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四课《世间最美的坟墓》

合集下载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大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托尔斯泰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2. 品味《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语言美、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深刻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相关资料:托尔斯泰生平介绍、作品特点分析等。

一、第一章节:认识托尔斯泰1. 教学内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步骤:a. 引入课题,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

b.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

c. 引导学生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二、第二章节: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 教学步骤: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音节奏。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托尔斯泰坟墓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情感。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三、第三章节:品味语言美1. 教学内容:品味《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语言美。

2. 教学步骤:a. 选取课文中的精美语句,进行分析。

b.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意境。

c.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语言美。

3. 教学时间:45分钟。

四、第四章节:理解深刻思想1. 教学内容: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所体现的托尔斯泰的深刻思想。

2. 教学步骤:a.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观点。

b. 分析托尔斯泰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主题概述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美丽的坟墓的探索,以及它们如何反映我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

我们将通过介绍托尔斯泰的坟墓,探讨其美丽的本质以及它如何成为他一生信仰的象征。

二、关键词1、美丽2、坟墓3、托尔斯泰4、信仰5、生命与死亡三、导入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将面临死亡,这是生命的必然。

然而,对于死亡,我们往往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在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眼中,死亡并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自然的回归。

他的坟墓就是他一生信仰的象征,也是我们思考生命与死亡的美丽载体。

四、主体部分1、托尔斯泰的背景和成就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人性。

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2、托尔斯泰的信仰托尔斯泰是一个坚定的基督教徒和道德主义者,他相信爱和自我牺牲是人生的真谛。

他的信仰影响了他对死亡的理解,他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个自然的回归。

3、托尔斯泰的坟墓托尔斯泰的坟墓位于俄罗斯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这是一个朴素而美丽的场所。

他的坟墓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高大的墓碑,只有一个小小的土堆和一块简单的石碑。

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坟墓,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朝拜的圣地。

4、坟墓的美丽托尔斯泰的坟墓虽然朴素,但它的美丽不在于外在的装饰,而在于它所代表的理念。

这个朴素的土堆和石碑,象征着托尔斯泰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这个理解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我们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死亡并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自然的回归。

这种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美丽,这种美丽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5、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托尔斯泰的坟墓引发了我们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生命?托尔斯泰的坟墓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害怕死亡,因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的回归。

《世间最美的坟墓》PPT课件

《世间最美的坟墓》PPT课件
五、通过练习、培养审题能力、检查学习效 果
1.“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答:C
2 “风儿----土地”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选错项)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长存,更显示他人格的高尚。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能增添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答:B
3 作者用拿破伦、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有何作用?(选错项)
4、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参观者对托尔斯泰有崇敬之情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这里,逼人的朴素------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2)“成百上千------留作纪念。”
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正衬: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1点击浏览该文件《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2一、说教材: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外国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课五篇文章组成,其中一篇记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两篇寓情于景的散文。

单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单元前几课已经对单元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进行了学习,本课主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文简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教学目标:高中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大纲要求”,突出“课文重难点”,突出“学情特点”,依据本课文“自读提示”和“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

(2)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的能力。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课文名称:《世间最美的坟墓》学科领域:中学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坟墓的描述,感悟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2. 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托尔斯泰的博爱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课文描绘的托尔斯泰坟墓的景象。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这里的土地是神圣的,因为它的下面躺着一位伟大的人。

”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坟墓的描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后全班交流。

5. 小结本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和博爱精神。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请大家回顾一下,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思考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

3. 课堂拓展教师提供关于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或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

4. 学生发言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阅读中的感悟和收获。

5. 总结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托尔斯泰的博爱精神和对我们的启示。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文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托尔斯泰博爱精神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六、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

2.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背景资料,如托尔斯泰所在时代的俄罗斯社会状况等。

中职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练习与思考一、给文章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并找出该段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第1自然段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二、第三两句,其余为第三层。

第一句即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二、第1自然段中说,后人拜谒托尔斯泰墓这块“尊严圣地”是怀着“敬畏之情”的。

请在文中找出表现“敬畏之情”的语句来,并说说这些语句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表现“敬畏之情”的语句有:(1)“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2)“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这些描写是从瞻仰者的感受落笔,赞颂了托尔斯泰崇尚朴素的美德,以此突出文章的主旨。

三、文末用拿破仑、歌德和莎士比亚墓与托尔斯泰墓相比较,比较点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比较点是瞻仰者内心被震撼的程度,也就是瞻仰者所接受的关于朴素美的教育。

目的和作用是为了用其他三个伟人墓与之迥然不同的风格反衬出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四、本文标题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但是,课文描写的托尔斯泰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是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这些描写与标题是否矛盾?为什么?参考答案:不矛盾。

因为文中写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写“宏伟”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规模和豪华装饰,而是由于墓地逼人的朴素,更显示出墓主品格的伟大崇高,因此它是世间最美的,也是最宏伟、最感人的坟墓。

五、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文中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答题的思路为:第一步,细读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第二步,细读文中有关作者抒发情感的语句。

第三步,将两者融为一体作进一步的理解,如果作者对托尔斯秦的崇敬之情只作抽象的表达,那必然会丧失艺术生命力。

作为客观的最物——托尔斯泰墓,只有注入作家深厚的思想感情,才能形成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他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伟大成就。

2. 通过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历史名人的品质,激发他们对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以及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资料,相关哲学问题探讨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在文学和思想界的地位。

2. 文本解析:引导学生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3.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的伟大成就。

4. 情感共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托尔斯泰和他的墓地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厚感情。

5. 哲学思考:启发学生从托尔斯泰的墓地中思考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尊重历史名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和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课后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探讨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PPT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PPT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概述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 创作背景和主题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 节分析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 价值
作业布置和要求
阅读托尔斯泰的其他短篇小说 ,选择一篇写一篇读后感
结合课程内容,写一篇关于《 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体现的托 尔斯泰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论文
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介绍
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 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但后 来选择放弃世俗享受,致力于追求真理和道德完善。
托尔斯泰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都是托尔斯泰的 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深刻影 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
托尔斯泰在晚年选择退居乡村,并致力于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他死后被埋葬 在自家的庄园中,他的墓地非常简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这种朴素的美感 深深打动了作者茨威格。
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和自然之美,表达了对托尔斯泰人格和 思想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朴素、自然和真诚的价值观的追求。
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就作 品中的某个主题或人物发表自 己的看法
下节课预告
介绍托尔斯泰的另一 部重要作品《战争与 和平》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在 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 值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 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道 德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作品背景
简要介绍《世间最美的坟墓》的 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 和茨威格个人的生活经历。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体悟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他崇尚朴素自然的品格教学难点:体悟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将世界上一些华美建筑的图片和朴素的托尔斯泰墓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至苏联回去谒见“世间最帅的坟墓”---托尔斯泰墓。

二分析文题。

作者在文章副标题中写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其中有何特定意义?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了盛大的纪念列夫托尔斯泰一百周年诞辰活动,茨威格受到了邀请。

当年九月,茨威格随奥地利作家代表团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苏联之旅。

当他见到托尔斯泰墓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茨威(韦)格,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富足的犹太工厂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跟罗曼〃罗兰一起从事反战活动。

主要作品有诗集《银弦》、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和《精神疗法》等1找到文中最能够归纳托尔斯泰墓特点的词语。

2说一说“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3这样一位伟人,为什么愿安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长方形土丘”中呢?用原文语句提问。

4“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中?那么“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的是什么?5作者指出他赢得了安宁美好了么?彰显在哪里?6找到课文中有关描绘作者参观墓地的体会的句子。

7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用原文提问)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作用是什么呢?9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对照?通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修完本文后,同学们对美存有什么代莱重新认识?九课堂练笔《我眼中的最美》。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第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

(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对比的手法。

2.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3.领悟“美”的内涵,感受托尔斯泰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2.领悟托尔斯泰人格境界之朴素中的绚烂和平淡中的醇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题设置法+品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哪些情况?2、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美”字,有一个同义词,那就是——漂亮和美有何不同?(外在的;视觉感知;B、可以是内在的,需用心体会)3、美需用心体会,那么请大家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融入情境。

有感情散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美。

4、学生描述: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5、当你面对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长方形土丘,你会产生一种“最美”的感觉吗?(引发学生的讨论)三)精读课文,赏析:1、提问:像托尔斯泰这样伟大的人物,完全有资格享受世界上最豪华的葬礼,长眠于最华丽的陵墓中,可他为什么会默无声息地埋身于这片土地?A、托尔斯泰的愿望B、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2、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托尔斯泰要追求的是这种幸福?(安宁的幸福)教师补充:联系他的生平。

从坟墓那朴素的外观上,我们看见了托尔斯泰那——朴素的灵魂3、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墓是不是比你们初次感受时美一点了?看出其中的丰富的内涵。

文中将托尔斯泰墓与那些墓作了对比?作者对这些坟墓有何评价?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

托尔斯泰墓更美,“最美”。

4、齐读课文第二节。

体会一下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的幸福吧。

说说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环境美)5、文章是怎样描写环境的?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最打动你们的是那些词语?为什么?6、能体现参观者崇敬之情的有哪些句子?(态度、情绪、举止)后人为何对托尔斯泰有如此之高的敬意?(崇敬他人格的伟大)联系作者的生平,成就。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范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范文教材版本:人教版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懂得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 深入学习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作文练习,以“我心中的最美坟墓”为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课堂练习的成果。

3.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他作家的坟墓,分析托尔斯泰坟墓的特殊之处,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详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详案
分享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 问或补充,促进全班范围内的深入交流。
个人思考与写作任务
阅读笔记
学生个人阅读课文,记录下自己 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课文的理
解和疑问。
主题思考
教师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考 题,如“你如何理解‘朴素中的 美’?”、“托尔斯泰的坟墓给 你怎样的启示?”等,引导学生
期末考试成绩总结
成绩分布情况
统计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了解成绩的整体水平。
高分与低分原因分析
分析高分和低分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他们得分高低的原因。
教学反思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出改进措施。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回顾本次教学过程得失

本次教学过程中,成功引导学生对《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和讨论,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 展示的方式,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进行深入思考。
写作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 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表达自
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点评与指导建议
小组讨论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肯定优点和亮点,指出不足 和需要改进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个人任务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主题思考和写作练习进行点评,针对每个 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体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学习方法 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世间最美的坟墓》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世间最美的坟墓》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①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②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概述。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探讨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4. 学生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最美坟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感悟生命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

3.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茨威格及其作品。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4. 探讨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5. 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心中的最美坟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和阅读。

7. 课后作业:完成写作练习,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课文拓展1. 向学生推荐其他有关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第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了解写作背景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其作品早期有唯美主义倾向,尤其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有相当的社会批判成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美等国。

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正体现了他对于欧洲文明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的作家,托尔斯泰以他“非凡的人性和前所未闻的深厚情感”,他的“出类拔萃,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令茨威格“折服”。

1928年茨威格去参加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在苏联逗留了两周,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是他向托尔斯泰致敬之作。

二、文主旨分析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与崇敬之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他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2. 作家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4. 思考与讨论:人生意义、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2. 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内涵。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

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学生对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了解,鼓励他们进行further reading。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和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在思考人生意义、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2. 参考资料: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评论、托尔斯泰其他作品选段。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4.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准备课堂讨论。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2. 互动式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ppt课件

《世间最美的坟墓》ppt课件

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
红场上的列宁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朴素美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托尔斯泰: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朴素, 这是我梦 寐以求的品质.
豪华落尽见真淳,大味至淡,真水无香, 真爱无言.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毙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赵一曼女士的纪念碑,纪 念碑惊人的粗糙,并且十分简陋,那儿的环境却十分幽 静,(ZHOU)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那儿清净得几乎无人,旁边有一年迈 的老人看着我.
我看了看他,笑了笑.
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
我说,对,赵一曼.
————摘自赵一曼女士
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 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 史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 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以及自传体三部曲幼年、 少年、青年,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墓穴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 家、传记作家,青 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 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 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 的影 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 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 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 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 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 双自杀, 茨威格的代表 作有小说马来 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 转折点、一个陌生 女人的来信、一个 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 悯等;传记三位大 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源于他死前的愿望,而 这个愿望又源于何处?
(1)源于一个古老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年 (2)托尔斯泰晚年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他曾经说过:“朴
制 语
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品质。”
文 教 (3)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古老传说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材 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埋骨于那些亲手种的树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 奥地利思想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擅长写小 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 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 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 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 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 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 亡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 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 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 最后抗议。
四、创作意图
文章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的外观
的描述,写出了坟墓的自然、普通、朴素、
五 宁静,赞颂了列夫·托尔斯泰淡泊名利、追求
年 真“美”的人格魅力和这颗伟大的灵魂给人
制 语
们带来的震撼。



五、内容概括
第一自然段:写作者朝拜托尔斯墓时的
所见所闻所感,并交待了托尔斯泰选择墓址
五 的原由。
年 制
五 地感觉到这是把虚假的东西装给别人看。这是在欺骗他们,并
年 非要人们了解真正的苏维埃。他又看到他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
制 语
效率,看到官吏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杂乱无章。

教 材
然而,茨威格不急于直接发表意见,他还要看一看,想
一想。但是,他把俄国的躁动、夸饰与托翁墓地的宁静和质朴
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感受。
到苏联进行了14天的旅行。
然而,他看到了什么呢?14天里,“他有时赞赏,有时 厌倦,有时欢欣,有时生气,始终是一股介于冷与热之间的
交流电”。他看到了人民被激发起来的神秘热情和无法遏止的
冲动,但又看到了混乱、无序和狂躁;他更看到了很多虚假的
东西:“还不怎么识字的马车夫手里拿着书,那仅仅是因为那
是书。""12岁的小姑娘的课桌上放着黑格尔的著作”,他敏锐
• 本文语言清丽简洁但意蕴悠远,“朴素”
、“最美”是本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
五 年
够通过阅读了解、感受“朴素美”的震撼
制 语 文
力,感悟生命真谛,思考如何追寻自己的 美好人生。
教 材

通过对托尔斯泰和茨威格不同的观,
并且深入了解两位文学家的精神内涵。
三、作者简介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 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
名字也没有。"
(3)“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 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 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 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

改革,连他的死也是一生探索的
语 文 教
继续。他是人类的道德领袖,人 道主义的守护神。

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
命的镜子”,高尔基称他为“人
类中的人”,茨威格称他是“真
正的人的模型”。鲁迅评价他是
“19世纪俄国的巨人”。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这次旅行是 怎么去的?谁邀请的?邀请者出于什么目的?
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苏联政府通过高尔基
五 邀请茨威格等,目的是要让这些学者、作家、记者向世界介
年 绍新生的苏维埃。在这之前,萧伯纳、威尔斯、纪德等人都
制 语
已去过,他们对新生苏维埃的印象截然不同,有的觉得“热
文 情满怀”,有的感到“失望沮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茨威
教 材
格早就想去看看,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他欣然接受邀请,
教 里的时候,他都没有向他的名声、他的地位、他的家庭屈服。

(2)托尔斯泰是一个“为声名所累的老人” 他的一举一
动,都要受人瞩目,很不自由,所以他是一直渴望平凡,追
求自然。
(3)“当代最伟大的人中的一个” 伟大体现在:他品格 的高尚,他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思考:你认为他的安息之地真的“变成幸福的 所在”,兑现了“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了吗?
之下。
在作者眼中墓是朴素的,墓中的人托尔斯泰 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他是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 托尔斯泰生为贵族,
五 却痛恨贵族的生活,终其一生,执着追求贵族平民化的人生
年 理想,极力寻找一条道路,什么样的道路呢?改善地主和农
制 语 文
民的关系,使农民摆脱悲惨处境,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却 未能如愿。直到晚年,当他离家出走,死于一个乡间火车站
第二自然段:展开联想,描写了凭吊者
语 在托尔斯泰墓前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
文 教
世 界伟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六、课文解析与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出身于名门望族,一生始终不渝
地致力于探索公正、合理的理想

社会制度,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

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
找出描绘托尔斯泰坟墓(包括周围景物)的 语句,并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五 年
(1)"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 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
制 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
语 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教 材
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
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五 年 制 语 文 教 材
特点:朴素
只是一个 长方形的土堆
五 年 制
两句无人
无人守护 无人管理

没有十字架
文 教 材
四处没有
没有墓碑 没有墓志铭 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三种景物
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 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 上面开满鲜花
第一单元

年 制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一、学习目标
• 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
五 力。
年 制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可从
语 题材、技巧、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

教 • 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
材 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 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