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满井游记》知识点总结
(2010-03-30 16:15:10)
标签:
分类:教学
满井游记
知识点总结
点拨
教育
14、《满井游记》知识总结
一、疏通文意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 )厉,冻风( )时作
( )。

作则飞( )砂走( )砾
( ),局促( )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 )如镜之( )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
()尚劲( ),然( )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二、译文
北方气候寒冷,花朝节后,余寒仍然很猛烈,常常刮著冷风。

冷风一刮就飞沙走石,人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面,想要出去却出不去。

每次冒风在路上快步走,还不到百步,就折返回来。

廿二日,天气稍稍暖和,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东直门,到了满井。

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岸两旁,肥沃的泥土微微有点湿润,一眼望去,四面空阔,感觉好像脱离樊笼的飞鹄。

这时水面上的结冰开始溶解,水波上的颜色也才显得明净,水面层层微波荡漾有如层层的鱼鳞,水清澈见底,亮晶晶像刚从镜匣打开的镜子,忽然射出了冷光。

山峦被晴雪洗涤过,山色娟秀好像刚擦拭过一般,鲜明亮丽,像出色的美人刚洗过脸,梳好头发。

柳条刚要发芽又还没发芽,柔嫩的柳梢被风吹拂,麦田里的嫩苗只有一寸多长。

游客虽还不多,煮泉水、烹品茶的人,边喝酒、边唱歌的人,美女骑在驴子上的人,也时时见得到,风力虽然还强劲,但是步行仍然会汗流浃背。

那些在沙上曝晒太阳的水鸟,在浪头吸水的鱼儿,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鳍之间,都充满著喜气。

我这才知道:郊野田原之间,未尝没有春天的消息,只是住在城里头的人不知道罢了。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三、文学常识
1、袁宏道,____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与兄_______、弟_______,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作品风格率真自然,清新清俊他的山水游记很著名。

明人张岱说:“古人记山水乎,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2、本文选自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4、文体
四、字词小结
⑴字音字形
燕地()花朝节( )飞沙走砾()廿二日()鹄()波色乍明()倩女()靧面()jì huán___________ 浅鬛()茗()罍()蹇()浃()呷()堕事()恶()
⑵、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古义:肥沃今义:糊状的东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古义:梳掠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4.恶所无纪古义:安,哪今义:厌恶
⑶一词多义
1. 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②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 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 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 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七、特殊句式
1.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

…为…所…,被动语态。

)
2.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倒装句,应为“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3.局促一室之内(被动句,可加“于”至“促”字“一室”之前)
五、重点句子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恶能无纪
六、理解性背默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摘录原句)
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写水:
写山:
5.文中写了哪些人
6.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七、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第二段写满井春色,
2、第二段顺序: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

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

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
a写河的小峦;b写柳条麦苗;c写游人;d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题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

4、写作手法
①白描的笔法。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②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③比喻的妙用。

八、课堂练兵
一、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茗míng罍léi 髻鬟jì huán 汗出浃背jiáB.偕jiē 膏gāo 娟然juān 飞砂走砾shuòC.蹇jiǎn靧huì 倩女qiàn 脱笼之鹄húD.呷xiā 廿niàn 明媚mèi 羽鳞鬣liè
二、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B.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于时冰皮始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冻风时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E.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
三、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若脱笼之鹄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四、问答思考题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五、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作者抒发的是[ ]
A.歌赞春光明媚。

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

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写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山: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文中写了哪些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满井游记内容赏析
袁宏道主张写作“不拘格套”、“发人所不能发”,在本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写春游,但开头却写不能游
作者在文中要表现的是早春时节那将舒未舒的柳条和如浅鬣寸许的麦苗,但开头却大写气候恶劣,“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在这种气候下,即使有心去郊游也无法成行:“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作者用恶劣气候和不能出游作一篇游记的开头,在立意和结构上起了这样两个作用:其一,是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将要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从而得出作者要得出的结论:“始知田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当然,结论之外又有深意,它实际上是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

如没有第一段的飞砂走砾、枯坐一室,这个创作意图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其二,在结构上更能体现出作者“不拘格套”“发人所不能发”的创作主张。

这段文字作为游记开头却大写其不能游,这种出人意料的新奇笔法当然不同于常格,既反映出作者随笔写来、兴之所至的性灵和意趣,也在新奇之中看出作者不同于常规的文学追求。

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去写春游,这中间没有过渡性的语句,显得很突兀,反映了作者思绪的跳跃。

“二十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短短一句之中,交待了出游日期、春游地点及行走路线,显得干净利落。

下面即进入对满井春色的正面描绘。

作者描绘的步骤是按游人的观赏习惯由远及近、由面及点。

作者先写远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如脱笼之鹄”。

这是对郊外早春的总体印象,也是对满井一带的泛写和纵览。

作者虽未提早春,但早春景色自现。

正因为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春雨蒙蒙,大地才会变得滋润,但春天毕竟才刚刚开始,所以又是“微润”。

同样地,正因为是早春,草木尚未繁茂,人的视线无遮无拦,才会“一望空阔”。

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于此可见一斑。

另外,作者又用“脱笼之鹄”来形容他乍见郊外早春景色的感奋和摆脱了城中局促的欢欣,也显得生动传神,使景和情很好地交融为一体。

紧接着转入近景的描绘,作者选择三组优美的镜头来表现早春二月满井一带的旖旎风光。

首先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始解”与“乍明”,说明春天已到,但又是刚到;“鳞浪层层”,既明写春风,又暗示河冰已经消融;“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是形容春天到来时河水之清澈,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则又清澈之中加上寒意,更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二月春水的典型特征。

作者正是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和特别准确的副词来描写二月春水的形态、颜色、温度的。

写山时,作者则又变换手法,用拟人的方法来表现。

春天来了,山上的积雪消融了,但作者不说积雪消融,而说“山峦为晴雪所洗”。

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山峰也由一个沉寂的静物变成一个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

这种拟人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这个变化过程,而且也使积雪和山峰在拟人的手法中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充满春的气息。

写田野,则抓住柳条和麦苗,柳条是将舒未舒,麦苗像野兽身上浅浅的鬣毛。

我们读后不能不叹服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比喻的生动准确。

“将舒未舒”和“浅鬣寸许”,不但准确地写出了柳条和麦苗在早春二月时的形状,而且也把它们时时变化着的动态表现了出来。

时时在吐芽,这才会将舒未舒;时时在拔节,这才会像兽身上不时生长着的鬣毛。

这样的比喻更能体现出春天是个生长的季节、向上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袁宏道写满井之春,没有全面地去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水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这几个典型事物来以点带面,从内在气质上把满井初春的气息写活了。

更为重要的还要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在作者的笔下,不但那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的游人都是兴之所至、自得其乐,而且曝沙之鸟,呷浪之鱼,也悠然自得,都有一种摆脱拘牵,放情于春光中的喜气。

这种情志,实际上是作者厌弃官场,欣慕大自然的主观感觉的折射,而这种主观感觉又随着草木向荣,禽鸟的欢叫,春风的鼓荡变得更浓更深。

情与景、主观与客观便浑融到一起分不清孰宾孰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