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解析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ppt课件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忧国爱国题材就 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爱国 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 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并不断奋斗的精神。 人生迟暮、功业未成的感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南宋末年有了一些回复无望的悲凉、无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E、陆游:爱国、梦想收复中原却壮志 难酬,但他也有充满缠绵情思的作品 。
爱国诗人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惊雪 (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再如:《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二)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 而鸣。
(三)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再如《次北固山下》、《旅夜书怀》
(四)题目暗示了诗歌的题材
二、读作者
①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 了解掌握其主要经历、风格。知人 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名师导读如何读懂诗歌2016
考情考向 探究篇
(2)意象组合
补充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 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 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 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 但是, 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 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 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 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 果关系的。又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 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 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 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 · 秋思》 ,更是如此,这里 无须赘言了。
考情考向 探究篇
补充
2.变序——改变词序句序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萋鹦鹉洲。”应为“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 意即“晴川 (晴朗的原野上 )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 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 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 《月夜》 诗: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 实即“香雾湿云鬟, 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 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 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 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 “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云鬟”“玉臂”本是它 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考情考向 探究篇
补充
(3)宾语放到主语位置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协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 、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能够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2013年天津卷)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例2(2013年安徽卷)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2、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2013年新课标I)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201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解析
明内容类别 明风格背景 明疑点难点 明诗歌大意 明思想主旨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
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 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 春。”
三、看注解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
【注释】: 之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 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 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 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 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 聊赠一枝春。”
题大庾岭北驿①
依依不舍 孤独寂寞 悲伤忧愁 诚挚关怀 情深意笃
羁旅诗(思乡)
虚实结合
日暮思归 望月怀远 羁旅愁思 久戍思乡 孤寂落寞
二、看作者
了解作家的生平(时代)、思想、创 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 握。
二、看作者
韩偓
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关键信息: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贬谪之意……
有时作者的信息在注释里会有所交代, 这就要求我们特别关注诗歌注释!
熟知的诗人的风格
• 陶渊明—— • 李白—— • 杜甫—— • 王维—— • 李清照—— • 陆游——
归园之乐、朴素自然 愤世嫉俗、浪漫豪放 心系国家、沉郁顿挫 山水田园、诗画一体 早期少女闲适、晚期国仇家恨 悲壮爱国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解读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 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 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 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 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烘托伤春、 惜春之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情 ,· 抒发乡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愁、思念之
情 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 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 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 乡之情。
二:知人论世 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
•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 画和音乐,决定他的诗的风格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 定了他后期对现实漠不关心。 •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 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 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 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 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故 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 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 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愁 绪…… •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 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但我们还可 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如何读懂诗歌》这一主题,教材选用《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第3章“诗歌的解读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结构、意象与隐喻的运用、节奏与韵律的感知、情感与哲理的探索,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能够分析并感受诗歌中的意象、隐喻和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隐喻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的准确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结构分析、意象解读、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诗歌中如何表达自然之美。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通过例诗解析意象与隐喻的运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一首经典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逐步剖析其节奏、韵律、意象和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结构分析,讨论并分享感受。
5. 情感体验(10分钟)学生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人的情感,分享体验。
6. 文化背景探索(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解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要求:详细标注诗歌的结构、意象、隐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意象:以“土地”、“河流”、“风”等自然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隐喻:将“我”比喻为一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展现对祖国的热爱。
2. 作业提交:课后第二天,以书面形式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诗歌分析。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专题16 读懂诗歌(二)从“四角度” 入手,读懂诗歌(解析版)
专题16 读懂诗歌(二)——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一、真题速递(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如何读懂诗歌》展开,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结构形式、诗歌的意象与隐喻、诗歌的情感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了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理解诗歌的意象与隐喻。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概念、语言特点、结构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古诗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3. 诗歌基本概念:讲解诗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4. 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
5. 诗歌的结构形式: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对仗等。
6.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以具体诗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隐喻。
7. 诗歌的情感表达:通过例诗讲解,让学生感受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的结构形式4.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5. 诗歌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语言特点、结构形式、意象与隐喻以及情感表达。
2.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一些经典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2. 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象与隐喻的理解1. 意象的识别: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诗句,识别诗中的具体形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最新整理〗《如何读懂诗歌》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17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解】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 举登第,官至宰相。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 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 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4
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
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字词!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 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上)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 大散关(捷报频传)。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表明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表明地点、类别
书愤、征人怨、春夜喜雨、悯农
表明情感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抒发对读书的感想。要想读书时心明澄澈、有 深刻感悟,就要多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2016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歌题目
旅夜抒怀
表明时间、背景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兵车行 (杜甫)
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表明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
★表明地点、类别
表明情感
练一练
《鹊桥仙· 七夕》 《征人怨》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三看作者
• 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要关注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 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还要诗人所处朝代国势、朝 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 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 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 复失地之心……
一看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是诗歌 鉴赏的向导。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 信息:
季节 内容
秋思
借助题目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在唐代,是个重要节日,朝廷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 重要节日。 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
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 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 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稿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一)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如何读懂诗歌ppt上课
〔 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风光。一、二句写景: 白云、春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活 力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 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 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 ,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照应了词题 ?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 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4分〕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闺怨 恨别
春夜喜雨 观书有感
咏蝉 托物言志
春日秦国怀古 石头城
怀古咏史
2、点明与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 特征 如山居秋暝
临安春雨初霁
春雪
早梅
【辽宁卷】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作者看到的是一幅画,画面上烟雨覆盖,归雁 掠过,作者仿佛置身湖上,想着唤一叶小舟回 家。这时耳边响起朋友的声音,作者恍惊自己 把画境当作真景了。
六、读懂浅层意思
•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 语、过渡语等
•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 前置等
•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 相对完好的句子。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 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 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 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
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一首古诗,应该由表及里,综合把握。
一、抓语言,读懂诗句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古典诗歌凝练含蓄,言简意丰,往往对语言作出变形处理,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变“性”——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 常健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变序——改变词序句序。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4)定语的位置。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既是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又是声律的要求和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更是表情达意的需要。
如2012 年湖北卷“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中“藏” “透”和2014 湖北卷“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
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
因此要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我们可以像文言文翻译一样运用以下方法:实词推断--- 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例(2012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余杭四月[ 元]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3 分)答案: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
(1 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2 分)或:使用渲染手法。
(1 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 2 分)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
( 1 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 2 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 4 分)答案:“一晴生意繁”的意思是: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 2 分)“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使,微风吹拂,袖影飘动;③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回答1 点1 分,2 点2 分。
)[ 即时应用]1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怨送别[清] 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3 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二、抓暗示,捕捉信息1、读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春日忆李白》《别董大》;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春夜喜雨》《西宫春怨》;或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
如《鹧鸪天·送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标题往往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是我们读懂诗歌的重要向导。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
以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2014 广西卷)为例。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 即时应用]2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陶渊明的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适,对官场的厌弃,常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自然。
杜甫的诗则忧国忧民,厚重沉郁。
生活在南宋的诗人词人,陆游、辛弃疾等,则有着共同的心中块垒,那就是因山河破碎而带来的忧国的激愤,因志存恢复而不得产生的报国无门之憾。
例(2013年新课标I)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析】陆游杰出的爱国诗人,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江山支离破碎,百姓苦难深重,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往往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即时应用]3、(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 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 2 分)(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6 分)3.读注释例·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 分)(2008 年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第②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解析:注释中提供的信息,对回答第②问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 即时应用]4 (2014 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1】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4、读题干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 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暗示着诗歌的内容范围。
三、抓内容(写了什么)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 不过,方法上还是有几点很关键:1、理对象——景、物、人、事、情诗歌一般都离不开“景”“物” 、“人”、“事 ( 典故) ”“情”等要素,其中“景、物、人、事”是表 象,“情”是诗的内核。
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梳理诗中出现的景 物意象、人物、事件,辨析它们与情的联系,揣摩推导出诗的主旨。
例 ( 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