54=−10,点M 对应的数为 2−2×54=−0.5.②当NQ =NM 时, −12−6t −(−8t )=2−2t −(-12-6t),所以 t =−13(舍).③因为点M 的速度小,所以. MN =MQ 不存在.综上,当其中一个点与另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时,点N 对应的数为-19.5,点 Q 对应的数为-10,点M 对应的数为-0.5. 大招解读|相遇问题1.表示终点:起点位置表示的数为a ₀,终点位置表示的数为a ₀±vt(ν表示运动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向右为加,向左为减);2.求距离:两点同时相对出发,相遇时, s₁+s₂=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即 v₁t +v₂t =|a₀−b₀|;3.解方程.2.【解】(1)因为点A 表示的数为-2,点 B 表示的数为13,所以AB=|13-(-2)|=15,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13−22=112.故答案为15,112.(2)①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2+3t,点Q 表示的数为 13-2t.故答案为-2+3t,13-2t. ②根据题意得-2+3t=13-2t,解得t=3,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2+3×3=7. 所以当t 为3时,P ,Q 两点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7. (3)由已知得点 P 运动5秒到达点 B ,点 Q 运动 152秒到达点A ,返回途中,点 P 表示的数是13-3(t-5),点 Q 表示的数是 −2+2(t −152).根据题意得 13−3(t −5)=−2+2(t −152),解得t=9,第二次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13-3×(9-5)=1. 所以P ,Q 两点第二次相遇所需时间为9秒,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 1. 大招解读|追击问题1.表示终点:起点位置表示的数为a ₀,终点位置表示的数为a ₀±vt(v 表示运动速度,t 表示运动时间,向右为加,向左为减);2.求距离: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到达同一位置时s8−s y=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即v₁t−v₂t=|a₀−b₀|;3.解方程.3.5 【解析】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则AC=6x,BC=4x.因为AC-BC=AB=10,所以6x-4x=10,解得x= 5,所以点P运动5 秒时,追上点R.。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①求点 , 对应的数 用含 的式子表示 ;
② 为何值时,
19. , 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 对应的有理数为 ,点 对应的有理数为4.动点 从点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
(1)当 时,点 表示的有理数为______; ______ (填>,<,=);
(2)若点M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点N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从B点出发,设点M、N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试探究:经过多少秒时,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
18.如图,已知点 , , 是数轴上三点,点 对应的数为 , , .
(1)求点 , 对应的数;
(2)动点 , 同时从 , 出发,分别以每秒 个单位和 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 为 的中点, 在 上,且 ,设运动时间为 。
A. 秒B. 秒C.3秒或7秒D. 秒或 秒
3.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a﹣10)2+|b+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若点P、Q同时出发,当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时,t的值为( )
14.如图,数轴上的点 和点 分别表示 和 ,点 是线段 上一动点.点 沿 以每秒 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 次, 是线段 的中点,设点 运动时间为 秒( 不超过 秒).若点 在运动过程中,当 = 时,则运动时间 的值为________.
15.如图,一动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的原点,现对该动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从原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 点,第2次从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 点,第3次从 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 点,第4次从 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 点,…依此类推,移动2020次后该动点在数轴上表示的的数为______.

完整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1.已知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满足|2b-6|+(a+1)^2=0,定义AB的长度为|a-b|。

1) 求线段AB的长度。

解:由定义可得,AB的长度为|a-b|。

2) 设点P在数轴上的坐标为x,且满足PA-PB=2,求x的值。

解:由题意得,PA-PB=|a-x|-|b-x|=2,分成两种情况讨论:当a>b时,有a-x-b+x=2,即a-b=2,解得x=a-1.当a<b时,有b-x-a+x=2,即b-a=2,解得x=b-1.综上所述,x的取值为a-1或b-1.3) 设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

解:由题意得,M、N的坐标分别为[(a+x)/2,0]和[(b+x)/2,0],则① PM÷PN的值不变时,有|a-x|/|b-x|=|a-x0|/|b-x0|,其中x0是PM÷PN的值不变时的一个定值,化简得(a-x0)(b-x)=(b-x0)(a-x),即ax0-bx0=ax-bx0,解得x=(ax0-bx0+bx0)/2=a/2+b/2-x0/2.② |PM-PN|的值不变时,有[(a-x)/2-(b-x)/2]^2=K,其中K 是|PM-PN|的值不变时的一个定值,化简得(x-a+b)^2=4K,解得x=(a+b±2√K)/2.综上所述,当①成立时,x的取值为a/2+b/2-x0/2;当②成立时,x的取值为(a+b±2√K)/2.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 PA=|x-(-1)|=|x+1|,PB=|x-3|。

2) 若PA+PB=5,则有|x+1|+|x-3|=5,分成四种情况讨论:当x≤-1时,有-(x+1)-(x-3)=5,解得x=-2.当-1<x<3时,有-(x+1)+(x-3)=5,无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1)则B点表示的数为;(1)______,______.(2)若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处同时向右移动,点P 的速度为(1)当点Q 到达点B 时,点P 对应的数为 ;=a b =(1)当秒时,两点在折线数轴上的和谐距离(2)当点都运动到折线段上时,(1)当动点P 在上时,把点P 到点A 的距离记为,则_______式表示);(2)当动点P 在上时,把点P 到点O 的距离记为,则_______2t =M N 、M N 、O B C --OA AP AP =OB OP OP =(3)若动点P 运动的终点是点C ,动点Q 运动的终点是点A,动点P 、Q 是否同时到达终点,请说明理由;(4)当点Q 在上时,Q 、B 两点在“折线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P 、O 两点在“折线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时,t 的值为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7.如图,数轴上点、、对应的数分别为、、,且、、使得与互为同类项.动点从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运动到点之后立即以原速沿数轴向左运动,动点从点出发的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填空:______,______,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何时相遇?(3)若动点从点出发的同时动点也从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是否存在非负数使得在一段时间内为定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如果存在,求出非负数.8.已知式子是关于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数轴上,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和.(1)则______,______;,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2)有一动点从点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再在此位置第三次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第2023次时,求点所对应的有理数;(3)若点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C A B C a b c a b c 1212a b x y z --35c x y z P A P C P A Q B t =a b =Q t P Q P A M C n nQM PM +n 32(4)625M a x x x =++-+x b A B a b =a b =A B P A P A BAI(1)点A 表示的数为 ;点B 表示的数为 (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 ;当点运动到(2)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B P Q B(1)a 的值为 ,b 的值为 ,(2)点P 是数轴上A 、C 两点间的一个点,当(1)线段的长为 ,点表示的数为 ;(2)若、、三个动点分别从,,三点同时出发,均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们AC B P Q R A B C(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与(1)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点A C(1)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1)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A B B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上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七年级上数学动点题型归纳一、动点题型的基本概念动点题型呢,就是在七年级上的数学里,那些点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根据一定的条件动来动去的题目类型。

这种题型超有趣的,就像是点在一个数学的大舞台上跳舞一样。

比如说在数轴上,一个点可能按照某种速度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它的移动规则来计算各种相关的数学量啦,像它最终的位置、移动的距离之类的。

二、常见的动点题型分类1. 数轴上的动点在数轴上,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动点问题。

例如,已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它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问经过t秒后点A表示的数是多少。

那我们就可以根据向右移动是做加法的原则,得出这个点表示的数就是2 + 3t啦。

还有那种多个点在数轴上同时移动的情况,这就更复杂一些。

像点A从 - 5开始,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移动,点B从3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左移动,问什么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某个值。

这时候我们就得先表示出t秒后点A和点B的位置,再根据距离公式来求解。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动点也很常见哦。

比如一个点在第一象限里,它的横纵坐标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可能横坐标按照x = t + 1的规律变化,纵坐标按照y = 2t - 1的规律变化,然后让我们求这个点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就可以通过消去t来找到x和y的关系,从而判断轨迹形状。

三、解决动点题型的小技巧1. 建立合适的模型当遇到动点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题目情况建立合适的模型。

如果是数轴上的问题,那数轴就是我们的模型,如果是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那这个坐标系就是模型。

在模型里,我们把已知条件都标清楚,这样就能更直观地看到点的运动情况啦。

2. 找出等量关系这是解决动点题型的关键哦。

不管是求点的位置,还是求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个特殊时刻,都要找到等量关系。

比如说在求两个动点相遇的时刻,那它们走过的路程之和等于它们最初的距离就是等量关系。

动点题型虽然有点小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小窍门,就可以轻松应对啦。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和3,数轴上一动点P对应的数为x。

1) 若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解:由题意得,PA=PB,即 |x-(-1)|=|x-3|,解得x=1.2) 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 和点B的距离相等。

解:设P点向左运动t分钟后到达距离O点x的位置,则A点和B点向左运动5t和20t个单位长度后,分别到达距离O 点-5t和3-20t的位置。

由于PA=PB,因此有:x-(-1+1t)|=|x-3-17t|解得t=2,代入得到x=-1+2t=-3.2.射线上的动点问题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 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 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解:设Q点向左运动t秒后到达距离O点x的位置,则有:OC-x|=|OP+t|OB-2x|=2|PA-OP-t|AB-3x|=3|PA-OP-t|解得x=10,t=10,因此Q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

2) 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解:设P点向右运动t秒后到达距离O点y的位置,则有:y|=|x+t-20|y|=|60-x-t|解得t=25,因此P、Q两点相距70cm时,P点向右运动了25秒,Q点向左运动了25秒。

3) 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OB-AP/EF的值。

解:设P点向右运动t秒后到达线段AB上的点E,则有:OE|=|20+t/2|由于AE=40,因此有AP=AE-PE=40-(20+t/2)=60-t/2.又因为OF=FB=30,因此有:OB-AP/EF=2OB/AB-AP/AF=2(20+t)-60/(2OF)=t+1.3.相向而行的动点问题甲、乙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

精品资料: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精品资料: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_________;PB=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_________,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_________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 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 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4,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线段的动点综合问题大题专项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线段的动点综合问题大题专项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专题4.7线段的动点综合问题大题专项训练(重难点培优)一、解答题(共30题)1.(2022·山东青岛·期末)如图,动点B在线段AD上,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的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________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线段AB的长度.(2)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a cm/s、b cm/s的速度沿直线BA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其中a、b满足条件:|a―1|+|b―3|=0.(1)直接写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2)若2cm<AM<4cm,当点C、D运动了3s,求AC+MD的值;AB,点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MN与AB的数量关(3)如图2,若AM=13系.D的左侧),且CD=2,E为BC的中点.(1)如图1,当AC=4时,求DE的长.(2)如图2,F为AD的中点.点C,D在线段AB上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会,请说明理由;若不会,请求出EF的长.按A一B一A的路径从点A出发,到达点B后又返回到点A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0≤t≤10)秒.(1)当t=6时,AC= .(2)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C的长;当0≤t≤5时,AC= ;当5<t≤10时,AC= .(3)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在点C运动的过程中,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求出MN的长,【答案】(1)8(2)2t,20―2t;(3)MN的长度不变,长度为5【分析】(1)根据点C的运动速度和AB=10可得答案;(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求AC的长度;(3)分情况讨论,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答案.(1)当t=6时,动点C运动了2×6=12个单位,∵AB=10,∴BC=2.∴AC=10―2=8.故答案为:8;(2)当0⩽t⩽5时,AC=2t;当5<t⩽10时,BC=2t―10∴AC=AB―BC=10―(2t―10)=20―2t.故答案为:2t,20―2t;是点C到点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美好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美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美好点,但点D是[B,A]的美好点.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7,点N所表示的数为2.(1)点E,F,G表示的数分别是―3,6.5,11,其中是[M,N]美好点的是________;写出[N,M]美好点H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N开始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点P恰好为M和N的美好点?【答案】(1)G,―4或―16(2)1.5或3或9【分析】(1)根据美好点的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美好点的定义,分三种情况分别确定P点的位置,进而可确定t的值.【详解】(1)解:根据题意得∶EM=(―3)―(―7)=4,EN=2―(―3)=5,此时EM≠2EN,故点E不是[M,N]美好点;FM=6.5―(―7)=13.5,FN=6.5―2=4.5,此时FM≠2FN,故点F不是[M,N]美好点;GM=11―(―7)=18,GN=11―2=9,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1)a=___________,b=___________,线段AB=___________;BC,点M为AB的中点,求MC的长;(2)若数轴上有一点C,使得AC=32(3)有一动点G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H从点B出发,以5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在数轴上作同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30),点D为线段GB的6GB,在G,H的运动过程中,求中点,点F为线段DH的中点,点E在线段GB上且GE=13DE+DF的值.BC,AB=30,∵AC=32∴AC=18,BC,AB=30,∵AC=32∴AC=90,y满足|x―5|+(y―4)2=0,一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米的速度沿着A→D→C→B运动,另一动点Q从B出发以每秒2米的速度沿B→C→D→A运动,P,Q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1)x=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2)当t=4.5时,求△APQ的面积;(3)当P,Q都在DC上,且PQ距离为1时,求t的值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点C停止;同时动点Q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在B、C间作往复运动,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x(秒),△APC的面积是S(cm2)(S>0).(1)点Q共运动______秒.(2)当点P沿折线A→B→C运动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P(BP>0)的长.(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4)当P、Q两点相遇时,直接写出x的值.【答案】(1)16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20,BC =80,点M、N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动点到达C点时,M、N 同时停止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N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M的长度为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M、N两点重合?(3)若点Р为AM中点,点Q为BN中点.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PQ长度为5?若存在,请说明理由.故存在时间t,使PQ长度为5,此时t的值为30或50.【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和与差,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以及解一AB.数轴上的三个点,且A,B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AB=12,AC=13(1)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2)若点P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则经过______秒时,点C 恰好是BP的中点;(3)若点Q从点A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线段QB的中点为M,当MC=2QB时,则点Q运动了多少秒?请说明理由.点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且a、b满足(a―10)2+|b+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2)当点P在点B的左侧运动时,M、N分别是PA、PB的中点,求PM-PN的值(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点P运动多少秒时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10-8t)-(-6-4t)=±4,解得:t=3或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代数式表示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通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1)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理解新知)如图①,点M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M是线段AB的“奇妙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奇妙点”(填“是”或“不是”)(2)(初步应用)如图②,若CD=24cm,点N是线段CD的“奇妙点”,则CN=cm;(3)(解决问题)如图③,已知AB=24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 从点B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请求出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奇妙点”.试题)【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1)若AC=2,求AB的长;(2)在(1)的条件下,若点D也是图①中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不同于点C),试求出线段BD的长,并判断AC与BD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3)如图②,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性的滚动1周,该点到达C的位置,求点C 所表示的数;若点M、N是线段OC的圆周率点,求MN的长;(4)图②中,若点D在射线OC上,且线段CD与O、C、D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请直接写出点D所表示的数(答案保留π).如图①,点M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M是线段AB的“奇点”.(1)线段的中点______这条线段的“奇点”(填“是”或“不是”)【初步应用】(2)如图②,若CD=18cm,点N是线段CD的奇点,则CN=______cm;【解决问题】(3)如图③,已知AB=15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1cm/s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 从点B出发,以2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请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奇点?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6.(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潜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期末数学试题)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 b2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填空:①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 ;点Q表示的数为 .③当t= 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 .AB.(2)当t为何值时,PQ=12(3)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题)如图,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12、b、c,且b、c满足(b―9)2+|c―20| =0,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个单位/秒速度向左运动,O、B两点之间为“变速区”,规则为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之后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时间为t秒.(1)b=____,c=____,A、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个单位;(2)①若动点P从A出发运动至点C时,求t的值;②当P、Q两点相遇时,求相遇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3)当t=___时,P、Q两点到点B的距离相等.则有AB=21,AP=2t,PB=21-2t,BC=11,BQ=11-t∵BP=BQ,∴21―2t=11―t,解得:t=10(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6<t≤11时,如图所示:∵点P的速度为1单位/秒,Q速度不变,∴PB=21―[12+(t―6)×1]=15―t,BQ=11-t,∵PB=BQ,∴15―t=11―t,方程无解;③当点Q的速度变为3单位/秒时,即11<t≤14,如图所示:∴PB=15-t,BQ=CQ―CB=BQ=3(t―11)=3t―33,∵PB=BQ,∴15―t=3t―33,解得t=12,④当点Q和点P都过了“变速区”,即t>15,如图所示:∴PB=2(t―15)=2t―30,BQ=OQ+OB=1×(t―14)+9=t―5,∵PB=BQ,∴2t―30=t―5,解得:t=25;综上所述:当t=12或25时,点P、Q到点B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2或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的和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的和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18.(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若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点P对应的数记为a,请你利用数轴解决以下问题:(1)若点P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则a的值为.(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5与2之间,则|a-2|+|a+5|=.(3)代数式|a+4|+|a-5|+|a-1| +|a+3|的最小值是.(4)已知点M、N在数轴上,点M对应的数是-1,点N对应的数是3,令点P在点N左侧运动,在点P、M、N中,若其中一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3倍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原式=5-(-4)+[1-(-3)]= 9+4= 13;(4)①当P在M左侧时,当PM = 3MN时,P1=-13当PN= 3PM时,P2=-3;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是 ;(2)数轴上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则x= ;(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M: ,N: .【答案】(1)1;(2)﹣4或6;(3)5;(4)﹣1014.5,1016.5【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进行求解;(2)对点P的位置分情况讨论如下:①点P在点A左边,则有点P到点A的距离为3,进而求解即可;②点P在线段AB上,不符合题意,舍去;③点P在点B右边,则有点P到点B的距离为3,进而求解即可;(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然后根据题意进行求解即可;(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折叠后互相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然后根据题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点P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对应的数为1;故答案为:1;(2)∵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对点P的位置分情况讨论如下:①点P在点A左边,∵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且线段AB的距离为4,∴点P到点A的距离为3,∴x=﹣4;②点P在线段AB上,不符合题意,舍去;③点P在点B右边,∵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且线段AB的距离为4,∴点P到点B的距离为3,∴x=6;∴综上所述:x=﹣4或6;故答案为:﹣4或6;(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3到1的距离为4,∴5到1的距离也为4,∴则﹣3表示的点与数5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5;(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折叠后互相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点M到1的距离为1015.5,∴M对应的数为﹣1014.5,∵点N到1的距离为1015.5,∴N点对应的数为1016.5.故答案为:﹣1014.5,1016.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中点,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中点是解题的关键.20.(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长;【答案】(1)4cm(2)4cm(3)4cm【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由此求得AP的值;(2)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由此求得AP的值;(3)结合(1)、(2)进行解答;(1)解:依题意知,当t=1时,PC=1×1=1(cm),BD=2×1=2(cm),∴BD=2P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设P的运动时间为x秒.(1)P在线段AB上运动,当PB=2AM时,求x的值.(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求(2BM―BP)的值.(3)如图2,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变,求出MN的长度.如变化,请说明理由.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的值.3AB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1cm/s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即沿C→B→C→B→…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1时,PQ= cm;(2)当t为何值时,点C为线段PQ的中点?(3)若点M是线段CQ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存在,求出PM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走,数字越大,原点左侧则相反.于是,我们可以假设:若点P从原点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0+3t;反之,若点P从原点出发,沿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0―2 t.【探究】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a,b分别为―4,8.(1)如图1,若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都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点Q表示的数是________;②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时,则t的值为_______.(2)如图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点B时停止运动,M,N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则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为定值?若是,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5.(2022·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线段AC=8m,AB=2 BC.机器狗P从点A出发,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机械猫Q从点C出发,以2m/s的速度向右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xs.当机器狗P与机械猫Q第二次相遇时,机器狗和机械猫同时停止运动.(1)BC=______m,AB=______m;(2)试通过计算说明:当x为何值时,机器狗P在点A与机械猫Q的中点处?(3)当x为何值时,机器狗和机械猫之间的距离PQ=2m?请直接写出x的值.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直线AB上运动.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1)若点P在线段AB上的运动,当PM=10时,PN=;(2)若点P在射线AB上的运动,当PM=2PN时,求点P的运动时间t的值;(3)当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线段AB、PM、P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b满足|a+2|+(b﹣10)2=0.(1)求线段AB的长;(2)线段CD在点A左侧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经过线段AB需要10秒,经过点O的时间是2秒,求CD的长度;(3)点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6,点F与点B重合.线段EF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P从点A左侧某处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G是线段BE的中点,点P与点E相遇t秒后与点G相遇.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PE=kFG恒成立,求k 与t的值.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运动后点表示的数及线段长度是解题关键.28.(2020·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点A、B、E和线段CD都在数轴上,点A、C、D、B、E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0、3、12、18;线段CD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当点D与点E重合时停止运动,移动时间为t秒.(1)当t=0时,AC的长为______,当t=3时,AC的长为______.(2)线段CD在运动过程中,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为______.(3)当t=2时,BD的长为______,当t=5时,BD的长为______.(4)线段CD在运动过程中,求BD的长(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2,8(2)2t+2(t≤7.5)(3)5,1(4)|2t―9|(t≤7.5)【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算出点C的位置,即可得AC的长;(2)先算出移动t秒后点C的位置,由题可知,当D与E重合,CD运动停止,即3+2t =18,解得t=7.5,即可得;(3)算出t=2时,点D的位置,即可得,算出t=5时,点D位置,即可得;(4)先算出移动t秒后,点D的位置,由(2)得t=7.5,CD运动停止,即可得.(1)解:当t=0时,CD未移动,则AC=|-2-0|=2,当t=3时,此时C位置的数为:0+3×2=6,则AC=|―2―6|=8.(2)解:移动t秒后点C位置的数为:0+2t=2t,由题可知,当D与E重合,CD运动停止,即3+2t=18解得t=7.5,则AC的长度为:AC=|―2―2t|=2t+2(t≤7.5).(3)解:当t=2时,D的位置的数为:3+2×2=7,则BD=|7-12|=5;当t=5时,D位置的数为:3+5×2=13,则BD =|13―12|=1.(4)解:移动t 秒后,D 位置的数为:3+2t ,由(2)得t =7.5, CD 运动停止,∴BD =|2t +3―12|=|2t ―9|(t ≤7.5).【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绝对值和列代数式.2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0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3AC ,试说明AM =14AB ;(3)如图2,已知AM =14AB ,N 是线段AB 所在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 的值.∵AN―BN=MN,AN―AM=MN,1∵AN―BN=MN,AN―BN=AB,∴MN=AB,AN―BN≠MN,这种情况不可能,MN1AC:BC=5:2,DC:AB=1:4.点P从点A出发以4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C运动,点P到达点C所在位置后立即按照原路原速返回,到达点D所在位置后停止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的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D所在的位置后停止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D的长度;(2)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3)当PQ=7厘米时,求t的值.。

(完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完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数轴上一动点P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2、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OB-AP/EF的值.①3、甲、乙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1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米,乙每分钟走5米.(1)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2)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米,乙继续每分钟走5米,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相遇?4、如图,线段AB=20cm.(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3厘米/秒运动,几秒钟后,P、Q两点相遇?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的长;(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③5.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10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3AC ,直接填空:AM=________ AB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MN ,求 MNAB 的值.6.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P 、B 出发以1cm/s 、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1)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请说明P 点在线段AB 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 -BQ=PQ ,求 PQAB 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 CD=12AB ,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 -PN 的值不变;① MNAB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7、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左侧,C在D左侧),若|m-2n|=-(6-n)2.(1)求线段AB、CD的长;(2)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若BC=4,求MN;(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D点与B点重合,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 PA-PBPC 是定值;① PA+PBPC是定值,请选择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证明.8、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的长;(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 在射线BA上运动时,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d=|a+b|-|-2-b|-|a-2c|-5,试求7(d+2c)2+2(d+2c)-5(d+2c)2-3(d+2c)的值.④⑤ 9、在长方形ABCD 中,AB=CD=10cm 、BC=AD=8cm ,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①B①C①D 路线运动到D 停止;动点Q 从D 出发,沿D①C①B①A 路线运动到A 停止;若P 、Q 同时出发,点P 速度为1cm∕s ,点Q 速度为2cm∕s ,6s 后P 、Q 同时改变速度,点P 速度变为2cm∕s ,点Q 速度变为1cm∕s .(1)问P 点出发几秒后,P 、Q 两点相遇?(2)当Q 点出发几秒时,点P 点Q 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10、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CB 的中点.(1)若线段AB=10cm ,求线段AC 和线段DE 的长度;(2)若线段AB=a ,求线段DE 的长度.(3)若甲、乙两点分别从点A 、D 同时出发,沿AB 方向向右运动,若甲、乙两点同时到达B 点,请你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甲、乙两点运动的速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专题讲解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专题讲解课件
4.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 有意义的方面.下面就两个情景作出评判.
情景一:如图①,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 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 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情景二:如图②,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 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 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 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2
2
2
综上所述,线段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2个单位 长度/s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
(1)出发多少秒后,PB=2AM?
解:设出发t s后,PB=2AM, 则PA=2t,PB=24-2t,AM=t. 所以24-2t=2t,解得t=6. 即出发6 s后,PB=2AM.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四种常见类型
1
2
3
4
类型 1 线段上动点与中点的综合问题
1.(1)如图①,D是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D, DB的中点,若AB=16,求MN的长;
解:MN=DM+DN
= AD1+ BD1= (A1D+BD)
= AB2=8. 2
2
1
2
(2)如图②,AB=16,点D是线段AB上一动点,M, N分别是AD,DB的中点,能否求出线段MN的长? 若能,求出其长,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数学知识为人类服 务时应注意什么?
赞同情景二中运用知识的做法. 注意略.
返回
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线段MN的长度不产生变化,其值为5.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动点问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 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 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 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 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专项3数轴动点问题(原卷版)

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专项3数轴动点问题(原卷版)

专项3数轴动点问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 三点,分别对应有理数-26、-10、10,动点P 从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同时,动点Q 从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点P 的移动时间为t 秒.(1)当t=5秒时,数轴上点P 对应的数为,点Q 对应的数为;P、Q 两点间的距离为.(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数轴上点P 对应的数为.(3)在点P 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点Q 运动到C 点后停止运动),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Q 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数轴上A,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4-,8.如图,若点P 和点Q 分别从点A,B 同时出发,都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P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运动2秒时P,Q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2)运动t 秒时P,Q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3)当P,Q 两点相遇时,求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4)当P,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时,求t 的值.3.已知多项式()32102053a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两点A,B 对应的数分别为a,b.(1)a =,b =,线段AB =;(2)若数轴上有一点C,使得32AC BC =,点M 为AB 的中点,求MC 的长;(3)有一动点G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方向运动,同时动点H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在数轴上作同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0t<),点D为线段GB的中点,点F为线段DH的中点,点E在线段GB上且13GE BG=,在G,H的运动过程中,求DE DF+的值.(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定义: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美好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美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美好点,但点D是【B,A】的美好点.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7,点N所表示的数为2(1)点E,F,G表示的数分别是3-,6.5,11,其中是【M,N】美好点的是______;写出【N,M】美好点H所表示的数是______.(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N开始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P,M和N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美好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a+3︱+︱c-5 ︱=0(1)a=,b=,c=.(2)如果点P表示的数为x,当P点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为8时,x=(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BC=.(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3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2.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4|+(b-3)2=0.(1)则a=,b=;并将这两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B表示出来;(2)数轴上在B点右边有一点C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11,若点C的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x,求x的值;(3)若点A,点B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点A运动的速度为2单位/秒,点B运动的速度为1单位/秒,若|AB|=4,求运动时间t的值.3.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甲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1)A,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乙到达A点时一共运动了秒.(2)甲、乙在数轴上运动,经过多少秒相遇?(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6)2=0.(1)a=,b=,c=;(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数轴上折痕所表示的数为,点B与数表示的点重合,原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3)动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点P向负半轴运动,点Q向正半轴运动,点Q的速度是点P 速度的3倍,2秒钟后,点P到达点A.①点P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长度;②经过几秒钟,点P与点Q相距12个单位长度.5.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完成下列各题.(1)若点A表示数-2,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2)若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B;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若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t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终点B6.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3|=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7.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C对应的数为3,BC=2,AB=6.(1)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2)动点P、Q分别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8个单位和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在线段AP上,且AM=MP,N在线段CQ上,且CN=14CQ,设运动时间为t(t>0).①求点M、N对应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猜想MQ的长度是否与t无关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该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③探究t为何值时,OM=2BN.8.数轴上点A表示的有理数为20,点B表示的有理数为﹣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往左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返回过程中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至点A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1)当t=5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2)在点P往左运动的过程中,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点P与原点距离5个单位长度时,t的值为.9.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10.在数轴上,如果A点表示的数记为a,点B表示的数记为b,则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a-b|或|b-a|,我们把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用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如图,在数轴上,点A,O,B表示的数为-10,0,12.(1)直接写出结果,OA=,AB=.(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①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x=.②若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则|x+10|+|x-12|的化简结果是.(3)动点M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向右运动,同时动点N从B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往返运动,当点M运动到B时,M和N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得OM=ON?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20.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数轴上一动点P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2、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OB-AP/EF的值.

3、甲、乙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1分钟走2米,以后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米,乙每分钟走5米.
(1)甲、乙开始运动后几分钟相遇?
(2)如果甲、乙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折返,甲继续每分钟比前1分钟多走1米,乙继续每分钟走5米,那么开始运动几分钟后第二相遇?
4、如图,线段AB=20cm.
(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2厘米/秒运动,同时点Q沿线段BA自B点向A点以3厘米/秒运动,几秒钟后,P、Q两点相遇?
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的长;
(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
(1)若AB=10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MD 的值.
(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3AC ,直接填空:
AM=________ AB .
(3)在(2)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MN ,求 MNAB 的值.
6.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P 、B 出发以1cm/s 、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
(1)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请说明P 点在线段AB 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 -BQ=PQ ,求 PQAB 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 CD=12AB ,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 -PN 的值不变;① MNAB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7、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左侧,C在D左侧),若|m-2n|=-(6-n)2.
(1)求线段AB、CD的长;
(2)M、N分别为线段AC、BD的中点,若BC=4,求MN;
(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时,D点与B点重合,P是线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 PA-PBPC 是定值;① PA+PBPC是定值,请选择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证明.
8、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的长;
(2)若P为射线BA上的一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当点P 在射线BA上运动时,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3)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且d=|a+b|-|-2-b|-|a-2c|-5,试求7(d+2c)2+2(d+2c)-5(d+2c)2-3(d+2c)的值.

⑤ 9、在长方形ABCD 中,AB=CD=10cm 、BC=AD=8cm ,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①B①C①D 路线运动到D 停止;动点Q 从D 出发,沿D①C①B①A 路线运动到A 停止;若P 、Q 同时出发,点P 速度为1cm∕s ,点Q 速度为2cm∕s ,6s 后P 、Q 同时改变速度,点P 速度变为2cm∕s ,点Q 速度变为1cm∕s .
(1)问P 点出发几秒后,P 、Q 两点相遇?
(2)当Q 点出发几秒时,点P 点Q 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 ?
10、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CB 的中点.
(1)若线段AB=10cm ,求线段AC 和线段DE 的长度;
(2)若线段AB=a ,求线段DE 的长度.
(3)若甲、乙两点分别从点A 、D 同时出发,沿AB 方向向右运动,若甲、乙两点同时到达B 点,请你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甲、乙两点运动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