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
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
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一、目的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监测是设备运行期间的维护和管理重要内容。
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岗位人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运行中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异常和故障。
二、设备完好的标准1、设备运转正常;2、零部件齐全、完好、磨损及腐蚀不超过规定标准;3、传动、润滑和冷却等主要系统正常;4、控制系统灵敏可靠;5、无超温、超压、超速、超振动、超电流等现象出现;6、原材料、燃料消耗正常;7、设备机体整洁,基本达到“四无”、“六不漏”要求;8、技术资料齐全;9、设备保护正常。
三、检查组织形式1、保全部每月须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设备检查活动,并出具检查通报,对设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备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在下月检查时予以验证。
各生产单位设备分管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与设备检查活动,公司设备分管领导不定期参加设备检查工作并给予指导。
2、各相关专业部门(设备保全处、供销处、生产品质处等)应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各生产单位对相关专业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是否规范,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3、各专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应根据设备系统中设备的重要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类,确定每台设备专业检查的内容与周期。
4、各专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全公司主机设备技术状态进行专项技术检查,必要时利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掌握设备的磨损、变形、老化、腐蚀、振动、平衡及其它异常的程度,确定调整、修理、更新措施和方案,并要有检查通报,每月不少于一次。
5、各生产单位应充分调动各级专业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岗位人员参与,实行专业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协调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搞好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工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
四、四级点巡检制度公司→分厂→工段→班组四个不同层次、不同人员对运行设备进行的检查称为四级点巡检制度。
设备监测和测量管理制度
设备监测和测量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二、应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设备监测和测量的部门、岗位及人员,包括设备运行、维护和检修人员。
三、设备监测和测量的基本要求1.设备监测和测量应以预防性为主,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2.设备监测和测量应准确可靠,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3.设备监测和测量应进行有效记录,并及时分析和报告设备运行情况;4.设备监测和测量应保护设备的机密性,避免信息泄露和恶意操作。
四、设备监测和测量管理流程1.设备监测和测量计划制定:根据设备的类型、运行环境和使用要求,制定设备监测和测量计划,明确监测和测量的频率、方法和责任人。
2.设备监测和测量实施: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设备监测和测量,在监测和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误操作和人为损害。
3.设备监测和测量记录:对监测和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测量数值、日期、时间、责任人等信息,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设备监测和测量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和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维修和保养计划,并将分析结果报告给相关责任人。
5.设备维护和检修:根据监测和测量结果,执行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和检修过程中需按照相应的维修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6.设备监测和测量结果评估:对设备监测和测量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监测和测量流程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持续改进。
五、设备监测和测量的方法和技术1.状态监测: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进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如温度、压力、振动等。
2.非破坏性测试:利用声波、超声波、磁粉检测等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测,以查找潜在故障。
3.标准化测量:采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设备对设备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六、设备监测和测量的责任与义务1.公司领导应重视设备监测和测量工作,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指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设备监测和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严守机密和安全规定。
设备检查制度及考核办法与设备检查检修管理办法
设备检查制度及考核办法与设备检查检修管理办法一、设备检查制度(一)设备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维修和保养,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二)设备检查的分类1、日常检查日常检查是指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前、运行中、运行后对设备进行的检查。
主要检查设备的外观、运行状态、仪表指示、润滑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
定期检查包括设备的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液压部分、气动部分等,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磨损情况、精度情况、性能情况等。
3、专项检查专项检查是指针对设备的某一特定部位或特定功能进行的检查。
例如,对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等进行的检查。
(三)设备检查的内容1、设备的外观检查检查设备的外壳是否有损坏、变形、腐蚀等情况;检查设备的标识、铭牌是否清晰、完整。
2、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声音、振动、发热等情况;检查设备的转速、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设备的润滑情况检查检查设备的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润滑油的油位、油温、油压是否符合要求,润滑油是否变质、污染。
4、设备的电气系统检查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是否连接良好,有无松动、短路、断路等情况;检查电气元件是否正常工作,有无发热、冒烟等情况。
5、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检查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如防护栏、防护罩、安全阀、限位开关等。
(四)设备检查的方法1、直观检查法通过观察、触摸、听声音等方法,直接检查设备的外观、运行状态、润滑情况等。
2、仪器检测法使用仪器仪表对设备的参数进行检测,如使用温度计、压力计、示波器、万用表等。
3、解体检查法对于设备的内部结构和零部件,需要进行解体检查,以了解其磨损、腐蚀、变形等情况。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范本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检测、检验工作,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设备检测、检验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设备检测、检验应当遵循科学、准确、公正的原则,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第四条设备检测、检验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
第五条设备检测、检验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六条设备检测、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不得由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从事。
第七条设备检测、检验应当按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二章设备检测、检验管理组织第八条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检测、检验管理体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应当设立负责设备检测、检验的验收部门,负责设备检测、检验计划的编制、实施和结果的评估。
第十条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应当设立设备检测、检验记录部门,负责设备检测、检验的数据记录、归档和维护。
第十一条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应当设立负责设备检测、检验的技术指导部门,负责设备检测、检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十二条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设备检测、检验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应当根据需要,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设备检测、检验工作。
第三章设备检测、检验流程第十四条设备检测、检验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设备准备→检测、检验计划编制→检测、检验实施→数据记录和归档→结果评估→检测、检验报告编制。
第十五条设备检测、检验计划应当根据设备的性质和要求进行编制,包括检测、检验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标准。
第十六条设备检测、检验实施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设备检测、检验数据应当真实可靠,记录应当完整清晰,保证后续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第十八条设备检测、检验结果应当进行评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不合格的设备进行处理。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所有设备的检测和检验管理,并依法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设备检测管理第三条设备检测指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设备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安全性和环境可靠性等进行定期检测,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设备检测程序应包括以下主要环节:1.检测计划制定:制定定期检测的计划,确保设备全面、有序的检测。
2.检测人员选拔和培训:确保检测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应的执法能力。
3.检测操作:根据设备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要求,执行设备检测操作。
4.检测记录和报告:记录检测结果和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上报检测报告。
5.检测结果分析和整改: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第五条设备检测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由企业法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六条设备检测计划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确定检测周期。
2.考虑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检测频率。
3.定期检测和在特定情况下的非定期检测相结合,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设备检验管理第七条设备检验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对设备的安全性、质量标准等进行定期检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安全。
第八条设备检验程序应包括以下主要环节:1.检验计划制定:制定定期检验的计划,确保设备全面、有序的检验。
2.检验人员选拔和培训:确保检验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相关执法能力。
3.检验操作:根据设备的检验标准和要求,执行设备检验操作。
4.检验记录和报告:记录检验结果和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上报检验报告。
5.检验结果分析和整改: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第九条设备检验标准应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设备生产厂商的要求制定,具体标准由企业法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十条设备检验计划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设备所在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检验周期和方法。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模版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
第三条设备检测、检验工作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测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可靠运行的活动。
第二章检测、检验流程第四条设备检测、检验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设备检测、检验计划的制定:根据设备类型、用途和检测、检验周期,制定设备检测、检验计划。
2. 设备检测、检验通知的发布:根据设备检测、检验计划,发布设备检测、检验通知,告知相关人员。
3. 设备检测、检验准备:对需要检测、检验的设备进行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清理、备件准备等。
4. 设备检测、检验执行:进行设备检测、检验的具体操作,包括设备启动、参数测试等。
5. 设备检测、检验记录:记录设备检测、检验的结果和相关信息,包括检测、检验日期、检测、检验人员、设备状况等。
6. 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的编写:根据设备检测、检验记录,编写设备检测、检验报告,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7. 设备检测、检验结果的分析:对设备检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8. 设备检测、检验整改:根据设备检测、检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设备问题的整改,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
第三章质量控制要求第五条设备检测、检验应按照以下质量控制要求进行:1. 设备检测、检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 设备检测、检验应使用适当的检测、检验方法和工具,确保检测、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设备检测、检验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检测、检验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4. 设备检测、检验应定期进行,不得超过设备的检测、检验周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5. 设备检测、检验应有严格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报告检测、检验的结果和问题。
第四章责任与权利第六条进行设备检测、检验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责任和权利:1. 责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并确保检测、检验的准确和有效。
设备及检验设备管理办法
设备及检验设备管理办法为满足生产需要和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合理的精度。
规范公司设备的管理,确保批量生产正常进行,保证产品制造质量不断提高,必须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满足规定的要求,按公司《设备和检测设备控制程序》的文件精神,根据公司现有的设备,制定以下管理办法:1.设备在安装、维修、调试结束后,由技质部和生产部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上规定项目逐项验收,验收合格后将结果填入《设备验收确认移交表》中2.由生产部负责建立“设备台账"和设备档案,并将档案移交技质部或设备主管人保管,并编写《设备维护操作规程》,《设备日常点检表》和年度《设备检修保养计划》。
3.关键设备的管理,生产部在编制《设备台账》时,应注明“关键设备”,关键设备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经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其他人员不得使用该设备。
生产管理人应加强巡视该设备和监督操作者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协助作好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生产部每天按《设备日常点检表》的要求检查操作者是否按要求执行日常保养.5.生产部按技质部编制的年度《设备保养计划》,组织实施维护保养。
维修时必须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并在月底将《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移交技质部存档。
6.检验∕试验的管理.由技质部根据产品生产的需要和工艺要求,编制检验∕试验设备的需用计划,由总经理批准。
供应部应尽量选择有相关法定计量资格的供应商处采购。
7.自制专用检验∕试验仪器,由生产部组织制造或对外协作。
检验∕试验仪器的检定、验收和使用管理以及维护等均按公司的《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控制程序》中的5。
3条例中执行.8.以上办法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范文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设备检测、检验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本规定的目的是规范设备检测、检验工作,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运行和工作质量水平。
二、检测、检验范围1. 所有工作场所的设备都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测、检验。
2. 检测、检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
3. 检测、检验的周期根据设备的特性和工作环境的要求确定,但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
三、检测、检验机构1. 检测、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检验结果。
2. 检测、检验机构必须与本单位签订合同,确保检测、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检测、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不得有任何违规操作。
四、检测、检验程序1. 提交申请:设备使用单位应在检测、检验周期前向检测、检验机构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设备资料。
2. 接受审核:检测、检验机构应接受设备使用单位的申请,并审核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制定计划:检测、检验机构根据设备的特性和工作环境确定检测、检验计划,并向设备使用单位提供。
4. 实施检测、检验:检测、检验机构按计划进行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5. 分析结果:检测、检验机构分析检测、检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向设备使用单位报告。
6. 评估合格:设备使用单位根据检测、检验结果和意见,评估设备的合格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进行维修、维护:设备使用单位根据检测、检验结果和意见,及时进行维修、维护工作。
8. 更新档案: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更新设备的检测、检验档案,并保持相关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五、检测、检验要求1. 检测、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检测、检验设备。
2. 检测、检验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检测、检验过程中必须保证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不得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一、目的设备检测、检验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保护生产安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部设备的检测、检验管理,包括设备的计划性检测、日常巡检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检测。
三、责任分工1.企业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检测、检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生产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并及时上报设备故障情况。
3.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的应急检测和故障处理。
四、设备检测、检验频率1.设备的计划性检测和检验应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不得拖延或忽视。
2.日常巡检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确定,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五、设备检测、检验方法设备的检测、检验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查: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无明显破损和变形。
2.功能检测: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性能检验: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确保设备符合要求。
4.安全性检测: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
六、设备检测、检验记录设备的检测、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妥善保存,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检验时间和地点。
2.检测、检验人员。
3.检测、检验方法和结果。
4.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
七、设备故障处理1.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停止使用。
2.维修部门应及时响应修理请求,并尽快处理设备故障。
3.修理过程中,维修部门应做好记录,包括故障原因和修理措施。
八、设备检测、检验的改进1.定期评估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2.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设备的检测、检验方法和频率。
九、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十、附则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逐步推行到所有设备的检测、检验管理工作中。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模版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模版一、概述设备检测、检验是企业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为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检测、检验范围1. 检测、检验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仪器仪表等。
2. 检测、检验的内容包括设备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安全性能等。
三、检测、检验计划1. 每个设备应制定年度检测、检验计划,包括具体的检测、检验时间、内容和责任人。
2. 检测、检验计划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确保设备能按时进行检测、检验。
四、检测、检验方法和标准1. 检测、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检测、检验标准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确定。
五、检测、检验记录1. 每次检测、检验应制作详细的检测、检验记录,包括设备信息、检测、检验时间、结果等。
2. 检测、检验记录应在设备档案中保存,并定期进行归档。
六、异常处理1. 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2. 维修部门应及时处理异常设备,并做好维修记录。
七、设备维修1. 设备维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维修计划、维修方案和维修记录等。
2. 设备维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八、设备报废1. 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无法修复或不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报废。
2. 设备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报废程序、报废审批和报废记录等。
九、责任追究对于未按规定进行设备检测、检验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包括处以经济处罚、停产整顿等措施。
十、附则本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执行,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1. 引言设备检测、检验管理是指对企业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检测和检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生产、工作安全。
本文档旨在制定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以保障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2.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的目的设备检测、检验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工作安全。
具体目标如下:•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降低设备故障率。
•预防和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保障员工的生产和工作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的责任与权限设备检测、检验管理应设立专门的检测、检验小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
具体责任与权限如下:•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设备的检测和检验工作。
•检测、检验小组由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具有独立的检测、检验权限。
•检测、检验小组负责制定设备检测、检验计划,并及时整理和维护设备的检测、检验记录。
•设备使用部门应积极配合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设备相关的信息和协助进行检测、检验。
•设备维修部门在检测、检验小组的指导下,负责设备故障的维修和处理。
4. 设备检测、检验的周期和方法设备的检测、检验应按照一定的周期和方法进行,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具体周期和方法如下:•定期检测: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时间,制定定期检测计划,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
•预防性检测:根据设备的相关参数和使用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测,以发现和预防潜在的故障。
•故障检测:对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进行及时的故障检测,确定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抽样检测:对设备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设备全面检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设备检测、检验的记录与报告设备检测、检验应及时记录和撰写相关报告,以便于跟踪和查阅。
具体记录与报告如下:•设备的检测、检验记录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检测、检验的日期、检测、检验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等。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一、总则为加强企业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规范设备检测、检验工作,提高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特订立本规定。
二、管理标准1. 设备检测、检验范围依据企业业务范围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设备检测、检验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项目:—设备的外观检查,包含设备表面的腐蚀、磨损和封装情况等;—设备电气安全检测,包含设备的接地、电气连线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设备运行状态检测,包含设备的电机是否正常运行、传动部件是否松动等;—设备性能检测,包含设备的工作效率、能耗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 设备检测、检验周期依据设备的使用频率、紧要性和要求,设备检测、检验周期应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设备检测、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紧要设备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周期。
3. 设备检测、检验方法设备检测、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法:—目测检查;—仪器测量;—功能测试;—取样分析。
4. 设备检测、检验记录设备检测、检验后,应制作认真的检测、检验记录,记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设备信息,包含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等;—检测、检验时间;—检测、检验项目及结果;—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
三、考核标准1. 完成设备检测、检验的要求依据设备检测、检验的范围和周期,要求各部门定时完成设备检测、检验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正确使用设备检测设备及保养工具工作人员必需依照要求正确使用设备检测设备和保养工具,确保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检验记录归档和管理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将检测、检验记录归档,并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记录的完整和可追溯性。
4. 提出设备维护和修理、更换等建议工作人员在检测、检验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损坏和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提出维护和修理、更换等建议,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四、附则1. 违反规定的责任和惩罚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设备管理人员,将依照企业相关制度进行相应责任追究和惩罚,包含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
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强化设备运行管理,规范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岗位人员设备点巡检行为,提高设备点巡检质量,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异常和故障,提高设备运行质量,特制订本办法2、适用范围所有生产设备、交通运输车辆及后勤设备3、引用标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4、设备完好的标准4.1 设备运转正常;4.2零部件齐全、完好、磨损及腐蚀不超过规定标准;4.3传动、润滑和冷却等主要系统正常;4.4控制、保护系统灵敏可靠;4.5无超温、超压、超速、超电流等现象出现;4.6原材料、燃料消耗正常;4.7设备机台整洁,基本达到“四无”,“六不漏”要求;4.8技术资料齐全。
5、检查组织形式5.1设备保全处每月组织一次全公司性设备检查活动,对设备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出具整改通知单,限期设备使用单位整改,各单位设备分管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与设备检查活动,公司设备分管领导和机、电副总工程师不定期参加设备检查工作并给予指导;5.2各相关专业部门(设备保全处、供应处、生产安全处等)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各设备使用单位对相关专业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是否规范,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5.3各专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应根据设备系统中设备的重要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类,确定每台设备专业检查的内容和周期,定期进行专业检查;5.4各专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主机设备技术状态进行专项技术检查、鉴定,必要时利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掌握设备的磨损、变形、老化、腐蚀及其它异常的程度,确定调整、修理、更新措施和方案,并要有详细的监测记录;5.5各使用单位应充分调动各级专业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岗位人员,实行专业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协调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搞好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工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
6.三级点检制度通过分厂→工段→班组三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检查,使设备的检查工作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加强。
6.1分厂级检查6.1.1各二级单位设备负责人主持,二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工段组织,各工段设备分管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每月组织对所属范围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公司相关专业管理部门。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提升检验和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三、设备分类与登记1. 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应根据其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并编制设备清单。
2. 每个设备应有唯一的设备编号,并进行登记和记录。
四、设备的购置和验收1. 设备购置应符合公司的采购流程和规定。
2. 设备验收应由专门的验收人员进行,并记录验收结果。
3. 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五、设备的使用1.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必须操作规范、准确、安全。
2. 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
3. 设备使用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设备,并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
六、设备的保养和维修1. 设备保养工作应定期进行,具体周期由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并记录保养内容和时间。
2. 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应由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七、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 检验和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具体周期由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确定,并记录检定和校准结果。
2. 检定和校准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定机构进行。
八、设备的报废和淘汰1. 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及时进行报废和淘汰处理。
2. 报废和淘汰的设备应进行清理和登记,并做好设备资产的处置工作。
九、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1. 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设备管理人员应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3. 设备管理人员应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
十、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对于因设备管理不当导致的损失,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十一、附则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对本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1. 概述设备检测、检验管理是指对生产、经营、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保障工业安全和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同时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特别针对提供以上服务的专业检验、检测机构。
3. 检测、检验内容•内在缺陷检测:应对设备进行各项基础性能检测、通电检测、外观查看、钢板探伤、密封性检测、液压试验、水压测试、气密度检测、氧气含量检测等•安全性能检测:针对设备应检测其保护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制动器、安全门检查等安全性能•动态负载测试:对各种负载稳定性、限位、悬吊方式、摆臂、旋转、停机等各项测试、试验,特别应注意参数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能量源监测:涉及设备的电机、液压站、空压机、发电机等能量源,应对其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数值监测,以避免能量源因安全事故而使整个设备发生事故•环保性能检验:要求设备满足相关的环保标准,如噪声限制、氮氧化物排放等,以避免不良环境影响4. 检测、检验周期设备检测、检验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但一般不超过1年,并建立相应的检验档案。
若设备检测或检验结果存在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并重新进行检测、检验。
5. 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机构应有资质认证,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设备保障。
对于检测、检验结果应进行评估,并进行结果反馈和整改。
对于经常委托检验机构的设备,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有明确价格等合作细则。
6. 检测、检验报告检测、检验机构应出具检测、检验报告,并签字盖章。
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检测、检验的设备名称、型号、编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等基础信息•检测、检验内容、依据及标准、方法等•检测、检验结果、评价和判定•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7. 检测、检验的保密性所有检测、检验结果应保持机密性,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除非双方签订保密协议并在必要时接受有关的公共机构监督。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4篇)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一、概述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满足实验需要,并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工作,确保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监测和检测1. 日常监测(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日常监测应由专人负责,每日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设备的环境条件。
日常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开启状态、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
(2)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记录应进行归档保存,并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定期检测(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测应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负责。
定期检测的具体内容和频率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和性能要求制定,并记录在检测计划中。
(2)定期检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功能检测、性能检测、安全检测等。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检测计划进行整理和归档。
三、维护和维修1. 日常维护(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由专人负责,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试等。
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维修经验和技能,并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设备的维护记录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归档。
维护记录中应注明维护的内容、时间、人员和结果等。
2. 定期维护(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包括定期更换易损件、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调整设备的参数等。
(2)定期维护的频率、内容和方法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和性能要求制定,并记录在维护计划中。
(3)定期维护后,维修人员应出具维修报告,并将维修结果及时通报设备使用人员。
3. 故障维修(1)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人员应及时响应,并尽快修复设备,以减少实验工作的影响。
(2)维修人员进行故障维修时,应遵循相关的维修操作规程,并记录维修细节和结果。
维修人员应将修复后的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 为规范检验、测量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效益,保证检验、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检验、测量设备的管理。
3. 主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检验、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
二、设备的购置与登记1. 设备购置:根据需要和预算,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采购合适的检验、测量设备。
2. 设备登记: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购置的设备进行登记,并做好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使用部门、购置时间等信息的记录。
三、设备的验收与验收标准1. 设备验收:设备管理部门对购置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作需求。
2. 验收标准:设备的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与供应商达成共识。
四、设备的保管与维护1. 设备保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安全保管,设备存放的地点应符合安全、整洁、防潮、通风的要求。
2.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
维护任务包括定期检查、清洁、调校、润滑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设备的使用与借用1. 设备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安排设备的使用,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运转。
2. 设备借用:其他部门需要借用设备时,应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借用。
借用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六、设备的台账与清查1. 设备台账: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使用情况、维修记录、报废情况等。
2. 设备清查:设备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对设备进行清查,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与台账一致。
七、设备的报废与处置1. 设备报废:设备管理部门应对因设备老化、损坏等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办理报废手续。
2. 设备处置: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置,包括设备的拆解、回收、销毁等环节,并做好相关记录。
八、设备的统计与分析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设备检测检验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
二、设备检测检验的分类(一)定期检测检验定期检测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测。
包括但不限于每年一次的特种设备检测、每半年一次的电气设备绝缘检测等。
(二)不定期检测检验不定期检测检验主要针对新购置设备的验收检测、设备经过重大维修或改造后的检测、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后的检测等。
(三)预防性检测检验预防性检测检验是为了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检测手段,如设备的润滑状况检测、关键部件的磨损检测等。
三、设备检测检验的职责分工(一)设备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设备检测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2、对检测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建立设备检测检验档案,保存相关检测报告和记录。
(二)使用部门1、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检测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3、对检测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三)检测检验机构1、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检测检验。
2、出具合法有效的检测检验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四、设备检测检验的计划与安排(一)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的类型、使用频率、运行环境等因素,制定年度设备检测检验计划。
计划应包括检测检验的设备名称、型号、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机构等内容。
(二)检测检验计划应提前通知使用部门,以便使用部门做好设备的准备工作,如设备的清洁、停机等。
(三)对于需要外委的检测检验项目,设备管理部门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检验机构,并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设备检测检验的实施流程(一)检测前准备1、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初步检查,确保设备外观完好、附件齐全、运行正常。
监测设备操作与检验管理制度
监测设备操作与检验管理制度1. 背景监测设备在各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监测设备的操作和检验管理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操作和有效检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和误差的发生。
3.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监测设备操作和检验管理的部门和岗位。
4. 责任和职责4.1 部门负责人:- 负责设备操作和检验管理的组织和执行;- 确保设备操作和检验管理的合规性;- 确保设备操作和检验管理的记录和报告的及时准确性。
4.2 员工:-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和检验管理要求进行操作和检验;- 及时报告设备操作和检验中的问题和异常。
5. 设备操作管理5.1 操作规程:- 确保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和更新;- 确保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授权。
5.2 日常操作:-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及时记录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5.3 异常处理:- 发生设备操作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记录和报告设备操作异常的情况。
6. 检验管理6.1 检验计划:- 制定设备检验计划,包括检验内容、频率和责任人;- 定期更新检验计划,确保其与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协调。
6.2 检验方法:- 确定适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培训员工掌握相应的检验技术。
6.3 检验记录:- 确保检验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及时报告检验结果,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文件管理7.1 设备操作和检验规程:- 编制设备操作和检验规程,确保操作和检验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7.2 记录和报告:- 确保设备操作和检验的记录和报告的保存和归档;- 确保记录和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8. 培训与评估8.1 培训:-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检验规程的培训;- 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操作和检验技能。
8.2 评估:- 对设备操作和检验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确保评估结果的跟进和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检查与监测管理办法
一、目的
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监测是设备运行期间的维护和管理重要内容。
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岗位人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运行中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异常和故障。
二、设备完好的标准
1、设备运转正常;
2、零部件齐全、完好、磨损及腐蚀不超过规定标准;
3、传动、润滑和冷却等主要系统正常;
4、控制系统灵敏可靠;
5、无超温、超压、超速、超振动、超电流等现象出现;
6、原材料、燃料消耗正常;
7、设备机体整洁,基本达到“四无”、“六不漏”要求;
8、技术资料齐全;
9、设备保护正常。
三、检查组织形式
1、保全部每月须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设备检查活动,并出具检查通报,对设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备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在下月检查时予以验证。
各生产单位设备分管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与设备检查活动,公司设备分管领导不定期参加设备检查工作并给予指导。
2、各相关专业部门(设备保全处、供销处、生产品质处等)应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各生产单位对相关专业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是否规范,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3、各专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应根据设备系统中设备的重要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类,确定每台设备专业检查的内容与周期。
4、各专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全公司主机设备技术状态进行专项技术检查,必要时利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掌握设备的磨损、变形、老化、腐蚀、振动、平衡及其它异常的程度,确定调整、修理、更新措施和方案,并要有检查通报,每月不少于一次。
5、各生产单位应充分调动各级专业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岗位人员参与,实行专业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协调各方面的技术力量,搞好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工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
四、四级点巡检制度
公司→分厂→工段→班组四个不同层次、不同人员对运行设备进行的检查称为四级点巡检制度。
1、公司级检查
公司级检查是由保全部组织的多专业人员进行的设备联合大检查,每月一次。
2、分厂级检查
2.1由分厂设备分管领导组织,设备维修工段、工艺工段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每月组织对所辖范围的设备进行一至二次检查;
2.2当发现设备有重大异常情况时,各分厂设备负责人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工段进行检查,分析异常原因,拿出处理措施,并向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汇报;
2.3检查内容具体有:
2.3.1 检查各主机设备的现场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
2.3.2检查各工段和各岗位日常点巡检记录内容是否规范、清晰,是否按要求填写;
2.3.3检查各工段贯彻执行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况,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2.3.4对有异常情况的设备进行状态技术监测和会诊,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3、工段级检查
3.1 各生产单位工段每周组织各班组长和相关技术人员等对所属设备进行点检(重点)和巡检的方式进行设备检查;
3.2检查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对现场设备按照设备点巡检标准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监督并复检岗位与维修班组日常点巡检是否落实到位,并检查班组日常点巡检记录是否规范、完整、清晰;
3.2.2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对发现的异常、磨损、振动等情况作好记录,确定发生部位,需更换的部件及所需材料,并根据检查内容编制设备的予检修计划及申报、准备检修材料、零配件等;
3.2.3检查设备现场卫生和维护保养情况;
3.2.4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必要时应采用技术状态监测仪进行监测,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本单位设备分管领导。
4、班组级检查
4.1 各级生产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和生产实际情况及设备维护责任划分范围,对每台设备制定明确的岗位点巡检标准,对设备检查部位、内容、时间、方法判定标准,处理途径等作出明确规定,制作文字或图表形式标牌悬挂在设备旁;
4.2 班组检查内容应按岗位点巡检标准规定同期进行,其具体点检内容为:
4.2.1设备运行中异音、振动、异味、温升等;
4.2.2润滑系统工作情况(油位、油压、油温、冷却水温度等变化情况);
4.2.3运转件是否有移位、振动等;
4.2.4观察部件是否开裂、变形、脱焊;
4.2.5检查设备地脚螺栓、紧固螺栓是否松动;
4.2.6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可靠;
4.2.7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4.2.8设备跑、冒、滴、漏及现场环境卫生等状况。
5、各生产单位应将岗位巡检标准公开,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办法,以确保各岗位人员严格按标准执行,形成点巡检制度化和规范化;
6、各级生产单位在规定岗位进行设备点检和巡检的同时,也应对维修人员的点检和巡检做相应的规定,使班组的设备检查形成岗位与维修相结合的检查方式;
7、对工艺生产设备较集中的单位,可设置动态监控管理专职人员,监控、指导岗位正确巡检、操作、维护,并针对所负责区域设备从技术角度准确界定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将信息反馈各职能管理部门;
8、工段、班组设备点巡检时,要随身携带常用小型维护、维修工具(如扳手、起子、锤头、抹布),用于在设备检查中对设备进行简易维护工作。
五、设备的状态技术监测
在各级设备检查中,为进一步了解和把握设备技术性能,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以早期定量地预测设备的恶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故障停机次数,使设备维修转变成状态预知维修。
1、常用的设备状态监测办法
1.1温度监测技术:通过对运行中设备局部温度的在线或巡回监测获取运行中设备部件技术状态的信息,测量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1.2电流监测技术:通过对运行中设备电机电流的时间曲线波动分析,获取设备或部件技术状态的测量方法;
1.3 振动监测技术:通过对设备振动信号的收集、测量和分析,判断设备或部件的恶化程度,并分析设备产生某一振动频率相位的原因;
监测物理量:振幅(位移、速度、加速度)、频率、相位角等;
诊断方法:积累数据预测变化趋势、频谱分析、谐波分析等;
1.4油液分析技术:通过对收集设备润滑油理化性能指标和不容性成分,形态分析、判断设备及部件的磨损程度;
1.5无损监测技术:在不损伤和破坏材料或设备结构情况下,对材料或设备内部结构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判断设备结构内部缺陷(如裂纹、未焊透、气泡等)及检测部位的厚度;
1.6噪声检测技术:通过对设备噪声信号的采集、测量和分析,判断和识别噪声源的部位并分析故障原因。
2、各专业管理部门应本着经济实用原则,按实际监测和诊断项目的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监测设备。
各使用单位严格按照各类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正确使用和维护好状态监测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
六、附则
1、本办法由设备部起草并归口管理。
2、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