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合集下载

为“汾河流水哗啦啦”筑牢法律屏障——山西立法保护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为“汾河流水哗啦啦”筑牢法律屏障——山西立法保护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高郁 闭度 的森林 植被面 积过 少,涵养 水 源和产 流能 力减 弱 ,大部 分一 级支流 断
流 ;四是废 污水排 放量 逐年 增加 ,面 源
护条例 》 已经 划定 。 《 汾河流域 生态 修 复规划纲要 ( 2 0 1 5 ~ 2 0 3 0年 )》在 已划
定 的泉域重 点保护 区基础上 ,扩大 了泉 域保护 区面积 ,主要进 行生态 涵养林 建
业等措 施 ,促进 生 态 自然 修复 。三是 加 年 左 右的 时间 ,主要 控制 指标 达到 :流 潘 军峰介绍说 。
井7 8 4 2眼,其中关 闭岩溶 水井 1 7 2眼 , 孔 隙一裂隙水地下水井 7 6 7 0 眼 ,到 2 0 3 0
0 年 自然修复 ,总计 1 5 年 压缩地 下水开 采量 5 . 6 0亿立 方米 。” 依 法 关停破坏 水 资源 、污 染水环 境的 企 经 过 5年建设 ,1
立 法 与 监 督 1 人 大 视 窗 _
“ 汾 河 流 水 哗 啦 啦 ,阳 春 三 月 看
然 而,近 年来 ,由于经 济社 会快 速 发展 和 人口急剧 增长 ,流域 内用水 量持 续增 加 ,加 之煤 炭开采 、植被 退化对 水 资源的影响 , 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 尽管山西先后组织 了四次大规模的治理 ,
污染 不断加 剧 ,部 分支流 河床 内垃圾 倾 倒严 重 ,地 下水质 日益 恶化 。”潘军 峰 介绍。
为进 一步 推动 汾河流 域生 态修 复,
“ 根据 水利部 和 山西省政府 联合批 复的 《 汾 河流域 生态修 复规 划 》,重 点
2 0 1 7 . 5 下I 公民与法治
在汾 河源头及流域 面积 大于 1 0 0 0 平方千 米的 9大 支流 源头 的高海 拔 山地 区,设 立1 O处保护 区;同时 ,根据水质保护 要 求,在绛 县的 黑河源 头与 灵石县 的红崖 沟、后 悔沟 源头 新增 保护 区面积 2处 。 共划定河源保 护区 1 2 处 ,保十 四次会议 审议通 过

汾河的特点

汾河的特点

汾河的特点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多个省份。

以下是汾河的一些特点:
1.流域特征:汾河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

流域内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这使得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生物种类繁多。

2.水资源:汾河的水资源相对丰富,年均流量达到每秒200立方米左右。

由于流域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汾河的水质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在某些地区,汾河的水质较好,可以满足各种用水需求;而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汾河的水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污染。

3.水文历史:汾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水文历史。

汾河不仅为流域内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对山西、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汾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如山西的平遥古城、晋祠等都与汾河息息相关。

4.水利工程:为了充分利用汾河的水资源,流域内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例如,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控制着流域内的洪水灾害和改善水环境。

此外,还有一些水电站和灌溉工程等。

5.生态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汾河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汾河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修复等。

总之,汾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具有独特的流域特征、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水文历史、重要的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价值。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13•【字号】并政发[2008]34号•【施行日期】2008.09.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并政发〔2008〕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十三日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直接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存质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决定,有效改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修复与保护、疏浚与治污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原则,突出重点,依法治理,有效遏制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之得到修复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在汾河进入娄烦县河段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前提下,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对流域内地表水、中水、矿井水等水资源合理调度,达到以下目标:(一)疏浚目标:确保汾河干流188公里河道常年至少保持最低生态流量及部分农业灌溉用水,恢复汾河自然流水;河道复流入渗,逐年补给兰村、晋祠泉域地下水,确保地下水位止降复升;修复河道自然形态,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沿河生态环境,促使适宜浅水生物生存的湿地基本得到修复和改善;力争通过城区主干道径流量达到 5立方米 /秒。

最终通过对流域内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实现绿色转型。

(二)治污目标:汾河干流兰村以上河段常年争取达到地表水Ⅲ类,兰村以下河段力争常年保持地表水Ⅴ类;对严重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搬迁,使水资源和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种树、种草,有效管护,加强流域内植被绿化和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形成自然生态良性循环。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生态修复总体思路探析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生态修复总体思路探析

14 0m 左右ꎬ 到 2004 年临汾盆地地下水位持续降
1 概况
低到 82 0m 左右ꎬ 地下水位降幅达 68 0mꎮ 主要是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ꎬ 被誉为母亲河ꎮ 临
地下水抽采的过多ꎬ 补给的过少和保护不够三大因
素ꎮ ①地下水开采量增加ꎮ 改革开放以后ꎬ 随着国
汾市属汾河中下游地区ꎬ 境内汾河长 161 5kmꎬ 约
汾河两岸修建的堤防间距在 2 0 ~ 3 0kmꎬ 随着经
的支流浍河ꎬ 流域面积为 2060km ꎮ

济社会的发展ꎬ 两岸的水域、 湿地被改造为良田或
临汾市汾河流域属汾河中下游ꎬ 流域内地势北
高南低ꎬ 山区面积大于平川ꎬ 约占 68% ꎬ 境内林
被村镇扩张挤占和压缩ꎬ 汾河宽度被压缩到只有
地面积较少ꎬ 约为 1629km ꎬ 复盖率为 16 1% ꎬ 总
地表径流量持续变小ꎬ 水域面积不断缩小ꎬ 植被破
坏退化加剧、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ꎬ 以及河流污染问
题日益突出ꎮ
2 1 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自 1970 年 以 来ꎬ 临 汾 盆 地 地 下 水 位 平 均
32
收稿日期: 2020 ̄03 ̄24
E ̄mail: 1074610054@ qq com
植被覆盖逐步降低、 水土流失随之加剧、 湖泊面积
析ꎬ 1979 年之前年均降水量 555 7mmꎬ 年均径流
逐步湮没、 水旱灾害的频次增加ꎮ 现在汾河流域生
量 10 43 亿 m3 ꎻ 1980—2000 年 年 均 降 水 量
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流域地下水位持续降低ꎬ
516 5mmꎬ 年均径流量 7 58 亿 m3 ꎻ 2001—2017 年
大ꎬ 蒸发能力强ꎬ 水面蒸发量在 900 ~ 1100mm 以

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

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

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一、前言市汾河流域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此次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尽可能减少治理和修复成本,使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二、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程1. 林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政策,逐步恢复流域的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流域内的土壤流失。

2. 土地整治工程:对流域内的河道、沟渠、滩区等进行整治,保持其良好的水土流失控制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程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3. 土壤改良措施:通过施加有机肥、改良土壤物理性能和结构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水能力,并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三、水体净化工程1. 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方式,逐步恢复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中的污染源。

2. 农业源污染控制:对农业生产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农药等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3. 工业废水净化:通过升级现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和新建相关设施,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处理效果和管理水平。

四、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1. 水生生物保护和修复:通过加强汾河上游和下游的保护,恢复江豚和鲟鱼等绝灭或濒危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2. 水域湿地生态修复:通过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修复湿地生态,使其恢复到自然状态,保持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

3. 生态旅游开发工程:通过生态旅游开发,逐步征服当地居民,从而增加靠近流域的农村地区的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五、总结为了保护市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加强治理与修复活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汾河流域土壤、水、植被、气候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措施。

以上方案只是治理和修复之一,下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地采取适合当地的治理方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最新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最新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最新1. 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汾河沿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河岸塌陷、野生动植物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汾河生态系统,制定最新的生态修复施工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汾河流域的研究背景入手,介绍汾河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析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并介绍生态修复后的预期效果。

最后,对生态修复施工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 汾河生态系统现状与问题2.1 汾河流域的研究背景汾河流域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是山西省的母亲河流。

多年以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

水质污染、河岸塌陷、湿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已成为该地区关注的焦点。

2.2 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2.2.1 水质恶化由于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汾河的水质恶化严重。

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导致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2.2.2 河岸塌陷河岸的破坏与工业、农业活动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河岸管理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河岸的塌陷,威胁到沿岸农田、村落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汾河流域的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湿地退化现象逐渐严重。

湿地退化不仅影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影响了汾河的水文循环和水质净化功能。

3. 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3.1 生态修复的目标3.1.1 恢复水质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体的净化处理,改善汾河的水质,并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3.1.2 修复河岸采取合理的河岸管理措施,预防河岸塌陷,恢复河岸的稳定性,并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通过植物恢复、湿地保护和修复等措施,促进湿地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3.2 生态修复的原则3.2.1 依法依规生态修复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过程必须合法合规进行。

3.2.2 综合施策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包括生态工程、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综合施策才能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及评价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及评价
种 为 油松 、 落叶松 、 云杉 、 桦树 、 栎树 等 ; 人 工林 多 分 布
现 状 调查 范 围为 整个 汾 河 流域 , 其 中水 生生 态 调
查 为 干 流 和 主要 支 流 , 以 及 近 河岸 地 带 , 除 此 之 外 的 陆地 面 积 为陆生 生 态调查 范 围。 调 查 汾河 流域 陆生 主要 植被 类 型 , 各 生境 分 型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侧 及 各支 流 中下 游 广布 农 田 , 作 物从 北 部 高寒 作 物 谷 子、 糜黍 、 莜麦 、 豌豆 、 胡 麻过 渡 到南 部 盆地 作 物小 麦 、 玉米 、 马铃 薯 等 。 汾河 流域 现 有 森林 面 积 6 1 8 0 k m 2 ,森 林 覆 盖率 1 5 . 7 %, 高郁 闭 度森林 覆 盖率 则更 低 。 流域 陆生 规模 森 林 和 高覆 盖度 灌 木林 地 主要 分 布在 宁武 汾 河 源头 、 娄
流源 头 , 灌 木 主要 有 沙棘 、 黄刺玫 、 毛榛 等 , 草 种 有 狗
况; 水生生物 数量 , 鱼类种群结 构 , 干 支 流 鱼 类 产 卵 场、 越冬场 、 索饵 场 , 洄 游通 道 等重 要 生境 特 点 和分 布
情况 , 重 点 了解是 否 存在 珍稀 濒 危及 具 有 重要 经 济 价
在 实 验 区及 外 围 , 树 种 以油松 、 落 叶松 、 杨、 柳 为主 。自 然 保 护 区等 森林 生 境 为众 多野 生 动 物 提 供 了 良好 的 繁 衍 和栖 息地 , 仅 汾河源 头 的野 生 动物 就 达 3 0 0 多种 , 这 些 物种 多分 布于保 护 区 的核 心 区 ,其 中金 钱 豹 、 原 麝、 林麝 、 梅花 鹿 、 马鹿 等数 量极 为稀 少 。 流 域 陆地 内稀 疏 灌 木 林 和 草 地 则 分 布 于 其 他 支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思考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思考

生 态环 境 的保 护 , 过 创 新体 制 机 制 , 进 汾河 流 域 通 促
经济 、 社会 和 环 境生 态 效 益 的协 调 , 进 汾河 流 域 人 促 与 自然 的 和谐 发 展 ,把 汾 河 流域 建 设 成 一个 经 济 繁
荣、 环境 优 美 、 态 良好 、 生 和谐 、 宜居 、 有 全 国影 响 的 具 大 河流域 。
三 是积 极探 索 “ 绿色 ” 环保 经济 政策 。 积极 推 进环
保 收 费改 革 ,制定 有 利 于流 域环 境保 护 的产业 政 策 ,
深 化 绿 色 信 贷 、 色 采 购 等 环境 经 济 政 策 , 励 并 引 绿 鼓 导 商业 银 行落 实绿 色 信贷 政 策 , 健全 企 业环 境行 为信 用 等 级 评 价 制度 和企 业 环 保 信 息 库 ,加 强 融 资 洽 谈 会 、 目签约 会 项 目的 绿 色信 贷 合 格 审 查 , 持 把 好 项 坚 信 贷准 入关 , 格 绿色 信贷 “ 严 一票 否决 制 ” 。加快 环 境 税 费政 策 改革 , 持 激 励 与惩 罚 井 重 , 完善 现 有 税 坚 在
注 : 文 获得 山 西省 科 技厅 软 科 学研 究 项 目(0 8 40 7 本 20 0 13 — 0) 1 支持 。
护 的重 大 问题 , 审议 重 大 环境 政 策 等重 要 事 项 ; 建立 完善环 保 流域协 调机 制 , 强跨 行 政 区域 的流域 环境 加 综 合 治理体 制 和运行 机制建 设 , 形成 省 、 、 市 县分 级管
SH XIW AT R S AN E RE OURC S E
汾 河 流 域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机 制 创 新 思 考
白平 则 , 吕世 辰

汾河综合治理措施

汾河综合治理措施

汾河综合治理措施1. 简介汾河是中国山西省的重要河流,流经山西、内蒙古和河北等省份。

由于过度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汾河水质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急需综合治理。

本文将介绍汾河综合治理的措施。

2. 汾河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汾河是山西省的重要水资源,对于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汾河流域的巨大工业和农业压力,水质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综合治理汾河是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汾河综合治理措施3.1 水污染治理汾河流域的水质严重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为了改善水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标准; - 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例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等; - 增加水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的频率,及时掌握汾河水质状况。

3.2 生态修复汾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和河流生态功能丧失。

为了恢复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进行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的水文和生态系统功能; - 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恢复河流自然的水动力过程,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加强植被恢复工作,进行森林和草地的保护和恢复。

3.3 水资源管理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不善,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和实施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加强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实施水资源经济化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 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汾河综合治理的效果评估综合治理汾河需要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对治理结果的监测。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水质改善效果的监测,包括监测水质指标的变化和趋势; -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包括湿地和河流的恢复程度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善; - 水资源管理效果的评估,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浪费的减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5•【字号】晋政办发[2008]59号•【施行日期】2008.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8〕5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08〕9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请认真传达贯彻,抓紧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省委、省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机遇,提出重点推进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任务,并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省人民作了郑重承诺。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涉及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建设、国土、煤炭、焦化、化工、冶金、造纸、引黄、扶贫等十多个行业和全省6市40个县(市、区),是目前我省跨越区域最大、实施内容最多、受益面积最广的综合性工程,是实现山西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蓝天碧水战略的重点示范性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同时也是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在山西境内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工程的实施,不仅对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对全国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为实施好这一工程,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实施目标与实施重点(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全局。

从完成蓝天碧水战略任务的高度,围绕全面建设和再现汾河流域自然生态和秀丽景色,构建和谐文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针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按照“能宽则宽,能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坚持治理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调研报告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调研报告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调研报告汾河流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华北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因此,针对汾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湿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汾河流域的水质普遍较差,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引起的。

其中,农业排污是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农村地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导致了农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恶化。

另外,工业和城市排污也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污染了河水。

此外,调研也发现,汾河流域的湿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的人类开发活动,汾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湿地的功能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在水资源方面,汾河流域也存在短缺问题。

由于极端气候和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流域内的河水供应不足,导致了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的困境。

此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是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过度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迁徙。

针对汾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问题,本次调研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建立湿地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再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总之,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生态治理工作。

只有通过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保护好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SHANXI WATER RESOURCESI 水生态修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陈刚(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4)[摘要]分析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指导和合理规划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 的出发点和任务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污染;汾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 1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10-021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1.1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汾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1.9亿m 3 (1956—2013年), 占全省的26%,而河川天然径流量仅19.0亿m 3,占全省 年径流量的20%,人均年径流量136 m 3,仅占全国人均 径流量的6.6%。

但全省最好的土地资源5大盆地汾河 流域就有2个,因此,占全省26%的水资源却承担全省 38%的灌溉面积和39%人口的供水任务。

据统计资料 显示,1992年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已达14.8亿m 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高达78.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2003年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通水前,流域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高达147%。

根据流域1992—2013年统计 分析,多年平均供水量25.6亿m 3,而水资源总量仅 24.8亿m 3,扣除外调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 100%,按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率40%考虑,国民经 济发展用水挤占生态环境水量12.4亿m 3。

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通水后,太原盆地的供水矛盾逐步缓解,到2010年后随着引沁人汾工程和禹门 口东扩工程的实施,临汾盆地供水矛盾逐渐缓解, 2012年随着外调水的增加和地下水压采,流域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逐渐低于80%。

1.2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位大幅下降由于地表径流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2012年之前的40余年中,太原 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6 m 下降至 2012年的89 m ,下降幅度达81.4 m ;临汾盆地地下水位 埋深由13.8 m 下降至81.9 m ,下降幅度达68.1 m 。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尽管如此,汾河流域忻州段作为全省汾河流域的发源和上游核心区域,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保护和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土流失严重
汾河流域忻州段位于宁武、静乐两县,流域面积3441平方公里。境内山多川少,沟壑万千,土地贫瘠,植被覆盖度小,水土流失面积2692.19平方公里,占汾河流域总面积的78.2%。按地形地貌划分为三大类型区,即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阶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形支离破碎、起伏不平。沟壑密度大,地表植被差,地表为黄土覆盖,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该区总面积846.8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静乐县),占流域总面积的26.9%。流失面积840.95平方公里,占本区域内总面积的99.3%。该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7101吨/平方公里;在本区域内沟缘陡坡地侵蚀模数为7000-10000吨/平方公里;占本区域内44%以上的沟谷地,地形复杂,多为35°以上的坡沟、悬崖,常出现崩塌、溜泻等重力侵蚀现象,本区域侵蚀模数多在10000吨/平方公里以上。土石山区,山坡陡峭,石厚土薄,岩石裸露。该区总面积1914.42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0.82%。水土流失面积1698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77.3%。该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500吨/平方公里,侵蚀总量为457.4万吨。黄土丘陵阶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川及盆地区域,地面起伏不大,但有些地方冲沟正处于发育期。另外,该区阶地区是河两岸延伸沟壑区,它具有其本身特点,又有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共性。该区为流域内主要产粮区,生产条件较好,其水土流失方式主要以洪水冲刷蚕食,使之产生坍塌为主;该区总面积387.4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12.3%。其流失面积363.7平方公里,占该区面积的93.88%。该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700吨/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冲毁农田,剥蚀土壤、减低肥力,而且容易造成水库泥沙淤积、自然河道堵塞,导致生态失衡。

汾河环境调研报告

汾河环境调研报告

汾河环境调研报告汾河环境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汾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三省区,总长约900多公里。

汾河流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景色壮丽,是中国著名的黄河支流之一。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汾河流域的环境情况、生态状况和污染程度,为进一步保护和修复汾河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汾河流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调研。

四、调研结果1. 汾河水质通过对汾河水质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我们发现汾河水质普遍较差,主要污染物种类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等。

其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比较严重,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风险。

2. 汾河岸线生态调研发现,汾河岸线生态状况也较差,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同时,大量河岸土地被开发建设,导致自然景观丧失,河流生态功能弱化。

3. 汾河流域土壤质量对汾河流域土壤质量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汾河流域土壤容重较高,含水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农田土壤肥力不高。

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调研显示,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缓慢,保护意识不足,环境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生态修复资金短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汾河水质监测和治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汾河水质;2. 增加对汾河流域岸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生生物种群;3. 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加强土壤水分管理,推广有机肥料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4. 加大生态修复工作投入,完善生态修复政策和措施,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汾河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一定会得到明显改善,汾河流域将成为人们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汾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设计(3篇)

汾河生态修复施工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700平方公里。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河床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河流水质,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本项目将对汾河进行生态修复施工。

二、项目目标1. 改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质;2. 恢复河床稳定,减少河床侵蚀;3. 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生态功能;4. 建立健全生态修复长效机制。

三、施工方案设计1. 生态护岸工程(1)设计原则以生态、环保、经济、实用为原则,采用植物护岸、土工材料护岸等多种护岸方式相结合,确保护岸工程的稳定性和生态性。

(2)施工方案1)植物护岸: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如柳树、杨树、芦苇等,采用扦插、播种等方式进行种植,形成生态护岸。

2)土工材料护岸:采用土工布、土工网等材料,结合石笼、浆砌石等结构,形成稳固的护岸。

3)生态护坡:采用植生袋、植生毯等技术,结合生态护坡材料,形成绿色护坡。

2. 水质净化工程(1)设计原则以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为原则,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确保水质净化效果。

(2)施工方案1)源头治理:对污染源进行排查和整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2)过程控制:设置水质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

3)末端治理:采用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技术,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3. 河床稳定工程(1)设计原则以恢复河床稳定、减少河床侵蚀为原则,采用生态护坡、河床修复、河道疏浚等措施。

(2)施工方案1)生态护坡:采用植生袋、植生毯等技术,结合生态护坡材料,形成绿色护坡。

2)河床修复:对河床进行平整、修复,恢复河床自然形态。

3)河道疏浚:采用机械清淤、人工清淤等方式,清除河道内的淤泥,提高河道过流能力。

4. 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1)设计原则以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生态功能为原则,采用水生植物种植、鱼类增殖、鸟类栖息地修复等措施。

汾河的介绍

汾河的介绍

汾河的介绍
汾河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中国山西省的吕梁山脉,流经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区,最终注入黄河。

全长约694千米,流域面积约3.1万平方千米。

汾河流域地势起伏,河道曲折,水流湍急,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主要水系之一。

汾河流域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果树种植和畜牧业。

汾河流域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之一。

同时,河流沿岸还有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如太原市的古代文化遗址、太行山脉的自然风光等,是中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汾河流域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内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汾河是中国黄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区之一。

1。

汾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汾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汾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开矿、建设窑洞、修路等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汾河注入黄河后,加大了黄河的含沙量。

采取汾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一、加快制定和完善汾河流域生态功能区规划和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汾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分区及产业结构布局,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实现煤炭开采的绿色、节水转型;对化工、电力、冶金、煤炭、造纸等领域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施实行严格淘汰,遏制其对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细化汾河流域全社会节水规划,制定节水政策,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绿色产业、节水型工业,提高水的使用效益;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镇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加快林权制度改造,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植树造林和荒山荒坡绿化工程建设。

省水利厅、省环保局、省建设厅等按照各自职能,协调流域各市、县制定和完善行业和区域规划、政策措施,做好规划的衔接和实施。

二、科学划定禁采、限采范围,规范矿山开采行为根据流域内矿山企业对汾河的影响程度,对可能直接破坏汾河河床、导致地表水直接漏失的区域实施禁采,在禁采区外围一定区域实施限采。

省政府常务会通过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已对禁采区和限采区作了初步划定。

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煤炭局等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上述禁采区、限采区和汾河源头保护区进一步细化,并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以地方法规形式向社会公示执行。

三、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确保汾河水质达标及合理利用根据汾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汾河干流共划分五个一级水功能区:汾河静乐源头保护区、汾河静乐娄烦开发利用区、汾河古交保留区、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和汾河河津缓冲区。

其中,汾河兰村断面以上六个二级水功能区为重点保护区。

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进一步核实汾河干流不同功能河段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不同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并增设监测设施,强化监督检查制度,逐步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

汾河知识点总结

汾河知识点总结

汾河知识点总结一、汾河的地理位置汾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流经山西西北部,注入黄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汾河流域横跨山西省多个地级市,包括大同、临汾、晋城、吕梁等地。

汾河上游的汾源县境内,是汾河的发源地。

汾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大同市、晋城市、临汾市等。

二、汾河的特点1. 地质特点汾河流域属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多为丘陵和山地。

河道两岸有大片的黄土,黄土层深厚,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

2. 水文特点汾河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汾河水资源十分丰富。

汾河水的使用主要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

3. 人文特点汾河流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汾河流域的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祖国,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

4. 生态特点汾河流域的植被丰富,气候适宜,有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沿河流域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汾河的环境问题1. 水质问题由于工业污染和农业活动,汾河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工废液和农药农化物,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人类的生活和饮水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2. 土地退化问题因长期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肥力逐渐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3. 生态环境问题汾河流域的大片森林和草原资源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以上问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想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汾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四、汾河的保护与利用1. 着力治理水污染加强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减少工业排放,建立完善的水污染治理体系,改善水质,让汾河重现碧水蓝天。

2.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合理施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减少农药农化物的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大力植树造林,恢复破坏的森林和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研究》范文

《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研究》范文

《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研究》篇一一、引言汾河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河流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中下游地区作为汾河流域的重要区域,其生态流量的研究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的研究,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汾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导致河流生态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关系到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还对沿岸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研究,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遥感技术、水文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对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进行研究。

数据来源包括水文观测站的历史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汾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流量的变化情况。

四、生态流量现状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汾河中下游的生态流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具体表现为:枯水期流量减少,丰水期流量波动加大。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其中,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使得河流流量减少;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则进一步加剧了生态流量的减少。

五、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等对生态流量产生直接影响;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则通过改变河流的生态环境和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对生态流量产生间接影响。

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六、建议措施针对汾河中下游生态流量减少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

2. 推进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减少污染排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

介休市汾河治理情况汇报

介休市汾河治理情况汇报

介休市汾河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介休市政府高度重视汾河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就介休市汾河治理情况进行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加强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强河道清淤、植被恢复、河岸整治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清洁的生活用水。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于汾河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通过加强对于周边企业的环保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于违规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减少了汾河的污染源排放,保障了河流水质的改善。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于河道整治和防洪工程的建设。

通过对于河道进行整治,清理河道淤泥和杂物,加固河岸,修建防洪堤坝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汾河的防洪能力,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对于汾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举办汾河文化节、开展河岸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加强了对于汾河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提升了当地居民对于汾河的文化认同感,推动了汾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介休市汾河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汾河治理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于汾河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汾河的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介休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1 汾河概况汾河流域是中国文化发展较早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这里发现。

灌溉业发达,自流灌溉始于宋、金,井灌则创于周、秦。

汾河流域的太原、临汾也是中国煤炭、重型机械工业的基地。

1.1 地理位置汾河流域地跨山西省中部和西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30′~113°32′,北纬35°20′~39°00′,东隔云中山、太行山与海河水系为界,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省中部,其支流水系发育在两大山系之间。

西连芦芽山、吕梁山与黄河北干流东侧众多支流为界,东南有太岳山与沁河毗连,南面则以紫金山、中条山、孤山、稷王山与涑水河接壤。

汾河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流经忻州、吕梁、太原、晋中、临份、运城6个地市45个县(市、区),在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河口高程368m,河道总高差1308m。

汾河流域面积(3982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5%,水资源总量(3.36×109m3)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7.2%,全长709.9km,覆盖人口887.5万。

1.2 支流水系沿途汇入汾河的支流较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岚河、潇河、昌源河、磁窑河、文峪河、洪安涧河、浍河7条;流域面积在500~1000km2的支流有洪河、东碾河、象峪河、乌马河、龙凤河、段纯河、涝河、团柏河8条;流域面积在300~500km2的有干河、屯兰河、惠济河、交口河、南涧河、潏河、滏河、豁都河、三官峪9条;支流中以岚河的泥沙最多,文峪河的径流量最大。

汾河两岸有许多泉水出露,较大的泉水有太原的兰村泉、晋祠泉,介休洪山泉,霍县郭庄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新锋的古堆泉,翼城的利民池等。

1.3 干流河段汾河自宁武县管涔山发源地至太原市兰村为上游,兰村至灵霍山峡入口为中游,以下为下游:(1)上游河长216.9km,流域面积7705 km2,除局部相间有河川地,小型盆地及阶台地约共占10%以外,其余多属砂页岩、变质岩或灰岩土石山区。

宁化以上为管涔山林区、植被优良;宁化以下植被一般,水土流失较强,尤以岚河区域为最。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

(2)出兰村山口以后,进入太原盆地,直至灵霍山峡入口,是为中游。

河长157.6km,流域面积15526 km2。

中游灌溉事业发达,早在2000多年前即开始引水灌溉。

汾河两条最大的支流——潇河、文峪河分别在本段东、西岸汇入。

潇河属植被条件一般的砂页岩地层土石山区及黄土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文峪河上游为关帝山林区,中游浅山区植被相对较好。

中游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城市及工业需水量及农业灌溉用水量庞大,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

(3)自义棠进入灵霍山峡后,即为下游。

河长335.4km,流域面积16595 km2。

灵霍峡谷长约50km,属砂页岩及灰岩地层土石山区,为下游洪水主要水源之一;出灵霍山峡后,即进入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本区水资源相对富饶,土地肥沃,有山西粮仓之誉。

汾河下游临汾段也是汾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常年水质超过Ⅴ类标准。

1.4 气象水文汾河流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受大陆气团和副海洋水汽团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13℃之间,上游最高气温39.9℃、最低-29.4℃,下游最高气温42.5℃、最低-18℃。

秋季末期流域常有霜冻,上游无霜期150d,下游无霜期216d。

降雨是地表径流量的主要来源,年降水量400~700mm,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地表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丰枯年变幅在11.78~44.30亿m3之间,年入黄河的输沙量3.43×107t。

汾河流域水面蒸发量在1000~1200mm之间,高值区在太原盆地。

水库封冻期为70~100d,冰厚40~60cm。

1.5 地质地貌汾河干流因受地质构造运动控制,蜿蜒穿行于晋中、临汾两大断陷盆地范围之内。

流域盆地持续下降,东西两侧山脉不断上升,形成悬殊的地面高差,河谷盆地与高山之间的过渡地带,即黄土塬面,经受沟峪水流及大气降水的连年侵蚀、冲刷与切割,从而形成现今连绵不绝的沟壑地貌。

流域地貌形态一般依石质山、土石山、峁梁塬、缓坡地带、阶地河谷顺序过渡。

1.6 土壤条件褐土是汾河流域的主要土壤之一,分布于山西南部临汾、运城等地市的低平垣地、二级阶地、山间平原上,属于耕作土壤;石灰性褐土分布范围非常广,恒山以南、吕梁山以东的各河流二级阶地、山间盆地、黄土台垣、平缓的洪积扇下部均有大片分布,全部为耕地,是典型地带性土壤中分布最广的亚类;黄土质石灰性褐土广泛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各种黄土垣地、河流高阶地上,成土母质为原生风成黄土;黄土状石灰性褐土,是本省中南部平川区主要的土壤类型;红黄土状石灰性褐土,零星分布于临汾、运城等地部分县的二级阶地、山间盆地、倾斜平原等;灌溉石灰性褐土,在临汾地区的部分县有零星分布;红黄土质淋溶褐土,分布于运城、太原等城市;黑沪土质褐土性土,在太原、晋中、吕梁有零星分布;洪积褐土性土,汾河流域褐土区均有分布;灌淤褐土性土,仅在运城地区的河津、新绛等县有零星分布;堆垫褐土性土,在寿阳有零星分布;黄土状褐土性土,仅在运城地区的万荣、稷山等县的丘陵下部缓坡及垣坡地带有分布;冲洪积褐土性土,分布于太原市南北郊区和清徐县;砂泥质中性粗骨土,除运城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以临汾、晋中地区分布最多;硅质中性粗骨土,主要分布于运城和吕梁地区;钙质粗骨土,在流域各地均有分布,是全省分布最广泛的土壤。

1.7 植被覆盖汾河沿岸的植被分布主要受地貌和水分影响,沙棘群落、小香蒲群落主要分布在上游山地河谷河岸,怪柳群落、假苇拂子茅群落等则多分布在中游河漫滩和淤积河岸。

篙类群落、芦苇群落、赖草群落等主要分布在一、二级阶地上。

沼泽化草甸分布在沿河的较高的河漫滩上,沼泽则主要分布在沿河的较低的河漫滩和阶地较低洼地上。

1.8 水库建设汾河流域现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3座,总控制流域面积(14736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8%,总库容14.42亿m3;还有小型水库50座,总控制面积15317km2,总库容14.48亿m3。

其中,汾河水库是山西最大的水库,位于太原市西北83km的娄烦县下石家庄的汾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5268km2,坝址处年均流量21.9m3/s,设计洪水流量3670m3/s,总库容7.21亿m3,设计灌溉面积149.2万亩,水库于1958年7月动工,1961年6月竣工蓄水。

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建于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总投资4.3亿元。

景区北起胜利桥上游155m,南至南内环桥下游125m,全长6km,宽500m,占地300hm2。

汾河景区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景区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六个景观区、四个广场、十个园子、建设了14个各具特点的景观景点。

2001年12月28日,国家建设部授予该项目“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并推荐联合国申报人居环境有关奖项。

2002年5月30日联合国人居署决定授予太原汾河景区为“2002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民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2006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体育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荣誉称号。

设计为人工复式河槽,由中隔墙分成东西两渠,东侧为清水渠,宽220m,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西侧浑水渠,宽80m,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库灌溉输水。

东西两岸各布置一条箱形排污暗涵,接纳沿线城市排污管道和边山支沟来水,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该区将形成1.3×106m2的绿地和1.78×106m2的水面,使市区人均增加公共绿地1.5 m2,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形成如此规模的绿色走廊,对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将产生重要作用。

根据总体规划,太原汾河景区即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将再向南、北延伸6.2km,总投资6亿元,未来的汾河景区将形成长达近13km长的绿色生态走廊,为省城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3 水土流失问题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年输沙量较大,大部分泥沙产生于汛期,呈现“大水大沙”的特点。

汾河上游地处吕梁山脉黄土丘陵地区,石山林区占总面积的29.4%,土石山区占29.8%,黄土丘陵沟壑区占35.5%,河谷阶地区占5.3%,沟壑密度5~8km/km2,水土流失面积(5317km2)占总面积的68.8%,是汾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980~2000年间,汾河水库的淤积量为8.36×107m3,占总淤积量的23.9%,汛期河水含沙量为16.4kg/m3。

4 水质污染问题汾河水库每年污、废水排放量近3.35×108 t,占全省排污量的48%。

2000年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汾河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选用的汾河河段长为662km),其中达到II、III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15.4%,超III类污染指标的河长达到评价河长的84.6%,劣V类水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71.8%;汾河水库以上河段水质较好,符合III类水标准,汾河水库以下河段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21处评价断面有17处的水质为劣V类;影响汾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挥发酚等。

5 河道治理问题流域河道被侵占、淤积、堵塞的现象现状十分严重,主要问题有:(1)河道采砂形成大量沙坑,主要分布在汾河二库至汾河湿地公园、洪洞至尧都段。

由于采砂造成河道下切、淘刷、河道工程基础外露,出现了一些新的险工、险段。

(2)一些河段被蚕食、挤占、倾倒垃圾,行洪能力下降,河道生态环境恶劣。

(3)下游运城段河床淤积、河道萎缩,行洪能力下降。

(4)沿河阻水、取水建筑多。

一些城区河段的美化工程未按防洪要求设计、审批,施工单位不按照规定程序开挖,导致小流量流不下去,较大流量下泄形成漫滩造成损失。

6 河水干涸问题根据水文站历年观测资料分析,汾河水库以上各监测断面未有河干、断流现象出现,汾河水库以下各站除赵城、河津两站外均不同程度出现河干、断流现象,其中断流现象最严重的汾河二坝站年均断流138天,义棠站年均断流100天。

汾河干涸的原因如下:(1)砂石是重要的建材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砂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加之开发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序采砂和废弃料的随意堆放,致使部分河段水流受阻。

(2)一方面,降水减少;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加,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7 旱涝灾害问题自然因素对汾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象两个方面。

从地形来看,汾河流域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流域东西两侧为南北延伸的太行山和吕梁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经过华北平原到达流域的夏季暖湿气流的深入,使两山之间的盆地常年降雨偏少,水资源不丰,是汾河流域易旱的大背景;从气象来说,汾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汾河流域年内降水变化大,降水的不均匀性是导致洪灾的主要原因,骤急的暴雨或某一时段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是形成汾河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