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中国海洋权益与争端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尽管中国海洋能源资 源十分丰富,但其背后海 疆开发的瓶颈越发明显。 与之相比中国深海油气开 采能力还很低,海洋探明 率仅为12.3%,远远低于 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和 美国75%的探明率。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 海洋油气权益正不断遭受 周边各国的侵蚀。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 齿舞岛、色丹岛、国后岛、择捉岛
• 四、韩、日独岛之争
竹岛【日本】
六、我国海洋的现状
临海省市: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 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市;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个气候带: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
海岸线长度:达1.84万千米,加岛屿海岸线共3.2万千米; 海洋面积:拥有内水、领海海域面积37万平千米,享有主权 和管辖权海域面积约300万平千米
一、15—16世纪,3海里领海原则: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等,不加入国际海洋法公约
二、1982年联合国出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国家朝向公海最远的两个岛屿可以确定为一国领海的两 个基点,领海基点只能是高出水面的岛屿而不能是水下礁盘或 沙洲(“冲之鸟”岛礁),更不能是人工制造的岛屿,而且这 两个岛屿中间的距离不能大于24海里。这两个基点确定之后可 以连一条线,这条线叫领海基线,领海基线是划分领海、毗连 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基准,这条基线向外再划定12海里 的水域那就是领海。
三、对于没有足够宽度划分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区域,通常在四 个原则下协商来划分:1、最简单的中分线原则(黄海);2、 大陆架延伸原则;3、海岸线长度比例;4、人口比例。
内海:完全的领土主权 领海:类似内海 毗连区:不是国家领土,国家不享 有主权,只在其范围内行使特定 管制,但不包括毗连区上空 专属经济区:只享有公约约定的开 发利用权利;其他国家拥有航行、 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 利 大陆架(陆地,不超过350海里): 沿海国有在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 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 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上开发自然资 源的主权;任何国家未经沿海国 同意不得在该沿海国的大陆架上 从事开发资源的活动(中越)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蔚蓝国土和海岸线。
在21世纪一个波及全球的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之际,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
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来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与其他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实践证明,坚持平等协商、尊重历史和国际法准则以及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则对维护海洋权益,缓和矛盾,和平解决争端时有帮助的。
我觉得要解决海洋中争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先礼后兵,争取中国的主权。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国防和海防,因为有实力就有谈判的筹码,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的话,拿什么本事去跟别人要回自己的主权呢?很多国家都已经先下手为强,在属于我们中国的岛礁上开发了旅游业,建立军事机场等。
这样的话我们想要要回自己的领土都难。
所以,国家的利益只能靠实力获得。
有没有强大的海军,周边国家未必愿意把自己侵占到手的海洋权益让出来,众所周知,还要资源是多么的丰富,有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等,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块让人垂涎欲滴的大肥肉。
首要的任务就是应该靠国防来巩固领土。
中国需要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提升军事训练和远海作战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
中国军队同样必须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展示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维护中国的海洋主权。
我们有必要坚守一定的原则和底线,即是:本国利益一定要维护,若有妥协的话,一定要在谈判之后才能进行,绝对不接受或者承认既成的事实。
除了我们国家海上军队的出击外、我们国内的企业也可以主动的出击。
企业可以直接在南海开发资源,国家肯定承认并支持的、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流逝。
还有就是国家必须有一个统筹的机制。
中国方面的石油开发的公司,其首先是一个企业,即使在采取中东再有争议领域开始开采的行动,但考虑首先是商业利益,风险的覆盖必须由国家进行全面的统筹。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和能源管理部门,以及交通和外交都要有一个统筹的机制,要有计划和部署的进行。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也随之而来。
文章首先梳理了南海问题产生的由来,指出南海问题表面上是中国与沿海国之间的主权争端,其实质是中国与美国海权的较量。
针对这一看法,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措施,即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在南海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加强海上巡逻力度、加快实际开采步伐。
标签:南海问题;主权;海权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000平方公里。
[1]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1、中国通过“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领土主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通过时效、添附、先占等方式取得领土。
中国自古代以来就依照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主权。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后许多的文献中都有关于南海的记载。
例如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对南沙群岛的地理位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记载。
中国历代政府也对南沙群岛给予管辖。
永乐年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南沙群岛的地理特征进行记载,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政府自古以来就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政府收回南海主权二战期间,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中国南海。
1943年和1945年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则明确规定日本通过武力夺取的中国领土战后必须归还。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挑战。
越南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马来西亚等国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这次活动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南海群岛领土主权纷争由此开始。
浅谈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

浅议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
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海洋权益争端中国资源经济策略一、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此外,我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严重影响了我船的正常作业。
在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更加严重。
一是岛屿被侵占。
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
此外,中国自1999年开始,每年宣布南海实行夏季休渔期。
但受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严重挑战,越、菲两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我休他不休,乘我渔民不出海之机大肆捕捞。
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一)、政治利益。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12 海里范围的海域为该国领海,领海的主权地位与领土同等并且“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专属经济区是主权地位稍低于领海的国家管辖海域,它指的是由领海基线向外不超过200海里但不包括领海的海域。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如何如正确处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问题

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而且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海权"的概念一定要纳入主权和国际法范畴来讨论,而不能仅仅纳入“海上力量”范畴来讨论,更不能与"海上力量"混同使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
海权是大国兴衰的“晴雨表”,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
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
同样,这种地缘政治特点和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美英国家同样的财力,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

浅析中国与邻国的海洋争端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其中渤海基本上属于内海,而黄海、东海和南海则都与其他国家存在争议。
尤其是石油储量丰富的东海、南海争议更大。
在海洋资源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
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
关键词:中国海洋争端解决方法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据海洋研究机构的权威数据,中国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涉及日本、越南、菲律宾等8个邻国。
本文由中国目前与邻国的海洋争端入手,从历史、现状、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分析该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从中国沿海放眼望去,在东海海域,有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纷争;在黄海海域,有韩国与中国的苏岩礁纠纷;南海海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正在蚕食中国的海洋权益。
下面,我们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例,简要了解中国领海问题现状。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赏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地。
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
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
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
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当前,在中国海,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存在争端。
黄海的主要问题是中朝、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东海的主要问题有钓鱼岛主权、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南海的主要问题包括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以及历史性捕鱼权等问题。
随着我国管辖海域范围的扩大,使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岛屿主权和资源争端更加尖锐复杂。
我国海域内的争端复杂性不仅在于涉及的有关国家多,而且每个具体区域的分歧内容也不同。
有的是岛屿主权问题,有的是海岸线划分依据问题,有的是领海距离问题,有的是专属经济区的范围问题,有些地区是双边纷争,有些区域则是多边纷争,希望通过一揽子计划解决该地区的分界问题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海洋外交上应坚持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方针,暂时搁置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工作,同时在政治上多交朋友,在经济上多开辟新市场。
对有争议的领土问题,应有态度,但不宜激化矛盾。
要分清敌、我、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纵横捭阖,化解矛盾,不感情用事,以免行为过激,提前激化矛盾,引起众多周边国家群起而攻击,使我们陷入被动。
解决复杂矛盾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而必须将中国海洋问题纳入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形势下,实施正确的海洋政治、外交战略。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抓住利益关系这条主线,坚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战略利益为最高宗旨。
在寻求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方式时,应该参考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
1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法律依据和平解决争端它包容了众多争端解决方法,涵盖了现行所能采用的一切手段,鼓励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33条规定的“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首先尊重各国自由选择解决争端方法的优先权,将自愿与强制的解决方式结合。
2自愿的方式:双方自愿解决争端有以下两种方式(1)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方式:例如我国与越南通过谈判最终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
论中国如何应对海洋领土争端[技巧]
![论中国如何应对海洋领土争端[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56ac2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e.png)
论中国如何应对海洋领土争端关于海洋,有句话说“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
说明海洋对经济的作用之大,海洋对一个国家兴盛的作用之大。
在历史的证明下,我们懂得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
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声索海洋主权。
根据该法,我国领海面积应有37万平方公里,管辖区应有30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这占据陆地总面积1/3的300万,与陆地一样,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国土。
所以,隶属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的国土总面积的正确数据应该是1260多万平方公里。
但这些领海和管辖区有52%处于争议之中。
在黄海,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在东海,中国与日本和韩国分别有16万和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在南海,中国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处于争议中。
中国陷入海洋争端有以下原因:内部原因有:中国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会被周边国家觊觎,大多数国家伺机把海洋领土占为己有,用他们所能想到的一切方式。
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对海洋并不重视。
中国没有明确的海洋战略,海洋法研究水平很低,海洋管理水平很低。
外部原因有:外国认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经济建设,致力于改革开放,无暇他顾,避免与外部发生冲突,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所以趁着中国尚未把精力转向之前,抓住机会抢占。
同时也有少数国家对中国的海洋领土正在指手画脚,意图制造中国与他国的矛盾与纠纷,形成牵制中国的新战线。
面对我国周边海上争端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面对我国周边海上争端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⒈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依靠武力解决海洋争端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我国一直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的管辖权界限。
⒉尊重历史的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认沿海国享有“历史性所有权”,我国在南中国海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在很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标示了这九段国界并注明属于中国。
⒊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的定义是:“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大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充分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主导原则。
我国是宽大陆架国家,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七,我国历来主张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大陆架的划分也应该依据自然延伸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国际法中划分大陆架的主导原则,也是我国捍卫海洋权益的有力武器。
⒋公平合理原则海洋权益和海域边界的划分还必须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如果单纯根据中间线来划分黄海大陆架,就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搁置争议并不是对邻国侵占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认可,而是在双方认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主动回避,以求国家关系的大局不受局部争端影响的一种暂时性的措施。
搁置争议也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而是要通过保持克制,避免磨擦,缓解紧张的矛盾,然后通过在一定年限内的共同开发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为未来解决争端创造良好的条件。
论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论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14市销1班黄倩114333530230 摘要:进入21世纪海洋战略成为我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海洋资源对于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海洋经济的支撑。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路程并不顺畅,与周边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冲突越演越烈,各相关国家加紧开发存在争议的海域资源,也屡屡出现侵犯我国领海主权的事端。
因此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的争端,对于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思路一、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海洋权益争端黄海的主要问题是中朝、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东海的主要问题有钓鱼岛主权、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南海的主要问题包括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以及历史性捕鱼权等问题。
随着我国管辖海域范围的扩大,使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岛屿主权和资源争端更加尖锐复杂。
我国海域内的争端复杂性不仅在于涉及的有关国家多,而且每个具体区域的分歧内容也不同。
有的是岛屿主权问题,有的是海岸线划分依据问题,有的是领海距离问题,有的是专属经济区的范围问题,有些地区是双边纷争,有些区域则是多边纷争。
我国海洋形势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有6个国家与我海上为邻,我国东南部诸海,除渤海为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到了近现代,积弱的海权形势直接导致了中华帝国的衰落。
如今作为“和平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海洋战略构成我国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因素。
但从地理上讲,我国所面临的却是一个封闭与半封闭型的海洋区域,海区外缘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列岛到菲律宾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只有经由朝鲜海峡、琉球诸水道、台湾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峡才能与外部世界相沟通。
南海争端中国领土与海洋权益的争夺

南海争端中国领土与海洋权益的争夺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与战略地位,然而,这片海域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领土争端之一。
南海争端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对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双方都将这片海域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并坚称自己在南海拥有合法的主权。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海争端的历史背景、相关国家的立场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
一、历史背景南海争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殖民时期。
欧洲列强扩张势力,纷纷侵占了南海的一些岛屿,造成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局势。
1947年,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周边国家开始对南海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并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地提出了领土要求。
近年来,南海争端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南海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相关国家的立场1.中国中国坚持“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立场,主张通过历史和国际法来支持这一主张。
中国声称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地区有长期以来的历史控制,强调对南海诸岛拥有完整主权。
2.菲律宾菲律宾对南海拥有一些岛屿的主权要求,尤其是斯卡伯勒岛以及位于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菲律宾争端从1946年开始,菲律宾认为这些岛屿是其独立前的领土。
3.越南越南也对南海拥有部分岛屿的主权要求,特别是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越南指出,它对这些岛屿拥有历史上的控制权,并强调国际法的支持。
4.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对南海部分水域和岛屿提出主权要求,并参与南海的争夺。
三、国际社会的看法国际社会普遍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并遵循国际法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际社会解决类似争端的主要依据,鼓励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
然而,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支持中国的主权主张,认为中国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另一些国家则支持其他国家的领土要求,呼吁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解决争端,维护南海的和平与安全。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南海争端,各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方案:1.通过外交对话,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为解决分歧创造条件。
我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分析及维权建议

我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分析及维权建议摘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了崭新的现代海洋法律制度,明确了各国在海洋上的权利和义务。
本文通过《公约》和“断续线”分析了我国在南海享有的权益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维权措施。
关键词:《公约》断续线;海洋权益;建议一、我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1)沿海国基线以内向陆地一侧的所有水域为该国家的内水,沿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权利;(2)基线向外十二海里的水域为领海,邻海之外的12海里为毗邻区,是为了便于邻海的管理而设立的,其权利等级等同于邻海;(3)从基线向外算起,200海里内的海域称为专属经济区;(4)大陆架为邻海基线以外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超过200海里的以最外各定点划定界限,但最大不能超过350海里,沿海国对该海域享有勘探大陆架和开发海底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二)断续线我国通过《南海诸岛位置图》标绘了十一条断续线,中沙、西沙、东沙和南沙四个群岛都在断续线内。
“断续线”的公布使我国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的地图继续沿用了“断续线”所标属的范围。
1953年断续线从十一条调整到九条,并对位置作了小幅度的调整。
“断续线”的发展变化说明我国政府对于南海连续有效的管辖权和行政权的行使。
但是“断续线”的性质一直未被确定,关于“断续线”的说法有很多,主要有传统海疆线、海洋国界线、岛屿归属线、历史性水域线、特殊的历史性水域线等,但是不论从哪个方面去定义,都必须承认我国对于南海诸岛的主权权利,并且在当时,“断续线”是受到周边国家默认的,国内也对南海领土范围达成了共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发现、最先占有以及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对南海海域享有历史性权利。
二、南海权益所面临的问题(一)南海争议海域界定成本高目前南海局势复杂,各国纷纷以《公约》为法律武器要求对南海海域进行划界,这使得我国南海主权争议的海区一直不能被准确的划定。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这次的黄岩岛对峙事件,绝不是“偶发”事件,是近30多年来中国在南海利益被“蚕食”局面进一步恶化的表现。
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一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海上划界任务,这使我国和海上邻国摩擦不断,钓鱼岛、台湾岛、东海等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隐患。
海洋连通了世界,在为人们提供了交通往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海洋强国侵略扩张的工具。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海洋新秩序开始确立,海洋争端出现了白热化,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成为时代的焦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但人类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卫海洋却成为了一个战略性问题。
我们奉行构建和谐世界、构建和谐海洋,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和平外交政策,尽管如此,周边国家却与中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海洋争端,海洋主权被侵犯,海上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成为中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状况。
海权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正是对海权在综合实力上所有的作用的印证,也无疑适用在各个时代的国家发展中。
海洋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次,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最后,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
建立适应当今海洋形势的现代海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保证,是开发海洋和参与决策世界海洋事务的条件,是奠定海洋强国的基础。
我国必须建立强大的现代海权以保证和拉动海洋事业全面发展,增强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的实力,使中国在保卫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及和平利用和保护海洋方面具有全球性的优势。
然而在国际海权竞争出现新变化的当前,我国的海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海洋权益之争与应对策略

中国海洋权益之争与应对策略中国是一个背陆面海的大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其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从秦汉的强盛、大唐的繁荣到明清的“海禁”和近代的海防危机以及现代的海洋权益争夺,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古今中外的史实说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落后挨打。
我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中国要在新世纪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伟大战略目标,就必须抛弃传统的“重陆轻海”的观念,制定正确的地缘战略,经略周边海域,维护并拓展海洋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安全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是,现在中国同有关国家的海洋划界问题,与多国主张交叉重叠,错综复杂。
渤海是目前为止没有争议属于我国的海,但是其他的海,都与他国存在争议。
一、东海钓鱼岛之争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争端从来就没停过,钓鱼岛在两个国家之间成了一个敏感的词汇。
然而,无可厚非的是不仅对于中国甚至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不论从哪个方面钓鱼岛都是属于中国的。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国家主权的支配。
根据《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时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
对于日本来说,这样一个小岛国,岛内的资源十分有限,如果不靠进口他国的资源根本无法存活下去。
所以如果日本拥有了钓鱼岛,那么就可以把其当作自己的专属经济区来利用资源。
历史上,日本用战争手段胁迫中国的签署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约定: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后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开罗宣言》承诺战败国日本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钓鱼岛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钓鱼岛属于中国是历史可鉴的。
如何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

如何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摘要:南海争端是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这场争端中涉及国家主权、历史争议、法律交锋及愈发敏感复杂的现状,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特别是近几年南海周边各国纷纷有所动作,使得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受到严重威胁,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中菲南海争端,阐明了我国享有南海海洋主权的法律根据,并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端,维护我国海洋主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南海争端;主权;国际海洋法南沙群岛原名团沙,是我国南海诸岛中地理位置最南、分布面积最广、岛屿数目最大的一组群岛,是我国神圣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除了由我国控制的少量岛礁外,共有42个岛礁已经被其他国家侵占。
在众多国家的瓜分中,菲律宾先后通过各种手段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中业、费信等9个岛礁,称之为“卡拉延群岛”,侵占我国海域达40万平方千米。
最近,菲律宾国会通过了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属岛屿领海基线的法案,又将南沙争端推向一个高潮。
中国如何处理好南海争端,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海洋主权,成为我们必须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菲律宾的国内立法对我国主权权利的影响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了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属岛屿领海基线的法案,企图通过立法手段侵吞其所谓的“卡拉延群岛”和黄岩岛。
早在1946年,菲律宾就提出过由其兼并南沙群岛主权的要求。
1978年,菲政府以总统令的方式将“卡拉延群岛”正式划入菲领土范围并设立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类似的行动不断上演,1995年,菲律宾海军派突击队炸毁了距菲占的中业岛6海里处、中方设立的水泥制主权标志。
1999年菲律宾特意将一艘已淘汰的军舰搁浅在黄岩岛上。
2002年,先后有50余名海南渔民在黄岩岛海域捕鱼时被菲军方以擅闯菲律宾领海为理由而攻击或拘留。
更有甚者,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约定各方不采取单方面行动后,菲依然我行我素,通过法案,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其领海基线。
中国周边关系与海洋权益

03
强化海洋资源管理
中国政府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制定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洋开发利
用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执法与监管
建立海洋执法队伍
中国政府建立了专业的海上执法队伍,包括海警、海事、海关等部 门,负责维护海上安全、打击海上犯罪、保护海洋资源等任务。
加强海上执法合作
中国政府与周边国家加强海上执法合作,共同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 为,维护海上安全和秩序。
海上安全合作
打击海盗
中国与周边国家可以加强海上安全合作 ,共同打击海盗活动,维护海上安全。
VS
海上救援
在遇到海上紧急情况时,中国与周边国家 可以相互协作,提供及时的救援和救助。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保护
中国与周边国家可以共同制定和实施海洋保护计划,保过加强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可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和稳定。
机遇:经济合作、政治互信、文化交流
经济合作
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领域有着 广阔的合作空间。例如,一带一 路倡议为周边国家提供了经济发 展的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 荣。
政治互信
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外交磋商等 方式,中国与周边国家可以增进 政治互信,减少误解和误判,为 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文化交流
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 交流机会。通过加强文化、教育、 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促进相 互了解和友谊,增进人民之间的 感情。
朝鲜
政治上,朝鲜实行人民会议制的政体,立法机构为最高人民会议。经济上,朝 鲜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
周边国家外交政策
俄罗斯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强调与美国和 欧洲的关系,同时加强与亚太地 区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和印度 的关系。
国际公法之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问题

中国与邻国的海洋划界问题研究摘要:二十一世纪,海洋资源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而鉴于我国近年来与邻国的海洋争端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对我国海洋争端问题的现状和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加以分析,进而浅述当代中国解决海洋问题的总体战略思想和具体策略路线。
关键词:海洋争端南沙群岛东海问题一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的现状1总体概况我国拥有着非常辽阔的陆地国土,960万平方公里。
同时,我国的海域面积也是相当广阔,整个海域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南北跨度约38个纬度,东西跨度约24个经度。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划定标准,我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但是,问题恰恰就在于有些海岛远离大陆,我们的力量在多少年来无法跟上,没能有效地对这些岛礁实行实际控制和管辖,使得一些周边国家借机钻了空子,找到各种机会侵占了本应属于我们的海岛,进而采取各种手段企图让这种侵占合法化,并且加紧了对我们的海上资源的掠夺。
据专家介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些海域中的许多岛屿被他国所占,情况最严峻的要属南海的南沙群岛和东海的钓鱼岛。
2南海问题现状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公里,共有岛、礁、沙和滩200多个。
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北至黄岩岛。
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其中西、南、中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南部,由200多个岛、礁沙组成,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
南沙群岛则是分布范围最广、岛礁数量最多的一组大群岛,国际习惯称其为“斯普拉特利群岛”。
南海问题的焦点就是最南端的南沙群岛。
目前,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海洋政治权益与海洋经济权益这两方面。
海洋经济权益是伴随海洋政治权益而产生的,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下面按照我国的海域分别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海洋政治权益与海洋经济权益这两方面。
海洋经济权益是伴随海洋政治权益而产生的,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下面按照我国的海域分别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2、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近年又因中国在东海的正常开采活动制造事端,进而提出在日中等距线两侧共同开发的方案,企图使等距线划分事实化。
日本无理指责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该海域从事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为侵犯其管辖海域。
此外,我国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舰机的无理骚扰、跟踪和监视。
2001年12月,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船明目张胆地在我国专属经济区内使用武力击沉一艘不明国籍船舶。
并且公然侵占钓鱼岛,企图以钓鱼岛为划分两国东海大陆架的依据。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
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
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将非法占有的钓鱼岛变成其合法领土。
3、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北濒中国大陆和台湾,东临菲律宾群岛,南以连接西南婆罗洲到苏门答腊的一条线为界,西南是从马来西亚到马泰边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
南海的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
西沙最大的永兴岛为平方公里。
南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因此被周边国家觊觎。
我国在南海的传统海疆线(既地图上的不连续线),是二次大战结束后,我国于1946年11 月—12月从日本手中接管西沙和南沙群岛时划定的。
1947 年我国内政部公布了南海诸岛170多个岛、礁、沙、滩的名称。
同年10月内政部还公布了“我国四至地点及其经纬度、我国与各邻国之境界线之名称与起迄地点”,同年12月内政部方域司绘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1948年2 月出版)、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在南海诸岛的周围明确标绘了断续国界线。
当时南海的周边国家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是随着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明显扩大,南沙的周围邻国纷纷觊觎南沙群岛,悍然侵占南海海域。
截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占据了21个岛礁,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3个,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我国南海的岛礁也都提出领土要求。
目前东南亚国家为了巩固“既成事实”,进一步扩大它们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千方百计地使南沙问题“国际化”。
而某些国家竟然提出用“南极模式”来解决南海问题,甚至要求对南海进行国际共管。
这都是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产生原因有三方面:1、历史原因:二战后形成的波茨坦-雅尔塔体系是现今世界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东亚大多数国家领土及领海边界的划定依据。
我国与周边国家疆界的划定也是以这个体系中的一系列公告作为法律依据的。
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应当收回自1895年后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
因此东海的台湾以及钓鱼岛群岛,南海的西沙、南沙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但是由于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封锁,围堵共产主义中国的需要,长期霸占钓鱼岛,后转让给日本,埋下今日的东海争端的伏笔。
而后又鼓动东南亚国家敌视中国,促使其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
而日本则希望通过继续占领二战时所掠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来突破雅尔塔体系,摆脱战败国阴影,。
2、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中国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会被周边国家觊觎。
而南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鸟粪石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是战略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周边国家借国际海洋法的名义,瓜分我国大陆架以及经济区,甚至公然岛屿也就不足为奇了。
3、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
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因此对海洋并不重视。
由于不断的国内政治斗争,在我国宣布领海后并没有有效的行使主权。
因此,南海的诸多岛屿被东南亚国家偷偷占领。
而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拥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宣布对领海争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没有及时收回被侵占的岛屿,也是产生现在的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
三、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解决机制及可能带来的影响1、与韩国和朝鲜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应当使用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方式。
首先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属于共大陆架国家,如果提交国际法院解决,按照国际法院之前的判例推断,国际法院极有可能会在公平原则上参考“比例性”原则。
如果按照比例性原则划分,我国与韩国相对的领海基线比较平直,而韩国的领海基线则比较曲折,我国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应有的大陆架。
因此,应当参照我国与越南解决北部湾的方式与韩国进行磋商,最终解决划界问题。
两国和平开发黄海及东海的资源。
2、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
(1)首先,事关主权问题必须坚定立场,可以与日本协商解决,但是主权问题不能交由国际组织解决,例如钓鱼岛问题。
我国应对钓鱼岛必须做出主权宣示行为,并且需要有效占领。
同时不放弃用外交手段解决东海争端。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无论是发现,还是先占都由中国完成。
而日本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占领钓鱼岛的。
二战后美军从日本接受钓鱼岛,在70年代转交给日本。
钓鱼岛是个牵扯到台湾海峡两岸和日美两国的问题,战后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始作俑者”就是美国。
1972年5月之后,美国把问题留给中国、日本去争,美国则隔岸观火,伺机继续操弄东北亚的国际政治。
因此,中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仍须小心美国会不会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动作。
(2)对东海大陆架划分,我国积极先作好海底调查采样活动,取得有力证据后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进行申报。
由于1997年联合国设置了审查沿海国家大陆架的“大陆架界线委员会”,而申请的期限是2009年5月,因此现在日本是“与各国竞争,与时间竞赛”。
与日本不同,我国自70年代起海洋调查活动就很有目标性,在资料方面应该有优势。
如果双方协议同意由国际法院进行划界仲裁,我国应当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公约》和国际法院都承认自然延伸原则。
而自然延伸的范围可以根据海床的地质构造来决定,但更直观的是根据某些重大的地貌特征来判断。
中国与日本的大陆架之间的冲绳海槽是自日本九州西经琉球群岛至我国台湾东北的弧形梅槽,形同舟状。
海槽南北长1,200公里,宽36—150公里,槽底平均宽度104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海槽北浅南深,北部最深894米、中部1,188米、而南部深达2,700米。
根据某些重大的地貌特征来判断特定待划界地区的自然延伸状况是司法和仲裁实践中的通行做法。
由于冲绳海槽比被国际法院所认定的构成北海自然延伸中断的挪威海槽的地质、地貌特征显著得多,因此可以说前者同样构成了中国大陆领土和日本琉球群岛间自然延伸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