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の志贺直哉
日本几位文学家简介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 又陆续病故。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 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 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 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 们的纯洁和不幸。
村上春树的演讲《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今天,我只希望能向你们传达一个讯息。我 们都是人类,超越国籍、种族和宗教,我们都只 是一枚面对体制高墙的脆弱鸡蛋。无论怎么看, 我们都毫无胜算。墙实在是太高、太坚硬,也太 过冷酷了。战胜它的唯一可能,只来自于我们全 心相信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来自于我们 全心相信灵魂彼此融合,所能产生的温暖。 请花些时间思考这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特 而活生生的灵魂,体制却没有。我们不能允许体 制剥削我们,我们不能允许体制自行其道。体制 并未创造我们: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村上春树的演讲《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这代表什么意思呢?轰炸机、战车、火箭和白 磷弹就是那堵高墙;而被它们压碎、烧焦和射杀的 平民则是鸡蛋。这是这个比喻的其中一层涵义。 更深一层的看,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都是 一枚鸡蛋。我们都是独一无二,装在脆弱外壳中的 灵魂。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须面对一堵名为“体 制”的高墙。体制照理应该保护我们,但有时它却 残杀我们,或迫使我们冷酷、有效率、系统化地残 杀别人。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 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为 基础写成。大江健三郎生有一残疾儿子,后去广岛搞社会调 查,对原子弹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触。小说表现了现代人的孤 独,以主人公下决心承担起抚育畸形儿的重任为终局。 瑞典文学院宣布,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 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将生命和 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认为大江 健三郎“深受以但丁、巴尔扎克、艾略特和萨特为代表的西 方文化的影响”,“开拓了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域,并以撞 击的手法,勾勒出当代人生百味”,因此决定授予他诺贝尔 文学奖。大江健三郎成为26年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的日本作家。
日本文豪志贺直哉的反战思想文化理论
日本文豪志贺直哉的反战思想文化理论□翟一溪/文战争时期的日本文学,通俗来说,是日本法西斯民族主义膨胀时期的文学,但在其中仍然有少数抵抗派的作家,不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胁迫,通过文学创作来反对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其中志贺直哉就是文学界的代表。
在日本文坛,志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白桦派的核心代表人物,在日本近代文坛极富盛名,可以类比我国的鲁迅。
在其文学创作中,展现了其人生阅历和周边环境的变化,使其人道主义精神中既反对战争,反抗神权,又同情弱者,同情遭受侵略战争苦难的中国民众。
本文从志贺直哉的反战思想入手,分析志贺直哉反战思想和其人生中经历的三次战争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志贺直哉的作品中分析其反战思想的体现。
立足于日文原著,以白桦派人道主义精神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反战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思考志贺直哉反战思想所展现的气节。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知,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华战争,在日本国内,同样受到如文豪志贺直哉这样的正义人士的批判和控诉。
在当时,尽管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日本右翼作家盛行,但仍然存在志贺这样的有志之士,即便环境压迫,但仍然坚守着本心,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近现代的著名作家,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素有“小说之神”的美誉。
他崇尚和平,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控诉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华战争,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生前多有与中国近现代文坛上的一些著名作家交流文学创作经验的事迹。
郁达夫曾经多次拜访过志贺直哉,和他讨论小说创作的方式方法,并称赞志贺的文学“文字精练绝伦,在日本文坛上所占的地位,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
志贺直哉的一些代表作,对郭沫若、郁达夫等中国现代作家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后世还有所谓“志贺直哉文体”对日本文坛也影响深远。
志贺直哉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创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作品可分为初期作品群,中期作品群和晚期作品群三个部分,而其一生经历过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在日本被称为小说之神。
志贺直哉简介(预习用)
志贺直哉志贺直哉(生于1883年2月20日,逝于1971年10月21日),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其代表作包括《在城崎》、《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等。
文题本文通过写清兵卫痴迷地喜爱葫芦,却被老师、家长剥夺了这一爱好的故事,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孩子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背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接受了欧洲19世纪文艺思潮的影响。
属于白桦派的上层社会青年知识分子,摒弃了自然主义文学对现实生活所作的阴暗的描写,充满发挥个性的光明与希望。
以1914年所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民主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强烈地影响了日本。
日本知识分子对人类光明的理想与不断前进的可能性怀抱希望。
白桦派的文学艺术在这种思潮下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大正时期文学的主流,并给以后的日本文学留下深远的影响。
热zhōng(衷) 哆suō(嗦) guāi(乖)觉光彩熠熠(yì) 战战兢兢(jīng) 呵叱(hē chì)“白桦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因当时一批日本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
他们对那些仅仅刻板地描写琐碎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非常不满,要求“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类的意志, 探索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 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名人堂郁达夫与志贺直哉万君超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的下午。
郁达夫在潇潇的冬雨中,由京都乘车到奈良拜访好友、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的志贺直哉先生。
当时虽说已进入初冬时节,而气候却有些显得闷热,再加上多日不停的冬雨,仿佛有点像中国江南地区梅雨季节的感觉。
志贺直哉的家位于奈良市中的破田町附近,郁达夫稍微向人询问一下,就找到了。
两人可能已经有过了联系,所以相见并没有多少的以外和惊喜。
多年不见,在彼此寒暄了之后就进入了志贺直哉的书房。
书房大约有八张席子般大小,窗明几净,素雅整洁。
书籍、字画还有绿意盎然的盆栽,一种特有的文人品味弥漫在整个房间。
两人在临窗的一张矮几边盘膝坐了下来。
一边相互问了近况,也闲聊了相互认识的一些朋友的情况,一边吃着志贺直哉家人特意为两人会面而准备的梨子、红茶和三明治。
有时两人静坐无语,若有所思,细听着窗外的雨珠滴落在屋檐上的淅沥声音,还有远处不时传来的几声清脆的鸟语。
过了一段时间,郁达夫曾想起身告辞,但志贺直哉却挽留他再多坐一会。
郁达夫望着庭院里的雨丝,好象没有停息的样子,也就重新又坐了下来。
志贺直哉起身去里屋拿出了几件中国的古画让郁达夫鉴赏。
郁达夫也听朋友说过,在日本的文学界,志贺直哉的书画收藏也是有相当知名度的。
此次让郁达夫鉴赏的有沈周、八大山人和罗聘等明清画家的几张册页。
其中有扬州八家之一罗聘的一张设色纸本册页,在红色火焰燃烧的草丛边,有一白兔回首火势落荒而逃,图上题有杜甫的诗句“忽看野烧起”。
郁达夫和志贺直哉两人,看着册页,不禁想起近年来两国日益剑拔弩张的关系,一种难以言传的思绪沉沉地兜上心头,默然无语。
大约四点钟左右,郁达夫听窗外的雨声暂时停息了,就再次起身告辞。
志贺直哉也站起身体说:“那让我送送您吧。
”郁达夫连忙说:“先生不必麻烦了。
雨刚停,路上不方便的很,还是请您留步吧。
”志贺直哉微笑着说:“郁先生,您难得来一次。
说实在的,我也想去雨后的街上走一走。
”说完就走进里屋。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探究以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为中心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探究以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为中心白桦派文学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作之一是有岛武郎的《雪国》,而武者小路实笃和志贺直哉也是该派的代表人物。
这些作家不仅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同时也强调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本次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和意义。
一、有岛武郎的人道主义思想1. 有岛武郎的文学代表作品2. 《雪国》中的人道主义思想3. 有岛武郎的人道主义立场和生命观二、武者小路实笃的人道主义思想1. 武者小路实笃的文学代表作品2. 《薰衣草》中的人道主义思想3. 武者小路实笃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三、志贺直哉的人道主义思想1. 志贺直哉的文学代表作品2. 《暗夜行路》中的人道主义思想3. 志贺直哉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探究四、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 白桦派文学的流派特征2.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3.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意义五、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于当代的启示1. 当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性问题2.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3.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对于当代的启示六、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东亚的传承1. 东亚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2.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在东亚的传承3.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东亚文化的影响七、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与西方文学的区别1. 西方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2. 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3. 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与西方文学的区别八、白桦派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与哲学的关系1. 人道主义思想在哲学中的原则2.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与哲学的关系3. 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哲学意义九、文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1. 文学的功能和意义2. 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中的表达3. 文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总之,通过探究白桦派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也可以思考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人性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在文学和哲学的角度上给予启示和思考。
日本私小说之代表作_透视志贺直哉_母亲的死与继母_
2004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4第33卷专辑Jo ur nal of Shaanx i N o rmal U niv ersity(P hilosophy a 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 ol.33Sup.日本私小说之代表作透视志贺直哉 母亲的死与继母南!海(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志贺直哉是日本著名的近代私小说作家,在日本被誉为∀小说之父#。
志贺直哉的文学创作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他的私小说和心境小说名篇被视为近代日本小说的典范文本,受到极高的评价。
他写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其中 母亲的死与继母既描绘了自己生母逝去的详细经过,又写到了继母的到来,两者对照鲜明、反差强烈、用意深远,充分体现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私小说;日本小说;志贺直哉中图分类号:I313 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04)02-0148-03收稿日期:2004-03-18作者简介:南海(1966 ),男,辽宁大连市人,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
!!日本私小说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真正传人继承并发展了自我暴露的主张,作家将自我视为艺术存在与表现的基础,强调作家生活与作品内容的统一,因此,日本著名评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可以称为自叙小说,即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这一特质在小说 母亲的死与继母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篇小说是1912年志贺直哉29岁时创作的作品,他以自己13岁那年亲身经历过的生母阿银的去世及父亲与继母阿浩的再婚为素材生动地描述了两位母亲各自不同的命运。
老年时期的志贺直哉在其作品 生母的信及 白线当中非常直率地表达了对生母阿银的怀念,讲述了许多有关生母昔日的往事。
但令人费解的是作者青年时期及以后很长一段期间却从未过多地讲述过生母。
本文 母亲的死与继母及 母亲的死与布袜子的记忆同时创作于1912年1月,自那以后一直到前文所涉及的两篇作品之间的近40年当中,作为对实际存在的人物的正面描写到母亲,或将母亲作为中心人物的作品一篇也没有。
志贺直哉的晚期随笔
志贺直哉的晚期随笔志贺直哉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探索。
除了小说和散文之外,志贺直哉的晚期随笔也是值得关注的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探讨,来了解他生命最后时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一、文章背景文章背景介绍,包括志贺直哉的生平和重要作品介绍。
二、理解志贺直哉晚期随笔介绍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主要特点和文学风格,解释其中的技巧和手法。
三、志贺直哉晚期随笔中的主题列举志贺直哉晚期随笔所探讨的主题,包括爱情、性别、责任、自由等。
四、时间和空间的写作分析志贺直哉晚期随笔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如何塑造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五、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人物刻画解析志贺直哉晚期随笔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包括心理、风格和特点。
六、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文学和哲学探讨志贺直哉晚期随笔中的文学和哲学思想,包括自然主义、人性探索等。
七、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情感解析志贺直哉晚期随笔在情感方面的刻画和表达,包括爱与恨、欲望与追求等。
八、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艺术风格探讨志贺直哉晚期随笔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如テナインストール(时间停止)等。
九、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文化意义探究志贺直哉晚期随笔在当时文化历史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
1、文章背景文章背景部分主要是介绍志贺直哉的生平和重要作品,这是为了让读者对志贺直哉的作品有更加了解和深入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晚期随笔的内容。
对于其重要作品,可以简单谈一下其故事情节,主要主题和文学风格。
也可以讲述志贺直哉的生平经历,用以帮助读者对作者更深刻的理解。
2、理解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理解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主要特点和文学风格,可以从其写作手法,思想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剖析。
例如,可以从志贺直哉的写作风格、篇幅和表现技巧来了解他晚期随笔的特点。
同时,读者也可以借助志贺直哉晚期随笔的语言,了解他对于人性、爱情、家庭、责任等方面的探讨。
3、志贺直哉晚期随笔中的主题列举志贺直哉晚期随笔所探讨的主题,包括爱情、性别、责任、自由等。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日本)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 (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个人履历志贺直哉(1883~1971)Shiga Naoya日本小说家。
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卒于1971年10月21日。
1906 年经由学习院升入东京大学英文系,1910年中途退学。
在此前后,与友人合办传阅杂志《望野》,并写下了《一个早晨》、《到网走去》等短篇小说。
1910年4月,与武者小路实笃和有岛武郎等人创办同人杂志《白桦》,《到网走去》在创刊号上刊载,以其准确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获得广泛好评。
继之,发表的优秀作品有短篇小说《清兵卫和葫芦》、《范氏犯罪》等。
其后由于辗转迁居和自我省察,辍笔数年。
1917年先后发表《佐佐木的场合》、《在城崎》、《好人物夫妇》、《赤西蛎太》和《和解》等名篇,其中《在城崎》被誉为日本近代心境小说之代表作,《和解》则以表现作者与父亲的冲突及其和解过程为题材。
从1921~1937年间,作者花费许多精力写作平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时任谦作关于出生秘密、妻子过失等烦恼的描写,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本人自我成长的曲折过程,被认为是志贺文学的高峰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保志留纪生物示意图持沉默态度。
战后发表的小说有《灰色的月亮》和《白线》等。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人物生平志贺直哉,日本作家。
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
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志贺直哉子弟式的教育。
日本文学作家シリ一ズ⑥志贺直哉
作者: 吉田洋子
作者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摘要:志直哉,1883年,宫城石卷生.东京育小学校入学以来,学习院学,1910年东京帝国大学英文学科中退在学中学习院时代友人创作念,大学中退年,志贺直哉武者小路中心,有武郎,有岛生马,木下利,喜久雄,同人“白桦”创刊。
创刊号表。
短偏小说表,1912年原稿料。
顷,作家志望父不和生,自家女中结婚父激突,自我最强段志贺直哉,父家出,尾道市独居初期代表清兵犯罪底流反抗苦初老域志贺直哉尾道松江,赤城山,千我孙子,京都,奈良地方暮。
东京育新作家名出始,东京者例1914年年间沈空白期第二期“和解”(1917)代表父不和解,一般调和的心境深期特城崎小僧神焚火(1920),“暗夜行路”前(1921)生,固文学的位置立1929年,年虫表1934年第二空白期期志贺直哉万赤(1933)表,文坛夜行路完成大自然调和心境主人公夫和解,大山高,暗时代抵抗思(1950),“朝颜(1954)淡小品自然调和示志贺直哉,1955年,72东京居定。
1941年院会员,1949年,文化章受章。
志贺直哉,文学流派,白派属,思想的友人武者小路影特著受。
初期作品特人道主义热情,自分个性伸周压力,殊封建的家庭青年主人公多生父子争和解,志贺直哉作品最主要。
暗夜行路更结...。
志贺直哉《学徒的上帝》论
志贺直哉《学徒的上帝》论摘要:志贺直哉是日本文学“白桦”派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坛的“小说之神”。
而这一美誉和他的短篇小说《学徒的上帝》有着莫大的关联。
本论通过探讨小说中贵族院议员a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究竟是“白桦”派文学一贯主张的人道主义的表现,还是为了获得自我满足而做出的一种伪善来解析直哉的心理。
关键词:志贺直哉学徒的上帝人道主义伪善1910年直哉和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等人创办了文学杂志《白桦》之后,对当时文坛盛行的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了批判,并且形成了“白桦”派。
“白桦”派的作家多是出身上层阶级的贵公子,因而更容易实现自我解放。
“白桦”派文学完全不同于单单凝视灰暗人生而不断衰败的自然主义文学中的自我,和抽象的,感情化的,趋向于官能方面的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自我,而是站在肯定人性的立场上,主张尊重个性自由,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倡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正好迎合了当时日本国内的“大正民主运动”风潮,“白桦”派一跃成为了日本文坛的中心势力。
直哉作为“白桦”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始终反映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
由于直哉的个人经历和时代思想的原因,他的人道主义既包含了反对神权,肯定自我欲求的个人本位的思想,也包含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对。
在“十人十色”的“白桦”派作家当中,直哉作为领军人物之一,创作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小说《学徒的上帝》,或译作《学徒之神》、《学徒的神仙》,1920年1月发表于文学杂志《白桦》。
直哉在《创作余谈》中提到,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在寿司店看见一个学徒进来拿起一个寿司听了价格又放下寿司离开的经历。
作品中流露出的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朴实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直在日本文艺界受到了极高的评价。
高田瑞穗在《学徒之神·在城崎》一文中指出这篇小说是志贺直哉被称作“小说之神”的原因之一。
一直出入各种高级餐厅的a从同僚b那里听说寿司“只有在摊子上用手捏的才有趣味,他就想几时有机会到摊子上站着去吃,便问明了那座最好的摊子”,一时兴起地来到了小市民们常光顾的寿司摊子。
志贺直哉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
文学WEN XUE2017.04志贺直哉是日本白桦派作家之一,有“日本小说之神”的美誉,其创作分为私小说和创作小说两部分。
私小说是他创作的主流,主要描写他与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
志贺直哉自小与祖父母一起生活,与父亲感情疏离,这种情绪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体现,因而他的小说都有自身写照的特点。
一、志贺直哉的生活和创作志贺直哉出生于宫城县的一个家庭中,祖父志贺直道曾与人合作开发过足尾矿山,在政界与实业界都比较有名。
父亲志贺直温是著名的实业家,然而在这样富裕的家庭中,志贺直哉却从小缺乏父爱。
在他两周岁时,祖父以父母年轻不会带孩子为由,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因而他与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
志贺直哉1904年发表小说《菜花与少女》,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1906年,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学习,两年后又转入国文学科学习,但中途辍学。
接着他和武者小路实笃等人创办杂志《望野》,以其准确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获得广泛好评。
志贺直哉在1910年创作了小说《某晨》和《到网走去》,由于投稿一再被退回,他辍笔两年,开始了辗转迁居的生活,并进行自我反省。
1912年,志贺直哉因发表小说《克罗谛思日记》而受到关注,此后他与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等人创办文学杂志《白桦》。
他们主张文学创作应该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作用,提倡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文学,被称为白桦派作家。
志贺直哉由于在劳资斗争中同情工人,因而与父亲在思想上产生冲突。
后来他和女仆相爱又遭到父亲反对,以致与父亲决裂,直到1917年才与父亲和解。
根据这个经历,志贺直哉写下了著名的小说《和解》。
从1921年开始,志贺直哉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半自传,历时15年才完成。
志贺直哉晚年的创作回归古典,以创作历史小说为主,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是被改编成电影的《山椒大夫》。
二、志贺直哉作品中的个人主义从创办《白桦》杂志开始,志贺直哉就将表现个人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目标。
《在城崎》故事梗概,《在城崎》主要内容
《在城崎》故事梗概,《在城崎》主要内容
《在城崎》
〔日本〕志贺直哉
《在城崎》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17年。
志贺直哉,生于1883年,卒于1971年,日本作家。
幼年受贵族式教育,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
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心境小说”的典范。
它要求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起来,表现作者本人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不太重视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叙述和描写。
这篇小说篇幅不长,初读感觉平淡,但掩卷细嚼,却值得回味。
作者把自己遭车祸后的言行和老鼠垂死挣扎联系起来,暗示人们即使身处逆境也应不断奋斗、决不气馁。
对车夫和孩子向老鼠投
石头取乐的不快,反映作者对统治者滥施暴政的否定。
表现了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善于把环境的客观描写与主观心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老鼠拼命挣扎,鸭子被吓得失魂落魄地逃跑一段描写中,作者面对那样的现实,心情是沉重的,便悄然离去。
一个洁身自好,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把在城崎的三周疗养生活,压缩成不到5000字的篇幅中,把疗养的原因、时间、地点结果及环境、见闻,有条不紊地交代得一清二楚。
志贺直哉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以《暗夜行路》为中心
志贺直哉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以《暗夜行路》为中心志贺直哉是日本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涉及到精神病学、哲学、人类学等领域,自成一派。
而他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暗夜行路》则表现了作者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描绘了男主角优太与母亲的荒唐爱情,以及最终拯救自己的过程。
本文将以《暗夜行路》为主要分析点,探讨志贺直哉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并就其表现形式、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前言:志贺直哉简介与研究价值。
二、文学背景:盛行的欧洲文学运动及其对志贺的影响。
三、作品概述:《暗夜行路》的主要情节、结构及亮点。
四、俄狄浦斯情结:定义、成因及表现形式。
五、《暗夜行路》的人物角色:优太、母亲及其他配角的情感关系。
六、精神分析:优太心理历程与其与母亲的冲突。
七、解析:从优太的心理拉锯战中看到作者对于情感认知和性格刻画的追求。
八、影响分析:志贺直哉的文学形象及其精神病学概念的独特性九、总结:以《暗夜行路》为中心探讨志贺直哉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的意义、局限与启示。
1. 前言:志贺直哉简介与研究价值。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一下志贺直哉的生平、他作品的主题、风格及意义等等。
并且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志贺直哉的作品备受推崇,他独特的文学价值,以及他对于日本文学和文化的贡献。
这部分也可以是整篇论文的引子,为后面的分析提供一个基础和背景。
2. 文学背景:盛行的欧洲文学运动及其对志贺的影响。
这一部分,可以介绍一下当时欧洲文学运动的背景、主要的文学思潮及其对中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文学形成的影响。
然后将重点放在志贺直哉受到的欧洲文学思潮的影响上,例如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精神分析等等,探讨这些思潮在志贺直哉的作品中如何体现和发挥。
3. 作品概述:《暗夜行路》的主要情节、结构及亮点。
这部分应该是对《暗夜行路》进行一个简要概述,介绍故事线、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在这里可以提到这部作品的亮点及其对于研究志贺直哉的重要性。
4. 俄狄浦斯情结:定义、成因及表现形式。
对志贺直哉“调和”之路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志贺直哉作品中的“死亡”为线索
070《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在城崎》或许是志贺直哉最知名的作品,通过观察动物、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与死的思考。
实际上在志贺直哉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与死亡有关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而许多描写都在《在城崎》中作为线索出现。
在达到《在城崎》中那样的心境以前,志贺也有过斗争、挣扎的时期,从《为了祖母》到《范的犯罪》,再到《到城崎》,展现了志贺从抗争到调和的过程。
[关 键 词] 志贺直哉;《在城崎》;心境小说;死意识对志贺直哉“调和”之路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志贺直哉作品中的“死亡”为线索孙 可志贺直哉以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而闻名,活跃于日本大正、昭和时期。
他的代表作有《在城崎》《学徒的神》《和解》《暗夜行路》等。
其中《在城崎》被公认为日本私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文学界拥有重要的地位。
志贺直哉在《在城崎》中通过对蜜蜂、老鼠、蝾螈三个小动物死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疗养时期对于死亡的感悟。
《在城崎》让大正时期的教养主义在文学界开始流行,同时也开创了调和型私小说(又被称为心境小说)这一新类型。
有关死亡的描写在志贺直哉的小说中并不少见,本文尝试从志贺直哉几部作品中对死亡的刻画及思考,解析志贺文学调和之路的形成。
一、对死亡的恐惧与反抗《为了祖母》与《某个早晨》《母亲的死与新的母亲》都为志贺直哉自身生活的早期作品,三部作品中都包含一个人面对亲人即将去世和去世后的复杂情感。
其中《为了祖母》里对死亡的心理活动描写最为丰富,可以说在志贺早期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桥敏夫(1987)认为《为了祖母》是一个对正在衰弱、崩坏的内部导入来自外部否定的契机,然后为了确保内部的稳定,将外部契机排除的故事。
从小说开头的部分可以看出,祖母是“我”的依靠,祖母病倒后,“我”对祖母的死亡产生恐惧,就是高桥所说的来自外部的危机。
《为了祖母》中在祖父病逝十五分钟内,患了白化病的殡仪馆员工“羊白头”就赶到现场,高桥认为他是虚构的外部契机。
日本_私小说_与中国_私人化写作_以志贺直哉与林白_陈染为中心_陈秀敏
的《棉被》出版,“花袋此后的《生》、藤村的
《家》、岩野泡鸣的“五部曲”,德田秋声的
1 94当代作家评论 2014 年第 2 期
① 出自《易经·说卦传》: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而治。”《霉》等,都是《棉被》延长线上诞生的‘私小
说’”。
①
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私小说,带有
似概念有“心境小说”、“身边小说”、“身边杂
记小说”、“第一人称小说”、“告白小说”、
“随笔小说”等。按照平野谦界定的另一种
私小说,就是“调和型私小说”,即“心境小
说”。“这种心境小说以高举理想主义和人道
主义大旗的白桦派文学为源头,作家深掘自
我内涵,在作品中使自己的生活由冲突走向
调和。”
醒。林多米对自我了解和把握是从对女性自
身的认识开始的。幼年的多米置身于一大堆
生殖器的模型当中,形成了一幅多么“奇怪
的风景”,而以后的带着惊鄂、恐慌、兴奋的
心情一次次的窥视生孩子的过程,正是对生
命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自我启蒙。毋庸讳言,
林多米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是从对性的认识
开始,通过这种性的自我启蒙确立起了作为
陈染的小说则是作家自身“知识女性”
的自我想象: 一个强大的、高尚的、不同俗流
的、有别于芸芸众生的自我。传统社会结构
有着它的稳固性,即使“知识女性”的力量在
兴起,然而基础力量薄弱,没有能力达到占据
主流文化中心的程度,在向社会寻求独特生
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时候,还摆脱不了作为
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标志,仍然是男权话
识———极强的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特点;
志贺直哉文学中的美术受容
志贺直哉文学中的美术受容——以《人间失格》为例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志贺直哉一生都与美术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美术的影响和描写贯穿始终。
本文通过分析其代表作品《人间失格》中的美术受容,探讨志贺直哉文学中美术与文学的关系。
一、从“外貌”到“本质”:美术对主人公内心的影响二、形象与想象:美术在文学描写中的作用三、去“审美化”:美术中的“丑”与“美”四、文化交融:欧洲美术在志贺直哉文学中的体现五、美术史领略:志贺直哉对西洋美术的了解与感悟六、建构空间:美术中的线条、颜色对文学中场景的刻画七、视觉效果:美术的透视技法对文学的视觉表现八、人物塑造:关于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的综合描写九、文艺复兴式画面:志贺直哉作品中的肖像画和静物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术在志贺直哉文学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志贺直哉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美学观念和美学追求,无疑得到了美术的启发和支持。
在现代文学史上,志贺直哉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功于美术的影响。
1. 从“外貌”到“本质”:美术对主人公内心的影响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太宰治对与之交往的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外貌描写,这种描写中的美学元素显然受到了美术的影响。
通过这些描写,太宰治试图探索人物外表与内心深处的联系,这正是美术所擅长的内容。
因此,美术对太宰治的描写方式和对主人公内心的描述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 形象与想象:美术在文学描写中的作用美术是最能直观传达形象的艺术,太宰治在文学中则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来呈现形象。
他深谙语言之不足,从而借鉴了美术的表现手法,如极度收缩的构图、透视结构的利用、颜色的对比等等。
美术使得文学的描写更加立体,增加了文字的想象空间,使得文学的表现更加生动而有感染力。
3. 去“审美化”:美术中的“丑”与“美”独特的审美观念贯穿志贺直哉的文学作品,他将审美从传统意义上的“美”拓展到了包括“丑”的领域。
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表达了对丑陋之物的关注和欣赏,而这一特质恰好与美术的审美趋势非常吻合。
志贺
摘要志贺直哉(1883一1971)是日本文学史上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也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
他以其精炼的语一言和敏锐的观察力,被誉为近代日本文坛的“小说之神”。
从明治四十三年四月、志贺直哉在同人志『白桦』上发表处女座《到网走》以来,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志贺直哉总共留下一百二十余篇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以夫妇关系为主题的小说很多,例如:《好人物夫妇》、《转生》、《雨蛙》、《暗夜行路》后篇以及被称为“山科物”四部曲的私小说《山科的一记忆》、《琐事》、《痴情》、《晚秋》等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夫妇为主题的小说几乎都集中在同一个时期发表。
那么,刻画了众多夫妇形象的志贺直哉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夫妇观呢?这一系列以夫妇关系为主题的小说又有着什么特点呢?至今为止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部具体作品的分析,对于志贺文学中登场的一系列夫妇形象的全局的研究还很缺乏。
本论文采取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文本分析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自传作品《和解》和日记、未定稿以及作家的实际婚姻生活,以被称为夫妇主题小说的开端《好人物夫妇》和作家的代表作《暗夜行路》及与其有重大关联的《雨蛙》中的夫妇形象为中心,从整体上总结出作家的夫妇观,并结合时代背景,作家的成长经历和实际生活,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序论中介绍先行研究的主要著作及论文,阐述其主要研究视点和不足点,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本论,第一章介绍白桦派中的志贺直哉以及志贺氏的以夫妇关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分析《好人物夫妇》、《雨蛙》、《暗夜行路》中体现的作者的夫妇观。
第五章,先结合作品中的夫妇形象和作家的实际婚姻生活,总结出志贺直哉的夫妇观。
即,作家认为夫妇之间不仅要相互挖掘和认可对方的优点,也要相互包容对方的缺点和过错。
但是把女性看成男性之下的第二性,主张夫唱妇随的夫妇观也不容忽视。
然后,从时代社会的原因、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受梅特林克的调和思想的影响、以及实际生活受妻子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志贺直哉夫妇观的形成原因。
志贺直哉文学中的美术受容
志贺直哉文学中的美术受容志贺直哉是20世纪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主题,同时深受美术的影响。
通过对志贺直哉文学中美术受容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志贺直哉的写作风格以及他对于美术的理解和欣赏。
本报告将首先会介绍志贺直哉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风格,然后详细探讨志贺直哉对于美术的受容,并总结他的美术欣赏对于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本报告的结尾,将提供一些研究志贺直哉文学中美术受容的前沿探讨。
提纲:1. 介绍志贺直哉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作品2. 志贺直哉的文学作品中的美术元素3. 志贺直哉对于西方美术的关注和融合4. 志贺直哉对于日本传统美术的借鉴与发展5. 志贺直哉的收藏和书法艺术6. 美术对于志贺直哉文学作品的影响——以《亚细亚的轨迹》为例7. 志贺直哉对于美术批评的贡献8. 志贺直哉的美术思想和哲学理念9. 研究志贺直哉文学中美术受容的前沿探讨和未来发展趋势总之,通过对志贺直哉文学中美术受容的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化背景和思想风格,同时也可以对于日本现代文学和美术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究志贺直哉与美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他对于当今日本文化和美学的影响。
1. 介绍志贺直哉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作品在这一部分,需要介绍志贺直哉的基本信息,包括他的出生地、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等。
同时还需要介绍他的主要文学作品,包括《牛车水》、《绀色小町》、《好色一代男》等。
2. 志贺直哉的文学作品中的美术元素在这一部分,可以探究志贺直哉文学作品中的美术元素,包括描写和比喻手法、色彩和构图等方面。
3. 志贺直哉对于西方美术的关注和融合本部分可以定位志贺直哉作为一位现代文学家对于西方美术的受容。
可以包括他受欧美现代主义美术影响的体验、对于欧洲绘画的理解和创造性融合、西方美术潮流在其文学创作中的表现等。
4. 志贺直哉对于日本传统美术的借鉴与发展像其他《浮世绘艺术协会》成员一样,志贺直哉对于日本传统美术也有关注。
志贺 直哉
志賀直哉(しがなおや、1883年2月20日 - 1971年10月21日)は、日本の小説家。
宮城県石巻市生まれ。
白樺派を代表する小説家のひとり。
代表作は『暗夜行路』、『和解』、『小僧の神様』、『城の崎にて』。
目次[非表示]∙ 1 経歴∙ 2 年譜∙ 3 高畑サロン∙ 4 評価∙ 5 系譜∙ 6 作品∙7 参考文献∙8 脚注∙9 関連人物∙10 関連項目∙11 外部リンク志賀直哉の祖父・志賀直道は、旧相馬中村藩主相馬家の家令を勤め、古河財閥創始者古河市兵衛と共に足尾銅山の開発をし、相馬事件にも係わった。
父直温は総武鉄道や帝国生命保険の取締役を経て、明治期の財界で重きをなした人物。
第一銀行石巻支店に勤務していた父・直温の任地宮城県石巻市に生まれた。
学習院初等科、中等科、高等科を経て、東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英文学科入学。
明治41年(1908年)ごろ、7年間師事した内村鑑三の下を去り、キリスト教から離れる。
国文学科に転じた後に大学を中退した。
学習院時代から豊富な資金力にものを言わせ、同じような境遇の友人だちと放蕩の限りを尽くす。
著者唯一の長編小説である『暗夜行路』(1921年 - 1937年)は近代日本文学の代表作の一つに挙げられ、小説家・大岡昇平は近代文学の最高峰であると讃えている。
小林秀雄は、視覚的把握の正確さをよく受けとめ評価している。
志賀直哉の後半生は、昭和24年(1949年)、親交を深めていた谷崎潤一郎と共に文化勲章受章。
交友関係では、学習院以来の武者小路実篤、細川護立、柳宗悦らの他、梅原龍三郎、安倍能成、広津和郎、安井曽太郎、谷川徹三ら、限定されつつも一流の文化人と交流があり、その様子は、残された多くの日誌、書簡にみることができる。
晩年は渋谷常盤松に居を移し、昭和46年(1971年)に88歳で肺炎と衰弱のため没した。
没後、多くの原稿類は日本近代文学館に寄贈された。
岩波書店から『志賀直哉全集』が数次出版されている。
“无望”中的希望,“无为”中的有为——志贺直哉小说《清兵卫与葫芦》解读
“无望”中的希望,“无为”中的有为——志贺直哉小说《清兵卫与葫芦》解读摘要:《清兵卫与葫芦》是一个有关个性被压制的故事,但是从文本内部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无望”中渗透着希望,在看似“无为”的叙述中透露出有为,作者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个性矛盾希望有为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十二岁的小孩和葫芦的故事,孩子喜欢各种各样的葫芦,甚至痴迷,可是到了最后,他的兴趣被各种各样的人阻挠,转而到喜欢绘画。
孟子云:“知人论世”。
作家志贺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他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追求个性解放,发挥人的尊严和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
从作者的背景出发,不难把这篇文章解读为一篇追求个性,尊重孩子天性的习作。
但是,这样的泛泛解读,难以触碰到文章的内在韵味,不足以产生心灵震颤。
从文本的内部出发,对文本进行结构主义封闭式解读,由点到面,由浅层到深层的解读,也许能更快洞悉“文本真相”。
首先借用结构主义的形式化手法,把《清兵卫与葫芦》的话语表层组织形式、叙事行动元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化和浓缩化,找出“深层结构关系”,以便建立一个封闭的共同叙事结构模式。
作品中,清兵卫“热衷于葫芦”,“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以至于把“老头儿的秃脑袋当成了葫芦”,这都是源于孩子的个性。
可是,这种个性遭到了反对,首先是父亲,父亲的言语和动作都充满了反对,“什么话,你懂得什么,也来多嘴”,最后甚至于在教员提出反对后“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作者对于父亲这一人物的职业设置是暗藏玄机的,木匠这一职业,最讲究的就是规矩,“规”和“矩”是做木工活的两种重要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清兵卫的个性,在他父亲的“规”和“矩”丈量之下是“没出息”的。
其次是母亲,母亲在教员来访时“吓得只是战战兢兢不敢出声”,教员走后“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明显看得出母亲是没有什么主见,顺从于父亲的,也是反对清兵卫玩葫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ありがとう
志贺为是反自然主义的“白桦派”代表作家
之一,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其作品 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 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 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后世还 有所谓“志贺直哉文体”对日本文坛造成重 大影响。 志贺直哉并不是只会一味写书的文 人,他对日本社会事务和政治现状都很关注, 在日本文学地位可比中国的鲁迅。据说志贺 直哉是日本的左派,具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作品列表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 新作《剃刀》。 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 ,显示出他出 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是志贺直哉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连续完成中 篇《和解》、《在城崎》、《佐佐木的场合》、《好 人物夫妇》等作品。 1921~1937年间,创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 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 (1933)、 《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 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 的友情》等。
病床上挣开双眼的谦作,在这一时刻求索
到的是自己多年苦苦追求的自我人性的平 衡和内心的平和。这一时刻这张黑色的画 卷终于合上,展现的是一个成熟的谦作。 经历了一路的风尘,也终于体味到“功德 圆满”的欣慰。我想,这时的志贺直哉也 在小说的另一端以同种形象出现。这欣慰 一如这条暗夜之路上所遇到的淡淡的苦恼 一般,依然没有被染上浓厚的色彩,仍是 清淡的薄薄的。
冲突一:志贺暑假里要跟朋友们去京都旅行,这时
父亲勃然大怒。 冲突二:志贺把自己的短篇小说结集,计划自费出 版,向父亲要500元钱,遭遇父亲的奚落。志贺怒火 中烧,与父亲分庭抗礼。 冲突三:志贺与父亲的真正冲突源于明治34年的足 尾铜山矿毒事件。志贺听罢矿毒事件演讲会后,出 于正义感,要去实地考察,遭到父亲的阻止和批评。 冲突四:志贺要和武者小路的妹妹康子结婚,父亲 坚决反对。志贺直哉的婚礼只能在武者小路家举行, 婚礼冷清。 接二连三的冲突,让父子两人关系加深恶化甚至形 成志贺对整个家的反抗情绪。
小说中对3种小动物的死刻画得细致入微,并且将
“我”复杂的心境也很好地凸现了出来。因此,该 作品被认为是志贺直哉心境小说的代表作。 蜜蜂的死让“我”感受到死亡的沉寂,同时也对这 种安静产生了亲近之感。 濒临死亡的老鼠让“我”体会到那一心努力想挽救 自己的心境与眼前这只奋力挣扎的老鼠的心境是别 无二致的。不同的只是:老鼠最后总会被折磨死掉; 而“我”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蝾螈死去了。我的心情变得落寞难言 ,同时也感 到身为生灵的那种孤寂脆弱。
文学知识
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有
“小说之神”之誉。郁达夫称赞志贺的文学 “文字精练绝伦,在日本文坛上所占的地位, 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他的一些代表作, 对郭沫若、郁达夫等中国现代作家产生过积 极影响。志贺文学的顶峰,是他的长篇小说 《暗夜行路》。鉴于志贺的文学特质,《暗 夜行路》可谓是一部志贺本人精神生活发展 变化史。
作品赏析
和解 在城崎
暗夜行路
《和解》
《和解》发表于1917 年, 主人公顺吉因不愿屈从 于父亲的意志,与之闹 僵,使家庭内成员间的 关系很尴尬。顺吉内心 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恨 父亲思想顽固,一方面 又想和解。后来,她在 父亲面前认了错,全家 为此而欢庆,作品工于 人物的内心描写,文笔 自然。
《暗夜行路》
《暗夜和路》是作者的代表作,描写时任谦作幼 年时期母亲去世, 被送到祖父家,他感到父亲对 自己很冷淡,在兄弟姐妹中他的处境最遭。谦作成 年后,开始了文学创作,谦作爱上了和他一起长大 的爱子,向她求婚被拒绝。他感到苦闷,整天泡在 妓院、酒馆。他从哥哥嘴里得知他是母亲和祖父的 私生子,谦作明白了父亲对他不好及爱子不嫁他的 原因。后来,谦作与一位性格温柔、可爱的姑娘直 子相识,又结了婚。祖父的小妾阿荣这时跑到中国, 又流落朝鲜,谦作专程去接她回来。直子的表兄趁 他不在时,将直子奸污了。谦作嘴上说原谅她,心 里却不宽容。一天,夫妻俩乘火车外出,他因发脾 气竟将妻子推下车。谦作在大自然中刚刚恢复了对 生活的渴望,偏偏又得了重病。这时,直子及时赶 到, 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评论界对作品给予 了很高评价,作者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知识分子 形象。
《暗夜行路》赏析
暗夜行走中的感觉,究竟是对漫漫黑暗的无
端恐惧,还是对前方光明的极限渴望? 志贺直哉真实生活中的祖父、父亲以及生活 本身给了他暗夜行路中的大部分心情。较之 《和解》,他更多地把自己放入到小说中, 呈现了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 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形象。心情的这条暗 夜之路其漫长,似乎有种“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痛苦和考验。
《在城崎》
城 崎 温 泉
内容摘要
主人公“我”受伤后,遵照医嘱来
到城崎温泉疗养。一天早上,“我” 看见一只蜜蜂死在屋顶上,看着静 静趟在那里的蜜蜂尸骸,“我”不 禁对这种“安静”产生了亲近之感。 不久后的某日,“我”在圆山川的 岸边看到一只老鼠被叉鱼的竹签刺 穿颈部,在河里拼命挣扎。有两三 个小孩和一个四十多岁的车夫还不 断向它投石取乐,引起围观人的阵 阵笑声。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 己被电车撞伤后,也如同这老鼠一 样曾竭力自救。最后“我”不忍再 看下去,便悄然离去。 ·
此后又过了不久的一天傍晚,“我”看
到一只蝾螈,想把它赶回水中便朝它仍 了石块。但却没想到石块正好打中了它, 使它丧命“我”在看到蝾螈临死时竖起 尾巴,前爪紧紧抓住石头以免滑入水中 的情形时,觉得它十分可怜,心中更加 寂寞,而且同感到身为生灵的那种孤寂 脆弱。“我”感到:“出于偶然,我没 有死去。也是出于偶然,蝾螈死去了。” “生与死并非两个极端, 二者之间 实无多大差别。”
解读《和解》
《和解》揭示的独特文学意义是,志贺与 父亲的对立关系达到极点之际发生的、 令志贺喜出望外的文学内容取向的转变。 由按捺不住的兴奋凝成的《和解》问世, 致使志贺在迄今自我绝对至上和反抗 “家”的权力的心路历程走到终点站, 多年纠解心头的苦恼由此得到净化,心 里大放光明。从此,志贺的文学地位园 地里展开了新生面。 下面介绍志贺与父亲不和的表现:
作品风格
志贺直哉文笔清秀,描写冼炼优美,文体简洁流畅, 平淡中往往现出新意,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历来 被日本文坛推崇为“小说之神”。但是,他明显缺 乏小说家所应有的卓越的叙事能力。许多小说暴露 出不善于构造情节的弱点,止于感受和白描,近于 散文随笔。不过,志贺直哉仍然很善于选取日常生 活中的琐碎片断作为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黑暗。 作品表现了志贺直哉同情弱者,支持正义,张扬个 性,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倾向。善 与恶既是志贺直哉判断事物的尺度,也是他创作的 轴心。他主张文学反映人类的进步和命运,反对只 写平庸的人。志贺直哉直面社会和人生的精神,也 对日本现代文学有重大影响。
这三种小动物祸从天降的死与“我”的大 难不死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生命的无常。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无法 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死是难以预料的,因此 我们只能以一种平静达观的心态来面对死亡, 从而在观念上突破生死大限,消除对死亡的 恐惧。这也是志贺在历经俗世的精神纷扰后, 超越了死亡的恐怖感,进入到了平静、安宁、 澄澈的心灵境地的表现。
“短篇小说之神”志贺直哉 作家其人
作品简介
作品赏析
文学知识
志贺直哉生平
1883 年 2 月 20 日生于宫城县,祖父 .. . . . . .. . ... 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 岁即随父母上 .. 京, 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 岁 18 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 岁入学习 21 院高等科, 有志于文学创作。 1904 年 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 。1906 年 . 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 学。 与武者小路实笃、 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 《望野》 ..... 。 . 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 ... 、 . ..... ,向《帝国文学》投稿 . . 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 年, ..... 、 . .... . 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 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 ...... 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 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 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 .... ....
志贺与父亲的和解之路异常苦涩、曲折而漫 长,这与志贺与父亲两代人所处时代不同而 形成的父子之间的代沟息息相关。父亲固守 家长威严,造成志贺极大的不满和逆反心理。 同时,和解之路的漫长也与志贺的处事哲学 有很大关联。志贺的处世哲学也是日本近代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典型代表,这种处世哲 学归结为两点:力争个人自由,为获得个人 自由殊死奋战;追求自我领域的确立和扩张。 限于时间与篇幅,关于达成和解之后的亲子 之爱的美学内涵,在此就不赘述了,有兴趣 的同学可以自己找原文看。