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4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__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件新人教版(1)
课内精读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 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 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 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 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 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 “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 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第一单元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学习导航 课前自学 课内精读
课外拓展
学习导航
1.了解通讯的特点,整体感知本文内容。
学习目标
2.鉴赏本篇通讯,体会它的层次感、现场感 和美觉感。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 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 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考点链接 2.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 主题,点明主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 读兴趣;反映作者情感;作为文章的线索, 贯穿全文。
终于,辽宁舰迎来了举世瞩目的舰载机起降实验训 练。2012年11月18日,罗阳登上辽宁舰。舰上7天, 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
课外拓展
11月23日,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 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中国舰载机成功起降,圆 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
课外拓展
1.在研制歼-15舰载机的过程中,罗阳带领的团队遇到了 重重困难,这些困难是怎样得以解决的?
①罗阳以饱满的报国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身 先士卒,与时间赛跑;②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 战斗力的攻坚、攻关团队;③罗阳带领团队,自主创新; ④以严谨、科学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调 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大缩短了 歼-15设计、制造和入列时间,并实现在辽宁舰上成功 起降。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人教版)
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若最高位上的数相同, 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依此类推。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1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2504 < 103600
50140 < 63140
28906 > 28890
620300 > 307300
教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数学乐园,你们的入场券就是课前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先有请在班级空间上获赞最多的小组来分享一下你 们的作品吧!
5.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C. 香蕉的重量×2+80 依=苹果次的重量比较,8>6,所以泰国的人数
多于印度的。
总结: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③秒针从12走到数字6,在过两小格呢? 9白1黑、8白2黑、7白3黑、6白4黑。
8>6
(2)师:你知道10-6.8=3.2(元),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4)如果把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1支带橡皮的铅笔需1.2元,0.7<1.2,买1支带橡皮的铅笔钱不够。
> 解方程:①12÷x=0.3 ②0.7x+6×5=100 ③4x+x =10
你会比较泰国和印度的吗?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1、激疑:我们知道了面积有大小,那老师这儿有两个长方形纸片,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重叠比较)
位数相同 师:大家先猜一猜,谁会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最快的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享出来的错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先通过独立训练、检查、思考,再引导学生归纳注意事项,提 高辨析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新人教版ppt版本
残夜 ⑦
,江 春
入 ⑧旧年 。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层意】颈联在描述自然时节的交替中,蕴含着新旧事物不断变化的 哲理。
⑤海日:从海中升起的太阳。 ⑥生:升起来。 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⑧入:进入,降临。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层意】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幸 ⑩甚至 ⑪哉,
歌以 ⑫ 咏 ⑬
志 ⑭。
太值得庆幸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情和志向。
⑨星汉:银河。 ⑩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以:介词,用。 咏:抒发,歌唱。 志:志向,志趣。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基础知识梳理
“歌以咏志”应调整为“以歌咏志”,意思是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 心情和志向。
基础知识梳理
字词盘点 课文全解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文言快译
观沧海
东 临 ①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
向东登临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层意】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字词快解 ①临:到达,登上。 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 路经这里。 ③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重难知识探究
问题探究2.《观沧海》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借景咏怀的手法,把景和情紧密结合在一 起。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 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 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 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是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 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 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 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第二部分:六年级上册新课衔接讲义——第一单元第4课《分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解析版)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五升六暑期精编专项讲义—新课衔接站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4课《分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新知讲解:【典例引入】(2018秋•黄山区校级月考)20减少它的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20﹣B.20×C.20﹣20×【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一个数减少多少用减法.【解答】解:20减少它的列式为:20﹣20×.故选:C.【变式训练】(2014秋•瑞安市校级期中)×+×简算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是乘法分配律.【分析】依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求一个数同两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求得的积相加.可以先求这两个数的和.再用这个数与求得的和相乘.结果不变即可解答.【解答】解:×+×=(+)×=3×=1.故答案为: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总结】(一)分数乘法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
例如:a×b=1则a.b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1。
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人教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课件(共48张PPT)
风华绝代
她是一位美女,美得清冷, 美的没有丝毫的瑕疵,干干净净, 清清爽爽。
林徽因美,就如她自己的诗 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 日)。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 而作,以怀念挚友,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了解 一般;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表达对儿子 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衷的喜悦之情。
深层探究 领悟情感
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本诗中第1行和最后一行重复,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 往复之感。第1行中诗人直接提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 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含蓄而矜持的,通过中 间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最后诗人非常直接肯定地说“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使用重复,再次表明主题。
花的冠miǎn
你dài
你是夜夜的月圆。
,你是,鲜yán
/百
着,你是/天真,庄严,
答案:娉婷 妍 冕 戴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B.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 C.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D. 你 是 一 树 一 树 的 花 开 , 是 燕 / 在 梁 间 呢 喃 。徐梁志从摩
诫
文体知识
新月派
源于新月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
的诗歌流派。新月社1923年以聚餐会形式形
成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启
超、林徽因、闻一多等。1925年由徐志摩编
辑《晨报副刊》,增辟《诗镌》《剧刊》,
提倡现代格律诗和国剧运动。1927年春在上
海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4课2020年中国抗疫记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任务 二 鉴赏作品的艺术技巧 1.这篇通讯报道了2020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这一历
回顾中华民族磨难史,通过180年前、120年前、100多年这样的字眼, 展现了一部时间简史,让读者感受到民族的深重苦难与磨砺,也激发了 奋勇前进的民族力量。②角度多样。课文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 立体的报道:党中央面对疫情的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疫 情带给我们的反思及应做出的改变等。这些正是我们能战胜病魔,取得 抗疫成功的重要因素。
5.辨析词义 (1)蔓延/漫延 都有“向周围扩展”的意思。“蔓延”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周围 延伸、扩展;“漫延”是指像水一样无孔不入,迅速渗透。 (2)休戚相关/息息相关 都有“关系密切”的意思。“休戚相关”是褒义词,适用对象比较 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 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息息相关”是中性词,适用对象比较广 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
指路定向的领导力,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组织动员力,步调一致、令 行禁止的执行力。
2.中国抗疫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品格?请结合课 文第(三)部分作答。
答:①自强不息、百折不挠。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③顾全大 局、甘于奉献。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⑤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3.“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谆 谆 告 诫 : ‘ 我 们 一 定 要 总 结 经 验 、 吸 取 教 训。’”通过这次抗疫,我们该有怎样的反思?应做出怎样的改变?请 结合课文第(六)部分作答。
2021年秋季苏教版数学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精品课件.PPT 第4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长方体的体积大
8个
探究新知
8 下面的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体积的大小吗?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cm3
dm3
m3
探究新知
8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体积是1立方厘米
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探究新知
8 下面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摆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第二部分
探索新知
探究新知
6 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左边的盛满水,Fra bibliotek边 的放一个桃。
左杯中的水倒入右杯,你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探究新知
6 在同样大的玻璃杯里分别放一个桃和一个荔 枝,再往这两个杯里倒满水。倒进几号杯子 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物体所占的空间 有大有小。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 w w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4立方厘米
6立方厘米
探究新知
8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
体积是1立方分米
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粉笔盒
探究新知
8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
体积是1立方米
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探究新知
8 想一想,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 体积是1立方米。
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 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1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1)
(2)
倒入(2)杯子里的水多一些
探究新知
6 下面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想一想, 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 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知识归纳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111111第一单元(1~4课)知识点第1课《邓稼先》1.本课文学常识《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中心思想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本课重点字词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4.重点句子(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4课)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必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白鹭》知识点总结课文主题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一、生字组词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框kuà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匣xiá(匣子、镜匣、木匣)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恩ēn(恩情、恩惠、恩爱)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二、多音字好hǎo(好像)hào(好学)难nán(困难) nàn (灾难)三、近义词精巧一精美配合一协作适宜一适合孤独一孤单恩惠一恩典铿锵一高亢四、反义词精巧一粗劣配合一干扰生硬一自然恩惠一怨恨清澄一浑浊优美一丑恶五、理解词语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
清澄:(水、天空)清亮。
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六、词语搭配(精巧)的诗 (粉红)的朱鹭 (灰色)的苍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优美)的歌(孤独)地站立七、词语拓展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美中不足卓尔不群求之不得局促不安水泄不通出其不意月语拓展攻其不备诲人不倦自强不息应接不暇纹丝不动心照不宣八、句子解析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高中语文 第一册第一单元第4课 孤独的收割人课件1 新人教版
《孤独的收割人》有多种译本, 下面一段译文与课文中的相同 一段比较,你认为哪段翻译得 更好,说明理由。
旅行在阿拉伯沙漠的人 疲乏地歇息在荫凉的地方; 夜莺的歌受他们欢迎, 却比不上这种歌唱; 春天里,杜鹃一声声号啼, 在最远的赫布里底响起, 打破群岛间海上的寂静-- 但不如这歌声激动人心。 (黄杲炘译)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问题一: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问题二: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孤独的年轻姑娘边收割边唱着凄 凉的歌; 第二节:突出表现收割女歌声的优美动人; 第三节:诗人对歌词内容的猜测; 第四节:歌声虽已消失,音乐却在诗人心 头长留。
具体研习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 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孤 独 的 收 割 人ຫໍສະໝຸດ 华 兹 华 斯作者及背景简介:
华兹华斯(1770-1850),英 国诗人。生于柯克茅斯。1789年 与柯勒律治联名出版了《抒情歌 谣集》,其清新自然的格调和明 快流畅的语言,开创了英国浪漫 主义诗歌一代新风。是浪漫主义 诗派——湖畔派的代表诗人。
《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 月5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 其诗有多种译本,如《刈麦女》 (顾子欣译)、《孤独的刈禾者》 (曹鸿昭译)、《孤独的收割人》 (黄杲炘译)等。另外,对其诗的 主题艺术特色也多有不同的看法。
问题三:诗人为什么用沙漠里的夜莺 和赫伯利群岛的杜鹃的鸣叫来衬托,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以两个生动的意境来衬托“收割人” 歌声的动人:荒凉的沙漠里疲乏的旅人突然 听到夜莺清脆的鸣啭,无疑给艰难跋涉的远 行者带来完成征途的勇气和希望;寒冷苍凉 的赫伯利群岛在严冬过后一朝出现了报春的 杜鹃的啼声,这又像为岛上灌注了新的生命。 作者在这里尽力渲染夜莺和杜鹃鸣叫的优美 动人,越是如此,越能突出“收割人”歌声 的优美和强大的感染力。
第一章 第一单元 第4课
随堂训练与错题备忘
我们让你更放心 !
金品质•高追求
◆2013高考总复习•物理◆
1.理解s-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尤其是图线与 横轴包围的面积,图线的斜率,图线与横轴、纵轴交点的 物理意义,能够识别图象反映出的质点的运动性质.
2.直接考查一般为选择题,但也可渗透于计算题中,
成为高考的新热点.
审题突破:本题考查匀速运动追赶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的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条件是:速度相等时 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某位臵.若速度相等时追赶者还落后于 被追赶者,则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最小.由于实际过
程较为复杂,若能应用v-t图象,使过程形象化、具体化,解
答便会“柳暗花明”.
金品质•高追求
返回
◆2013高考总复习•物理◆
审题突破:本题考查对v-t图象的理解,要知道斜线表 示匀变速运动,水平线表示匀速运动.纵截距表示速度的大 小与方向,正数表示物体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负数表示向 规定的正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正数表示
匀加速直线运动,负数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另外,图线与
时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围面积位于时间轴上方取正数, 下方则取负数.
◆2013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
第4课 专题:运动图象及其应用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2013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4课 专题:运动图象及其应用
1
2 3 4 5
知能要求与高考展望
课前自修与基础梳理 重点突破与知识点睛 题型探究与方法点窍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部编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小节意:爱如“四 月天”,融暖缠绵。
次点明主旨,表现了母亲对 于这个新出生小生命的深深 的依恋与喜悦之情。
研读课文
知识拓展
6、归纳本文的主旨。
诗歌借物抒情,诗人借四月天的甜美、情思、快乐、 和梦想,展示了爱之深、情之切、意之浓,进而表达了对 希望和新生的喜悦赞美。。
7、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何处?
名人点评
新知讲解
创造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学文》一卷。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 徐志摩而作,以怀念挚友,从电视剧 《人间四月天》可了解一般;一说是为 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表达对儿子的 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这首诗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 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 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 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研读课文
知识拓展
8、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自 然风光的?
为了突出表现四月天特有的恬静,本诗的意 象动静结合,风光自然。所谓“云烟”,柔和中 带着些朦胧,呈现的是一种爱的静态之美。“吹 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 前”的“细雨点”,则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之美。 这种爱简直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说明爱的确 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新知讲解
解释题目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的讴歌和赞美,新颖 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副标题表明这首诗是 对“你”充满“爱”的赞颂。
新知讲解
huī 林徽因 pīng 娉婷
记准字音
yán 鲜妍
miǎn 冠冕
nèn 柔嫩 nínán 呢喃
新知导入
初读诗词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一句爱的赞颂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林徽因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历史课件(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一单元第4讲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
内容导航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易错提醒 精准读背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梳理归纳 必备知识
一、秦汉时期的经济(选必2,第1课子目2;第4课子目1) 1.农业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
比如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秦汉 水利灌溉
西汉修建龙首渠、东汉末期出现_翻__车__
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 技术体系
(4)开放包容是重要支撑。沿线各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以开放的心态, 尊重彼此文明形态;以包容的观念,善待各自文化差异,从而实现了商 品互补、文化互鉴、文明互动。 (5)文明互鉴是动力源泉。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 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文化的互学互鉴,是丝绸之路生生不息的精神 支点,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
人物的事迹)
相世家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
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 周边政权的历史)
(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要求: 写出选择的篇目举例,史论结合。)
(1)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 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东西方的贸 易往来。 (2)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 传播。
三、文化传承
秦朝
焚书坑儒使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课西汉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2.汉初“与民休息”之策(1)背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________”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________”。
3.汉承秦制(1)概况: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为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
(2)郡国并行下的王国问题:采取郡县与________并行制。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________,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3)“七国之乱”:________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
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启思助学1.【概念阐释】黄老之学(1)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2)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
2.【学术情境】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思考: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试答: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1.政治强化——加强中央集权(1)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要求________将封地再行分封给子弟,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不再对________形成威胁。
(2)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强化监察制度①汉武帝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_______。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考点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地里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4课——《繁星》
《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我”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第3课——《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地里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4课——《繁星》
《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我”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三升四语文·新学期预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考点梳理
第1课——《观潮》
《观潮》记叙了作者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2课——《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月景图,体现了(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三升四语文·新学期预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考点梳理
第1课——《观潮》
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2课——《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描绘了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月景图,体现了(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地4课《花之歌》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花之歌》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摇曳.(yìyè)旖.旎(yíyǐ)苍穹.(qónɡqiónɡ)冠.冕(ɡuàn ɡuān)鸣啭.(zhuàn zhuǎn)婆娑.(shuōsuō)馥.郁(fùxiānɡ)硕.大(shuòsuò)二、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1. 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两个画线词语体现了作者不________、不____________的特点。
这两个词语的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硕大无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里它还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
三、理解句子,回答问题。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 花园中的鲜花多么美丽!请你发挥想象,运用所给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写出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________________,“硕大无朋的独眼”指________。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啊!风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
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宋明理学导学目标知识点一儒学的危机1.儒学的危机(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________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盛行,__________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唐宋时期,“________”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学创新:为了重兴儒学,________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________、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产生: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思考探索,丰富、更新了儒学体系。
2.代表人物:北宋的________、程颐,南宋的________是集大成者。
3.主张4.发展(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元朝曾将《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5.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时期的________和明朝时期的________。
2.陆九渊(1)核心:“心即理也”,________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方法:“________”以求理。
3.王阳明(1)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认识论:“________”和“知行合一”。
4.宋明理学的影响(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用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______、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________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误区警示] “三教合一”并不等同于“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图示巧记]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误区警示]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唐宋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图示巧记]1.宋明理学的内容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1)天命(2)道教 2.三教合一3.唐宋佛教知识点二2.程颢朱熹 3.理儒家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4.(2)四书章句集注知识点三1.陆九渊王守仁2.(1)心(2)发明本心3.(2)致良知4.(2)三纲五常(3)气节社会责任主题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探究]1.朱熹与王守仁思想的区别史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一事不穷,则阙①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②,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明)王守仁《王阳明集》注:①阙:古代用作“缺”字。
②指天赋的道德观念。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南宋朱熹和明代王守仁思想的不同点。
答案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朱熹认为是“理”,而王守仁则认为是“心”;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则主张“致良知”而不必外求。
2.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
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
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性即理也。
……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答案观点: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性与天理同一(或道德规范就是天理)。
发展: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或哲学化、思辨化)[史论形成] 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主题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探究]1.宋明理学的进步性史料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①。
”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及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注:①是张载《张子语录》中的名言,表现了儒者的宏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
答案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
2.宋明理学的局限性史料“贞节牌坊①”,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注:①表明在理学思想统治下,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
思考上述史料反映了理学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答案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史论形成] 宋明理学在社会和历史上的影响1.积极方面(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方面(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4)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名家论史]观点: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导读:这段史料阐述了王阳明良知的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致良知”的方法是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1.(2019·江苏学业水平考试)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
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发生在()A.西汉B.北宋C.元朝D.明朝解析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
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9·贵州学业水平模拟)“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天人感应”D.“民贵君轻”解析“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
答案 B3.(2019·四川学业水平考试)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A.韩愈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的方法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
答案 B4.(2019·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唐朝禅宗大师慧能有一首佛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材料中慧能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的主张相似,“心外无佛,即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答案 D5.(2019·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解析由材料中“真知”“不行”等可以看出,材料揭示了王阳明对知与行的认识,即知行合一。
答案 D6.(2019·河北学业水平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A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答案 D7.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
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解析第(1)问,“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一图中主要商业圈的分布分析出宋代商品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依据材料一图中“瓦子”的分布、材料二中“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衣冠更易”“不体旧规”“斗美夸丽”“非复旧时淳朴矣”等信息分析出宋代社会上出现追求奢侈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联系”可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化对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和儒学家对此做出的反应作答。
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可以从魏晋南北朝至宋代儒家思想所受到的冲击或挑战的角度补充材料,也可从市民阶层的发展及其需求的角度补充材料。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课中思考题请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提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先天存在着“理”(或“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